王欢守志范例6篇

王欢守志范文1

由此可见,守岁是我国人民春节时早就有的一种饶有风趣的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赶百鬼的含义早已荡然无存,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进行了描绘,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

早在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就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诗歌生动地记叙了诗人在除夕与妻子一起宴饮守岁的情景,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准备欢乐待晓的情景。这也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守岁诗之一。

隋唐时期,除夕守岁之风更是十分盛行。宫廷里的除夕,历来讲究排场,繁文缛节,与民间不同。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过一首《守岁》诗,诗中详细描写了当时的宫廷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酶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而唐初诗人杜审言的《守岁侍宴应制》诗则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除夕守岁时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奢华场面:“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弹琴奏即梅风入,对局深钩柏雨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灯烛照夜,歌舞娱乐通宵达旦。大概是唐王朝上升时期君臣同乐的节日气氛。

到了宋代,除夕守岁更是盛行,“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达旦不眠为‘守岁’”。公元1062年岁末,宋代大文豪坡在风翔为官时,因公务在身“思归而不可得”,便分别以《馈岁》《别岁》和《守岁》为题作诗三首,把当时民间的这一风俗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其中《守岁》一诗写到:“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中描写了除夕夜孩子们尽情嬉闹的欢快场面,抒发了诗人对时光如流、岁月不居的人生感悟。诗首尾有些慨叹,当中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守岁风俗。这风俗流传到清代还是这般隆重热闹。诗人张问陶在《戊申除夕》诗中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土风重守岁,红烛暖茅屋。阑底腊猪肥,饔中家酿熟。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征逐。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

文人雅客们在这天晚上也往往要宴饮赋诗、守岁迎新。如唐代诗人董思恭在其《守岁》诗中就记叙了诗人除夕守岁的情景:“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而大诗人杜甫在其《杜位宅守岁》诗中对除夕守岁这一习俗描绘得更加细致生动:“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和帝王臣子、御用诗人们所写的守岁诗不同,普通文人们所作的守岁诗多是有感而发,无论是内容还是格调都要高出前者许多。如唐代诗人卢同在其《守岁》诗中就抒发了自己对已逝岁月的无限眷恋之情、对时光永逝的无奈之感:“去年留不住,年来也任他。当垆一盍酒,争奈两年何?”而张说在其《岳州守岁》二首中则描写了人们守岁时醉舞酣歌、辞旧迎新的欢乐:“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古今名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北宋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作用。意义。清人席振起有一首题为《守岁》的诗,诗中充满了对虚度年华的悔恨和对岁月的无限眷恋之情:“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擅长诗书画的明代才子文征明,在他25岁那年的除夕,挥毫赋诗,一方面感叹:“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另一方面又记下了自己的志趣:“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夫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在合家团圆的年夜,有些漂泊异乡的文人,因飘泊在外、客居他乡在除夕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在诗中流露出思亲怀乡的愁苦之情。如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客中守岁》)、唐代人称“大手笔”的张说在《钦州守岁》一诗就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因其它原因而不能与家人团圆的远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张说恪尽职守,在所任州郡里过年,那么另一位诗人戴叔伦是在旅途中辞旧迎新的,“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除夜宿石头驿》)天涯孤旅,又遇除夕,难免百感交集。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诗人高适也在《除夕作》云:“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抒发了漂泊在外者内心的无限感慨。而清代蒋士铨在《除夕过太常金先生宅守岁》(其五)一诗中把这种感情抒写到了极致:“爆竹声中岁两更,怀乡思母岂无情?长安客有终身住,百感心同一夜生。尘世华年喧梦蚁,朱门歌舞到侯鲭。谁知冷屋灯檠畔,游子凄然坐到明。” 诗人客居异乡,被热忱的友人邀去过年守岁, 尽管主人家热闹又盛情款待,还是不能免除诗人怀乡思母之情,因为除夕正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乡信美非吾土”啊。

王欢守志范文2

今天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日子,我的心情也格外的好,知道为什么吗?不仅是因为天气好还有我们4(A)班与4(B)班要争夺4年级年段的足球冠亚军!这一场比赛我们两个班都是志在必得。可是这还是要看实力的呀!

比赛开始了,(我是我们班的前锋)只见黄克达将球轻轻的地向后一踢传球给了徐凯,我直线冲向对方球门,我绕过3名防守队员,到了门前,只见徐凯大力传球给了黄克达,黄克达传中给了我,我起脚射门可脚下球没了!?去那哪了呀?啊,对方的周志尧抢走了。我追上去可又有2个人过来防我,被前后防,只能眼睁睁的地看这着周志尧跑,可我们的队员也不是吃白饭的呀!3防1,周志尧居然把球传给了王佳伟,王佳伟大力抽射被我班的守门员扑了出来,周志尧补射球进了!我们班的队员各个是发呆,可这还仅仅是上半场不要紧的。

我方发球,这次我们改成了直攻的方式,黄克达直冲过去对方跑上一个中锋黄克达传球给王瑞成,王瑞成传给了我,正好在对方门前,居然没人防我,哈哈,我起脚一射,球直直的地射进了对方的球门,我们班欢呼声大做作。上半场结束。

还想看下半场吗???请看下回分解。

王欢守志范文3

12月5日晚9时15分,最后一个音符余音未尽,主持人的谢幕语还没有落地,王延辉突然身躯微晃了两下……砰然倒地!舞台上,烟花喷涌绽放。大幕轻合。55岁的王延辉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竟然以如此独特的方式,告别了他奋斗了39年的文艺舞台。一个文艺战士就这样把自己全部的爱与生命,化作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绝唱!——《生命的绝唱》。

这段话不是戏曲小说片段,而是记述了一个名叫王延辉的文艺战士的生命最后时刻。王延辉同志恪守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作为一个文艺兵,王延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本职是什么,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为人民服务。而他所饰演的角色,几乎都是人民军队中的英雄模范人物。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王延辉同志在台下付出的汗水与他在台上收获的掌声是成正比的。台上的他对艺术精益求精,台下的他恪守职业道德,绝不利用自己的长处去谋取私利,无论何时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身份。10多年间,王延辉同志辅导过的单位数量和排练节目的次数已经无法查证,但是他为推动人民文艺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王欢守志范文4

华北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乡土社会的发展——以豫西李村为中心的考察李华伟 (18)

乡村混混对村庄人际关系的影响陈柏峰 (33)

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报告胡跃高 何慧丽 (43)

西方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综述陈刚 (53)

发展与转型

自杀研究:困境表述、理论检视与进路转换刘燕舞 (63)

影响人生幸福快乐的“新三个世界理论”——兼谈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偏高的原因王忠武 (71)

小姐群体特征与艾滋病防治:趋势、挑战及对策兰林友 (80)

乡城流动对夫妻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研究张传红 (95)

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研究综述汪淳玉 王伊欢 (102)

文化与变迁

重思有灵,激活思想蒂姆·英戈尔德 (117)

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生计方式变迁高志英 (124)

永佃制的结构、演化及对现实的启示谢冬水 (132)

柳田国男民俗学与重出立证法乌日古木勒 (139)

经济与治理

集体意识与集体行动的再生产——宁夏西海固回族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罗强强 (149)

平等抑或不平等:村委会直选制的思辨李琴 刘筱红 高涣清 (156)

对户口制度及其改革思路的再思考杨聪 (161)

激励相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陈思 罗云波 江树人 (168)

种粮大户规模生产行为认知及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TPB理论和黑龙江省460户微观调查数据姚增福 郑少锋 (176)

随笔与书评

文化不是4745赵旭东 (183)

瑞秋·卡森:海洋环境主义的先锋——读瑞秋·卡森的生态著作钟燕 (186)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态智慧刘瑞英 (190)

规则 秩序 文化——高其才习惯法研究三作读后戴剑波 (195)

理性与情感共存——读巫达的《族群性与族群认同建构》张铃雨 (199)

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苏国勋(受访者) 熊春文(访者) (5)

乡土与社会

乡村领袖与湫神娘娘的亲密关系——关于地方信仰对联村组织建构作用的研究范长风 (20)

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及其变迁——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节目为例程千 刘力 (25)

发展与转型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中国话语胡友珍 梅然 (35)

民族的环境取向与地方性的生态认知管彦波 (43)

农民工集体行动因素分析王晴锋 (51)

文化与变迁

庆典:集体记忆和社会认同薛亚利 (63)

亚洲全球化与泰国人类学——来自乡土东南亚的视角阿南·甘加纳潘 (72)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问题张昌林 (82)

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图景:以“库利—米德奖”为线索赵德雷 (90)

艺术何以可能?严俊 (106)

文化研究与感情记忆——“方法日本”的“方法”批判王奕红 (114)

经济与治理

客家社区的传统建构与文化抗争——以粤东钟姓护祠事件为例周建新 (120)

城镇居民茶叶消费行为分析——基于北京住户调查数据张莉琴 (128)

政府管制与服务:权力与权利的张力刘素英 (135)

论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陈鹏 沈静 (143)

灾后心理援助的社会文化模式

灾难后的心理原始化回归应小萍 罗劲 (147)

否定的逻辑:汶川地震灾区民众的情感认知冲突及其转换赵旭东 辛允星 (157)

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机制研究述评王婷 韩布新 (165)

积极情绪增进与社区民众心理健康任俊 周频 (175)

社会工作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的作用——以2009年母亲节“希望花”项目为例赵品良 张镇 王力 史占彪 (182)

随笔与书评

文化的谜底——《人思之人》及其后刘宏涛 (189)

民间信仰的书写者——读《泰山香社研究》王莎莎 (192)

管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困境的心史视角——《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书评冯川 (194)

家庭政治与权力游戏——读《浮生取义》杜鹏 (197)

美国国际发展署署长沙赫博士访问人文与发展学院 (F0002)

妙峰山的庙会侯玉峰 (F0003)

发展、另一种发展与发展之外叶敬忠 (5)

乡土与社会

文字这把“双刃剑”:从一个“反例”看王铭铭 (9)

土地何以成了农民的权利问题贺雪峰 刘金志 (19)

当代中国道士培训教程的特征与意义杨德睿 (29)

差序格局、礼与社会人格——再读《乡土中国》潘建雷 (44)

发展与转型

弱者的诉讼:过程与策略郭星华 张晶 (55)

过程/结构中的乡镇政权与运行机制研究——陕南陈村救灾重建过程的个案分析杨明 (63)

“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深化:历史的视角刘维奇 (72)

发展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基于云南的田野调查郭占锋 罗树杰 (79)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建构机制:一种情境的解释史晓浩 杰 (89)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许传新 (97)

农村智障女性的婚姻获得与权益缺失——对河北省X县两村的田野观察潘璐 (107)

农村留守老人的政府支持研究李春艳 贺聪志 (113)

文化与变迁

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以羌族“瓦尔俄足节”为例赵旭东 黄承伟 盛燕 (121)

文化生态的视野:都市媒介文化霸权下的电视农村频道解读金山 (128)

集体无意识下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民众狂欢——民俗学视野中的《中国红歌会》刘爱华 艾亚玮 (135)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太行革命根据地救济灾荒工作述略谢忠强 (142)

经济与治理

农民用水户协会中的角色和权力结构分析——以湖南省T灌区一个用水户联合会为例王晓莉 刘永功 (149)

从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视角看“后现代农业”檀学文 杜志雄 (156)

统筹城乡就业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市延庆县650个劳动力的调查数据武晋 何美丽 王伊欢 (166)

苹果套袋补贴实施效果评价陈慧萍 翟捷 黄静 王玉斌 (171)

基于冰山模型的农村经纪人素质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肖云 翟娟 (179)

随笔与书评

近30年美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情况杨凤岗 (186)

会死的上帝与已死的利维坦——读《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孙志春 (187)

在乡土里扎根的生命——读《中国士绅》之畅想赵伦 (189)

现代性的冲击与乡村文化的前途——读《回应革命与改革》吴家虎 (192)

“昔日的声音是谁的声音?”——读《过去的声音:口述史》周丹丹 (196)

“中非农业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 (F0002)

正月初二——古城村,瓦砾中的踩街队伍…… (F0003)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来稿须知 (I0001)

“4万亿”的发展观如何才能科学叶敬忠 (5)

年度学术专访

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学术传统与研究进路——黄淑娉教授访谈录黄淑娉(受访者) 孙庆忠(访者) (7)

发展与转型

利益博弈与抗争性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政治社会学理解于建嵘 (16)

者流动的跨国比较研究与防病干预实践庄孔韶 赵世玲 (22)

农民组织的行动逻辑——以布迪厄实践观对山西柳村农民协会发展的分析赵晓荣 (34)

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蔡玲 徐楚桥 (40)

在经济与生态之间——福建乡村林权改革的经验研究吕文江 王铭铭 (47)

乡土与社会

林权与地志:云南新村个案朱晓阳 (60)

关中“水利社区”与北方乡村的社会组织石峰 (73)

为个人主义奠定社会基础——读涂尔干《宗教生活基本形式》潘建雷 (81)

农业社会学:渊源、发展及其主要理论问题熊春文 (88)

自然人群的规模及其形成的一些属性——来自皖南山区村落人际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苟天来 左停 (101)

《太平经》农学思想探微袁名泽 (108)

文化与变迁

曾国藩家族与基督教孙尚扬 (114)

当代道教宫观经济的转型杨德睿 (125)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成因和应对高明华 (142)

经济与治理

预算与决策的分离——基层政府的财政实践吴玉鑫 (154)

战前日本的羊毛需求与洲国绵羊改良关系析论丁晓杰 (161)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李中锋 (171)

随笔与书评

求知于实践: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下的行动研究思考诺曼·阿普霍夫 (178)

生命体系模式在灾害危机管理中应用的可能性冈田宪夫 李海泉(译) (182)

关于农业社会学的几点思考朱启臻 (188)

帝国表象下的民间意志——评王斯福《帝国的隐喻》王敏 (191)

透过图腾看“制度”——读列维-斯特劳斯之《图腾制度》周宗桑 (195)

农为政本,水为农本——《农政全书·水利卷》与科技实学尹北直 (198)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来稿须知 (201)

历史瞬间:黄淑娉教授与中国民族识别孙庆忠 (F0002)

为贫困所厄的人 (F0003)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潘璐 叶敬忠 (5)

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吴惠芳 饶静 (18)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贺聪志 叶敬忠 (24)

发展与转型

法律的差序利用——以一个宗族村落的纠纷调解为例陈伟杰 郭星华 (35)

最后的“青天”?——清代京控制度研究胡震 (43)

证券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由“董正青案”引发的思考田宏杰 严岩 (53)

乡土与社会

“关系”的韧性及其新运作空间:对新近“关系”研究的批判杨美惠 (61)

论解放战争时期对乐户身份的瓦解与重构闫钟 (72)

冀南乡村的物物交换——地方经济的人类学研究朱健刚 羡晓曼 (81)

贡马:明代汉藏关系的一种历史人类学阐释陈波 (92)

文化与变迁

熟人社会的治理——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贺雪峰 刘锐 (111)

熟人社会的性质宋丽娜 (118)

又见“贫农”——对湖北省京山县岭村土地流转的一项考察李建斌 (125)

经济与治理

我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测定及时序分析齐城 (130)

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动态适应性的实证研究袁清瑞 李安勇 (136)

1955-2007年中国经济与犯罪关系实证研究田鹤城 万广华 霍学喜 (146)

多国GDP溢出下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吴静 王铮 汪臻 李刚强 (152)

农村内需与经济增长:基于农民福利视角刘元春 孙立 (160)

随笔与书评

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兼评《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段成荣 (169)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评《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蒋永萍 (175)

走近农村留守老人,为寂寞群体代言——评《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杜鹏 杨慧 (177)

文化再造的动力——《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读后李立 (182)

乡村干部的人情与工作陈柏峰 (187)

王欢守志范文5

为深入扎实开展“重操守、讲城信,创光彩业绩”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个体私营业主爱光彩事业,走光彩之路,创光彩业绩,努力营造树典型,学先进,争创新业绩的浓烈氛围,全面提升会员的整体素质。根据县协会年初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举办“重操守、讲诚信,创光彩业绩”先进事迹演讲报告会。今年以来,全县广大个体私营业主在全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好形势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推动全县个私经济加速发展,实现个私经济量质双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每天平均增加14家私企工商户的惊人业绩,同时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多奉献。今天我们将从中评选出“十大光彩之星”进行表彰,并选择其中七位同志的先进事迹以演讲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目的就是为了树立典型,弘扬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全县广大个体私营业主敢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创一流。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有县人大曹主任,县政府吴县长、市工商局王局长,市个协高秘书长,工商局徐局长,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会议安排三项议程:1、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2、为“玉华”杯个体私营业主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颁奖;3、领导讲话。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先进事迹报告团演讲。首先请朱文平同志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他心里只有企业与职工,记扬州市银光轧花制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作峰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听了王作峰同志的先进事迹,可以得知企业的发展,靠的是职工与企业共命运,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职工、业主(老板)与职工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牢记“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科技人员更是企业的财富”。

下面请王薇同志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创造辉煌的人,记江苏荷仙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梁军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提起梁军大家都很熟悉,一位从火线退伍的军人,他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变化,发掘本地资源优势,敢做第一个吃蟹的人,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私营中外合资企业,以特产荷藕为原料,从事外贸出口加工业务,不仅为国家赚取了外汇,同时为本地农产品的发展、农村父老乡亲的致富创出了一条路子。

下面请张丽玲同志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爱心浇灌文明花,记县个私协会副会长、安宜张云美发厅业主张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从事美容美发服务的张云,是从一名端“铁饭碗”——服装总厂的职工,变成了一名自谋职业的下岗人员。突如其来的变化,并未使她消沉,她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光彩大道。通过不懈努力,为自己也为别人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就业之路。在平凡的工作中,始终把奉献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己任,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下面请刘步银同志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他打造了一艘钢瓶制造业的“航母”,记江苏玉华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如何打造市场经济中“航空母舰”,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搏击,江苏玉华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们积极投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通过企业改革,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技改投入,逐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发展成为今天一艘名副其实的钢瓶制造业的“航空母舰”。

下面请季玲同志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蓝剑”腾飞回馈社会,记扬州市蓝剑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怀高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殷怀高同志的先进事迹,从朴实的角度,反映了他在企业发展中如何致富不忘社会、不忘家乡、不忘社会弱势群体,在具体工作中实践“在荣誉面前,我决不满足,我将尽最大努力,办好我的蓝剑,为家乡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让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下面请李路同志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执着摄艺写春秋,记县笑眯眯婚纱影楼有限公司董事长郁忠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郁忠斌,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不满足”的人,他适应改革,白手起家,凭着对摄影艺术的爱好,坚强的毅力,不懈的追求,不断的进取,以精湛的技艺和特色的服务,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摄影行业的“大哥大”、“领头雁”。

最后请陈琳同志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与命运抗争做生活强者,记安宜天赐电脑服务部业主诸坚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欢迎!

刚才我们聆听了

诸坚同志极为生动、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从中可以了解一个勇于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者的形象,诸坚同志在17岁风华正茂之时,意外摔伤了腿,面对突然而至的磨难,他不甘向命运屈服,奋力扼住命运的咽喉,排除万难、刻苦学习、艰辛创业,在商海中打拼,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听了很受启迪。听了报告团成员的演讲,令人振奋,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光彩的道路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他们的事迹也可以看出他们成长壮大的历史,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小到大,从点滴小事做起,抢抓机遇,诚信经营,敢为人先,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是全县广大个私业主的优秀代表,党和人民给了他们应得的荣誉,先进人物中有市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光彩之星。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人生的辉煌。可以说,今天代表团的报告给在座的各位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经验交流课,我们将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激励大家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先进事迹演讲报告团精彩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入会议第二项议程,对“玉华”杯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获奖者进行表彰颁奖。首先由我宣读“玉华”杯个体私营业主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表彰决定。

颁奖。共分四批。

第一批,请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的陈咏梅同志上台领奖。请县人大曹主任颁奖。拍手鼓掌。

第二批,请获得本次竞赛二等奖的毛慧、仲陈英两名同志上台领奖。请县政府吴县长,市工商局王局长颁奖。拍手鼓掌。

第三批,请获得本次竞赛三等奖的刘秀英、周群、何风林、花桂明、王成才五名同志上台领奖。!请各位领导颁奖,拍手鼓掌

第四批,请获得本次竞赛组织奖的泰山个私协会和范水个私协会代表上台领奖。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徐泽民讲话。

王欢守志范文6

一般外国人对英国人的漫画印象,可以用一张上世纪50年代流行的旅游海报为代表:画面上是个头戴礼帽的英国绅士,他手持一把收拢的雨伞,身穿深色西装和条纹长裤,背景可能是国会大厦、特拉法加广场或伦敦塔。金发、股票经纪人模样的刻板形象,面对高度竞争压力下的观光业而言,这一所谓典型的“英国绅士”派头,始终是能引起外国游客兴趣的“大英帝国标签”。

与英国人交往,切忌将他们一概统称为English或EngliShman,因为,除了英格兰人不介意称自己为英国人外,英伦三岛上其余的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及爱尔兰人,都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地域观念。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队英国游客访问北京时,中国导游的欢迎词刚一出口:“各位英国朋友……”队伍里的苏格兰、威尔士团友当即抗议道:“劳驾,我们不是英国人。”

最保险称呼英国人的方式是:不列颠人(British)。其实,英伦三岛各民族倾向申明自己民族身份的立场,目的仅仅是为了抗议英格兰沙文主义及与之划清界限。英国各民族除了喜欢阐明自己不是“英国人”外,英国人实际上厌恶将狭隘的爱国主义咒语挂在嘴边。比如,从英国人嘴里从未听闻过:“我是不列颠人,或我是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金发碧眼、白皮肤是我的骄傲,我决心为自己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抛头颅、洒热血。”如此的民粹观念,会被视为典型、狂妄的纳粹种族主义言论。恰恰相反,英国人常喜欢以自嘲来做为开场白,透着一份胸有成竹的自信――其实,只要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就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吹嘘。例如:一位苏格兰人喜欢如下的自我介绍:“我是苏格兰人。看,真是没有人完美。”另一位相识的英格兰贵族总是自谦地幽默道:“我的最大弱点,就是身为英国人。”对于空洞的爱国主义口号,英国作家撒弥尔・约翰逊1776年时就犀利地批判过:“爱国主义,是独裁专制政府最后的遮羞布。”

威廉・坦普尔于1690年撰文指出:“英国人变化多端的性格,是由于我们的气候,以及由气候自然产生的心境。我们不仅和其他民族很不相似,我们自己彼此之间更不相似。由于气候,我们既有许多好的,也有一些坏的品质。多变的英国天气,对英国人的坏脾气和忧郁的个性负有责任。”英国人将自己变化无常的性格,归咎于倒霉的时雾、时风又时雨的天有不测风云。英国政治、法律、外交与文化的特点,同样如瞬息万变的天气莫测高深,与周围欧洲邻居形成强烈的区别。首先,英国人讲话常喜欢拐弯抹角、迂回婉转,很少直来直去。日常谈天多数英国人习惯避重就轻,常回避较严肃的话题多以津津乐道天气来打哈哈。有教养的英国人只容许流露出两种情绪:一种是谦虚有礼;另一种就是风趣幽默。以绅士风度名扬天下的英国人,深谙幽默是人生大计的处事哲学。且英国人的幽默,源于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能欣然接受、包容的雅量,英国人欣赏以嘲讽心态温和地走过一生的智者。全世界范围中,大概只有英国人认为幽默是属于知识分子的专利,他们的概念是唯有绝顶的大学问家,才有资格从事与幽默有关的活动。

高瞻远瞩式的墨守陈规

外人总喜欢评论英国人如何守旧,说老派的帝国子民们喜欢在往昔的时光里浸泡自己,让自己去抚摸那些发黄了的岁月,英国的一大政党干脆就叫保守党。现今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自古至今以不变应万变者,大概只有英国。英国人对于古老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习惯经验,多少世纪以来恪守不渝。比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一部完整的宪法,但英国却没有一部治国的根本大法。一般称英国宪法为“不成文宪法”,因为它都是由习惯发展而来的,是根据国家一些重要的历史性文件、社会习惯、法院判例和国会通过的一般法律文件来代替“国法”。这些重要的文件包括:1215年的自由大,1679年的人身保护令,1689年的权利法案,1700年皇位确定法,1701年的殖民法和1911年的国会法等。

英国人的保守也有自成一统的特色,其他国家的保守不过九斤老太式的抱残守缺,但英国人的保守绝非像鸵鸟般地把头埋在沙堆里,而是具高瞻远瞩的胸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英国人的行为虽未必事事开风气之先,可也绝不被甩在风气之后,常常是富有充分的前瞻性。比如典型的一例,傀儡君王之下的英王国,其政治重心不在国王也不在贵族,而在代表人民的平民院,且英国平民院在政治上的势力,超过其它任何共和国家的国会。于是,反对帝制赞同共和的笔者,曾询问英国人为何仍旧拥戴一介统而不治、摆设性的王室?伦敦街头曾有组织征集民众签名,反对女王用公款修缮皇家游艇,为何从未见识有人登高一呼共和万岁。连妖言惑众著称的海德公园民主角,其规矩居然是,言论自由之下只有一条紧箍咒,即不得发表诋毁女王的厥词。故共和的潮流数百年来在世界各地所向披靡,唯独在英国却总是遭遇流年不利。对此,英国人的答复是:我们只不过分担点王室俸禄,且女王如今也成为纳税大户了,供养王室的开销比美国选总统的费用要便宜,有女王坐镇,英国政治上的纷扰就少多了。看来,女王不时地在约翰牛(英格兰人的绰号)面前舞动大英王国的“米字”斗牛红布,这只古董牛便可以振奋精神勇往直前了。显然,凭女王胸怀稳定压倒一切的魅力绝技,其麾下的王室、贵族、御林军们,便有继往开来的摆设之必要了。

英国开放式的墨守陈规,还表现于城市建设上。开罗、罗马和伦敦皆是文明古城,但伦敦与前两者无论外观还是实质上都截然不同。开罗、罗马的古迹多数是石像和废墟,与当今现实社会人鬼相隔,相较之下,伦敦的情形却大有创意。伦敦是将所有古迹连同千年传统,与今天社会的现实生活熔为一炉,使伦敦乃至整个英国在古趣盎然的外表下,同时兼备现代化的一流设施享受,即所谓“整旧如旧”。伦敦街头狄更斯时代的老店是著名观光名胜,一些老掉牙的门面,二、三百年来别说不曾换过祖宗的金字招牌,甚至店内的装潢及陈设也拒绝与时俱进,但店老心不老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却领先于世界。伦敦还有一家其貌不扬的Palladium戏院,历经数世纪风雨的文物建筑狭窄且破旧不堪,只有几百个座位,但在此演出者却都是首屈一指的大牌艺术家,如劳伦斯,奥利佛、费雯丽等。如此蹩脚的剧院能够风云数百年,只因它是大英帝国先人遗留下来的最古老戏院,它只要展现其“活着的”生命力,只要这个简陋的舞台一日不倒,一日就是英国戏剧史光荣的浮雕。

再如,世界各国每年都会发行各种新潮邮票,宣扬国粹的同时赚钱充裕国库。英国,却只是一成不变地将其君主头像印在邮票上,除非改朝换代,否则英国邮票的样板始终惟我独尊。上世纪70年代时,曾有位英国探险家去南极遛弯儿,成为人类历史上徒步穿越南极的第一人,英雄凯旋时受到山呼海啸般地欢迎。鉴于此,英国有关部门建议政府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但财政大臣最后的答复是:“经过长时间考虑,认为无此必要!”英国的重要报纸、杂志号称“民主号角”,它们以深刻、准确见 长。近几年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前后,对美国媒体意识形态压倒一切而失望的不少读者,将眼光转向英国媒体,如《卫报》、《独立报》等媒体网站的点击率一路飚升。尽管英国媒体报道的讯息一流,但其排版风格甚至杂志封面,百年来皆岿然不动、始终如一。

英国绅士,全是广告打得响

那年,我与英国老公从北京首都机场打的进城。司机师傅得知老外是英国人时,他思索着自言自语道:“英国有什么特产?对,英国绅士。”惹得老公笑起来调侃道:“花名在外,全是广告打得响。”英国人所谓的“绅士派头”(Gentlemanlike),或称“君子风度”,是其特有的民族性,难以描述它是自然还是做作,但只要你踏上英伦,就会体味出来。“绅士”(Gentleman,尖头埋)一词,原是对男士礼称的通用词,由Gentle引申而来。而Gentle的含义是温和的、温柔的、文雅的、高尚的、有风度的、彬彬有礼的、举止优雅的、和善的……用到男人身上就成为绅士、君子、上流阶层、有教养者、可敬者,甚至有钱有地位无需打工谋生者。如:a fine gentleman(雅士);a true gentleman(真君子);country gentleman(乡绅);王室的侍从叫gentleman in waiting君子协定叫做gentleman’s agreement。与gentleman对称的是Lady,Lady的含义是:风度雍容的贵妇、淑女、教养非凡的妇女;女王的侍女叫Lady in waiting。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即被女王授予Lady的桂冠。她曾在议会的一次演讲中,高喊出铁娘子的经典名言:“你们可以转变立场,但是Lady绝不回头。(You can turn,but the lady isnot for turning)”

形成英国人绅士派头主流的原因来自王室制度。英国王室千年老店、经久不衰,政府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皆以堂而“皇”之为荣。诸如:皇家空军、皇家海军、皇家艺术学院、皇家芭蕾舞团……不胜枚举。基于皇家(Royal)的意识和该字眼的气派,英国的许多团体、公共场所乃至旅馆等,也热衷冠以Royal(皇家)、King(国王)、Queen(女王)、Crown(皇冠)、Prince(王子)、Palace(皇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孔不入的“皇家”气派,“皇家”行为准则,便真假难辨、灵魂附体般地植入国民的日常做派之中了。

语言不单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也是该民族性格的缩影。法国人的性格是说了再溉德国人的性格是做了再说;英国人的性格则是做了也当闷蛋,即使说也咬文嚼字的谨慎又谨慎。话说两个英国顽童到瑞士爬山,爬上山顶景色尽揽无余的时刻。一个孩子表示“不太坏。”另一个孩子同样拿捏着字眼遣“还不错。”二战期间有个英国空军飞行员,给国民做他在西欧前线辉煌战功的报告。末了,大受感动的听众欢呼雷动的那一刻,这位功臣却耸一耸肩膀轻描淡写道:“这算不了什么。”

上一篇体系建设论文

下一篇祖国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