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小品功夫范例6篇

赵本山小品功夫

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1

赵本山小品的表演是要给受众以喜剧效果,它所叙说的故事情节,大都给我们一种新奇感,许多情节近乎荒唐,它让我们哈哈大笑,但在大笑之后,又给我们以思考,使我们觉得有一种异样的熟悉。例如《卖车》、《卖拐》里的好腿被忽悠瘸了,智商正常的人被忽悠迷糊了,《策划》里居然把“公鸡下蛋”当新闻进行一番煞有介事地炒作等等。

陌生化的的情节是惊奇的一个重要因素,惊奇能给人以快感,惊奇能够讨受众喜悦。赵氏小品在制造情节的惊奇上,形成了一种独特模式——情节的脑筋急转弯化。

在小品《卖车》、《功夫》里各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脑筋急转弯对答,诸如:“1加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不是不可能,是在算错的情况下)“你们家的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不是狗讲究卫生,是狗只能生狗)“青春痘长在什么地方不耽误你美观?”(不是长在自己腰上,是长在别人脸上)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出人意料的。脑筋急转弯的特点是不按套路出牌,打破常规,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赵本山的小品其实就是将这种脑筋急转弯情节化。

比如《卖拐》叙述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外号叫“大忽悠”的老头到街上卖拐,由于大街上都是腿脚好的,没人买。这时来了一个骑车的,于是大忽悠经过一番巧舌如簧地“循循善诱”,终于让一个双腿健全的人深信自己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最后骑车人心甘情愿地买走了拐把自行车留下。这个近乎荒唐的情节,我们很容易把它设计成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一个双腿健全的人在大街上居然把一双拐买了回家,为什么?按照正常的思维,答案不外乎是:送给腿脚不好的人用的。而出乎意料的答案则是:此人被卖拐的人骗了。这种情节和脑筋急转弯“1加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异曲而同工。

赵本山的小品在情节设计上不仅新奇独特,而且在情节的展开上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曲艺界把这种情节多变称作“抖包袱”。“包袱”是舞台表演时运用的笑料,也是小品表演的重要艺术手段。包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其本义是用包袱皮包东西,用在二人转、相声或小品中,是指在表演故事时,先铺垫包好然后再“抖开”,好像把包袱皮包好的东西慢慢展开,然后以不可预料的方式突然抖开,表现出令人发笑的“东西”。

情节包袱是赵本山小品最大的最具喜剧效果的表现方式。赵本山小品的包袱性情节表现出这样一种基本模式:情节的展开和发展是包袱的铺垫,而情节的高潮则是包袱的抖开。包袱性情节使赵本山小品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小品《心病》里的医生赵大宝本来是给别人治病的,可是在治病过程,病人的心病却变成了医生的心病:病人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向妻子忏悔,自己曾经有一次对不起她,于是病人的妻子就有了心病,当赵大宝得知这个病人的相好是自己的妻子时,这块心病由病人转移到病人的妻子最后转移到赵大宝这个心理医生身上。赵大宝一开始振振有辞地开导病人,别把钱看得太重,“把钱看淡一点。哥什么都没有,但是活得很快乐嘛!是不是?三百万就当没有这事”。但在得知自己得到了病人的一百万之后,心理医生赵大宝却反而像病人一样,中风了。

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2

虎年春晚对赵本山来说与众不同,去年9月一场大病让观众对他能否上春晚猜测万分,脑部血管瘤的手术让他的大脑中至今仍有阻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金属弹簧圈,有网友甚至留言:“如果赵本山不上央视春晚,我们全家都会出去旅游。”今年1月1日,结束身体复查的赵本山在医生的勉强认可下,宣布将再次登上春晚舞台。

回应春晚争议

“观众骂你出气了,你也是做贡献”

其实,在2008年后,赵本山就一度表示不想上春晚了。“太累了,其实春晚是个最累的活儿,比拍电视剧还累,拍电视剧有思考时间,春晚时间太短。”为什么在虎年顶着身体透支的压力还要再次登上春晚呢?赵本山说:“因为我生病期间有太多值得感动的事了,就是来自可爱的观众。我每天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不同礼物,有的是亲自烹制的一锅营养粥,有的是帮助我治疗的各种偏方、还有的是托门口保安给我带来的家乡大米⋯⋯因为见不到我,他们坐着火车来到医院门口,只是希望把东西委托医院保安送到病房。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生病,我还体会不到观众对我的这种关注,我被观众打动了,想到这些,我就不该轻易离开春晚。上不上春晚不是个人意愿的事,观众希望我上,我就上;如果观众觉得看我这张老脸看腻了,我就下来,一切都由观众决定。”

南都娱乐:其实筹备春晚时,距离您那次脑部手术还不到4个月,可以说您为虎年春晚付出很多。但春晚后,有些观众并不买账,网上对《捐助》的争议扑面而来,您如何看待?

赵本山:对于争议和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只能忍受,这也是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承受的。你不可能每天都面对鲜花掌声,所谓高处不胜寒,有些人骂你出气了,你也是在做贡献。人应该在批评和不和谐的声音中成长,总是生活在赞扬声中未必是好事,我早已把这件事看得很淡了。无论说我好的还是骂我的,我都感谢他,说我好的是鼓励,骂我的对我是鞭策。

南都娱乐:虽然《捐助》招来不少非议,我还是想知道您如何看待它。

赵本山:很多人说今年小品没有去年的《不差钱》好看。这很正常,去年的《不差钱》太经典了,是无法超越的。这就跟之前的《昨天今天明天》、《卖拐》一样,都是无法超越的。但我自己很喜欢《捐助》,因为我曾是个穷人,被别人帮助过,并走到今天。而走到今天的我也帮助过其他人,《捐助》是个很温暖的作品,我很喜欢。

南都娱乐:这么多年来,您也经历过很多风雨,看待事物的心态是怎样的?

赵本山:我挺知足的,我觉得人应该懂得知足,不要总抱怨。你能让别人笑,是慈悲;你能让自己笑,是智者。

再谈春晚情结

“我不希望春晚梦醒,我还梦着呢”

1990年,赵本山走上央视春晚,辽北小品就在央视生了根,至今20年,每年除夕夜,无论之前评价好坏,观众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期待他的出现。而赵本山本人也有不折不扣的春晚情结,“我挺感谢央视这个大平台的,我就是通过上春晚让观众知道的,也是通过上春晚火起来的,人不能忘本。春晚就像战场,我仿佛是个士兵,士兵宁可战死在战场上也不能当逃兵。”

南都娱乐:上了将近20年的春晚,如何看待自己和春晚之间的关系?

赵本山:没成名之前上春晚是梦想,梦醒的时候,上春晚就是遭罪。我要坚持做完这个梦,它不醒的原因就是,还有许多观众都做这种梦,希望你能拿出好作品。如果观众彻底醒来后,我就彻底没了,我不希望他醒来,至少我现在梦着呢。但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能接替我,我会非常开心。你不上春晚,就没人看春晚了?我从来就没把自己设计得那么高,春晚不是没你不行的,如果我有几年不上,观众可能就习惯了。可能就会说,赵本山没上,春晚也挺好看的。

南都娱乐:作为小品王,如何看待小品未来发展?

赵本山:小品是演给百姓看的,在百姓关注的同时,让政治关注,完事了才是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真正的实践者是那些淳朴的老百姓,所有的智慧都在百姓那里。我非常关心百姓的态度,有多少人看?看的人是什么层面?这样小品才有发展。而且小品讲究的是野性与原生态,新的一批人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希望小品能有一个新层次的发展。

怒斥“掌掴小沈阳”爆料人

“不能诽谤我,要用法律解决”

上月底,一位自称导演、名叫赵雷的人,在博客里爆料,称赵本山春晚演完《捐助》后,因为小沈阳有两个广告包袱没抖出来,在后台“啪”就给他两巴掌。博客上传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关注,留言多达数页。

南都娱乐:有人写博客说您在春晚演出之后打了小沈阳?

赵本山:这件事挺有意思。我听说当天是各大网站头条,我也不上网,连自己的名都不会打,我当时就听别人说的,就让人把网页打开了,让我看看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对方什么用意,可能是要炒自己还是怎样,制造这种无中生有的事。听说还是北京电视台的一个导演,当时我们公司第一时间给北京电视台发函了,北京台也调查了,说没这个人。我想你要是给我传点绯闻什么的我就忍了,但你不能诽谤我,不能捏造事实人身攻击。这样就涉及法律了,得用法律手段解决了。现在就找不到这个人了,所以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找到这个人。其实如果这孩子站出来说清楚,我想我也会原谅他。

本山帝国2010大计: 将与小沈阳合演《大笑江湖》

电影与小沈阳合演朱延平的功夫喜剧

3月2日,赵本山邀请朱延平和宁财神到沈阳,共商合拍电影《大笑江湖》,由其和小沈阳主演。记者在采访中还打探到,女主角可能是台湾女星陈乔恩,范冰冰也有望加盟。4日上午,朱延平和宁财神在沈阳棋盘山秘密选景,为4月的拍摄做准备。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本山传媒,出品人是赵本山,发行由保利博纳公司负责,这也是本山传媒第一部电影作品。

南都娱乐:4月本山传媒将拍摄首部电影,是跟台湾导演朱延平合作?

赵本山:对,朱延平很多作品我都看过,很喜欢他的风格,他非常优秀,能一起合作很开心。

南都娱乐:《大笑江湖》究竟讲什么故事?

赵本山:我和小沈阳扮演一对非正式师徒,小沈阳原是鞋匠,通过一系列奇遇记后,成为功夫高手;我扮演一个“河盗”,就是专门在别人过河时抢劫的大盗。手下还有哼哈二将,很有趣。

南都娱乐:是否会涉及很多功夫戏?

赵本山:对,会有些功夫戏,但主要以喜剧为主。朱导会找程小东当小沈阳的武术指导。

南都娱乐:如何看待艺术性和票房的影响?

赵本山:两样都重要,如果拍电影就重视所谓的艺术性,结果没人看,那不等于白拍了?这两年中国电影发展势头很好,加上观众对东北幽默的喜爱,我也尝试着多条腿走路,如果《大笑江湖》效果很好,会继续投拍电影。

南都娱乐:会有二人转因素用在电影中吗?

赵本山:要看电影推进吧,自然而然,如果需要就有,不需要就没有。

南都娱乐:是以东北话为主吗?

赵本山:不会,还会有港台演员,例如曾志伟、吴孟达、吴宗宪,大家平时说什么话,在电影里就说什么话。

南都娱乐:哼哈二将是曾志伟和吴孟达吗?

赵本山:不是,会挑选两个我的徒弟。

南都娱乐:什么时候开机?在沈阳拍吗?

赵本山:大概4月末,我跟朱导正在选景,应该会在沈阳和横店两地拍摄。

电视主打两部栏目剧

《乡村爱情故事》即《乡村爱情》第三部在央视一套播出,作为“乡村爱情”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删减成30集版本的《乡村爱情故事》,如同第一、第二部一样都引起了收视狂潮。

南都娱乐:《乡村爱情故事》在央视一套播出后一直收视飘红,怎样看待这部作品?

赵本山:《乡村爱情故事》全部采用高清手法拍摄,为突破前两部,我们还花重金从北京请来摄像高手掌镜,画面质感绝对一流。而且有了前两部磨练,演员表演也更成熟了。

南都娱乐:电视方面今年还有什么计划?

赵本山:今年将主打两部栏目剧,一是与黑龙江电视台合作的《本山快乐营》,二是与辽宁台合作新的百集室内戏。

二人转应用新技术与时俱进

全国8家二人转剧场刘老根大舞台在农历年后也发生新变化。3月3日,记者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看到,改版后的节目更像一台晚会,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

南都娱乐:二人转演出年后升级改版了,您还特地从北京请来四位导演进行创新排练?

赵本山:对,有专门创作小组写新段子,毛毛、王小利等都进行节目改动。包括小沈阳在内的所有演员除了巡演和拍电影,都会到各大剧场演出。

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3

与搭档在一起唱了几场戏,彼此感觉很好

王小利,1969年3月1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市嫩江县一个二人转世家。父母是嫩江县民间艺术团的主要演员。王小利的童年时光是伴随着父母的演出度过的。

由于受到父母的熏陶,王小利从小就表现出了一定的艺术天赋。他喜欢唱歌、舞扇子、玩手绢。有一次,他爸爸到哈尔滨学习,剧场里缺演员,演出团团长就让他演唱。他第一次登台,唱着唱着就忘记词了。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底下的观众却说:“别害怕,想想再唱。”观众的厚爱,让王小利铆足劲儿地表演,他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从那以后,王小利每周六都会受邀去剧场演出,很受观众喜爱。

9岁的时候,王小利的父母决定好好培养他。黑龙江省艺校评剧班招生时,王小利报了名。开始,他一路闯关,顺利地通过了四试,但到第五试时,却不知什么原因被刷了下来。王小利回忆说,很长一段时间,当别人问“你将来干啥呀”,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王小利的家当时距离嫩江不远,他上初二那年的暑假,妈妈怕他去嫩江洗澡淹着,就让他带上作业和他们一起“跑班儿”演出,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到学校。后来,父母所在的剧团因效益不好解散了,王小利便随父母进了民间剧组,经常到双城、绥化等地演出。

父母演出时,王小利就在一旁看,他那时什么戏都会唱。乐队有个吹唢呐的高手,给了他一个唢呐,他鼓捣了一天,竟然吹出了扭秧歌的调儿。唢呐手兴奋地对他说:“你父母经常担心你没读多少书,将来在社会上生活难免要吃亏。这样一看,你还是比较有天分的,干脆学吹唢呐好了。”听了这话后,王小利真动心了。父母见儿子的确不想继续上学了,就遂了他的心愿。

又过了几年,他看到同龄人唱二人转的越来越火,既赚钱又好玩,就特别羡慕,向父母表示要学唱戏。他嗓子好,又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唱戏没多久就独当一面了。

早年跟随父母演出的苦日子,王小利至今没忘。他说,他们经常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四处奔波,感觉就像逃难似的。坐火车没座,就铺张报纸在座位底下睡觉。有时还在农村的土炕上、马车上、大车店里演戏。特别是冬天最难熬,坐着拖拉机去各村演戏,冻得跟耍猴的似的。王小利说:“苦是苦了点,但正是那段时间,让我积累了丰富的二人转舞台经验,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后来,王小利一家搬到了大庆。他在大庆夜总会演出时,不唱“正戏”,演的多是些搞笑的节目。当时“跑班儿”唱二人转一天最多能挣100元,但在夜总会演出搞笑节目,一天能挣600元。后来夜总会生意不好,他又回到二人转剧场演出了。 王小利说,那时的他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没有固定的点儿,只有不停地摔打自己,磨砺自己。

说起现在的妻子李琳,王小利一脸的得意。不少人问他:“当年你是咋追媳妇的?”王小利嘴一撇,乐呵呵地说:“当年我这小伙也是‘帅呆’了。”他和李琳是1999年经人介绍搭档演出二人转,并由此产生感情的。李琳,1980年9月4日出生,辽宁省营口市人。两人在一起唱了几场戏,彼此感觉很好,王小利就产生了追求李琳的想法。

当时的李琳年轻漂亮,在辽宁省小有名气,而王小利是外地人,无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李琳。他们不仅在外表上差距大,在其他方面也差别不小。他比李琳大11岁,还离过婚。为了追求李琳,王小利煞费苦心。在猛追李琳的同时,他还特别孝顺李琳的父母,经常给李琳的父母买各种礼品和营养品。终于,2000年,王小利喜抱美人归,和李琳结为伉俪。婚后不久,这对夫妻搭档和长春和平大戏院签了为期3年的演出合同。回忆往事,王小利骄傲地说:“李琳二人转唱功出众,扮相俊俏,性格泼辣、要强,当初我一眼就看好她了,然后就拼命追。我觉得我一定能把她追到手。”

2001年年初,央视“名嘴”毕福剑到长春和平大戏院观看演出,那天晚上,有王小利等4对夫妻演员登台演出。演出结束后,毕福剑找到剧院负责人表示要在长春录制一期《梦想剧场》,就找这4对演员,一对都不许换。一个多月后,毕福剑在长春净月潭录制了《梦想剧场》,王小利获“银像奖” (每场比赛只设“银像奖”),并最终在总决赛中捧得了“金像奖”。

夫妻俩一起商量,用心报答师傅的关怀和培养

2001年,赵本山举办了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王小利也参赛了。夫妻俩专程拜访了何庆魁和高秀敏,何庆魁还帮他修改了小品剧本。最终,王小利的小品《骂大街》在脱口秀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颁奖晚会那天,王小利听说赵本山要收徒,他就想:自己能不能试试呢?“在那之前,我和师傅一起吃过饭,师傅夸我演得挺好,我想师傅应该对我还是有印象的。”于是,王小利就给高秀敏打电话,请她帮忙问问拜师的事情。王小利说:“当时高老师和师傅正好在一起,过了5分钟吧,高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说师傅同意了。”拜赵本山为师的情形,王小利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那天他和妻子喜极而泣,在妻子的陪同下专门买了件红衬衫,拜师仪式时穿。拜师那天,李琳陪着王小利去见师傅,赵本山说:“得先考试,最后再作决定。”那天考试,王小利表现很不错,赵本山终于答应收王小利为徒,王小利正式成为赵本山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赵本山说:“小利,你就在我这好好干吧,不过,犯错误我可得收拾你。”王小利听后再三表示,一定听从师傅教诲。

作为赵本山的第五位徒弟,王小利可没少让师傅费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小利也越来越成熟,说起那些往事来,他都觉得是自己以前“太不懂事儿”。在《乡村爱情》的关机仪式上,剧中部分主演要轮流上台发言,王小利眼含泪花,诚恳地向师傅作起了检讨:“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让师傅省心的好徒弟,老惹师傅生气。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我会真心改正错误,好好做事,用心做人。”坐在台下的赵本山一脸严肃地看着王小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王小利由衷地说:“以前我在我们团里是个爱挑事儿的人,就是总跟师兄弟吵架。我那时候就是心理不平衡,看人家出名就眼馋。现在想想,挺可笑的。其实,我就是一个‘直肠子’。我惹师傅生气的时候,师傅就给我讲道理。要是我听不进去,把师傅气急了,师傅就该骂人了。不过仔细想想,师傅那都是为我好,他对徒弟比对儿子还亲呢。师傅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夫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而且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要不然我们也不可能进步得这么快。”

李琳抢着说:“我有病做手术那会儿,师傅号召大家捐款,说剩下的他全包了,花了好几万块钱。师傅真是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他跟我们待的时间比和自己的孩子待的时间都长。现在我们的知名度提高了,经济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师傅还帮我们在沈阳买了房子,我们很感谢他。”

在王小利夫妻眼中,赵本山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拍《刘老根》第一部时王小利没去,留在城里演出了。有一次,师傅给他打电话,说:“小利啊,你这几个师兄弟都在,就缺你一个,师傅挺想你的。”王小利说,当时他特别激动,妻子李琳都感动得哭了。夫妻俩商量,往后一定要用心报答师傅对他们的关怀和培养。

虎年春节,他尽情享受这幸福而美好的夜晚

王小利在《乡村爱情》中饰演的刘能,一肚子坏水。有朋友打趣说:“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常给别人出馊主意,说话磕磕巴巴呀?”对此,王小利一脸的无奈。他说:“那可没有,我生活中挺随和的,不怎么爱说话。”李琳接过话茬说:“俺家小利平时说话正常得很,也不太爱开玩笑。那是角色需要,必须要那样。”

李琳在《乡村爱情》中扮演谢兰,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白玉兰。有人问王小利,导演为何不让你与李琳扮演两口子。王小利嘿嘿一笑:“那还不是因为我俩从外表上看,差别太大了。我显得老相,李琳显得年轻,一般人不会猜到我们是夫妻,我可是比李琳大得多呀!”他还自豪地说:“我媳妇和儿子都比我漂亮,都是大眼睛。”

王小利在正式拜师赵本山后,才逐渐接演影视剧,而许多人也都是通过《乡村爱情》认识他的。选造型的时候,媳妇李琳还找人给他画了10多张肖像画,天天对着画琢磨,后来定位了这样一个形象:一个光头造型,留点小胡子,上穿大背心,下穿吊腿裤,或者是大裤衩,穿鞋还不能穿袜子,有点吊儿郎当。没想到,正是这样的设计,让王小利迅速走红。

那段时间,为了演好刘能这个角色,王小利天天对着剧组的镜子练磕巴,不仅说话像,表情也要到位。李琳幽默地说:“小利该磕巴的时候,随时都会磕巴。但一回到生活中,就不敢磕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利演活了这个角色,刘能成为该剧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王小利说:“刘能这个人爱找事儿,黏糊人,但是善良、搞笑,我摊上这个角色很幸运。”

更让王小利感到幸运的是,能在2010年春晚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和师傅在一起搭档演小品,王小利说,这是自己最幸福的事,也是自己最风光的时候。

演出前,赵本山曾这样说:“《捐助》这个剧本立意很好,今年小利能火,戏都给他了。王小利是一个很会演戏的演员,他如果火起来,热度要比小沈阳更持久。”看到师傅对自己的大力提携和期待,王小利感动万分,他说:“其实上春晚压力挺大,但是跟着师傅去心里有底。火不火的倒没想过。”妻子李琳这样嘱咐他:“最重要的就是把演出任务完成好,别演砸了、给师傅丢脸。”

第一次和师傅一起上央视彩排演出《捐助》时,王小利的表演就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散场时,许多观众还津津乐道,说“刘能”挺出彩的。回到宾馆后,师傅也夸奖他,李琳还提出了一些不足:“感觉你的语速过快,有些‘包袱’没说响。”第二天再次排演时,王小利较好地纠正了这点,效果比第一场好多了。

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4

《祝寿》

表演者:魏积安孙涛等

经典台词:假太太:“当心打假的来了,把你当盗版光盘给收了!”

点评:有“生造”之感。

看过之后叫人一片茫然:这究竟有什么意思?小品想表达的主题很好:孝敬父母。但无论是故事的结构,还是演员的表演实在让人提不起半点儿兴趣。老干部和局长什么关系,非到生日局长必须参加不可----交待不清!

《魔力奥运》

表演者:潘长江德江陈寒柏刘亚津刘翔唐功红刘春红女排姑娘

经典台词:刘翔:听说你要跟我赛赛?刘亚津:我说很多小姑娘都想当你太太。

刘春红:听说你要跟我比比?潘长江:我说你衣服脏了要给你洗洗。

点评:小品本身没什么意思,老套路,魔术也不咋的,比如“钻人”那段,一看就知道是从德江的衣服里钻出来的。惟一的亮点就在于奥运冠军的上场,刘翔总算真的亮相了,可惜时间太短,早知如此,导演应该专门安排他们露一下面,拜个年,不就行了!

《装修》

表演者:黄宏巩汉林林永健

经典台词:黄宏:“篮球巨星姚明家的房子没顶棚,小品明星潘长江的房子像水缸。”

黄宏:“你白天可以把老公当小工使,晚上可不要把小工当老公使。”

点评:今年这个小品较他们往年还行,贴近民声,黄宏和巩汉林这两个大腕也让人的兴趣增加不少。其中,能反映出装修的材料太差、装修的人总想玩花样破坏自己形象也影响别人、拖欠民工工资这些热点问题。但一些台词有点杂乱,听得不舒服。

《非常明星》

表演者:李咏魏三孙小宝经典台词:魏三特别生气,偷偷传给孙小宝一个损招:“兄弟,你别急,我又想到了一个出名的好办法,(什么啊)咱俩明天就去医院,再加一个下巴,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直接去主持《幸运52》了,而我来就去主持《非常6 1》,一准儿火!”听了魏三的话,李咏差点吐血。 《男子汉大丈夫》

表演者:郭冬临牛莉

经典台词:牛莉用指甲把郭冬临的肉抠下:“啊老公我的指甲里怎么全是肉丝?”

郭冬临:“我的发型怎么样?”(他是光头)牛莉:“漂亮!”(发“漂”音时口水全喷到郭冬临脸上)

点评:小品还不错,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其实很难见到,哪有这么剽悍的女人和这么耐心又聪明的丈夫。不过它的意义却又很实在,不管是对夫妻之间矛盾化解的描述,还是对邻里之间“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寄予。

《浪漫的事》

表演者:蔡明郭达韩影

经典台词:蔡明对丈夫的一段数落最能引起中年女观众的共鸣:你说这男同志一到四十多岁,夫妻感情就逐渐衰退,一进商场他就喊累,看什么东西他都乏味,你化不化妆他无所谓,你穿什么新衣裳他不理会,你一打电话他就说“正在开会”,每天回家倒头就睡,喝没喝酒他都装醉,有人说这叫爱情疲惫,女同胞们你说对不对?

郭达感慨:当年你的脸就像剥了皮的鸡蛋,现在你的脸就像过节腌的腊八蒜。

点评:开头虽然也道出不少人到中年的夫妻的心声,但未免觉得郭达和蔡明有点作,最后的结尾很好,点睛之笔,让人觉得温馨平实,不错。

《笑谈人生》

表演者:冯巩朱军

冯巩介绍朱军:“各位观众朋友你们好,今天要出场的这位嘉宾长得很有特点———他眼睛不大,却闪烁着幽默的光芒;细细的脖子,于他随时寻找阳光;硕大的头颅,那是智慧在里面膨胀;修长的双腿,提醒您自然界里还有需要您关爱的螳螂。”

冯巩笑朱军的书:“你的书写得很凑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前几天我去洗澡,人家师傅每给客人搓完背就免费送一本。”

冯巩自夸:我就跟潘长江比身高,跟陈佩斯比美发,跟美国总统布什比说中国话。

点评:这个小品很好,让人眼前一亮,跟当年崔永元、宋丹丹、赵本山的《昨天,今天,明天》很相似。不仅笑料多,让人有很多会心一笑之处,而且对“母子情”的主题表达得也很自然深切。朱军没放开。

《功夫》

表演者:赵本山范伟

经典台词:范伟:我家过年,只剩一头猪和一头驴,你说我先杀猪还是先杀驴?赵本山徒弟:先杀驴。范伟:猪也是这么想的。

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5

在历代的绘画著录中,所见多为文人士大夫,能青史留名的红妆相较而言可谓是凤毛麟角,并不多见。但即便如此,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时,女性书画艺术却是中国书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这少数之中,便有一位令女性为之羡慕、男性无比钦羡的女子,她就是――管道升。

提及管道升的名字,喜爱书画艺术之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在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时代――元朝,这个名字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在当时以及中国的书画历史上留下璀璨的光华。无独有偶,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又与元代著名的大家赵孟\结为夫妇,于是便在艺术史上平添了一桩佳话。如今,斯人早已乘风仙去,后人唯有从那些零星的记载以及传世的书画之中去感知其人其情了。

举案齐眉 艺术知音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号栖贤山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后嫁与赵孟\,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为魏国公,管道升亦被册封为魏国夫人,后世也称其为“管夫人”。管道升与赵孟\结为夫妇,夫唱妇随,相处融洽,史上有诸多关于二人的琴瑟佳话,最为著名的当是管夫人写给赵孟\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历代以来,这首词也多被推崇,认为是难能可贵的夫妻相处之道。

赵孟\博学广识,才气横溢,名满四海。他精通音乐,擅作文章,谙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意,是一位天资超群、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连同书法、绘画,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或许作为这样一个杰出艺术家的夫人,管道升自然不缺名气。但事实上,管道升的留名后世,并非单因为赵家这个显赫于书画史的大家族,而是因为其同样被后人称赞的书画艺术成就。

在当时,由宋入元为官的人不在少数,赵孟\恰巧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官居高位,身份令人称羡,但作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原人士依旧摆脱不了中原正统王朝覆灭、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承加于生活与精神上的种种压力,甚至还有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赵孟\其人,在内心深处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而寄情于书画艺术之中排遣内心的苦闷。后人在研究其书画作品时,也往往指出其中渴望相归田野,归去来兮的情感诉求。作为一位聪慧而充满艺术细胞的伴侣,管道升对他的这种情怀也必是心领神会,这种体察在她的两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渔父词》其一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渔父词》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对闲逸清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凡尘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漠,一方面是管道升自己的一种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其实也与其夫赵孟\的内心不谋而合。

同时,身在赵氏一门,管道升不仅能诗而且善书画,其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楷书和行书,“秀润天成”,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栎“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董其昌曾云:“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在艺术领域的诸多成就,也使得管道升在精神领域与赵孟\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正所谓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官运亨通的赵子昂,在苦闷之时,能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背景下觅得如此良伴,说是艺术知音也并不夸张,用举案齐眉形容二人也实不为过。

精书善画 后世流芳

管道升在书法方面,工尺牍行楷和小楷,风格深受赵孟\影响。

“尝取夫人书和魏公及子雍书,善装为卷轴,识以御宝,命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书史会要》

作为当时元朝的最高统治者,元仁宗对管道升以及赵孟\和赵雍的书法很是看重,而赵孟\亦在亲笔撰写的《魏国夫人管氏墓志》中提到:“翰墨词章,不学而能”,从其传世的一些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其在书法上的修为,如此看来,被称为“书法两夫人”之一并被人与东晋女书法家卫栎相提并论的管仲姬,也的确并非浪得虚名。有关于管道升书法的最出名的当是为人熟知的《秋深帖》了。

《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对此贴,普遍认为是赵孟\为妻书写的家信,原因是最后提款的涂改以及帖子的书法风格都与赵犹似。

除此外,管道升书法还可见于其所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妙绝,似天使遗物”。从历代人们对其书法艺术的评议,似不难看出管道升的书法修为确实令人称道。

相比于其书法,管道升的绘画作品来得更为直接,绘画中被人提及最多的也莫过于墨竹之类。传世作品有《墨竹图卷》、《水竹图卷》、《竹石图》等等。《吴其贞书画记》:

“晴竹亭亭如生,使人望去清风徐来,寒气袭骨,抑且用笔熟脱,纵横苍秀,绝无妇人女子之态,伟哉!”

时人对她所画的竹子长卷评价亦极高:

“管夫人画竹卷,长丈余,离披错落,姿态百出,与怪石奔峭相同,气韵生动.真奇作也。”

各家评说仁者见仁,不妨来看看她的传世作品,领略一二。

《烟雨丛竹图》卷,纸本,水墨,纵23.1厘米,横113.7厘米,现藏博物院。竹子用中锋淡墨为之,竹叶均向上,笔墨淡雅,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构思巧妙,款署:“至大元年春三月廿又五日,为楚国夫人作于碧浪湖舟中。吴兴管道N。”

《竹石图》,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画中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处疾挑而出。梢头结顶,挑出时尤须注意左右顾盼,姿态生动。竹叶的粗细变化也恰到好处,独具丰采。奇石先以淡墨勾廓,由淡而浓皴出结构,然后用淡墨渲染,浓墨点苔,显得清新湿润。上有董其昌识云:管魏国写竹,自文湖州一派,劲挺有骨,与宋广平作赋正相反。

众所周知,文同画竹成就斐然,曾语: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他的墨竹,首创以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枝干墨色的浓淡对比相应减弱,像自由写意迈了一大步。董说管道升之竹自文湖州一派,可见其画竹颇得其神韵。

潜心佛“道” 情寄画图

管道升在书画艺术中表现出的归于田园的想法,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未实现,赵孟\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其中也有好几次向朝廷上奏,期望达成所愿,但也最终未被应允。对于渴望自由淡泊状态的人来说,被束缚在如斯境地实在也是郁闷之极。赵孟\只得以书画予以排遣,而既非官场之人的管道升除了在艺术上能和丈夫有所共鸣之外,便选择向佛来抒解心绪。

据史料记载,在元成宗大德二年即1299年,管仲姬皈依佛道,并常住寺中书写经文,曾刺绣《十八尊者图》,共16幅,供于寺内。中峰禅师于绣像册尾跋:“赵夫人面对如来,心存空寂,为梵宫之善果,显度世之。

金针绣出尊者二十像,并侍从、比丘、金刚、韦驮法像衣钵,服御龙虎之属备极,镂云错彩之奇,为山寺常住供奉,推其愿力,实有良器。”对佛教的相关研究,管道升除山水、竹兰之外也工于佛像、擅长刺绣,有《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作品,载于史籍。大德六年(1302)所作《鱼蓝观音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明正统年间的画梅名家王谦,曾誉其所作佛像:“赵魏国敬写佛像,笔致与魏公抗衡”。在相关理论上,管道升亦有所成就,曾著有《观世音菩萨传略》。

清静修为,让管道升的诗画也由此得意颇多,显现出了清新悠远的蕴含。正如其《渔歌子》表达的那样:

其一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其三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烩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延v五年,经赵孟\多次上书请求,1319年四月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道升病逝于舟中。至此,一代红妆翘楚终于归去矣。

何曾归去

管道升一生与赵孟\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并且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赵雍、赵麟、外孙王蒙等后代,都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无怪乎长期以来,人们提及管仲姬总是称羡之情溢于言表,敬仰之意更不言而喻,更将她视为古代女性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元朝诗人张伯雨曾在其《魏国赵夫人管君挽诗》云:

曾谒西池泌殿春,赐加大国宠疏频。择婿当年郗太傅,能书今日卫夫人。玉镜离台空掩月,宝衣堆桁暗凝尘。千秋乡里名不没,墓有通儿书老银。

管道升的书画也多与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家们想要归隐山林的情感有着不谋而合的意境。这位享誉于世的红妆翘楚最后虽得以于扁舟之中魂归宁静,但却留给后世一段并不沉寂的佳话。

《秋深贴》

管道升 《烟雨丛竹图卷》

管道升 《竹石图》

赵本山小品功夫范文6

2005年,当时做肉牛贩运的周广鑫,在走南闯北中看好了山羊买卖,于是他暗中留意,偷学起别人养羊门道。随后,周广鑫与弟弟和姐夫一合计,决定自己养羊。当年,他们筹资1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150平方米的羊圈,养殖了一百多只白山羊。

2006年,白山羊的行情特别好,周广鑫眼看着自己去年养的山羊即将出售变钱。但是意外来了,山羊开始发病,不久就死了30多只。随之而来的是,到年底因为管理疏忽山羊又被盗了20来只。这一年他们损失惨重,销售后这一合计,盖圈、购羊和饲养等成本,还倒欠了别人3万元钱,这时弟弟和姐夫都要求退股。没办法周广鑫只好接手单干。一开始周广鑫不知所措,想来想去一年下来辛辛苦苦没赚一分钱,还倒亏。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这让周广鑫更加烦闷。跑到当年贩运的朋友老赵家诉苦,老赵讲起了近几年山羊的市场是不错,但本地山羊饲养技术高,规模管理难度大,有很多朋友养殖本地羊也失败了。周广鑫还从老赵的口中又得知现在发展黑山羊很好,自己也想到养殖本地羊主要是因为抗病性不强、由于近亲的血统的关系,土羊难养,必须选育好的品种,这才是规模养殖成功的关键。几天来周广鑫又走访了几大市场,发现黑山羊比土羊好卖,而且价格还高,这又刺激了周广鑫对黑山羊养殖的激情。

2007年初周广鑫打听到了湖南常德这边的伟艳黑山羊品种不错,抗病以及生长都比较理想,又快马加鞭的来到常德了解情况,这边的饲养员听了他的经历后告诉他很多饲养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交流了不少在饲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让周广鑫又赫然开阔。也发现了自己在养殖中的很多不足。回去后周广鑫整理了思绪,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2007年中,周广鑫又找到老赵、老王等几位老友借了6万元, 来到常德引进了100头伟艳黑山羊,引种回来后,周广鑫通过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以及引种基地的指导,把黑山羊管理得顺顺当当的,羊儿一天天的长大,羊群也在不断壮大,周广鑫这才发现养殖的选种也特别关键。

一年后,周广鑫的羊群由原先的一百只已经发展到四百多只,规模养殖的成功也引来不少市场求购商,都纷纷订购商品羊,周广鑫把自己育肥的商品羊进行了处理,但货源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商贩的需求,有些连预定金都交了,但迟迟没货,周广鑫看在眼力,有喜又忧。这时好友老赵和老王找到他,说要入股。正是赶上市场紧缺,周广鑫也答应了老友的要求,把一部分种羊转让给两位老友来发展。不到一年老赵和老王的第一批商品羊也开始出栏。周广鑫看到老友也尝到了黑山羊养殖的甜头,自己和朋友都富了,也不忘父老。

2009年,经过繁殖发展,周广鑫留下了200头种羊,并发放给他周边10余户来养殖,09年底10户繁育的羊都开始出栏,每户都纯赚两万元,乡亲们养殖黑山羊赚钱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外地务工的乡亲们都知道了,也要商量周广鑫入伙。周广鑫并没有拒绝,他说:大伙都回来做,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商品羊满足市场,也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