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庐山范例6篇

西昌庐山范文1

[关键词]庐山;战乱;移民;卫所;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3-0104-05

龚志强(1976-),男,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旅游史研究。(江西南昌 330031)

庐山是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在众多文化名山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自北宋初年始,庐山分属德化(今江西九江县)、星子两县管辖,本文所指的庐山地区即涵盖上述两地。相较其他名山而言,庐山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其西北麓有连接我国南北方的驿道,东南麓则有鄱阳湖——赣江水上航运线与长江相通。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区社会发展常常受到战乱的严重冲击。元末,庐山地区是战乱的重灾区之一,地区社会遭到毁灭性破坏,至明初才逐步得以重建。这一社会变迁过程是在战乱、移民和卫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展开的,对此后庐山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山区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对之进行初步探究。

一、战乱对庐山地区社会的冲击

元末,各地豪雄并起,战火纷飞。其中,徐寿辉在湖北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声势浩大,于至正十一年(1351)十月攻占湖北蕲水(今浠水)后建立天完政权。庐山西北麓的江州(今九江市)与蕲水仅一江之隔,战火随时可能蔓延过来。在此情况下,江州路总管李黼积极备战。据《元史》记载: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以扼贼冲。庶几大江之险,贼不得共之。不报。

显然,屯兵江北可以有力遏制红巾军攻打江州的意图,但李黼的建议未被江西行省采纳。因此,长江北岸的蕲州、黄州很快相继失守,江州失去屏障。至正十二年(1352)初,红巾军攻陷武昌,其将领赵普胜随即率军顺江而下攻打江州。李黼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使红巾军在江州遭到重创,“尸横敝路,杀获二万余”。但赵普胜不断增兵围攻江州,李黼孤立无援,最终城陷被杀。李黼的抵抗活动曾得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椁葬于东门外”。因此,红巾军攻占江州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性杀戮。乾隆《德化县志》记载:“元末,徐寿辉伪将攻破江州,屠戮殆尽。”与此同时,庐山东南麓的南康也被红巾军将领邢万户攻占。

经过多年征战,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了江西、湖南及四川、陕西的部分地区。至正十七年,天完丞相倪文俊欲杀徐寿辉以自立,阴谋败露后为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因功升任平章政事,掌握了天完政权的军政大权。此后,陈友谅以江州为大本营,加紧扩充地盘,成为元末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取徐寿辉而代之,改国号为“汉”。于是,江州成为陈友谅割据政权的政治、军事中心。此后,陈友谅一面继续推进反元战争,一面针对邻境割据势力朱元璋所部展开兼并战。但由于内部纷乱,军事实力一度占优的陈友谅在与朱元璋争霸的战争中逐渐陷入被动。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率部攻占江州,陈友谅被迫退守武昌,南康亦很快被朱元璋占领。朱元璋随即改江州路为九江府,下辖德化、德安、湖口、彭泽、瑞昌五县,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次年更名南康府),下辖星子、建昌、都昌三县。次年春,陈友谅部下胡廷瑞在龙兴(今南昌)献城归降朱元璋。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军大举围攻龙兴,朱元璋率,军驰援龙兴,双方决战于鄱阳湖上,陈友谅战死。至此,庐山地区局势基本稳定。

元末长期战乱使庐山地区社会遭到严重摧残。朱元璋占领南康后,委任王祎为南康府同知。对于当时的情形,王祎有文记曰:

郡实治庐山之阳,然自十五年来兵燹荐罹,凡山水名胜之窟,皆为荆棘虎狼之区,人迹所通,仅一二数而已。

可见,经历严重战乱后的星子县景象十分荒凉,大量人口死亡或逃离。这一情况还可以从地方宗族的兴衰中得到反映。例如,星子县四都横山张氏家族自南宋以来便定居于此,其族谱记载:“我祖洽公,奉提点袁甫公命,主讲鹿洞,柽留居星渚。”张洽(1161-1237),字元德,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朱熹门人。南宋绍定六年(1233),江东提刑兼提举袁甫与南康知军史文卿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礼请张治出任山长。张洽生三子,其中幼子张柽定居星子县四都横山。张柽的后裔张道胜(1339—1415),字均辅,生活于元末明初,其《墓志铭》曰:“昔胜国时,横山宗族特众。公之诸父昆弟凡数百指,皆殒于兵疫,独遗公。”可见,元末张氏家族人口众多,男丁数十人。但战乱使张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仅剩张道胜一人。这一记载真实地反映了元末战乱对庐山地区社会的严重破坏。元末战乱使德化县的人口也大幅度减少。据《元史》记载,元延祐三年(1316),德化县有29750户。而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德化县仅有户2686,尚不及元延祐年间的十分之一,其中缘由便是大量人口死于战乱或逃离。

战乱还迫使地区部分人口避入庐山深处结寨自保。位于庐山中部的吴王寨就是当时百姓进山避乱的地点之一。明代桑乔所撰《庐山纪事》载:“吴王寨者,胜国兵乱时,土人相与团结避兵处也。”百姓进山躲避战乱,选址立寨时需考虑便于防御。吴王寨地处庐山正中偏南的位置,山路崎岖,通常情况下乱兵不易到达。类似吴王寨情形的还有庐山南部的李骥山,这里“山四高而中下,亦昔人所立寨处”。这样的地形显然也是易守难攻的。为了躲避战乱,人们不得不成群进入庐山深处。据各类地方史志记载,庐山的女儿城、黄龙寨、黄莺寨、避难冲等地名均与元末百姓进山避乱有关。

西昌庐山范文2

保安团奉命守庐山

1938年5月,白崇禧来九江视察,决定把庐山划为国际难民区。随着战事的推进,7月21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来到庐山莲花洞并召开师长以上会议,讨论作战部署。这时日军波田支队与一O一师在兵舰、大炮和飞机的配合下,联合进攻九江,对布防在长江、鄱阳湖之间三角地带的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约40万军队形成钳形包围。陈诚觉察这一不利情况,请示最高当局并获得批准后,为避日军锋芒,保存实力,退至田家镇布防,并派人携带亲笔画出防线的庐山地图,星夜赶往驻防在九江的江西省保安第三团、第十一团指挥部,命令第十一团团长胡家位率领第三团、第十一团连夜布防,拖住日军,掩护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安全转移,然后退守庐山打游击,牵制日军西进,作为战略配合武汉会战的重要步骤。

25日清晨,日军对九江城发起猛烈进攻,胡家位要求官兵“抱必死之决心,以保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两保安团与敌军在九江城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至26日下午,当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撤到安全地区时,他们才向庐山撤退。随后九江沦陷,28日两保安团全部退守庐山。

当时的庐山处于无政府状态。庐山管理局和警察局等行政机构已撤至南昌,九江及周边各地的三四万难民云集于此,无人过问,而且战事极为紧张,需要统一指挥。这时杨遇春将军正由汉口到第三战区去,薛岳因他擅长游击战而把他留了下来,请他担任庐山游击队的指挥。而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也计划发动全省的游击战,便商请杨遇春担任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一职,专门负责在庐山打游击。

杨遇春,江西瑞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曾参加过红军,因回乡奔丧归队时被军队捉住,投靠国民革命军。

8月11日,杨遇春临危受命上了庐山,与他同来的有原庐山管理局秘书甘豫立,警察署长刘汉东及全部警察。那时通往山上的七八条路都有日兵把守,庐山基本被包围。杨遇春一行只有从隘口经庐山垅惟一的一条小路上山。8月中旬,杨遇春在河东路32号(原朱培德别墅)组建了“庐山孤军作战指挥部”,将两保安团统一起来指挥。牯岭仅留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特务连,其它分派各登山道路驻守。保安三团守前山,分兵把守小天池、好汉坡、剪刀峡、石门涧、土坝岭一线,团部设大林路;保安十一团守备后山,分兵把守芦林、女儿城、太乙村、五老峰、三叠泉一线,团部设庐山图书馆。

平时只有四五千居民的庐山,这时却聚集了三四万难民。杨遇春认为不仅不利于打仗,而且围困久了粮食也会发生问题。于是就制订了“疏散难民政策”,下令居民及难民疏散,但遭到山上“老九会”的阻挠。“老九会”由九个老年人组织,他们不但年事很高,而且有相当地位,山上居民大多看他们的行动。由于固守庐山责任重大,杨遇春毅然派人将九个老人一起拘捕,送往江西省政府发落。第二天,疏散令生效,不到一周,疏散了三万多人。杨遇春呈请省政府拨款十万元救济,成立了“庐山难民疏散站”,总站设在牯岭,并在沿途的庐山垅、隘口、德安等地设立分站,为难民提供食宿,并派政工人员把老弱难胞护送到南昌。

由于组织得力和有良好的办法,几万难民得以到达安全地带。庐山从此进入战时状态。

蒋经国庐山升国旗

8月30日,从庐山垅方向那条羊肠小道上走来几个人,庐山管理局秘书甘豫立亲往迎接。原来是时任江西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的蒋经国,冒险来庐山慰劳孤军。蒋经国上山时“足踏草鞋,身背驳壳抢,一身普通士兵的装着”。到达孤军指挥部后,他详细询问了情况,并提出:“要亲自到庐山最高峰举行升旗典礼,让敌人看到我军还在山上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天,守卫庐山的全体官兵登临大月山,蒋经国主持了庄严的升旗礼。伴随着远处隆隆的炮声和天空盘旋的敌机,在悠扬的军乐声中,青天白日旗徐徐升起。蒋经国神色凝重,他以悲壮的语调训示官兵:“国旗是代表国家的,国旗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现在庐山升起国旗来了,我们要拥护这国旗,保卫国家,誓以血肉,粉碎敌人对庐山的进攻。”

那一年,蒋经国刚满28岁,从苏联回国仅一年多时间。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情绪极高涨的他表示要留下来与杨遇春一起打游击,这当然是使不得的,但蒋经国的亲临却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位官兵,他们表示:“决心以血肉保卫此庐山神圣地区,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也要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

庐山,不仅是一个避暑圣地,而且当时还是的“夏都”。从1926年到1948年,曾有13个夏季来这里常住,共在山上召开过11次重要会议,会议涉及到外交、财政、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中心。尤其是1937年7月17日发表了著名的抗战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声音从庐山传遍了全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不仅为历史所肯定,也给庐山的政治历史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因此,守卫庐山已经超越了它的战略地位,而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

就在当年发表“抗战宣言”的庐山图书馆大门前,至今我们还能看到题刻:“必恭敬止”四字。这是胡家位团长为了纪念上海抗战“八・一三”一周年而题,他取《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表示“愿此志与名山同垂不朽”。同时也表明了他热爱祖国河山,与日军奋战到底的决心。

其实,两保安团属地方部队,其装备是很差的。步枪五花八门,重机枪虽有几挺,而轻机枪却一挺也没有,尤其是弹药因无法补充而成问题。虽然如此,庐山守军在作战上却不逊于正规军。他们一面要坚守庐山,阻挡日军的进攻;一面还要抽出部分兵力,组成突击队,策应正面部队作战,破坏九星、德星、南浔各路交通,夺取敌人粮食、武器、弹药等。1938年8月17日,孤军400余人下山至东清坂袭击敌营,毙敌200余人,获马枪十余支,手榴弹、文件、军旗多件。

9月4日,日军炮轰东牯山、万杉寺等处,掩护步兵千人沿德星路进犯,庐山守军与敌激战一天,敌军未能前进半步,反而被歼200余人,曾因侵华而获日本天皇颁发的三级金鸷勋章的少将司令饭冢国五郎也被击毙在东牯山道上。

10月28日,守军在九星路高垅一带捣毁日军汽车4辆,击毙70余人,夺步枪2支,拆毁高垅大桥,破坏电杆电线数公里。

11月21日,守军袭击姑塘白石嘴,缴获敌船一艘,大米26包,罐头50听,毙敌6名。

1939年元月1日,趁日军庆祝元旦之夜,守军各大队派突击队下山袭击。第一大队袭击罗家大屋,毙敌40余人,缴获手枪3支,步枪7支,子弹3000余发;第二大队袭击蓝桥之敌,获步枪1支,破坏南浔铁路10余米;第三大队袭击李家河之敌,获机枪1挺……

在孤军固守庐山的八个多月里,不是孤军出击敌人,便是敌人进攻孤军。像这样的战斗有200多次,缴获大量的战利品,其中轻机枪70余挺,步枪、大炮、重机枪也很多,粮食及其它食品也收获不少。所以当时有民谣说:“一日不游击,民兵没饭吃。”“一日不游击,敌人爬山壁。”庐山守军袭击日军据点,阻击日寇攻山,极大地消耗了敌人充实了自己,使日军在占领莲花洞、沙河、马回岭、隘口等据点的过程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打破了日军迅速占领武汉、南昌的计划。

固守匡庐度难关

1938年10月4日,日军为打通德星公路,联合步炮空军,从凌晨1点到3点发炮猛轰隘口街,200余栋房屋和店铺全部被毁,繁华的隘口街夷为平地。6日,交通通衢隘口失守,通往山上惟一的通道被日军占领。29日,日军攻陷德安县城。至此,庐山周围各县城及重要据点,全部被日军占领,庐山成为孤岛,守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军。

11月,正规进修河南岸,与日军形成对峙状态。为了尽快攻占南昌,排除修河北岸的威胁,消灭庐山孤军,日军派出太久保联队的第一、三大队共2000多兵力,携带野炮20余门,从三叠泉、长脚岭、大洼脑等地向庐山进犯,遭到庐山孤军的顽强抵抗,日军200余人被击毙。1939年1月12日下午,日军出动11架飞机,在投弹轰炸牯岭的同时,辅以机枪扫射。后来日军还将煤油桶百余只、燃烧弹十枚投置牯岭,企图以火攻庐山,结果被孤军扑灭。由于庐山范围大,树林多,敌机投弹也很不准确,多数炸弹落在树林或空地上,很少有被炸中的,所以日军无论是用火攻还是进袭,均被阻挡在庐山脚下。

日军黔驴技穷。11月23日,通过九江特务机关找来3名汉奸到山上进行诱降,他们带来3封信分别送给孤军的3位将领,“以保全实力”为名,提出“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并许诺官兵加升三级,赏洋百万元进行引诱。杨遇春看穿了敌人的阴谋,把诱降书撕得粉碎,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将3名汉奸就地处决,以断敌人诱骗之妄。

在日军重围之下,孤军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庐山,时常云遮雾障,阴冷潮湿,与山下有10度的温差。10月21日,杨遇春通电全国:“山中气候酷冷,各方经济断绝,衣食缺乏,各部官兵皆赤足单衣,忍饥挨饿,在狂风暴雨中,昼夜与敌周旋……”南浔线被日军占领,粮食无法得到补充,战士们几乎天天吃马铃薯和榨菜。保安团上山时是夏天,一到冬天,棉服便无法补给,因此下雪的时候,有的士兵还是短裤单衣。在山上有钱却买不到东西,香烟买不到,不少士兵熬瘾不过,卷柳叶当烟抽。

然而,孤军并不孤,他们在前线英勇杀敌之时,得到后方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声援。

山下的老百姓,常偷运米粮,冒险送上山来,许多人因被敌人发现而惨遭杀害。山上的居民自发组织保卫庐山,妇女们承担起洗涤补缀的工作,十几岁的孩子们组成青年队,协助警察维持秩序。

就在两保安团退守庐山之时,作为《民国日报》特派战地记者的孙家杰,冒着枪林弹雨,穿梭于各战场进行实地采访,在《民国日报》发表了“庐山观战记”、“保卫庐山的游击队”等多篇文章,大量报道了庐山守军状况和战斗进程。

中国共产党也密切关注庐山守军,并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和社论,高度赞扬了庐山孤军不怕困难、勇敢杀敌的牺牲精神,呼吁全国同胞迅速地设法给庐山孤军以实际帮助。

11月17日,江西游击总部准备现款七万余元及大批给养,接济庐山孤军。在庐山四周都有敌人把守的情况下,总部政治部主任陈洪时冒着生命危险,将全部给养送到山上,山上军队极为欢欣鼓舞。

1939年3月3日,福州私立文山中学女生,制作棉背心56件、布鞋60双、毛巾85条、衬衫48件,送江西省抗敌后援会转交庐山孤军。

曾几次致电奖勉,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也致电嘉奖,国民参政会、各省参议会、全国各人民团体,也纷纷致电慰劳,全国慰问信就有三万多封。这些电报在《庐山日报》上刊出后,将士们感到极大振奋,他们都说:“长官没有忘记我们,全国同胞没有忘记我们,最高统帅在宵衣旰食的当中,还慰劳我们”,纷纷表示:“死守匡庐,为民族洒最后一滴血,慰我全国同胞”。

庐山孤军功垂青史

1938年5月,在庐山居住的英、美、法、德、意等国侨民166人,因为战争爆发,交通阻隔而留在山上。为避免日机的轰炸,他们将自家的铁皮屋顶用油漆刷上各自国家的国旗。1939年元旦以后,日军对庐山轰炸越来越频繁,他们曾用飞机散发传单,威胁外侨,要外侨撤退。当时驻九江的英美舰长曾来庐山交涉,谋划外人特别区,以免轰炸,遭到日军的拒绝。

1939年1月31日,日军通知各外国领事,“限牯岭之外侨,于2月7日以前撤退。逾期,对于牯岭之外侨生命财产之安全,即绝对不负责任”。杨遇春曾召集山上侨民开会,商讨对策。外侨对孤军非常有信心,大都不愿离开。2月18日,九江美舰“欧湖”号舰长杰弗斯,英国舰“安岛”号舰长司泰佛斯,由九江至莲花洞换轿登牯岭,到达孤军防线时,甘豫立前来迎接。两舰长下榻美国学校,与外侨商量撤离事宜。一些外侨因为财产全部都在山上而不愿走,经做工作才撤退了100多人。2月22日,牯岭外侨离山,敌我双方在莲花洞一线各让出岗哨,他们下山到九江后,搭乘各自政府派来的军舰转赴上海。

在固守庐山的这段时间里,孤军与外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外侨很大的帮助。外侨组织的缝制组,将山上要人别墅中的棉被,以及夺取日军的军毯,改制成军衣;美国侨民仙岩饭店的老板都约翰,将他家存有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全部销售给士兵;在孤军办的一个保安医院里,十之九得力于外侨,他们或做医生,或做看护,自动拿出药品为病人伤兵治疗。外侨撤退后,曾来电嘉许:“孤军固守庐山,屡挫敌锋,护送外侨下山,不失大国民之风度,极慰。”

1939年3月27日,日军占领南昌。这时他们开始从武汉、南昌方向抽调兵力回攻庐山,庐山孤军是他们必须扫荡的心腹之患。

4月15日,日军共派出吉冈师团、大久保联队、佐藤联队,携带野炮20余门,配合海陆空的新式武器及化学兵团,由大寨、莲花峰、好汉坡、月弓堑、土坝岭、铁船峰、十里埔、白衣宫分八路向庐山发动围攻,庐山守军当即环山应战。

17日凌晨1点,战士们被疯狂的炮声惊醒,敌军以平均每分钟发炮三到四发的频率炮击庐山,整个山岭都震动了。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每路都有敌步兵三四百人向山上进攻,守军沉着地抵抗。大寨、白衣宫一线,遭遇守军的迎头痛去,敌步兵与守军数十回的较量,均被阻止于山腰。后因这一线防御工事完全被大炮击毁,子弹告罄,又无后援,不得不退守到小天池一带。进犯东林寺一路的敌军某联队长,在下午2点被守军打死。守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日军的进攻更加变本加厉,在九莲公路和尚坟一带,敌人集中40门大炮狂轰滥炸,当时土坝岭一带的公坟完全炸毁,有很多棺材在地下矗立起来,据说那个地方拿来种田,根本不用刨地,可见炮击的厉害。就在敌军逼近土坝岭附近时,守军某中队班长谢某,坚决不撤退,那时已经是弹尽援绝了,他手中仅剩最后一颗手榴弹。这时,正好有7个日军走上山来,他将自己掩藏在一山岩的后面,等他们靠近时,谢某不声不响地扔出手榴弹,7个日兵全部被炸死。这场战役敌军死伤1600多人,但他们的步兵还是在大炮的掩护下,一拨一拨地向山上进犯。最后,穷凶极恶的敌军施放了催泪瓦斯,守军伤亡很大,莲花峰、土坝岭等地相继失守。17日晚敌军进占庐山山北小天池,牯岭已被日军完全包围。两保安团被迫转进仰天坪、黄龙寺一带高地,继续抵抗。

庐山孤军到这时已经是真正弹尽粮绝,各线阵地多被冲破,无险可守。第九战区司令部为保存实力命令孤军撤出庐山,向岷山转进,并派出保安团第四团钟石磐部在南浔铁路附近接应。18日夜晚,两保安团化整为零分别从张家山、碧云庵突围下山,他们白天躲藏夜晚行进,经过两天两夜最后在岷山会合。

西昌庐山范文3

保安团奉命守庐山

1938年5月,白崇禧来九江视察,决定把庐山划为国际难民区。随着战事的推进,7月21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来到庐山莲花洞并召开师长以上会议,讨论作战部署。这时日军波田支队与第一一师团在兵舰、大炮和飞机的配合下,联合进攻九江,对布防在长江、鄱阳湖之间三角地带的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约四十万军队形成钳形包围。陈诚觉察这一不利情况,请示最高当局并获得批准后,为避日军锋芒,保存实力,退至田家镇布防,并派人携带亲笔画出防线的庐山地图,星夜赶往驻防在九江的江西省保安第三团、第十一团指挥部,命令第十一团团长胡家位率领第三团、第十一团连夜布防,拖住日军,掩护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安全转移,然后退守庐山打游击,牵制日军西进,作为战略配合武汉会战的重要步骤。

25日清晨,日军对九江城发起猛烈进攻,胡家位要求官兵“抱必死之决心,以保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两保安团与敌军在九江城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至26日下午,当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撤到安全地区时,他们才向庐山撤退。随后九江沦陷,28日两保安团全部退守庐山。

当时的庐山处于无政府状态。庐山管理局和警察局等行政机构,已撤至南昌,九江及周边各地的三四万难民云集于此,无人过问,而且战事极为紧张,需要统一指挥。这时杨遇春将军正由汉口到第三战区去,薛岳因他擅长游击战而把他留了下来,请他担任庐山游击队的指挥。而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也计划发动全省的游击战,便商请杨遇春担任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一职,专门负责在庐山打游击。

杨遇春,江西瑞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8月11日,杨遇春临危受命上庐山,与他同来的有原庐山管理局秘书甘豫立,警察署长刘汉东及全部警察。那时通往山上的七八条路都有日兵把守,庐山基本被包围。杨遇春一行只有从隘口经庐山垅唯一的一条小路上山。8月中旬,杨遇春在河东路32号(原朱培德别墅)组建了“庐山孤军作战指挥部”,将两保安团统一起来指挥。牯岭仅留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特务连,其它分派各登山道路驻守。保安三团守前山,分兵把守小天池、好汉坡、剪刀峡、石门涧、土坝岭一线,团部设大林路;保安十一团守备后山,分兵把守芦林、女儿城、太乙村、五老峰、三叠泉一线,团部设庐山图书馆。

平时只有四五千居民的庐山,这时却聚集了三四万难民。杨遇春认为不仅不利于打仗,而且围困久了粮食也会发生问题。于是就制订了“疏散难民政策”,下令居民及难民疏散,但遭到庐山上“老九会”的阻挠。“老九会”系九个老年人的组织,他们不但年纪很高,而且有相当地位,山上居民大多看他们的行动。由于固守庐山责任重大,杨遇春毅然派人将九个老人一起拘捕,送往江西省政府发落。第二天,疏散令就生了效,不到一周,就疏散了三万多人。杨遇春呈请省政府拨款十万元救济,成立了“庐山难民疏散站”,总站设在牯岭,并在沿途的庐山垅、隘口、德安等地设立分站,为难民提供食宿,并派政工人员把老弱难胞护送到南昌。

由于组织得力和有良好的办法,几万难民得以到达安全地带。庐山从此进入战时状态。

蒋经国庐山升国旗

8月30日,从庐山垅方向那条羊肠小道上走来几个人,庐山管理局秘书甘豫立亲往迎接。原来是时任江西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的蒋经国,来庐山慰劳孤军。蒋经国上山时“足踏草鞋,身背驳壳抢,一身普遍士兵的装着”。到达孤军指挥部后,他详细询问了情况,提出:“要亲自到庐山最高峰举行升旗典礼,让敌人看到我军还在山上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天,守卫庐山的全体官兵登临大月山,蒋经国主持了升旗礼。伴随着远处隆隆的炮声和天空盘旋的敌机,在军乐声中,国旗徐徐升起。蒋经国神色凝重,训示官兵:“国旗是代表国家的,国旗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现在庐山升起国旗来了,我们要拥护这国旗,保卫国家,誓以血肉,粉碎敌人对庐山的进攻。”

那一年,蒋经国刚满28岁,从苏联回国仅一年多时间。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情绪极高涨的他表示要留下来与杨遇春一起打游击,这当然是使不得的,但蒋经国的亲临却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位官兵,他们表示:“决心以血肉保卫此庐山神圣地区,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也要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

庐山,不仅是一个避暑圣地,而且当时还是的“夏都”。从1926年到1948年,曾有13个夏季来这里居住,共在山上召开过11次重要会议,会议涉及到外交、财政、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尤其是1937年7月17日,在此发表抗战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就在当年发表“抗战宣言”的庐山图书馆大门前,至今我们还能看到题刻:“必恭敬止”四字。这是胡家位为了纪念上海抗战“八・一三”一周年而题,他取《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表示“愿此志与名山同垂不朽”。同时也表明了他热爱祖国河山,与日军奋战到底的决心。

两保安团属地方部队,其装备都很差,步枪五花八门,重机枪有几挺,轻机枪却一挺也没有,尤其是弹药因无法补充而成问题。虽然如此,庐山守军在作战上却不逊于正规军。他们一面要坚守庐山,阻挡日军的进攻;一面还要抽出部分兵力,组成突击队,策应正面部队作战,破坏九星、德星、南浔各路交通,夺取敌人粮食、武器、弹药等。1938年8月17日,守军四百余人下山至东清坂袭击敌营,毙敌二百余人,获马枪十余支,手榴弹、文件、军旗多件。

9月4日,日军炮轰东牯山、万杉寺等处,掩护步兵千人沿德星路进犯,庐山守军与日军激战一天,日军未能前进半步,反被歼二百余人,曾因侵华而获日本天皇颁发的三级金鸷勋章的少将司令饭冢国五郎也被击毙在东牯山道上。

10月28日,守军在九星路高垅一带捣毁日军汽车四辆,击毙七十余人,夺步枪2支,拆毁高垅大桥,破坏电杆电线数公里。

11月21日,守军袭击姑塘白石嘴,缴获日军船一艘,大米26包,罐头50听,毙敌6名。

1939年元月1日,趁日军庆祝元旦之夜,守军各大队派突击队下山袭击。第一大队袭击罗家大屋,毙敌四十余人,缴获手枪3支,步枪7支,子弹3000余发;第二大队袭击蓝桥之敌,获步枪1支,破坏南浔铁路10余米;第三大队袭击李家河之敌,获机枪1挺。

在守军固守庐山的八个多月里,不是守军出击日军,便是日军进攻守军。像这样的战斗有二百多次,缴获大量的战利品,其中轻机枪七十余挺,步枪、大炮、重机枪也很多,粮食及其它食品收获不少。

孤军固守渡难关

1938年10月4日,日军为打通德星公路,联合步炮空军,从早晨1时到3时发炮三千猛轰隘口街,二百余栋房屋和店铺全部被毁,繁华的隘口街夷为平地。6日,交通通衢隘口失守,通往山上惟一的通道被日军占领。29日,日军攻陷德安县城。至此,庐山周围各县城及重要据点,全部被日军占领,庐山成为孤岛,守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军。

11月,正规移到修河南岸,与日军形成对峙状态。为了尽快攻占南昌,排除修河北岸的威胁,消灭庐山孤军,日军派出太久保联队的第一、三大队共二千多兵力,携带野炮二十余门,从三叠泉、长脚岭,大洼脑等地向庐山进犯,遭到庐山孤军的顽强抵抗,日军二百余人被击毙。1939年1月12日下午,日军出动11架飞机,在投弹轰炸牯岭的同时,辅以机枪扫射。后来日军还将煤油桶百余只、烧夷弹十枚投置牯岭,企图以火攻庐山,结果被孤军扑灭。由于庐山范围大,树林多,敌机投弹也很不准确,多数炸弹落在树林或空地上,很少有被炸中的,所以日军无论是用火攻还是进袭,均被阻挡在庐山脚下。

11月23日,日军通过九江特务机关找来三名汉奸到山上进行诱降,他们带来三封信分别送给孤军的三位将领,“以保全实力”为名,提出“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并许诺官兵加升三级,赏洋百万元。杨遇春把诱降书撕得粉碎,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将三名汉奸就地处决。

在日军重围之下,守军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庐山,时常云遮雾障,阴冷潮湿,与山下有10度的温差。10月21日,杨遇春通电全国:“山中气候酷冷,各方经济断绝,衣食缺乏,各部官兵皆赤足单衣,忍饥挨饿,在狂风暴雨中,昼夜与敌周旋……。”南浔线被日军占领,粮食无法得到补充,战士们几乎天天吃马铃薯和榨菜。保安团上山时是夏天,到了冬天,棉服无法补给,下雪的时候,有的士兵还是短裤单衣。在山上有钱买不到东西,香烟买不到,不少士兵熬瘾不过,卷柳叶当烟抽。

然而,孤军并不孤,他们在前线英勇杀敌之时,得到后方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声援。

山下的老百姓常偷运米粮,冒险送上山来,许多人因被敌人发现而遭杀害。山上的居民自发组织保卫庐山,妇女们承担起洗涤补缀的工作,十几岁的孩子们组成青年队,协助警察维持秩序。

就在保安团退守庐山之时,《民国日报》特派战地记者孙家杰,冒着枪林弹雨,穿梭于各战场进行实地采访,在《民国日报》发表了《庐山观战记》、《保卫庐山的游击队》等多篇文章,大量报道庐山守军状况和战争进程。

中国共产党也密切关注庐山守军,并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和社论,高度赞扬守军不怕困难、勇敢杀敌的牺牲精神,呼吁全国同胞迅速地设法给庐山守军以实际帮助。

11月17日,江西游击总部准备现款七万余元及大批给养,接济庐山孤军。总部政治部主任陈洪时,冒着生命危险,将给养送到山上,山上军队极为欢欣鼓舞。

1939年3月3日,福州私立文山中学女生,制作棉背心56件、布鞋60双、毛巾85条、衬衫48件,送江西省抗敌后援会转交庐山孤军。

曾几次致电奖勉,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也致电嘉奖,国民参政会、各省参议会、全国各人民团体,也纷纷致电慰劳,慰问信有三万多封。这些电报在简报上刊出后,将士们感到极大振奋,他们都说:“长官没有忘记我们,全国同胞没有忘记我们”,纷纷表示:“死守匡庐,为民族洒最后一滴血,慰我全国同胞”。

守庐山孤军立功劳

在庐山居住的英、美、法、德、意等国侨民166人,因为战争爆发,交通阻隔而留在山上。为避免日机的轰炸,他们将自家的铁皮屋顶用油漆刷上各自国家的国旗。1939年元旦以后,日军对庐山轰炸越来越频繁,他们用飞机散发传单,威胁外侨,要外侨撤退。当时驻九江的英美舰长曾来庐山交涉,谋划外人特别区,以免轰炸,遭到日军的拒绝。

元月31日,日军通知各外国领事,“限牯岭之外侨,于2月7日以前撤退。逾期,对于牯岭之外侨生命财产之安全,即绝对不负责任”。杨遇春召集山上侨民开会,商讨对策。2月18日,九江美舰“欧湖”号舰长杰弗斯、英国舰“安岛”号舰长司泰佛斯,由九江至莲花洞换轿登牯岭,到达守军防线,甘豫立前来迎接。两舰长下榻美国学校,与外侨商量撤离事宜。一些外侨因财产都在山上而不愿走,经做工作撤退了一百多人。2月22日,牯岭外侨离山,我军与日军在莲花洞一线各让出岗哨,他们下山到九江后,搭乘各自政府派来的军舰转赴上海。

孤军固守庐山的这段时间里,与外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外侨很大的帮助。外侨组织缝制组,将山上别墅中的棉被,缴获来的日军军毯改制成军衣;美国侨民仙岩饭店的老板都约翰,将家中储存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全部销售给士兵;在孤军办的保安医院里,十分之九得力于外侨,他们或做医生,或做看护,自动拿出药品为病人伤兵治疗。

1939年3月27日,日军占领南昌。之后开始从武汉、南昌方向抽调兵力回攻庐山。

4月15日,日军派出吉冈师团、大久保联队、佐藤联队,携带野炮二十余门,配合海陆空的新式武器及化学兵团,由大寨、莲花峰、好汉坡、月弓堑、土坝岭、铁船峰、十里埔、白衣宫分八路向庐山发动围攻,庐山守军立即环山应战。

17日早晨1时,日军以平均每分钟发炮三到四发的频率炮击庐山,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每路日军均以三四百人向山上进攻,守军奋起抵抗。大寨、白衣宫一线,遭遇守军的迎头痛击,日军与守军数十回合的较量,均被阻止于山腰。后因这一线防御工事完全被大炮击毁,子弹告罄,又无后援,不得不退守到小天池一带。进犯东林寺一路的日军某联队长,在下午2时被守军打死。日军在九莲公路和尚坟一带集中40门大炮狂轰乱炸,土坝岭一带的公坟完全炸毁。就在日军逼近土坝岭时,守军某中队班长谢某,坚决不撤退,当时已经是弹尽援绝了,他手中仅剩一颗手榴弹,正好有七个日兵上山来,他掩藏在一山岩的后面,等他们靠近时,将手榴弹扔出去,七个日兵全部被炸死。这场战役日军死伤一千六百多人,但他们的步兵还是在大炮的掩护下,一拨一拨地向山上进犯。最后,日军施放了催泪瓦斯,守军伤亡很大,莲花峰、土坝岭等地相继失守。17日晚,日军进占庐山山北小天池,牯岭已被日军完全包围。守军被迫转进仰天坪、黄龙寺一带高地,继续抵抗。

西昌庐山范文4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八里湖新区中心位置。庐山四季花城占地400亩,水面400亩。四季花城是全九江最大、全省少有的花卉植物园区。珍贵物种很多,有获得福建花卉展的花王,在花卉主展厅可以一见芳容;有全省最大的万棵珍贵茶梅园之一;有从国外进口珍稀盆栽,日本罗汉松、日本七彩杜鹃盆景、日本进口花桃、日本蝴蝶兰、千年巴西铁树、美国进口紫薇等。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4-6]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着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

(来源:文章屋网 )

西昌庐山范文5

人们都说“匡庐山水秀天下”,我们乘车来到庐山,观赏庐山的山水。

庐山素来是以她的美丽与云雾闻名于世的。远远望去,庐山的山真奇啊,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像老人,像手指,像雄鹰……庐山的山真秀啊,满山苍松翠柏,像一棵棵新鲜的竹笋;庐山的山真险啊,站在五老峰上,往下一看,叫人心惊胆战,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山崖。

庐山的云真多啊,一朵连一朵,一望无际,像是云的海洋;庐山的云真怪啊,被风一吹,时而毫无规律地飞舞着,盘旋着;时而又抱得很紧,牢牢地簇拥在一起;庐山的云真美啊,一瞬间不知有多少变化,有的似仙女在跳舞,有的似万匹骏马在向你奔来……令人百看不厌。

西昌庐山范文6

三国著名人物籍贯一览列表!!!!!!!!!!  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华佗----同上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陆逊+顾雍(同上) 张昭----彭城(江苏徐州) 张鲁----沛国丰人(江苏丰县) 陈琳----广陵(江苏扬州) 廖化----湖北襄阳 庞统+马良+马谡(同上) 蒋琬----零陵湘乡(湖南湘乡) 刘备----涿郡涿县(河北涿州) 张飞---同上 赵云---真定(河北正定) 颜良---同上 文丑---河北 韩当---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县) 程普---右北平土垠人(河北平润县) 张和---河间(河北任丘) 刘表---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 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 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 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典韦---陈留己吾人(河南宁陵人) 乐进---阳平卫国(不详) 庞德---南安(甘肃) 孔融---鲁国(山东曲阜) 杨修---弘农(河南灵宝县) 魏延---义阳(河南桐柏县) 郭淮---太原阳曲(山西太原) 袁绍家族---汝南汝阳(河南上蔡) 荀或----颖川颍阳(河南许昌) 郭嘉----颍川阳翟(河南禹县) 钟鹞----颍川长社(河南长菖县) 钟会----同上 陈群----颍川许昌(河南许昌) 司马懿---河内(河南温县) 诸葛亮---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 黄忠-----南阳(河南南阳) 李严---同上 董卓---陕西郡临姚(甘肃岷县) 吕布---五原郡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 贾诩----凉州姑臧(甘肃武威) 张辽----并州雁门马邑(山西朔县) 徐晃-----河东杨县(山西洪洞县) 关羽-----河东解良(山西运城解州) 马超-----扶风茂陵(陕西兴平) 法正-----右扶风(陕西眉县) 姜维-----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 孙坚-----吴郡富春(浙江富阳) 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 甘宁----巴陵临江(四川重庆)

上一篇情商教育

下一篇生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