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纤维范例6篇

涤纶纤维

涤纶纤维范文1

通过合理设计试验方案,在ASL2000全自动气动剑杆试样织机上织制了4种不同规格试样,测试透气性,指出了可以通过调整织物紧度来改善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的透气性,使其具有更佳的穿着舒适性。

关键词:竹炭涤纶纤维;透气性;紧度;舒适性

竹材在高温的条件下受热分解得到固体产物竹炭,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竹材炭化后,竹材中含有的无机成分大都留在竹炭灰分中,其中含有相对较多金属元素钾、镁、钠、钙、铁、锰等元素。竹炭研磨成竹炭粉,经用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在高温下与聚酯切片混熔,通过传统涤纶纺丝工艺加工制得竹炭涤纶纤维。

竹炭涤纶纤维中的炭粉分子结构呈六角形,炭质密、孔隙多、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其纤维和织物具有导湿、干爽、除臭等功能,并有一定的抑菌性。同时由于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使其还具有超强抗静电性能、抗辐射性能等等,这些都使得对竹炭涤纶纤维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人们利用竹炭涤纶纤维不断研发出具有抗紫外线功能、抗菌防霉功能、保健功能等特殊要求的高档织物面料,用于加工具有特殊要求的医用服装、孕妇及婴幼儿服装、保健服装等等。

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的性能,如透气性、弹性、悬垂性等直接影响人体穿着时的舒适、美观程度,因此研究其织物性能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这些性能与组成纱线的纤维种类、紧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织物进行设计、织造和测试,对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的紧度参数对透气性的影响做了一些探讨。

1试验方案设计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不同的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的透气性能,讨论织物中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的紧度对透气性的影响,具体的织物规格见表1。

表1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纬纱规格

2试样研制

根据试验方案,参考目前市场上主要几种竹炭涤纶纤维机织面料的规格,对竹炭涤纶纤维织物试样进行制作。选用ASL2000全自动气动剑杆试样织机,并配以适当的上机工艺,进行小样试制。整经张力、织造时的经纱及纬纱的张力必须控制得当,否则影响织造效果,织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是人工整经,所以尽量做到整经张力均匀,经线长短差异不要太大,否则织造时开口不清,容易引起经纱断头率的提高,影响测试效果。

(2)在织造时,若发现经纱张力过大或过小,按动织机上的卷布、退布、送经、回卷按钮或用鼠标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卷布、退布、送经、回卷按钮,将经纱张力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3)织造时纬纱的张力也要适当,张力太大,剑杆很难引纬;张力太小,纬纱不能完全伸直,可能屈曲在织物中,造成织物表面不平整,且张力太小时,织物很难握持住纬纱而造成纬纱不断被剪断。调节断纬自停装置上张力盘上的螺母,即可使纬纱张力达到适中。

3竹炭涤纶纤维织物透气性能的研究

透气性即空气透过织物的程度[1],它不仅直接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还会对织物的卫生性能产生影响,因为人体每时每刻从皮肤不断渗出蒸发的水分及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污染人的体表及服装组成的微气候区,所以要求织物必须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使服装内的空气及时更换,保持舒适和清洁。织物透气性的单位是L/m2s,指织物两侧在一定的气压差时,每秒通过每平方米织物的空气流量的体积数。

3.1透气性能测试

测试仪器:YG(B)461D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

测试方法参照国标GB/T 5453―1997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测试面积为50cm2,试样压差为127 Pa,选择7号喷嘴,保证所测的流量压差示压管的读数在600 L/m2s~3500 L/m2s之间。透气量测试结果见表2。

表2透气量测试结果

3.2测试结果分析

织物透气性实质上是织物两边的空气在一定的压力差的条件下,从压力较高一边通过织物流向压力较低一边的过程。气体通过织物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织物经纬纱线交织的空隙中通过,二是穿过纤维间缝隙。因此,织物透气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织物中的空隙大小、多少,同时与纤维性状、织物几何结构以及后整理等因素有关[2]。

一般情况下,当织物组织相同时,对织物透气性产生影响的结构因素主要是织物的总紧度、经纬紧度比及经纬纱的线密度。1~4号竹炭涤纶纤维织物试样在织物组织、原料粗细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紧度成为影响透气量的主要因素,试样的紧度值见表3。

表3试样的各项紧度值

根据表2中的透气量测试数据以及表3中织物紧度值绘制织物紧度与透气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如图1所示)。

图1总紧度与透气量之间的关系

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1~4号织物中,随着总紧度和纬向紧度的增加,织物的透气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当织物纬密增加时,纱线在织物中排列的紧密程度增加,织物总紧度增加,织物空隙面积减小,纱线之间构成的气体通道变小,导致空气垂直于织物流动的黏滞阻力增大,所以织物的透气性下降。但是当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纱线中纤维的孔隙已经很小了,再增加纬纱密度只能加大织物对纱线的挤压而孔隙变化很小,透气量的降低幅度也减小了。

4结论

由上可知,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调整织物紧度来改善竹炭涤纶纤维织物的透气性,使其具有更佳的穿着舒适性能。

参考文献:

[1] Alfredo C.Peterlevitz, Helder J.Ceragioli and Steven F.Durrant Growth of glassy carbon on natural fibers[J] .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002, 7.

涤纶纤维范文2

为了了解涤纶混纺纱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本文以混纺比为60:20:20纺制不同牵伸倍数下的19.8tex 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 测试成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成纱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都呈现一个先增加后又减小的趋势。涤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最大出现在牵伸倍数1.20附近,说明涤纶混纺纱的临界牵伸倍数在1.20区域附近;涤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出现在捻系数1.15附近。

关键词:涤纶纤维;混纺纱线;后区牵伸倍数;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

涤纶以其强度高、伸长大、弹性回复性能好、尺寸稳定性也好的特点,广泛被应用到工装面料[1]。我国的工装面料以涤/棉混纺纱为主,但是,该面料的使用牢度普遍不高。本文以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为原料,采用赛络纺,以混纺比60:20:20纺制19.8tex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并通过调节后牵伸倍数来探讨对涤纶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影响,以便为涤纶混纺纱的实际生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试验

1.1 试验原料

本试验用原料涤纶(河北金怡化纤有限公司)、强度维纶纤维(四川维尼有限公司)、苎麻纤维(湖南临湘苎麻纺织纤维厂)纺制19.8tex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涤纶、高强度维纶纤维和苎麻纤维的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原料性能指标

1.2 成纱工艺

人工混棉FKW350梳针式双滚筒开松机A186F梳棉机并条机(头并)(A272F)并条机(末并)(A272F)粗纱机(A453B)DSSp-01型数字小样细纱机。

1.3 试验测试仪器及参数

本试验纱线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选用YG021型电子单纱强力仪(南通宏大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测试均在标准条件(温度20℃,相对湿度65%)下进行。纱线强伸性测试条件为: 夹距500 mm,拉伸速度400 mm/min,试验次数5次,取平均值。

2 试验数据与分析

纱线强力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纱的强力高,使加工过程中断头率降低,有利于纺纱过程、后加工和织造工艺的顺利进行,且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力和坚牢度,使产品耐穿耐用,延长使用寿命。当纱线的捻系数为420时,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的19.8tex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的拉伸测试结果见表2。

后牵伸倍数对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大体一致,均是随着后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后牵伸倍数为1.20时,涤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值最大;后牵伸倍数为1.15时的断裂伸长率最大。因此,采用赛络纺,以混纺比60:20:20纺制19.8tex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时,后牵伸倍数选择在1.15和1.20之间时的强伸性能最好。

2.1 后区牵伸倍数对涤纶混纺纱断裂强力的影响

影响纱线断裂强力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因纤维滑脱而破坏;二是因纤维断裂而破坏。如果加捻三角区大,两边纤维承受的张力比中间纤维承受的张力大,这使得纤维在成纱截面上不断地内外转移,纤维间摩擦抱合力比较高,纱线不易因纤维滑脱而断裂,成纱破坏主要是由纤维断裂所致,但这种结构使得成纱强力主要由外侧的纤维负担,不能充分地使全部纤维承受同样的张力。如果加捻三角区过小甚至没有,纤维在纱线截面上的内外转移就会减弱,纤维间摩擦抱合力就低,纱线易因纤维滑脱而断裂。由于须条进入集束区间而收拢,在加捻时,纤维在加捻三角区的转移程度小,则一方面抑制了因纤维在空间上较大范围转移而导致的加捻效率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纤维在加捻三角区内外转移的幅度较小,其纱线在承载时,承载纤维可通过适度的伸长、滑移让更多的纤维共同承载[2]。

从表2可以得到:在牵伸倍数为1.20时,涤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取到了最大值,说明后区牵伸倍数1.20接近临界牵伸倍数,涤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增加,呈现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后区牵伸倍数过大或者过小对纱线强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当后区牵伸倍数由过小逐渐增加到接近临界牵伸倍数时,有利于慢速浮游纤维尽可能接近前钳口变速,从而使浮游纤维运动的变速点相对集中,减小了浮游纤维运动的移距偏差,降低了因牵伸须条中纤维排列导致须条粗细不均匀性。此外,还减少了牵伸不开、出硬头现象,提高了涤纶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所以混纺纱的强力变大。但是,当后区牵伸倍数过大时,纱条解体而松散,紧密度降低,纤维间联系力减弱,使喂入前牵伸区的纱条内摩擦力界强度不足,前牵伸区胶圈中部摩擦力界强度降低,纤维控制力差,纤维抱合力弱,纱线捻度分布不匀变大,纱线断裂强力急剧恶化,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进一步增大,纱线断裂强力还会变小,但变化幅度较小。

2.2 后区牵伸倍数对涤纶混纺纱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影响纱线断裂伸长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测试条件、纤维性能、纱线加工工艺和纱线条干不匀等都会对纱线断裂伸长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

从表2可以得到: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增加,涤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也呈现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是,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在相同原料、相同工艺条件和测试条件下,影响纱线断裂伸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纱线的纱线条干不匀,当后区牵伸倍数较小时,粗纱在前区分配的牵伸倍数较多,而前区牵伸倍数较大时,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将变得更难,从而导致条干较差,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增加,前、后区牵伸倍数趋于合理,纱线的条干较好,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增加;当后区牵伸倍数较大时,虽然分配给前区的牵伸倍数变得更小,在前区纱线的附加不匀会减少,但后区的牵伸倍数较大,导致附加不匀较多,以致经过前区牵伸倍数的放大后,条干不匀有了更大的上升[4],导致纱线的断裂伸长率下降。随着条干均匀度的恶化,各项强力指标均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也会下降,但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3 结论

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增加,以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为原料,采用赛络纺,以混纺比60:20:20纺制19.8tex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后区牵伸倍数接近1.20时,涤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取到了最大值,说明涤纶混纺纱的临界牵伸倍数在1.20区域附近,在后区牵伸倍数接近1.15时,涤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取最大值,所以,在实际生产混纺比60:20:20的19.8tex涤纶/高强度维纶/苎麻纤维混纺纱,后区牵伸倍数取1.15至1.20之间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杨祖民,于迎春,张燕,等.高强维纶混纺纱纺纱工艺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1,39(6):353-356.

[2] 苏旭中,谢春萍,冯杰,等.后区牵伸倍数对紧密纺高支棉纱成纱质量的影响[J].纺织导报,2006,(7):62-64.

[3] 乐峰.浅析成纱伸长的影响因素[J].棉纺织技术,2011,39(1):53-56.

涤纶纤维范文3

虽然我国化纤产量已占全球的60%以上,其中涤纶纤维类产品更是占据亚洲地区总产能的70%以上的水平,并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扩大之中,我国的常规聚酯、涤纶等产品的技术装备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看,化纤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是化纤长丝工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新产能扩大惊人存过剩隐患

2013年期间,国内地区涤纶纤维生产装置计划投产的生产厂家依然比较多,数据显示超过20家。加上2013年国内地区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新产能的投产,2013年我国聚酯系列产品实际可能投产的新产能将达到550万吨以上,其中也许有部分新产能将在充分考虑其生产效益以及下游企业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存在,也有可能会延迟开工时间。2013年产能虽然增长幅度仍然较大,但是下游企业需求数量是否也能随之成正比例增加呢?

2013年国内几大权威机构也对各类化纤品种消耗需求做了粗略的预测,预计聚酯产品需求预期增长为10%左右,涤纶短纤维为6%~7%、涤纶长丝需求预期增长为12%~13%、瓶片为10%~12%、薄膜为8%~10%。涤纶长丝纤维系列产品产能大容量扩产,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随着各种生物纤维以及其他化纤品种纤维产能的不断扩张,下游生产厂商选择原料品种的余地也就更大,那么涤纶纤维产品的市场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而到2014~2015年期间,我国还将有少数厂家新的有效产能投放到国内各个市场上,如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熔体直纺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其中差别化涤纶FDY品种15.4万吨、POY品种7.1万吨、DTY品种7.5万吨。

2013年上半年,江苏省发改委又分别对江苏立新化纤科技40万吨、吴江巨诚高新材料60万吨聚合纺长丝项目进行批复,两项目均位于江苏盛泽地区。

以上产能全部合计计算,到2014年以后,我国的涤纶长短纤维实际生产量也将出现大幅度的递增,而目前常规涤纶纤维的生产数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下游纺织企业的需求,今后,国内地区一些涤纶纤维生产企业必须要开始考虑,如何消化掉自身生产出的产量。

规避看不见的风险

万事分两面,由于2013~2015年是涤纶纤维生产企业的困难时期,一些新扩能计划可能被推迟或者取消。特别是近期行业内大型化纤企业密集投产的现象引发了上下游的高度关注,也让一些拥有老旧设备的涤纶企业惶恐不安,毕竟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化纤行业继续开始明显出现结构性过剩与阶段性失衡局面。特别是最近几年依然出现更多企业加盟到该领域进行扩建项目,并且在最近三年内,各种纤维品种将陆续产业化,开车生产出适合国内外下游纺织行业应用的差别化系列产品。

这些生产厂家开出的都是非常先进的产能,企业加大力度开发生产差别化系列产品的目的,既是为了快速满足下游纺织服装行业的实际需求,也更是为了早日抢占国内外市场,早投产一天就早一日赢得市场,早日让市场上那份“众目睽睽”的“奶酪”属于自己所有。这将对一些生产常规产品的老企业以及小型无太大竞争实力的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

目前,随着涤纶纤维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对于产品由“来者不拒”到“精挑细选”,市场对于涤纶纤维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各种要求。以前,涤纶纤维只要上大项目就能靠规模赢利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涤纶纤维行业自身也从机会时代进入经营时代。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已经成为涤纶纤维企业的必修功课,在密集投产的背后,行业面貌与企业思路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今后,我国涤纶纤维行业还是要在上新设备的同时加大淘汰老旧落后设备的力度,前些年依靠技术革新推动小聚酯纤维被淘汰,如2003~2006年小聚酯(其中包括涤纶纤维)淘汰产能抵消了大约17.2%的新增大聚酯(其中包括涤纶纤维)的产能,当时是直接淘汰机制不活的地域偏远地方国有产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行业的淘汰缓解了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有部分有竞争优势的切片纺企业也都朝着差别化或行业细分化方向发展。

“十一五”期间,合计需要淘汰产能445万吨,有234亿元劣质资产被淘汰,另有350亿元资产通过并购重组盘活资产,重新以低成本竞争的态势返回市场。根据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要求,化纤行业(其中包括涤纶纤维)目标从2012年的22万吨提升至31.4万吨,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有较大的提升,但对于全行业3000多万吨的总产能来说,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行业仍然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涤纶纤维范文4

棉与涤线各自的短长

棉纤维作为缝制衣料的缝线,自古以来缝制性优质,而且耐热性能强,至今在多种产品中被使用。但是由于原材料是天然材质的棉花,与合成纤维相比较,弹性与耐磨性较差,染色坚牢度不够。

不过在对牛仔服装的缝制中,棉质缝纫线染色坚牢度差,易自然褪色反而成为长处。

缝纫的高速度是当今缝纫机的发展趋势,目前工业缝纫机的速度已达5000针/min以上,这就对缝纫线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耐磨性要求高。因此,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缩水小等优点的台成纤维缝纫线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棉线。以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涤纶缝纫线而言,涤纶缝纫线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缩水率低,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不过涤纶缝纫线也有自身的缺点,即熔点低,在高速缝纫时易熔融,堵塞针眼,导致缝线断裂。特别是要缝纫的织物层数增多(如衬衫领),缝针的温度就会急剧升高。

如果缝纫速度在5000针/min以上时,缝针会达到300℃左右,而高强力的涤纶长丝熔融点只有255℃~260℃,此时,涤纶长丝缝纫线就会出现熔断。

如何将棉的耐热性,舒适性与涤纶的耐磨性,弹性完美结合呢?

扬长避短的包芯线

于是人们尝试在涤纶线的外面包覆一层耐热纤维如棉纤维,以避免上述问题,这样包覆于线中的涤纶长丝不与缝针针眼直接接触+而且表层纤维能够快速散热,从而避免熔断。

高强涤纶包芯线缝纫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它是用强度高的涤纶长丝作为芯线,把耐热性好的天然纤维覆盖在合成纤维的表面,这样制成的缝纫线既有长丝的优良内在性能,又有天然短纤维的优良表面特征,充分发挥两类纤维的优点。并可以根据缝制品的性能要求,通过芯线和覆盖纤维的类别,比例及合成纤维特性的选择,设计出所要求特性和质量的包芯缝纫线。

环保舒适的彩棉线

包芯缝纫线的芯线可以是化纤长丝,金属丝以及其他纱线,包覆层可以是棉,毛、麻和其他化学纤维,特别是近两年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彩色棉花大量被运用到包覆层。彩色棉产品具有舒适兼环保的特点,但在性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与涤纶长丝进行复合纺纱,起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健康舒适的需求,改善产品的服用性能,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彩色棉包芯涤纶缝纫线采用涤纶长丝作芯纱,外包彩棉纤维进行复合纺纱,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舒适性的要求,又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弹性等服用性能。

涤纶包芯缝纫线的强力主要取决于芯丝,即涤纶长丝的强力。芯丝选用高强度的涤纶长丝,是缝纫线强力指标能够满足要求的一个关键。涤纶长丝的纤度可以选择在45~60dtex范围内,彩色棉花则选择新疆绿色或棕色彩棉品种。

涤纶纤维范文5

关键词:环锭纺纱;新型纺纱;纱线标准

中图分类号: TS107.2 文献标志码:A

A Brief Analysis of New Yarn Standards Released in 2012―2013 (Part 1)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ndards formulated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respectively for ring-spun yarn and yarn spun with new spinning methods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tandards such as applicable scope, evaluation index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an effort to guid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these standards.

Key words: ring-spinning; new spinning methods; yarn standard

近几年来,随着新型纤维在纱线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型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纱线的品种发展较快。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纱线的品种、质量符合规范化、法规化的要求,在标准主管部门与相关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纱线标准的制订步伐。据统计,在2012 ― 2013两年内已正式的纱线新标准有18项,已审查通过正在报批的有 3项,在已的标准中色纺纱线标准有 9 项,占了较大的份额,说明色纺纱在纺织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色纺纱是采用纤维先染色后纺纱工艺,使制成的纱线与织物具有五彩缤纷的立体效果,符合人们对服饰追求时尚的要求,受到国内外消费者普遍喜爱。同时用色纺纱加工成针棉织物,在后续加工中不需要再染色,而色纺纱中色纤维的含量平均只有1/3左右,对环境的污染比纱线和坯布染色大大减少,符合环保要求。这是近几年来色纺纱线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纱线的发展方向。

为了使企业对近两年制订的纱线标准特点有进一步了解,并贯彻实施好,现分环锭纺纱线与新型纺纱线两部分,分品种简析如下。

1 环锭纺纱线新标准

1.1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与精梳棉粘混纺色纺纱标准

这两个纱线都是用部分粘纤来替代棉花,既改善服用性能,又减少了对棉花依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生产量正在扩大,前者是本色纱,后者系色纺纱。

(1)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标准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标准是近两年中唯一的一个国家标准,标号为GB/T29258―2012,由南通双弘纺织公司为主起草,浙江省春江轻纺集团参与制订。

①标准适用:环锭纺(含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包括针织、机织用)。

②考核指标 7 项,即单强CV值、线密度CV值、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条干均匀度CV值(黑板与Uster条干仪并用)、+200%千米棉结、优一等纱考核10万m纱疵。

③技术要求:分精梳棉含量50% ~ 70%及含量70%以上两个系列,随着棉含量增加,单纱断裂强度相应提高。

④采用紧密纺与赛络纺技术生产的精梳棉粘混纺纱,标准中增加千米纱疵(细节、粗节、棉结)和毛羽数考核,毛羽指数或 2 mm毛羽根数/10 m可任选一种。

⑤标准对棉粘混纺纱的纤维含量偏差率规定为±1.5%,超过时该批产品降为等外品。

(2)精梳棉与粘胶混纺色纺纱线标准

标号为FZ/T12029―2012,由浙江华孚色纺公司为主起草,宁波百隆纺织公司协助制订。

①标准适用环锭纺精梳棉与粘胶混纺色纺纱线(针织用纱)。

②考核指标纱 9 项,它比精梳棉粘本色纱增加色棉结与色牢度两项考核指标。股线考核指标为 7 项,与单纱比较,取消条干均匀度CV值、千米棉结与10万m纱疵等 3 项指标考核,但增加捻度变异系数考核。

③技术要求:将粘胶含量小于50%及大于等于50%分别考核。随着粘纤含量的增加,单强变异系数有所改善,但单纱断裂强度下降0.4 ~ 0.6 cN/tex左右。

④它与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标准比,因纤维染色后性能变化较大,故总体质量水平有一定下降,以16.1 ~ 20 tex为例列表比较(表 1)。

从表 1 比较可以看出,色纺纱与本色纱各项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单纱断裂强度下幅幅度最大,千米棉结增加也较多。对纤维含量偏差率从±1.5%改为±2.5%,似控制过宽了。

1.2 纯棉竹节本色纱与纯棉竹节色纺纱标准

竹节纱目前在环锭纺生产中占有一定比重,用竹节纱加工成针、棉织物外观风格各异,受到消费者欢迎。

纯棉竹节本色纱与竹节色纺纱两个标准均是2012年的。

(1)纯棉竹节本色纱标准

标号为FZ/T12032―2012,由江苏伊思达纺织公司为主起草,山东岱银、华源、德源公司及浙江省春江轻纺集团参与制订。

①标准适用于环锭纺纯棉竹节本色纱,可用作针织或机织物用纱。

②竹节纱定义: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直径、粗细、竹节长度或竹节间距有规律或无规律变化的纱。

(1)精梳棉与木代尔混纺色纺纱线标准

标号为FZ12035―2012,由浙江华孚色纺公司为主起草。

①标准适用于环锭纺精梳棉与木代尔纤维混纺色纺纱线。

②考核指标:单纱有10项指标,即单强CV值、线密度CV值、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CV值、千米棉结、明显色结、10万m纱疵、色牢度及纤维含量偏差率。股线有 8 项指标,不考核明显色结、10万m纱疵及千米棉结数,但增加捻度变异系数考核。

③纱线中木代尔纤维含量多少对单纱强度与单强CV值均有一定影响。当木代尔纤维含量大于50%,单纱强度有一定提高,但单强CV值有些恶化,故分别考核指标。其它质量指标采用一个考核标准。

④标准对纤维含量偏差放宽至3%控制,比常规涤/棉纱降低了控制要求。

(2)精梳棉与羊毛混纺色纺纱线标准

标号为FZ/T12036―2012,由浙江华孚色纺公司为主起草。

①标准适用于羊毛含量50%以下的环锭纺精梳棉与羊毛混纺色纺纱线。

②考核指标:单纱有 9 项指标,与精梳棉与木代尔混纺色纱比,减少一项千米棉结考核,其余相同。股线考核 8项指标,比单纱减少条干均匀度CV值与10万m纱疵两项指标考核,增加一项捻度变异系数考核。

③纱线中羊毛纤维含量多少对单强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及条干均匀度均有一定影响,随着羊毛比例增大,单强变异系数增大,单纱强度下降,条干均匀度也趋于恶化,故标准中分羊毛混用比例大于30%与小于30%两种。因羊毛价格比棉花贵,在实际生产中很少将羊毛混用比例超过30%,一般控制在12.5% ~ 25%之间。

④标准对纤维含量偏差也放宽到±3%控制,这对精梳棉/羊毛混纺高品质纱线质量控制是不利的。

1.5 涤纶本色纱线与涤纶色纺纱线标准

涤纶本色纱线目前有涤纶本色缝纫用纱线与涤纶本色纱线两种,在针织或机织物中用的是FZ/T12009―2009涤纶本色纱线,而涤纶色纺纱线是2012年制订的,标号为EZ/ T12028―2012,现将两种涤纶纱线标准分析如下。

(1)涤纶本色纱线标准

由江苏白兔纺织集团为主制订,从2010年4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 3 年多时间。

①标准适用于环锭纺涤纶本色纱线(可用作针织与机织用纱)。

②考核指标分单纱与股线两类。单纱有 6 项指标,即单强CV值、百米重量CV值、单纱断裂强度、百米重量偏差、条干均匀度(黑板与Uster仪器并列)、10万m纱疵。股线不考核条干均匀度,其余 5 项同单纱。由于用纯涤纶纺成的纱,故其单纱断裂强度较高,最高达30 cN/tex,最低也有22 cN/tex。

③纺纱号数范围从最细 7 ~ 8 tex(80S ~70S)到最粗52 ~ 76 tex(11S ~ 8S)。

(2)涤纶色纺纱标准

标号为FZ/T12028―2012,由江苏红卫青山纺织、徐州霞客环保色纺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

①标准适用于环锭纺涤纶色纺纱(包括针织与机织用纱)。

②考核指标:单纱有 8 项,即单强CV值、线密度CV值、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CV值、明显色结、10万m纱疵、色牢度。股线也有 8 项,不考核10万m纱疵,但增加捻度变异系数考核。

③号数系列从最细8.1 ~ 11 tex(73S ~ 54S)到最粗31~ 60 tex(19S ~ 8S)。

④由于涤纶经染色(原液染色)分子结构有变化,故纺成纱后与本色涤纶纺纱质量是有一定差异的,以16.1 ~ 20 tex优等品为例比较见表 5。

从表 5 可以看出,涤纶色纺纱的单强变异数、单纱断裂强度、条干均匀度等主要指标均比涤纶本色纱下降。此标准是以大化纤有色涤纶为原料,如采用小化纤有色涤纶时,其质量指标下降幅度更大,可根据使用原料情况与用户另订协议标准。

1.6 复合纱线标准

复合纱线通常是指有两种纤维或纱(丝)经加捻而纺成的纱或线,是在环锭纺细纱机通过适当改造来生产。目前生产最多的是棉氨纶包芯纱,其标准是2001年实施的,已执行了10多年。随着市场的需求,目前新制定的标准有棉包涤纶低弹丝包芯纱与色棉氨纶包芯纱及涤纶(锦纶)/氨纶包覆纱 3 个标准。其中棉氨纶包芯色纺纱与涤纶(锦纶)/氨纶包覆纱线已先后于2012与2013年正式,精梳棉/涤纶(低弹丝)包芯纱标准已通过审稿,正在报批中。

(1)棉氨纶包芯色纺纱标准

标号为FZ/T12034―2012,由百隆东方股份公司为主起草,江苏金纺集团、华孚色纺股份公司及淄博集团等参与起草。

①标准适用于鉴定氨纶含量3% ~ 15%环锭纺棉氨纶包芯色纺纱的品质。

②考核指标共 9 项,即单强CV值、线密度CV值、单纱强度、线密度偏差、条干均匀度CV值、千米棉结、明显色结、10万m纱疵及色牢度。

③标准分精梳棉与普梳棉氨纶包芯色纺纱两个系列,因棉通过精梳,排除了大部分短绒,故其纱线的各项指标均比普梳纱有一定提高,尤其是单强CV值、条干均匀度CV值、单纱断裂强度、千米棉结等均有明显改善,16.1 ~ 20 tex两种纱的优等品质量指标比较见表 6。

从表 6 可看出,精梳棉包芯色纱各项指标要明显好于普梳棉包芯色纱,故目前在棉氨纶包芯色纱中以采用精梳工艺较多。

④棉氨纶包芯色纱与棉氨纶包芯纱比,将原标准中空芯纱疵、包覆不良纱芯、露芯纱及氨纶含量差异范围等指标均删去了。而目前标准中考核指标都是常规色纺纱指标,这是不够全面的,会增加执行难度。

(2)精梳棉/涤纶(低弹丝)包芯纱标准

由浙江春江轻纺集团为主起草,这是一种替代精梳涤/棉混纺纱的升级产品。由于将涤纶丝作芯外包精梳棉,既保留了涤棉产品挺刮、尺寸稳定的优点,又克服了常规涤棉产品涤纶外露服用性能较差的缺点,使外包的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柔软的手感及环保等性能充分发挥。该纱线开始用作军服用纱,目前已在民用服装推广。

①标准适用于采用50 ~110 dtex涤纶低弹丝的环锭纺精梳棉/涤纶(低弹)包芯纱,棉与涤纶(无弹)长丝包芯纱可参照执行。

②标准技术要求有 8 项,即单强CV值、线密度CV值、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CV值、千米棉结、10万m纱疵、纤维含量偏差等。

③由于精梳棉/涤纶(低弹)包芯纱系作高档服饰用纱,故在标准制定中各项指标确定要求也较高,现以9.8 tex(50 D)与GB/T5234(8 ~ 10 tex)精梳涤棉纱优、一等品指标对比见表 7。

从表 7 可以看出精梳棉/涤纶(低弹)包芯纱多数指标均优于精梳涤棉纱。但由于9.8 tex(包50 D涤纶丝)棉的比例为47%,涤纶比例为53%,棉比例高于精梳涤棉纱65/35比例,是影响单纱强度下降的一个原因。

涤纶纤维范文6

聚酯:差别化为主线

作为化学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酯长丝、短纤在化纤中的比重及重要性无需赘言,尤其是长丝。2016年我国涤纶产量3959万吨,其中涤纶长丝2997万吨,占我国化纤总产量的61%。而对于占据半壁江山的涤纶长丝来说,未来的发展主线应该是什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青在论坛上介绍了“我国差别化涤纶长丝的发展近况与发展趋势”,其重点强调了“差别化”对涤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历程,并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涤纶长丝差别化产品的要强调多重技术融合,更加关注环境友好和市场导向,提升产品附加值。

高性能纤维:强化功能性

高性能纤维论坛主要聚焦智能纺织品以及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高性能纤维绳索、熔体纺丝等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落座,与代表们一起仔细聆听报告。在诸多专家的介绍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高性能纤维的功能化问题,即将高性能纤维本身具有的高功能、高性能不断优化和放大,以求在特定应用领域中显示出突出的优势。

生物基纤维:“差别化+品牌”是发展方向

在生物基纤维会场,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业委员会会长、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兴表示:“2017年国家强基工程中,专门对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列出专项,2016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开行、农发行产业基金也重点支持了生物基纤维,目前生物基纤维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竹浆纤维、麻浆纤维、PTT、聚乳酸(PLA)、壳聚糖、蛋白复合等生物基纤维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在产业链上形成了良好布局。未砩物基纤维产业的发展要专注于产品开发及差别化,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品牌建设,从而实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最终目标。”

高端技术纺织品新材料:智能化、精细化

高端技术纺织品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材料,是全球纺织领域竞相发展的重点。“高端技术纺织品新材料开发与应用论坛”内容涉及新材料领域中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以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以聚苯硫醚非织造布为代表的战略新材料,从纤维入手,围绕纤维新材料在环境保护、可穿戴电子器件、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发展空间进行探讨。论坛集中了国内最前沿的技术,展示了纳米纤维等技术类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