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教育病理范例6篇

吾国教育病理

吾国教育病理范文1

1概述

维吾尔族医药在传统中医学宝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已收入部级药典的药品就有202种,其中药材115种,成方制剂87种。维吾尔医药具有独特的临床有效性和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与中医、藏医等民族医药学相比,有其独特的治病理念。维吾尔医药学主要是由气质学说、体液学说、器官学说组成,它认为人体的病灶主要是由气质失调、异常黑胆质所致。要治病,首先要清除病体内的异常黑胆质,维医维药对预防肿瘤、心血管病、皮肤病、糖尿病都有其独特的疗效。传统而独特的治病理念和世代相传的祖传秘方,融合现代医药理念的研究和开发,已研制出爱维心口服液、复方麝香口服液、香妃强心剂、依木萨克片及治疗白癜风、糖尿病等世界性疑难病的13个剂型147个民族医药品种。其中,依木萨克片和香妃强心剂1997年打入美国、日本、新加坡市场。在全球四大长寿区之一的新疆,维吾尔医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在雪山、沙漠、草原、绿洲诞生的医药作为中医学中的奇葩,放射着独特的光芒,并将给越来越多的人们带来福音。

2文化渊源

相传大约在2500年前,塔里木一带曾有位叫哈孜瓦依的行医者,他发现小茴香、黄诃子、紫花地丁、番泻叶、没食子、食盐、肉等7种药物能减轻疾病的痛苦。数年后,塔里木的药书又吸引了古希腊国王的使者来访。希腊国王为得到药书,许诺要为塔里木人民建造宫殿并陪嫁公主。经过漫长的岁月,古代维吾尔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侵袭,创制了制药工具,积累了医药知识,这些都成为后人支配自然、能动地改造世界、创立医学体系的牢固基础。在历史的缓慢演变中,古代维吾尔人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火、空气、水、土和万物的生长与盛衰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这一理论可以从《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的记载中得到佐证。维吾尔先民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无论是朴实的迷信手段,还是科学手段,已经发明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迄今为止,在天山南北、绿洲河岸、古城遗址和无数原始古墓群,人们相继发掘出公元前几千年以前与先民们生存活动相关的珍贵文物,还发现了与医疗活动相关的药剂调料、有疗效的植物、矿石药物、从动物体内提取的药物等药类标本。沉睡地下几千年的古代塔里木人有关医疗、医药的物品重见天日,特别是其中有较高技艺的剖腹手术、头骨和骨盆手术方面的实物先后被发现,证实了古塔里木人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奇迹。从维吾尔医学的内容和性质而言,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出的一整套医学理论、病例学、药物学和医疗方法,不但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医学经验,而且在治疗地方病、急性疑难病证、性病、糖尿病、鼠疫、癌症和肿瘤、皮肤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总结和积累了很多的方法和经验。

3维吾尔医药的传承维吾尔医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门极具特色的传统医学科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西医学主导医学领域的今天,维族医药这一宝贵的医学科学也和其他民族医学一样,面临着传承的窘境。

3.1维吾尔医药传承面临的问题

3.1.1院校传承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和田维吾尔医专、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药学院等极少数的学校开设维吾尔医药的相关专业,而且相关专业只招收维吾尔族学生,不招收外民族的学生。其中,仅有和田维吾尔医专是维吾尔医药专科学校,而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药学院也是惟一开设维吾尔医药学本科教育的院校。由此可见,维吾尔医药在院校传承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1.2民间传承新疆是全国维吾尔族人分布最多的地区,也是维吾尔医药最大的市场和最佳传承地点。笔者曾亲自走访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及库尔勒、阿勒泰、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发现维吾尔医药在市场的占有率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南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药市场占有率大约在85%~90%,而到喀什地区,其市场占有率就不足20%。而在和田地区,维吾尔医药的传承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迫境地。由于西医学的兴盛,不少人选择学习西医学而忽视甚至排挤自己的民族医学,使有水平、有经验、有能力的维医日渐减少,而新生代维医却还未成长起来,承担不起维吾尔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3.1.3医学资料的传承维吾尔医药的相关资料都是以维语、波斯语等民族语言记录和传承的,现代维吾尔医药教育的教程也是维语教程,相关的汉语教程少之又少。所以要想学习维族医学,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更深层次是民族文化的问题。很多维吾尔医药的医学古籍相应的医学记载,特别是维吾尔药的记载相对比较模糊,很多文献资料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士进行校正、翻译、整理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掘。所以对于外族人来说,想学习维吾尔医药便难于上青天,何谈传承发展的问题。

4维吾尔医药的发掘整理

维医使用的药材达1000余种,其中常用药材有400多种,药材来源于植物、矿物、动物药三大类,除少量从国外(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进口外,绝大部分是国内及新疆自产药材。维医药在新疆内地,特别是南疆盆地的使用很广泛,也受到老百姓的信赖,而能打入内地市场的维医药却是凤毛麟角。维医用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古方云集,由维药古方改良而来的伊木萨克片就是最好的代表。但维药仍旧有很多有待整理、考证的研究。大部分维药的基原考证、化学成分、炮制工艺、临床药理与毒理都有待研究,还有很多成方制剂的剂型改良、质量标准等也需要研究改进,爱维心口服液便是最好的例子。由于其组方中对含有牛舌草、牛舌草花、黄花柳花的药用植物基原考证研究缺乏,因此无法对其中的牛舌草、牛舌草花、黄花柳花定种,亦无法纳入部颁标准,其制剂工艺与质量标准得不到提高,从而大大影响了该药在内地的使用,也从侧面反映出维药发展面临的重重困难。维药中有很多临床使用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但却缺少现代药学研究的药物。由于内地研究者大多对维医药了解甚少,研究面临语言、基础资料等困难,而在一线的维药工作者能力和资质有限,不能完成相应的研究课题,从而也使得维药的研究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援疆教授胡慧华等研究发现,维药骆驼蓬草在经过红酒(葡萄醋)炮制后可以降低其所含的具有致幻作用的骆驼蓬碱的含量,从而提高骆驼蓬在治疗风湿痹痛以及哮喘、咳嗽等疾病时的安全性,但对于其具有强大的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维药中不仅仅只有骆驼蓬,还有很多有毒或无毒的维药都有待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评价研究。

吾国教育病理范文2

1.1调查对象

以新疆某高等院校373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生79名,女生294名。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学生176名,来自农村的197名。

1.2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90个项目,采用不同专业评分,量表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并使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来评价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测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1-2]。调查中统一指导语,采用集体施测方式,由被试者根据自己最近1w以来的感觉无记名自填量表,当场收卷。

1.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不同性别维吾尔族大学生SCL-90测评结果

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维吾尔族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维吾尔族大学生SCL-90因子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

维吾尔族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定义(P<0.05)。

2.3不同生源地维吾尔族大学生SCL-90测评结果

来自农村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农村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上大学前,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城市学生呈现开放式,农村学生呈封闭式。农村大学生到大学后脱离父母,原来以父母为主要成员的小家庭转变为以同学为主要成员的大家庭,角色发生了大的转变;城市大学生中学时住校生比例较大,适应能力比农村同学快[3];另一方面经济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维吾尔族农村大学生多来自新疆的北疆、南疆地区,其生活比较艰苦,家庭经济收入较低。许多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城市和乡村之间不仅经济方面存在差异,而且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个人的言谈举止及穿着打扮与城市生活不太和谐,与其他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相比,不能大大方方花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人际关系敏感。研究发现,和睦的家庭气氛、良好的父母关系、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对缓解焦虑和抑郁有特殊作用[4-5]。另外,可能与民族偏见有关,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少数民族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甚至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偏见,有意无意夸大了民族文化中某些因素并与贫困落后画等号,所以伤害了维吾尔族农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这些因素可能对维吾尔族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女性受性格特征所影响,女性比男性胆小,承受打击的能力比男性弱;女性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男性多,且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很容易烦躁不安,因此长期下来就容易患抑郁恐惧等心理疾病[6]。本研究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状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吾尔族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分析原因:首先,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维吾尔族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生活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地区,接受维语语言教学,而大学教育一直是以双语与汉语形式进行,所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容易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7-8]。其次,维吾尔族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其可能导致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认知、态度、行为及应对方式上与其他民族大学生不同,可能是造成两者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对一些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在采用SCL-90筛查的基础上对筛查阳性者应作进一步地心理评估与辅导。对大学生进行心身健康指导时应注意加强个体性格修养与塑造,使他们增强对心理、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与方式看待与处理问题。

吾国教育病理范文3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模式; 新疆;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22.08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1],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五项基本治疗措施之一[2]。新疆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以维、哈居多),有资料显示新疆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和肥胖倾向,这与本地区民族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3]。首先,饮食均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如烤肉、抓饭、清炖羊肉、拉面、坚果等,进食蔬菜较少。其次,维族和哈族均信奉伊斯兰教,形成清真饮食文化,很多人无法接受胰岛素,拒绝使用,认为胰岛素是不清真的,这是的限制,也是知识缺乏的表现,所以知识教育迫在眉睫。再次语言不通,不易沟通给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解决语言问题也成了一个难题。再加上护士理论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医护人员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探索利于患者接受、理解和掌握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就以上问题,笔者所在科室人员进行了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改革,制作了维语、哈语多媒体健康宣教片,寻找更有效更适合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3-10月,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的72例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住院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70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维族47例,哈族25例,年龄大于60岁18例(25.0%),平均(46.0±2.3)岁,病程1个月~25年,文化程度:文盲3例(4.2%),小学24例(占33.3%),小学以上45例(62.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准备资料

1.2.1 测试卷 糖尿病知识测量表144份,分别翻译成维语、哈语。

1.2.2 传统宣教资料准备 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运动指导,胰岛素、并发症、血糖监测及出院指导等,这些内容均由内分泌专家共同探讨后确定,形式包括书籍、图片、讲解课件、宣传画等宣教资料。

1.2.3 多媒体宣教片 自制多媒体宣教片内容与上述宣教资料相同,内容分章节,分维语和哈语两个版本,形式有文字、动画、录像及解说,片中解说、操作均由科室维、哈族医护人员担任。

1.3 方法

1.3.1 72例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建立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诊断、血糖情况、治疗以及回访情况,并给予糖尿病患者知识测量表进行糖尿病知识自测,对不识字、写字不方便、视力差的患者,由健康教育组人员逐条询问后代填写。

1.3.2 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入院3 d内,根据患者的时间播放自制同语言(维族给予维语多媒体播放,哈族给予哈语多媒体)多媒体,对患者提出疑问的地方护士提供一对一的答疑,针对患者未掌握的章节给予重复多次播放。B组在测试结束后发放宣传资料,3天内集中患者进行集体上课、责任护士一对一操作示范、健康讲解并答疑等方式进行相同内容的健康宣教。

1.3.3 出院前再次用同一测量表对A、B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自测。

1.3.4 出院半年进行电话回访 内容包括饮食情况、运动频率及强度、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测血糖情况、随访次数等。

1.4 评价方式

(1)通过糖尿病知识测量表,评价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内容包括糖尿病的概念、并发症、血糖波动危害、影响血糖稳定性的因素、药物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自测血糖方法、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自我保健和定期到医院复查10大项内容,每项里有5道题目,共10分,总分100分。60分为基本掌握,60分以下为未掌握;(2)通过住院期间血糖监测情况了解患者接受教育后血糖的变化;(3)通过住院观察患者饮食控制情况、运动的频率、按时用药治疗及按时监测血糖情况,与回访时了解的情况比较,调查患者的依从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为:A组36.1%,B组38.9%,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A、B两组患者出院时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比较

经过住院健康教育后出院时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提高,A、B两组患者出院时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86.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A、B两组患者接受教育前后血糖监测结果比较

入院时A、B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但经过饮食、运动、药物、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治疗后,A组血糖较B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A组相比,P

2.4 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档案及出院半年后回访了解患者接受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住院期间观察并记录每个患者的血糖监测情况、饮食控制、运动量及按时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患者基本可以按要求进行监测、饮食控制和锻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的回访是通过问答来完成的。半年后A组有1例患者失联,B组有5例失联患者。统计显示两种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患者的依从性均有意义,但运用自制同语言多媒体依从性更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自制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主要集文字、图片、动画、录像以及解说于一体。科室自制媒体是适合本地区的,不但对糖尿病的知识进行了宣教,纠正了人们观念上的错误,还最大程度的尊重了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并且最主要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问题,同语言的宣教使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利用影像学使患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满足各个层次患者的健康需求,由于是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的讲解,增加了患者的好奇心及亲切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多媒体健康教育方式节省人力、统一知识

传统的健康教育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护士劳动强度大,加之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效果不显著。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及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健康教育宣教的重要因素[6],多媒体健康教育可以根据患者自己的时间进行重复多次的播放,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及家属自身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重复多次的观看,减少了护理人员重复劳动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临床护理人力,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知识宣教解释的不一致所带来的弊端。

3.3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出院后依从性

有研究证明,通过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临床工作中因为知识的宣传,增加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认识,建立了信任,培养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满意度[7]。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8],这也符合本研究的结论。

3.4 不同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发现,DM患者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后,两组患者DM知识水平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通过自制多媒体健康宣教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血糖 控制水平及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提示住院期间是患者系统学习DM知识、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时机,由于多媒体技术主要集文字、图片、动画、录像以及解说于一体,自制多媒体健康宣教方式更易被患者接受。科室自制多媒体是适合本地区的,不但对糖尿病的知识进行了宣教,并且最主要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问题。

由此可见,通过自制多媒体健康宣教后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血糖控制下降明显,出院后的依从性较优于传统方式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科室自制多媒体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尊重了风俗习惯、解决了语言不通、配合了患者的时间、节省了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利于患者接受和理解,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或高危人群均有教育意义,同时家属参与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依从性。所以目前同语言多媒体健康教育方式是较为省时省力有效适合本地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M].12nd.Brussels:Belgium,2003:1-2.

[2]谢自敬,苏丽娅,樊勇,等.新疆维吾尔、汉两大民族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1.

[3]邓上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1.

[4] Dunn S M,Bryson J M,Koskin P L,et al.Developmentof the diabetes knowledge(DKN) seales:forms DKNA,DKNB and DKNC[J].Diabetes Care,1984,7(2):36-45.

[5]许平,谭晓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3,20(7):55-56.

[6]邹亚萍,倪红红,陈金玲,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门诊输液患者健康素养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719-1721.

[7]张玉琴,王菊美.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42-143.

吾国教育病理范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5月24日~6月23日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66名维吾尔族女教师,年龄45~70岁,平均(53±6)岁。

1.2 方法

1.2.1 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体检,收集体检者的肝脏B超和血脂化验结果。

1.2.2 对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患病率进行统计。

1.2.3 对统计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脂肪肝的诊断分为三个等级:无脂肪肝(-)、轻度脂肪肝(+)、中、重度脂肪肝(++)]资料分别进行高TG浓度、高TC浓度与脂肪肝程度的等级相关(秩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166名维吾尔族女教师中高脂血症85例,患病率51.20%,其中高TG血症23例,占13.86%;高TC血症28例,占16.87%;高TG、TG血症34例,占20.48%。高TC血症患病率高于高TG血症。脂肪肝86例,患病率51.81%。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患病率几乎相等。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40例,患病率24.10%,其中高TG合并脂肪肝9例,占5.42%;高TC合并脂肪肝13例,占7.83%;高TG、TC合并脂肪肝18例,占10.84%。高TC合并脂肪肝患病率高于高TG合并脂肪肝(表1)。

2.3维吾尔族女教师中有28例高TC血症患者,其高TC浓度与脂肪肝程度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43,P

3 讨论

3.1 本组研究分析显示 维吾尔族女教师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1.20%和51.81%。高TC血症和高TC合并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7.47%和7.83%。高TC浓度与脂肪肝程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目前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己成为常见病、高发病,肥胖和嗜酒与其密切相关。本组调查对象均无酗酒史,分析原因,肥胖是本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一,这与维吾尔族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日常生活中维吾尔族喜好牛肉、羊肉、黄油、炼乳、奶酪等高脂和咸馕、咸奶茶等多盐以及方块糖和各类水果干果等高糖食物,少蔬菜而多面食,这样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中年以后多形成超体重的肥胖。其二,与研究对象的民族习惯和工作性质有关。维吾尔族女性日常生活中喜好聚餐会友,体育锻炼意识淡漠,很少进行健身活动。加之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工作紧张压力大,常时间伏案工作,身体缺乏运动,脂肪堆积,极易形成肥胖。其三,与研究对象的年龄有关。本组研究对象是平均年龄53岁的女性,已基本进入更年期,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的胆固醇水平开始升高。

吾国教育病理范文5

被誉为“妈妈校长”的陕北公学校长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出生,湖南新化人。1910年到日本留学。1921年6月,成仿吾和郭沫若、郁达夫等在东京发起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撰写和翻译了许多文学评论、小说和诗歌,宣传革命文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1924年夏,成仿吾奔赴革命策源地广州,任广东大学物理教授和德语教授,后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赴欧洲学习,1928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成仿吾先后在巴黎和柏林主持由创办的中共机关刊物《赤光》,还直接翻译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1934年1月,成仿吾出席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成仿吾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被评价为“唯一参加过长征的知识分子”。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陕北。为了把这些青年培养成为优秀的抗战干部,7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陕北公学,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委书记。陕北公学的校址设在延安城东门外延河之滨,北靠清凉山,南向宝塔山。成仿吾在回忆那段艰苦创校的历史时说:“我们就在这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城飞机场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崭新的革命干部学校――陕北公学。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从这里出发派到全国各战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抗日新生力量。”

陕北公学原计划设五个系,即社会学系、师范系、国防工程系、日本研究系和医学系,各系学习时间为六个月。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11月1日,陕北公学举行开学典礼。在会上作了《目前的时局》的报告,从国内抗战形势,讲到陕北公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以成仿吾为首的陕北公学校领导在听了的报告后,决定根据民族斗争的迫切需要,及时修改原定的教育计划,把陕北公学改为培养干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取消原来设立五个系的计划。都以进行政治教育为主,学习时间也由六个月缩短为两个月。

成仿吾作为陕北公学的校长,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最大的特点是不仅重视言教,还重视身教。他说,“新来的青年学生往往就是从干部的作风和一言一行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因此,他处处示范。成仿吾要求学员过军事化的生活,每天早晨要出操跑步。他以身作则,每天早晨起床号吹过后,用20分钟时间起床、洗漱、整理内务,然后和学员一样准时到达操场跑步半小时。当学员在课外活动打球或拔河时,他便站在场外,为学员们鼓劲、加油。

成仿吾没有一点架子,时常出现在学员的窑洞里、课堂上,嘘寒问暖。几乎每天夜晚,他都要到学员宿舍查夜。那时生活艰苦。天天吃小米饭,连小米锅巴都要分给大家吃光。学员们把锅巴戏称为“列宁饼干”,成仿吾总是和学员一起吃。有一次,敌机空袭延安,成仿吾指挥学员疏散完毕后,才进入防空洞。大家来延安前从未见过这样关心学生的校长,因此有个女同学给成仿吾送了张纸条,亲昵地写道:“你是我们的妈妈。”这道出了学员们的心声,于是“妈妈校长”的称呼就在陕北公学和延安流传开了。

陕北公学在办学的近四年间,始终受到中共中央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常对学校的任务、办学方针等问题给予及时指导。1937年10月19日,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抗日先锋队。成仿吾为陕北公学创作了校歌歌词。当时在陕北公学任教、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吕骥,为校歌谱了曲。1938年3月10日,为陕北公学题词:“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因为它为着抗日救国而设。”接着,他又到陕北公学演讲,高度评价陕北公学的作用:“有了陕公,中国就不会亡!”对成仿吾等陕北公学校领导也多次予以表扬和鼓励。在一次到陕北公学的演讲中,高兴地说:陕北公学文有成仿吾,武有周纯全,陕北公学是一定能够办好的。

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后,全国各地青年接踵而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招收了2000多名学员。1938年7月,陕北公学为了扩大生源,又在旬邑县开办了分校。由于分校的成立,陕北公学培养了更多的抗日干部。从1937年11月开学到1939年7月,陕北公学为抗战培养了6000多名干部,吸收了3000多名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

陕北公学先后培养出1万多名革命干部,为团结各个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对陕北公学有很高的评价,“陕公代表着全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进步的一幅缩图”。多年后,成仿吾仍然十分激动地提到对陕北公学的评价。指出陕北公学“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挽救民族危亡和创造中国未来的伟大事业。经过40多年来的战争烽火和政治风浪,证明我们许多陕北公学老同志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没有辜负当年的信任和期望”。

“背起背包行军,放下背包上课”的华北联合大学校长

1938年底,鉴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需要大批干部,中央决定更大规模地发展干部教育。1939年6月,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青训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联合,迁到晋察冀边区办学,组成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7月初,成仿吾率陕北公学师生由关中到延安集中。7月11日晚。中央在陕北公学礼堂举行了欢送会,亲临现场,与成仿吾等亲切交谈。中央决定抗大和华北联大两校合并为一个纵队,番号为第五纵队。抗大校长罗瑞卿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成仿吾为副司令员。华北联大是纵队的一个独立旅,校长成仿吾任旅长兼政委。中央派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护送。7月12日,华北联大与抗大离开延安。

10月间,华北联大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10月中旬,华北联大正式开学上课。学校下设社会科学部、文艺部、青年部、工

人部。10月中旬,成仿吾创作了《华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吕骥很快谱了曲。

11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了开学典礼,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和从大后方赶来的由李公朴率领的教育考察团参加了开学典礼。他们祝贺并希望把华北联大办成晋察冀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最高学府。成仿吾与李公朴在敌后相见,感到特别高兴。李公朴激动地说:“华北联合大学是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英雄的事业,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会后,接到晋察冀军区紧急通知:日军冬季“扫荡”开始,向阜平方向进犯,命令华北联大立即向西南方向平山、五台一带转移。在这次行军开始时,成仿吾提出了“背起背包行军,放下背包上课”的口号。在转移过程中,白天行军中途休息时,师生就隐蔽在树林里上课:宿营时,利用睡觉以前的时间,学员们展开热烈讨论,消化白天上课所学内容。

粉碎日军冬季“扫荡”之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通知华北联大搬迁至平山县元坊村一带。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华北联大转至平山县李家沟一带。1941年9月,日军抽调7万兵力。妄图歼灭晋察冀边区后方机关。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成仿吾率华北联大校部及文艺学院一部分人员向平山北部、灵寿西部转移。华北联大从此离开平山。当成仿吾率华北联大行进到平山北部大岭沟一带时,突然遭到敌人包围。成仿吾从容镇定,指挥突围。由于大岭沟山势险峻,地形复杂,草密林深才使大家找到隐蔽场所。聂荣臻接到险情报告后,命令三分区一个团急速驰援,最终使华北联大化险为夷。

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五一扫荡”。同时,由于春夏大早,晋察冀根据地极为困难。华北联大师生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高粱粥。

1944年2月,成仿吾和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萧克一同去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他们走了三个来月才到达延安。1945年春,成仿吾参加了中共七大。8月,曾征求成仿吾的意见:“仿吾同志,你以后搞什么工作?搞政权还是搞教育?”成仿吾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做教育工作好!”

1945年9月。华北联大迁到张家口。10月,成仿吾离开延安,12月抵达张家口。1946年9月,发动内战,袭击张家口。华北联大奉命转移到冀中根据地。此次转移要经过灵丘、阜平、唐县、安国、深泽等县,进行400公里的“小长征”。出发前,成仿吾作了动员报告。为保密,学校对外暂称平原宣教团。成仿吾替学员们想得特别周到。连每个人的背包负重不得超过15公斤的问题都想到了。他甚至在大秤旁“验收”,唯恐超过斤两累坏了大家。10月12日,华北联大在广灵县城附近的西加斗村边休整边学习。因为很多学员的脚都磨出血泡,大家便坐在背包上,听成仿吾讲时事政治课。n月16日,华北联大胜利抵达束鹿县(今辛集市),结束了“小长征”。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不久,华北联大由束鹿县的农村迁到了石家庄附近的正定县城。

华北联大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非但没有围墙,也没有固定的课堂。各系分散在各个村里,教师和学员也散居在老百姓家。钟声一响,集合上课。祠堂、院落、打谷场、大树下、小树林,到处是课堂。具体在哪里上课,既看阴晴雨雪,也看上课内容。如上大课,各个系的人都来,小地方就不行了,晴天就找个大院落或大广场,雨天就到祠堂。

华北联大在晋察冀边区办学,有一段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成仿吾的办学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各个战场的节节胜利。使他认识到华北联大要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必要的准备,学校的课程设置既要满足今天的需要,又要为明天的胜利做必要的准备。如在教师、干部和学员中,在自愿的原则下,设置了日语、俄语、英语等课程。成仿吾说,这些外语课与基础课需要长期准备,不是一时突击能够奏效的。许多教师、干部和学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能够很快掌握基础理论和外语,与在华北联大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华北联大在抗日烽火中坚持办学整整六年,培养了近8000名干部,其中政治、经济、行政干部3000多人,教育干部3000多人,文艺干部1000多人。加上经过华北联大短期培养即分配工作的干部,总数在1万人以上。

调离时师生含泪到站台相送的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1948年春的一天,成仿吾在石家庄接到通知,要他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翌日,成仿吾来到西柏坡向汇报了华北联大的情况后,向他传达了中央的决定:为了迎接全国解放,需要培养大量干部,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大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扩大成为华北大学,由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和成仿吾任副校长。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在河北正定成立。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

1952年10月,成仿吾出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到东北师大工作后,成仿吾提出了学校建设的三项基本方针,即加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习苏联经验促进教学改革。

在学习苏联经验、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方面,成仿吾一直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能照抄照搬。按照他的要求,全校修订了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经过三年努力,全校158门课程都有了新编教材,提高了教学质量。

成仿吾一向重视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他来校不久即开设了四门政治理论课,设立了四个直属教研室,由学校领导亲自抓。每年新生入学,他都作关于长征和延安精神的报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6年,中央有关部门下发了一份通知,要求停办政治教育系,一时间该系师生人心惶惶。成仿吾则坚定地认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治教育系不能停办。不久,中央有关部门又发来电报纠正了这一错误决定。

成仿吾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而提高教师水平又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针对东北师大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他主张自力更生,自己培养。于是,东北师大从195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并从高年级学生中抽调200多人作为实习教师来培养,同时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几年后,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成为教学和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

成仿吾还倡导创办了函授教育,开创了中国高等师范函授教育的先河。1953年,成仿吾提出要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除办好全日制高等师范大学以外,应创办函授教育,培养提高在职中学教师。学校在1953年试办了中文、数学两个专修科,招收高中毕业水平的在职初中教师。1963年开始招收具有

大专水平的在职高中教师。从1953年到1963年,东北师大通过函授教育培养中学教师2.2万余名。以后,很多师范院校都学习东北师大的经验。开办函授教育,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成仿吾以身作则,深入到各系、室和学生课堂,检查了解情况。他经常利用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到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走一走、看一看。每到学生宿舍,他总要摸摸被褥。嘘寒问暖;每到食堂总要尝尝饭菜,品评伙食质量,让学生们深受感动。同学们见校长来了,把他团团围住,向他请教问题和反映情况。成仿吾不止一次地告诉总务部门。要把学生食堂办好,除了办好集体伙食外,还要办零伙,顿顿要有单炒菜。由于成仿吾的重视和关怀,东北师大学生食堂里主副食花样很多,几乎不重样,吃饭从不排长队。几十年后,东北师大的同学聚在一起时。还常常回忆着当年学生食堂的饭菜。

1958年8月,成仿吾调山东大学工作。这个消息搅动了东北师大全校师生的心。在送别时,出现了全校师生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师生们早早来到站台送行,当成仿吾同大家握手道别时,许多人都热泪盈眶。当成仿吾频频挥手向欢送的人群致谢、告别时,人们还翘首望着他,仿佛有千言万语想对老校长倾诉。

成仿吾虽然离开了东北师大,但他却始终惦念着那里的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期间,当成仿吾听说东北师大有近千名教师和干部在隆冬时节被赶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时,难过极了。他气愤地说:“他们怎么了,犯了什么错误,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1984年初,东北师大的同志去北京看望他。一见面,成仿吾就急切地问:“师大怎么样?有什么改革?校庆搞不搞?”成仿吾的夫人张琳说:“成老工作过的地方。他都想回去看看。延安去过了,鄂豫皖也去过了,他惦记的只有长春了!”东北师大的同志当即表示,校庆时一定来接他。不料,成仿吾的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一代教育家在当年5月便病逝了。1986年,东北师大为庆祝40周年校庆,在校园内竖立了成仿吾半身铜像。铜像放置在长方形大理石石柱上。石柱正面刻有陈云的题词:“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成仿吾。”

被誉为“生活上的慈父,学习上的严师”的山东大学校长

1958年8月。成仿吾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当时,山东大学仓促从青岛迁到济南,“左”倾思潮泛滥成灾,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成仿吾来到山东大学后,面对现实,果敢决断,以高度的原则性,稳妥的步骤,把学校工作纳入到正确轨道,使学校在稳步前进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山东大学迁到济南后,和全国各地的学校一样,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政治运动和过多的生产劳动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面对这种状况,成仿吾十分焦虑,一再提醒大家,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离开这个中心,就是不务正业,将贻患于未来。有人说,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劳动者”。他理直气壮地指出:“劳动者”还有一个“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前提,舍掉这个前提,高校工作也就失去了内容。他力排众议,把大家的思想扭转过来,把工作摆到以教学为中心的位置上来,使学校少走了不少弯路。

1964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波涛中,山东大学开展了主要矛盾问题大讨论,大多数人认为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如果就此展开,必然将在学校内部导致大揭发大批判的政治运动。成仿吾顶住各种压力,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迅速将学校工作纳入正轨。

为了加强教学工作,成仿吾要求各系必须制订好教学计划,认真抓好各个教学环节,选派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堂教学工作。成仿吾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他的精心部署,山东大学在“大炼钢铁”的紧张劳动中不但给学生开政治理论课,而且坚持上专业课和外语课,力争做到一半劳动,一半学习,并且继续开放图书馆,为学生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提供方便。山东大学的学生普遍反映:“成校长对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如同慈父,对我们学习上的要求又是严师。”

成仿吾到山东大学前,反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挫伤了广大师生的政治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此后,学校接连开展的各种政治运动,更使广大师生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成仿吾果断地着手纠正学校党员干部中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存在的宁“左”毋右的做法和“左”的思想倾向。他提名中文系著名教授冯沅君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还把一批学术水平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安排在校、系两级的领导岗位上。成仿吾反对那种把教师当做批判对象的做法,提出“要养成尊师的风气”,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业务上努力钻研;对于治学严谨、勤奋不怠、勇于进取,做到“又红又专”的教师给予提升。

1966年lO月25日,在戚本禹的指使下,山东大学的造反派公开点名批判成仿吾。自此,成仿吾遭到残酷打击,两根肋骨被打断,被关进“牛棚”劳动改造长达数年。在一次批斗中,红卫兵中有人把诗词中的“熊罴”的“罴”读成“罢”,高喊“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成仿吾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众人想笑却又不敢笑。此时,一直在做“低头认罪”状的成仿吾立即大声纠正:“你念错了,那字读罴不读罢,今后不能再这样念了!”弄得那个红卫兵满脸通红,想发作又找不到由头,只好作罢。

1972年8月,指示各地要保护老干部,同时要来各地老干部的名单。见山东省委送来的名单中有成仿吾,便在他名下画了一个圈,批示道:“此人来北京。”1974年12月,根据的批示,成仿吾出任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没有忘记山东大学。对于山东大学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1983年9月,成仿吾重返山东大学,欣然为学校题词:“继续前进,努力不懈。”他还鼓励大家:“泰山是高大的,我们的学校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质量高、成绩大)。希望山东大学的同志们向着这个大目标前进。”

81岁高龄时仍为复校而四处奔波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

成仿吾在中国人民大学创建时期的一个突出成绩,是翻译教研室这个名称和建立教研室这个教学组织。在旧式大学里,教师没有组织,直接与系主任发生联系。成仿吾研究了苏联高校的经验,发现苏联高校里有一种教师的组织叫做卡菲德拉,其性质、职能与他想建立的集体主义的教师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很相近。有人把它译为研究室,有人把它

译为教学组,成仿吾认为都不全面。因为这个组织不仅有教学任务,而且有科学研究任务。经过再三考虑,成仿吾创造出教研室这个名称,并经过校领导讨论,决定在全校建立教研室。

成仿吾规定,教研室是学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本组织,是把担任一门或几门同类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进行教学与研究的教学组织。教研室的工作包括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方法,编写教材,开展专题研究,与企业和政府机关协作,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等七个方面。成仿吾设立了直属学校教务部的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成仿吾兼任该教研室主任)等7个教研室。各系也建立了各专业的教研室,使教研室的数量达到41个。在成仿吾的领导下,人民大学的教研室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许多大学都学习人民大学的经验,成立了教研室。

在中国人民大学,成仿吾根据“教学与实际相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的方针,极力推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照搬本本。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不能代表全部的马列主义。学习联共(布)党史,是弄清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学会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而绝不是死记硬背。成仿吾提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课的联共(布)党史,还需要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与实践,评述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成仿吾的意见没有被苏联专家组采纳。当时,人民大学个别领导也认为成仿吾自高自大,不虚心向苏联学习。1952年8月的一天,学校突然通知成仿吾到汇报工作。哪里是什么汇报,而是地地道道的批判会。对这样错误的批判,成仿吾表示了“组织服从”,但在思想上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1952年10月,成仿吾被调离中国人民大学,去东北师范大学工作。1966年开始的“”给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灾难,大批干部、教师遭到批斗,各级组织陷于瘫痪,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1977年9月,邓小平提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负责筹备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7月,成仿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7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大会上,成仿吾提出了“恢复绝不是简单地复原”的响亮口号。

在恢复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在物质和人力条件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一无校舍,二无设备,三无干部和教师。成仿吾已是81岁高龄,但仍不辞劳苦到处奔波,把分散在各单位的设备、物资找回来,把流落到全国各地的干部和教师召回来,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干劲、毅力和创造才能。成仿吾的家在中央党校,但他每周来学校办公三次,有时还达到六次之多。在他的感召下,参与组织复校的同志齐心合力、献计献策,使学校很快搭起了骨架,建立了工作秩序,做到了当年复校当年招生。成仿吾在1978年复校当年就恢复和新建了15个系、24个本科专业、14个研究生专业、6个研究所以及10余个直属或附属单位,1979年又创办了两所分校,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格局和体系,为中国人民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吾国教育病理范文6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以诗教子、训子,且数量最多者,非陆游莫属。据统计,在现存的陆游9300多首诗中,专门训子或者言及教子的就有200首之多。陆游的教子诗,与他的《放翁家训》一样,是其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的苦口婆心的嘱告。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个慈祥的父祖对子孙们的浓浓亲情、深深爱意。

平等、开明的训喻方式

读陆游的教子诗,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他从不板着面孔训人,总是以民主的方式、平等的态度与儿孙们交流,给他们以教诲或忠告,从来不摆封建家长的架子。陆游自己说他与儿子的关系,不仅是父子,更是师友。“我钻故纸以痴蝇,汝复孳孳不少惩。父子更兼师友分,夜深常共短檠灯。”陆游与儿辈们一起同窗共读、切磋学问,共同议论国家大事,家庭生活虽然贫穷,却是其乐融融。“父子共薄饭,忍饥讲虞唐”“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在《示儿》中他写道:“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

幼子子聿科场落第,陆游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反而表扬他学习努力,不计生活艰苦,鼓励他不要灰心,坚持学习,以便将来为国效力。诗中写道:

“雨暗小窗分夜课,雪迷长K共朝饥。名场未捷宁妨学,史限虽严不废诗。”

这样开明的父亲,真可谓是良师益友!在“父为子纲”的中国封建社会,尤其在因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们的倡导而纲常礼教更加强化的宋代,陆游对子辈的这种民主平等的训喻方式,更是弥足珍贵。

陆游不仅与儿辈一同读书,一同劳作,而且与他们一起出游、娱乐、嬉戏,彼此亲密无间。《秋晴每至园中辄抵暮戏示儿子》中生动地描绘了这样一幅老父童心未泯、爱心不减、与子相戏的场面:

老翁七十如童儿,置书不观事游嬉;园中垒瓦强名塔,庭下埋盆聊作池。青蒲红蓼鸿共掩映,病棕瘦竹相扶持。衰颓已作老骥卧,来往尚如黄犊驰。

陆游的许多教子诗都是在与儿辈散步、访友、出游时写下的。如《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夜与儿子出门闲步》《东邻筑舍与儿辈访之为小留》《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等。他在与儿孙们共同活动中,常常触景生情、即事寓教。譬如,《与儿子至东村遇父语,因作小诗》教育儿子丰年要想到歉年,要重视农事,“丰凶岁所有,农事更深论”;《东邻筑舍与儿辈访之为小留》诗中写邻居新居落成,他带儿子前去祝贺,教育儿子和睦邻里关系(“邻里追随故不疏”)、爱护房舍物品(“穷人从昔爱吾庐”)。

亲情爱心的濡染浸润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富而细腻的诗人,陆游在对儿辈的关怀和培养上同样无微不至,对儿孙的教育是那样地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出门,他拄杖远送,反复叮咛;孩子返乡,他远远相迎;孩子出门,他夜深独坐等候;孩子生病,他忧心忡忡;孩子学业进步,他欣喜若狂;孩子遇到挫折,他热情鼓励;孩子在外做官,他时刻挂念;孩子躬耕田间,他送饭送水。在陆游家训诗中,这种舐犊深情时时跃然纸上。长子到淮西做官,陆游送行达二十余里,写诗表达自己的思念,梦中都要溯钱塘江而上迎接儿子:

吾儿适淮迹送之梅市桥。三年安得过,思汝双鬓凋。今年当代归,秋色已萧萧。迎汝不惮远,梦钱塘潮。

子坦、子聿外出敛租谷,鸡鸣而起,初更方回,陆游非常心疼,亲自为儿子斟酒解乏:

吾儿废书出,辛苦幸庶几。夜半闻具舟,怜汝戴星归。手持一杯酒,老意不可违。

他的幼子子聿去临安行期虽不太长,可他时刻惦念,接到儿子归家的消息,夜不能寐,自觉病体大好,同时勉励儿子勿忘学者之责,共同为国效力。其中有几句写道:

今日坼汝书,一读眼为明,知汝即日归,明当谴舟迎。……草草一尊酒,为汝手自倾。夜分不能寐,顿忘衰病婴;岂惟病良已,白头黑丝生。渐别亦不恶,益重父子情。自今日相守,北窗同短檠。……

俗语说“爱其师,信其道”。陆游是一个深得家教真味的家长,这一切都像润物的细雨滋润着儿辈们的心田,他们从慈父那里接受了浓浓的亲情,也接受了爱家人、爱邻居、爱苍生、爱国家的教育和熏陶。从陆游的教子诗中可以看到,这种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的儿子个个都很孝顺、知书达礼。他的长子子 和三子子修官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子 ,他在淮西做官时,清正廉洁,颇有政声,故任满离职,百姓挽留;州郡长官上表朝廷,赞扬其政绩。他的幼子子聿与长兄才德不相上下,他的孙子元用(德儿)也很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