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基础范例6篇

剪发基础

剪发基础范文1

关 键 词:高层住宅,偏心率,抗震缝,短肢剪力墙,条形承台梁

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高层住宅采用最多的结构型式是剪力墙结构,由于它没有突出墙面的大柱子和大梁,满足建筑净空和美观的要求,因此相比框架和框剪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又在近年来历次大地震当中表现良好,所以受到了房产商和住户的普遍欢迎,因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剪力墙结构还将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首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已经实施将近10年,最新版高规JGJ 3-2010即将,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已经实施半年,从规范的演变和修改内容来看,总的趋势是对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越来越严且越来越详细,更注重概念设计和加强构造,计算放大系数则越来越大,针对高层剪力墙结构,除了以上基本变化外,[1]JGJ 3-2010还取消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并对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严格控制。

1.结构平面布置

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宜规则,剪力墙分布应均匀,尽量保证刚心与质心重合或接近以减小扭转效应,偏心最大时一般不应超过15%,对于普通纯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当底部无商铺无裙房时,剪力墙平面布置比较好调整,能基本满足平面规则性的要求,其刚心与质心的偏心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当左右基本对称时X方向的偏心率可以调整到0或接近0。如果电梯间偏置导致偏心率较大时,可增加建筑周边墙肢长度或连梁高度以及必要时在电梯间剪力墙开洞来调整偏心率,但调整应同时满足周期比和位移比的要求。[2]根据《高规》7.1.1条,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一般可通过控制剪力墙数量和位移来保证,建议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控制在1/1100~1/1500之间,标准层剪力墙截面总面积与层建筑面积之比控制在4.5%至~7%之间。

2. 超长与设缝

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一般为45米,地下室伸缩缝最大间距一般为30米,从住宅的特点来看,一般两个单元长度在45米以内,三个以上单元长度肯定超长,因此大部分高层住宅要解决超长问题,一般有三种解决方法,即传统的设缝和设置后浇带的方法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发明的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方法(设置加强带的方法)。对地下室而言,考虑到防水问题一般不设缝,后浇带施工周期长同时也有渗漏隐患,加强带虽然单项造价高,但通过近20年大量工程的实践,设置加强带采用无缝施工法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工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地下室采用加强带应该是最佳选择,但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带不能解决差异沉降问题。对上部结构而言,采用哪种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区别对待,由于单元之间平面布局错位较大时设置抗震缝比较合理,此时应增加缝宽将伸缩缝和抗震缝合二为一。平面较规则不需要设置抗震缝的结构,四个以及四个以上单元长宽比容易超限,即使不超限的,由于长度相对宽度较大,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相差大,动力特性很难调相近,且周期比也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建议设伸缩缝;三个单元的,三种方案都可行,但住宅项目普遍工期要求快且考虑造价的因素,一般首选设缝,但应特别指出的是,伸缩缝应同时满足抗震缝要求,而根据GB 50011-2010的要求,能不设缝时尽量不设缝,[3]这是因为根据震害调查100mm宽抗震缝只能满足小震要求,中震尤其是大震时缝两侧结构很容易撞上,根据理论计算, 15米高框架结构大震时缝宽达到600才安全,如果再考虑施工误差和不均匀沉降,实际缝宽可能变小,所以从安全考虑,尽量采用后浇带和加强带的方案,但如果一定要设缝时应尽量加大缝宽,避免或减小地震时相邻结构的碰撞。

3. 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一般当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40%以上且小于50%时即判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造价省在南方较流行,但由于抗震性能差,JGJ 3-2010取消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因为安全性是结构设计首先必须考虑的。在笔者所处的七度抗震设防区,一般情况下高度80米以内的剪力墙结构为三级抗震,而相同条件下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为二级抗震,根据JGJ 3-2002,三级抗震剪力墙只要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二级抗震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部位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且二级抗震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远大于三级抗震时,因此采用普通剪力墙结构比短肢剪力墙结构用钢量反而小,至于混凝土用量,由于普通剪力墙结构中可以有少量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也必须有部分普通剪力墙,二者差别并不显著,再加上安全性考虑,采用普通剪力墙结构较合理,而根据即将的JGJ 3-2010,短肢剪力墙又受到更严格控制,以后设计带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基本没有意义。

4. 基础型式

在笔者所处的软土地区,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基础(带地下室)一般为桩基础,具体又分为独立桩承台、条形承台梁和厚板桩筏三种类型,前两种基础的底板均按纯防水板设计,具体采用哪种类型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剪力墙下的独立桩承台基础是参照框架柱下的桩承台设计的,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造价相对低,但缺点是对于L形、Z形等非一字形墙,刚心难以确定,冲切和配筋计算都是简化计算,与实际受力有偏差。剪力墙下设条形承台梁是一种很成熟的做法,其经济性优于厚板桩筏基础,整体受力性能比独立桩承台基础好,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求单桩承载力较高,才能直接沿墙的中心线布单排桩在墙下,从抵抗水平力的角度来看由于条形承台梁之间互为侧向支撑,且承台梁与土侧向接触面也远大于厚板桩筏基础,故抗水平力和水平位移的能力也优于厚板桩筏基础。倾覆力矩主要是由剪力墙传递到基础的,条形承台梁刚度虽然不及厚板,但其本身尺寸也比剪力墙大许多,再考虑承台梁与剪力墙共同作用则其刚度实际上是很大的,即抗倾覆也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这种基础也有缺点,即造价高于独立桩承台基础,施工比厚板桩筏麻烦。厚板桩筏基础也应用广泛,但由于造价最高不易被开发商接受,其实只要桩布置得合理以及筏板厚度设计得合理,厚板桩筏基础的造价并不一定比前两种基础高太多,只要不是满堂布桩,而是将桩布置在剪力墙下刚性角范围内且尽量靠近墙,则底板弯矩最合理,除支座处配筋大外其它大部分区域基本为构造配筋,且由于没有下反梁其施工比独立桩承台、条形承台梁基础要方便得多,施工中也相对不易出问题。从以上比较来看,建议优先采用条形承台梁桩基础,若桩承载力低,无法在墙下布单排桩时,则采用独立桩承台基础,而对于基坑开挖较深施工速度要求快时,则建议采用厚板桩筏基础。

剪发基础范文2

关键词:增黏剂;剪切性能;稠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TE624.82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ackifiers

DA Yong-e, MAN Guo-yu

(PetroChina East China Lubricant Blending Plant, Taicang 215433, China)

Abstract:In the engine running process, the tackifier is subjected to shearing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n macromolecules fracture. So the thickening capacity becomes significantly smaller, and the oil viscosity decreases. Consequently,the shear stability of tackifier is one of the key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ubricants. Now, 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tackifiers, and their thickening capacity and shear properties are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additive proportion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are different greatly.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n the thickening capacity and the shear properties of tackifiers, the tackifiers with high quality and low cost are select to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Key words:tackifier; shear stability; thickening capacity

0引言

增黏剂是一种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一般呈溶胶形态,其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而油基础油的平均分子质量较小。当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基础油中后,会形成线团结构,且其线团体积与基础油相比要大得很多,因而使油品的黏度远大于基础油的黏度,这就是增稠的原因。在低温下,高分子聚合物以线团状存在,高分子卷曲,对基础油的内摩擦相对减少,对油品黏度影响不大;随着温度升高,其线团伸张,有效容积增大,流体力学体积和表面积增大,使基础油内摩擦显著增加,对油品流动阻碍作用增大,从而弥补了基础油由于温度上升而下降的黏度,导致油品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增黏剂就是基于不同温度下具有的不同形态,并对黏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增加油品黏度和改进黏温性能的。

同时,作为增黏剂使用的高聚合物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受到剪切和热解的作用,大分子发生断裂。断裂后的聚合物增黏能力明显变小,油品黏度下降,因此,增黏剂的剪切稳定性是衡量油品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对八种进口和国产增黏剂进行剪切性能评价,为优化生产工艺提供指导依据。

1试验原理

1.1稠化能力

指将一定比例的增黏剂加入同一种HVI150基础油中后,测定该调合油的100 ℃运动黏度的增长。各种增黏剂可能含有的高分子聚合物与稀释油比例不同,但在本方法中,系指某增黏剂(含稀释油)加入1%所引起的HVI150基础油的黏度增长能力。

1.2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的测定(柴油喷嘴法)

剪切安定性是增黏剂的一个重要的使用性能,它直接影响油品黏度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通过柴油喷嘴剪切时会引起聚合物分子的降解,降解会导致试样的运动黏度降低,用黏度损失百分数表示含聚合物油的剪切安定性。

2试验过程

2.1不同增黏剂稠化能力考察

选取油厂目前使用的八种增黏剂,分别用烧杯称取1 g增黏剂,再向烧杯中加入99%的HVI150基础油,然后在规定的温度下充分搅拌溶解至均匀。然后测定HVI150基础油在加入增黏剂前后的100 ℃运动黏度,并通过公式ν=ν1-ν0M计算,

式中,M:调配油中增黏剂的百分含量;

ν0:HVI150基础油100 ℃黏度, mm2/s;

ν1:加入增黏剂后试样的100 ℃黏度,mm2/s。

计算得到稠化后运动黏度的增长值和加入相当1%增黏剂的稠化能力,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这八种增黏剂的稠化能力,SV -1相对其他增黏剂稠化能力最好,HIVI- 1相对较好,LZL-1稠化能力相对最差,P-1、P-2、H-1、LZL-2、LZL-3处于中间水平,稠化能力基本一致。

2.2不同增黏剂剪切稳定指数考察

分别用烧杯称取1 g增黏剂,再向烧杯中加入99%的HVI150基础油,然后在规定的温度下充分搅拌油品溶解至均匀。按SH/T 0103-2007试验方法要求对试样进行剪切性能试验,按公式SSI=(ν1-ν2ν1-ν0)进行计算,

式中,ν0:HVI150基础油100 ℃黏度, mm2/s;

ν1:油品剪切前的100 ℃黏度,mm2/s;

ν2:油品剪切后的100 ℃黏度,mm2/s。

计算得到剪切稳定指数SSI,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八种增黏剂的剪切稳定指数,SV-1最好,LZL-1 和HIVI-1次之,H-1和LZL-3的SSI相对较差。

2.3不同增黏剂对油品黏度的影响考察

将基础油HVI400和HVIH150BS,按照HVI 400∶HVIH150BS=10.2∶89.8的比例进行小调,向其中加入7%的相同比例的增黏剂,考察不同的增黏剂对油品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同一种基础油中分别加入相同比例的这些增黏剂后,SV-1和HIVI-1对油品黏度的增稠效果相对最好,增稠能力最大, LZL-1的增稠能力最差,P-1、P -2、H-1、LZL-2增稠能力居中,增稠效果基本一样。

2.4不同剪切次数对油品黏度的影响考察

将基础油HVI400和HVIH150BS,按照HVI400∶HVIH150BS=10.2∶89.8的比例进行小调,向其中加入7%的增黏剂后,按SH/T 0103-2007试验方法要求对基础油和小调试样进行不同剪切脉冲次数的剪切试验,考察30 min、90 min、120 min和150 min剪切脉冲次数下不同增黏剂调合油品的黏度下降情况,以考察不同增黏剂的抗剪切性能,试验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一是未加增黏剂的基础油无论剪切多长时间,其黏度基本不变,说明成品油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剪切而黏度下降是增黏剂引起的,所以增黏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油品的质量特性。

二是在相同的基础油中分别加入相同比例上面不同的增黏剂后,随着剪切时间的增长和剪切次数的增加,油品黏度下降率均增大。

三是从上面数据来看,用SV-1调合的油品,在相同的剪切时间和剪切次数下油品的黏度下降率相对最小,随着剪切时间和次数的增加,黏度下降率较小,抗剪切性能最好;LZL-1调合的油品的抗剪切性能相对SV-1次之,也是比较好的;用H-1调合的油品,在相同的剪切时间和剪切次数下油品的黏度下降率相对最大,随着剪切时间和次数的增加,油品黏度下降率较大,抗剪切性能最差;其他HIVI-1、P-1、P-2、LZL-2增黏剂的抗剪切性能居中。

2.5不同增黏剂的低温性能考察

增黏剂不仅改善油品的黏温性能,也对油品的低温性能有影响,尤其一些好的增黏剂能够改善油品的低温性能。将基础油HVI400和HVIH150BS,按照HVI400∶HVIH150BS=10.2∶89.8的比例进行小调,向其中加入7%的增黏剂后,考察增黏剂对油品低温性能的影响,主要通过考察-10 ℃和-15 ℃的表观黏度和倾点的变化,试验结果如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加入增黏剂后,油品的倾点变化不大,在方法要求的重复性3 ℃范围之内基本一样,说明增黏剂对油品的倾点影响很小。但油品的低温表观黏度均发生了变化。

向油品中加入LZL-1、SV-1、P-2、P-1、H-1增黏剂后,油品的-10 ℃和-15 ℃的表观黏度均明显降低;加入LZL-2和 HIVI-1增黏剂后,油品的-10 ℃和-15 ℃的表观黏度均有所上升。但是加入相同比例的不同品种增黏剂后,油品的黏度差别很大,相对黏度变化比较,用SV-1和HIVI-1两个增黏剂调合油品的低温表观黏度是最好的。

2.6不同增黏剂的综合性能比较

通过以上试验,对这八种增黏剂的性能进行综合比对分析,结果如表6。

3结论

(1)增黏剂SV-1的稠化能力和剪切稳定指数SSI相对最好。用SV-1增黏剂调合的油品,黏度的稠化效果相对是最好的,同时-10 ℃和-15 ℃的表观黏度也降低了,油品经柴油喷嘴剪切试验后,黏度下降率相对较小,随着剪切时间和次数的增加,黏度损失相对较小。

(2)LZL-1增黏剂相对其他增黏剂,稠化能力较差,但剪切稳定指数SSI相对较好;用LZL-1增黏剂调合的油品,黏度的稠化效果相对最差,但-10 ℃和-15 ℃的表观黏度降低了,油品经柴油喷嘴剪切试验后,黏度下降率相对SV-1增大了一倍,相应的黏度损失百分数也增大了一倍。

(3)HIVI-1增黏剂相对其他增黏剂,稠化能力很好,剪切稳定指数SSI比较好;用HIVI-1增黏剂调合的油品,黏度的增稠效果相对较好, 因为黏度增大的多,增稠后-10 ℃和-15 ℃的表观黏度随之增大了,用增稠后的相同黏度比较,其表观黏度也是比较好的。经柴油喷嘴剪切试验后,黏度下降率相对SV-1稍差,相对其他增黏剂还是比较好的。

(4)综上来看SV-1和HIV-1的稠化能力最好,对油品的低温性能影响最好。

剪发基础范文3

关键词:钢结构;动载荷;柱底;密实度

前言

对于承载超大静态负荷和动载荷的钢结构工业厂房,除了钢柱安装的垂直度外,钢柱柱脚底板和基础顶面之间的二次灌浆层的密实度是保证钢结构厂房承载动载荷的核心,钢结构柱脚所承载之内力有效传递到基础上是关键。笔者经过在工程现场多年的施工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供大家探讨。

1 结构形式

钢结构厂房及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基础处理,有一个共同的技术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柱基标高,使其结构的安装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上部结构标高的准确性。可是对同一建筑物,混凝土基础顶标高施工验收标准的允许误差远远大于钢结构施工验收标准允许误差,两种不同材料,不同施工工艺的结构形式,统一在同一建筑物上,于是产生了验收标准在同一建筑物上的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中第11.2.6条规定:可采用在柱底板下留有一定空隙,在底板下的地脚螺栓上加一调整螺母的方法精确控制底板标高,如图1所示。

2 施工工艺

用螺母调整柱底板标高及柱垂直度在现有工程中已广泛应用,然而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工程却忽略了柱底板下预留空隙二次灌浆的材料和密实度,给整体结构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满足规程要求,保证结构安全,材料必须是无收缩砂浆,采用特种膨胀水泥配制,或用配制好的具有膨胀性的二次灌浆料。其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硬性砂浆用捻浆法;一种是流动性砂浆用灌浆法。两种施工方法都要求柱脚底板与混凝土基础顶面之间必须填实,不留空隙,也不应在砂浆硬化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空隙。灌浆时,应采用流动性较好的浆料,此时需将边板封闭后再由灌浆孔灌浆,因此需在底板中部适当部位预留灌浆孔;捻浆法应采用专用工具,以保证填充密实。

3 现场实际情况

虽然规程中对填实柱底板和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隙提出了施工方法和材料要求,可是在大量工程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工程未按照规程要求施工。一般高层钢结构柱底板下的空隙施工时控制较严格;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厂房柱底板下空隙,只有极少数工程使用膨胀水泥配制的无收缩砂浆填实,大多数工程使用普通砂浆填实,很难保证空隙填充砂浆的密实度,更甚者是在底板的边缘填充,中间是空的,所有轴力全由调整螺母承担,柱底板和基础混凝土面没有接触或接触面甚小,或因混凝土收缩柱底板和基础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柱底板和基础混凝土之间摩擦力几乎为零。当地震作用时,水平剪力全由地脚螺栓承担,螺栓容易被剪断,造成因螺栓剪断后柱根位移而导致建筑物倒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应引起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重视。

4 施工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是设计、施工、监理三方配合的结果,首先是设计施工图应详尽说明二次灌浆的材料要求,施工方法及密实度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规程及设计要求认真施工,用灌浆设备确保密实度,尤其是柱底板尺寸较大时,不用灌浆法无法灌实,柱底板下会出现空洞,给结构造成极大隐患;监理人员要学习有关规程,明白柱底板下空隙灌实的重要性并作为重点部位监理,按隐蔽工程专项验收,监督施工单位所用材料和工艺。

柱底板下二次灌浆工程是钢柱和混凝土基础的交接部位,也是设计、施工、监理容易忽略的部位,密实度也无法检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共同负责,确保工程质量。

5 心得探讨

灌浆时间应当在主刚架及檩条安装完毕,安装屋面板之前灌浆为宜,保证结构在未受风载之前灌完。

同时建议单层轻钢结构当柱底板长边小于和等于600mm时,二次灌浆时应封闭三边留一长边,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干硬性膨胀细石混凝土从长边向里捣实,当长边大于600mm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工。

6 抗剪键的设置与要求

在风荷载较大或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区,其基底水平剪力较大,往往需要在柱底板下加抗剪键,以弥补柱底板与混凝土间摩擦力的不足。

规程中对抗剪键承受的剪力是全部基底剪力还是部分基底剪力以及抗剪键截面和连接焊缝的抗剪能力如何计算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数设计程序也没有抗剪键的设计模块,有的程序只提到要加抗剪键,但没有给出抗剪键的截面和焊缝长度,现有工程中抗剪键的设置有的不尽合理,如某工程柱底板下空隙仅50mm,柱底板尺寸600mm×1150mm,抗剪键为[8,L=200mm垂直柱底板放置,导致在基础表面做坑,基础顶面上的坑内插入一槽钢,无法清除坑内杂物,也无法检验插入槽钢的坑内是否灌浆,更无法检验是否密实,如不密实不但抗剪键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削弱了基础截面。抗剪键常用工字钢、槽钢、角钢、钢板,长度方向平行柱底板放置为宜,同样材料平行柱底板放置与垂直柱底板放置相比可具有较大抗剪截面和较长的抗剪焊缝,还可避免在基础上做坑。柱底板下的灌浆空隙以满足抗剪键不与基础表面接触,留有一定空隙,使柱底标高有调整余量为准,确保抗剪键起作用.保证工程安全。

7 抗剪键计算

关于抗剪键的计算,当所用程序没有抗剪键模块时,应单独验算。

1) 抗剪键设置

当Qmax≥Nmax×0.4时需要设置抗剪键

2) 抗剪键正面角焊缝总长度

3) 抗剪键的抗剪截面的确定

抗剪键依据承受的剪力值常用工字钢、槽钢、角钢、钢板做抗剪键,因置方向的不同使得抗剪截面不同,可根据具体构造进行抗剪截面的设计。现提供抗剪键常用形式的抗剪截面计算公式供参考。

a.双面焊缝单受剪面。

b.双面焊缝双受剪面。

结语:以上涉及的内容只是在工程实际施工中所遇到的,不甚全面,尤其是所提建议和计算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愿与大家探讨,以期达到提高钢结构厂房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JGJ 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剪发基础范文4

关键词:建筑 工程 框架 剪力墙 结构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正文:尽管在框架结构的形式上来看,建筑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也往往因为设计时考虑不够周全或不仔细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就给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设计时,一定要将问题合理考虑,并想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建筑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同时,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达到最佳质量。

1.框剪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是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共同组成的,是根据两种结构不同的抗侧力形成。所以,框剪剪力墙结构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也不再是传统的框架结构,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一种综合结构体系。因为它在下部结构中有着剪力墙位移小、抗拉结构高,因此能够承担起大部分的水平荷载能力,而在上部建筑结构中是一个相反的环节,由于剪力墙结构位移的不断增加和外部荷载的提升,框剪结构则逐渐出现内收的趋势,这就形成了剪力墙按照水平剪切变形原理来进行处理,并针对其负担的外荷载水平力和附加水平力综合分析,这就形成了上部结构剪力小的优势,也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安全保障。

2.框剪结构的施工优势。

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势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结构,其应用优势极为广泛,可谓是达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框剪剪力墙结构的应用构成了灵活、自由的室内可用空间,也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要,为现代化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保障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也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框剪结构,是通过在工程施工中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剪力墙体系,构成了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多样化社会需求,也实现了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要求。

3.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设置

在对框架剪力墙机构建筑施工场地进行设置时,要注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按照实际的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建立墙结构是其中最基础的阶段。同时,它也是工程的主体阶段。在进行施工时,工程基础阶段的施工要对建筑工程的场地放线进行仔细测量;在进行支护施工时,要对工程基础施工的验槽进行砼垫层;最后,才能在框架建立墙结构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进行砼养护或是土方回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并保证工程质量。

4. 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

拉梁设计问题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础埋比较大时,也就是在0.000 以下的情况下,可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基础拉梁,将底层柱的计算长度进行减小或是位移。那么在计算时就可以根据框架梁的要求,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对箍筋进行设置加密。但是从抗震的角度来看,应该考虑短柱的基础方案。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基础的埋置深度较小,或是以前埋置深度采用了短柱原理,但是又在当地基不良或是柱子的载荷差异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就要设置构造基础的拉梁,方位要沿着主轴的方向。基础拉梁的截面尺寸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来测量设定,如果矿量地层的高度尺寸设计的过大,这时候就应该将弯矩钢筋全跨拉通,使弯矩钢筋能够在半跨拉通,剩下的部分与上部的框架保持一致即可。

5.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兼作承重问题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砖混机构当中,建筑的构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它不但能够使墙体的抗争能力增强,而且能够将构造柱和梁结合在一起,对砌体形成约束。这样就会防止墙体在建造之后出现裂缝现象,能够将它的承载力提高,使结构的抗震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当前的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用来作为承重的结构,这种做法在实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5.1. 构造柱作为承重的结构之后,促使构造柱提前受力,这就会使构造柱对拉结和约束力的总和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当结构遇到地震时,构造柱的位置也形成震感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因为地震而遭到破坏。这样的构造柱就使其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多层砼框架房屋结构出现破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5.2. 在地圈中一般都会存在着构造柱,其中没有另设的设备和基础。那么构造柱所承载的重量在使用中,柱底基础的抗冲和抗弯部分都不能满足它的要求。那么当建筑中的柱底一旦发生了冲切或是局部承压的情况,就会出现裂缝的现象。本文所阐述的所有观点都是建议程中的大梁下的柱子能够按照承重计的规范标准来进行设计。当荷载的数值都较小时,构造柱就可以在梁下进行布置。可这时,就不能考虑用构造柱的作用来对墙体的局部承压能力和抗弯的强度进行验算。当经验能够对达到建筑所需的水平时,方可将梁布置在构造柱的底下。

6 某工程框剪剪力墙施工分析

某工程占地面积 2300m2,总建筑面积 13250m2,地上 12 层。其中,一至三层商铺,四层为转换层,五至十一层为商品住宅,十二层为跃式住宅。本工程基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部分设置剪力墙,屋盖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6.1 工程特点。

在现代化房屋建设中,国家有关单位和建设部对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提出了合理、科学的规章和制度。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及框架结构中存在的剪力墙设计都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在目前的框架结构中,当剪力墙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用量较少的时候,其在施工的时候应当对于结构进行严格的计算,并且对于钢筋和混凝土的配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从而确保建立剪力墙与框架结构能够相互系统的协调与工作。一般就目前的小高层框架结构剪力墙而言,其在工作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小高层框架结构剪力墙施工设计中,其不存在改变结构体系的问题,因此其在工作中所设计的要点也只是对于框架墙体的改变模式,是一种只改变室内空间形状而不变动承载力要求的一种结构模式。其整体结构仍然处于框架结构。2)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由于框架结构本身是一个无法移动、无法改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框架结构中存在的结构系统模式和管理方式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要及时的处理。尤其是设计方案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时候,要在工作中设置少量的剪力墙,从而使得其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制要求。

6.2 施工难点。在剪力墙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施工问题较多,其中各种隐患也是由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实际施工条件限制所致。在本工程施工中,施工难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1)体量较大。本工程在施工中平面尺寸是以异形结构为主的,总建筑面积为 13250m2。结构实体工程量较大,总用钢筋量约 650t,混凝土用量约 2800m3。这些数据的存在完全表明了整个工程施工中工程量大,这也必然形成工程施工的繁杂。2)设计复杂。本工程整体设计复杂,平面为几何组合体,空间个体互相开放。楼梯口、电梯井数量较多。层高不一,错层较多。立面造型多变,装饰线条较多,十二层跃式住宅,屋面为坡屋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多,梁柱节点形式复杂多样。

6.3 主要施工技术分析。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a.设置柱筋定位箍筋框,墙体水平梯格筋和竖向梯格筋来控制钢筋位移。对于圆柱的箍筋及定位筋,通过实体放样制作定型加工模具,取得良好效果。b.针对钢筋密集的梁柱节点,先采用计算机绘图放样,然后按 1:1 比例在现场制作模拟样板,明确每根钢筋的具置、交叉形式等,用以指导现场施工。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a.混凝土模板施工。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应达到混凝土规范及设计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对墙、柱、梁、板模板的选型及细部节点优化进行了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b.高支模板支撑架体系施工。本工程有首层高5.5m,如何保证支撑架体系的安全稳定是施工控制重点。高支顶板模板采用支撑体系均采用碗扣架,采用品茗施工系列软件(安全计算部分)进行安全计算,所用钢管、木方等相关材料的计算参数经过现场实测实量取值。

结语

目前,复杂结构工程不断增多,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工程通过上述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结构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希望这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给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剪发基础范文5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计算方法

杆塔基础的基本作用就是将杆塔的重力逐渐伸向地下土体,其主体作用力同导线向绝缘子传递力量大致相同。参照相似的原理,绝缘子应该按照线路的具体特征来选择规格、精心审计,以此来满足各个类型导线的张力。与此类似,杆塔基础的设计也要确保满足各类载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杆塔基础的牢固度。

1 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的依据

1.1 地质条件

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上设计首先要明确杆塔地基所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岩土特征、地下水位等,根据这些客观条件来设计杆塔基础。

1.2 载荷特点

输配线路杆塔基础需承受多种载荷条件,具体见图1所示。

Z方向存在竖方向的载荷,与此相对应的X/Y则存在水平载荷,其中Z-Y.Z-X面上也存在倾覆力矩,X-Y平面则存在扭矩。实际的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要考虑到多种变化性因素,例如:不同载荷的变化、载荷频率、分布等。同时,也要考虑到杆塔基础的型号、大小、质量等因素。

1.3 地基与岩石的承载特征

地基自身是否达到标准的承重水平,能承受的载荷大小,重载荷是否将带来破坏面,破坏的深度、程度等。破坏面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地基岩土载荷传递模式也有所差异。

1.4 土与岩石的承载特征

重点从土体、岩石等的强度、变形特点、空隙水应力等方面出发,以及土体的排水性能等来综合得出杆塔基础的承载特征。

1.5 施工方案

实际的杆塔地基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至关重要,方法的选择将影响到地基系统的承载能力,所采取的方法不当或者未能正确履行施工程序,都可能影响地基承载力。

2 杆塔基础于土体的抗拔能力

2.1 地基受损的主要模式

杆塔基础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直轴型基础、直埋式基础、底板型基础等。其中轴型基础有着自己的受破坏方式,具体为:在地基和土体连接位置出现土的剪切型破坏,其形状为圆柱状。此类基础,略微将其向上拔起,使其承受上拔力,其所处区域土体内可能有间条块剪切面层出现,此时的滑移运力相对有限,然而,在外力逐步施加的基础上,土体内部则会有较强的滑移剪切力,杆塔地基的滑移则将变大,最后可能逐步形成连续性剪切滑移,会形成一种破坏力,逐步朝着土体与杆塔地基连接的位置靠近,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滑移剪切未出现,杆塔地基也可能会遭到间条状剪切面的不良影响,从而出现倒锥形面,根部也可能出现圆柱状的剪切面。底板型基础,其遭破坏的模式相对复杂,会受到实际的杆塔地基深度、土体条件、性质、施工技术等的影响。通常来说,地基底板的形状不会影响破坏面大小和破坏程度,如果底板形状是长方形,内部剪切面则将形成立方柱形,地表的破坏形状则可能为倒锥形、圆柱形等。

2.2 端部阻力

底板型杆塔地基,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其一端会出现拉力,拉力大小主要受混凝土底部与土体配合度影响,如果杆塔地基向上拔起,那么于地基底部,土体的抗拉强度则可能出现一端阻力,具体用以下公式表示:

Qtu=AtipSt

遇到特殊的土体,例如:排水条件差,载荷作用下土体颗粒间则可能出现端部吸力,杆塔基础在向上拔起时,其顶部将接受向上的拔力,底部则将出现吸力,这两大力会施加于杆塔地基底部,具体的力量大小通常在一个大气压以内,具体用以下公式表示:Qtu=AtipSs

其中,Ss为吸应力,该力量会逐渐变小。

2.3 直轴型地基的侧面阻力

对于直轴型地基来说,其上拔与下压过程中都将产生一定的侧面阻力,它们的计算方法大致相当,也就是:Qsu=Qsc,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泊松效应,具体体现为:土体的膨胀、收缩等可能导致土体的水平应力逐渐上升或降低,这样土体的抗剪强度、侧面阻力等将对应地上升或下降。土应力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其中,6h≈Es/EmVm/1+Vstr/r6a

6h-土体水平应力变化;Es-土体弹性系数;Vs-土的泊松比;6a-地基所承受的轴向应力。

2.4 底板型地基的侧面阻力

其计算方式同于直轴型地基的计算,实际上拔过程中的侧面阻力计算用以下公式:

Qsu=侧表面?子(Z)dz

当剪切面形状为长方形时,此公式还可以写成:Qsu=2(B+L)BuDγzk(z)tgδdz

上式中,B和L分别代表基础底板的宽和长。

通常地基底板的形状、大小等将决定剪切面形状,因为剪切面处于土体内部,所以,δ的数值要特殊处理。

2.5 抗上拔能力的计算方法

(1)锥形法。该计算法的原理为:抗上拔阻力来源于土体、基础重量等,实际的方法应用和锥角大小有关。锥角=0,忽视土体水平应力、抗剪强度等,为最小抗拔力;锥角>0,土体重量作为计算依据,用来替代土应力与抗剪强度等。实际的锥形法计算过程中需要先明确锥角大小,再对应计算,实际的土质与地基形态都各不相同,锥角大小也有所差异,锥形法计算有条件限制。(2)曲面法。曲面法计算原理体现为:设抗上拔力为在一个曲面范围内土体、地基质量以及剪切力之和。曲面可以被看成为某一锥形,出现破坏作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忽视土应力。曲面法的应用有一定条件限制,通常用在线路杆塔地基较浅,其所处土体固结度较弱的环境中。(3)剪切法。当圆柱剪切面中出现破坏现象,可以计算得出这一剪切面的剪切阻力大小,将其作为土应力函数。实际的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也可能受到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从而使得杆塔地基的抗拔能力也受影响,对此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就是考虑到地下水位达到极值的情况,来对应做出设计。

3 结束语

配网线路杆塔地基抗倾覆能力计算,要将抗拔能力纳入计算考虑范围内,这其中主要包括基础与土体的重,端部阻力大小等。实际的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计算要深入考虑多方面影响性因素,采用正确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2005.

[2]刘树堂.输电杆塔结构及其基础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邓建良.浅谈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15).

[4]王文清.10kV配电线路标准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省10kV配网工程典型设计架空线路部份[S].2005.

[6]SDJ206-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

[7]广东省10kV配网工程典型设计[S]..广东电网公司,2005.

剪发基础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结构 剪力墙结构 设计 方案 优化

前言

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不仅需要满足销售及居住的质量要求,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剪力墙结构由于侧移较小,抗侧刚度较大,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当前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应用和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优化,从而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一、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定义

剪力墙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承担较强的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所以通常也将剪力墙称为抗风墙或抗震墙。目前高层建筑较多,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则不宜将所有墙体都采用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对于需要应用较多剪力墙时,则需要布置一定的筒体,这样利用剪力墙和筒体可以对水平力来进行抵抗。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样式

(一)壁式框架。这种样式的剪力墙更多的在联肢墙中进行应用,由于其洞口较大,所以墙肢的刚度往往较弱,而连梁的风度则较强,这种情况下的剪力墙在受力上表现的与框架结构更过于接近。但其与框架结构的梁柱还具有较大的不同,厚度上较小。通常上框剪结构中,壁式框架剪力墙可以进行单独设置,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一些墙体来进行设置,所以在目前的房屋建筑中壁式框架剪力墙应用的更为广泛。

(二)整体剪力墙。整体剪力墙由于没有洞口或是只有少量的洞口,其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存在,所以在设计时往往可以忽视洞口的存在,在现代建筑结构中作为极其重要部分,对建筑起着支撑的作用。

(三)联肢墙。联肢墙上往往是有一列或是多列洞口存在,而且洞口的尺寸也较大,各连梁承担着主要的受力,其可以说是由于多组连梁连接起来的特殊剪力墙,而且各墙肢具有比连梁更强的刚度,所以每一个墙肢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三、剪力墙结构方案的选择

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剪力墙的设计方案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在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情况下,需要选择经济性较好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成本。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对于剪力墙结构体系、材料及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中,利用框支剪力墙较多,这样就可以在上部结构中可以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同时为了尽量的减少上下层在刚度上的变化,则可以适当的减少上层短肢剪力墙来减少剪力墙的刚度,而加大下层刚度,这种结构方案可以在保证整体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因建筑的层数过大,对于结构的刚度要求增加,也需要结构底部具有良好的抗剪系数,控制好层部位移和顶点位移值,确保结构的安全性,所以如果利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则无法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使Y构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对于层数在2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若采用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多为构造配筋,各墙肢的实际轴压又一般会比计算值偏小,就会导致墙体的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加大了结构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也使得工程费用随之降低。

四、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措施

(一)基础方案与承重构件的优化设计。剪力墙结构的基础设计方案应根据工程项目地质与水文条件,各项工艺、技术指标与相邻建筑的分布状态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最大限度发挥基础方案的实际作用,设计人员应尽量在原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订与整改。设计人员在进行实地考察后,应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承重构件的设计和选择,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例如:在剪力墙承重构件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墙体配筋率的问题,在国内现阶段执行的相关标准中明确指出: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与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0.25%,而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实际配筋率则要≥0.3%。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规定的配筋率已经明显提高,而且基本实现了与国外建筑行业要求的配筋率接轨,所以,在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在基础方案与承重构件的优化设计中,必须注重相关标准与工艺参数的合理选用,特别是要符合国家建筑主管部门出台的最新设计标准,以保证设计方案通过审核。

(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结构性能。在剪力墙设计优化过程中要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强调,所以在设计时力求简单、规则,明确结构各部位受力情况,避免在灾难发手时出现局部结构受力不均衡的情况,实现对危害的有效控制。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出现结构薄弱部位,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相关经验及技术参数,及时对可能产生薄弱的部位进行分析,并对方案进行修订,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合理应用剪力墙结构设计理念与计算方法。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必须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是保证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剪力墙结构处于受弯工作状态时才能有展现良好的延性,所以,剪力墙的形式应以高细为主,如果剪力墙过长,可能形成低宽剪力墙,由于剪力墙呈现为脆性,难以满足抗震要求。因此,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虽然国内在设计工作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代替人工操作,但是在部分环节的计算中仍需依靠设计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予以解决。

上一篇天国的森林

下一篇队列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