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跑教案范例6篇

跨栏跑教案

跨栏跑教案范文1

一、速度训练

应该说在短距离跑项目中(包括跨栏),速度是占首要位置的。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强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原则。在速度训练上,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用常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平跑速度

在全年训练中贯穿短跑训练,尽最大可能地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平跑速度训练过程中,注重突出“高重心、快频率”的跨栏跑速度的技术特点。练习方法有:(1)短距离跑30米-60米。(2)坡度为30度-60度的下坡跑。(3)带有标志物的快速高抬腿跑。此外,我采用长短距离反复跑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也就是30米+20米+30米,替代了传统教法中采用的30米+20米+50米。采用了此训练法后,运动员不仅较好地克服越往后跑距离越长对运动员心理造成的压力,而且避免了运动员在反复跑训练中存在的前松后紧的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在每次跑中都能按教练的要求达到最大强度。迅速提高了运动员无氧代谢的能力,从而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2、结合专项特点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

具有高跑速的短跑运动员并不一定能跑出好的跨栏成绩,实践证明,只有把已获得的平跑速度和跨栏技术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练习方法有(1)降低难度的跨栏跑。如缩短栏距等。(2)变换栏间节奏的跨栏跑。重点突出在3步节奏上,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距离感和节奏感。如5步3步3步5步,5步3步5步3步等。(3)变换栏高的跨栏跑,重点是变换第一栏和第二栏。如第一栏高0.762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栏0.84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种方案的作用是提高了起跑至第一栏的成功率,增强了运动员的信心,使全程跑顺利完成。第二种方案的作用是加强学生对“跑栏”技术特点的深入理解。可有效纠正运动员“跳栏”的错误。(4)跨栏追逐跑。让运动员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其中一人采用平跑,让距差以运动员在起跑后能同时抵达练习终点为标准。

二、专项技术训练

跨栏跑技术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环节,针对运动员在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接受现代跨栏技术的理论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访问有关田径运动教学的网站。通过直观法,对跨栏技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加深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跨栏技术的核心是跨栏步,它决定了跨栏成绩的快慢。跨栏步是由摆动腿攻栏,起跨腿提拉过栏和下栏着地组成。通过反复地观摩及分析,加强并提高了运动员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2)强调“摆动腿”。运动员在起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的一刹那,摆动腿就进入了攻栏摆动阶段。一直到摆动腿落地才完成了摆动腿的使命。摆动腿攻栏是否充分积极,落地是否快速都直接影响着跨栏步,故多做摆动腿的练习是提高跨栏技术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充分积极的摆动腿攻栏就没有快速的栏间跑。

三、坚持每天练

跨栏运动是跨栏与跑结合的运动,而在跨栏跑技术中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直接影响跨栏跑的成绩。而正确技术的形成是靠千百次的磨练才能达到的,所以坚持每天练习是为了加快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大量模仿练习使运动员在技术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不失连续性。缩短掌握技术时间,因此我们利用每天早锻炼的时间来进行跨栏技术的细节练习。如:栏侧起跨腿提拉转的过栏技术练习、摆动腿摆动攻击目标物的技术练习、以及用不同高度栏架的方法来使运动员掌握、巩固、提高跨栏技术。

跨栏跑教案范文2

关键词:高中女生;跨栏教学;可行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47-03

跨栏项目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技术复杂、专项性突出,将此项目作为重点学习内容,组织教法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技巧运用的科学性和成熟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中阶段的传授和开展,受到了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挑战与压力并存。课程的实施中受伤事件导致学生承受痛苦,老师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学校因此不敢尝试开展。本文通过以下学生运动损伤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跨栏课程开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一、案例

案例一:高一年级参加跨栏必修课的一名女生,在学习跨栏内容15学时后的考试前夕,在一次练习课上摆放四个栏架,分组进行练习。在练习课接近尾声,跨越最后一个栏架落地时,重心不稳,导致摔倒。医院的诊断结果为膝关节髌骨撕脱性骨折,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和生活。受伤学生家长也为此提出建议,希望学校取缔这种危险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尽可能避免校园运动损伤的发生。

案例二:随着高一年级跨栏课的不断深入学习,学生们的技能实践和技术掌握水平已经日益成熟,但是又出现了肌体功能性的疲劳,多发于胫骨骨膜炎,膝、踝关节不适,腰部酸痛等症状,症状的消退和缓解缓慢,并造成轻度的关节发力障碍性损伤。

二、思考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针对跨栏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常态化问题,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和完善,始终把体育安全教育放在首位。虽然跨栏项目课堂上发生的安全事故使课程的教学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觉得课程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如何能克服困难,逾越障碍,把田径类的经典项目继续开展下去,需要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更是广大一线教师所要面临和正视的问题。

跨栏受伤在所难免,明确分析原因,就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1)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差,关节力量和柔韧素质差,导致技术动作连贯性差,受伤多由于下栏后摆动腿单腿着地关节支撑不稳造成,对于缺乏锻炼的中学生,关节易疲劳,而且疲劳期持续时间长,难恢复,易造成疲劳损伤。

(2)心理恐惧难克服,学习动机不明确,每次跑到栏前都减速或急停,导致在跨越的时候思想不坚定,容易被栏架绊倒。

(3)对自己的身体能力判断不足,信心和勇气十足,太过要强,崇尚完美主义,但是忽略了自身的体能素质,练习强度过大,造成体能下降、疲劳损伤,防不胜防。

(4)个别身体素质很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熟练掌握技术,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巩固练习不细致到位,忙于在人前卖弄,在无全面准备的情况下,随意跨越导致受伤。

三、实施方案及应对措施

特定的学习条件发生损伤成为可能。为了尽可能降低和避免跨栏课中的受伤事件,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1.在教学硬件方面

(1)教学器材的购置,尤其是栏架的选择,都是针对项目需要并经过反复对比,本着质量标准高、安全系数高的栏架,作为授课的硬件器材。栏架可以进行不同高度的调节,重心的配重比科学合理,栏板拆卸方便,不容易绊倒学生,视觉感官良好。

(2)我们以女生100米栏为主要授课内容,100米标准栏栏高为84厘米,考虑到学生的力量素质和学习能力现状,我们降低栏高至最低点不超过72厘米的高度进行授课。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将掌握的技术,合理运用到跨越实践中,成功跨越多个栏架,提高成就感。

(3)在技术学习初期,利用栏架替代物(小体操垫、橡皮筋)进行技术模仿练习,有效地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技术掌握的效果和水平跟利用实际栏架练习效果基本相同,当学生一旦利用替代物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后,自然会大胆地进行正式栏架的跨越练习。

(4)考虑到学生下栏后关节力量差,容易导致重心不稳而摔倒。学练初期,将栏架移至足球场的人工草坪上练习,使下栏落地后的缓冲增大,减少对关节的冲击,在心理层面上对学生也是一个精神安抚,为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和次数方面创造条件。

2.在教学组织方面

(1)在每节跨栏课的准备活动环节,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身、心的全面热身,严格要求、实时监控学生准备活动的充分性。随后,进行跨栏专项的辅助准备练习,使学生逐渐进入主要内容的学习状态,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准备活动不能走形式,或害怕耽误基本部分学习而缩短时间,预防运动伤害是我们永远的责任。教育学生养成安全的行为意识,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跨栏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明显,我们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及接受能力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挑战与突破的空间。例如,针对恐惧心理严重的,替换跨越目标为体操垫或者其他替代品;针对体能不足的,减少每次完成跨越栏架的数量,鼓励其循序渐进;针对平跑速度差的,适当调整栏间距和栏高,先培养其节奏感和跨越的顺畅感。教师分组实施分类指导,让学生从挫折教育中收获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其最终的目的是努力让所有同学都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完成项目学习的预设目标。

(3)对性格腼腆、爱面子、跨不好栏怕别人议论的学生不能强求,尤其是女生,强迫跨栏只会起反作用,甚至出现伤害事故。我们采用课外辅导的方法,减少学生思想上的压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适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自习课会主动找老师辅导,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完成跨越,从多方面给学生帮助和耐心指导,学生们面对老师很信任,心情放松了,动作的运用自然就能做得更流畅。针对极少数因为不同原因,自始至终不敢跨栏的学生我们绝不勉强和责备,反而肯定其对自身能力判断的准确性,鼓励其以掌握动作为先,动作规范的跨越体操垫同样能赢得掌声。

(4)针对女生学习跨栏的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也是我们授课的重要环节。很多女生技术能力具备,但心理层面较弱,做事比较谨慎小心,我们在授课时主要以鼓励为主,合理分析这类学生心理不能逾越的障碍究竟是什么,然后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心理诱导方法,引导学生善用自我暗示,顺利摆脱自身施加的精神压力,完成跨越,往往这样的学生技术非常完美。

3.在教学管理方面

(1)学习跨栏的第一节课,教师运用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跨栏的规则、技术原理和基本知识,让学生建立直观的动作概念和初始感受,在课上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解决学生对跨栏认识的误区,重点强调自我安全保护方法。比如,不能反向跨栏,跨栏前、中、后期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事宜,初次课让学生牢记,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创造条件。

(2)对于身体有陈旧伤但还想练习的学生,我们首先尊重其想法,肯定其欲望。但是出于人文关怀,我们让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只做栏侧的分解技术练习,重点突出动作技术的理解和尝试,让其明确认识跨栏学习的规律,获得体验的快乐。

(3)雨后跑道湿滑时,严格禁止跨栏练习,避免滑倒造成受伤。细致观察学生学练情绪,若大部分学生因客观原因情绪低落,教师酌情调整课堂预设计划,降低本次课目标,因学生情绪不佳也会造成情绪调动失败,导致身心受挫,对跨栏产生厌恶。

四、教学实施后的效果

对跨栏跑教学思路和实施过程的再认识,让我们也收获到了肯定的评价,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最集中的一点就是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学生性格锻造和责任心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质的飞跃,认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既感受到自己心理暗示最终成功的自信心,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帮助和肯定,明确在困难面前必须靠自己的意识,敢于挑战,勇于进取。跨栏学习的事实证明:面对挑战除了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还需要冷静、自信,通过努力实践,方法比勇气更重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用心感悟和享受学习的过程,抓住问题的实质,自己才能不断强大,这正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弥补和促进的一个典型例子,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必然结果。

特设跨栏项目为每年学校田径运动会的重点比赛项目。通过比赛形式,一来可以检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二来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跨栏项目从开始的学习到最后的成果展示,呈现有序开展和跟进式的发展模式,体现项目学习的规律性和潜在的教育价值。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由于受跨栏跑教材的难度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制约,多数学校没能开设这一课程。但在田径的许多项目中,由于刘翔在国内外田径界的榜样作用,学生对跨栏还是有一定兴趣的,这为我校开设跨栏跑提供了可行性。高一年级的学生进校后有中考体育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积累,把跨栏跑作为必修课程,使学生高中阶段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延续;在心理方面也收获了自信,锻造了坚韧的性格品质,为后续的体育课程学习保持较高的体能和精神状态,奠定学生良好的身心运动能力基础。

(2)虽然在课上我们运用栏架的替代品进行技能模仿学习,选择替代品对初步技术概念的理解掌握效果较好,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利用正规栏架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跨栏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感悟和善于分析技术动作的细微变化对规范跨栏的影响作用,正确地运用并找到跨栏技术与心理的平衡点。

(3)学生在经过高中时期跨栏项目的系统学习和考核竞赛的洗礼后,在心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收获了该年龄必须经历的改变和积累。部分学生考入大学后,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跨栏项目,高中的实践经验积累为其收获荣誉,让奇迹发生。这种厚积薄发源自于高中时期体育的跟进式培养。

2.建议

(1)在跨栏跑的教学与实践训练中,应把帮助学生消除对栏架的恐惧心理作为突破口,把技术动作分解教学作为重点。新形势下,学生学习跨栏的深远意义和教育作用就是培养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做人要有品德,做事要有原则,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积极的进取远胜过消极的等待。

(2)在跨栏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受伤频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身心素质的积累没有建立起稳定发展的模式。很多时候初、高中的体育学习明显脱节,主要由于初中学生没有养成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意识,使高中阶段初期的授课和习惯养成需要重新建立,尤其技能类的教学凸显出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在此也呼吁中学体育技能类教学要重视知识传递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把初、高中体育知识的对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跨栏跑教案范文3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形成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以下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当前比较成熟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整理。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此模式也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模式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是以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以一定难度的到达标准来判断单元规模的,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内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易度为顺序。教学课的设计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对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过程。

3.具体案例:如:A教师进行初一男生跨栏跑教学,单元由5课时组成,内容按课题难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对跨栏技术要领的讲解。随后是练习与中间讲解,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总结和放松活动后下课。

二、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 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3.具体案例:如B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三、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八十年代初盛行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

3.具体案例:如D教师上初一的跨栏课,单元为5课时,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四、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 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 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3.具体案例:E教师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该教师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杆、过软梯、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五、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或“创造式教学模式”等,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跨栏跑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课题式 选题指导 实例 体会 意义

一、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课题式”教法是自主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式”教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

二、高中“课题型”学习体育课课题选题指导实例对象举例

高中“课题型”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早在2009年进行尝试性教学, 实例对象为我校2009-2010学年高一学生。课题的选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效果良好。具体课题名称举例如下表所示:

课题名称 班级 小组成员 结题时间

1.体育课开展健美操,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一年级 本班学生和任课教师 略

2.提高短跑成绩的训练研究与分析 高一年级 本班学生和任课教师 略

3.学生能否在学校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中担任裁判。 高一年级 本班学生和任课教师 略

课题分析

1.《体育课开展健美操,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这个课题的提出源于学校健美操队和街舞兴趣小组的成员在校文化艺术节上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观看选手的比赛后。在平时课余时间互相模仿舞台上选手的舞姿。偶然在体育课上就健美操、街舞和学生讨论,没想到学生谈论热情十分高涨。谈论后大家纷纷要求可不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街舞和健美操。就这样课后我对学生提出“体育课开展健美操、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这个课题。几天后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查询反馈上来的资料很多。

具体归纳为:健美操和街舞对青少年的身体各方面的影响显著,可使学生的身体姿势,身体成份,身材比例得到改善,促进身体健康,体格健壮,姿态优美。健美操和街舞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品格,另外对青少年的心理的调节和缓解也有较大作用。

健美操和街舞可以改变青少年的不良嗜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交友。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趣味。

通过这个课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美操和街舞以及练习健美操、街舞的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健美操、街舞的学习兴趣。

2.《提高短跑成绩的训练研究与分析》

选题指导过程:此课题原为《对提跨栏跑成绩的研究》,申报表拿上来时是几位学生,他们说选这个题目是因为自己60米跨栏跑考核成绩全班不理想,他们也看过一些知名运动员如刘翔跨栏的比赛视频,想通过研究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跨栏跑成绩。我想,学生提出来的研究动机非常好,可这课题答案很明白,影响跨栏跑成绩的因素主要是摆动腿的攻栏,起跨腿的折叠、提拉,以及下栏后摆动腿大腿的积极下压等动作。只有这些技术动作掌握了也就提高了跨栏跑的成绩;我又想,跨栏跑技术动作较难。中学生只是了解相关知识就可以了。不如让他们了解怎提高短跑成绩;何不来个谈谈提高短跑成绩的训练方法。论证分析以后,学生把课题定为《提高短跑成绩的训练研究与分析》,课题定下来一周以后,也就是说如果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以及观看录和教学课件,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现运动目标的感受,这样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题研究应更有意义。

3.学生能否在学校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中担任裁判。

研究动机来自本校,每年学校都要举办校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每届比赛都是任课教师担任裁判。比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纠纷。如果裁判的执法尺度掌握不好。容易给学生心灵造成伤害;以及给班级荣誉造成损失。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裁判执法规则以及对裁判规则的一知半解。

三、高中研究性学习体育课题选题指导体会

令我体会最为深刻是对课题:《学生能否在学校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中担任裁判》和《体育课开展健美操,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的选题指导,因为我把这两个课题组学生引导到体育运动中去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现运动目标的感受。于是我得到了一个观点:课题式学习体育课题意义除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外,还有一种意义是为新世纪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

四、对高中课题式学习体育课题选题指导指导体会

对高中研究性学习体育课题选题的指导方法主要体现在课题论证这环节上,基本步骤是:首先耐心地听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从中思考这问题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意义,做为一个课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分析修改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再下来分析修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最后修改课题名称确立课题。

五、意义

体育课题的研究是为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当中注意运用与渗透“课题型”学习方式。其次指导教师对课题选题的指导尽力引导学生要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而不要单单停留在查阅文献资料上去研究;指导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最后这种课题研究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演变成一种新体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跨栏跑教案范文5

关键词:跨栏;刘翔;成功;经验

跨越障碍物是人类在长期生产以及与自然作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从事跨栏跑运动,可以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一、刘翔成功的意义

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为中国田径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赢得一枚分量最重的金牌。这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欧洲选手垄断短跑项目的神话,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也为之骄傲和自豪。

1.心理素质

首先,刘翔的心理素质很好。我认为刘翔是比赛型的运动员,一上赛场就精神抖擞,斗志倍增,沉着冷静是他取胜的优势。

2.训练周期

110米栏属于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刘翔的成功,除了有自己的努力和觉悟性外,与孙海平教练的科学化训练也是密不可分的,更新训练理论、把握科学内涵,创造了一套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的训练体系,孙海平在对刘翔训练周期的安排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训练周期的安排,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国青少年跨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

当前,国际田径高水平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运动员由于怕输给对方,赛前会产生紧张心理;有些运动员对比赛环境的变化缺乏思想准备,临赛感到无能为力;有的运动员赛前过于兴奋,晚上睡不好觉,出现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还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时,比分领先时超常发挥,一旦比分落后,就会情绪急躁,丧失信心和斗志,表现出责备裁判、埋怨外界的因素影响等不良的行为。他们缺少的正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将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人存在心理素质差的问题。

2.传统的训练方法及管理体制

我国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普遍存在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在青少年的跨栏训练中表现更为突出。

跨栏训练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运动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这项运动对运动员个人方面的素质要求很高。对于跨栏训练,众多教练和运动员往往更重视运动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对跨栏运动的专业特点和运动技术研究不足,在训练方法上未能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寻找最佳训练方案,难以达到个人能力与高效技g训练结合,大幅度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目的。

三、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跨栏训练水平

1.少年时期跨栏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在基础教学训练阶段要求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田径技术和多种运动技能,提高全面发展水平,按照远期专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基础技术和专项技术与技能。

2.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

运动科学化,是指综合应用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运动训练进行全面的科学监控的过程。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加强科学化训练。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

刘翔的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110米跨栏项目的希望和发展。认真总结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科学化思想、手段和方法,可让我们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各级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加强科学化训练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跨栏后备人才,争取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绮红.从刘翔的成功探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若干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

跨栏跑教案范文6

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吞下这只苦果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偏离了。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伴随着“终身体育”对我们的影响,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蒲公英教案

下一篇溶解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