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例6篇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1

有的同学做笔记密密麻麻,老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甚至连老师“插科打诨”的玩笑话也照记不误,成了名副其实的“录音机”。这些同学把课堂上的时间全都用在了记录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把知识从老师的口中转移到了自己的本子上,却没有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任何痕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也有的同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听,很少做笔记,甚至是不做笔记,笔在他们手中似乎成了多余的东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出于傲气,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完全忽视了“烂笔头”的作用:一是不懂方法,做笔记不知从何下手。结果不仅没拣到“芝麻”,甚至还丢掉了“西瓜”。

那么,应该怎样做课堂笔记呢?

第一,明确目的。做课堂笔记,目的就是便于理解、记忆和复习。比如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篇目,语言文字障碍少,熟词熟句多,浏览、阅读、听讲都没有什么困难,学起来也不太费力。但到了复习阶段,就觉得麻烦来了,翻遍课本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内容。如果平时在课堂上做好了笔记,复习起来自然条理明晰。

第二,熟悉内容。课堂笔记应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分析讲解的文字;对知识进行讲解时所列举的联想材料;所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关键字词的理解;自己和同学回答问题时失误的知识:听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强调的其它注意点。

第三,掌握方法。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主要有:一,用表示不同层次的序号标识出各知识点的层次,从而对各知识点的关系一目了然:二,用画线的方法对应掌握的包含知识点的内容划出来:三,用着重号标出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性字词:四,借用古人评点文学名著采用的批注方式;五,自创一些便于使用的符号和使用自己熟悉的用语;六,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用语。当然。每个人做笔记的方法不同,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便捷的方式,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2

低年级小学生既爱说又爱动,课堂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学生上上课,经常会做出各种小动作,可能会想到中午要吃的水果,不吃他也想拿出来看看;不自觉地把铅笔插在橡皮上转一转,敲一敲;用尺子割橡皮;后座同学的书碰到他头了,他也会回头质问,总之,有一点点小意外,都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很多任教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课的老师都有同感:上一节课就像和他们战斗,按下葫芦瓢起来。

这个时期孩子还有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依赖心理特别强,无条件地信任老师,所以这个阶段教师的有目的的指导非常重要。这个班刚入学不久,我就要求他们记课堂笔记,当然不是像高年级学生那样记,我是要求他们在书上记。

让一、二年级小学生记笔记,到现在,我认为有它的优势:

1、要求学生记笔记,就会把学生的手管起来,让他没有机会去做小动作。当然老师会提出具体要求,并严格地监督、训练。比如每一次写完必须把笔和尺子放到书的右侧,两手扶在书上。这样提高了听课效果,我班学生课堂学习状态非常好,积极参与,没有不学习的。

2、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听课时还要做课堂笔记,必须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这样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来。

3、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起活动,这样也就能促进同学们对课堂上老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如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书像新的一样,这样的学生积累的知识特别少,毕竟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有一定精彩的部分,这些精彩的部分转瞬即逝,当时可能记得很牢,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如果做注释了,会加深印象,就是忘了,翻开书,课堂精彩的镜头会马上重现,知识点会很快回到记忆之中。

4、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同学们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老师在课堂讲授中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和新观点。如此不断积累,便可使自己获得许多新知识、新内容、新理念和新方法。

孩子刚入学不久,语文课上我边讲课,边硬性要求,如画出动作的词、颜色的词,某个人物的语言,找出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画出特殊结构的词语,并积累,偏旁带出的形近字并积累等等,我是要求有固定的符号,提出要求后,他们动笔,我视察,再同座检查是否都做了,我不怕耽误时间,要的是他们都做。学生习惯形成后,我就要求他们往书上写笔记,就是注释,开始时是我要求他们才往上写,一段时间以后,班级就有几个,我刚讲一个知识点,刚把重点的写板书,他们就开始往书上写,我就大肆表扬他们注意听课,会学习,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带动其他大部分孩子主动记了,剩下几个,我再刻意去要求,就都去做了。在二年级下学期,有一多半学生不用我说,主动写,剩下那几个发现老师瞅着他,一环顾四周,都低头写,也马上写起来。写的内容也不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他认为重要的。现在三年级了,已经不用我提任何要求,学生自己会选择不同的符号,认为该记的内容自己往上写。比如,在初步理解字词时,我会结合不同的词,进行不同的处理,有的适合做动作,有的适合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有的适合造句子,我班几个尖子同学,会全记下来。理解课文时,我会结合段落内容引导他们分析理解,如有的适合训练找中心句,认识总分的段落结构,有的训练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等等,细到逐句逐词具体分析,学生就会逐句、逐词地记。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3

关键词 英语 课堂笔记

一、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1、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笔记的必要性。

英语学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系统庞大,需要实记,笔记缺失就无法落实和巩固课堂学习。

2、笔记能加深记忆。

笔记能帮助学生理清听课思路、抓住听课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边听边写能加深印象。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为复习提供方便,复习笔记可不断加深记忆。

3、笔记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

4、记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了笔记,课后在做作业、复习过程中,通常要对笔记内容再一次梳理并消化上面的内容,针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取舍,哪些是掌握了的,哪些是不懂的,这个过程实际是自学的过程,而笔记是载体,通过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诊断,从而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的能力。

5、课堂笔记对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及后面的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我们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英语的连续性学习带来方便。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策略

1、展览优秀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积极性。

笔者每个星期都会收一次笔记,进行批阅。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进行批评,并督促他把笔记补齐,对记笔记认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和鼓励。展览学生的笔记,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可以激励同学们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学生的笔记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最关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准备好笔记本、课本及各色水笔等学习必需品。

笔记本的选用注意要大,要结实,厚度要足够。不少学生所用的笔记本精致小巧,这固然有便于携带的优点,但空间狭窄、信息载量小,所以要选用较大些的笔记本。笔记本质量不能太差,否则纸张容易脱落,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笔记本不能太薄,最好厚度足够中学三年级所有的课程使用,这样比较方便复习。同时要学会“分区域记录”法,即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用竖线划分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部分,前者记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后者用来补充新内容。这样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便于集中学习。

3、课堂笔记记什么

1)重点和难点

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把课文里的单词、词组在书本上做好记号,借助词典理解词性和词义,若有不懂的用红笔圈出,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课。在课堂中,要记下重点的句型及其例句。

2)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延伸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在的教材看上去非常简单,内容也很少。有时一节课,就是一段简单的对话,甚至是一两幅图片。教师在上课前必定经过详细的备课,把相关的语言点,知识点都要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要勤记笔记,抓住重点,补充相关知识。

3)课堂上不懂的知识

老师上课面对的是全体同学,尽管有经验的老师会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但是学生各自的理解水平不同,总有一些弄不明白的地方。对课堂上有疑义的,尚未弄懂的地方标出记号,有待课后进一步思考,或者是请教同学和老师。

4)记下练习中的错误及原因

课堂里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要点往往是学生练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因此做巩固练习时,不能只注意标准答案,要记下练习中的错误及其原因、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以免今后犯类似的错误。特别是在试卷分析时,要注重对知识点,语言点的理解,记下解题的理由,不能只记答案。

4、要抓住记笔记的时机。

笔记要记,但不能耽误听课,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记笔记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方便课后的复习,其前提是不能妨碍正常的听课和思考。但听课时既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要把握好记笔记的时机。记笔记一般有三个时机:一是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要抓紧时间记下来;二是老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来得及记的要及时抽时间补记。

5、丰富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记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符号法

就是在教材、参考书及其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符号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加圈点、划线以及标问号、叹号等。

2)批注法

如对新单词的注音解释,可以直接批注在单词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注在书页上下的空白地带;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也可以批注在相应句段旁边的空白处,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等。还可把简单的例句写在相应的语言点旁边。

3)归纳法

如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记在段末篇尾。

4)板书法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精心设计板书,可以说一堂课下来,老师的板书就是一堂课的重点纲要,概括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记下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内在联系,还有助于我们消化知识,巩固记忆,并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4

一、情感的投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1、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小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2、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3、教师要以情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语文借助语言文字创造了形象,体现了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这些美离开了情感是行不通的。教师在备课中要下功夫。在讲课时,要饱含激情,用各种手段把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教会同学们做好学习笔记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和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说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课堂提问是新课改下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教师提出,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艺术,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新课程强调,通过设计真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5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养成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语文课堂教学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上课会感到非常顺畅,而学生也会在愉悦中收获知识,获得愉悦。这样的课堂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是值得期待的。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琅琅书声,读先行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读。在语文第一课就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并落实在每节课上。让学生从读中悟理、悟情、悟人。课堂中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等。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都适合朗读,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让学生细细品读,大声朗读,融进自己的感情,把文字化成自己的有声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前已熟读文章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并让学生示范读,既让该生获得一种满足感,也激发其他学生课前朗读的热情。坚持下去,学生课前先读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而课文通过读,反复地读,学生自然会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上课自然就轻松了。

二、细细研读,善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语文课本需要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疑问。可能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只浮于字、词表面,或者直接把教参书上的问题搬来,此时教师要引导质疑。通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精妙处、模糊点、矛盾处、空白点、延伸点、课题处、结尾处、在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等方面设疑。教师的质疑,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原来不明白的地方在这些细节中悠然解决了。这样,学生在下次阅读中就会不自觉地去发现,去品味了。

三、轻松气氛,乐争论的习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便是“议”。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发扬民主,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对见解独到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师生平等、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亲切平易的师生关系。

四、心中有话,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用在学习上,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提问讲解,也要学会倾听同学的见解。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上,教师提问之声还未完,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可是回答却牛头不对马嘴;某个学生已经在回答问题了,却还有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完全不听该学生在说什么,甚至忍不住大喊他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妨停下讲课,作适当的提醒,让学生再听一次问题,再听一遍同学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慢慢静下心来听你说,听学生说,哪怕见解完全不一时也能去思考一下这个见解是否合理,为什么会这样解读,从而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

五、千言万语,我懂记的习惯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6

关键词:听与记;课堂记忆;科学规划

一、认真听,记关键

对于大部分由小学升入初中或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新学期的各门课程中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想要记下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所有话。然而这是不现实的,老师的语速一般为每分钟200~300个字左右,语速快的老师还会更多,尝试将老师说的话全部记到笔记上,只会让学生每节课都非常疲惫,而且往往容易分不清老师所讲内容的主次,尽管记下老师说的很多内容,但是在匆忙的记录中缺少思考的过程,作用并不大,也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所以说这种想要记下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思维要及时转变。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事并不是记笔记,而是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做到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笔记当然要记,不然日后复习的时候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开始。但记笔记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记录重点内容。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教材中都会体现,而且还会伴随详细的讲解以方便学生理解。既然教材中都有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记笔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教材一般的格式是16开大概100页左右的书,而相对应这本书的知识点记在笔记上呈现出来的样子却是一本32开不到30页的小册子。这说明笔记是对教材的高度浓缩,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笔记绝对不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所构成的另一本教材。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只记最重点的内容,把最“干”的东西浓缩出来,就是对一本教材的高度概括,就是知识当中的精华内容,而考试考的就是最重要、最精华的知识。学生做好笔记,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看,反复记忆,做到烂熟于心,方可灵活运用。

二、利用课堂时间记忆

上文已经提及,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而不是马不停蹄地记笔记。老师每讲解一节新课,都会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电子备课,甚至有些重要的内容还需要写逐字稿以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理解等。可以说每一次新课都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与思考。所以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长此以往,定能有效构建起知识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记忆力高度集中地去听讲,对记忆知识的效率也会非常高。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即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了一节课,然后记住了80%的内容,甚至有时候直到许久以后仍然没有忘记,有时候甚至连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讲解的都能够记住,这就是认真听讲的效果。也就是说,有些知识虽然没有刻意地去记忆,但是在课堂上却就已经记住了。这对学生的启示就是,在课堂上首先要认真听讲,要心无旁骛地去听,要尽量地去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不要觉得自己不认真听,可以通过课后自己复习来弥补,要知道自己复习效率不如听老师讲解高,而且遗忘的速度会非常快。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要刻意地去记忆,争取在课上就记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也不要忘记及时复习,做相关练习题来巩固。

三、科学规划听课重点

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从小到大所有的单节课都不超过45分钟,即使是大学每1.5小时的大课,也分为两个课时,中间也会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到20分钟前后就已经比较分散,当然,对于不同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还有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会差异太大。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会先讲解最重要或者最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随着学生注意力的下降,再讲解一些不那么重要或者比较简单的知识,或者干脆就直接做练习。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课上的前20分钟一定要把握好,高度集中,不要三心二意。

四、结论

总之,对于初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笔记要做好,但是也要注意方式和策略。上课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听和理解为主,做笔记只记录最重要的内容。此外还要刻意地去记忆,争取在课上就记住老师所讲内容的50%,课后再及时复习,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划听课的时间,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上一篇团委副书记

下一篇向日葵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