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范例6篇

柳永词两首范文1

[关键词]柳永 慢词 俚俗 主体介入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都需要一批为之呕心沥血的人,北宋时期,由唐民间曲子词发展而来的词体逐渐兴盛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柳永以毕生精力开疆拓土,功不可没。他对词坛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而言,可以称之为“三变”。

变体――大量创作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

“长调产生于唐代,它的一部分是从大曲、法典里截取出来的,一部分来自民间”。敦煌曲子词中也已有慢词。但这种长调慢曲为数不多,文人词作中更是凤毛麟角。自晚唐至五代的一百多年间,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且成就不高,影响不大。柳永开始大量创制慢词,真正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柳永《乐章集》收词206首,加上集外集6首,总计212首词作,其中慢词就有122首之多,将近60%,慢词创作成为柳词的基本样式。

宋词最重要的特点是抒情性。一般诗人文士对当时流行的市井俗曲偏见甚深,不愿写慢词,以晏殊为代表的贵族词人,更不屑于染指这种尘鄙俗俚的慢词。而柳永却摒弃文人偏见,大量地填写和创制慢词。与小令相比,慢词长调具有更饱满的音乐容量,能容纳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艺术情节,柳永首创“以赋为词”,成功地将辞赋的铺叙手法用来作词,开拓了词学创作的新途径――“屯田蹊径”,创造了一套适合慢词长调的表现手法――“柳氏家法”。

柳永之后,慢词在张先的创作中被逐步采用,到了坡和辛弃疾,又创造性地“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和现实批判精神寄于词作,写下了《念奴矫・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辉煌的慢词篇章。柳永在形式上的奠基,为苏、辛等人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两宋词坛,从柳永以后开始进入了一个以慢词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

变风――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

词起于民间,但进入文人手中之后,词走上了雅化的道路。唐五代词,特别是第一位大力作词的名家温庭筠开创了婉丽绮靡的词风,宋初词坛亦然。柳永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将词引向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开创了宋代的俚俗词派。

柳词语言表达方式直白,如话家常,呈现出口语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美学风范。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锦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这是以口吻写成的恋情相思词,所以全篇用语都很通俗,没有书卷气和学究气。柳永还常常采用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使整首词语言浅近质朴,畅达贯通。

“雅俗本为二途,雅者凝重蕴藉,俗者浅近清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可轩轾。宜在雅不厌俗、俗不伤雅、方为神品,故大家多二者兼之。”柳永就是“二者兼之”的“大家”。柳永以后,无论是嗜“俗”嗜“艳”的词人,还是追“风”逐“雅”的作家,其语言都不同程度地受柳词的影响。

变意――创作主体介入,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绝对主体的传统方式

变意,主要指表现方式和书写对象的变化。柳永之前的词,表达的情感主要是男欢女爱、离情别绪。到了柳永,这种表达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由人物的类型表现到自我表现。所谓自我,就是创作主体。唐五代中,敢于、勇于、善于表现自我的很是罕见。柳永在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他的羁旅词、蔑视功名词和部分恋情词中均有表现。如他的《传花枝-平生自负》:“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八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品性与形象。

由喻情写作到直情写作。古代文人写自己的情爱大都采用了喻情手法。写得是美人,说的是自己,常作美人芳草之喻。柳永词一改旧风,表现的是一个“直”,追求的是一个“真”。《秋蕊香引・留不得》是一首悼亡词,写得更直白,更真切:“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起头写“留不得”,撕心呐喊,响云裂帛;结尾写“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忧思深重。柳永的词很容易寻绎出一条直抒心声的主线,这正是柳永的首创。

由写女性为主到男女平分天下。柳永之前的花间词,是以写女性为主体的,大多记述思妇怀人、女子伤春、相思离别之事。而柳永词中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忆常京・薄衾小枕凉天气》:“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流畅、自然地表现了词人与所爱之人别后的刻骨相思和落拓风尘之感。此外,柳永还有一些蔑视功名利禄的词,突破了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这些词迥异于唐五代词所叙写的那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表达的是“秋士易感”的哀伤,构成雄浑阔大、苍茫凄凉的景象。

柳永词两首范文2

下面以柳永的两首代表作――《望海潮》和《雨霖铃》为例来分析柳永词作的“俗”与“雅”。

《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柳永路经钱塘,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于是就写了这首词进献。从写作意图来看,词作有干谒求进之意;从词作内容看,有明显的吹捧倾向。这些不能不说其“俗”。但从意象营造、意境创设、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词又十分清新,读来赏心悦目。这又不能不说其“雅”。

解读这首词可从一“夸”字着手,上阕先夸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虽语言直白,但罗列极有章法,从“东南”到“三吴”最后点出“钱塘”,范围层层缩减,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突出了杭州风景优美、地理位置重要、自古繁华的特点,引出下文。再夸城市风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色如烟,一片葱茏;小桥如虹,精巧如画;帘幕像翠鸟的羽毛般绚丽,在风中摇摇摆摆,起起落落,煞是动人;高低错落的房屋显示出人烟之稠密。作者选取的意象以静景为主,注重色彩的调配,使诗中描绘的画面显得和谐。再夸风光壮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堤岸;钱塘江的江潮汹涌澎湃,层浪堆叠,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卷起万丈浪花;江海相连,无边无际。这一句是全词写得最有气势的一句,足可与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相媲美,而在用语方面则更具独创性。最后夸生活富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商店陈列着五光十色的珠宝,市民都穿着绫罗绸缎,光鲜亮丽,竞相追逐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侧面反映了宋朝鼎盛时期繁盛的景象。

上阕以城市为中心,以表现繁华为重点;下阕则以西湖为中心,以表现百姓和乐度日为重点。先夸西湖风光――“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被白堤分割,而内外相通,周围又有山峦重叠,深秋时节,桂子落地,十里荷花开放,更是分外娇艳!为取得押韵效果,词作将“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对调。这里选取最典型的意象,充分表现了杭州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特征。据说,当时的金主完颜亮读到此处,便对杭州起了觊觎之心。再夸生活和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牧童的羌笛声多么婉转悠扬;月夜,采菱女的歌声又是多么甜美圆润!那钓鱼的老者,那采莲的少女,都那么自在快乐。这里的“弄”“泛”“嬉嬉”用得最是生动传神!再夸长官的风雅――“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长官出行,随从众多,举办酒宴,观赏歌舞,吟诗撰文,多么风雅。这里的“高牙”“烟霞”均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增强形象性,又增强音乐美。最后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结束全词,赞誉孙何长官的治绩和锦绣前程。

总之,这首词以“夸”字总揽全文,赞美了杭州的风景绝佳,百姓康乐,地方官治理有方。虽内容较俗,但文辞清丽,语势畅达,意象优美,意境阔大,极具美感。可谓俗不掩雅。

柳永的《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在道学家的眼里,自然俗不可耐。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柳永以填词为职业,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女产生比较真挚深厚的情感,这种平等意识和平民情怀又是难能可贵的。

柳永词两首范文3

【关键词】柳永 鹤冲天 人生选择

柳永,宋代初期著名的词人,著有《乐章集》一部。在他所做的词中格外为人所注目、同时也倍受争议的就是写艳情的那一部分。很多人一方面欣赏柳永的才气,另一方面又为他写出如此风格的艳情而惋惜。宋谢维新《古今合壁事类备要》中说:“范蜀公与耆卿同年,爱其才美。闻作乐章,叹曰:‘谬其用心!’”柳永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很多人眼中都被看作是一位行为不检点的浪子。他那首十分著名的《鹤冲天》词似乎也是在传达着类似的信息,其词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宋人笔记中有这样两条经常作为这首词的背景被引用。一条是北宋末年严有翼的《艺苑雌黄》:“当时有荐其(指柳永)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另一条是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这些笔记内容告诉我们柳永确实曾经浪迹于秦楼楚馆之中,并在这个圈子里赢得了极高的名声,以至于当时的仁宗皇帝对他都耳熟能详,此外在这个圈子里的无限风光也的确造成了柳永后来在仕途上万般曲折。

从《鹤冲天》词看柳永仿佛将世俗的一切褒贬全都抛掷于脑后,欣欣然用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柳永不光是游了“南北二巷”,而且也确实在与那些青楼女子的交往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欢乐。“异性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来说,又都是受主体内驱力中的性内驱力的驱动而形成的。所谓内驱力,是指个体的活动得以进行的内在驱动力量。内驱力是人的心理能,它不仅可以支配人的一切本能,而且可以放射到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高级创造活动中去,成为创造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心理能。性内驱力作为内驱力的一种,对词人与歌妓的交往,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动力。”与柳永交往频繁的歌妓很多,据薛瑞生考证“柳词中提到的名妓即有师师、秀香、瑶卿、安安、虫虫、香香、英英、冬冬、楚楚、宝宝、心娘、酥娘等多至十八个”。与柳永交往的这些青楼女子是为正统圈子排斥在外的底层的市井歌妓,而柳永本人恰也是为正统圈子排斥在外的浪子,徐地《却扫篇》中称柳词“声态可憎”、“为风月所使”之类的评论比比皆是。于是柳永就和这些女子一样,被划为正统思想所不齿的另类。因此柳永在这些女子身上可以找到某种思想和人格上的共鸣。柳永在[西平乐]中说:“尽日凭高目,脉脉春情绪。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烟光淡荡,妆点平芜远树。黯凝?。台榭好、莺燕语。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奈阻隔、寻芳伴侣。秦楼凤吹楚馆云约,空怅望、在何处。寂寞韶华暗度。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可见柳永的情感一直都着落在“秦楼”、“楚馆”中,一旦远离就让他产生无限怅惘。而且这些青楼女子对柳永也可说是有始有终,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及杨??《古今词话》中说:“(柳永)沦落贫窘,终老无子,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鸩钱葬于枣阳县花山。”“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柳永和这些女子可以说是互为知己。这样,柳永在与她们的交往过程中享受到了无穷的情感上的快乐。

同时柳永在烟花巷陌中生活时,也享受着很高的成就感。《传花枝》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的柳永在这个圈子里是一个倍受瞩目的人物,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中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穿一时”。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中也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自己在《玉蝴蝶》中也说“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

”无论是谁,都需要他人对自己有一种肯定,何况柳永这样自视甚高的文人,可是在正统圈子里他得不到,即使为人相当宽容的晏殊对柳永也很刻薄,曾当着柳永的面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在秦楼楚馆里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柳永倍受乐工、歌妓推崇,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对一个文人来说作用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说柳永在秦楼楚馆里不仅享受着情感上的满足,也享受着人生价值的满足。可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柳永以浮名换取浅斟低唱换得那么心甘情愿。从《鹤冲天》词中可以看到柳永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也是一个不甘心认输的人,在谈及落榜时他说是“偶失龙头望”,认为自己不仅应该被选中,而且凭才学,自己还应该是独占鳌头。无论中与不中丝毫不能影响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是堪可为卿、为相的“贤”才,只是时运不佳才会名落孙山。同时柳永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人,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很贤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是不会亏负他这样的人才的,所以他在词中说自己的落榜是“暂遗贤”,认为自己终有直上青云的一天。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不可能是一个永远终老于秦楼楚馆里的浪子,他对仕途同样充满着一种热望。在《鹤冲天》词中摆在面前的两条路——仕途和烟花巷陌让柳永很难抉择。从表面上看,柳永似乎放弃仕途,甘愿沉醉于温柔乡里,可是从意象构成、人物的状态以及色彩使用等多方面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柳永似乎对仕途更加难以割舍。

首先看在这两条道路上出现的意象。词的前半阕写的是对仕途的感受,出现的意象有:金榜、龙、清明的时代、贤能的才子、风云等等。金榜题名可以说是以前那个时代每一位读书人的梦想;龙是高飞于九天之上的神物,让人莫敢仰视;清明的时代与贤德的君主相连,也是一个时代的大幸事;贤能的才子,先天超人的禀赋、再加上后天长年的苦读方才有可能成就;这里的“风云”,应当指的是可以使人平步青云、直上天路的“风云”,更为历代的士人视为极为难得的际遇。可以说柳永在《鹤冲天》前半阕中使用的意象都是被视为最高贵、最神圣、而且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而下半阕所使用的意象有:烟花巷陌、意中人、风流事等。烟花巷陌,是只要想去就都能去的寻欢之所;风流事,是为文人生活增添别样姿彩的插曲,有了它,可以锦上添花,没有它,似乎也无伤作为一个士人的大雅。意中人,虽说应是让人梦寐以求的“伊人”,但因为她出现的场景在烟花巷陌之中、丹青屏障之后,而让人心中少了一些理想化。总之,下半阕中出现的意象是身处世俗中人的理想,充满了情与欲的梦幻般的旖旎。

其次,《鹤冲天》词前后两个半阕中人物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前半阕充满了一种追求,充满了一种向上升腾的力量:又是独占鳌头、又是乘风云直上云霄。而下半阕中浪子仿佛是被香艳的柔情缠绕得慵懒无力,对这些“红”、“翠”也只能是“偎”,只能是“依”。

此外,再看这首《鹤冲天》词中两半阕所使用的色彩。前半阕中出现的色彩有:黄金榜的金光灿灿、光辉耀眼;“白衣卿相”中白色,带来了神圣和洁净。所以可以说在柳永的眼中,仕途是一条直接云天的金光大道,让人无限神往。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们,一个个圣洁光鲜,婉若仙人。而下半阕中出现的色彩:是“丹青”、是“红”、是“翠”,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但却是凡间的颜色,让人唾手可得。这样的色彩安排,很清楚地表现出了柳永心底里对这两条道路的取舍——萦绕在他心头的恰恰是他表面上口口声声所要抛弃的“浮名”。“柳永远祖可上溯到唐代古文运动之先驱人物柳冕,五世祖奥始迁居福建崇安,祖柳崇虽称处士,却也诗礼传家,父宜进士出身,兄三接、三复、子?洹⒅朵烤??砍錾怼保?已гㄔ词沽?览硭?比坏厝衔??魑?咳瞬渭涌瓶肌⒉饺胧送舅忱沓烧隆6?伊?涝?恢挂淮尾渭庸?凭?font color=#333333>考试,据薛瑞生考证:“柳永再至京师,盖在考进士之时。然屡试屡败,初考在何年,不得而知,??柳永二十四至五十岁或二十二至四十八岁。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谓:‘耆卿蹉跎仁宗朝,及第以老。’”

在柳永的一生中“仕途经济”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而“绮陌红楼”是他一生的情感寄托,无论舍弃哪个都会使他十分痛苦,这就是柳永人生选择上的两难。所以,在《鹤冲天》词中在表示取舍时他用了一个“忍”字,“忍”是一种很痛苦、很矛盾的心态,仿佛在用一把刀将自己的心割为两半。纵观柳永的一生,在烟花巷陌里,始终难把功名真正抛于脑后。而一旦真的踏上仕途,又不断在感慨“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释

柳永词两首范文4

关键词:柳永;宋词革新;慢词与词调;审美情趣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他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卓有建树的词人。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到了柳永那个时代,已经走向了一条艰难的窘迫小路。词坛上小令占据着主导地位,题材僵硬,思想感情有待于深化,表现手法也有待于创新,形式、题制、语言等等都有待于丰富和完善。而就是柳永,通过对慢词的探索创造,突破了此类种种诟病,为宋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宋词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柳永对宋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巨大的。

1、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并驾齐驱。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了到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大量创作慢词、填写慢词。有数据统计,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起头并进。

慢词扩大了篇幅体制,也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玩赏冶游、都市风光、歌姬情感、咏史怀古、羁旅行役,在柳永处皆可入词。将自身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生融入词中,词的题材着实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可以说,宋词流经柳永之手,体制基本完备了。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宋代有冶游的社会风气,许多知识分子都好尚声色之乐,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但大多数作者都是一种士大夫型的心态,追求单薄清高的虚无境界,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与普通市民的世俗心态是不能接轨的,是一种贵族化的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则愈显老态龙钟。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2.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如他的《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该词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坦率真诚。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2.2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如《慢卷绸》:

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著眉儿,成甚滋味。

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

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分离后的追悔和对欢乐往事的追忆,生动传神。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2.3表现了下层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他们,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伤心。”(《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妓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出一种人格观念的变化。摘去有色眼镜来对待歌妓,不得不说是一种突破。曾大兴说:“把歌妓当人看,这就是最大的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中,歌妓只是一种,好听的会说“尤物”,但终究是不会被当作人来看的。而柳永置她们于平等的地位,并与之产生过强烈真挚的爱情。它排开了政治经济关系的考虑,排开了“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意义。

2.4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华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对于贵族词坛所缺失的,柳永首先在词里发扬了平民风格和平民意识,扩大了词的社会基础。他深切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命运,在他笔下,歌妓们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矛盾、有痛苦,更有热切的理想和追求。将歌妓视为普通人,对之人性人格大肆挖掘,这不能不说柳永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民意识。

3、语言表达方式的大胆革新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怎”、“争”、“伊家”、“阿谁”、“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现力的词,从而显得生动、活泼、亲切。既使词的语言大为丰富,又让读者亲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贴近市民大众口味。

为适应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柳永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表现手法。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如《雨霖铃》中,作者用铺叙衍情法,将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

柳永还巧妙地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创造出独特的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浪淘沙》(梦觉)和《慢卷绸》(闲窗烛暗)等。后来周邦彦和都借鉴了这种结构方式而加以发展变化。与铺叙相结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是直抒胸臆。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不加任何藻饰,却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过程。

4、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把词的审美趣味方面带向了通俗化的方向发展,他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在仕途上屡受挫折,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四处宦游干谒。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奔名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不仅如此,为了追逐利名,不得不远离亲人:“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定风波》)《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苏轼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的。

5、结语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宋词的转变和发展以及对后来词人的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永本来也是积极进取的仕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厌恶功名,成为耽于世俗之乐的浪子,将自己融入市井之中。长期与市民交往,使他深刻地认同市民的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从而走出了一条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知识分子与市民群众之间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隔阂,沟通了作家文学和市民文学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市民文学的格调,也拓宽了作家文学的视野,从而丰富了整个文学的审美风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3]王定璋.宋词寻故[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赵长征.柳永[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

[5]谢桃坊.柳永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谢桃坊.柳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刘占召.张海凤.柳永词赏读[M].北京:线状书局2007年.

[8]薛瑞生.柳永词选——古典诗词名家[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柳永词两首范文5

且说宋朝初年的柳永,弹得一手好琵琶,谱写得一手好词曲,而且是专力写词的第一人,正应了张爱玲“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小小年纪就走红。特别是柳永描写城市繁荣景象和市民生活风尚的《望海潮》,最为有名,甚至直达中央。也算个流行歌曲追星族的宋仁宗,一问身边人,柳永根红苗正,父亲柳宜,宋太宗时期官至副部级;五个叔叔全都官至厅局级以上。柳永和哥哥柳三复、柳三接三人,都以写流行歌曲著名,被文化圈中称其为“柳氏三绝”;两个哥哥都已通过公务员考试做了官。最高领导对小名三变的柳永顿生好感,甚至说要好好培养,以后当个文化部长不成问题。

按说,柳永专写颂歌,弘扬主旋律,肯定在官场前途无量。可他却又写词作曲,虽不像现在官养的词作家,整天喊发表一曲仅仅得到十余元稿费,其实润笔颇丰。很多女歌手因唱他的原创歌曲而红透半边天,自然把柳永当做恩人。当时,圈子里流传“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在娱乐圈内,柳永成为少女们的梦中情人,这自然受到最高领导的冷落。柳永年轻气盛,竟然不以为意,不仅没有写检讨书,且丝毫不改。

如果柳永决定在音乐人这条路上发展,也就罢了。然而。他对自己的个性、特长没有清醒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对自身职业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就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窝蜂地考公务员。想必柳永认为自己是高干子弟,自然也应当官。想不到,他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竟然落榜了。一向自负的柳永,遭受这次打击却钻了牛角尖,满腹牢骚,并且明目张胆落墨成一首《鹤冲天》的歌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气盛牢骚之言,居然交给女歌手唱,传到了皇帝耳朵中,自此埋下了祸根。三年后,柳永再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虽说笔试顺利过关,可初选名单送到宋仁宗手里,柳永的名字被朱笔一下子抹掉了。最高领导指示:“何须浮名,且去填词!”

按说皇帝的金口玉言,在那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的年代,无疑是个天大金牌广告。柳永继续写词作曲,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他一度以“奉旨填词”自诩,圈子里也迅速传开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大名,白花花的银子等润笔费源源而来,名声大振。

然而,柳永因没有考上公务员甚至郁闷至极,索性破罐破摔,玩起“潜规则”,吃花酒,明铺暗盖,颠鸾倒凤。可怕的是,不知为何被狗仔队抓住了,于是绯闻满天飞。以至于传统士大夫,唯恐躲之不及,纷纷和这个另类划清界限,甚至都没有人敢给他做传――“宁立千人碑,不做柳永传”。

虽说走红娱乐圈,可柳永依然执迷不悟,没有放弃当公务员的梦想,又先后两次参加考试。中榜时已经47岁,是个小老头了。好在当时考公务员没有年龄限制。后来,他被外放到东南一带做地方官,但一直都是任科级副职或部门负责人,职级不高,苦闷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一个最高领导身边的秘书,可怜柳永“久困选调”,乘龙颜大悦时,让柳永做应制词《醉蓬莱》献上。不料,对柳永成见很深的一把手,刚看开头就心结芥蒂,再看到后面“宸游凤辇何处”一句,与中央对真宗评价精神不合,则面露愠容;再往后看到“太液波翻”,便龙颜大怒:“为什么不说波澄呢?”随即便把柳永所献之词掷到了地上。本想讨好最高首长,不料没有领会最高指示,表错了情,说错了话。犯了政治错误,被列为“三种人”,自然不会再被提拔重用了。

柳永词两首范文6

关键词:柳永;《八声甘州》;孤独 ;人生价值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无疑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存在,一方面其词作传播广,“凡有饮水处皆歌柳词”,其拥趸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刘克庄评其“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七名”。另一方面历代评论者对其毁誉参半,准确地说应当是毁多誉少。对其推崇者,如郑焯说:“屯田,北宋名家,其高深处不减清正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棹之声。”《乐府馀论》也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深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鄙薄者则称其“好为俳体,词多黩”(刘熙载《艺概》),“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王灼《碧鸡漫志》)

无论毁誉,大家都承认柳永是北宋巨手,如近人吴梅说:“余谓柳词仅工叙铺而已,每首中事实必清,点景必工,而又有一二警策语为全词生色,其工处在此也。……余谓柳词皆是直写,无比兴,亦无寄托,见眼中景色,即说意中人物,便觉直率无味,况时时有俚俗语,皆率笔无咀嚼处。……且通篇皆摹写艳情,追述别恨,见一斑已具全豹,正不必字字推敲也,惟北宋慢词,确创自耆卿,不得推为大家耳。”(《词学通论》吴梅P49)

吴梅菲薄柳永之词无寄托,只写艳情别恨,与此相反,叶嘉莹却认为“柳词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才人志士失意的悲伤跟相思离别的感情完全糅合在一起了。”(《唐宋词十七讲》p240)叶的这个评价是精准的,直指柳永羁旅词的特点,将这一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当推《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作开篇,即将一幅晚秋衰败之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暮雨、冷秋、霜风,读罢寒意顿生。冷雨初歇,碧空如洗,本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景象,然而极目所眺,映入眼帘的却是落日西斜、残阳如血、关河冷落、衰草连天,袭上心头却是缠绵不尽的愁思。

柳永“红衰翠减”一词词,固是应景之语,但未必不含深意。“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的《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纶,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红衰翠减愁杀人。”此诗是李商隐感叹人生际遇,不是人意播弄就是天意难违,正是“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一身高才,却一生沉沦下僚,心中郁结不得志之苦,而柳永也是“平生自负、风流才调”(《传花枝》)却科场仕途艰难,在此柳永暗有以己比李之意,两人俱是千古失意人。

“苒苒物华休”意谓美好的事物慢慢消逝了,其实消逝的不仅是长江两岸的繁花翠枝,消逝的也是词人的青春年华。回首青春年少时,在逍遥快意。当时的――东京,繁荣奢糜,《东京梦华录》云“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难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馀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数百,聚于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相招,掩翳天日。”(《东京梦华录》P47_48)“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致借三五百两银器……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如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馆歌楼,举之万数”。(P87)在东京柳永是如鱼得水,音乐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以金物资给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避暑录话》卷三也说到“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对此柳永并不讳言,直道“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戚氏》)对这种恣意狂放的生活,他十分怀念,那时的他多么自信,即使科举失利,也并没有放在心中,认为不过是“明代暂遗贤”,自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更高调地宣称“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然而“奈何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看花回》),曾经意气风发狂傲不羁的少年现如今已是白发萧然,不得不感叹“许是老了”!(《传花枝》)

面对此景,“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此语本自高蟾的《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长,年年无语东流。”为何惆怅,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可能是最好注解。满腹惆怅地柳永不由得有些怨恨这自顾东流的长江了,不由得质问长江:面对物是人非,你怎么能如此冷漠,连一声呜咽都没有呢?表面看来质问长江实是不通情理,其实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惯用手法――无理实有情,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半还发旧时发。”“无情最是章台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均属此类,在怨责庭树、章台柳时,表达的是诗人浓郁难解的愁思怅惘。当柳永在怨责江水无情时,也正是他在哀叹青春不再,快意人生的渐行渐远。

上片写词登高临远的所见所闻,衰败秋景中愁绪无边,郁闷之情难以抑制,下片甫始,却说“不忍登高临远”,只因“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婉转带出情怯之意。“中国古诗里登高望远的‘望’字能引起很多联想。一是眼中的望,是看见的望;一是心中的望,是期盼的望;余此之外,‘望’字还有别一种情意上的解释,有一种望而不得的怨望之意。”(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P191)这里是词人登高,意欲一解思乡之情,然望而不得,乡关难近,归思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为强烈。于是不由躬身自问“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这是柳永的自问,也是他的自答,多少难言之悲概尽在其中。蒋勋曾说“淹留”有点煎熬和折磨的意思。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四处漂泊,忍受着宦游羁旅的煎熬而不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无拘无束、“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的生活是词人所向往的,但是那个时代,文人唯一的出路是入仕,柳永尽管多情浪漫,但还没达到罔顾世俗的程度,奉儒守官的世家出身,也迫使他正视现实,不得不走上求仕之路。早年恣意狂荡的生活,成为柳永求仕最大的阻碍,为此,柳永不得不收敛天性,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与当时社会主流靠拢,经过平康里,看到旧日情人,“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却也只能“漫迟留,难写深诚。”一切都因“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长相思》)

为了能入仕,柳永四处奔波,拜访权贵要人,送上干谒之作。广为传诵的《望海潮》被称为写景名篇,其实是投赠当时的杭州郡守孙何(一说孙沔)之作,词作的结尾“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却是不折不扣的奉迎,在柳永的笔下,杭州的繁华安乐,是郡守的治理有方,一个政绩斐然、风流儒雅、前途无量的郡守形象跃然纸上。对郡守尚且如此,对皇帝当然更少不了颂圣之作,宋人王湖之曾言柳永于皇佑年间,因老人星现,作《醉蓬莱》一词献上,词中直道“正值升平,万几多,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吹捧之意立现。柳永的拜谒换来并不是官职俸禄,更多的是羞辱和不屑。最著名的当属拜访晏殊之事,据现代学者考证此事并不属实,但千百年的流传至少证明了世人对柳永的鄙薄。当年杜甫困守长安,为谋一官职,献赋玄宗,投赠权贵,曾感叹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个中滋味,想来柳永也是尝尽。

心高气傲的词人不得不敛起羽翼,曲意奉承,本就令人扼腕。以此换来的又是什么?在睦州做团练使推官之时,虽有政绩,获得知州吕蔚赏识,向朝廷举荐,然而朝中有人做梗,升迁一再无望,只有在底层沉沦,辗转各地,柳永是真的厌倦了!常常发出“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凤归去》)的质疑,认为“这巧宦,不须多取”,(《归思乐》)“干名利禄终无益”。(《轮台子》)

既然已厌倦了宦游,向往的是“会须归去老渔樵”“把酒听杜宇”,是“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凤景好,携手同归。”(《看花回》)为何还在这里犹豫徘徊?对酒当歌,固然十分率性快意,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轻狂,才有了世人皆谤,仕途艰难。更何况年岁渐高,“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归隐山林,听起来颇为高雅,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年陶潜归去来兮时,家里还是有几亩薄地,生计是不用着急的,只是清贫些罢了。而柳永中出身为官宦世家,却是家道中落,唯有踏上仕途,拿几个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正是现实的无奈,使得柳永欲回不得,欲留不甘,只能低吟浅唱,一抒心中郁结之意。

羁旅在外,心中牵挂的依然是魂牵梦萦的爱人,“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个佳人,是柳永渴望早日回乡的原因,也是他在外奔波历尽屈辱而不放弃的支撑。他心疼她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和悲伤,不由猜想,失望太多的佳人大概也生了怨恨和怀疑吧。于是苦笑道“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是啊,也许你正在埋怨我久久不回家乡,正在怀疑我贪恋他乡的风景,却哪里知道我却是愁绪满腹,千回百转的心事无处诉说。至此,我们猛然发现,这两个相爱的人,这两个苦苦思念着对方的人,并不是心有灵犀两心相知的。这种无人理解的苦闷,柳永在《定风波》中明确唱出:“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站在高楼之上,柳永辗转反问,这些年来的生活有何意义?这样的人生有何价值?苦闷郁结心中,无人理解。的确这世间爱人常有,知音难觅,天地虽大,自己其实是孑然一身,不由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这是一曲孤独者的自语,是柳永在孤独寂廖中对人生意义的叩问和追寻,正是这欲说还休的缠绵中迸发出的理性光辉,击中读者的内心,赢得了坡的赞赏,赢得后人的推崇。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姚蓉评注 柳永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5]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