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工作总结范例6篇

局工作总结

局工作总结范文1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2+30”工程企业稳步发展。一是重点关注“2+30”工程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广鑫铁塔抢抓国家电网公司将在2020年前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电网”共建成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机遇,签订在手订单6亿元余元,受行业限制,需要先期垫付资金,导致资金严重紧张,区工信局了解后及时汇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协调金融局、中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目前德州银行为企业增加3000万元信用贷款,解企业燃眉之急,同时,区工信局将广鑫铁塔、德州恒丰集团推荐到山东政银企合作急需资金支持工业企业“白名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重点关注“2+30”工程企业运行情况。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65万元,同比增长2.8%,去除丽驰新能源汽车和富路车业较去年同期减少1833万元影响外,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去年增长16.7%。“2+30”工程企业1-4月份上缴税金1.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7.9%,同比增长8.7%,去除富路和丽驰影响,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7.2%。

(二)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丽驰新能源低速电动车受政策影响,富路车业正在改建,导致运行情况不乐观。富路集团1-4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64.9%,用电量同比下降50.48%,上缴税金同比下降76.5%。新型纤维纺织产业,对恒丰集团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恒丰集团亦按部就班做好中心的股东认定、出资方式、工商注册、运营模式等工作,目前正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恒丰集团1-4月份主营业务收入8.74亿元,同比增长24.7%,用电量同比增长1.3%,上缴税金同比增长35%。

(三)重点技改项目稳步推进。全区技改项目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全区工业技改项目共33个,总投资58.84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13.24亿元,同比增长3.2%,项目全部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94.25亿元,利税16.01亿元。我区15个项目列入全市150个工业重点项目,其中13个项目已经陆续开工,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24.93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7.22亿元。

  (四)陵城区工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顺利。3月25日-28日,北京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的行业专家,对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各部门意见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陵城区发展现状,收集掌握各项调研资料。目前,工业规划编制提纲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补充完善资料。

    (五)“地条钢”排查工作积极开展。严格落实长效监管机制的工作要求,压实属地责任,做好常态化“地条钢”排查监管工作。保持对卓尔铸造、骏龙电力管、明锐机械、伟宏机械4家中频炉企业的监管,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坚决防止企业将中频炉等相关设备用于“地条钢”非法生产。加强对可疑用电大户企业的现场核查,未发现生产“地条钢”企业。

    (六)安全环保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组织开展经信领域风险隐患大快严全集中行动、安全生产百日会战、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月等活动,并制定相关方案,下发区供电公司等单位。督促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按时上报总结,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开展错峰生产工作。通过调度日用电量、现场督查等方式督促骏龙电力管、明锐机械、伟宏机械3家错峰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错峰生产措施,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其中,1月底骏龙电力管、明锐机械2家企业已按计划完成错峰生产工作。伟宏机械因未取得环保验收手续,处于停产整治状态。三是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工作。组织我区午阳化工、中昊民防2家涉监控化学品企业开展了监控化学品宣布工作,并提交市禁化武办审核。组织专家对我区参加评级评价的12家化工生产企业开展了评级评价验收工作,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均顺利通过验收工作。四是督导部分企业环境保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累计55天到所负责的21家企业督导环境保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并将督查现场视频发送至陵城区环保工作督导组交流群,督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每天督查3-5家企业, 4至5个工作日完成一轮督查,并根据区政府要求安排夜查,确保督查结果真实可靠。

    (七)服务维稳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以来,多措并举,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原县属破产企业下岗、失业、退休职工办理遗属补助、退休、审核生活最低保障等,共来电来访21件次,配合民政部门对我系统内低保户进行现场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报送18个部门共计102户低保人员资料。圆满完成经信系统20余部门、企事业单位670余名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光荣牌登记发放工作。

    (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扎实开展。根据省、市清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安排,我区成立工信局、财政局、国资局各1人组成的“陵城区清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专班”,办公地点设在区工信局。截止目前,累计还款1690.10万元,比原计划提前还款13.17万元,圆满完成一直四月份清欠计划。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按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要求,准备中国土工用纺织材料名城复审材料,确保顺利通过复审。

二是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对标寒亭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计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助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工信局继续跟进配合北京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确保陵城区工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按相关时间节点顺利完成。

四是配合区领导开展“进解促”工作,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局工作总结范文2

一、抓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业务水平

为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要求,三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学习中,能够密切联系民政工作的实际,学习和讨论相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讨论中统一思想,有效地促进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组织学习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使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政策观念、依法行政、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针对各个不同岗位的实际,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了电脑知识培训班,进行了业务知识专题讲座,造就了一支熟悉政策法律、精通业务知识、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较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抓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

三年来,我局的班子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化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廉政教育。一是从领导班子成员入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班子成员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能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三是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重大事项上做到了集体讨论决定。班子内部团结、关系融洽,凝聚力强,工作中能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狠抓纪律作风教育,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五是认真开展了党性党风教育,着重解决在遵守纪律、党性修养、工作责任心、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班子成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三、抓精神文明创建,树立良好民政形象

三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了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XX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XX年年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单位”,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创建活动中,我们一是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干部职工热爱嵩县、热爱服务对象的观念,自觉珍惜和维护民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二是抓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职工政策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按照年度和季度学习计划组织实施,由分管领导组织人员对具体学习方式、时间安排、学习记录、检查考核等逐项进行落实,保证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狠抓窗口形象工程。教育全体职工树立“人人是窗口、人人是形象”观念,树立“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赢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塑造“廉洁高效、求实创新”的部门形象。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XX年以来,投资60万余元,对机关各股室的桌椅进行了更新,全部配备了电脑、空调,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筹建了低保、婚姻登记两个服务大厅,改善了办公环境,方便了人民群众,两个大厅节假日照常上班,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我局还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荣誉室,购置了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文体娱乐器械,活跃职工文化生活。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机关办公、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抓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以公开、便民、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在三年来的工作中,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的贯彻落实。一是强化廉政教育,做到重在教育、防范在先。开展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活动,制定了《嵩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意见》,制作了廉政宣传专栏,组织观看了党风廉政教育电教片。二是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与领导班子分工紧密挂钩,使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责任,身上有压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对城乡低保、救灾、五保、优抚等民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坚持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公开办事程序,重新完善了政务公开内容。把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把民政工作的业务项目和办事程序公开上墙,以利于广大群众监督。五是向社会公开了举报、投诉、监督电话,加大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有利于相关单位和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监督。   1  

更多关于民政局工作总结的文章 >>

【返回 栏目列表】

五、抓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民政工作职责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

认真贯彻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立了城市分类施保和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面逐年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1、城市低保工作。保障人数由XX年的5100人增加到目前的7100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13.4%。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40元提高到160元,人均补差由70元提高到95元。按照社会化发放渠道按月及时足额兑现,三年来向上争取低保资金共计1415.5万元,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42.9万元。有力的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实现了应保尽保。XX年年被市民政局评为全市低保工作先进单位。

2、农村低保工作。保障人数由XX年的13320人增加到目前的20338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1%;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40元,按照社会化发放渠道按月及时足额兑现,三年来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117.8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3、补充医疗保险及大病医前救助工作。三年来,共投入资金692.07万元,为全县城乡低保、五保、优抚对象等各类困难群体72959人次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三年来,对3163名困难群众实施了补充医疗救助,理赔金额247.55万元,对584名大病患者进行了大病医前救助,救助金额67.18万元。补充医疗保险及大病医前救助制度的建立,使全县城乡困难群众有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本着尊重人权、自愿受助、开放管理、依法救助原则,几年来,共对320名流浪乞讨人员给予了及时救助。

(二)救灾救济工作成效显著

1、制定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工作规程不断完善。落实了救灾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灾民自救、部门包保、社会互助、政府救助的救灾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化、科学化救灾能力和水平。

2、及时查灾报灾。每次自然灾害发生后,我们都按照《河南省灾害应急救助规程》的要求,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出击,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第一线,调查了解灾情,收集灾情资料和数据,并通过文字、报表和网络及时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报告。及时为领导决策救灾工作提了供强有力依据。

3、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三年来,累计下拨救灾款561.5万元、面粉30万斤,对全县38500户次、68426人次进行了生活救助;投入冬衣被加工款165万元,加工救灾棉被10500条、棉衣9000套,向上争取棉被2150条、衣物4600件,及时下拨灾区,解决了23680名缺衣少被困难;下拨灾民建房款102万元,帮助灾区178户因灾倒房灾民建房348间;下拨危房改造资金212.4万元,对全县165户困难群众草房、土窑洞、危土坯房进行了全面改建。使灾民和困难群众的衣、食、住、医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

1、集中供养率逐年增加。全县共有五保对象2833人。根据上级逐年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的通知精神,三年来,我们不断改善敬老院办院条件,积极动员散养五保老人入院居住,集中供养率逐年增加,供养人数由XX年的567人增加到1133人。达到了五保对象总人数的40%。

2、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XX年的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996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100元。三年来共发放五保供养金1033.8万元。有效地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3、敬老院建设工作富有成效。XX年—2010年,向上争取资金580万元,总投资1061万元,对全县16所敬老院进行了全面改、扩建,改、扩建后,16所敬老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1亩,扩大到90亩,建筑面积由扩建前的14990平方米,增加到23191平方米,住房间数由原来的507间增加到902间,住房结构由原来的土木、砖混结构变成现在的楼房,敬老院面貌焕然一新,住房条件和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省、市有关领导对我县的敬老院建设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4、工作人员及经费得到落实。随着五保供养标准的不断提高和集敬老院的硬件建设的逐步到位、服务功能和集中供养人员的不断增加,从2010年开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洛政〔2010〕58号)文件规定的7:1比例配备到位,全县共配备工作人员121人(其

更多关于民政局工作总结的文章 >>

县国土资源局年度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市建设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统计系统调查队年度工作总结

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总结

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工作总结

2010年商务局外资外贸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重点

局工作总结范文3

一、以征管质量为重点,强化税源控管,坚持依法征收,税收收入总额和增收额取得新的突破

**年,全省国税收入达682.6亿元,其中国税机关组织的考核收入558亿元,比上年增收117.47亿元,增长26.66%,完成总局下达考核计划487.28亿元的114.52%,超收70.77亿元;“两税”收入达到480.77亿元,比上年增收92.14亿元,增长23.17%,完成计划437.6亿元的109.86%,超收43.17亿元。全年国税收入总额、年增收额、超计划增收额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有经济税源增长和政策性增收因素,同时,也是广大国税干部转变观念,狠抓征管质量,强化税源控管、坚持依法征收的结果。

1、大胆改革收入计划管理,促进组织收入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改进计划分配办法的基础上,省局专门下发了组织收入考核办法和“应收尽收”标准,各级国税机关全面推行以征管质量为主的“双轨制”考核办法,有力地促进了依法征收;各地还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影响收入的因素分析工作,根据经济税源实际状况,及时搞好税收计划的调度,使税收计划与经济税源相适应,较好地发挥了计划指导征收的作用。

2、加强税源监控,重点抓好重点税源和新经济增长点的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在密切与工商部门协作,抓好户籍管理的同时,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源监控和新经济增长点的管理上。专门设计了重点税源分析表,层层明确重点税源户,加强重点税源户的税收调查和跟踪管理,建立重点税源数据库,加强对重点税源数据收集及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考核;积极推进税源结报中心建设,85%的县(市)建立了税源结报中心,基本实现市与市区、县与分局数据的实时传输,重点税源监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重点抓好涉外税收、私营个体税收以及企业所得税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征管,全年组织涉外税收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6.4%,占国税收入比重由上年25.4%提高到39.5%;组织个体私营税收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组织企业所得税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2%;亿元;征收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9.84亿元。

3、努力加大征收力度,促进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征管重点放在堵漏增收、挖潜增收、查补增收上,一是加大纳税申报管理力度。省局及时制订了《江苏省国税系统增值税稽核评税工作规程》,在全省70%以上的基层征管分局积极推行稽核评税,对2.4万余户纳税户开展评税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纳税申报的准确率。二是加大商业零售企业逐笔开票制度推行力度。在降低发票成本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中小商业零售企业的推行力度。目前,全省46929户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已有88%的企业实行销售逐笔开票制度,商业企业发票使用量比上年增长47.58%,零、负申报比例比上年下降2.97%,商业企业增值税收入比上年增收7亿元,增长11.78%。三是加大清理欠税的力度。在对欠税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健全责任区、责任人制度,严格以票控税,规范缓欠审批手续,使清理欠税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全省电力行业在9月底前将**年度预征部分的欠税全部入库,油田企业9月底前就完成清欠任务12674万元。四是加大以查促收力度。认真落实稽查“一量四率”考核指标,全年各级共查补各类税款14.78亿元,处以罚款3.11亿元,加收滞纳金1767万元,交好地发挥了以查促收的作用。

二、以规范内部执法行为为重点,全面加强税收管理,依法治税水平上了新台阶

去年,各级国税机关为了有效推进依法治税,坚持从内部建设入手,以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从四个方面强化了税收管理:

第一,认真组织好法制教育培训。各地以贯彻审计检查结论为契机,紧密联系执法实际,举一反三,普遍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守法教育活动。8月份,我们在全省国税系统开展“依法治税教育培训月”活动,把增强广大国税干部的法制意识,作为依法治税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各级参训率、参考率均达到100%,通过层层集中培训、组织考试,选出65名同志参加了总局组织的法制知识考试,并取得了好的成绩,为依法行政打下了较好基础。

第二,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省局下发了《江苏省国税系统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意见》,拟定了《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关于控制对企业进行纳税检查的实施办法(试行)》、《税收执法检查实施办法》等制度。各级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坚持从基层一线执法要求明确、责任易于界定的岗位抓起,实行责任追究,加大了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有效地促进了依法行政。目前,已有11个省辖市推行了执法责任制。

第三,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在流转税管理上,认真及时贯彻各项政策规定,规范电力、油田两大行业的税收征管,大力清理欠税;加强消费税、金融保险营业税管理,完成全省603户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的重新认定和换证以及卷烟计税价格重新核定工作;严格对新办民政福利企业资格审核以及期初存货已征税款的抵扣;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开展了对144个区县级国税局和398个基层发票发售点的专项检查。在涉外税收管理上,突出申报质量、日常管理、评税手段三个环节,抓好涉外所得税的汇缴和评税,继续保持我省汇缴工作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以建立电子数据库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外税电子申报面;规范涉外企业售付汇结算,加强预提所得税管理,全年预提税收入实现连续三年翻番;组织全省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培训,研究开发审计软件,选择100户跨国公司、大型外企作为审计对象,补征增值税和涉外所得税4300万元;抓好反避税工作,重点开展对服装、电线电缆两个行业全省性联查,确定苏州、无锡两市为全国反避税软件推广试点单位,探索建立我省反避税工作规程,共调查120户,补征涉外所得税4154.85万元。在所得税管理上,制定《江苏省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规程》,进一步规范所得税减免和税前扣除管理权限;完善审批制度,健全管理台帐,抓好汇总纳税单位就地监管,完善所得税重点税源监控制度,建立了日常检查、汇缴检查和专项检查相互交叉配合的制度。在个体、私营企业税收管理上,全面推行定额与发票开票额相分离的定期定额管理办法,完善建帐建制工作,改进个体工商户纳税申报管理,积极实行银行储蓄或信用卡缴纳税款方式。

第四,积极开展税收检查。为了促进严格执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去年我们坚持内外结合的办法,重点抓了两类检查:一是在内部突出抓好执法检查。把检点由对企业的延伸检查转向对税务机关内部执法行为和征管质量的检查。对76个县(市)局、区分局进行了执法检查,各地自查面100%,省辖市重点检查面37%,省局重点检查面31%,纠正了一般纳税人审批认定、发票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缓缴税款审批中的许多不规范做法,对少数基层单位超越权限制定政策、超范围提退、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此外,还通过对10956件税务稽查案件进行抽查,查出文书不规范、主体不合法、取证不严密等有问题的案件1794件,逐一进行了纠正。二是在外部突出抓好大要案查处。全年共查处100万元以上大要案91件,查补税款21004万元;同时各级还重点抓好稽查质量的提高,各类案件检查平均处罚率和查补入库率分别达到28.6%和92.7%,移送公安机关813件,拘留逮捕182人,进一步发挥了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

三、以高平台软件推广应用和网络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新台阶

为了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努力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去年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来抓。上半年,重点抓好计算机设备配置,组织专门力量,配合各地抓好WINDOWS版高平台软件的完善和推广,建立市、县税源结报中心和重点税源数据库,搞好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的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省局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计算机应知应会标准,在全系统开展了广域网络运行质量月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网络管理的制度。各地一方面重点抓好高平台软件的强化培训,努力提高高平台软件应用准确性,另一方面重点抓好网络各项技术参数的规范,保证网络统一性和兼容性,不断提高网络应用水平,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畅通。目前,基层分局一线干部90%能正确使用高平台软件各模块;除苏北、苏中地区部分县,均已建成中、高速网,初步实现了征管数据的实时传输,运用计算机征管的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总局CTAIS软件在无锡的试点工作,确保了该软件的正常运行。

为了切实抓好“金税工程”建设,去年下半年我们将其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科学制定全省防伪税控推行计划,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组织开发防伪税控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层层落实推行责任制,超额完成了总局下达我省43200户的推行任务;专用发票认证子系统进入正常运行并取得初步效果,共计认证增值税发票408.26万份,认证不符的5188份,涉及税额9120万元;研究制定了《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总局增值税发票交叉稽核子系统在常州、无锡两市的试点工作,为明年在全国、全省推广积累了经验。

此外,我们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组织试点,在南京市率先建立了以两个征收中心、六个管理中心为依托的集中征收、区域管理、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征管基础的不同特点,研究了推进征管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时指导部分市、县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为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四、以规范出口退税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和调控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服务经济水平上了新台阶

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始终是我省国税工作的重点内容。一年来,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税收工作置于经济建设全局,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积极落实扩大出口、拉动投资、刺激消费的税收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

一是认真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各级国税机关在积极规范内部管理,严格退税审核程序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退税率政策以及老“三资”企业由出口免税改为出口退税办法,保证了各项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根据我省出口快速增长和退税率提高等实际情况,精心测算,先后三次向总局争取退税指标达113.8亿元,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加快退税进度,全年共办理出口退税113.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占全国退税总额的14.23%,为我省外贸出口250亿美元作出突出贡献,受到省政府表彰。针对近年来出口骗税增多的情况,先后两次组织全省出口退税大检查,共检查出口企业2783户,占出口企业总数的51.1%,检查应补征应纳增值税1679万元;认真贯彻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做好广东地区敏感货源的统计上报,配合国务院807工作组搞好案件协查,积极配合国务院派驻江苏工作组,深入开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专项斗争,较好地维护了我省良好的外向型经济秩序。

二是认真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投资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全年共审核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项目43个,下达技术改造投资抵免所得税确认书37份,抵免所得税3.52亿元;审批省电力局系统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所得税3060万元;为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减免外国企业税所得额5亿美元;扶持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返还超税负增值税2.38亿元。及时解决了期初存货抵扣、先征后返、税款预征等历史包袱,有效地发挥了税收服务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三是及时为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搞好信息服务。针对国企改革、吸引外资、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加入WTO等热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税收调研,及时向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在涉外税收和进出口税收的新领域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上,利用国税工作涉及面广、了解情况较多的优势,开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及时收集、反馈各种信息资料,为党政部门决策、企业经营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五、以“三讲”教育和全员考试考核为重点,深化文明行业创建,队伍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总局成都队伍建设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去年上半年,各市、县局利用三个月时间,以整风的精神,在领导班子中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省局组织8个巡视组深入各地指导、帮助“三讲”教育工作。省局同时还在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近一个月的“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针对“三讲”教育中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使各级领导班子和所有领导干部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受到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极大地促进了领导班子建设。

二是顺利地组织了全员考试考核工作。去年5、6月份,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方案,狠抓各个环节、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全系统首次组织了全员考试、考核,全省17330名干部分两批参加了6个类别的考试,并结合德、能、勤、绩进行了全面考核,确定“双优”人员514名,各类不合格人员502名,对“双优”人员给予嘉奖;对双不合格人员实行转岗、降职;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实行诫勉考察、限期整改;对考试不合格人员以市为单位组织集中培训,对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特别是在解决“能出”和“能下”的环节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还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了学习自觉性和工作主动性。10月份,我们还按照总局部署,在省局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岗前分流人员11人,占5.9%,干部交流和换岗67人,占31.6%,省局精简比例达15%,达到了调整机构、理顺职能、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按照“巩固、深化、提高”的要求,突出抓好创建工作环节、创建内容、创建考核、创建检查上的“四个延伸”,采取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注重执法质量和群体形象的树立,抓好长效管理,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新的提高。省局举办了首届政工干部培训班,各级还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四心五珍惜”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局工作总结范文4

一、组织承办国家、市级有影响的赛事

(一)圆满完成了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的比赛。

1999年9月顺义区政府在马坡赛马场承办由国家民委、国家体委组织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马上项目的比赛,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政府责成副区长马庚良亲自担任顺义区组委会主任并有民政局长、体委主任、马坡镇长、马坡赛马场四个单位一把手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竞赛处、宣传处、后勤接待处、安全保卫处、群工处6个办事机构。组委会明确提出:举区一致,团结奋战,当好东道主。区专孙政才多次过问此事进展情况。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周密,分工明确,经过5个月的充分准备,终于以一流的标准完成了本届运动会的组织工作,受到上级的好评。

(二)组织参加北京市第四届农运会

1999年10月8日北京市第四届农运会在顺义区体育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国家农业部长陈耀邦、市人大主任张健民、政协主席陈广义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这次运动会历时10天,设有8个大项64个小项,14个区县1600名运动员参加,抽调裁判员350名,交警300人,工作人员600人,规模之大,档次之高都是我区前所未有的。

在这次运动会上我区实现了运动成绩精神文明双丰收,男子拔河获第一名,女子拔河获第二名,风筝团体总分第一名,摔跤、武术、男子乒乓球、女子自行车、女子象棋均获团体总体第三名,男子象棋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自行车团体第五名,顺义代表团被大会组委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

(三)积极组队参加全国第四届农运会

2000年11月全国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男子拔河、男子象棋、风筝、田径,四个项目比赛在四川绵阳举行,我区代表北京市参加此项比赛。为完成市政府提出保一块金牌硬指标,我区层层选拔精兵强将进行一个多月封闭式训练,在领导、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顺义区男子拔河队取得680公斤级冠军,为北京代表团争得一块含金量最重的金牌,同时风筝代表队也取得团体和个人金牌1.5块,银牌1块和第五、第七的可喜成绩,完成了市政府给我区的规定指标,为北京代表团获得金牌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贡献了顺义人民的一份力量。

初步统计,从1999—2003年9月我区组织承办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达15次之多,这些活动的举办组织,提高了顺义的知名度,增强了顺义人的体育意识,推动了顺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9—2002年我区共获金牌56.5块,银牌52块,铜牌55块、金牌数从1999年10块增加到2002年24块,银牌数从1999年14块增加到2002年17块,铜牌数从1999年15块增加到2002年19块。分别是1999年的2.4倍、1.2倍、1.3倍。这串串数字说明顺义的体育事业在蓬勃发展。

二、积极组织区级体育活动

(一)精心组织顺义区全民健身体育节

顺义区全民健身体育节每两年组织一次,1999年首次举办2001年第二届,2003年第三届正常筹备之际,由于“非典”而终止,这两届体育节的共同特点是:

1、参加人员广泛:有机关干部、商企、工人、农民、学生,上至耄耋老人,下起龆龀幼儿有16万人之多。

2、比赛内容丰富,既有竞技性乒乓球、田径比赛,又有大众性拔河、跳绳比赛,既有踢毽、掷沙包民间体育,又有反映劳动人民本色的挑粮、自行车负重等农民体育,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不同点是:

1、运动员呈上升趋势:首届体育节有8000名运动员参加,第二届上升至13800是首届的1.7倍。

2、比赛项目呈上升趋势,首届有54个项目,第二届增加了登山和家庭趣味,有56个项目。

3、参加人员呈上升趋势:首届16.5万人,第二届17.6万人,是首届的1.07倍。

4、基层比赛次数呈上升趋势,首届体育节之前基层比赛370次,第二届之前1421次,是首届的3.8倍。

由以上可的看出群众的健身意识是在逐年提高,参与人数逐年增多,体育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1、为了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我们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利用板报,组织知识竞赛,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二是坚持体育科技下乡活动,为了使城乡体育同步发展,我们到杨镇、北务、大孙各庄等镇,进行体育科技下乡,圆百姓健康梦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进行体质测试,提供科学健身运动处方,今年“非典”期间我们制作宣传展板7块,科学健身宣传材料220多份发到各局公司,指导科学健身。

2、以申奥为契机,掀起全民健身高潮

一是成功组织万人争奥运知识竞赛活动,此活动下发问卷12500份,回收率100%,下发宣传手册500本。出宣传橱窗2370块,宣传标语,横幅1620幅,并在市区电视台上进行报道,收到好的效果。

二是成功举办全国亿万农民支持北京申奥长跑活动。

2001年6月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北京14个郊区县的农民代表,组成1300人14个方阵的长跑大军,沿着顺义城区繁华街道一展亿万农民申奥豪情,此次活动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和北京市领导的好评。

3、积极贯彻两项制度。

一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培训骨干,5年来先后组织太极拳健身球、交谊舞、扇子舞、老年门球、中老年健身操和成人体质测试员培训13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由99年的31人增加到2003年193名(其中二级87名、三级106名)参培人数由208人增加到837人为基层开展健身活动建立骨干队伍。

二是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五年来我区体质测试站由6个发展到28个,测试人数由550人增加到11419人,合格率在96.1%以上。

三、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大幅度提高

1、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五年来经过多次检查,我区58所中心小学,42所中学都按要求坚持上体育课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坚持开展体育达标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2001年中小学生达标率95.3%,2002年达标率96.8%,全区中小学生体质不断增强

2、体育、教育两家密切配合建立业余训练体制。

目前全区自上而下建立了以区体校为龙头,三所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网点学校为骨干,以全区中小学为基础的业余训练体制,体校在开设田径、举重、柔道、游泳四项基础上又增设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手球、跆拳道等项目,体校按各岗位建立了责任制,大胆改革,以教练员完成输送运动员和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成绩发放奖金。根据所带运动员的技术等级发给教练员训练补助费,五年来区体校向市级体校和专业队输送运动员36人。

3、市级以上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取得较好成绩。

在北京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区100多名教练员、运动员团结拼搏,以明显优势分别获得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远郊区县第一名。

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区来自17所学校的350名教练员、运动员参加10个项目的比赛,历经10天拼搏,获金牌24枚、银牌17枚、铜牌21枚,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4、积极备战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

为在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我区培养的运动员夺取奖牌,根据我区优势,向市体育局申报举重、柔道二级班,被批准后已向全国招收举重、柔道二级班队员15人,并对这批队员进行形态、机能素质、骨龄测试。

为更扎实地抓好全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局制订《顺义区业训项目和重点项目布局方案》,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游泳、田径四项重点布局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七项为业余训练项目。

四、狠抓硬件建设

为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五年来,体育局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解决全区城乡体育设施。

1.加强体育中心建设。

为使体育中心的各种设施达到国际标准,能够承揽各种大型体育比赛的要求,五年来,对体育中心进行改扩建。99年投资400万元,对体育中心游泳池进行改扩建、建成的东看台投入使用。

2001年新建了塑胶田径跑道,增设一座儿童游泳池。2003年建设运动员宿舍楼。

2.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从1999年——2003年在区有关局的配合下,先后完成了卧龙公园、建新南北区、裕龙、五里仓等小区的健身工程。

2001年对所有健身工程进行拉网式检查、登记。今年体育局又为群众安装健身器材43套,对以前安装100多套健身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确保群众健身安全。全区的健身工程由1999年的3套,发展到2003年的155套。目前,社区内居民小区100%的安装了健身工程,被居民称为“民心工程”。

新建在石园东西南北区中心的石园健身广场是我区规模大、档次高的广场。分为老年、儿童、青年、康复、综合五个健身区,占地22000平方米,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为使老年人有更多健身场所,在人民公园扩建6块门球场,这些设施的配备使人们在健身中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党的关怀。

3.加快乡镇体育设施建设。

为缩短城乡之间距离,使富裕起来的农民投入到健身活动中来。体育局通过抓典型办法,1999年投入18万元,为杨镇齐家务村、北小营镇小胡营村等10个单位配备了乒乓球、篮球、健身房等健身设施。引导农村资金,以大孙各庄吴雄寺、南法信镇冯家营等6个镇村为重点,用32万余元建设镇村体育中心。

后沙峪镇投资1800万元的“龙腾世纪”文化广场,占地18万平方米,是个集康体、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园林广场,为本地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娱乐场所。

五、加强法规建设,不断推进依法治体的进程

1.坚持量化管理。

为保证《体育法》的贯彻,我局制订《城乡群体工作量化管理评估细则》。每年年底坚持对各镇、局、公司进行量化评估,并将检查结果报区精神文明办,列入评选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从而引起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的重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进程。

2.建立健全各项法规,依法行政。

为保证全民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5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顺义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顺义区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注册登记管理办法》、《顺义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登记管理办法》等10项制度,并根据实际逐年进行修改,对1221个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注册登记。给32家场馆办理游泳开放许可证、为40家经营性场馆办理了资质证书,对145个晨晚练辅导站,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牌持证、现场指导。

3.开展联合执法。

每年坚持与公安局、工商局、卫生防疫站等部门,对经营场所不定期进行检查,奖优罚劣,保证了体育法及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

六、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五年来,顺义的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到目前,有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37家,体育器材、服装销售专卖店15家,体育设施122处(福利性场所不在内),占地面积4306937平方米,人均体育占地面积8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资产5.6亿元,年产值1.036亿元。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健身消费市场也会不断扩大,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会更美好。

五年来顺义的体育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顺义区政府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体育节(宣传周)先进单位”、“北京市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北京市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第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精神文明奖”。

回顾五年的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全国体育先进区的标准相比,和体育强区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体育设施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基层群体活动开展还欠普遍。我们要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借奥运契机,发展我区体育工作,建设体育强区。

五年来工作的体会

一、区领导重视是体育发展的关键

一是对本区体育活动的重视。

几年来区政府每并坚持研究体育巧作三至四次,并将体育工作列入区精神文明百分赛的考核内容,与党政一把手的任期目标相结合,建立了区、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三级组织网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区人大政协每年对体育局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把实施《纲要》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保证了《纲要》的贯彻。

二是对大型活动重视。

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局每年都要组织参加几项大型活动。区主要领导都要亲自挂帅,如市第四届农运会的组织工作,区长孙政才亲自任组委会主任。为确保每一项活动顺利进行,副区长冯可梁都亲自组织研究方案,制订措施,保证各项大型活动的圆满完成,受到上级表彰。

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近几年,在我局的各项工作中,局领导班子和科室领导干部及基层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组织大型活动中,局领导班子坚持每天开一次会、总结各科室的工作。从接待的安排到大会的组织,从安全保卫到大会的宣传,做得井井有条。

在组织区级的各项活动中局领导都亲临指挥,科室、干部各司其职。在今年的抗“非典”斗争中,局领导对上级各项指示不折不扣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并结合本局实际建立一整套防“非典”组织网络,确保了我局无一例疑似“非典”病人发生,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思想,几年来,使我局各项工作稳步前进。

三、坚持不懈抓活动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活动的内容来源基层,活动人员来自基层,几年来,我局坚持以抓活动来推动体育发展,使我区的体育工作生机勃勃。

局工作总结范文5

——地税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地税部门努力克服年初冰冻雨雪灾害、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税收政策调整等经济性、政策性因素给地税收入带来的影响,认真贯彻组织收入原则,强化措施,挖潜增收,实现了地税收入的较快增长,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8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入272.06亿元,同比增收56.45亿元,增长26.2%。就总量来看,2008年较2006年实现了地税收入三年翻一番;就“两个比重”来看,地税收入占全省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55.7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对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高达57.3%。

——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明显。我们严格按照省委的部署,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扎实抓好各阶段工作,基本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学习实践活动中,共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20余篇,召开各类座谈会15场,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84条,需要解决的8个方面98个问题,年内已全部整改到位,广大纳税人和干部职工对省局的满意度测评达到100%。

——服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与民生工程建设,出台了《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即将出台《服务重大项目措施50条》。针对年初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出台了《支持灾后重建16条优惠政策》《支持地震灾区来赣创业务工的10条优惠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出台了支持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10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12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据统计,各级地税部门依法减(抵)免地方税收31.9亿元,其中减免灾后重建地方税收8.7亿元;减免再就业地方税收2.1亿元,惠及全省96335人次再就业人员。

——征管改革步伐迅速加快。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征管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继续优化和完善征管业务核心软件。2008年共新增功能点86个,改进功能点314个;在全国地税系统率先建成了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税横向联网系统,依托和应用该系统,并引入数字证书(CA)认证技术,建成了全省集中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网上办税系统,在全省全面试点运行;开发建成了有奖发票防伪系统、短信平台系统、参数定税软件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软件,使全省地税在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方面上有质的飞跃,在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上有新的提升。

——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继续实施大规模、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举办了领导干部、征管人才、税政人才、稽查人才、初任人员等培训班,开展了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会计准则等专业知识培训,2008年全系统培训干部3万多人次。开展了办税服务厅人员岗位技能比赛和推荐评选100名优秀税收管理员活动,促进了干部岗位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全系统向社会公开招录100名事业编制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系统试点推行个人绩效管理,推行基层分局长任期制,通过公推公选选拔了一批科级、副处级领导干部;在全省地税系统党内民主推荐选拔了4名设区市局纪检组长,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干部在岗自学,系统上下学习风气日益浓厚,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地税形象获得新提升。政风行风持续优化,省局继续以省直执法单位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局机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十一届文明单位,全系统有107个单位荣获省十一届文明单位,5位同志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名同志荣获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新命名全国“巾帼文明岗”4个、全国青年文明号6个,11个单位被新命名和111个单位被继续认定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一年以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加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精心制定方案和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做到每个阶段、每个步骤都有详细计划,加强与省委试点办和第七巡回指导组的沟通与协调。坚持把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封闭集中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多种形式,使全体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工作的意识。同时,把搞好思想发动渗透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学习实践活动每推进一步,思想发动就跟进一步。

2.扎实推进各阶段的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对机关及直属单位5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建立了20个挂钩联系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大地税总量、依法治税等课题,局领导分别领题调研。在分析评议阶段,通过召开纳税人、基层干部职工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上门走访,局长信箱、开展“我为地税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等形式,征求各类意见、建议,并原汁原味地进行反馈。在解决问题阶段,梳理出需要解决的8个方面的98个问题,并全部整改到位。在完善制度阶段,坚持“简要、管用、有成效”的原则,重点在构建地税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法治税的长效机制、信息应用的长效机制、“三个服务”的长效机制、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等“五项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对《关于加强依法治税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三个服务”措施100条》等12项制度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3.借鉴学习宝贵经验。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地税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后,我局又组成考察组,赴安徽、江苏省地税局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学习他们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纳税服务,依法治税,税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考察安徽、江苏地税发展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拓展了思路,增添了信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地税征管改革

1.创新征管改革工作机制。强化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领、规划、协调职责,进一步充实了省局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为征管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方式,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对以往征管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今年征管改革工作的任务。加强了征管改革工作的调研,每项工作开展前都广泛听取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意见。进行了全省通办纳税、纳税人跨区域纳税需求、征管软件优化等7项专题调研,提高了征管改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积极开展“两个减负”。对办税流程、征管系统、纳税服务、涉税资料、报表报送、会议安排、文件处理、干部培训、部门协作等9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优化、规范。组织开展了各类报表的简并、业务报表自动生成、办税环节优化、办税文书简化等具体需求事项的调查。改进了涉及纳税人12个方面、涉及基层地税机关16个方面的工作,取消了9项、减少了26项纳税人报送资料事项,并加强督促检查,有效减轻了纳税人和基层地税机关的负担,得到广大纳税人、基层地税机关的好评。

3.完善推广信息化软件。加大软件开发力度,确保软件开发质量,不断完善软件功能。开发了网上办税系统和财税库银系统,完成了涵盖纳税申报、税源登记、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文书申请、电子缴款、会统核算、CA验证等近100个新功能模块的开发任务,实现了与征管业务系统的对接,并在全省开始推广。推广应用总局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OA系统),制定了推广方案,搭建了运行环境,完成了新系统的模板编写和新老系统数据迁移,目前OA系统在省局及赣州、新余试点单位上线运行。在全省推广了参数定税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软件,完成了纳税评估、安全管理运维平台(一期)等9个模块的需求修订工作。成功开通了全省统一的短信发票真伪查询及定期摇奖登记系统,进行了门户网站的升级更新。优化了数据仓库查询功能,分月查询平均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筹建统一自主软件开发平台,形成了技术可行性报告。加大信息化成果的运用,定期通过征管业务系统产生数据分析应用报告,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

三、规范执法,深入推进依法治税工作

1.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召开了全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现场会,制定了省、市、县、分局四级政务信息公开参考目录。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应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外,对地税部门办理的所有事项,都通过办税服务厅、地税门户网站以及社会媒介渠道等进行公开,接受纳税人的咨询。

2.规范地税执法行为。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审查、清理、公布等环节的内容。依法开展税收救济和法律服务,接受并审理11起行政复议案件,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开展了全系统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以及对各地税款过渡账户的清理和门市临时征收情况的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款征收和入库,防止利用过渡账户转引税款。对部分设区市局经费收支和财务管理进行了内部审计,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依法落实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以宣传地方税收政策为重点,认真开展以“税收•发展•民生”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举办了地税有奖发票摇奖暨慰问纳税人晚会,开展建立中小学生税收教育基地、赠送税法知识读本和动漫光盘等重点活动,大力宣传地方税收政策法规,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面对全省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迅速出台并认真落实支持灾后重建地方税收优惠政策16条和支持地震灾区来赣创业务工优惠政策10条。省局派出11个督导组分赴各地,加大督导力度,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创造性地用足用好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如为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库)生产经营用房和土地继续减免三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政策。

4.大力整顿税收秩序。组织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评出25户地税单管户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开展了对失信企业、失信个人纳税信用等级和偷逃骗税记录的统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了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烟草业、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等地方各税缴纳情况的检查。对南昌市教育培训行业地方税收进行了区域性的专项整治。开展了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江西分支机构的税收检查。采取全省交叉检查方法,组织稽查业务骨干70余人,重点对全省近两年来未进行税务检查的税源大户开展检查。

四、严征细管,深入推进税源管理工作

1.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加强了纳税户籍管理,制定了工商、国税、地税登记信息交换管理办法,推动户籍登记信息和纳税状态信息的交换、比对工作,减少了漏征漏管。在新余市开展了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试点工作,实现了税务登记代码、受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表式、税务登记专用章使用、收费标准“六统一”,国、地税联合新办、变更税务登记1250户,提高了办理税务登记的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降低了征纳成本。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完善对税收管理员的各项奖惩制度,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督促各地认真落实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纳税评估案例进行评审,共有15个优秀案例入选省局案例库。加强欠税管理和减免税核算统计工作,对减免税项目进行了梳理,实行“一表统报、部门共享”制度,确保减免税数据及时、准确上报。

2.加强分税种分行业税收管理。完成了营业税纳税人资料调查数据采集、录入和汇审工作,共采集录入5581户数据,审核通过4181户。推行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加强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的税收征管,昌九城际铁路、武吉、景鹰、吉井高速公路和浙赣、铜九铁路工程的税款征收均规范有序。认真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加强新法的培训,举办了300余期培训班,对2万余名企业财务人员和300多名地税干部进行了培训。全面清理了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规范性文件,做好了新老政策的衔接。扎实有效开展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全省共受理申报人数2337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3%,补缴税款3172.9万元,受到总局通报表彰。开展车船税委托保险公司工作,制定了办法,推广了景德镇市的工作经验。抓好了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土地使用税税源清查工作,明确了全省烟草行业印花税的核定征收标准,进一步挖掘零散税收的增收潜力。

3.强化以票控税。进一步加强发票管理,制定了发票违法举报查处奖励管理办法、印制纳税人名称发票管理办法等制度。与公安、国税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查获了制售、非法代开假发票案件15起,捣毁开票窝点和空白发票藏匿点各1个、打掉团伙3个,缴获假发票3141份、假税收票证564份,并对其中一些大案件进行了曝光。同时开展了对各地发票内部管理及启用新版发票情况、有奖发票兑奖、举报受理及奖励情况、旧版发票清理核销情况以及发票印制情况的专项检查。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全年共举行7期有奖发票摇奖活动,共产生110名中奖人,兑付奖金44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推行有奖发票以来,发票用量同比增加了20%,对地方税收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持续改进,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

1.开展规范化非涉税文本的修订。进一步落实“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理念,组织开展了非涉税文本的修订工作,共计修订非涉税文本78个,其中新增文本20个,废止文本20个,修改文本38个,累计修改96处。修订后的非涉税文本呈现出文字简洁、合法适用、表证单书格式优化等特点。

2.积极推进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出台了个人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明确个人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在鹰潭市局、瑞昌市局召开了个人绩效管理现场会,各地借鉴经验,选择了1-2个单位进行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加强个人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编写了绩效管理宣传手册,配以动漫图片,通俗易懂。进一步加大了对各地推行个人绩效管理的督导力度,通过实地调查、现场询问、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检查,对7个设区市局下达了规范化建设督查限期整改通知书和绩效管理建议书。

六、理念引导,深入推进地税文化建设

1.强化地税文化理念的认同感。各地认真研究地税文化在提高思想境界、规范日常行为、增强管理效能、提升地税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着力把“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地税文化理念融入到地税干部的行为中。在分析总结近年来全系统文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立足长远,研究制定《地税系统2008-2012年文化建设规划》,提升地税文化建设的整体层次和水平。

2.拓展地税文化建设内涵。各地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地税文化建设内容。以打造“楼、洲、带、园”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美化优化工作场所环境。开展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为主题的岗位文化建设活动,以岗位为平台,通过文化的力量和影响,促进干部职工争做第一。以行为文化为导入口,形成机关、管理、稽查、办税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自觉养成并践行“严谨规范、训练有素、和谐高雅、达观向上”的行为模式。

3.开展各具特色的地税文化活动。各地根据“一市一定位、一县一特色”的文化建设格局,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税文化活动,营造“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地税文化建设氛围。省局组织了全系统“十佳勤政廉政标兵”和“三个服务十佳标兵”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起到了宣传典型、弘扬先进的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系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迅速向灾区捐款243万元,体现了地税人大灾有大爱的情怀。召开了全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畅谈地税成立以来的汗水和喜悦。省局和赣州市局共同出版《税魂》一书,弘扬苏区税务干部精神,打造地税文化红色品牌。各地结合迎奥运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地税文化活动,陶冶了地税干部的情操,不断把地税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七、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地税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轮训,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第9期地税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科处级领导干部61人。举办了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正处以上领导干部赴香港进行培训研修。落实专业人才培训计划,举办了征管人才研修班。深入开展基层岗位技能培训,制定了基层岗位技术培训方案,推动市、县局深入开展相关培训。坚持做好复合型人才委托培养,继续与北京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合作,开展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时组织更新知识培训,先后举办了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会计准则知识培训班和综合行政办公系统培训班。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委的要求,认真做好了副厅级后备领导干部的考试、选拔工作。采取公推公选方式,选拔了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还通过党内民主推荐的方式,公开选拔4名设区市局纪检组长。制定了基层分局长任期制管理办法,推行基层分局长任期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在全系统选调业务骨干到省局从事稽查岗位的工作。

3.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开展了全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方案,明确奖惩措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察员“地税行”活动,听取他们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纳税人评地税管理员和地税管理机关”活动,促进机关和地税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开展地税工作意见建议征求活动,通过走访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纳税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继续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活动,确保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加强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积极推进整改建制工作,不断优化地税政务环境。

局工作总结范文6

一、以班子建设为基础,齐心协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当前,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xx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就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2012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王县长提出:我县将突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必须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干事,干实事,出成绩,出效益。

首先是着眼于建设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只有努力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工作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人,大家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中团结一致,作风务实,凡要求下面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大家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创建“廉洁高效、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服务化,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机关新形象。根据省、市、县精神,教育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始终坚持“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要求,通过活动,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教育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举办了听证对话会,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突出抓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行政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工作流程图、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廉洁高效,务实求真,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机关作风,体现出了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

第四是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教育各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组,制定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布了县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各学校校长签订了收费工作承诺书,在实施过程中,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扎实工作,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首先,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普九”水平。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2年县教育局局长工作总结【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其次,通过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是继续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增强城乡学校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继续坚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期送教下乡。2012年全县共有51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其中全职支教15人,兼职支教36人,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

上一篇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