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水经注范例6篇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1

一、《三峡》的出处究竟何在

有些教材对《三峡》一文的出处标注为“选自《水经注疏》”,并随之解释“郦道元”的有关情况,由此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是郦道元撰写了《水经注疏》。事实如何?

《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具体作者和年代已经不可考,从内容看,应是到魏晋时期才最后完成,其中讲到大小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讲叙极为简略,读来如同流水账。北魏郦道元广泛收集前人有关著述,融合自己从年少以来游离各地山川之见闻,在《水经》基础上大量修订扩充,完成《水经注》四十卷,资料超过《水经》二十倍。

《水经注疏》是清末民初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杨守敬与门人熊会贞在《水经注》基础上写成。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合称“注疏”,因此《水经注疏》可谓对《水经注》的第二次注解,《水经注疏》和《水经注》又是两本书。

那么,《三峡》的原本出处,应该出自《水经注》无疑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水经注疏》指出,《江水》篇自“三峡七百里中以下”(即课文《三峡》内容)出自于南朝宋盛弘之所撰《荆州记》。

《荆州记》成书于南朝宋元嘉九年至十六年间(432―439)――,早于《水经注》380年左右,该书 “按州属各郡县分条记事,其内容为述地理、载产物、述旧事,明古迹、录神话等五类。某些记载读之使人神游八极,堪称 ‘奇笔’”(赵国璋、潘树广主编《文献辞典》),宋李P《太平御览》录有盛弘之《荆州记》全文――

旧云自二峡取蜀数千里中,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春冬之时,则素湍渌潭,回清到影,绝t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雅趣。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可见,《水经注》中郦道元只是对盛弘之的文字进行了几处略微改动,所以,准确说来,《三峡》的原本出处应为南朝宋盛弘之所撰《荆州记》。

二、“《三峡》――《水经注》――郦道元”的关联所在

既然《三峡》的原初出处及其作者并非郦道元及其《水经注》,缘何《三峡》作者一般标注为“郦道元”、出处多标注为《水经注》呢?

原因在于《水经注》内容丰富,对河流的考察比《水经》清楚得多,在讲述河流的同时,还记载了河流所经过之处的地貌、矿产和动植物,对自然灾害特别是河流泛滥造成的水灾也予以关切、多有记载,注中对涉及的有关行政区划沿革、地名由来与演变也做了大量工作(记载的古地名多达两万余),还记载了许多人工水库的情况、载录了不少古墓以及墓前碑刻的要目,凡此种种,使之对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综合价值。与此同时,《水经注》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很强,从而使之在文学史上也获得了很高地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为什么郦道元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原因不外乎两点――

首先是郦道元本人在写作中充分利用亲身经历写进大量所见所闻,真实可感;对有关内容注重分析,不拘泥于陈说,有自己的创见和实证。比如,古书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智伯声言汾水可以淹没另一贵族魏氏都城安邑,绛水可淹没韩氏都城平阳,郦道元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汾水河床高,安邑处于东岸低洼处,可被汾水淹没,而平阳地势远高于绛水河床,绛水淹没平阳的可能根本不存在,如此等等。

其二在于郦道元博览群书,对自己足迹未能涉及之处充分利用了有关著述。郦道元的引用可以说是下了很大功夫,他在《水经注》中援引前人以及时人著述多达四百三十余种,包括纪传体正史、地方志、游记杂记、诗赋文章等各色体裁,并多有详尽说明,也由此增进了自我文学修养。譬如,三峡他并未涉足,但在“江水”注中却利用了东晋袁山松等人的著作,显得生动逼真。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郦道元的《水经注》,盛弘之的《荆州记》及其《三峡》很可能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世人所知,所以,《三峡》之所以能传诵后世,郦道元功不可没,这恐怕也是《三峡》作者通常标注为“郦道元”的原因所在。

三、关于课文出处与作者的教学处理建议

在教学中,以上情况可让学生稍作了解,明确《水经注》一书特点及地位影响、作者概况、知道《三峡》是因《水经注》而得以传诵的名篇即可,至于细究《三峡》出处是哪儿、作者究竟是谁、甚至将其作为背记的“文学常识”,则大可不必。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2

关键词:水经注;训诂;辑佚;标点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经注》征引文献研究已蔚为大观,成绩斐然。如鲍远航《文献学文学研究》(此论文未涉及训诂文献)、肖奕希《引诗考论》、白凤娜《称引考校》、郭继红《金石文献研究》、童B《引赋研究》、蒋克平《引小说研究》、张鹏飞《征引石刻文献刍议》等等。可谓经史子集皆有涉猎。然而,对训诂文献则无有考者。本文于空白试作辑考,得《尔雅》引文32则、犍为舍人《尔雅注》3则、郭璞《尔雅注》4则、《小尔雅》1则、许慎《说文解字》29则、班固《白虎通》2则、应劭《风俗通》14则、刘熙《释名》12则、《春秋说题辞》7则、张揖《广雅》9则、吕忱《字林》28则,共计11种141则。其中,《春秋说题辞》已散佚,尚未见有辑本。凡征引文献与今本各书有重要异文处,皆以按语出示。另,指出陈桥驿先生《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13则。序考如此,就正方家。

一、《尔雅》(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4则)

1.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1]2

2.,反入。[1]75

3.@,鲔也。[1]103按:今本为郭璞《尔雅注》。文字有异同:“鲔,@属也。”

4.山三成为昆仑丘。[1]104

5.山一成谓之丁[1]130按:叮今本《尔雅》作“坯”。

6.昭N祁。[1]159按:N,今本《尔雅》作“余”。

7.梁莫大于α骸[1]188

8.济别为椤[1]199

9.水草交曰湄。[1]208按:《水经注校证》于“湄”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通谷者微”。误。“,”当改为“。”。“通谷者微”四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10.归异出同曰肥。[1]236

11.山一成谓之顿丘。[1]237

12.O斯,卑居也。[1]316按:卑居,今本《尔雅》作“l”。

13.洛别为波。[1]364

14.观谓之阙。[1]397

15.周焦护。[1]406

16.水决之泽为F。[1]432按:《水经注校证》于“F”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F之为名”。误。“,”当改为“。”。“F之为名”四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17.河有雍,汝有濉[1]503

18.颍别为沙。[1]514

19.阄洵。[1]551

20.水自河出为t。[1]572按:今本《尔雅》作:“河西曰t州。”郭璞《注》:自西河至黑水。

21.松叶柏身曰枞。[1]581

22.汶别为阐。[1]608按:《水经注校证》于“阐”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合而言之为崧高”。误。“,”当改为“。”。“合而言之为崧高”七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23.水出其前左为营丘。[1]622

24.具区。[1]685

25.氵水在比阳。[1]692

26.淮为浒。[1]702

27.淮别为浒。[1]716

28.(木瓜)。[1]776

29.大山曰宫。[1]924

30.山大而高曰崧。[1]950按:《水经注校证》于“崧”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其犹洛之有波矣”。误。“,”当改为“。”。“其犹洛之有波矣”七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31.大山宫,小山为霍。[1]950

32.山一成谓之邳。[1]957按:邳,今本《尔雅》作“坯”。

二、犍为舍人《尔雅注》

1.(湄)水中有草木交合也。[1]208

2.水异出流行,合同曰肥。[1]236

3.(O斯)壁居。[1]316

三、郭璞《尔雅注》(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1则)

1.微,水边通谷也。[1]209

2.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1]514按:《水经注校证》于“也”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亦犹江别为沱也”。误。“,”当改为“。”。“亦犹江别为沱也”七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3.大水u为小水也。[1]551按:u,今本《尔雅注》作“溢”。

4.齐之营丘,淄水迳其南及东也。[1]623按:迳,今本《尔雅注》作“过”。

四、《小尔雅》

1.纯黑反哺,谓之慈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而群飞者,谓之燕乌;大而白者,谓之苍乌。[1]316按:“雅乌”,今本《小尔雅》作“鸦乌”。“白”,今本作“白项”。“大而白者,谓之苍乌”,今本脱。

五、许慎《说文解字》(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4则)

1.郡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1]41按:郡,今本《说文解字》作“周”。

2.《尔雅》曰:山一成谓之丁P砩鳌⒙莱赖龋并以为丘一成也。[1]130按:今本《说文解字》作“叮有力也。”

3.v水出西河中阳县北沙,南入河。[1]158

4.(k)从邑,癸声。[1]164

5.W。长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一十六里。从盐省,古声。[1]169按:长,今本《说文解字》作“袤”。

6.洹水出晋、鲁之间。[1]246

7.水出发鸠山入漳,从水,东声也。[1]255按:今本《说文解字》作“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南漳,出南郡临沮。从水章声。”

8.濡水入涞。[1]282按:今本《说文解字》作“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涑。”

9.雅,楚乌。[1]316

10.炙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炙县。[1]351

11.阙,门观也。[1]397

12.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矣。[1]400

13.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县岐山,东入渭,从水,R声。又云:一曰漆城池也。[1]405按:《水经注校证》将“漆城池”三字连文,并标识地名符号。误。当标点为:“漆,城池也。”

14.漾水出陇西o道,东至武都为汉水。[1]478按:o,今本《说文解字》作“相”。

15.汉,漾也,东为沧浪水。[1]478

16.水出南阳鲁阳,入父城,从水,敖声。[1]500按:父城,今本《说文解字》作“城父”。

17.(沙)水散石也。从水少,水少沙。[1]532

18.闼首受淮阳扶沟县蒗荡(按,荡之氵换为石)渠。[1]551按:蒗荡(荡之氵换为石),今本《说文解字》作“浪汤”。另,《水经注校证》于“渠”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不得至沛方为闼也”。误。“,”当改为“。”。“不得至沛方为闼也”九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19.t者,河t水也。[1]572按:今本《说文解字》作:“(t)t渠(渠字左边加“鸟”旁)也。”

20.沂水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1]606

21.H水出箕屋山。[1]630

22.水出灵门山。[1]631按:灵门,今本《说文解字》作“灵壶门”。另,《水经注校证》于“山”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世谓之浯汶矣”。误。“,”当改为“。”。“世谓之浯汶矣”六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23.(p)出中阳山。[1]732

24.(灌)出雩娄县。[1]747按:《水经注校证》于“县”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俗谓之浍水”。误。“,”当改为“。”。“俗谓之浍水”五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25.崴也,出蜀汶江徼外,从水,我声。[1]770

26.温水南入b。[1]829按:b,今本《说文解字》作:“黔”。

27.深水出桂阳南平。[1]913

28.江水至山阴为浙江。[1]944

29.陶撸埤增水土,人所止也。[1]957

六、班固《白虎通》

1.其德著大,故称渎。[1]2

2.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1]398

七、应劭《风俗通》(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1则)

1.江、河、淮、济为四渎。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1]2

2.里语狐欲渡河,无如尾何?[1]3

3.百里曰同,总名为县。县,玄也,首也,从系倒首,举首易偏矣。[1]43按:《太平御览》:“《风俗通》曰:周礼,百里曰同。所以奖王室协风俗。总名县,县,玄也。言当玄静平徭役。”王肃《孔子家语注》:“方百里曰同。”韦昭《国语注》:“地方百里曰同。”

4.城,盛也,从土成声。[1]51按:《释名》:“城,盛也。”

5.河播也,播为九河。[1]136按:今本《风俗通》作“河者,播为九流。”

6.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1]187

7.俗说高祖与项羽战于京、索,遁于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止鸣其上,追之者以为必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鸠,故作鸠杖以扶老。[1]193

8.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无崖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谓也。[1]304

9.鲁昭公设两观于门,是谓之阙,从门,声。[1]397

10.陵者,天生自然者也,今王公坟垄称陵。[1]460

11.渠者,水所居也。[1]525

12.南阳平氏县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也。淮,均也。[1]702按:今本《风俗通》作:“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淮者,均,均其务也”。又,《水经注校证》于“柏”字后用“,”。误。当删。

13.出珍物,可贡献。[1]766

14.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以其女与神为婚,径至神祠劝神酒,酒杯恒澹澹,冰厉声以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牛斗于江岸旁,有间,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亟,当相助也。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秦惠王二十七年,遣张仪与司马错等灭蜀,遂置蜀郡焉,王莽改之曰导江也。仪筑成都,以象咸阳。[1]767

八、刘熙《释名》(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1则)

1.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1]2

2.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1]2

3.郡,群也,人所群聚也。[1]41

4.县,悬也,悬系于郡矣。[1]42

5.地不生物曰卤,卤,垆也。[1]43

6.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1]190

7.湄,眉也,临水如眉临目也。[1]209

8.本同出时,所浸润水少,所归枝散而多,似肥者也。[1]236

9.一顿而成丘,无高下小大之杀也。[1]237

10.屏,自障屏也。[1]29按:《水经注校证》于“也”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J思在门外”。误。“;”当改为“。”。“J思在门外”五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11.淮,韦也,韦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1]702按:韦,今本《释名》作“围”。

12.江,共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1]766按:共,今本《释名》作“公”。

九、《春秋说题辞》(按,此书已散佚)

1.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1]2

2.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有度。[1]157

3.济,齐也;齐,度也,贞也。[1]187

4.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地符,王者沈礼焉。[1]373

5.丘者,墓也,冢者,种也,种墓也,罗倚于山,分卑尊之名者也。[1]460

6.淮者,均其势也。[1]703

7.阴含阳,故石凝为山。[1]950

十、张揖《广雅》(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1则)

1.大u,太原也。[1]157

2.水自汾出为汾陂。[1]158

3.牖,狱犴也。[1]244

4.阙,谓之象魏。[1]197

5.复思谓之屏。[1]398

6.水自渭出为荥。[1]452按:《水经注校证》于“荥”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其犹河之有雍也”。误。“,”当改为“。”。“其犹河之有雍也”七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7.道梓松也。[1]581

8.金神谓之清明。[1]617

9.江,贡也。[1]766

十一、吕忱《字林》(按,指正《水经注校证》标点错误1则)

1.《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1]106

2.《尔雅》曰:山一成谓之丁P砩鳌⒙莱赖龋并以为丘一成也。[1]130

3.夙沙初作煮海盐,河东盐池谓之W。[1]169

4.播水在铌。[1]190

5.水决复入为铩[1]199

6.洹水出晋、鲁之间。[1]246

7.(涧)今河南死水。[1]380

8.孝水在河南。[1]390

9.水出杜陵县。[1]451

10.I者,水相入也。[1]467

11.漾水出陇西o道,东至武都为汉水。[1]478

12.(E)在鲁阳。[1]500

13.岘水。[1]504

14.勺水出阳城山。[1]512

15.洵,闼也。[1]551

16.沂水。[1]606

17.菜出东平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1]608

18.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1]623

19.H水出箕屋山。[1]630

20.氵水在比阳。[1]692

21.(?)水在义阳。[1]735

22.肥水出良馀山。[1]749按:《水经注校证》于“山”字后用“,”连接以下文字“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误。“,”当改为“。”。“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十三字,当为郦道元之言。

23.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1]766

24.水出蜀。[1]770

25.一曰湔。[1]772

26.淹水一曰复水也。[1]857

27.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1]913

28.江水至山阴为浙江。[1]944

参考文献:

[1](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M].中华书局,2011.

[2](晋)郭璞注,(宋)邢m疏.尔雅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清)胡承珙撰.小尔雅义证[M].黄山书社,2011.

[4](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05.

[5](汉)班固撰,(清)陈立疏证.白虎通疏证[M].中华书局,1994.

[6](汉)应劭撰,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7](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M].中华书局,2008.

[8](魏)张揖撰,(清)王念孙疏证.广雅疏证[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3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因原文仅万余字且缺乏系统性,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再论证。郦道元饱读《山海经》等地理学著作,遍游名山大川。他先后参阅前人430多种书作,查看了许多山川地貌图,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游历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等广大地区,问询当地居民水道的古今变迁及河流渊源,搜集到许多当地的风土民情及历史神话故事。《水经注》全书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是经后人改编而成),计30多万字,记述了1252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20多倍。《水经注》既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地理学专著,又是一部广博而优美的古文学作品,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也影响颇大。

二、《水经注》传统文化之内涵

《水经注》全文虽以古文行篇,但文字通融,毫无拖沓、偏僻字句,易读易懂,若通篇阅读则朗朗上口,仿佛于山水之间有天籁之音,耐人寻味,文采斐然。

其一,《水经注》文学魅力深刻隽永。

《水经注》能从不同角度对自然山水进行个性化刻画,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水各自面貌;在着力挖掘对客观景物的内在品质时,能使山水景物风貌的精神特质得以深刻的体现,突出地刻画显现了各种不同的山水性格;而在叙事描写之中饱含着著者的真情实感,能够融情入景、情与景偕,亦堪为之称道。《水经注》对自然山水、草木的描写细致入微,恰如其分,传递出独特的文学美感、空间质感和画面美感。诸如《水经注》卷十六《谷水》中写道“山有都亭,堂上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莱山,曲池接筵,飞沼拂席,南面射侯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严峰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游观者升降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其中引水飞睾,倾澜瀑布,或枉诸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飙暂拂,则芳溢于六空,实为神居矣”。其中所营造出盎然的生机、悠远的境地都如丹青目呈毕现,令人为之神往。又如《水经注》中山有描写峰峦、洞穴、岩岫、怪石、陵阜等所处,水有刻画瀑布、泉源、清溪、津渡等,还有对城池关隘、宫殿庙宇、物产古迹等处的走访、考证、记载和描述,可谓洋洋洒洒,兼收并蓄,异彩纷呈。这些都是与郦道元要“地以存古”的本意相符的。郦道元擅于将所描述自然物象与之所处环境关系进行整体考量把握,对山水构造、山水意境及山水性格都有准确到位的再现和塑造。在对景物“随物赋形”,做个性化描写时极见文字功力,让一部人文地理著作也能放射出文学的光芒。

其二,《水经注》艺术情感真挚醇厚。

囿于《水经注》自身的特别体例和内容要求,郦道元以尊重自然的写实笔法描山绘水时,也赋予其情景交融的感染力,避免说解上给人枯燥感。如《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有“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峙静夜听之,恒有清响……不觉疲而忘归矣”。郦道元在对自然美景与友人情怀相交集中,“不觉疲而忘归”,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笔下生动地展现他以及游人的真情实感,抒发出不同自然环境中审美者的不同心情和体验,使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交融,流露出深深的体悟和真挚的情感。在《水经注》卷十四《湿徐水》中描述,“(居庸关)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聆之者莫不伤思矣”。郦道元笔下以写自然景色的幽静、凄美,给人以一种冷冷清清的心理感受,如同对漂泊之苦、思乡之悲的反复歌咏,让“聆之者莫不伤思”。

三、《水经注》山水主题之启示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经过历史漫长的发展沿承,现已非常成熟。其间,各种中国画美学思想层出不穷并各持己见。有的偏重于“师承古人笔墨”,而忽视生活实践的创造性;有的过于强调以写意为主、“神采为上”,而忽视形质、理法的交互性。现实中,山水画家必须既懂得古人之理法,又懂得自然之理法。山水画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通过临摹课、写生课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达到让学生既可以掌握古人之理法(临摹),也可以掌握自然之理法(写生)的目的。因为只有把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与主观能动的艺术情感相融合,才能实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才能创造出真正富于感染力的优秀山水画作品。对于现代人而言,郦道元的《水经注》已经不仅作为地理学著作来加以理解,其中承载的传统文化和山水精神,也蕴含着对山水画教学的发展启示。

其一,以文化本源探求山水真谛,实现知行统一。

中国画与传统文化关系紧密,可谓一脉相承,其独特的品评方式、学习途径、鉴赏方法及创作手段由来已久,发展已臻于完备并自成体系。西风东渐百年来,原有的中国画教育体系受到冲击,多是以牺牲民族文化和中国画自身为代价的。从20世纪初始,学院教育就把中国画的绘画系统给丢失了。黄宾虹先生坚持“于传统溯求本原,于未来以求开放”,认为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又要学习并掌握传统文化中最本真的、最有生命力的那部分,然后融入“时代精神”大胆变革,方能有所成就。明代李日华在《墨君题语》中言:“绘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不狃狭理见闻,自然胸次廓彻,山川灵奇,透入性地时一洒落,何患不臻妙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水经注》能藉山水之名传递出传统文化之美,一如其后许多的文人游记,值得称道的是,郦道元不虚千里之行,才有了文字与山水的相互生发。古人云:读书以明理。在山水写生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非常重要。通过结合《水经注》的通读诠释,将读书与行路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写景状物,融情入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会将笔、墨、景、情统一起来,达到体味山川精神与抒漫情怀的完整结合。

其二,以传统美学推进山水教学,实现人文统一。

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上,美术理论家张晓凌指出,现在的学院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授,很多学生对古代美学思想精髓都没有具体认知,写生也只是对自然景观的照搬,缺乏最重要的思考酝酿环节。理论家尚辉认为,所谓的“坚守”,其实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立场问题。无论中国画如何汲取外来艺术养分、如何推进艺术变革,都应该以坚守中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画的核心审美规定为立场和依据。放眼看去,在各级各类美术大展上的许多山水作品,在片面追求画面的造型能力、写实效果的同时,恰恰失去了中国画审美中强调的“雅、静、清”等精神品格,暴露出画家在传统文化素养上的不足。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记载:“昨岁在石湖写此图,今携至西湖展观,乃绝似两峰六桥景界。惟是积雨连旬,烟霏不开,与李营丘画法无当,须米家父子可为传神也。”可见,古代画家在画论、画理等美学修养方面也造诣极高,这样才能在山水表现上做到通融顺达,创作出精妙的山水佳作。对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我们必须对之先有认识,然后发挥光大,否则中国过去或未来之人文思想,皆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三,以民族精神凸显山水风骨,实现笔墨统一。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4

一接棒就站在了山顶上

王建栋:男,28岁,营销人员,年收入60000元左右

“唉,如果不是一直心存侥幸等房价下跌,早点下手,现在房子都住好几年了,没想你越想它跌,它涨得越厉害。如今下狠心出手了,却发现自己有可能买了个‘山顶价’。”每当一说起买房的事,王建栋成了“祥林嫂”,絮絮叨叨一副悔不当初的神情讲述他和“阿毛”――房子――的故事。这位大学后留在贵阳工作的年轻人,在三次面临买房的关键时刻,由于犹豫而选择了观望。

第一次,是在2005年。“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贵阳,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同时我还在其他公司兼职,每个月的总收入有4500元左右,对于当时贵阳的收入水平来说,算是中等吧。到2005年,我已经有了4万元的存款。当时,贵阳市郊一些相对很偏远的地段的房价只有3000元左右。一位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的同学向我推荐一套近百平方的房子,总价才32万元左右,首付只需5万元。我的存款恰好够首付。然而,我最终还是没有买下这套房子,觉得有点贵了,而且有些偏远了,想再等等,说不定房价有可能降呢?”王建栋没想到,这一错过,就是三年。这三年,房价不仅没有降,反而蹭蹭蹭一个劲往上涨。

第二次,是在2008年。经过了几年的打拼,王建栋的月收入增加了,个人存款也达15万左右。眼看着房价只涨不跌,联想起自己三年前因观望而错失良机,王建栋决定出手。然而,正在这时,国务院出台了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成效明显,各地房价普遍有所下跌。有一天,王建栋听说市郊一个楼盘的价格已经从4000元降到了3400元,于是又动了买房的心思。“买个100平方的,首付也够了。”然而,由于当时各方都在预测房价要跌,王建栋又改变了注意,想等待“抄底”机会。没想到,他又一次失算了:到2009年下半年,房价不但没跌下来,反而涨得更离谱,2008年跌到3400元一平方的那个楼盘,2009年飚涨到了4300元,王建栋又一次错过了机会,他的优柔寡断让女友很是不满。

第三次,也就是今年初。王建栋与相恋多年的女友领了结婚证,并且准备结婚,买房已是刻不容缓。几经选择,他们看中了一套距离市区很近的房子,6000元一平方,首付只需要二成,100平方左右的房子首付13万,这样他们还能余下4万元钱来装修房子。可关键时刻,王建栋又犹豫了,因为这时国家又开始调控了,王建栋想再等几个月。可他没想到,自己等到了一个不利的政策:90平方米以上的首套房首付必须提高到三成。这样一来,他手中的17万元资金,已经不够支付一套100平方左右房子的首付,更别说装修了。“没得办法了,等不了了,只有改变计划,买个90平方以下的,这样首付才够用。”三次观望过后,王建栋已经对政策调控房价失去了信心,决定不在观望,买房。

3月上旬,王建栋收到了一家房开公司售楼处的短信,通知他第二天去排号。由于在县市出差,一直等到中午他才赶到售楼处,这里已是场面壮观,听说最前面的人是连夜来排队的,而他,则排到了250多号,王建栋看中88平方米的房子一推出就被排在前面的人抢购一空,他最终也没有买到。到4月2日,该小区第二次开盘,这次他终于买到了一套85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房子,前后仅仅相差20来天,每平方米就贵了500元,不算利息,王建栋也为此多花了5万元左右。

没料到,4月17日,国务院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通过对通知的研究,王建栋知道这次国家是“玩真格的”,“我买房的时间最最不好了,正好碰上了新政出台前的最后一波疯涨。我不仅买了‘山顶价’,而且贷款30年的房子还要多付大约12万元利息,”王建栋有些懊恼。“早知新政要出台,我就不会挤这个独木桥去买狂涨的房了。”

“就像炒股,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永远处于政策信息的最末端,一接棒就站在了山顶上。”王建栋只能安慰自己:房价,是调不下来的,最终还得涨。

【编后感】王建栋的“接棒”故事显示,老百姓因为身份、地位的限制,永远不可能提前得到信息,等到自己根据已公布的信息作出决策时,才发现自己不是站在了高高的山岗上,就是跌入深深的山谷底。这就像炒股一样,当散户得到利好买进后,股价往往已经见顶;当散户得到利空消息抛出后,股价往往已经见底。政策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平民百姓在与大户和机构的博弈中永远改变不了“抬轿”的逆势地位。

再打20年工也买不起房子

罗肖华:男,38岁,建筑民工,年收入10000元左右(无活干的时候则少于这个数字)

嘭嘭嘭,“起床啦,开工啦!”一阵猛烈的敲门声过后,接着响起了包工头的喊声。

我与十几个建筑工人从满是灰尘的木板床上爬起,钻出堆满了工具的工棚,在水龙头前用冷水洗了一把脸,胡乱扒拉了几口饭后,带着仍未消褪的倦意,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十八年以来,我每天的生活差不多都是这样开始的。

我是17岁读完高一后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做建筑工人的,除了20岁时因为娶媳妇回家里呆了半年多,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其余的时间都要随着建筑工程队辗转于全国各地,在为不同的城市修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同时,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自己和一家人生活的来源。

每当路过曾经挥汗如雨的城市时,我总会骄傲地对人们说:瞧,这个城市最高大豪华的楼房是我建造的!看,当初我可是免费住进那幢五星级大酒店的!

可是这种骄傲其实是一种阿Q似的骄傲,背后更多的是苦涩。我清楚地知道,虽然自己为城市建造了许多高楼大厦,我却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些房子不是修给我们这些来自生活最底层、睡地下室、吃糙饭的人住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我们对于所停留过的城市、对于所建筑过的楼宇而言,只是一位打完一枪就必须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这是建筑民工的生存方式。我们为别人修建起了豪华的楼房,可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在那些自己流过血汗的楼房里住上一宿。

什么?你说晚上逛夜市时看到有的民工也悠哉游哉玩得蛮开心的,那是你没看到我们辛苦的时候。建筑民工是所有打工群体中最辛苦的,在气温高达三四十度、日头毒辣得将人晒脱一层皮的夏天,我们要爬到几十米上百米的高空干活儿,去年夏天在重庆干的时候,就有一位工友因为中暑从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就此落下了残疾。还有冬天冰冻三尺的时候,别人戴着手套还嫌冷,我们却光着胳膊挥动大锤举起钢钎挥汗如雨。建筑工人的日子,实在是太辛苦了!可就是这种辛苦不挣钱的活,也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你也不能因此而说我们没有理想。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理想的。对于我们来说,挣一笔钱给儿女交学费;买一头耕牛;修一幢砖瓦房;娶一个媳妇儿……这些都是我们的理想,这些都是我们切实需要的东西。这不,昨天读初二的儿子才给我写来信,说家里的房子该翻修了,他想买一套《鲁迅全集》,还想要一双皮鞋……这小子争气,成绩在班上总是排第一,我每天少抽几根烟也要满足他的要求。

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知道4月份我们的政府出台政策调控房价这码事,社会上对这事儿议论得倒是挺热烈的,不过我和我身边的农民工兄弟们压根对这事不感兴趣。为什么?楼市新政与我们农民工有关系吗?没有!因为无论国家怎么调控打压房价,我这个打了20年工,吃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饭在哪里、收入少得可怜的农民工甚至连城市里的一个平方也买不起,更别说买一幢房子了!而且,就算我再打20年工也仍然买不起房子。城市里的房子,从来都不是为农民工建的。

我当然希望在繁华的城市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理想,就交给我的儿子去实现吧!不能做有钱人的后代,就尽力为将来能做有钱人的祖先努力吧!

【编后感】农民工罗肖华“再打20年工也买不起房子”的话获救我们,即使此次所谓的“楼市新政”能改变得了当前中国高房价的现状,却仍然改变不了大多数人买不起房的现状。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并非简单由于高房价所导致的。事实上,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公民住房平等权利的失衡。这导致了同样的公民身份,却因为户籍身份的不同,从事职业的不同而受到了不同的待遇。笔者认为,这才是导致民众对高房价现实怨声载道的关键所在。

弄假成真的离婚闹剧

徐敏慧,女,35岁,公司会计,年收入50000元左右

近日,我到一家律师事务所采访时遇到了桩离奇的离婚案:为了买房子而假离婚却想不到弄假成真了。

事情是这样的:十年来婚姻美满的徐敏慧手头上有一笔数额不少的余钱,夫妻俩准备用来投资房产,经过一个多月的看房正准备出手之时,新房产政策却出台了,“新政”要求,银行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利率从享受85折上升到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学财务的徐敏慧一算帐,倒吸了一口凉气:看中的房子是72万,本来是准备首付三成,贷款50万左右。但房贷新政出台后,不仅首付要增加到35万,利率调整也会增加10万元的还款利息,每个月的还贷压力大大增加了。”“新政”带来的巨大的利息差别使徐敏慧夫妇为难了,这太不划算了!

在徐敏慧打算放弃投资意向时,丈夫到房地产中介公司咨询后获得的“指点”又再度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之火,只是她万万没有料到,这把“火”会将她的生活与家庭烧成灰烬。

丈夫告诉徐敏慧,他从中介机构那里听到了一个规避房贷政策的好方法――“假离婚”。房产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给他算了一笔账:“二套房是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只要离婚后没有房产,以前也没贷过款,再购房仍属首套房,可以享受购买第一套房的两成首付的待遇。以贵阳的房价来看,一套房利率8.5折与1 .1倍的差别是要增加10万元左右的利息。而在房价高的一线城市,利息差别可能达到60万,这还不包括贷款首付上的金额差别。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离婚一次可以节省几十万,多结一次婚又何妨?”

“先协议离婚,把房产全部判给我们俩的其中一个,等申请完房贷后,我们再复婚,一举两得啊。”丈夫的设想得到了徐敏慧的大力赞同。咨询过银行的朋友后,夫妻俩对中介机构建议的“假离婚”程序非常有信心。对于离婚、再婚,40岁的徐敏慧并不担心:“只是权宜之计嘛,再说现在离婚也已经不像以前,不需要遭受社会的非议。”

徐敏慧平日对丈夫十分信任,没多想,就和丈夫办理了“假离婚”,因为是“假离婚”,两人没进行财产分割。之后徐敏慧拿出和丈夫的12万积蓄,又从她父母那借了6万元交了首付,以丈夫的名义购买了新房。

5月1日,徐敏慧和丈夫又复了婚。一切似乎都向着她的愿望发展,可5月10这天,好友的一个短信完全打乱了她的生活:她的丈夫和一个女人在一家宾馆幽会。徐敏慧急忙打车到了那家宾馆门口,半小时后,她看见王先生和一个女人挽着手从宾馆出来。事后,虽然丈夫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一再发誓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可徐敏慧却无法原谅丈夫。在不断地争吵中,丈夫逐渐失去了耐心,最后竟放出狠话:“你到法院吧,法院怎么判咱就怎么着!”

为离婚,徐敏慧找到律师进行咨询,咨询后她才发现,自己在财产分割方面完全被动。原来,第一套房子的房证上虽然是徐敏慧的名字,可因为“假离婚”时,双方没有进行财产分割,所以真离婚时,这套房子丈夫也有权利分割。而第二套房因为是两人离婚后办理的购房手续,所以该房就成了丈夫的个人房产。虽然徐敏慧一直强调自己是“假离婚”,但是从法律角度看,两人第一次离婚时,夫妻双方到场,并经民政部门询问后答复为自愿离婚,所以他们的离婚是有效的。律师建议徐敏慧可以从中介公司、卖主等方面取得对自己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当时离婚的本来用意,要求法院适用最大诚信原则判案,为自己赢取主动。

然而,要找这样的证据比大海捞针的希望还渺茫。最终,徐敏慧不得不放弃离婚的打算,和丈夫尽力维持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

【编后感】原本为了达成社会公平的政策性差异却成为不少百姓牟取“不公平”的投机之路,房产新政引发的“假离婚”现象显示,我国的房产新政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以家庭为单位划定住房套数来决定贷款利率,有可能会忽视了每个家庭的特殊住房情况和要求,可能造成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低收入家庭购买第二套改善性住房却无法申请优惠贷款等。因此,国应尽可能用更细化、人性化的各类政策规定来反规避人们的“假离婚”现象。

不敢再继续炒房了

王郦欣,女,37岁,职业炒房客,年收入50万元左右

我是在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认识王郦欣的,她是一个专业的职业“炒房”客。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王郦欣“炒房”始于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受“非典”疫情的打击,那一年的楼市发展很低迷时期。那年的7月,在与一个做房产中介的朋友闲聊时,听说“在水一方”有一套比较便宜的房子要出售,王郦欣就跟着去看了下房子。这是一套137平方米三房两厅的房子,王郦欣当下就决定要买,当时价格为50万元。2003年底,朋友又介绍了一套157平方米四房两厅的房子给她,价格为65万元,她也毫不犹豫地拿下了。由于是向银行贷款和借了钱,两套房子买下后王郦欣一年后转手,两套房子共赚了20万元钱。尝到了炒房的甜头后,王郦欣索性从单位辞职,一头扎进“炒房”的大军中去。2004年底,她用“炒房”赚的钱将自己不足80平方的家换成了豪华宽敞200平方的大房子。

2005年5月,国家出台调控房产市场的新政,规定不足两年的房产交易要缴纳额外的5%营业税。随后几年,房产调控的政策出台了好几次,王郦欣转为长线投资。而为了分散风险,她在“炒”的同时,还在闹市区租了个门面,做起了服装生意,实现了“双轮驱动”的经济策略,服装店生意和投资房产相得益彰,互相驱动,服装生意的积累用来投资房产,而一旦生意急需资金,她就卖出房子,取得流动资金。如今,她家除了自住房,投资的房产保有量长期保持在三套左右。“我最得意的是用银行信用卡理财来投资房产,一般信用卡通常有2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免息期,每张卡贷个两到三万元,我最多的时候曾办过20多张信用卡。 ”

2009年5月,王郦欣在园区买了2套湖景公寓房,均价在每平方米8000多元,在今年的3月份将这两套房子以每平方米1.6万元翻倍的价格卖掉,由此王郦欣把自己的爱车换成宝马5系。

不过2010年,王郦欣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服装店上:“2010年的房产政策收紧了,房产不好炒了。 ”今年4月初,王郦欣预定了一套房子准备投资,在要与开发商签约的关键时刻,国家一系列密集的地产调控新政出台了。国务院房贷新政施行,震慑作用开始显现,王郦欣算了一笔账:一套160万元的房子,不仅要一次性缴50%的首期,按照二套房贷从原先普遍采用的85折利率上调到现在的1.1倍,相当于一次性加息,按30年贷款期限,将增加月供支出接近20%。她曾经捂着不卖的三套房子有两套房还有少量贷款,她感觉到了扩大投资的压力:“这次房产新政力度很大,不过我以租还贷,基本能挺住。”

王郦欣表示,像她这样的炒房客喜欢以有限的资金撬动更大市场,借银行的钱炒房。但最初首付30万元能买三套,现在只能买一套,市场升值空间在变小。面对楼市新政,王郦欣快人快语:有影响,但主要还是在心理上。“我不急于马上出手;除非急于用钱。”和王郦欣怀有同等心态的,包括她的圈子里的一群炒房伙伴。王郦欣说,按揭的成本太高了,在目前情况下,暂时放下投资的计划,进入观望期。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5

关键词:战争;移民;盐业经济;三峡城镇;文化大融合

三峡地区井盐业,在历经秦汉数百年稳步发展之后,及至东汉后期,其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巫县(辖今重庆市巫山、巫溪和湖北巴东、建始等县地)、朐忍(辖今重庆市云阳、开县及万州和湖北利川部分县地)、临江(辖今重庆市忠县、梁平、垫江及万州部分县地)、涪陵(辖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酉阳、黔江及贵州沿河县地)等县井盐业的产、运、销均纳入到国家正常运转体系之中。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下,居民居住亦相对稳定,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复出现。

但自东汉末年以后,中国社会却进入到一个漫长的政治大分裂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割据政权林立,王朝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以致久已消歇的移民大潮,又因政治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而再次在华夏大地涌动不止,地控人蜀长江黄金水道的渝东三峡地区,则又成为军事进攻以及峡内峡外移民进出的主要通道,由此而使峡江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受到猛烈地冲击。作为该地区社会经济主要支撑的井盐业,在战争频仍、移民进出不断的过程中,亦受到强有力的刺激,呈现出不同于秦汉时期的面貌,并带来了整个三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自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到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焉据蜀之际,全国各地的官僚、百姓纷纷避乱人蜀。史载:“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人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①南阳一带流民势必多取峡江水道人蜀,其中当亦不乏滞留峡江地区者。

兴平元年,刘焉卒,朝廷下诏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接替其父刘焉领益州牧;而当时控制朝廷的董卓旧将李催、郭氾,又以朝廷名义,直接任命赵韪(原为益州帐下司马)为征东中郎将,要他带兵去攻打荆州。时“巴郡沈弥、娄发、甘宁(《三国志·吴志·甘宁传》云:‘甘宁,巴郡临江人也。’)反,击璋不胜,走人荆州”②。甘宁等人率众沿江而下,实际上投奔了东吴政权。而赵韪接到诏书后,却另有图谋。虽然立即带兵沿江东下,但却屯兵朐忍(其故城在今云阳新县城东二十余里大江北岸旧县坪),不再前行③;是年,赵韪又向刘璋建议“分巴”:以垫江以上(今合川以北嘉陵江、渠江流域)为巴郡,以江州(重庆)至临江(忠县)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奉节)为固陵郡。“巴遂分焉”④。赵韪屯兵朐忍,并分巴郡新置固陵郡,统朐忍、鱼复两县地,大有借助是地井盐之利以养精蓄锐、扩充军事实力之意。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韪自以为一切准备就绪,遂起兵回攻成都,结果兵败身亡。赵韪屯兵朐忍长达六年多时间,其所率军士部属长驻朐忍、鱼复等地,可谓一种短暂性的军事移民,而且与朐忍、鱼复两县地井盐之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范哗:《后汉书·刘焉传》卷一0五,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影印本,1986。

②陈寿:《三国志·蜀志·刘焉传》卷三十一(注引《英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影印本。1986。

④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刘璋又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原巴郡为巴西郡,“是为三巴”。参见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校注本)卷一,巴蜀书社,1984。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主荆州之际,将盐泉涌流之地(今巫溪县地)从巫县分出,设置为北井县①,由此可看出尚未建立蜀汉政权的刘备军事集团,为获取盐泉之利以资军用而对是地盐业生产及其管理的高度重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数万人经峡江水道至江州(今重庆),“北由垫江水诣涪(今四川绵阳)”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沂流,定白帝(今重庆奉节)、江州、江阳(今四川泸州),惟关羽留镇荆州”③。可见,诸葛亮等也是经峡江水道入川的。刘备、诸葛亮等分别两次率军人川,亦势必有不少荆州人马留守峡江地区。此可视为一种军事性的移民。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人益州,分朐忍西南部分县地置羊渠县,又分朐忍西北部分县地置为汉丰县。与此同时,刘备还将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等六县再次置为固陵郡④。刘备这一分县置郡的举措,除了说明蜀汉政权由于军政上的需要而强化同为产盐重镇之六县的盐业管理外,还表明当时朐忍等地,随着过境移民和军事性移民的连续不断,居民已大为增加,其中,从事盐业生产与运输的民众必当相应增多,为加强对三峡地区东部的控制,故而继分巫县置北井县之后将该地区县级单位行政区划范围再次缩小。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朐忍徐虑、鱼腹蹇机以失‘巴’名,上表白讼”,刘备为笼络地方势力,乃将固陵郡名恢复为巴东郡⑤。是年,刘备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七月,遂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蜀)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蜀军营寨,破四十余营,大败刘备于归州獍亭,死者万数⑦。其后,刘备“自犹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秋八月,(蜀)收兵还巫”⑧。当此之际,“巴西郡太守阎芝,遣马忠将五千人至永安”⑨,以增强永安驻防兵力。从蜀、吴交战之史实,尤可见当时鱼复、巫县、秭归一带,由于军事原因,过境移民之繁多。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灭,其后蜀人又大规模外迁,“并三万家于东及

关中”⑩,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是经渝东峡江水道东下的。是年冬,时已把持曹魏大权的司马氏为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的控制,又分益州置梁州,“统汉中、梓潼、广汉、涪陵、巴、巴西、巴东”七郡⑾,时属巴郡、涪陵郡、巴东郡的三峡地区即已划置梁州以内。人晋以后,北方战乱不息,大量北方流民南迁入川,而四川西部也战乱酷烈,又迫使四川人口大量东移,三峡地区人口呈现出从三峡地区西部向东部移民的趋势。而李特、李雄父子大成政权的建立,则更导致巴蜀地区人口大规模的迁徙。史载:“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益州流民十余万户徙荆州。李特之乱,三蜀民流并南人东下,城邑皆空,野无烟火。其人荆州者十余万户羁旅贫乏,镇南江军刘弘大给其田及种粮,擢其贤才,随才授用,流民稍安。”⑿以上东下荆州的人口中即有很大一部分滞留在三峡地区东部从事经济开发,本为流民,而实际上已成移民;其中,亦不乏从事盐业生产与转运之人。由于战争的需要,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及至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的井盐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北魏郦道元(?—公元527年),其生卒年代大致相当于南朝宋齐梁之际,所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按:杨守敬《三国郡县志补正》云:“北井,《郡国志》无此县,据《华阳国志》,县故属宜都,先主复置固陵时移来,疑先主领荆州时所置。”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云:“汉末,刘备分南郡西部置宜都郡,治夷陵。同时分巫之北境为北井县.与巫还属巴东。”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云:“北井,《续汉志》无,疑即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时置。”杨、任、刘三位先生看法基本一致,均推测北井自巫县分出置县在建安十五年刘备主荆州之时,而非刘备人益州之后的建安二十一年。本文采取此说。

②⑦⑨⑿郭允蹈:《蜀鉴》卷三,巴蜀书社《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影印》,1985。

③⑤⑧陈寿:《三国志·蜀志·蜀先主传》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影印本,1986。

④⑤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刘琳校注本)卷一,巴蜀书社,1984。

⑩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刘琳校注本)卷八,巴蜀书社,1984。

⑾《资治通鉴·魏纪》(胡三省注)卷七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水经注·江水》载曰:

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王莽之监江县也。《华阳记》曰:县在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即今之重庆市忠县[洽+甘]井河),有盐井菅户,溪水沿注江①。

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溪水北流注入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阳溪口②。

(江)左则汤溪水(今云阳境內汤溪河)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③。

江水又东,巫溪水(即流经重庆市巫溪、巫山二县于今巫山县城东侧流入长江的大宁河)注之。溪水……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建平一郡之所资也④。

又,南朝刘宋时代盛弘之所撰《荆州图记》则对当时巴东郡治所在地鱼复县⑤有记云:

八阵图下东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磧上有盐泉,井五口,以木为桶,昔常取盐。即时沙壅,冬出夏没⑥。

从郦道元所云北井县所产井盐为“建平一郡之所资”、朐忍县汤溪水滨“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南浦侨县西溪硖侧有“盐井三口,修煮不绝”和临江县“自县北人盐井溪,有盐井营户”,以及盛弘之所记鱼复县八阵图下碛坝“昔常取盐”等等情况来看,三峡地区腹心地带的井盐业并未因蜀中战乱而衰减,相反却因外来移民的增多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这一点,从巫县、北井、鱼复、朐忍以及南浦侨县等县地城镇的建设与变迁亦可窥知到这一点。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巫县故城,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溪深谷,南临大江”⑦。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对巫县故城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1997—1998年,又对巫县故城北城墙作了进一步的发掘,通过综合前一次的调查发掘情况后,已得出结论,巫县故城,其城址基本座落或重合在现代巫山县旧城区巫峡镇范围内,并进一步推断巫山故城的始建年代当在西晋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还在今巫山县大昌坝双堰塘遗址的西南部大宁河东岸的河滩地上,发现了一处分布范围较大的汉晋时期墓地,并发掘清理出汉晋时期砖、石室墓十余座,获得了包括铜、陶、铁、银、琉璃等质地的一大批随葬精品,表明此处在汉晋时期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家族墓葬区,亦暗示了汉晋时期的双堰塘很可能存在一繁华生活区⑧。由此可探知,始于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设置的泰昌县古城的早期城址,很有可能即置于该处。而北井县,则于汉末由刘备自巫县分置,及至南北朝时期,其县北盐井所产食盐,已为“建平一郡之所资”,由此亦可知,时北井县治(即今巫溪县城),由于县北盐泉涌流之地(即今巫溪县宁厂古镇)盐业生产的兴旺发达,实际上已成为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巫县古城建筑及大昌、北井等处城镇在峡江中出现并不偶然,它说明自入晋以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由于其方便的水路交通位置,古代的巫县城已成为盐业管理与贩运的中心城镇,这势必出现相对繁荣的商业集市;而背离大江的北井县和泰昌县,其古城镇虽处在支流上,但其主要也是由于当时盐业经济的活跃而自然集结成镇的。这两个古城镇由于皆位于大宁河畔,宁河峡江一水相通,由此可想见当时该地区及峡江东部一带盐业生产与贩运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③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陈桥驿注本)卷三十三,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④⑦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陈桥驿注本)卷三十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⑤据《华阳国志·巴志》卷一载:“鱼复县,郡治。公孙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初复。”案:鱼复县即今重庆市奉节县。

⑥转引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1987。

⑧郑若葵:《重庆市巫山县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三峡文化研究》第三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景象。宋人祝穆引《荆州记·建平》中“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一语以证“郡少农桑”之古俗①,则可从一个侧面说明,西晋以后归属建平郡之巫县、北井、泰昌、建始、秭归、兴山等地,从事盐业经济活动及由此而生发的其他商贸活动的人员之多。

又,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所云朐忍县汤溪水滨有“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之地,即今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所在处。由于汤溪水经由此地南流三十里即于汤口注入大江,盐运出井甚为方便,故而到了北周后期,为加强对该地盐业生产与运销的管理,有效的实施官营专卖,朐忍县治即由“跨其山阪、南临大江”的朐忍故城(今云阳新县城东去二十余华里之旧县坪)东迁40多华里至汤口右侧(今云阳旧县城),并逐渐建设成为一座新的县城,且改朐忍县名为“云安县”②。自隋唐以降迄至今日县城西迁彭溪河口东侧以前,将近1500年时间,均一直是该县县治所在地。由朐忍县治东迁汤口建城,亦可得知,当时汤溪水滨及大江口岸盐业生产和运输业已繁盛多年,随着外来移民的滞留,从事盐业生产与转运的人员也已逐渐增多。

又,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所记“南浦侨县西溪硖侧有盐井”之地,即今重庆市万州江南五十多里处的长滩镇。发源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杉树坪的磨刀溪,流经长滩镇,于今重庆市云阳县江南新津口(即郦道元所说之“阳溪口”)注入长江。迄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由长滩至新津口绝大部分河段尚可通行木船,船运基本可连通大江。笔者根据实地调查得知,自1957年后,因改土造田或因建房挖基,曾连续在该镇磨刀溪两岸生基坪、水井包、刘家螃、瓦窑坝、石龙门、官林、瓦庄屋等处挖出二十余座东汉砖拱墓,墓向全都坐南朝北,并出土了大量有几何形图案的青色榫卯砖和釜、罐、钵、豆等青铜器、陶器、铁器工具及五铢钱等文物,这很可能说明,东汉末年,随着长滩井盐的开发,此地已逐渐成为经济开发较早、人口亦较为集中的地区。故刘备人益州后,分朐忍置羊渠县,县治即设于今万州长滩镇河东故城区。晋平吴后,省羊渠置南浦县,徙治所于湖北利川南坪镇。其后,蜀中大乱,流民逃亡羊渠故地,又于此置南浦侨县。羊渠县及所谓南浦侨县,其县治均设在万州长滩镇河东故城区,至今河东故城区西侧磨刀溪两岸山麓水畔仍有多处古盐井遗址,而在磨刀溪西岸山麓水畔尤为集中。笔者认为,长滩古镇能成为当时渝东万州江南人口集中的地区并两次置为县治③,不仅仅是由于水上交通较为方便,更关键的原因却在于此处溪硖侧有盐井而“修煮不绝”!在战乱频繁的年代里,长滩古镇正因为有“修煮不绝”的井盐之利,方才成为不少移民逃亡迁徙的聚居之地;由于人口的增加,此处城镇建设亦势必相应地得到发展,由上述该地墓葬出土的情况即可说明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祝穆:《方舆胜览·归州》卷五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1987。案:据《晋书·地理志》卷十五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合原吴、晋各有之建平郡为同一建平郡,统“巫、北井、泰昌、信陵、兴山、建始、秭归、沙渠”八县,计13200户。时巴东县尚未自巫县分置。

②《隋书·地理志》卷二十九“巴东郡云安县”下注云:“旧曰朐忍,后周改焉。”案:元代及其以后,方更名“云阳”。

③杨守敬认为:“蜀先主置羊渠县,晋省羊渠,置南浦,属巴东郡,宋、齐、梁因,即今万县治,在江北。南浦侨县在江南,未详何时置。”其门人熊会贞疏“南集渠”及“阳溪口”曰:“今渡口溪西北流。至万县东南人江。” (见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卷三十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笔者认为,杨、熊二人所说,与笔者实地考察所知和万县置县沿革出入甚大。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方省江南南浦侨县,又分朐忍县大江北岸西北部分县地,共置为鱼泉县,并徙治于江北苎溪河(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十三所说之“北集渠”)口左侧,即今万州老城区环城路南门口一带,此为今万州建城并置为县治之始。北周武帝天和年间(公元566--571年),鱼泉县又改名为安乡县,旋改称万川县,后又置为万川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借江南原置南浦侨县专名又改县名为“南浦县”。自唐以后,或为州治,或设为县治、市治。方多带有“万”字头。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云:羊渠“故城在今万县”,又用括号注为“《蜀鉴》谓盖在万县西南五十里羊飞山下,《纪要》谓即今万县市治”。引宋人郭允蹈《蜀鉴》说羊渠故城“在万县西南五十里羊飞山下”,与笔者所考察认定的长滩镇河东故城区所在方位大致相合。今由重庆市万州城区到长滩镇计有58华里车程,但需说明的是,长滩不在万州西南而在其东南。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羊渠县治即今万县市治(今万州老城区)则误矣。又,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云:羊渠“故城在今龙驹坝”。但龙驹坝尚在长滩以南60里。

刘备又分朐忍西北部分县地置为汉丰县。汉丰县故城即今重庆开县治,井盐产地就在其北面五十余华里的温汤峡谷中。温汤峡谷地处南流人江的彭溪河上游清水河段(今属开县温泉镇),此即郦道元所说之“巴渠水”。巴渠水“西南流至其县,又西人峡,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彭溪水又南,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位于今云阳县新县城西头)①。经实地考察得知,温汤峡谷全长不足4华里,古盐井即分布在峡谷东西两岸,至今亦有遗址可寻。当地有民间传说云:“古时一猎者见白羊于河边舔食盐泉,尝而味咸,遂刨砂为坑,取其盐卤。”②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时朐忍县东汤溪河畔早在西汉初年即已开始凿井取卤煮盐,朐忍县亦因此而置有盐官,而刘备却将同样拥有井盐产地的朐忍县西北彭溪河上游地区又划置为汉丰县,很明显,这一举措亦完全是出于对该地盐业生产与运销进行强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正由于该地盐业的兴旺与发展,不但所建汉丰县治成为了该地人口集中的城镇,而且在檀井溪与清水交汇的地方(即紧靠温汤峡谷之处)亦由于人口的增多而逐渐集结成镇。

至于巴东郡郡治所在之鱼复县,由《荆州图记》所记“昔常取盐”一语可知,该地井盐业的开发并非始于南北朝时期。由于其地夔门天险“当全蜀之口、控荆楚上游”,故自远古以来此地即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秦汉之际,已置为鱼复县。及至东汉末年置为巴东郡治以后,随着军事性移民的增多,军用需求量的增大,该处井盐业已逐步得到了开发。而巴东郡郡治所在之白帝城,更是成为了三峡地区腹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其城镇规模亦相应得以扩大。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江水东迳永安宫南,刘备终于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其间平地可二十里许,江山迂阔,人峡所无,城周十余里……”③由此已能说明,刘备兵败退还鱼复并改鱼复县曰“永安”之际,白帝故城业已扩展到其西面平旷地带(即今奉节县旧城区,现已撤迁)了。

峡江水路,自远古以来即是四川盆地连通峡外广大地区唯一的水上交通要道,随着战争的需要,造船业已大为发展,及至三国以后,方舟可直下荆吴,完全可为食盐运销峡外提供方便的水运条件。北井、大昌、朐忍、汉丰、羊渠、临江等县井盐产地虽然地处群山之中,但由于与大江相去不远,且有支流相与连通,这实际上为盐运出井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而巫县、鱼复、朐忍、临江等县治所在地更是地处各支流入江口岸,扼控着本地盐运出境之咽喉,随着盐业的发展,/这些地方势必成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城镇。如果说,三峡井盐之利与峡江水路,在先秦时期是引发战争与移民迭起的缘由,那么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的井盐业和水道运输却由于战争与移民的推动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达,其中,盐业经济则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相争,实际上既是中原、荆楚、巴蜀三大经济区的较量,也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三大文化圈的互抗。尽管秦汉时期上述三大文化已基本融合,但由于长期的政治大分裂,再加上地方自我中心观念的存在,故自东汉末年以后,又渐次显现出各自的地域特色来。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三峡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险峻陡峭的地形地貌,再加上一直为各个王朝统治者视为国之大宝的盐业经济,它不但成为了历代王朝用兵过境之通道,而且也为迫于战乱而逃亡迁徙的中原及蜀中移民提供了一块较为理想的避乱谋生的滞留之地。也正是由于战争而引发的这种涌动不止的移民潮,再加上各统治集团军政上的需用,故而使该地区的盐业经济能长期活跃不息,并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文化视角看,由战争所导致的连续不断的移民活动反倒使中原、荆楚、巴蜀三大文化在该地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碰撞、大融合,质直、素朴、神秘而诡谲的巴文化不仅与秀美、绚丽的蜀文化以及具有雄厚、谨严、清奇、灵巧风格的楚文化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气势磅礴、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亦进一步渗入其中,这既充分地层示出三峡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特质,同时亦使三峡文化的内涵变得更为丰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十三(陈桥驿注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②参见拙文:《渝东古盐井探访录》,载《今日重庆》,2002(4)。

A Study of Salt Industry and Immigrants’ Culture in the Three

Gorges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Ren Guiyuan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6

2、指虚无缥渺的事,许自昌《水浒记·闺晤》:纵然,有妇糟糠,鸡鸣成梦想,齐眉成孟浪,那曾教夫壻觅封侯,倚门凝望;

3、粗率;疏误。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庾杲之注《扬都赋》,言卢龙山在平冈城北,殊为孟浪,远失事实。;

4、卤莽;冒昧。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正如老医看病极多,故用药不至孟浪杀人;

5、犹浪迹、浪游。我生胡为自役役,孟浪江湖竟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