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案范例6篇

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范文1

【关键词】直切“独特”;感知写法;深悟写法;运用写法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体会赵州桥的独特宝贵之处是雄伟、坚固和美观。

2.品味语言的魅力,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

3.迁移运用本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复习旧知 直切“独特”

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赵州桥有哪些宝贵独特之处呢?

2.直切“独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独特之处。

二、品读“独特” 感知写法

(一)品读第二段“雄伟坚固”

1. 回忆学法: 读思: 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体现在哪里 读读画:用“―”画描写赵州桥雄伟的句子。用“~”画设计独特的好处的句子。

读悟:体会怎样把桥的独特写出来的?

2.依法学习:由读文――笔读批注――读中体会

3.汇报交流 雄伟坚固的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这么长的桥……

设计独特的好处:……既……又……

A:品读第一句:赵州桥非常雄伟。感知写法:概括写出赵州桥雄伟。

B:品读具体雄伟坚固的句子:(自由读-范读-美读)

a:全部用石头砌成(感知写法:抓住材料写出“坚固”)

b:没有……只有……(感知写法:抓形状写出“雄伟”)

c:……还各有……(感知写法:抓样子写出“雄伟”)

C:品读桥设计好处的句子:a减轻了冲击力(坚固)b:节省了石料(省料)

理解:“减轻”“节省”(用反义词法)。“创举”(近义词法 )

感受:独一无二的举措。感知写法:抓好处写出独特。

4.归纳总结:

1)总结内容:赵州桥非常雄伟,是因为这么长的桥 ;这么长的桥 ;这么长的桥 。

(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桥洞;横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2)写法总结:够段方式:概括――具体 写法:抓特点:样子 材料 好处

过渡:赵州桥除了雄伟还有什么特点?(美观)现在我们来看看它的美观。

(二)品读第三段“美观”

1. 依法学习: 读思: 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里? 读画:用“―”画描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读悟:体会怎样把桥的美观写出来的?

2.汇报交流:

1):读思: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栏板上的精美图案”。

读画:赵州桥美观的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

读悟:作者怎样把桥的美观写具体的呢?(品读句子感知写法)

A:齐读:说说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抓住动词:缠绕 吐抵(体会动作好看)②抓住神态词:回首遥望(体会神态美)③抓住样子词:相互缠绕 飞龙 双龙戏珠(体会样子多可爱)

B:指名读C:评读:读出龙的多和美 D:美读:看课件读。

2)知写法:抓住龙的动作、神态、样子来写的。(课件标注)

3.品读全段:看多媒体的标注朗读:(学生行为:指名读-评读―美读)

三、分析文段 深悟写法

1.分析文段:看多媒体分析:够段方式和写法

2.深悟写法:够段方式:概括-具体 写法:抓特点 用修辞:(排比)。

3.分析段与段的衔接:

1) 连接二三段的句子是什么?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的前半句和后半句与二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分析过渡句作用:承上启下

4)练习写过渡句:关联词语:不但_____而且_____

提示词语:写人的:诚实 勇敢;……写物的:结实,耐用;美观,实用……

四、仿说练习 运用写法

1.交流积累:

1)见过的精美图案:图案:学校宣传栏 班级文化墙 公园的雕塑,手抄报……

特点:丢果皮的小男孩低着头,打人的匪徒凶神恶煞…… 红红的牡丹花鲜艳夺目,光荣榜光彩照人……

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2)积累:动作词:欢蹦乱跳、摇头摆尾。神态词:恋恋不舍 目不转睛

2.仿说句①:总述:庆丰农场的(地方)的(图案)不但( )而且( )。

3.仿说句②:分述:抓特点:样子,动作,用修辞:排比

1)指名抓特点说:说出样子、动作……

2)引导说比喻句:

3)引导说排比句:用多媒体的图片引导:有的――有的――有的――

4.仿说段:连句成段练习说段:

庆丰农场(什么地方)的( )不但( )而且( )。那些( )(怎么样)有的_____;有的_____;还有的_____。

5.动笔书写 教师巡视

五、总结写法 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1)够段方式:概括-具体2)写作方法:抓特点 用修辞

2.拓展延伸:刚才我们只是采用了概括-具体的方式写了一段话,请同学们回家写两段话,并用“不但……而且……”的过渡句连接起来。

六、板书设计:

赵州桥

(但坚固而且美观)

(过渡句)概括:

具体:抓特点:动作 神态 样子

用修辞:排比

桥之美教案范文2

关键词:教学资源;美术;有效利用;校本课程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美术老师,不仅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发现美术教学资源的慧眼。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有:拓展校外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以及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因而,作为美术老师要有“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意识,积极发现生活中可利用与开发的资源,大力开展美术课程开发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整合利用学校、社会的各种美术教学资源,尝试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下是我所尝试的一些方法与案例。

一、挖掘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

校园周边环境资源中有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它们以各种方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识别并将校园周边美术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美术文化课程资源,是我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途径,培养他们对校园周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实践中,我通过教学实践性原则:“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尽可能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社会。”

1.组织室外写生

组织室外写生的教学形式主要针对的是生活中肉眼可以看到的涉及历史、自然、文化的美术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实际条件的一种教学。

从这种教学形式看,学生走进生活对景写生,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活力,这种方法很简单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案例一:《家乡的桥》一课的教学片段

我在上小学浙美版第六册《家乡的桥》一课的时候,我带学生出去写生,画学校周边的廊桥。庆元有很多的廊桥,庆元的木拱廊桥古朴而优雅,它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生很兴奋,也很珍惜写生的机会,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认真画着自己熟悉的桥。在视觉表现的过程中,我不刻意要求具体的单一表现技法,使他们不做图像的模仿者,使学生在多样化表现方法和自主探究中快乐地作画,因为人在快乐的情境下更能迸发出潜能来。课后,让学生去了解这廊桥的历史,去了解庆元到底有多少廊桥,它们有着怎样的传说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其文化内涵,并要求在了解情况后再次整理写生的画,画出富有人文气息的作品。

第二堂课上,一学生说:“老师我还真没想到,我们这小小的庆元会有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廊桥,还有这么多与廊桥相关的美丽传说。”我便让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发现,学生兴奋地说出自己的调查结果,有的说“如龙与来凤的故事”,有人说“咏归桥”咏归二字之由来,通过交流,学生惊奇地感受到平凡事物也有深刻的一面,以前只是没去发现而已。从而使学生能学着关注身边的事物,学着去了解乡土美术文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热爱乡土艺术的情结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现场人物访谈

现场人物访谈教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风土人情、民间故事、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表现的侧重点为非物质艺术文化资源,它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以人们口传方式为主的。由于这种文化资源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因而受较大的时空限制。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在艺术采风中,对民间老人和艺人进行现场采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古老的民间文化,然后根据学生生活启示,发挥他们的想象进行视觉表现。我发现这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案例二:现场访谈庆元木拱廊桥师傅吴复勇

吴复勇是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人,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民间工匠,他也是目前庆元县比较年轻的、能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的师傅之一。学校离大济村很近,组织一小部分的学生现场访谈,还有些学生问了吴师傅的收徒条件。吴师傅说:“能拿大斧、大锯,熟练掌握刨、劈等基本功;能吃苦耐劳,有强壮的体魄;要与其投缘,头脑要灵活,悟性要好。你们啊,还太小呢,现在的任务还是先好好学习吧!”通过这样的访谈,让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家乡的廊桥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要为保护这份宝贵的遗产尽一份心、一份力。

3.实地参观活动

在学校里,我通过努力组建了学生美术社团。在客观条件允许下,每学期组织一两次活动,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及民间艺术较为集中的地方。

该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受条件的限制,局限于部分学生参加,我以点带面,让部分学生参加此类活动。活动后,我把活动的情况在学校的橱窗进行宣传,利用教学的辐射功能。同时,我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小组的形式自行组织参观活动,并要求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他们参观考察的成果。

案例三:参观“庆元香菇博物馆”和“廊桥博物馆”

近几年来,随着县里的发展,我们多了两个博物馆,香菇博物馆与廊桥博物馆,馆内不但有很多家乡历史性的内容,也有外地名家和本地艺人的美术作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一方面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了解我们家乡发展的历史,了解香菇与廊桥的历史!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原来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忽视了而已。

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活动,寓教于生活,无形中学生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对乡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美术教学形式,活动筹备和组织的事务很烦琐,要考虑很多细节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同时,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民间活动的信息。

4.举办专题讲座

现场人物访谈、实地参观活动是部分学生参加的活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大。而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资料,精心制作教学课件,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在这方面,美术老师制作出了《不一样的精彩――版画欣赏》《走近百山祖》《大济花灯》《庆元的方言魅力》等教学案例,与大家资源共享,我便在学生中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到乡土美术的艺术特色,真切地感受到乡土美术文化的内涵、艺术美感及他们肩负的保护乡土美术资源的使命。美术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道理。

二、依托校园环境资源创设展示才艺平台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智力、物力等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一般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学校的黑板报、镜框、橱窗、宣传栏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等都属于条件性资源。它们虽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却与课程有着紧密联系。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园内的条件性资源,在校园中开展了系列美术实践活动。

1.策划美术实践活动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按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美术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并在部分学生中展开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美术实践活动是什么,然后进行具体策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调查,其中“学校艺术墙”设计方案最受学生的喜欢,于是我们开展了“学校艺术墙”设计制作活动。

案例四:“学校艺术墙”设计制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1)前期准备。

首先粉刷墙体:选择综合楼走道的墙;其次确定主题:以“国粹”和“春”等为主题;再次组建队伍:在四、五年级各个班级中,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组建二十支由5~10人组成的队伍;最后规划方案:师生共同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制订详细的行动活动方案。

(2)具体实施。

首先设计图稿:在规定的时间里,每组学生分两小组绘制2份设计图,通过集体讨论,交换意见,确定正式图稿(教师参与)。

然后绘制作品:画面用丙烯颜料上色,这由学校统一购买。时间安排是统一和分散穿行,一般利用学生放学时间和星期六休息时间。

(3)后续工作。

记录访谈:主要针对活动实践行动本身、活动过程以及结果作品呈现时全校师生的评价和影响力,以及对美术教育的本质和工具的认识。

整理分析: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调整并改进,完善行动方案,为下次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利用学校条件资源,创设学生展示才能的美术实践活动,这就像杜威指出的“从做中学”的原则,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依托校园,发现素材

学校有很多有趣的题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熟悉它,了解它,却没能发现它的美,我们美术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校的绿色走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为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千万不要对身边的美术视而不见,而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丽。教师善于在校园内,发现美术教学素材,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留住身边的美。以绿色走廊为依托,开展了《绘制兰馨》现场写生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还有学校的大课间,有一项很有特色的体育运动,就是我校特有的“香菇功夫”,让我们的孩子去画功夫,从中体验美术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3.创建班级美术文化

(1)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也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很少能给予他们美术素养上的影响,于是,我们因地制宜进行创建班级和校园美术文化活动,让简陋的教室营造出艺术的气息,用美术特有的方式装点教室空间,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一方面向学校提出建议,定制画框:给各班级定制大小不一的画框,我和学生一起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予以装裱和悬挂,并定期更换作品。

另一方面发动各班的班委,创计和制作班级艺术宣传栏:内容主要是关于一个画家的手抄报和一部分优秀习作。

(2)课前三分钟。

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学生上讲台介绍一位画家或艺术流派。学生按学号的顺序轮流,准备的时间是一周,每次是两位学生共同准备。其中一学生课前上讲台讲述画家的生平和艺术特色及代表作。同时,要出一份关于介绍内容的手抄报,并注明讲稿信息的来源,给其他同学深入地了解画家提供便利,手抄报当作一次作业给予打等级分,并记录在成绩册上。并将手抄报作品进行展示,培养了学生美术绘画方面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艺术栏又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给教室增添了艺术气息。

各位老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学中,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潜在美术教学资源,并将潜在的美术教学资源转化为美术教学的“活教材”,形成美术教学特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有效地学习美术,是一个教学的大课题,是我继续要努力的方向,是我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永远要做的功课。

参考文献:

桥之美教案范文3

关键词:桥梁竞赛;创新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49-02

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竞赛是由SAMPE(The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terial and Process Engineering)学会主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等企业赞助支持的国际性学生竞赛,已经成功举办。我校SAMPE超轻复合材料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自2009年成立,指导老师7人,学生成员累积上百人。2010年10月首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超轻复合材料制造学生竞赛,获得桥梁组冠军。2011年5月参加在美国长滩市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SAMPE超轻复合材料学生桥梁竞赛中获得亚军;2011年10月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超轻复合材料制造学生竞赛获得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012年5月2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第十五届国际超轻复合材料桥梁学生竞赛,共获3项单项冠军、1项亚军和2项季军,以总分第一摘得团体冠军。SAMPE团队自组建7年以来,不断学习沟通,团结协助,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通过竞赛,对专业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复合材料专业知识的兴趣,巩固了学生的力学基础,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与国内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和发现了大批优秀的复合材料创新人才。另一方面,竞赛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交流的良好平台,教师团通过指导学生,将竞赛融入到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将竞赛培训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促进了国内外高校之间复合材料力学教学的沟通,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复合材料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

复合材料桥梁国内国际竞赛对学生专业学习、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竞赛培养和教学环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桥梁竞赛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及创新能力

全面实施力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力学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根本途径之一是重视学生力学基本知识的培养。SAMPE桥梁竞赛是夯实力学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以赛促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了知识面,为学生后续的相关专业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

1.以比赛促进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力学知识尤其是复合材料力学知识一贯以其抽象性、枯燥性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一直在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桥梁竞赛是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很好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力学及复合材料相关专业知识的热情。自2010年起,SAMPE北京分会开始在国内举办“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竞赛”,比赛规则与美国的相同,在国内获奖的选手推荐赴美国参加SAMPE学会主办的桥梁竞赛,这样吸引大批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对学生竞赛进行辅导,培训中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专业知识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学习目标明确。在设计桥梁的过程中,除需要复合材料、力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CAD绘图软件、结构分析软件,模具设计及成型工艺等相关知识,过程中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学完成,出现的问题和指导教师讨论交流,这样除巩固了所学知识外,还拓展了知识范围。

2.以竞赛促进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复合材料桥梁竞赛方案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诸多要素,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竞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竞赛规则,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竞赛结果统一的没有标准答案,以重量最轻,承载最高为目标,每年成绩都在提高,每年方案均不相同,沿用上一年的方案不可能达到最优结果,这样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以不同视角、方法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

3.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及表达能力。通过竞赛前方案的讨论,比赛过程中与国外学生的交流,锻炼并提高学生用英文交流的能力,提交英文方案及分析竞赛规则,提高了学生写作及阅读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英文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竞赛过程中提高了外语的听说写水平。

二、桥梁竞赛推动了复合材料力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桥梁竞赛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沟通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校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促进各学校在复合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的投入力度,在学校政策支持、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不断的提升,学生竞赛对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多元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改革。在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学生不定期、不定时地会有疑问需要讨论及交流,这也促进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快速发展,建设课程教学的网络平台,提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平台,实现学生间有好互助模式。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网络资源等平台,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校园网内电子图书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方面提高。学生在准备竞赛方案过程中,学生除需要自己设计方案,还要自己设计模具、自己动手进行工艺成型,实验室进行力学性能实验,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不仅自己动脑,还需要自己动手,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新的听、说、看、触的教学模式,有力于学生的学习,相比传统的讲授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需要围绕竞赛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与同一问题相关的专业教学活动,使专业之间的教学互相之间有衔接,有关联,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去学习,通过多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将多门专业知识都能用于解决问题,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提高了效率和效果。

2.构建了复合材料桥梁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复合材料桥梁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是以复合材料桥梁竞赛为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的力学知识和绘图能力。第二阶段是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包括SOLIDWORK、ANSYS、ABAQUS软件的学习,这些课程是选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复杂形状结构进行分析设计。第三阶段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工、模具设计,通过学习,掌握并了解复合材料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以上时间教学体系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复合材料桥梁设计及制作技术,熟悉竞赛流程。哈尔滨工程大学SAMPE创新团队在2011年连续六年参加美国SAMPE学会主办的学生桥梁竞赛,并取得一等奖六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九项,相关研究参加国际会议发表文章3篇,实践教学证明,复合材料桥梁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类竞赛的不断开展,将会出现更多新的教学实践方案,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何昆鹏.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4).

[2]陈妍冰,刘琳靖.基于机器人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3]马英忱,韩保红.大学力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3).

[4]许昊,徐龙军,李洋.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挥[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21-12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Composite Bridge Contest

TONG Li-li,GUO Yi-hong,ZHANG Jian-hua,ZHANG Xue-yi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桥之美教案范文4

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学生对那棵硕大无比的榕树充满了好奇心。“为什么福州称为榕城”“榕树有什么特点?”“榕树下的福州人”……显然学生的兴趣点因教师的因势利导由对“榕树”的好奇向对“榕树”的“好问”蔓延。就因为有了“好问”,学生们愿意走街过巷,游走于公园乡野拍摄一帧帧榕树的相片,上网络、进图书馆收集起了榕树的资料,咨询老师、拜访老人记录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校园的榕树园下一幅幅童乐、童趣的画面,街头巷尾乡野老人在榕树下的怡然情趣,拜访高人学用榕树叶吹奏乐曲,收集以榕树为主题的轶事趣闻、音、字、画、诗、歌、散文、人物资料等等。《榕树、榕城、榕城人》主题活动过程的辛苦早已掩映在趣味盎然的快乐之中……

六年级数学“利息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很生活化的问题,教材提供的存款利率与现实银行挂牌的是有差别的,课前让学生调查银行最新的存款利率情况,同时进行一次以学生“压岁钱”的调查活动,围绕“你是如何支配你的压岁钱”这一主题引领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合理支配自己的钱,形成了《小小理财家》数学科实践活动。学生不难发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用纸造一座桥》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的课本内容。桥,对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千姿百态的桥引起学生对桥以及与桥有关知识的探讨,学生的兴趣点是很高的。桥,学生习已为常的物像,要造的桥的材料也是学生随手可得的纸,内容(桥)材料(纸)是规定的,怎么造、造什么样的桥却大有“天地”,发现和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是组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这就需要学生首先综合运用知识完成属于我的桥的设计,在“设计我的桥”环节,看到了学生的选择的有梁桥、拉索桥和拱桥。在实地查看环节,学生用相机拍摄下城市、乡野各式各样的桥,收集到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今名桥、世界名桥、桥与名人、桥与山水、桥与园林、桥与文艺、桥的历史故事等等,学生阅读的书目有《桥名谈往》、《中国桥名录》等。动手造桥时学生注意到了纸的特性、如何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如何加固桥面、测量我的桥的承载力等等。制作活动,更是学生心灵手巧、意志与耐力的大比拼。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带给学生鲜活的体验是取得活动成功的关键。

音乐欣赏课,《中国鼓》的音画视频让众多学生情绪高涨,打鼓少年挥动鼓槌时的淋漓和帅气,壮阔的阳刚之美显示的是群体精神,突显个体美。打鼓是节奏训练的一种形式,节奏是空间和时间的基本形态之一。节奏教学更是音乐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节奏对于人的基本节奏、思想情操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身体健康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将鼓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由一堂《中国鼓》的音画视频音乐欣赏课,引发了《鼓风鼓韵鼓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说鼓”(收集中国鼓的图片资料)、“看鼓”(学生截取中国鼓演奏风格的影视资料)、“学鼓”(收集鼓谱并自学一种鼓节奏)。“击鼓”(同学们打着统一的鼓节奏)等环节的带动下,学生对鼓的韵律、鼓的美感、鼓的内涵有了自己的新的认识。感受中国鼓文化的博大精深,祖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美术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创意族谱》活动,就是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生对族谱知识了解甚少,对创意很是茫然。族谱的构成元素有哪些”“是写自家的族谱,还是写他人家的”“是自己一个完成,还是和几位同学合作完成”“了解有关族谱的资料时谁负责记录”“了解过程能抓住家族的特点吗”“能理解与区别好传统族谱与创意族谱的异同点吗?”显然,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要先引导学生编写一份既有族谱要素又有自己创意的活动方案,让小学生正儿八经地写一份活动方案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看到的是一份份简单、幼稚、零乱、粗糙、不周到的活动方案。“你的创意是什么”“族谱要素都在了吗”“用什么方式让你的作品更美观”……在教师提问中学生们知道了自己方案的“漏洞”,想方设法地补缺补漏,完善方案。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活动方案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能力培养任务所在。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学会在做事之前先思考,统筹能力、美术知识应用能力得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意更是异彩纷呈,教育世家的用笔或书做背景的、建筑世家的用高大的楼房或桥做背景的,儿孙满堂的用大树或叶脉做背景的……,常见的欧式、苏式、宝塔式、牒记式的传统族谱记录方式学生们都能涉及到并较好地结合在自己的创意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美术学科学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创造性”应用。

二、抓住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思想碰撞出的火花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的账单》学后,师生多有感触,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面对妈妈的无声付出熟视无睹,偶有与父母抵触,显然这是学科德育与学生现实需要探讨的问题,围绕“说说我的妈妈”“列一张妈妈一天工作的时间表”“到妈妈的工作环境去看一看”“看一看妈妈中午的饭盒”“摸一摸妈妈的手”、“翻一翻妈妈的影集”……。收集有关母亲的故事、图片、歌曲、诗歌、散文。学唱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在“与妈妈交谈”的环节个别同学与母亲交流时的情感撞击,那一刻儿子理解了母亲,拉近了母子的心理距离,缓解了“敌对”的情绪,场面生动感人。以《爱的账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更多地理解母亲、关心母亲、亲近母亲、帮助母亲。

留心一下部分学生的性别行为,联系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难看到家长把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常有;另一部分学生对性别的认识模糊,方向感不明晰,性别教育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性别感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正确的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什么是男性的阳刚之气,什么是女性的阴柔之美”。交流会上学生或慷慨陈词或各抒己见,有了初步的性别认可。“男生、女生一样吗”,交流起来虽有点羞涩,当还是知道了性别是有差异的,性别的保护与自护。“我心中的男性形象、我心中的女性形象”(学生从语文课本、文学形象、革命前辈,模范人物、影视音画、古代圣贤中找到他们心中的形象)。“他们共有的特质是什么”,“男生女生要为自己的成才做怎么样的准备”,引导着学生的方向。一次围绕《男生女生》性别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引起了学生兴趣、家长的注意。正确的性别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

三、引导好学科教学过程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桥之美教案范文5

关键词:“农远工程”资源;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指在授课之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农远工程”(全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它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在教学时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可见、化静止为运动,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因此运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学导入,必然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远程教育网上的“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优质教案”等资源极其丰富、新颖。而且教育资源涵盖了初中和小学的各个学科,采用完全与教材相同的结构,按年级、学科、章节组织资源。内容安排上尽可能的考虑教师备课的需要,包括: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展示(图片、课件、视频)、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教师可从媒体展示中选择合适的视频、图片等素材,直接应用于教学导入;可选择资源中的课件或通过对其加工处理,形成具有自己教学特点的助教课件,用于教学导入环节;也可参考示例的教案,看其中是如何进行教学导入的,为自己进行导入设计提供思路;还可通过扩展资料,了解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使自己的导入设计更加新颖和丰富。

一、直观导入

这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文物、模型、图表、看影视片段或幻灯片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

曹瑞霞老师在进行八年级语文课《桥之美》的教学设计时,认为语文离不开美,《桥之美》更是句句携美,段段示美。因此她在讲授的开始,便用优美的音乐,配以各种名桥的图片,再配上简洁的介绍,把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下面是她的具体导入过程:

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我要说:一水一情韵,一桥一风景。小河上赵州桥的端庄,康河上康桥的妩媚,永定河上卢沟桥的自然,西湖上断桥的忧郁。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一句句优美的诗,一座座动人的桥。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欣赏一些桥的图片,感知桥之美吧。

播放图片――认知“桥之美”(播放轻音乐,老师介绍图片2号…20号桥的内容)

卢沟桥:(2号)闻名世界的卢沟桥。(3号)桥头上每个柱子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4号)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宝带桥:(5号)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江苏苏州宝带桥。(6号)环境的配合使它如诗如画。

由此可见,直观导入把不易观察的事物变成变成学生眼前形象的画面,把抽象的内容学生脑中具体的思维图式,体现了教学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加强学生对将学内容的理解。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以进入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吕琼在《让世界充满爱》一课的教学中,利用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中找到的故事《天堂与地狱》(背景音乐《祈祷》)进行导入,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同样的物质条件,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团结协作就是天堂,彼此争斗就是地狱,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世界也才会更加美好;……这样做既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放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能够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故事导入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其中的故事可以是典故寓言、史学资料或人物传记等。 引用时教师除了要注意故事的生动趣味性和丰富翔实性,还要把故事表面现象所蕴含的内在本质剖析明白。

三、复习导入

教师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引出先前知识做铺垫,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以降低学习新知和理解问题的难度,为新的学习与认知结构的建立创设条件。复习导入的特点是以旧导新,温故知新。

邵艳丽老师在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Let’s act》一课的教学导入环节,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单词,老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练习用升降调“doctor,worker…”,在全面进行新课前扫除学生在单词音形义方面的障碍,为下一步的听说练习打下基础。然后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复习了本节课要遇到的几个小动物,学生们情绪高涨,看到多媒体屏幕上可爱的小动物们,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为下一步课文内容的学习打下伏笔。

四、设疑、悬念导入

教师在教学之始,编排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的主题。

焦敬伟老师在讲授九年级数学(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中搜集材料,如埃及著名胡夫金字塔的图片,河流的图片,旗杆的图片,从百度网上下载声音,创设了实际的问题探究情境: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埃及著名的考古专家决定重新测量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在一个烈日高照的上午,他和儿子小来到了金字塔脚下,他想考一考年仅14岁的小。

教师:借太阳的光线帮我们解题,你想到了吗?(学生纷纷回答)

五、猜谜导入

猜谜导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谜面,并给以必要的提示,要求学生猜出谜底的一种导入方式。宫敬老师在小学三年级美术课《风凉的扇子》的教学中,利用农远资源库里的媒体资源,制做了符合本课教学导入所需的课件。课堂上她先鼓励学生:同学们,听说我们班个个都是猜谜高手,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谜语(一件东西生的怪,轻薄像片小云彩;烈日炎炎不用愁,摇来清风人人爱。―――打一生活用品)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被调动起来,“多频道”的运作以此调动学生情趣转入新课。在猜谜导入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在学生强烈的探求欲中导出了新课的教学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六、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课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韩学杰老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教学伊始,就利用多媒体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出示图片,伴音乐。)并加以解说:

第一幅图画:城市的夜空如此美丽,是由霓虹灯发射的无数条彩色光线构成的。

第二幅图画:手电筒发射的光线,照亮了夜行的道路。

第三幅图画:电线杆、电线杆之间的一条条电线,由它输送而来的电源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第四幅图画:笔直的公路像一条直线向远方无限延伸,给我们出行带来方便。

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都是由线条构成,正是这些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美丽多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线的世界,来共同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韩老师利用远教多媒体资源及学生学过的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生活背景和学习素材,初步认识数学的客观存在性。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导入,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解读教材、把把教学重点,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尤其能使教师用新的课程观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相信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实践、训练,将课程资源中所体现的新的课改精神实施到位,使自己尽快成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人民教师和管理者。

参考文献:

桥之美教案范文6

马上看英雄,月下看美人。这是中国人惯有的欣赏方式。马上的英雄,如果驰骋在辽阔无际的草原,那一份剽悍与潇洒,不但让人眼热,而且让人心仪。月下的美人,如果在绣楼上倚窗凭眺,或者在花园里对花怀想,美固然美,但总觉得过于孤独,或者说,那一份冷艳有点拒人千里。但是,如果让月下的美人站在一座弯弯的小石桥上,带着荷香的风吹动她美丽的霓裳,玲珑的樱桃小嘴上,横着一管竹质的洞箫,那一份风韵,那一份妩媚,立刻会把你带进一种陶醉,一种向往。

晚唐的诗人杜牧,是第一个用绝妙的诗句表达这种陶醉的人,他这样吟唱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就因为这首诗,许多人爱上了扬州,都想在空的月色下走上二十四桥,寻找那月色下吹箫的美人。

但是,扬州的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呢?自唐朝至今,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

今天的扬州城内,有两座桥,都叫二十四桥。

一座在扬子江路上,古时候是一座石拱桥,现改为钢筋混凝土大桥。为证明其身份,桥栏上还立有石刻的美人吹箫图。另一座桥在瘦西湖上,虽然也是新建,但其形制仍有古代石拱桥的韵致。

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说法,自南宋开始。此前,没有任何记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同意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观点,认为扬州城中的确有二十四座桥存在。如果只是一座桥,杜牧就不会说“玉人何处教吹箫”了。

隋代以后,随着南北运河的贯通,扬州得地利之便,成为中国最为繁华的水城。水多桥就多,所以,不少人赞同扬州城内有二十四座桥的说法。古时造桥,考虑的因素一是不影响河道上船只的航运,二是桥面上的通行能力。为了给过往的木船留下足够的空间,古桥大都做成半圆的拱券――这大约就是石拱桥产生的原故。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无数行人的践踏,桥面的石阶都被磨得光滑洁净,任何时候,只要踏上它,就会感到它的温柔可亲以及那种默默的承担。

【浴火重生:扬州屠戮与扬州的桥】

比杜牧稍早一些的另一名唐代诗人张若虚,是扬州人。他日夕感受扬州的烟花水月,写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设想一下,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一位妙龄少女站在弯弯的小石桥上吹奏一支竹箫,无论是不胜娇羞的形态还是低婉转的旋律,都让人想起另一位诗人的名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奈是扬州。

扬州的温婉在于水,而一座座弯弯的石拱桥构成了水上的童话。童话的颜色是姹紫嫣红的春花,童话的意境是空的月色,童话的主人便是那吹箫的少女了。

因为张若虚和杜牧的引导,历史中有多少醉心于艺术生活的人,纷纷来到扬州寻梦。扬州的辉煌,在唐、清两个朝代的中期达到鼎盛,由艺术家与商人联合打造的嘉年华,让市井生活的热情极度地宣泄。在这两个时期,扬州城内留下不少辉煌的建筑诗篇。而大量石桥的建成,则为这座城市的造型艺术增添了很多优美的弧线。

盛唐之后,扬州城有过多次惨遭屠戮的记忆。市民的鲜血与石桥的碎片同时沉入悲惨的岁月,没有任何一座桥梁能够逃避浩劫,不管是石桥、砖桥还是木桥,都未能在惨烈的战斗中侥幸存在。

当然,毁掉的不只是桥梁,还有那些寺庙、园林和王侯们宏伟的陵墓。这些精美建筑的毁灭,会给屠城者带来罪恶的喜悦。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城市一旦被毁灭,便永远成了废墟,甚至最后连废墟也完全消失。但有的城市却有浴火重生的能力,不管它被毁灭多少次,总会奇迹般地再度崛起和兴盛。扬州就属于这样的城市。

被焚烧的寺庙重新建设,被破坏的园林重新营造,被损毁的桥梁重新修砌。虽然,扬州在历史上经受了多次浩劫,但浩劫过后,扬州用更加炫目的美景来抚平历史的创伤。

瘦西湖上,有一座四桥烟雨楼。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重楼,也叫黄园,原是一位黄姓盐商的湖边别墅。从楼中眺望,可以看到瘦西湖上虹桥、长春桥、春波桥、莲花桥四座桥梁。四桥烟雨楼由此得名。

四桥烟雨楼是黄园的主体建筑。黄园是乾隆年间扬州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之一。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黄园中游览,留下御制诗一首:

多有名园绿水浜,清游不事羽林纷。

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云开亦觉欣。

得句便前无系恋,遇花且止足芳芬。

问予喜处诚奚托,宜雨宜利种耘。

单从诗歌本身评价,这首诗算不上好诗。但它的意义在于诗作者的身份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一位商人在自己的别墅里接待了皇帝并得到它的墨宝,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难得的殊荣。乾隆皇帝站在四桥烟雨楼中欣赏了瘦西湖的景色,特别在眺望了水光花色中的四座桥梁之后,遂将黄园改为“趣园”――这位热爱旅游的皇帝,大概认为在一座楼中能看到四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修建瘦西湖五亭桥引发的官场地震】

在瘦西湖白塔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座桥,如同锦绣错综的空中楼阁,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因这座桥建在莲花埂上,故被称作莲花桥。又因为桥上建有五座亭子,当地人也叫它五亭桥。久而久之,五亭桥的名字越叫越响,因而也就取代莲花桥,成为这座桥约定俗成的名字。

茅以升先生称赞五亭桥是“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它像一首立体的诗,矗立在瘦西湖的山光水色之中,向世人传递着中国古代造桥艺术的魅力。

扬州的历史上,很少建造大型的石拱桥。五亭桥大概是存世中唯一的一座了。游客们在欣赏五亭桥的美景时,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座桥的建造曾引发了一次官场地震。

却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江南,对刚刚修葺一新的大虹桥与瘦西湖的园林风光赞不绝口。遗憾的是,瘦西湖因没有疏浚,航道时断时续,一心想乘坐游船前往平山堂的乾隆,只得在莲花埂舍舟登岸,这多少扫了他的游兴。六年之后,乾隆又下江南各州,这第二次南下的诏旨到达扬州,地方上各衙门的官员便凑在一起商量接待方案。当时扬州衙门众多,但最大的衙门仍属两淮巡盐御史,接待乾隆的主要责任人,当然是刚刚莅任的两淮巡盐御史高桓了。

高桓是乾隆的小舅子,他的姐姐是乾隆宠爱的贵妃。高桓为了让姐夫第二次巡游扬州玩得开心,决定疏浚瘦西湖的航道,并挖开莲花埂让游船直接航行到平山堂所在的蜀冈。为了不影响游人的通行,遂决定在被挖开的莲花埂上建一座桥梁,这就是五亭桥的由来。

在瘦西湖的中段应该建一座什么样的桥,才能与这里的自然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呢?长期住在北京的高桓,经反复斟酌,决定吸收北海五龙桥以及万岁山五亭的建造方式,再配之以金刚宝座塔式的桥基。将这三样统一于一座桥上,施工难度极大,但却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桥梁式样,并为扬州留下建筑的奇迹。

建造这样一个风格独特的五亭桥,需要巨大的经费。乾隆皇帝诏旨说得明白,他南下江南的一应费用,由国库支付,不用地方承担。但建桥经费显然不能上奏朝廷,列入国家预算。高桓自作主张,动用两淮巡盐御史衙门的小金库,这是一笔隐瞒了朝廷的额外收入,即巡盐御史衙门向盐商发放盐引时,除上交朝廷的例银之处,每引多加纹银三两,仅此一项,每年可收银二十余万两。

乾隆皇帝第二次到达扬州,当他乘坐画舫穿过五亭桥时,不禁“龙颜大悦”,命令停舟上岸,在桥上听了一曲笙歌,并对营建此项工程的地方官员给予了褒奖。

但是,几年后,一个偶然的原因,使“两淮盐引案”曝光。乾隆震怒,下旨将担任过两淮盐运御史的普福、高桓、卢见曾三任长官革职下狱,被牵进此案的官员达数十人之多,一时间,此案成为乾隆亲自过问的第一腐败大案。但是,追查的结果更令乾隆皇帝难堪,因为这些“小金库”的数百万两银子,多半花在他每次下江南的接待和备办贡品上,其中当然也包括修建五亭桥及疏浚瘦西湖而花掉的数万两银子。此案最终草草收场,但普福、高桓、卢见曾三位盐运御史都为此丢掉了性命。

因为一座桥而让三位朝廷重臣命赴黄泉,在中国留下的众多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个案了。但是,只要抛开政治与艺术之间那种最为隐秘的血缘关系,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仍能陶醉于纯粹的艺术的美。力与美、壮与秀,在五亭桥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死去的高桓,听不到后人对五亭桥的赞美: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影,

头头空洞过云桡。

夜吹玉人箫。

【桥是凝固的诗,诗是无形的桥】

浮漾在箫声中的波光,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盛唐的二十四桥到康乾盛世的大虹桥、五亭桥,烟雨也罢,修禊也罢,笙歌也罢,它们都像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化为古桥上精美的浮雕。一些桥消失了,一些桥又诞生了;一些桥上走过了爱情,一些桥上又走过了仇恨。桥上的中国,时而衰老,时而新生。翻开历史的典籍,扬州有据可查的古桥,唐朝有二十六座之多,宋朝有五座,元朝有六座,明朝有十三座,清朝有十九座。自隋至清,扬州的六朝旧梦,几乎都可以在这些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古桥上得到诠释和延伸。面对那些巧夺天工的古桥,你可以真正地体会到桥是凝固的诗,诗是无形的桥。桥与诗融为一体,如一幅水墨,如一曲洞箫的,仍然要数杜牧的那首精美的七绝。让二十四桥浸在空朦的月光里,让吹箫的美人站在弯弯的小石桥上,这样玲珑空灵的意境,正是中国人所欣赏的含蓄的古典之美。我个人认为,在以桥为对象的唐代诗歌中,能够与杜牧这首诗相媲美的,大概只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即今天的苏州。在寒山寺之侧、架设在运河上的枫桥,因为张继的诗句,千年来一直得到游人的青睐。杜牧与张继两位诗人,都是桥的知音,两人都写江南的桥,都选择了晚秋时节亲近桥韵。所不同的是,杜牧让桥与吹箫的玉人相恋,而张继则让桥与佛寺的钟声相连。杜牧的意境温润,富于浪漫;张继的意境萧瑟,略含惆怅。两者同样的动人,同样的婉转,没有高下之分。因为这两首诗,如今的枫桥与二十四桥,都成了游人向往的景区。

乾隆皇帝来到扬州之前,对这座水城知之甚微,他只知道一座二十四桥。因此从北京出发前写诗表达心情:“明朝又放征帆下,去向扬州廿四桥。”帝王级的旅游者,霸气有余而缱绻不足。文人出身的郁达夫,心中萦念二十四桥,发为诗歌,便觉得非常艺术:

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