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压物资范例6篇

积压物资

积压物资范文1

关键词:剩余积压物资;低船价市场;成本控制;

The Management of Surplus & Overstock Materials in Shipyard

MENG Yumei

(CSSC Guangzhou Longxue Shipbuilding Co., Ltd. Guangzhou 511462)

Abstract: The surplus & overstock materials (SOM) are produced in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because of ship owner’s comments and design revis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hange, etc., which has influence in cost control in shipyard. In today’s low-price ship market, for decreasing cost and increasing economic benefit,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OM management under an established SOM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Surplus & overstock materials, Low-price ship market, Cost control

1术语和定义

本文的剩余积压物资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船东建造意见修改、设计更改、工法修改等原因产生的生产部门已领出但未安装上船造成船舶完工使用完工后的结余退库物资及到货后一直未领用的在库物资。

2剩余积压物资管理的必要性

船舶制造企业采购的物资按单船配套,所需专用材料、设备等物资品种繁多、数量大,国内物资与进口物资并存,部分物资采购周期长,物资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日显重要,并且在造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船东建造意见修改、设计更改、工法修改等原因,造成已经下单采购甚至已回厂的物资变得“不合用”,不可避免会产生剩余积压物资,

产生的剩余积压物资有的未开封使用完好无损的,有的由于存放时间长已经锈蚀,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金占用和物资浪费,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又增加了企业仓储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船舶制造企业加强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剩余积压物资的管理和再利用工作,建立剩余积压物资管理工作机制,对造船企业加快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在低船价市场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剩余积压物资管理思路

3.1剩余积压物资出现的原因及管理现状

本文从当前船厂实际生产过程剩余积压物资较为典型的比较容易产生剩余积压物资的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1)首制船的钢材订货大多时候是以详细设计阶段的钢材预估清单订货,生产设计时由于分段划分及钢板套料等原因致使套料后的钢材清单与原订货的预估清单可能会出现部分出入而出现积压物资。

2)部分资材按蓝本托盘订货,蓝本托盘整托交货,施工领用时也按蓝本整个托盘领用,但由于生产现场安装节拍与整个托盘进度不一致,实际施工单位在领用的整托物资中有部分是不需要的,于是领出后弃用在托盘斗内、回收垃圾斗内、甚至弃放在路边,或是由于领用时间长施工时一时找不到又通过联系单增加急件的方式再采购,后面又找到了,那么就会出现联系单增加的急件到船完工后都没人领用的情形。在系列船的生产建造过程中,如果现场生产部门未能及时将该托盘实际消耗量情况反馈技术部门修改后续船托盘,那么后续船几乎所有托盘也都会按前面船套用,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一边利用剩余积压物资,一边又不断产生新的剩余积压物资。

3)部分资材是按技术协议形式以一船套或整个系统的形式订货,技术协议内所列均为一船套量的供货数量。厂家报价,订货,供货直到最后施工领用都是用一船套和整个系统总量的概念去操作,如加热盘管、多芯管和货油泵附件等,首制船供货商计算用量一般可能会偏大或留有一定余量,如果首制船完工后的技术、设计、船东修改、实际消耗量等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后续船,后续船又参照首制船制作技术协议,未能及时进行更新,那么从首制船就产生的剩余资材将在后续船一直存在下去。从领用的角度看,现在的管件制作基本上采用一种各船交叉的作业方式,由于领用又是整船领出,多船套用现象普遍存在,施工部门对每船的真正实际用量也很难统计准确,在无法得到一艘船的实际所需订货量,使得在考虑利用剩余资材和减少后续船订货时,很难确定减少多少订货量的前提下又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另外,由于这种一船套概念的操作模式,在与厂家商谈后续船的减少订货数量及订货价格时也有较大难度。一方面由于不同系列船的船级社不同则,利用时牵涉到转证书的问题和费用,另一方面厂家往往以上游厂家材料订单已下不能减量为由,降低因船厂减少订货数量应返还部分的管子单价,使得船厂白白付给厂家其中的差价。

3.2剩余积压物资具体管理思路

剩余积压物资的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这些剩余积压物资如何进行充分的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到了船厂的生产设计、施工作业管理、物资采购、仓储管理各环节,即生产部门现场管理(退库、再领用)、设计部门的生产设计(在后续船优先考虑使用)、物资部门的采购(结合配套部库存平衡表,调整后续船相关物资的实际采购量)及仓储管理(定期统计剩余积压物资清单)等环节,所以要做好该项工作,需要从生产设计、现场生产作业管理、物资采购、物资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

1)船舶产品的各生产阶段是一个衔接紧密的生产链条,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设计、施工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及信息交换,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物资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库内剩余积压物资进行归集、整理,统计出台帐清单,并将该台帐清单信息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把采购、库存、生产需求等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物资及剩余积压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确保供应与生产之间的有效衔接。

2)加强现场生产作业管理环节中的资材管理。对于以船套订货及领用的物资,生产部门尽量不串用,做好生产现场剩余物资的分类处置工作,完工后尽快将该船多余资材退库,与物资管理部门做好发放及退库数量记录,并将实际消耗量等相关信息反馈设计部门。

3)要突出设计部门在剩余积压物资再利用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设计部门根据生产实际消耗量持续更新每一系列后续船的真正实际所需数量,更新后续船的技术协议供货范围,做到源头控制。并从技术设计或工法改进方面负责在后续船或工装上充分利用已产生的剩余积压物资,或者在新船型设计时充分选用现有剩余积压物资的规格,根据实际消耗情况调整后续船相应物资的采购定额量,减少后续船的采购量,遏制可能产生的新剩余积压物资。

4)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综合企业内部设计、生产、仓储等部门的信息进行物资计划编制,按设计部门下发的后续船采购定额指令,并结合库存情况,调整后续船相关物资的实际采购量。

5)加强剩余积压物资的仓储管理,对生产部门退库物资分类别、分产品接收并做好记录,办理退库验收手续,并做好标识,对于质量完好的剩余物资转入正常物资管理。通过定期开展物资盘点的清仓查库工作,对库内剩余积压物资进行归集、整理,统计出台帐清单,并将该台帐清单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及生产部门,设计部门根据清单给出相关再利用的具体意见,明确积压物资的去向和用途,如转在建的后续船使用或作工装材料用或新船型待用等,仓储管理部门按照发陈储新的原则优先发放积压物资给生产部门,做好库内剩余积压物资的防护保养工作,定期对需变卖处理的积压物资实施销售或置换处理,减少物资因锈蚀等原因造成的浪费。

6)建立剩余积压物资日常工作机制。成立由设计部门、生产部门、物资采购及仓储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题工作小组,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讨论分析剩余积压物资新产生及再利用情况,协调解决设计、采购、生产部门对积压物资和剩余物资的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促进剩余积压物资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避免二次剩余积压和物资浪费。

积压物资范文2

物资管理站是X公司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公司抽油机业务、锅炉、井口等各项产品及维修物资所需材料的采购、发放、仓储保管工作。库区现位于石化工业园区,其中露天料场主要存放圆钢等物资;彩板库房为主要存放设备、钢材、劳保、焊材、管配等常用物资。物资管理站现有工作人员45人,其中正式人员45人。

(一)对比说明:

三、造成积压的原因分析

库存积压物资过多,会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以下将逐步分析造成大量库存的原因:

(一)基层单位、研究所、物管站沟通不足。基层单位将物资需求计划交给供应站后,当生产出现变动或者设计工艺变更时,已上报的物资不能满足新的设计要求,但未能时与物资管理站及时沟通,造成物资采购已入库,基层因无法使用而不领用,造成积压。

(二)产品设计变更。因为油田需要或研究所技术更新,因而对所生产产品型号或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但是之前所需物资已经到货,而且无法替用,就造成这些物资无法使用形成积压。

(三)因总公司整体部署造成的生产任务变更,以及2011年底机械板块和维修板块合并后成立新公司,因公司转型需要,造成机械板块任务量的萎缩,部分机型停产,使一部分已到货物资无法处理,而形成了积压。

(四)积压物资没有代替使用。生产单位在报计划时,经常存在只要型号或者规格等参数不一样就下计划上报,或者是一物多码的同一项物资重复报计划的情况,未考虑库存现有物资是否可以平库替代使用,未考虑不同名称的物资是否是同一个物资,当物资入库后,才发现重复上报物资,而后不领用,进而造成无动态积压。

(五)重要物资生产标准作废。此类物资因生产单位某项产品生产周期短,但是进货周期长,所以生产部门提前备料,但当到货后,突然因为标准作废,而无法使用。就造成失效报废。

(六)分公司在上报物资采购计划,尤其是年度物资采购计划时对本公司的物资需求没有进行仔细统计,往往根据自己工作经验进行估算,造成部分物资采购量过大,远超月度甚至年度使用量,而造成大量物资无法出库使用,形成无动态积压物资。

(七)划拨的无动态库存物资。由于维修板块有一部分物资属于划拨,但是这部分物资里有相当一部分物资因设备型号不符、设备报废等原因小修无法使用,因此而形成了无动态积压。

四、解决办法

五、成效

(一)总体效果

(二)降库成果

2、库存资金周转天数由原来46.99天提高至34.01天,有效提高了库存资金周转率。

4、对于机械产品用材料,与申报单位协调,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代用等方式进行库存物资消耗。全年共消耗286万元物资,减少了库存金额。

5、与技术部门沟通,通过修改设计,充分利用库存现有材料进行技术更新和开发。全年共消耗库存物资22万元。

6、加强各方面沟通,减少物资积压再用,共解决708万积压物资代用。 (三)2013年降库、挖潜提高物资周转率。

3、加强物资装卸管理,提高直达料比例,减少物资装卸工作量和车辆费用,全年直达料约2万吨,节约车辆费用84万元。

(四)2014年代用情况

六、今后建议

1、继续加强物资管理站与基层单位的沟通,推行回访制度、信息沟通制度,坚持针对大宗物资召开专题会商会议,坚持每周物资沟通会和《计划执行台账》填写,保证物资计划执行过程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和沟通,确保计划执行的质量。

3、加强需求计划申报和采购计划的管理,避免物资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进一步降低库存物资金额,确保库存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线。

积压物资范文3

(一)信息反馈效率低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包括库存数据、生产计划和需求变化,这些重要的数据存在于不同的环节中,高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对所有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反馈。但是许多石油企业的供应管理模式多采用分级物资管理模式,一些企业甚至单独设置采购和供应两个部门,这种供应管理模式造成库存管理部门的权力严重分散。石油企业在各级分别设立独立库房、物资供应站点、中心库存,物资从采购到使用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审批过程复杂,效率低下。另外,不同生产点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大、供应周期长的问题。如果采用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有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现象。

(二)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不足

从众多的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现状来看,石油企业普遍存在对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不足的问题。石油企业当的物资供应模式是“被动”的模式,它只根据需求计划安排供应,并没有主动预测物资需求。缺少主动预测物资需求则不能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单位的实际物资需求,库存管理只能被动的根据需求计划准备和安排物资,以应对需求计划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库存管理只能被动应付,不能积极主动的改善。

(三)供应链的环节间的合作和协调不足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只有各个环节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维持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缺少合作和协调会造成各个环节的重要信息资源传递渠道不畅,供应链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能力会遭到极大的削弱,基于供应链的供需关系也就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另外,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部门缺少沟通容易造成物资供应部门采购活动缺少目的性;与技术部门缺少沟通,如果出现技术升级或产品更新,采购的物资技术含量可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造成材料浪费。最后,如果物资供应部门和市场部门的沟通不畅,物资供应部门则不能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形势及时调整物资供应计划,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石油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首先,加强物资供应部门和物资需求部门的合作和协调,物资供应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个季度都需要在生产现场进行办公,依据现场办公所得的数据和信息,准确掌握需求部门的物资需求计划以及需求变动情况。其次,加强物资需求信息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物资消耗数据库,逐渐形成一个由需求计划引导采购和物资供应的库存管理机制。第三,让物资供应部门参与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中,通过参与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和设计两个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需求建议,提高对采购风险的预见性,以规避和降低风险,减少采购成本。最后,物资供应部门要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编制科学的统筹采购计划,并以此作为项目采购的依据。

(二)加强物资储备定额研究

物资储备定额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以金额和品种为依据将物资进行分类,并根据物资的特定进行专用和通分类。如果某种物资属于通用型物资,则可将该物资作为物资储备定额的物质。其次,总结物资消耗的情况。建立储备定额物资的消耗规律模型或消耗定额,统计通用性物质在不同年份或月份的实际消耗量,并选取订货模型。

(三)提高积压物资处理力度

积压物资范文4

耕地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物质基础,耕地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最有力的保障,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致使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的是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国务院于2009年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的60%[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确定发展方向,新的发展方向必然给资源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占用需求的同时,保护好耕地资源,使耕地资源处于健康、安全的发展状态,将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进行研究,衡量耕地资源安全度,对于促进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差异,构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因素分解模型,探讨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定区域耕地利用和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1.1耕地压力指数测算模型 耕地压力指数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耕地资源紧张程度的指标,通常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3]。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耕地生产力、食品作物播种强度、食物消费水平以及食物自给率的函数,耕地压力指数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生产力、食品作物播种强度、食物消费水平以及食物自给率的函数。由于考虑因素的多少以及分析角度不同,耕地压力指数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本研究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扩展模型[4],考虑了食品作物(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结构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由于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相关因子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所以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区域耕地压力指数也会呈现动态变化趋势。耕地压力指数以1为警戒值,当K>1时,表明耕地压力明显,食品作物的生产不能满足正常需求,可能导致食品作物危机,应该采取措施。相反,则表明无明显耕地压力。K值与警戒值的偏离程度代表耕地压力的强弱程度,离差越大,耕地安全程度或压力程度越强[5]。 1.2耕地压力指数因素分解模型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在不同时间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方向和程度。加和分解值f(ΔSa)、f(ΔIb)、f(ΔGj)和f(ΔPj)分别表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效应、食品作物播种强度效应、食物消费水平效应和食品作物单产水平效应。当加和分解值为正,表示该效应导致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增大;当加和分解值为负,表示该效应导致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减小。 1.3数据来源及处理 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区域中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需求量假定为生产量,同时结合各县(市)的消费支出系数进行调整。为了指标的可比性,根据统计口径,选择其中25个县(市),剔除了13个城区。具体范围包括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鄱阳县、余干县、都昌县、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浮梁县、贵溪市、余江县、新干县。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 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耕地压力动态变化 利用式(1),可得到2000—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图1)。可以看出,2000—2009年总体上耕地压力未突破警戒值,表明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还是处于预警区范围内[6];但在不同的时段,耕地压力呈波浪式起伏。2000—2003年间,耕地压力表现为明显的上升势态,耕地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0.87上升到2003年的0.99,到达耕地压力警戒值的边缘。在随后的2年间,耕地压力指数下降到0.9,尽管后来指数有所上升,但是到2009年耕地压力指数回复到0.9的水平。 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耕地压力及其变化 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统计资料,分县(市)测算了25个县(市)2000—2009年耕地压力分布情况(图2)。 2.2.1耕地压力指数县域差异 从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耕地压力指数分布状况来看,各县(市)耕地压力差异较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乐平县、万年县、贵溪县)和西北区域(瑞昌县、武宁县、星子县、九江县、都昌县)耕地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区域。从地形地貌上来看,主要原因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恢复生态环境,退耕还林使这一地区耕地压力偏大。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2009年耕地压力指数偏离压力指数临界值的程度,并利用分区标准划分4个耕地压力区:(1)高压明显区,K>1.2。耕地资源压力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处于高压区的县(市)有瑞昌市、德安县、武宁县、万年县和贵溪县。(2)高压边缘区,1≤K<1.2。处于该区的县(市)的耕地压力指数突破了1,但小于1.2。表明该区耕地压力比较明显,接近于高压状态,耕地资源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包括星子县、乐平县、东乡县、都昌县和九江县。(3)低压明显区,K<0.8。该区耕地资源无明显压力。处于无压区的县(市)有高安市、新干县、樟树市、丰城市、鄱阳县和余干县。(4)低压区,0.8≤K<1。该区的县(市)暂时还没有压力,但耕地压力指数值逼近临界值。包括浮梁县、余江县、安义县、进贤县、彭泽县、湖口县、南昌县、新建县和永修县。#p#分页标题#e# 2.2.2耕地压力县域动态变化 从2000—2009年压力指数值变化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有升有降,根据变化情况,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3类:(1)上升区,耕地压力增大,主要是德安县、贵溪县、余江县、乐平县等。其中德安县耕地压力增幅最大,由2000年的0.96上升到2009年的1.35,由压力边缘区跳跃到高压区。(2)稳定区,耕地压力相对稳定,该区域包括高安市、星子县、进贤县和湖口县。(3)下降区,耕地压力有所减小,该区域包括九江县、都昌县、彭泽县等。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因素分解 为了探究县域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运用式(2),分析2000—2009年各县(市)人均耕地面积、作物播种强度、人均食品需求和食品作物单产对耕地压力变化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图3)。 3.1区域整体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因素分解 在影响因素中,食品作物单产水平对耕地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贡献值为-0.21。说明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由于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使耕地压力下降0.21。可见,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耕地压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2000—2009年期间,所有25个县(市)的食品作物单产水平都呈现提高态势,但提高的幅度不一。尤其是瑞昌市、九江县、星子县、新建县、武宁县、进贤县、都昌县、万年县、东乡县和彭泽县的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最为明显。表明提高食品作物单产水平是减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的最主要的途径。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是耕地压力增加的首要因素,贡献值为0.17。说明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由于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的增加使耕地压力上升0.17。2000—2009年期间,所有25个县(市)的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都呈现增加势头,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增加比较明显的有瑞昌市、星子县、九江县、都昌县、乐平市、武宁县、贵溪市、万年县,整体看表现比较均衡。人均耕地面积是导致耕地压力上升的另一因素,贡献值为0.06。原因是在2000—2009年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均耕地面积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654hm2/万人下降至2009年的620hm2/万人。从各县(市)来看,2000—2009年期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县(市)有19个,而人均耕地面积增加的县(市)只有6个。食品作物播种强度是导致耕地压力上升的因素之一,但影响较小,贡献值为0.02。食品作物播种强度是食品作物播种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比值,反映了食品作物对耕地的利用程度。从各县(市)来看,2000—2009年期间,食品作物播种强度减少的县(市)有11个,而食品作物播种强度增加的县(市)有14个。 3.2区域个体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因素分解 从区域个体来看,耕地压力指数增幅最大的是德安县,耕地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0.96上升至2009年的1.35,增幅达41%。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使耕地压力增大0.28。其次是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影响程度是0.18,耕地播种强度的影响是0.06。食品作物单产水平使耕地压力减小,影响程度是0.14。增幅第2位的是贵溪县,耕地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0.97上升至2009年的1.22,增幅达26%。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播种强度的减小三因素的变化使耕地压力增大,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使耕地压力减轻。耕地压力指数减幅最大的是九江县,耕地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1.32下降至2009年的1.10,耕地压力指数值减小0.22。主要原因是食品作物单产水平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使耕地压力指数分别减小0.44和0.10。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增加和耕地播种强度降低使耕地压力指数分别增加0.22和0.10。由此看出,影响各县(市)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从影响区域耕地压力因素效应平均值来看,导致耕地压力减小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导致耕地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是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的增加,其次是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播种强度的变化。从影响区域耕地压力因素效应的标准差来看,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耕地压力不平衡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食品作物单产水平,再是耕地播种强度,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的影响最小。 4结论与建议 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耕地压力来看,2000—2009年耕地压力均未突破警戒值,表明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还是处于预警区范围内,但已接近耕地压力的边缘[7]。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个体耕地压力指数来看,有10个县(市)耕地压力指数超过警戒值,主要是湖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此外,有9个县(市)处于耕地压力边缘区,仅有6个县(市)耕地压力很小。耕地压力基本上呈现湖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压力偏大,西南区域和东北区域压力偏小的局面。从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看,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减小的主要因素,食品作物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耕地压力的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和食品作物播种强度的变化对耕地压力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县(市)表现不同。从县域耕地压力因素效应标准差来看,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区域耕地压力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均农作物消费水平,再是耕地播种强度,单产水平的影响最小。 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现状及特点,提出以下建议:(1)严格约束机制,实行区分管理。对处于高压区的县(市)必须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实施严格约束管理,对耕地用途的改变要进行严格控制;处于低压区和边缘区的县(市)要实行有条件的控制;处于无压区的县(市),可以通过市场手段,鼓励自觉保护耕地资源。(2)保护现有耕地资源,降低耕地压力。重点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严格控制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3)改善耕地条件,增加农作物单产。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的耕地单产水平来看,还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高新技术等途径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作物高产稳产[8]。(4)优化用地结构,提高耕地播种强度。合理调整大农业的结构和用地比例,优化作物布局。开展农业立体开发,着力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减小耕地压力。#p#分页标题#e#

积压物资范文5

关键词:生物质锅炉 高压电锅炉 冷凝燃气锅炉 初投资 运行费用

中图分类号:T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027-02

大连港太平湾沿海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位于瓦房店市西北部,规划面积约为9.26 km2。按规划,经济区的建设将围绕“一港(太平湾港区,以下简称港区)、八区(物流园区)、六系统(综合服务系统)”来开展,经济区规划热源为热电厂 ,采取热电联产供暖方式。

经济区的发展需依托于港区的建设,但港区建设起步阶段供暖的热源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1)港区建设起步阶段不具备实施热电联产的条件。在港区建设的起步阶段,无法形成较大稳定的供暖负荷,无法实现热电联产。(2)供暖热源建设滞后于港区建设。热电厂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长,短期内无法为港区供暖提供热源。鉴于以上两点,港区建设起步阶段的热源需单独考虑。

1 可选取的热源方式

港区建设起步阶段的热源方式需综合考虑项目特点、项目规模、初投资、运行费用、远近期结合等因素选择符合国家能源及环保政策的热源方式。符合国家能源及环保政策可采用的热源方式包括:生物质锅炉、高压电锅炉、冷凝燃气锅炉等。

2 热源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以上可采用的热源方式优势及劣势比较(见表1)。

3 研究实例

该文以港区新建集装箱办公楼(以下简称办公楼)为例,从以上三种热源方式的初投资、运行费用及远期与热电厂结合的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对热源方式做出选择。办公楼分为两栋独立建筑(1号楼和2号楼),需供暖总建筑面积36 347 m2。其中1号楼空调设计热负荷2 662 kW; 2号楼供暖设计热负荷710 kW;淋浴用热负荷320 kW。初投资仅测算热源部分的费用,不包含场区供暖管网及末端供暖设备。

3.1 生物质锅炉初投资及运行费用

3.1.1 生物质锅炉投资

设计选用2台2.8 MW生物质相变锅炉,同时配套设置引风机、鼓风机、多管旋风除尘器、脉冲布袋除尘器、空压机等除尘相关设备以及循环水泵、补水泵等水循环设备。经核算,生物质锅炉设备初投资约248.47万元。

3.1.2 生物质锅炉运行费用测算

(1)燃料费=a×b×c×d×e×f×h×i×j÷k。

其中:a为燃料消耗量(t),每小时消耗量0.80 t/h;b为供暖天数,152天;c为日间设备工作时间,取10 h;值班设备工作时间,取14 h;d为季节不均衡系数,0.7;e为生物质燃料价格,1 000元/吨;f为日不均衡系数,0.7;h为供暖滞后系数,1.1;i为燃料消耗不平衡系数,0.6;j为单台锅炉的供热保证率,70%;k为锅炉运行效率,0.85。

(2)电费=a×b×c×d×e×f×g

其中a为装机容量(kW),160 kW;e为电费价格,0.809 3/kWh;g为燃料消耗不平衡系数,0.6。其他参数与本节1)相同。

(3)人工费=值班人数×月薪×月数。

(4)运行费用=燃料费+电费+人工费。

(5)经计算,运行费用=1 188 327元。

(6)单位面积运行费用=运行费用÷总面积,生物质锅炉单位面积运行费用=32.69元/m2。

3.2 高压电锅炉初投资及运行费

3.2.1 高压电锅炉投资

设计选用2台2.75 MW高压电锅炉,同时配套相应循环水泵、补水泵等水循环设备及相应的高压配电柜等电气设备。

经核算,高压电锅炉设备初投资约684.74万元。

3.2.2 高压电锅炉运行费用测算

(1)高压电锅炉运行费=a×b×c×d×e×f×g。

其中:a为装机容量(kW),5 500 kW;b为供暖天数,152天;c为蓄能损耗,1.05;d为季节不均衡系数,0.7;e为低谷蓄热时间,10 h;f为日不均衡系数,0.7;g为低谷电价格,0.404 6元/kWh。

(2)循环水泵电费=a×b×c×d×e×f×g。

其中:c为日间设备工作时间,10 h;值班设备工作时间,14 h;e为电费价格,0.809 3/kWh;g为燃料消耗不平衡系数,0.6。其他参数与本节1)相同。

(3)运行费用=锅炉电费+水泵电费。

(4)经计算,运行费用=1 790 183元。

(5)单位面积运行费用=运行费用÷总面积,高压电锅炉单位面积\行费用=49.25元/m2。

3.3 冷凝燃气锅炉初投资及运行费用

3.3.1 冷凝燃气锅炉投资

设计选用3台1.2 MW冷凝燃气锅炉,同时配套相应的循环水泵、补水泵等水循环设备。因该处无市政燃气管网另外设置燃气排站1座。

经核算,冷凝燃气锅炉初投资约335.87万元。

3.3.2 冷凝燃气锅炉运行费用测算

(1)燃料费=a×b×c×d×e×f×g×h。

其中:a为燃料消耗量(m?),每小时消耗量313 m?/h;b为供暖天数,152天;c为日间设备工作时间,取10h;值班设备工作时间,取14 h;d为季节不均衡系数,0.7;e为燃气价格,3.5元/m?;f为日不均衡系数,0.7;g为锅炉效率影响率,1.03;h为燃料消耗不平衡系数,0.6。

(2)电费=a×b×c×d×e×f×g。

其中:a为装机容量(kW),45 kW;e为电费价格,0.809 3/kWh;g为燃料消耗不平衡系数,0.6;其他参数与本节1)相同。

(3)运行费用合计=燃料费+电费。

(4)经计算,运行费用合计=1 507 490元。

(5)单位面积运行费用=运行费用÷总面积。

冷凝燃气锅炉单位面积运行费用=1507490÷36347= 41.47元/m2。

3.4 热源方式与远期的结合性

以上几种热源方式末端设备均可采用散热器或地热盘管,在远期与热电联产的结合性均较好。如经济区的供暖负荷增长较快在具备实施热电联产条件时均可方便转换。当热源设备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同时具备较好的使用条件时可将热源设备移做它用,由于生物质锅炉的设备投资较少,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折旧费用也较少。

4 研究结论

以上几种热源设备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见表2)。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以下几点。

(1)生物质锅炉做为港区建设起步阶段的热源方式无论从初投资或运行费用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的规定,生物质需要建设符合排放高度要求的烟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物周边的美观,需结合现场情况综合考虑。

(2)高压电锅炉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其运行费用受电价的影响较大,经测算,当电价为0.27元/kWh时,其运行费用与生物质锅炉相当。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相应的电价优惠政策会逐步实施,高压电锅炉将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3)该项目冷凝燃气锅炉的初投资因无市政配套燃气管网而需建设燃气排站而导致初投资略高(燃气排站投资约56万),其运行费用介于生物质锅炉和高压电锅炉之间,如生物质锅炉因现场情况(如美观性)等o法选择,可考虑采用冷凝燃气锅炉。

(4)该文仅考虑满足建筑物供暖需要的热源方式选择,在实际项目中还需综合考虑建筑物是否有制冷需求、外部配套协作条件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能源方式。

参考文献

[1] 舒海文,端木琳.海水热泵区域供热的节能判断及影响因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995-1998.

[2] 李萍.海水源热泵应用典范――世界最大型海水源热泵机组区域供热供冷设施[J].建设科技,2004(14):26-27.

积压物资范文6

摘 要 2012年煤炭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煤炭销售难度加大、煤价持续下滑、企业盈利空间大幅收窄;为了生存煤炭企业不得不苦练内练,降低成本, 加强仓储管理是降低成本、盘活资金、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煤矿材料 仓库管理 对策

由于煤矿企业对安全要求的特殊性, 生产所需的物资种类繁多,使物资供应责任重大.物资供应质量、数量等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人员或财产的重大损失,仓储管理作为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形势,如何加强和创新管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仓储机构必须要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一、煤炭企业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采购计划随意性大,准确率低。各基层用料单位在填写使用料计划时,为了完任务、应付形式,不认真、不具体、不及时,不是填错规格、型号,就是不填数量、金额,甚至不与本单位实际生产任务结合,随意性大,易造成物资积压和急用计划增多。

2、库存结构不合理。仓库物资进货数量随意性大,库存结构没有整体规划,主观随意性较大,库存忽高忽低,备件缺货率高,补货不及时,库存周围不灵,无效物资存储多,增加企业采购成本。

3、积压物资多。由于生产作业计划改变、作业头面条件变化、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购进的物资不能及时出库投入生产而造成积压。

4、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现在仓储管理需要引入的现代化管理软件,需要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一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仓储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影响无纸化仓储管理的进程。

5、仓库办公环境差,缺乏现代化的仓储设施。目前煤炭企业办公环境尚有待加强,大部分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都是在库房办公,库房存放物资散发的刺激性气味会对人员身体造成伤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另外,没有现在化的仓储设施,大件物资摆放凌乱,库容库貌差。

二、加强仓库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计划管理,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计划考核力度。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从提高材料计划人员责任心入手,责任到人实行奖优罚劣,来保证物资计划编造、使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由供应计划管理走向区队计划管理,规范了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责任到区队、到个人。根据材料计划精确度和领用准确率等进行考核得分,并进行适当奖罚,从而实现物资供应的规范管理,得到物供应管理的全面提升。

2、合理储备物资,调整库存结构。对于那些多报不领或以领代耗的情况,应由需求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创建一个对于双方都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加大平衡利库,避免积压风险,对配件、机电类产品等部分长线物资开展供代销业务,实行用后结算,减少储备资金占用率。物资供应部门应加强与用料单位的沟通,减少供需过程中的脱节和超额采购问题。对常用物资设置最高、最低库存限额, 科学确定进货周期。

3、积压物资的处理应制度化和常态化;严把物资验收关,确保物资供应质量。传统的方式认为仓储只是存储物资的场所,这是不对的,应实现对物资收、发、存进行动态管理,对仓储物资动态、周转天数等进行统计,及时反馈存储、积压和不合理库存物资信息,对积压物资进行及时的处理,形成制度,及时消化不良资产,为企业减负,减少企业成本。煤炭企业也可以发挥集团企业的优势,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闲置积压物资调剂使用,减少材料浪费,加速资金周转。严把物资验收关,是实现高效优质物资供应的重要一环,质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对采购物资进行一一验收把关,确保供应物资质量,减免影响生产节奏和新的库存积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随着库存管理引进电子化管理,对库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管员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有熟练电脑等现代管理工具的使用,要不断学习新材料、新设备的物资属性,还要会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各种数据,保管员不单单是看门人,更是管理人员,要提高其薪酬待遇,制定正向激励措施,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