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的故事范例6篇

取长补短的故事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1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veral transmission line protection widely used in power systems are introduced.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stance protection、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the direction of high-frequency protection and backup protection are analyzed.

关键词: 线路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保护;后备保护

Key words: line protection;distance protection;differential protection;HF protection;backup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083-02

――――――――――――

作者简介:郑书磊(1983-),河北邯郸人,助理工程师,人力资源部保险管理。

0 引言

随着“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电力系统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今后的5到10年内,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会变得越来越庞大,网络结构也会更加复杂,电网的互联性和整合性也越来越强,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论都将在电网的发展和建设中得到应用。电网规模的扩大,使得电网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提高大型互联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方法,这也是我国电网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基础问题和关键性问题。

大型电力系统的形成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供电区域间的联网以及相邻国家之间的联网是电网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区域电网的互联,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联系的增强也会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某一局部元件发生故障,故障的影响可能会波及到电网中的其它部分,如果故障处理的不当或不及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甚至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1]。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在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保证在正常运行时不发生误动,在发生故障时不拒绝动作。为了避免保护装置发生误动,保护装置本身应采用比较可靠的工作原理,采用比较精良的制作工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干扰措施等,必要时还需要在保护装置内外采取相关的监视和闭锁措施。为了避免故障时保护装置发生拒动,需要采取保护“双重化”得配置原则。一条线路除了配置两套不同原理的主保护之外,还需要配置较完善的后备保护装置。

1 距离保护

根据被保护线路的始端电压和线路电流的变化情况来进行设计。将被保护线路的始端电压和线路电流的比值定义为测量阻抗,由于线路在正常运行时和发生故障时测量阻抗的值是不同的(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较大,发生短路时测量阻抗较小),因此可通过计算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的大小来决定保护装置是否动作。由于电网规模较大,存在多电源的情况也较多,而距离保护能够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并能明显反应电压降低和电流增大,因此有比较高的灵敏度。传统的距离保护可以正确动作切除被保护输电线路80-85%范围的内部故障,当电力系统的网络结够发生变化时或者系统的运行方式有所改变时,距离保护一般都能够正确动作。随着载波保护和光纤通信的飞速发展,使得距离保护能够保护线路的全长;另外,通过合理整定距离保护定值,可以用来作为相邻的输电线路的后备保护;因此,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作为中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与其它的保护一样,受其保护原理和使用范围的限制,距离保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线路短路电流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暂态分量,这可能会影响距离保护的正确动作;线路中串补电容的影响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距离保护发生误动;如果发生短路时的过渡电阻比较大的话,也会使得距离保护的灵敏度降低。

2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由于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设计原理比较简单,动作的可靠性也较高,因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在电力系统中作为了某些元件(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和电动机等)的主保护;电流差动保护在输电线路保护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最初的应用是导引线保护,这是一种全线速动保护,应用于高压电网和中压电网中的短距离线路中。由于在以前不容易测量中、长距离的对端的电流,因此电流差动保护应用较少;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新的光纤纵差保护可实现对中、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保护。

由于差动电流保护有较高的灵敏度、动作速度快,而且在系统发生震荡和非全相运行时也能正确动作,受网络结构复杂性的影响不大,因此成为了高压输电线路首选的主保护。

3 方向高频保护

当发生故障时,输电线路两端的功率方向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将功率方向由母线指向线路为正方向,当输电线路发生内部短路时,线路两端的功率方向都为正值,而发生外部短路时,线路两端的功率方向不都是正值,因此可以根据比较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后两端功率方向的不同来设计保护。

负序方向高频保护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比较相位和绝对值来进行判断,即比较保护装设处的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的相量。一般负序方向保护的动作条件如下:0°-?琢

式中■■,■■为保护安装处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

实际应用中,对方向高频保护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电容电流,目前一般采用2种方法来消除电容电流的影响,以保证方向高频保护正确动作,方法如下:1)延长方向高频保护的启动时间和提高启动元件的动作电流值;2)补偿线路的电容电流。

在负序方向保护中,有3种方法对线路的电容电流进行补偿:1)半补偿方式。即在线路两端各补偿电容电流的一半,此种补偿方式有明显不足:当线路的某一端合闸于短路时,在此端三相断开条件下,两端保护将会拒动;另外当正方向短路时,补偿电流将使保护中的电流减小、灵敏度降低。2)全补偿方式。在线路一侧补偿,但此种补偿方法只能在补偿端合闸,因此有很多不便。3)灵活补偿方式。为使线路可在任一端进行空载合闸,且不采用两端都是全补偿方式,可在线路对端三相断开时,合闸端用全补偿方式,在合闸后切换为半补偿方式。

为躲过不对称负荷时产生的负序电流,采用基于故障分量的负序方向,动作原理如下:0°

式中?驻■■,?驻■■为故障分量的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

4 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当发生故障时,如果故障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或者主保护发出动作信号而断路器失灵时,后备保护将动作切除故障[3]。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复杂性的不断增强,对于多段式的后备保护,其定值的制定和时限的配合会更加繁杂,这样就会使得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过长,不能够快速的切除故障;且后备保护也可能会误切除未发生故障的输电线路,甚至发生连锁跳闸现象,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随着测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电力系统中采集多点同步实时信息称为可能,因此可通过采集系统中的广域信息来进行保护的设计,以改善传统输电线路后备保护存在的局限性,以避免诸如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的事故的发生,这将大大提高大型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德树.大电网安全保护技术初探[J].电网技术,2004,28(9):14-17.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10Kv系统;交替弧光;接地;事故分析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9 6 ~ 10 Kv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growing capacitance current growing situation and the frequent grounded arc fault,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r arc alternant sex ground fault,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ault.

Keywords: 10 Kv system; Alternate arc; Grounding; Accid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U26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6~10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变压器、互感器、断路器、电缆线路等的对地绝缘水平都能满足长期承受线电压作用而不损坏的要求。一般认为,在6~10Kv系统中内部过电压的幅值不高,所以考虑危及电网绝缘的主要因素不是内部过电压而是大气过电压,因而长期以来采取的过电压保护措施仅仅针对防止大气过电压,其技术措施也仅限于装设各类避雷器,由于其保护值较高,对于内部过电压起不到有效的限制作用。随着电网的发展,架空线路逐渐被固体绝缘的电缆线路取代。由于固体绝缘击穿的累积效应,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产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及由此而激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已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其中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发展造成的相间短路后果最为严重。最近十年来,按相关规程要求,在10Kv系统电容电流大于20A、6KV系统电容电流大于30A时都设计采用消弧线圈补偿或自动跟踪补偿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来消除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产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但却存在一些问题:1)容易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2)放大了变压器高压侧到低压侧的传递过电压;3)使小电流选线装置灵敏度降低甚至无法选线;4)用电感电流去抵消电容电流时,对于弧光接地时的高频分量部分无法抵消,因而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

我国现有运行规程规定,在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继续运行两小时,但规程对于“单相接地故障”的概念未作明确界定。如是金属性直接接地,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为零,健全相对地电压升高至线电压。但如果单相接地故障为弧光接地,按工频熄弧理论,健全相过电压倍数为3.5p.u(1.0 p.u=√2Um/√3);当故障点出现高频电弧且经过多次重燃后,按高频熄弧理论,健全相过电压可达7.5 p.u,故障相过电压可达6.0 p.u,中性点位移电压可达5.0 p.u。在这样高的过电压持续作用下,势必造成固体绝缘的累积性损伤,在健全相形成薄弱环节,进而发展为相间短路事故。

2.事例及分析

2.1事例:某110Kv变电站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在图示运行方式下,2011年7月5日16时45分,天下雨且打雷,304#开关跳闸。由于当时一直在下雨打雷,304#开关未复电。随后值守人员发现10KV配电室内出现耀眼的电弧光亮,即于304#开关跳闸后13分钟502#开关跳闸。

图1 变电站运行方式接线

2.2 现场检查结果:502#开关是主变重瓦斯动作引起的跳闸。此外主变过负荷、重瓦斯掉牌。而10KV母线排三相有多处电弧放电痕迹;304#开关柜内导向瓷瓶、支持瓷瓶及304#开关外壳均有电弧放电痕迹、B相导向瓷瓶铸铁帽有烧熔孔痕,面积约6mm×10mm,深约4 mm。主变瓦斯继电器取气及本体取油做油化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油化分析情况表单位:μL/L

日期\组分 H2 CH4 C2H4 C2H6 C2H2 CO CO2 总烃 备注

2011-07-05 67.59 88.29 174.21 18.45 1.49 178.33 1033.62 283.44 瓦斯气

2011-07-05 63.80 86.97 178.77 19.11 1.33 194.71 1450.13 287.18 本体油

由表1中数据,按“三比值”法为“022”,系高温过热。

对该站一次、二次设备进行升流试验、继电保护动作试验及绝缘试验,均未发现异常情况。而304#出线避雷器绝缘电阻10000兆欧、直流0.75倍1毫安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22μA,事故过程已动作,属于正常运行设备。

主变近三年绝缘情况略有下降,绝缘油的电气强度为34Kv;502#开关流2545A(TA变比3150/5),主变过负荷(10 Kv侧)按1.30倍额定电流即2142A整定。

对线路查线结果,发现引起事故的故障点位于304#支线的7#杆(距304#开关的电气距离约200米)的A、C相柱上开关刀闸支持瓷瓶被直击雷打碎2/3,碎裂方向为垂直于导线走向。

2.3设备情况及运行方式

1#主变型号为SZ9-31.5KVA/110Kv/11Kv、Y/-11,额定电流165.33A/1653.37A;310#开关型号为ZN28-12/1250-31.5;304#开关型号为ZN28-10C/1250-31.5; 出线避雷器型号为YH5WZ1-17/45×17/45三项组合式复合外套无间隙避雷器;502#开关型号为 SW7-110IC/1600.

当时1#、2#主变运行,10KvⅠ、Ⅱ段母线分开运行。。

2.4原因分析

2.4.1为什么雷击后502#开关流不动作而过负荷掉牌?为什么304#开关跳闸后,过了13分钟502#开关才跳闸(110KV系统检查未发现故障)?而且是主变重瓦斯动作引起?一种看法认为是发生了两次雷击,第一次雷击时304#开关已跳闸;第二次雷击在第一次雷击后13分钟恰好又击中同一线路,行波到了304#开关断开点产生全反射,使得侵入波叠加而导致绝缘子闪络、10Kv母线短路,造成上述事故。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10Kv侧故障会越级导致502#开关跳闸的原因。由于雷电作用时间极短,即使雷击造成304#开关及其支柱绝缘子闪络,也无法维持到13分钟后的502#开关跳闸于主变重瓦斯动作,更何况304#开关出线避雷器(事后检查只动作了一次)、304#开关速断、流保护动作都先于过负荷动作,因此上述说法被否定。

2.4.2该10Kv系统架空线路总长192.7公里,电缆线路总长169.26公里,系统电容电流(实测)达18.87A,无消弧线圈补偿。

事故过程应为:由于直击雷作用而将304#支线的7#杆A、C相绝缘子分别炸裂后,并未造成线路单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更没有形成相间短路。而A、C相雷击后剩下的约1/3绝缘子(事后现场检查情况如此)在大雨下过渡(绝缘)电阻较小(几欧到几十欧)、且A、C相绝缘子彼此阻值也不等,因此在过渡(绝缘)电阻相对较低的一相绝缘子在雨水加表面污秽的共同作用下使其绝缘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首先对地放弧形成单相弧光接地,然后在电流过零时接地电弧熄灭,该绝缘子绝缘部分恢复;此时另一相绝缘子也因同样的原因绝缘下降、紧接着对地放弧形成单相弧光接地,不久在电流过零时接地电弧熄灭,绝缘子绝缘恢复。隔一段时间又有其中一相绝缘下降到对地放弧,然后电弧在过零熄灭、而后又重燃,如此就形成A、C相交替性弧光接地。由于该故障点离304#开关的电气距离约200米,属于近区短路,因而在很短时间内这个交替弧光即到达304#开关(故障时弧光是由外电路故障点向电源侧发展)。在6~10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当电容电流超过30A时故障电弧难以自动熄灭,此处电容电流为22.87A,且无消弧线圈补偿,而大雨中A、C相绝缘子过渡(绝缘)电阻小且在逐步降低的情况却一直存在,故A、C两相故障电弧分别在过零时熄灭,然后重燃,但没有发展成为两相电弧接地短路。而A、C相交替性弧光接地产生的过电压就向近区的变电站内发展。在线路受到直击雷雷击,尽管304#出线避雷器已经动作,但当直击雷过去后,属于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弧光接地过电压此时却未消失,其发展和作用反而愈来愈强烈:A、C相交替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发展到304#开关柜,由于开关柜内的支柱绝缘子、导向绝缘子表面的潮湿和脏污且当时高配室内空气潮湿(相对湿度为85%),所以绝缘子表面泄漏大,沿面闪络电压大大降低(同类其他完好绝缘子试验的干闪仅30千伏,事故时可能还要低),因为系统电容电流不大,故障电弧电流也不大,闪络的结果仅在开关柜柜壁、铝排上烧熔多处凹痕。由于304#开关的引线相间通过电弧短路,最终导致304#开关跳闸。而在304#开关跳闸前、304#开关的引线相间还未及发生相间短路时交替弧光早已越过304#开关到达10Kv母线。304#开关跳闸后,交替弧光的作用引起母线排的相间、母线对地通过弧光短路,从而导致310#总开关越级跳闸。在此期间,交替弧光还引起了10Kv电网中LC回路的电磁振荡,一方面继续着的交替弧光接地引起过渡过程产生高频振荡电流通过主变10Kv线圈时因趋肤效应使铁芯及相关导磁系统产生涡流发热,引起油性气体突然增多、油温上升,从而油流速加快;另一方面由于回路损耗,电弧电流不是很大,但因主变10Kv线圈是接法,外部产生的零序电流在通过线圈形成环流,造成主变负荷电流突然增大。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主变油温上升、油流速加快,终于在13分钟时油流速达到整定的0.6米/秒,启动主变重瓦斯保护动作502#开关跳闸。至此10Kv系统交替弧光接地消除。据故障录波显示,其时电弧接地电流发展为相间短路时接地短路电流约为2337 A,正好略大于过负荷整定的2142A,而小于流整定的2545A,于是过负荷掉牌,流保护未动作。

3. 预防措施讨论

3.1按我国继电保护设计标准,在中、低压母线系统中一般不配置专用的快速母线保护,而是以上一级元件(变压器)的后备保护来切除母线故障,往往使故障被发展被扩大。而主变压器因在出口母线突发短路冲击下,致使动稳定失衡造成的损坏事故也时有发生,而这些事故多为没装设专用的快速母线保护、延迟切除短路故障造成的。因此建议在设计主要变电站10Kv母线及并联运行的双母线时考虑装设专用的快速母线保护。

3.2国家标准规定变压器热稳定允许时间为2秒、动稳定时间为0.25秒,但实际继电保护动作时间都大于此规定值,不能满足不能满足保护变压器的要求,因此需要改善变压器保护,使变压器的保护动作时间小于变压器允许的动稳定时间0.25秒。

3.3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投入消弧线圈,并且要确保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的正确工作,不得发生欠补偿、全补偿或失去补偿。

3.4加强对城农网6~10Kv的改造,提高线路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因近区短路而带来的事故扩大化。

3.5加强对中压电网的运行管理,及时消除线路缺陷,做好雷雨季节的巡视、防雷工作。做好变电站高配室内的防污、防潮工作,确保不发生外绝缘闪络,即使闪络也不会发展成相间短路。

4.结语

弧光接地过电压现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产生或影响的因素很多,过去都认为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已有定论,不必再浪费精力。但当实际运行中不断出现因这种现象造成的事故时,却不能再掉以轻心。特别是在本例中出现的交替弧光接地过电压,更应引起注意。必须从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来检查、分析其原因,不能单纯地从现象到现象。而要将追踪原因延伸、扩展到设计、施工、运行,才能有效地把握设备安全运行状况并予以及时消除。

参 考 文 献

[1]刘 继。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2

[2]陈维贤。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二版),1997

[4] DL/T 620-1997。交流电器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3

森林举行运动会,兔子奔跑夺冠,众评委见他跑步如此出色,就决定对兔子进行多方位培训,每天让他游泳,跳高,跳远。可兔子只会奔跑。最后众评委的努力成果是一只溺死的兔子,一个溺死的跑步天才。小时候初听这个故事时,觉得很有趣,现在看来真是“亦可笑可叹矣”。

让兔子奔跑,这是不争的真理,可是谁又能做到,放眼整个华夏大地。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让兔子游泳,尤其是学生做的更是淋漓尽致。

现在,在我的身边,有许多的人都是数学不好补数学,英语不好补英语。往往都是荒废了自己的长处,而短处仍然是一事无成,“取长补短”那是屁话,从古至今,有谁能够十全十美,纵观五千年,若从短处谈起。那么,李白是酒鬼,岳飞是莽夫,而李世民呢,反倒成了一个诛父杀兄的庸君了。可是这些“废物们”哪个不是历史长空中不变的恒星。试问各位。谁能写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千古佳句;谁能使敌人说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谁又能创造“开元盛世”和缔造出举世无双的“唐帝国”?

他们的成功不在于他们是否有无缺点,而是在于是否投己所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淋漓尽致。

还记得又一次经过一个补习班,一看里面的学生,仿佛木桩一般,又好似垂垂老矣的暮人,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游泳”努力着,拼搏着。不知何时跑不尽然比走还慢。

还记得韩寒说过:“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大澡堂,很多学生都无法自如的进去洗澡,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太多的十全十美的梦想。所以很多人都在床这棉袄洗澡。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 国史补 史传文学 唐代小说叙录 纯笔记小说

《国史补》,三卷,唐人李肇撰。后代刻本或作《唐国史补》。李肇,两《唐书》无传,陈舜俞《庐山记》卷二李肇《东林寺经藏碑铭并序》末称“元和七年九月十五日朝请郎试太常寺协律郎李肇撰”,曾以协律郎身份入江西观察使崔芃幕,崔芃卒后转华州参军,后入京长期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所交多当时名流。

一、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史的传统,史官在文化传载中曾有着崇高的地位。《春秋》、《左传》、《史记》等史书,清晰地记叙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对小说的叙事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后世将小说称为“野史”、“史遗”。史书在“实录”的前提下,要选取典型事例,裁剪得当,要求叙事脉络清晰,塑造出鲜明的人物个性,从而富有文学趣味,被称为史传文学。中国最初的小说形式即是志怪,中国古代小说源于先秦神话,孕育于汉代史传,而形成于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这是大家的共识。可见小说与史传文学关系密切。史传文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主要源头,它不仅在文体上直接孕育了小说,而且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技巧和经验;史传文学所承载的史官文化精神更是深刻影响了古代文人的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至唐代,文言小说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创作意识,且文采华艳,情思浓郁,古代小说至此获得文体意义上的独立,但还没有彻底割断与史传母体的血脉联系。

二、回归

到了唐代,唐人有意为小说,传奇的出现与兴起说明了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分离,小说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但是,引人注意的是唐代出现的大量补正史的笔记小说,《国史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周勋初先生在《唐记小说叙录》中分析《国史补》说;“本书本为接续刘餗《传记》而作,但排除了鬼神梦幻的成分,也不载男女猥亵之事,这就与志怪的传统划清了界限,确立的纯粹的笔记小说的宗旨。”①

这句话有两处令人疑惑,一处是“与志怪的传统划清界限”,一处是何谓“纯粹的笔记小说的宗旨”。首先要明确的是笔记小说的概念。通常笔记小说是与传奇小说相对立的,但笔记小说的具体概念也是历来颇受争论的问题。周勋初先生《唐人笔记小说考索》认为“笔记小说”的提法可以解决“谈学问的随笔一类著作”的安排问题,“覆盖面比较大,既可以称《国史补》之类叙述史实的‘杂史类’著作,也可以称《杜阳杂编》之类侈陈怪异的‘小说类’著作,也可以称《资暇集》之类考订名物随笔似的著作,也可以称《酉阳杂俎》之类包罗万象类书似的著作”,而传奇与笔记小说距离较远,“似不宜以‘笔记小说’呼之”。但周先生又云:“如《酉阳杂俎》卷九《盗侠》中的几则故事,笔法与《虬髯客传》等传奇相同,然为《酉阳杂俎》此书性质所规定,人们也只能称之为笔记小说。与此类同,《上清传》、《刘幽求传》等文,随《常侍言旨》的性质而定,也不妨归人笔记小说。因为从源流上看,篇幅短的传奇即是笔记小说,篇幅长而带有故事性的笔记小说也就是传奇。”这里提出了区分笔记小说与传奇的标准:一看所在著作的性质,收人笔记小说中的传奇只能认定为“笔记小说”;二看是否有故事性(即叙事成分)和篇幅长短,“篇幅短的传奇即是笔记小说,篇幅长而带有故事性的笔记小说也就是传奇”。但所在著作性质和篇幅长短并非决定作品文体归属的本质因素;如果仅仅因为传奇“篇幅短”或收人笔记体著作就只能看作笔记小说,与学术性、史料性的笔记同属一类,那实际上就取消了故事性这一标准,而这应当是判定小说与非小说的最本质的因素。所以笔记小说不仅包括《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这样文学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杂史类著作,如《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国史补》等。

在苗壮的《笔记小说史》中如此概括“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文言小说的一种类型,是以笔记形式所写的小说,它以简洁的文言、短小的篇幅记叙人物(包括幻化的鬼神精怪和拟人的动植物与器物等)的故事,是中国小说史中最早产生并贯穿始终的小说文体。”他在书中还总结了笔记小说的三个特点:其一是基于耳闻目睹的现实性;其二是“杂”与内容的丰富性;其三是“小说”、“小语”与形式的灵活性。②

既然笔记小说有“杂”的特点,那么接着就会对周勋初先生所指的“纯笔记小说”会有疑惑。

再看《国史补》出现的时期,魏晋六朝时出现了笔记小说的第一次高峰,并且大致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一类是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专谈轶事的志人小说。唐宋时期是笔记小说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在艺术成就方面也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的提高。此时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的志怪、轶事两类外,还出现了杂史类。”这类小说就是专叙一代轶事,志在补史的一类笔记小说,如《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此时期为我国笔记小说创作的第二次高峰。在吴礼权的《中国笔记小说史》中更是直接将唐记小说分为五类:“志怪派”、“国史派”、“轶事派”、“事类派”以及“杂俎派”,并将《国史补》归入“国史派”。而在刘叶秋先生的《历记概述》中,也对笔记小说进行了归纳:“归纳一下从魏晋到明清的笔记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小说故事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志怪、轶事小说,第二是历史琐闻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记野史、谈掌故、辑文献的杂录丛谈,第三是考据、辨证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读书随笔、札记。”将“笔记”划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考据辨证类”实际上基本成为了当代学界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共识,如中华书局推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学术笔记丛刊》收录范围大体相当于“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而对于唐记则分为三类:“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考据辩证类”,并将《国史补》归入“历史琐闻类”中,可见相对于志怪小说来说,《国史补》这样的杂史类小说是在其后出现的一个新类型的笔记小说,它并不是从志怪发展而来,那么与志怪划清界限也就无从说起了。

既然《国史补》并没有确立“纯笔记小说的宗旨”,那么周勋初先生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呢?《国史补》书前有个十分重要的序:

“《公羊传》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未有不因见闻而备故实者。昔刘餗集小说,涉南北朝至开元,著为《传记》。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续传记而有不为。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仍分为三卷。”这个短短的序不仅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续传记”,还说明了他的写作规范:“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周勋初先生对其评价“本书本为接续刘餗《传记》而作,但排除了鬼神梦幻的成分,也不载男女猥亵之事”即是从这个序中而来。

首先作者明确表明了创作目的--“因见闻而备故实”。《国史补》延续了刘餗《隋唐嘉话》的写作范式。作者刘餗本身即是以史家而为小说的典型。据《新唐书》卷132记载刘餗天宝初兼知史官,著有《史例》。其父刘知几是唐代著名史学家,他在《史通》中首次对小说做了较为系统集中的论述,认为小说与史书密不可分。作为历史学家,刘知几敏锐地看到小说与正史的不同:“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也。虽然认识到小说自成一家,但刘知几并不认为小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史传文学的独立文体,而将它看作是史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分支:“爰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骛。”正因为如此,刘知几否认了小说自身的文学价值。在他看来,小说的功能在于证史:“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摅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③由于用史学研究的标准来衡量小说,要求小说对历史研究和写作有所裨益,因而刘知几要求小说创作要遵循史书创作的“实录”精神,反对小说中出现虚构和浮词,重视雅言,排斥鄙朴,他认为构虚辞、惊愚俗,是小说创作的一大缺点,并告诫后学要对小说题材严加筛检,避免受到“虚辞”的干扰。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强调《国史补》与《隋唐嘉话》不同的是:作者摈弃了关于“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方面的内容,而在刘餗在《隋唐嘉话》中写作了一定数量的奇人异事。虽然作者强调诸如张率更听声这样的事件是他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但这并不能够有力地证明这类事件的真实性,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上卷所说的洛阳南市塚中之铭、卫公(李靖)在华山庙听神言等等。当然《国史补》中仍有言报应的故事,一条是“淮水无支奇”中记淮中水怪,一条是“乌鬼报王稹”记乌鸦之鬼复仇,但与其他笔记小说相比,数量确实很少,大部分内容为唐代有关人物传说、典故、风俗的种种记载。可见李肇是受到刘知几的观点影响并且认同追随了这个小说用来证史的观点,所以他才尽量避免“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这些多虚构的内容。

唐代整理史料,编辑史书的风气较盛,史官地位很高。在这种社会风气带领下,形成了文人强烈的史学自觉意识,他们以参与修国史为荣耀,而没有机会参与修国史或者对于官修国史有所不满便退而求其次,自行编书以补国史。造成唐代琐闻轶事类的笔记小说盛行,如《唐摭言》、《隋唐嘉话》、《大唐新语》、《国史补》等等。既然要补史,那就必须满足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要征“实”。要求小说作者把史家的实录精神贯注到小说创作中去,创作时严格遵循实录原则,如李肇在序言中所称的。因此,以《国史补》为代表的唐代琐闻轶事类小说标志着唐记小说向史传文学的回归。

其次,《国史补》确立了唐代轶事琐闻类小说的范式。轶事琐闻类小说与史书创作保持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不同于唐传奇以虚构的故事表现人物形象,轶事琐闻小说讲求“实录”,力图用较为真实的一人一事,表现一个时期的历史风貌。虽然轶事琐闻小说没有创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它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弥补了正史过于谨重粗疏的缺陷,展示了一个时代的人物风貌和社会心态。这本书所记都是从开元到长庆间的轶事、琐闻,不仅对朝廷政治、典章制度和官场轶闻等方面有诸多记载,如“叙进士科举”一条,谈到了进士间的称呼以及考中后题名于慈恩寺塔、大宴于曲江亭等有关科举的掌故,而且对文学、社会风俗等方面也有生动的记叙,如对“元和体”的阐述:“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这段话被后世很多文学理论家引用。

“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这类作品在唐代大多成为了传奇,如《游仙窟》等等,可见《国史补》是与传奇小说划清了界限,坚持“实录”精神,并非确定了纯笔记小说的模式,而是最终确立了唐代轶事琐闻类小说的范式。

三、影响

秉承着“实录”精神,以补国史为写作目的的《国史补》在唐宋两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唐代,《唐摭言》等书多次征引《国史补》中的文字。在宋代,《国史补》受到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肯定,欧阳修自称《归田录》亦以此为准式。宋代类书、总集、笔记小说、诗文笺注引唐记小说时,此书最多。而《国史补》对后代文学发展也提供了文学素材,比如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就取材于《国史补》中的记李汧公为侠客的故事。

但是,真实是史传的生命,史官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真实地反映历史,并为后世提供借鉴;而小说是允许并且应当虚构的,虚辞是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并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根本。而依照《国史补》的写作宗旨,笔记小说不仅没有了趣味性,它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狭窄,直至这朵文学之花缺乏想象的滋养而枯萎。

注释:

①周勋初.唐代小说叙录[M].凤凰出版社:32.

②苗壮.笔记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6.

③浦启龙.史通通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4523.

参考文献:

[1]李肇.国史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2]苗壮.笔记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桩基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工艺要求高,而且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所以,对质量问题(或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得当,通常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能否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妥善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笔者开始对本文题目进行相关的探讨。

1.桩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3)桩倾斜过大。

(4)预制桩接头断离。

(5)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2.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2.1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桩沉入深度不足。

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最终贯入度过大。

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2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

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2.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2.2中(1)至(5),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2.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3.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打(压)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做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并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还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比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要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3.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3.2补桩法补桩法

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

3.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3.5扩大承台法

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

考虑桩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3.6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膨胀土层)作为持力层。

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4.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工程质量也成为了建筑业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些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只有引以为诫,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严格把握从设计到施工质量控制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消除质量隐患,就能够杜绝质量事故,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6

论文摘要 短路故障是破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常见原因,简要探讨短路故障的成因及短路电流计算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不仅要考虑正常工作状态,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发生故障时所造成的不正常工作状态。实际运行表明,破坏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多数为各种短路故障。所谓短路,是指供电系统中不等电位的导体在电气上被短接,如相与相之间的短接,或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一相或几相与大地相接以及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相与零线的短接等。当发生短路时,电源电压被短接,短路回路阻抗很小,于是在回路中流通很大的短路电流。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中必须进行的计算分析工作。目前,三相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成为困扰国内许多电网运行的关键问题。然而,在进行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时,各设计、运行和研究部门采用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这就有可能造成短路电流计算结论的差异和短路电流超标判断的差异,以及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不同。如果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偏于保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若偏于乐观,则将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灾难性的隐患。因而,在深入研究短路电流计算标准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短路电流计算条件对短路电流计算结论的影响,以期能为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和限制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思路。 

 

一、短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是供电系统中的绝缘被破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绝缘的破坏是由于未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中的缺陷,以及设计、安装和维护不当所造成的。例如过电压、直接雷击、绝缘材料的老化、绝缘配合不当和机械损坏等;运行人员错误操作,如带负荷断开隔离开关或检修后未撤接地线就合断路器等;设备长期过负荷,使绝缘加速老化或破坏;小电流系统中一相接地,未能及时消除故障;在含有损坏绝缘的气体或固体物质地区。未考虑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gb)等。此外,在电力系统中的某些事故也可能直接导致短路,如电杆倒塌、导线断线等:或动物、飞禽跨越导体时也会造成短路。 

短路电流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故障设备的破坏程度越大。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能形成很大的破坏力,如果导体和它们的支架不够坚固,可能遭到难以修复的破坏:这样大的短路电流即使通过的时间很短,也会使设备和导体引起不能允许的发热,从而损坏绝缘,甚至使金属部分退火、变形或烧坏。短路时由于很大的短路电流流经过网路阻抗,必将使网路产生很大的电压损失。如为金属性短路,短路点电压为零,短路点以上各处的电压也要相应降低很多,一旦电压低于额定电压40%以上时,就会使供电受到严重影响或被迫中断;若在发电厂附近发生短路,还可能使全电力系统运行解列,引起严重后果。接地短路时,接地相出现的短路电流为不平衡电流,该电流所产生的磁通将对邻行的通讯线路感应出附加电势,干扰通讯,严重时,将危及通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为了限制发生短路时所造成的危害和故障范围的扩大,需要在供电系统中加装保护,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自动而快速地切断故障部分,以保障系统安全正常运行。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短路电流的大小。

二、短路电流的计算及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 

 

经典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为:取变比为1.0,不考虑线路充电电容和并联补偿,不考虑负荷电流和负荷的影响,节点电压取1.0,发电机空载。短路电流计算的标准主要有iec标准和ansi标准,我国采用的是iec标准。 

国标规定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计算条件。国标推荐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是等值电压源法,其计算条件为:(1)不考虑非旋转负载的运行数据和发电机励磁方式;(2)忽略线路电容和非旋转负载的并联导纳:(3)具有分接开关的变压器,其开关位置均视为在主分接位置;(4)不计弧电阻:(5)35kv及以上系统的最大短路电流计算时,等值电压源取标称电压的1.1,但不超过设备的最高运行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