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全文范例6篇

蒲柳人家全文范文1

对于《聊斋志异》中所反映的蒲松龄的婚姻观,目前存在的主要观点是极言其中悍妇、妒妇挑战夫权、蔑视封建礼教的先进性,而忽视了《聊斋志异》中同类其他形象的价值。本文在文本阅读、综述研究、理论援引的基础之上,试从形象分析、形成原因两方面来浅谈蒲松龄的婚姻观。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妻;蒲松龄;婚姻观

对于《聊斋志异》一书的价值,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由此可知《聊斋志异》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借志异寄寓现实和情感。《聊斋志异》有不少表现夫妇人伦、婚姻爱情、家庭和睦等家庭伦理的作品,有批判,有赞扬,也有深度思考,从中可以窥见蒲松龄的婚姻观、家庭观。本文从《聊斋志异》中人妻形象的角度对蒲松龄的婚姻观作探讨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夫妻是婚姻生活的主体,《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行行的人妻形象,在此,笔者将对《聊斋志异》中的人妻形象做系统归类、说明。

第一类,贤妇。贤者,德才兼备。在《聊斋志异》中,“贤”具体表现为:不嫌贫爱富、贞洁能守、孝敬公婆,同时又是丈夫的“解语花”。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物质是夫妻生活的试金石。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不以财富多寡取人的女子,譬如《宫梦弼》中黄氏女,在父亲悔婚之际反驳到:“黄郎非生而贫者也。使富倍他日,岂仇我者所能夺乎?今贫而弃之,不仁!”性情执着的陈锡九妻(《陈锡九》),纵使家贫如洗,娘家一再阻挠,也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文末蒲松龄借异史氏之口说:“使为尚德之达人也者,即终贫,犹将取之,乌论后此之必昌哉?”这可谓是对嫌贫爱富社会风气的有利批驳。而嫁做人妻后的生活与闺阁小姐生活迥然不同,首先要做到忠诚,严守“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洁观,蒲松龄就十分赞赏守贞行为:张氏妇(《张氏妇》)在兵乱时不忘妇德,以聪明智慧避免了被,蒲松龄赞其“慧而能贞”;乔女()守寡后感恩孟生相遇相知之恩,为其料理家务、抚养子女,但始终没有越过守贞这道坎。可见蒲松龄对妇女守贞之重视。还有一类妻子,可谓是“家庭和睦催化剂”,婆媳矛盾、妯娌矛盾、子嗣矛盾,她们总能一一化解。在名篇《珊瑚》中,主人公珊瑚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忍”的最大限度。婆婆恶言相向,珊瑚礼节不废,妯娌步步紧逼,珊瑚处处退让,直至婆婆、弟妇幡然悔悟,珊瑚还是不计前嫌大方接受。在这里,妻子所发挥的作用是丈夫望尘莫及的。总之,对于贤妻,蒲松龄是青眼有加。

第二类,悍妇。悍者,凶狠、蛮横。《聊斋志异》中的悍妇虐夫、虐妾、虐姑嫜,手段往往令人发指。在封建社会中,“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女诫・夫妇》),而《聊斋志异》中的悍妻妒妇完全背离了这些社会准则:杨万石(《马介甫》)有“季常之惧”,妻子尹氏让他“跪受巾帼,操鞭逐出”,解去巾帼后,他却“坐立不宁,犹惧以私脱加罪。”之后尹氏受惩态度转好,万石“遽遭之,觉坐立皆无所可。”这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反映出尹氏手段之残忍。江城(《江城》)则把丈夫高生打得“奔避父所”,假扮陶妇应丈夫之约,高生发现后“大失色,堕烛于地,长跪觳觫,若兵在颈”。惧内如此,让人不禁感慨江城之暴。夫妇之外,妻妾间的明争暗斗自古有之。《马介甫》写尹氏对夫妾“就榻之,崩注堕胎”;《邵九娘》中金氏表面上热心教妾刺绣,还亲自为她梳妆,“但(妾)履跟稍有摺痕,则以铁杖击双弯;发少乱,则批两颊”,对邵女也是“握发裂,鞭之数十”,更可怕的是,她竟“烧赤铁烙女面,欲毁其容。”家人纷纷求饶,“乃不烙,以针刺胁二十余下,始挥之去”,暴虐至此,人神共愤!对于这些“了不起的人物”,蒲松龄没有坐视不管,他从传统家庭观和因果报应出发,给这些人安排了合理的结局:马介甫妻不堪贫困改嫁,遇人不淑后幡然醒悟,改悍归贤;江城受到僧人感化了解与丈夫的前世恩怨;金氏遭现世报患重病,经邵九娘治愈后后悔不已。对这类人妻,蒲松龄既恨之入骨又抱以希望,为她们创造圆满结局,体现出作者的宽容。

第三类,悲妇。对于一个妻子来说,婚姻的稳定长久是基本且必要的。封建时期男子常因经商、考试远走他乡,对于正富活力的闺中来说,最煎熬的事情莫过于此。凤阳士人(《凤阳士人》)经年不归家,其妻于极度思念中梦到丈夫与陌生女子调笑欢好,伤心不已。如果梦中的悲剧可以一笑而过,那现实中的悲剧就要引人深思了:《犬奸》中贾某妻因丈夫经年不归,寂寞难耐,暗里与家犬相交,事发后被当众折磨:“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另交。”受尽百般羞辱而死。虽说其行为不端,但毕竟事出有因,受如此惩罚实在让人扼腕。景星妻(《阿霞》)倒是与丈夫共处一室,但还是挡不住丈夫喜新厌旧抛弃自己,所以,仅仅和丈夫朝夕相处就够了吗?恒娘(《恒娘》)告诉我们:“不够!”留不住丈夫的心,留住他的人又有何意义?那如何留住丈夫的心呢?恒娘的策略是:若即若离+自我装扮。在其指点下,朱氏先是一再创造机会让丈夫与妾室共处,紧接着又仔细打扮自己,待丈夫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时又极力促使丈夫与妾室共处。这中间的奥秘,恒娘解释说:“置不留目,则似久别;忽睹艳妆,则如新至,…而又不易与之,则彼故而我新。”用现在的话即“距离产生美”。所以仅上事姑嫜下抚子女是不够的,由内到外讨好丈夫才能使自己稳稳立足于家庭,由此可见做一个合格的人妻多么不易。蒲松龄看到妻子在婚姻中的悲剧之处,表达出理解和同情。

第四类,继室。由于妻子在一个家庭单位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所以自古至今续弦从不是件简单的事,继室也是敏感话题。做继室可不可以?该怎么做?蒲松龄是这样回答的:在《黎氏》中,作者以寓言的形式告诉我们:“再娶者,皆引狼入室耳。”但我们不要就此以为蒲松龄是反对续弦的,在作者看来,建立在“于野合逃窜中求贤妇”的基础之上的再娶才是十分荒唐且没有保障的。再看《金姑父》,本篇以泥像招婿的故事表达出赞成女子合理欲望、支持改嫁的进步思想。蒲松龄解释说:“为鬼数百年,而始易其操,抑何其也?大抵贞魂烈魄,未必即依于土偶。”而继室入室后,更难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如何比肩甚至超过前妻。在这方面细柳(《细柳》)是广大继室的典范,她精打细算,持家有道,更为难得的是,对前妻的孩子长福,她抚养周至,为教育长福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人,细柳忍痛进行“棍棒教育”,不惧骂名,所幸付出有了收获,长福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商人。蒲松龄深知当继母的不易,对细柳赞赏有加:“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细柳)而乃不引嫌,不辞谤,卒使二子一富一贵,表表于世。”继室难当,细柳当为天下继室之榜样。

综合《聊斋志异》四类人妻形象来看,蒲松龄的婚姻观是非常传统的。他不反对一夫多妻制,认为那是理想的婚姻模式;他赞颂像珊瑚那样孝敬公婆、隐忍大度的女性,认为只有贤妻才能使家庭兴旺、社会安定;他唾弃悍妇妒妇,鄙夷尹氏和江城那样僭越夫权、挑战夫纲的女子,认为不淑不良的女人是危害家庭与社会的不安分因子;他认可女人取悦男子的必要性,认为像恒娘那样懂得“以色事他人”的女子才能保证婚姻的持久新鲜;他欣赏守贞行为,认为张氏妇那样“慧而能贞”的女子值得尊敬。但另一方面,蒲松龄的思想又表现出对时代的超越。他支持再嫁,同时又告诫我们婚嫁需谨慎,妻子若是悍妒不堪则会贻害无穷;他肯定妻子在家庭单元中的作用,使妻子成为解决矛盾的关键,对比之下丈夫们相形见绌;他不反对女性的合理欲望,同情那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酿出悲剧的人妻;他意识到一夫多妻制的弊端,指出一夫多妻制家庭中的主要矛盾来自共事一夫的妻妾。总之,蒲松龄的婚姻观糟粕与精华并存、落后与先进兼具,是比较复杂的,那么造成其复杂婚姻观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蒲松龄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婚姻生活两方面管窥蠡测。

蒲松龄生于明末,长于清初,这是一个封建制度登峰造极而“异端”思想蠢蠢欲动的年代。中国很早就对女性有诸多规范,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观念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中,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蒲松龄也不能免俗;贞洁观随着女性地位的日益低下而愈演愈烈,据史料记载,明代守节、殉夫的女性有数百之众而清代尤甚,统治者也极力宣扬、嘉奖守贞行为。但尽管如此,在民间,再嫁的“利”吸引着寡居女性,促使她们与传统的“理”分庭抗礼。身居下层的蒲松龄思想中存留着自由因子,他从个人欲望和实在利益出发,对再嫁表现出宽容态度。另外须注意的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带来人的意识觉醒,李贽等思想家也大力倡导人之本性,虽为正统观念不容,但在民间掀起不小的波澜,更多的人在面临婚姻时更注重考虑自身利益,像《聊斋志异》中一些强势女性那样敢于挑战夫权、表达自我诉求的行为时有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民观念不再被片面强调,腹有诗书的女性不再是个例,这在当时诸多文学作品如 《红楼梦》中都有反应。蒲松龄洞察到这股日益普遍的“逆潮”,用笔杆子创造出大批有胆识、有谋略的女性。

当然,笔者认为,使蒲松龄的婚姻观最终定型的还是他自身的婚姻生活。蒲松龄曾写下《述刘氏行实》,记述妻子刘氏及蒲、刘二人的婚姻生活。蒲家家道中落,而刘父重德轻财,将刘氏嫁与蒲松龄。刘氏“入门最温谨,朴讷寡言”,深得姑嫜喜爱,也招致妯娌们的嫉妒。分家时,兄弟们霸占去许多财产,而“刘氏默若痴”。蒲松龄经年游学在外,身体不佳的刘氏惨淡经营十分辛苦,对此蒲松龄颇感愧疚与感激;蒲松龄多次考取功名不成,刘氏豁达地劝导丈夫:“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蒲松龄十分“善其言”;刘氏知足无争,勤俭节约,弥留之际叮嘱家人“无做佛事”以减轻经济负担。妻子死后,蒲松龄作诗《悼内》,极尽哀思之情。蒲松龄眼中的刘氏,腼腆、豁达、勤劳、孝顺,具有传统人妻的优良美德,这也是蒲、刘婚姻生活长久、稳定的基础条件。但对于妻子,蒲松龄隐约透出遗憾与不满:刘氏无甚文化,且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让蒲松龄有种缺少知音的感觉,至于如何使夫妻生活更美满,想来木讷的刘氏更是一片茫然吧。因此蒲松龄幻想出那些美妻娇妾倒情有可原了。但是,即使不满,即使与妻子聚少离多,即使对孙蕙妾欣赏有加,蒲松龄始终不曾有过寻求艳遇的行为,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是忠于妻子、忠于家庭的。

综上所述,从《聊斋志异》中形形的人妻形象来看,蒲松龄的婚姻观是比较复杂且有矛盾的。一方面,他墨守着传统孺家思想,坚持“夫为妻纲”,认为妻子理应处于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批判挑战常规、僭越夫权的行为;另一方面,他的思想中又有着闪光点,他肯定妻子在家庭中的作用,支持再嫁,赞赏女性的才华与智慧,表现出宽阔眼界和超前眼光,可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聊斋志异》,就是昔日蒲松龄思想之重现。从《聊斋志异》中的人妻身上,我们可以窥见蒲松龄的婚姻观;反之,了解了蒲松龄的婚姻观,我们对《聊斋志异》中人妻的分析认识就更加全面、透彻。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袁世硕,徐仲伟.蒲松龄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潘知常.说聊斋[M].上海:上海文化传播社,2010.

[4]杜慧.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看蒲松龄的男权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吴兴兰,李汉举.《聊斋志异》家庭伦理思想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6,19(3).

[6]于蕾蕾.“礼”与“利”的斗争―轮清朝妇女的节烈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3).

蒲柳人家全文范文2

端午节的诗词佳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7、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8、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9、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3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蒲柳人家全文范文3

《蒲柳人家》既是动态的风景画展、风俗画,又是一曲乡村社会人情人性美的颂歌。节选部分以何满子的一段生活为线索,通过对满子的不同态度勾勒出丈表、何大学问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特形象。作者继承传统小说艺术手法,写人叙事有着我们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作品关于通过人物的显现人物的性格气质。先看一丈青大娘: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性格豪爽 口苦心甜

一丈青大娘高个儿,大脚板,青铜肤色,嗓门亮堂,骂起人来不倒嗓子女,打起架来三五个小也不是对手。

文中详写写一丈青大娘横扫野纤夫的一个片断:

一丈青断喝一声:“站住脚”……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起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转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几个纤夫唿哨而上……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颗碗口粗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纭落水。

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水浒》中的女英雄“一丈青”,实际上她本来就是《水浒》中扈家庄武艺高强的扈三娘的绰号。在对一一丈青的描写中。作家对其性格进行了具有喜剧色彩的夸张,通过人物的行动显现了一丈青嫉恶如仇、刚烈正义的性格特征。

一丈青大娘对坏人张口敢骂,动手敢打,种地、撑船、打渔、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治红伤、行行里手,对穷人体贴入微,是一位本事超群的菩萨心肠而又红又性格刚强的婆婆;这样一位能镇八方的一丈青大娘对孙子何满子却无可奈何。

满子是母亲头一胎生下来的贵子,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洗三摆小宴,满月那天设大宴,还给满子女缝百家衣、挂长命锁,真是百般疼爱千般呵护:一丈青大娘把满子看成“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要子”“怕让狗咬,怕让鹰抓了,怕掉进土地井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文中有一个颇具生活情趣的细节:

何满子等到天黑才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

这“一扔”扔掉了所有的担心和艾怨,这一“叫”叫出了积久等待的焦灼和盼望,这一细节充分流露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这不正是传统文学中慈祥的老祖母的形象吗?

和一丈青大娘一样,作品对何大学问的描写也不乏喜剧色彩的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写外貌,是“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平日里骑一光背儿马,左肩挂一书囊,右肩挂一丈八尺长的大鞭,三笔两笔白描便画出了一个可敬可爱而又几分好笑的大好人。何大学问”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嫉恶如仇,爱打的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给牲口贩子赶马做保镖。他乐善好施,行侠仗义,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出一趟口外挣来的钱,到池家就花个精光。他又有点儿虚荣心,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可以借一笔驴打滚宴请宾客,为的是听他谈讲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可以礼聘老儒教满子女,为的是满子将来有出息,可惜捉襟见肘再赶马。但作者又将时代精神与人物刻画相结合。何大学问出口外被抓险些丢了命,回家之后他与一丈青的吵架并不就是冲一丈青大娘的,更多的是对当时的侵略者的不满,充分表现这位受燕赵慷慨悲歌之气的熏染、义和团爱国精神陶冶的何大学半成品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节选部分对何满子的描写并不多,但是他的外貌,他的游戏,他天真幼稚、可爱可笑的动物和心理,都是农村儿童特有的。这方面的描写给小说提供了古朴纯真的情调和天真浪漫的童年气息,这也是乡土气息的一个侧面。

蒲柳人家全文范文4

教学设计在思辨中完善

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为了更加公平,在参赛的当天上午才给出各学科的参赛课题。每队分数共计300分,其中教学设计100分,评价其他参赛团队100分,可视化陈述100分。小组三人第一天上午完成每人的设计,每人的设计20分,共60分。第一天下午小组三人商量,最终整合提高成一份教学设计。其实,在没有经过其他团队分析评价前,我们三人就有了很激烈的思维碰撞和很深刻的思考。最终形成了一份当时令我们都很满意的教学设计。

第二天上午,进入循环评价环节。在对005团队评价后,我们感觉这不像评价,更像是与友队的交流和学习,同时我们也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下午,我们看到了友队对我们第一稿教学设计的评价,从中更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于是,通过反思、争论和交流,对本组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三处修改:

1.对“延伸拓展,深化提高”环节的修改

原始设计:

(1)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修辞例子,先说一说在学习本课前对此例子中修辞的理解,再谈一下学习本课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用不同颜色做标注)。其他同学可以上来质疑或补充。

(2)教师课件展示视频(雪碧广告),学生分析体会本节课所学修辞的妙处。

思辨与升华:

【柳立红】本环节的定位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拓展,深化提高。通过课前和课后的对比,学生对修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赵红菊】我觉得这个环节老师的引导作用可以多发挥一些。给学生一些示范和引导。

【蒲新宇】那老师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修辞实例,让学生来领会和分析。怎么样?

【柳立红】对啊!老师也应该和学生分享善于发现的眼睛。

最终设计:

(1)分析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出表达效果。(PPT展示语句)

杭州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明确:大量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请问昆明市倡导的交通“四让”,运用了哪些修辞?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

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

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

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

明确:从语音上来说,是排比和对偶,有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从词语运用角度讲,车会“让”人,是拟人;从句子组合的角度讲,这又是运用了整句,可以增强气势。

(2)教师课件展示视频(雪碧广告),学生分析体会本节课所学修辞的妙处。

(3)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修辞例子,先说一说在学习本课前对此例子中修辞的理解,再谈一谈学习本课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用不同颜色做标注)。其他学生可以质疑或补充。

2.对“学以致用,灵动语言”环节的修改

原始设计:

请学生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或者周记本,选择一段文字,运用本课学到的修辞知识,用红色笔在原文进行修改。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思辨与升华:

【柳立红】本环节的定位是学以致用,灵动语言。在这里,传统的作文本才是写作的真正阵地。

【赵红菊】既然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课,在这个环节能不能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呢?

【蒲新宇】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要真正对教学有效才使用。

【柳立红】是啊,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实物投影有“原汁原味”的作用。

【蒲新宇】那就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到讲台前实物投影。并进行修改说明。大家还可以一起再次进行修改提高。

【赵红菊】大家一起修改,奇文共欣赏,这样经过碰撞交流后,修改的作品会丰富深刻得多。

最终设计:

请学生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或者周记本,自己选择一段文字,运用本课学到的修辞知识,用红色笔在原文进行修改。修改后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再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到讲台前实物投影,并进行修改说明。大家还可以一起再次进行修改提高。

3.在“课后作业,拓展创新”环节的修改

原始设计:

(1)请用学过的修辞知识在老师的博客里告诉大家“你高中生活中的幸福”。学生可以点评,教师点评。

(2)每天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修辞,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同学们互相关注,互相评价。

(3)有兴趣的小组制作本课的PPT课件,上传到Moodle课程平台中,供同学们参考学习,可作为学校的课程资源予以保留。

思辨与升华:

【柳立红】本环节的定位是课后作业,拓展创新。让修辞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最常用的微博。

【蒲新宇】我们可以让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以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

【柳立红】针对一个题目,学生们运用修辞写出的文段,更易于彼此交流借鉴。

【赵红菊】可是“你高中生活中的幸福”这个题目是不是太老旧没有新意了呢?

【蒲新宇】那伦敦奥运会已经开幕,关注这个题目好不好?

【赵红菊】这个题目好。密切关注现实热点,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柳立红】这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最终设计:

(1)奥运会已经打响,请同学们运用在本节课所学到的修辞方法,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写加油词。上传到Moodle课程平台的论坛中。同学之间可以互评,教师点评。

(2)每天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修辞,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同学们互相关注,互相评价。

(3)有兴趣的小组制作本课的PPT课件,上传到Moodle课程平台中,供同学们参考学习,也可作为学校的课程资源予以保留。

整合处在争论中愈加闪亮

【柳立红】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课,亮点不是信息技术运用得是否多、是否新。

【蒲新宇】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要真正对教学有效才使用。

【赵红菊】不仅要有效,还得高效才使用。如果使用了信息技术,和不使用一样,甚至还不如不使用信息技术,我们就不能用。

【蒲新宇】那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来探讨哪个环节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以及使用哪种信息技术。

经过争论,我们明确了自己团队教学设计的亮点,也看到了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有效作用。

亮点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高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例如,在设计“走入文本”这一环节,针对文本文字浅显但概念多的特点,我们采用了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直观地展示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加深对文本的认知。

(2)在“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活学活用。运用了实物投影仪,即时直观地展示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在“课后作业环节”,因为一节课的容量不足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因此采用微博的形式让学生长期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生活化语文”这一理念。

亮点二: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在“课前学案”环节中,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主学习。

(2)在“合作探究”环节中,运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功能,合作探究。

(3)在“课后作业”环节中,运用微博,探究创新。

专业技能在竞赛中成长

【柳立红】我曾参加过市里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比赛,也参加了省里举办的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省里的NOC比赛给了我们一个演练的舞台,以前的比赛使我积累了许多经验。所以,我们才能在全国NOC活动比赛现场信心满满,才能在比赛中迅速成长。

【赵红菊】我们三人我是大姐,可在比赛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争论得面红耳赤,没有一点姐姐妹妹谦和的样子。但我们这是为比赛,为教学,这是一种暴风雨式的争论,就必然有轰雷炸想般的思维震撼。当我们为想到一个好思路而激动地握手拥抱时,当我们为最终达成共识而心满意足地微笑时,我想说,我们不仅是姐妹,更是教学阵地上的战友。

【蒲新宇】NOC活动公正公开,使我由衷敬佩,能参加这么好的比赛,对我们来说太幸福了。我们和全国各地的教师高手过招,三人争论提高,评价其他团队,又被其他团队评价,这不是简单的幸福,是教学成长和内心激荡的欢欣鼓舞。

评委之深度评析:

竞赛远去,“风暴”不止。经历过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老师们,都难以忘记三天的头脑风暴历程,组员与组员,团队与团队,甚至团队与评委老师之间,“你来我往”,“针锋相对”,颇有华山论剑之势。各团队在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对话中,修改完善自己的团队设计,“论剑”无所谓胜败,重要的是成长。现我就来谈谈河北承德第一中学的三位老师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第一处修改:关于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笔者主张,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双赢”,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教师价值与学生价值的平衡发挥。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隐身到教学活动之外;也无需在该牵着学生的手走一段的时候有意“撒手不管”,不顾学生需求。

本处修改,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引领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性角色的批判性继承,发展和丰富了教师角色的内涵。

第二处修改: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

技术的先进性并不决定整合的有效性,技术的恰当运用才是整合的关键。这个环节修改后让学生交流时运用实物投影,那么,需不需要投影?如果不运用投影设备,那么生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小组的几位同学之间,投影的运用可以把小组交流的成果与所有同学分享,提高了课堂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投影的运用确为教学所需,即使投影这一技术手段很陈旧,也依然是有效的整合手段,不是可有可无的。

蒲柳人家全文范文5

摘要漕运是清朝统治得以持续的经济命脉,而天津位于漕运的枢纽地位,每年数万名漕运人员驾驶上万只漕船运载着数百万石漕粮由此经过,从而对天津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清朝的很多诗歌中都有反映,主要表现在天津商业的发展、天津人对南方语言的了解和对妈祖的信仰以及漕运文学的出现等方面。

关键词:诗歌 清代 漕运 天津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清代,通过京杭运河将粮食从南方经济区运送到北方政治区的漕运是清朝统治得以维护的基础,其在清朝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天津位于漕粮到达目的地的枢纽位置,每年数万名漕运人员驾驶上万只漕船运载着数百万石漕粮在天津运河上经行不断,如此庞大的漕运活动对天津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从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一 从诗歌中看漕运对天津商业的影响

清代,漕粮被奉为天庾正供,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官府对漕运旗丁非常体恤,漕船除了运载粮食外,还允许携带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即土宜,令漕运人员沿途售卖以作资用,并且允许携带土宜的数量一增再增,最高达一百八十石(相当于三万六千斤)。除了官府允许携带的土宜外,漕运旗丁往往还私自携带一定数量的土宜即私货,二者合在一起,数量相当可观。

漕运旗丁从南方携带的土宜和私货种类很多,有粮食、奢侈品、瓷器、竹器、木材等。这些土宜和私货往往在离京城较近的天津地区售卖。南方货物的大量涌入,使天津的商业得到了高度发展,市场出现了极度繁荣。这一景象在清代的一些诗歌中得到反映:

畿南巨镇此称雄,都会居然大国风。

百货懋迁通蓟北,万家粒食仰关东。

市声若沸鱼虾贱,人影如云巷陌通。

记得销金锅子里,盛衰事势古今同。

――清 崔旭《津门》

潞卫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

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

柳外楼台明雨后,水边鱼蟹逐潮轻。

分明小幅吴江画,我欲移家过此生。

――清 朱岷《初到津门》

天津城在西沽头,沽水滔滔入海流。

沽上人家千万户,繁华风景小扬州。

――清 崔旭《津门百咏・天津城》

从“畿南巨镇此称雄,都会居然大国风”、“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四句诗可知天津当时已经成为北方地区仅次于京城的一个繁华都市。“记得销金锅子里,盛衰事势古今同”、“分明小幅吴江画,我欲移家过此生”、“沽上人家千万户,繁华风景小扬州”,“销金锅”是南宋以来文人对杭州的称呼;“吴江”即当时的苏州,可见当时的天津可以与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杭州、苏州、扬州相媲美,使人流连忘返;“百货懋迁通蓟北,万家粒食仰关东”两句表明了天津商业枢纽的重要地位;“市声若沸鱼虾贱,人影如云巷陌通”展现了天津市场上贸易繁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

天津商业的繁荣发展,也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兴起,如餐饮业、娱乐业。天津当地百姓传唱着两首歌谣,一首为“想美餐,东门里,冀州馆,路南里,曹秃子,是经理,焖的饼,有名气,熏驴肉,味鲜美,切卖者,内掌柜”。天津“曹记驴肉”是有名的美味佳肴,驴肉夹烧饼更是天津的特色。另一首为“鸟市对着官银号,不来鸟市不知道。蛐蛐蝈蝈鸽子鸟,茶汤锅巴枣切糕。戏院茶楼有几座,停船就往这里跑。”鸟市、茶院、戏楼都是当时漕运人员娱乐的好去处。从这些歌谣可以想见,当时天津餐饮业和娱乐业的繁盛景象。

天津商业的繁荣,也使天津地区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某种行业的行栈。如杂货行、粮米行。其中杂货行栈房多设在北门以西至针市街,粮米行栈房多设在海河、南运河附近。这些行栈的兴起及其聚集区的形成与漕运有着很大关系。

漕运旗丁除了将南方货物带到天津出售外,也经常在返航时收买天津地区的特产,将其带到南方地区发卖:

杨柳阴阴似图画,春波满岸长春蒲。

蒲帘编好江南卖,家住当城小直沽。

――清 爱新觉罗・永《杨柳青竹枝词(二)》

天津的杨柳青是盛产蒲苇的地区,蒲苇被编织成蒲帘,发卖到江南地区,大都是借搭漕船。

二 从诗歌中看漕运对天津语言的影响

清代,运送漕粮的漕运人员大都是南方人,他们经常从天津经过或者在天津停留,所以天津南北运河上时时都能听到南方方言,反映这一现象的诗歌很多:

江湖载酒兴如何,意趣衡量总未过。

船上买花吴语腻,水滨修禊越人多。

竞传小部双鬟曲,早种南溪六月荷。

只有闲曹能好事,时骑瘦马踏青莎。

――清 英廉《津门杂咏》

轻装检点上扁舟,祖送无劳夹道周。

潞水南通江国远,直沽东接海门秋。

忽惊贾舶来闽语,且逐鸣榔听越讴,

梦入乡关仙岭外,白云深处晚悠悠。

――清 蔡新《恩予归养恭纪》

清代的“吴”是指江苏一带地区,所以以上诗歌中的“吴语”就是指江苏一带的方言。“闽”是指福建地区, “闽语”也就是福建地区的方言。“越”是指江浙一带地区, “越讴”则是指江浙一带的歌谣。以上这些字眼表明,清代吴、闽、越等地的人在天津地区很多,其语言在天津地区也被经常听到。由于长期受这些南方方言的感染,天津地区的人们不仅能听懂而且也学会了这些语言:

家家门户对蓬窗,白鹭飞来照影双。

杨柳桃花三十里,罟师都惯唱南腔。

――清 沈峻《津门棹歌》

波定云间上下天,苇塘蒲溆远相连。

西来打桨东来橹,惯学吴娃唱采莲。

――清 梅宝璐《潞河棹歌(二)》

“罟师”即渔夫,以上两首诗表明,受南方语言影响,天津地区的渔夫唱渔歌都习惯用南方腔调,潞河上行船之人也都习惯用江苏地区的童歌语调唱采莲歌。由此可见,清代漕运对天津语言影响之大。

三 从诗歌看漕运对天津信仰的影响

清代,天津人信仰天后或称娘娘,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天后或娘娘是妈祖的变称。妈祖原是南方沿海地区人民的一种信仰,因为当地人民靠海为生,常年在海上航行,经常会遭遇风浪,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于是大都信仰妈祖,认为其有保护海船航行的神威。

元、明、清时期,天津处于漕运要道,东临海,西濒河,无论是海运还是河运,漕船都要由此经过,但此处也是漕船经常遭遇风浪的地区,于是具有保护船只航行的妈祖信仰也被漕运人员传到这里,并得到发展。元朝,在天津建立了天妃宫;明朝,对天妃宫进行两次重建;清朝,在元、明两朝的基础上,将天妃宫加封为天后宫。

清代,天后在天津人的信仰中已经不只是对漕船有保护作用的神灵,其功能被扩大了,这可以从天津地区的一段歌谣中得到反映:“东门外,娘娘宫,又名叫,天后宫,能保你,子女生,还保佑,河道通,船行顺,安全行”。可见,在天津,天后或称娘娘除了能保护船只安全航行外,还能保佑人民生儿育女,后者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天津人对天后的祭祀更加兴盛:

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

携儿结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

――清 王韫徽《津门杂咏》

民间流传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的诞辰,此时虽然正是农忙季节,但天津及其周围的人们还是会成群结队地去天后宫进香。另外,在天后诞辰之际,还会上演极为隆重的“皇会”:

逐队幢幡百戏催,笙箫铙鼓响春雷。

盈街填巷人如堵,万盏明灯看驾来。

――清 崔旭《皇会》

可见,在为庆祝天后诞辰而举行的皇会上,各种仪仗旗帜(幢幡),乐舞杂技(百戏),笙箫乐器等都争先上演,方圆数百里的人都赶来参加,以致参加皇会的人数太多,往往滋生事端,对天津的治安状况造成一定的扰乱。所以后来官府不得不规定“大会数年一出”,也就是令皇会不再是一年举行一次,而是多年举行一次,并且每次都要“从简举行”。

四 从诗歌看漕运对天津文学的影响

清代,天津处于漕运重地,因此,出现了众多与天津地区漕运有关的诗歌,下面略举几例:

1 描写天津运河的诗歌

天津地处南运河、北运河、海河交汇之区,于是出现了众多描述三河交汇情景的诗句:

潞河澄澈卫河浑,二水交流下海门。

直北回看龙阙迥,极东遥望蜃楼昏。

孤城近水舟多泊,列戍分耕野尽屯。

我有好怀无处写,欲沽樽酒对君论。

――明 丘《舟次直沽简彭彦实》

这是描写在天津三岔口处,南运河、北运河、海河在此交汇的情景。“潞河澄澈卫河浑,二水交流下海门”描述了清澈的潞河即北运河与浑浊的卫河即南运河在三岔口合流,汇入海河的情景。

另外,还有反映天津运道畅阻情况的诗歌:

筐儿港迤北,流沙数处浅。

春月水致艰,大舟滞动转。

故用就深处,避浅三程展。

人知浅之害,未知浅之善。

是河无闸坝,流沙为之限。

设非此停蓄,一往水存鲜。

通漕赖乎兹,一弊一利显。

――清 爱新觉罗・弘历《御制诗・即事》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在三十六年写下的御制诗,其描述了北运河道流沙多,处处淤浅,漕船行进艰难的事实:

又决河西岸,纷纷报急流。

往观艰步履,遣力细咨诹。

撤道游鱼跃,桑田野鸡浮。

冯夷何太厉,不管老农愁。

――清 李可桢《河西又决》

《河西又决》是一首描述北运河在天津河西务这个地方决口情景的诗,“又决”反映出河西务地区运道经常决溢的事实。“急流”、“桑田野鸡浮”、“太厉”、“老农愁”等字眼表现了决口水流之急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

2 描写天津漕船的诗歌

清代,天津是漕粮运往京都的必经之地,每年都有大量漕船从此经过。另外,北运河流沙众多,时常淤浅,尤其是在杨村以北更是如此。因此,漕船行至天津地区经常需要等待小型剥船将漕粮进行转运,于是就造成大量漕船以及剥船聚集天津的情景。这一情况在诗歌中也有反映:

千樯争溯白苹风,飞挽东南泽国同。

已见灵长资水德,也应辛苦念田功。

――清 爱新觉罗・玄烨《通惠河阅运艘》

转粟排千舰,分流纳九河。

潮声连海壮,树色入京多。

鼓楫鱼龙伏,停帆鹳鹤过。

津门秋望远,明月涌金波。

――清 爱新觉罗・玄烨《天津》

从“千樯”、“千舰”等字眼可以想见当时经过或者停留在天津地区漕船的数量是何等之多。

3 描写天津地区因漕运而形成景观的诗歌

清代,漕船常年经行天津地区,于是在运河两岸形成了众多与漕运有关的景观:

西指神京御水通,蒲帆乱射夕阳红。

粟输南国争飞挽,客近长安尚转蓬。

历历晚烟收极浦,依依晴树趁轻风。

往来阅遍沙头鹭,独立苍茫送去鸿。

――清 吴合伦《潞水帆樯》

这首诗描述的是潞河即北运河上天津地区武清县六景之一――潞水帆樯。“蒲帆乱射”、“争飞挽”表现了漕船在此百柯争流千帆竞的景象:

春风几度柳丝柔,金缕千条半未抽。

雨含寒烟迷远道,晴交乱影入清流。

疏黄不解流莺语,翠黛偏添少妇愁。

最是含情娱客处,长留明月伴行舟。

――清 高尔俨《长堤翠柳》

这首诗描述的是南运河上天津地区静海县八景之一――长堤翠柳。清代,官府每年下令在运河沿岸栽种树木,一来可以保固堤岸,二来漕运人员也可以借以乘凉,树木越种越多,时间一长就形成了“金堤千里,绿树万重”的景象:

平野漫漫雪欲迷,东连海曙遍郊畦。

潮声日暮听津北,花气波摇满淀西。

三径云阴遮远树,半河柳色隐长堤。

阁南更向风前望,帆影斜排运舶奇。

――清 毛家彦《静海八景》

这首诗是对静海县八个景观的总述,其中“半河柳色隐长堤”就是指上面所述的“长堤翠柳”这一景观。“帆影斜排运舶奇”则是指静海县因漕运而形成的另外一种景观,即“风帆运舟”。

注: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ZX-207。

参考文献:

[1] (清)吴惠元:《续天津县志》,清同治九年刻本。

[2] 缪志明:《天津风物诗选》,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5年版。

[3] 贾长华:《老城旧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 贾长华:《宝地三岔河口》,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 (清)英廉:《梦堂诗稿》,四库未收书辑刊本。

[6] (清)蔡新:《缉斋诗稿》,清乾隆刻本。

[7] (清)蔡家本、荣铨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8] (清)吴廷华:《天津县志》,清乾隆四年刻本。

[9] (清)黄掌纶:《长芦盐法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10] (清)吴:《武清县志》,清乾隆七年刻本。

蒲柳人家全文范文6

报春的燕子往来逡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绿草,笑眯眯地软瘫在地上,像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说绵绵情话;杨柳的柔条很苦闷似的聊为摇摆,它显然是因为看见身边的桃树还只有小嫩芽,觉得太寂寞了。

(节选自茅盾《动摇》)

这一年夏天,北平城里格外闷热。尚未入伏,华氏表已在百度左右。从清晨,人就觉得汗腻。黑夜的调节没有让人轻松,露水很快不见踪影,花草都蔫蔫的。到中午,骄阳更像个大火盆,没遮没拦地炙烤着大地,哪儿也吹不来一丝凉风,满是绿树的景山也显得白亮亮的刺眼。北海和中南海水面积着阳光,也积着一层水汽,由此知道水也不会清凉。空气经过暑热的熬煎,吸进去热辣辣的。在热气中似乎隐藏着什么令人惊恐的东西,使人惴惴不安。

(节选自宗璞《南渡记》)

是一个严冬的寂静的早晨,冬日严寒的朝霞透过死气沉沉的迷雾现出来。白皑皑的荒漠一望无际,在峡谷的洼地和山冈的斜坡的某些地方露出了点点灰色的灌木丛;在这里,无论在地上或者天空,都感到一丝的运动,一丝的音响,甚至一丝的风声。周围的一切都披着雪衣沉睡着。

(节选自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借鉴点】

季节不同,景色自然也是大相径庭。不过,从写作方法与出彩技巧的角度分析,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观名家们描写季节的精彩片段,我们至少可以懂得两个道理:

一是景物要扣住季节特点。只有抓住了季节里最重要的景物,景物才能透出季节最鲜明的特点。正如茅盾笔下的春色,无论是逡巡的燕子与新生的绿草,还是杨柳的柔条与蒲公英的小黄花,无不洋溢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宗璞笔下的夏日则是另一番景象了,骄阳之下,露水不见踪影,花草失去了生机,连天空也吹不来一丝凉风。由于扣住了特点,虽然笔墨不多,却将不同季节的特点描绘得格外逼真。

二是语言要展示自我才情。同样是写景,名家的这三个片段显然比我们的作文要高超许多。在《动摇》片段里,作家采用拟人的手法展开,像绿草“软瘫在地上”与“蒲公英的小黄花说绵绵情话”之类的句子,读来真是令人拍案叫好。而《南渡记》与《青年近卫军》里的片段,则是采用白描的手法,直接而逼真地展示季节的风采,虽然语言朴实,然景物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快乐仿写】

几阵春风,很快拂去春的面纱,在草原,在山岭,在平川,人们处处都能看见她那温柔的倩影。嫩绿的草尖从枯草的草根下悄悄探出头来四下张望着;大青山的皱褶里添上了一抹儿淡绿色,像沉睡了一冬的巨龙换上了新装,开始蠕动那横空出世的身躯;干坼的平川也变得湿润起来,散发出泥土的清香;杨柳的枝条泛着青色,在春风中摇曳……

(田波《内蒙的春天》)

微风吹拂,一道道水波不断地扩散。再看那如雪的白鹅,就像一只只小帆船似的在慢慢地游动。四周满是杨树、柳树。仔细看,它们新酿出来的嫩叶,真像一双双天真好奇的眼睛。不时听见鸟叫声,却不知它们躲在哪棵树上。

(李静《春游莲花山》)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郭奕明《济南的夏天》)

当太阳爬到头顶的时候,向大地洒下了蒸腾的热情,皇城墙根儿边老槐树浓浓的树阴下,老人们摇着扇子,乘凉,下棋,谈古论今。广场水池边、喷泉旁,湿漉漉的孩子们戏着水,叫喊着,全然不顾那火辣辣的阳光……看着这惬意的一幕幕,想着冰箱里令人垂涎的冰激凌,还有谁会抱怨那似火的骄阳呢?

(张子川《夏日的歌》)

又是凉秋了。开始有片片金黄的银杏叶飘落枝头了。抖开米黄色小小的披风,它们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嬉戏,飘着旋儿打着转儿。微风过处,悠悠天地间,便满是它们这些轻舞飞扬的精灵了。

(孙巩《银杏叶子》)

飒飒秋风,满山红叶。漫天飘舞的枫叶飞歌中,生命走向了最成熟的季节。一如那挂满枝头的浆果,殷殷艳艳;一如那弥漫山谷的果香,沁人心脾。矫健的枝干,似乎早已承受不起枝头的千斤重担,满腹委屈地匍匐在地,却又那样地心甘情愿。晃悠悠的扁担,不时地闪现于山间小道上;遥远的白云深处,不时地传来声声丰收的欢歌。

(陈华《秋光》)

远处的山坡一望无际的银白,好像穿上了干净洁白的外套,那山坡上的松柏,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漂亮极了,它不怕风吹雪压,依旧那么高大挺拔站在那里,庄严威武。太阳出来了,照射在山坡上,那白雪突然变成黄色,好像一座闪亮亮的金山,真是美不胜收!

(张晋齐《冬天》)

上一篇不锈钢材料

下一篇惊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