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烟瘾清范例6篇

文华烟瘾清范文1

[关键词]纸烟;纸烟广告;崇洋消费观念;清末禁烟运动

纸烟或纸卷烟是烟草制品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它是用纸条将切细的烟丝卷成圆柱形而制成。其在形制、原料来源及加工、生产方式等方面,均不同于旱烟、水烟、鼻烟和鸦片烟。纸烟在中国的正式售卖始于美商老晋隆洋行,“约在1890年,老晋隆洋行运‘品海’烟入口,沪上市面之有香烟,自‘品海’始。”[1]随后,英、美、俄、日等国纷纷将其制造的纸卷烟输入中国,并在中国设厂制造纸卷烟。当时人们习惯上将这种纸卷烟称为“洋烟”、“烟卷儿”、“纸烟”。为行文统一起见,本文在述及时皆称之为“纸烟”。

纸烟最初输入中国时,吸食之人不多,且“吸香烟之人下等多”[2],社会普及面不大。根据《上海卷烟行业韩章同访问记录》中的回忆资料,可以窥见纸烟初入中国时的窘境:“舶来香烟最先是在1899年美国人菲理斯克从美国带来‘品海’牌1箱、‘老车’牌1箱到上海来贩卖……两种香烟售价每支3文。当年中国人不识,由于两头都可吸,只当用,都觉得很希奇,但购买者很少。后来找着7家洋杂货店作为同行……当年大家看不起香烟生意,同时也看不起这个外国人。”[3]但到1911年,纸烟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吸食的一种消费品:“上海数年前,香烟之流行,于女界尚未发达;近则虽上等社会,亦必口含金筒,吞云吐雾,一若非此不足以显其时髦,代表富豪也。”[4]“近数年来,京外都会、郡邑、城乡、村镇,所有未成年子弟、小学校生徒,每当休憩息之顷,辄手持纸卷烟,肆意狂吸,一若视之为寻常日用之需要品。”[5]“近年来,吸者日甚一日,无论官绅、士农,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含纸烟,呼吸吞吐,以为维新之美观。呜呼,吾国几成纸烟世界矣。”[6]中国民众对纸烟的态度由刚开始的轻视到后来的普遍接受,其转变速度是很惊人的。1911年5月6日《捷报》载文曰:“英美一般人士凡是对远东烟草市场作过研究的,在过去五年中,不能不对很多地方普遍接受外国纸烟的迅速感到惊异。在中国,这种情形更加特别显著。”[7]在清末短短几年时间内,吸食纸烟风气为何便迅速弥漫全国?是纸烟本身特点使然,还是清末中国独特社会环境使然?此为笔者心中疑惑所在。

目前,学界对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原因多顺带提及,少见专文。因此,笔者悉心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其中包括报刊资料、回忆录以及公开出版的史料[8]等。经过认真解读,笔者认为,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嗣有纸卷烟出,气味平和且有香气,其价甚廉,以故嗜之者众”[9]

与雪茄、鸦片烟等其它烟种相比,纸烟本身便具有许多制胜之处。从其吸食方式来说,“吸鸦片者,必须油灯、枪斗,一塌横陈。”[10]而纸烟吸食方式比较简单,“行动坐卧,皆可口含一卷,吐雾喷云。”[11]纸烟简便的吸食方式使人们不拘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可以消费纸烟,“坐无事,吸着可以消愁解闷,对客谈心;吸着可以举动自如,提笔作文;吸着可以开辟心思;打着麻匠[将],要吸更觉灵便。坐可吸,站可吸,走也可吸,睡也可吸。”[12]从其花费银钱来说,吸食鸦片者,每天的消费量“瘾之小者日需二三百文,若其大者则竟需费至一洋以外”。[13]如此计算,“一位每天辛辛苦苦赚个三百文工资的黄包车苦力,经常为满足烟瘾而花去三分之二的所得。”[14]而吸食纸烟花费较省,“置烟一盒,不过费几个铜圆,价钱便宜,就穷到拉东洋车的人,也无有一个不吸”[15],“于是,不论贫富贵贱、妇人孺子,莫不习以为常。”[16]从其味道及散发气味来说,雪茄烟“其气味过烈,食者尚少”[17],而纸烟“气味平和且有香气”[18],“吸在喉里,闻在鼻里,是最香的。就是偶尔走到不洁净的地方,可以借纸烟的香气,避各种的恶味。”[19]并且纸烟能够“祛四时的障气,去五脏的邪风,又能化痰,又能生津,又能润肺,又能驱寒,并无一点邪燥。真是气清味美,芬馥馨香”[20]。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以及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分化现象日益加剧,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分野愈加明显。上层社会不事劳动,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而下层贫民终日劳碌,却只占有极少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以天津人力车夫为例,“拉车者,促促如辕下驹,汗流侠背,东来西往,弛走如风。是虽食力为生,颇不容易。”[21]工作时间也比较长,每天两班,第一班从上午凌晨5点至下午3点,第二班从下午3点至第二天凌晨2点,各工作10小时和11小时。[22]但“一天的收入,不够购买食料,或者连人家剩下来渣滓,恐怕还嚼不到呢!”[23]长时间的劳作和极少的报酬使得一部分社会下层对于吸食鸦片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纸烟简便的吸食方式使得他们即使在拉车时也可口衔一支过瘾,廉价的花费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纸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社会下层贫民的需要,从而使吸食纸烟的风气在社会下层迅速流行开来。

二、“招徕生意,全靠广告”[24]

纸烟之所以能在清末短短几年时间内便为中国民众所接收,并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吸食,除了纸烟本身的优势之外,与这一时期无所不在的纸烟广告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纸烟的广告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赠品广告、月份牌广告、报刊广告、招贴广告[25]等。在此以赠品广告为例说明。赠品广告是纸烟制造商最先使用的广告方式之一。1904年,英美烟公司开始在重庆销售纸烟。为了打开销路,徐子泉等人就使用了赠品广告形式,他们把5支装的“称人牌”、“鳖鱼牌”香烟送给沿街每家店铺和戏院里的观众,每一座位或每张戏票赠送一包或数包香烟不等;还经常在茶馆、酒肆当众吸食卷烟给别人看,以证明香烟无毒。因此,这些香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曾一度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26]在东南地区,据1909年在福州的一位英国领事称,英美烟公司的人招揽生意靠的就是“竭力宣扬对香烟的执迷,无偿地分送大量香烟,以便在不为人们所知的地区以这种特别的形式培育人们对香烟的爱好。”[27]纸烟制造商抓住国人贪图小利的这种心态,利用赠品广告这种形式,成功的将纸烟纳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纸烟广告几乎渗入中国的每一个区域。例如,在华北,开封的一名报社记者于1907年报道说:“整个城市布满了成千上万张耀眼的(纸烟)广告牌。”在西安的另一名记者于1911年叙述道:“城门上、城墙上、大街小巷的每一堵空墙或空牌上、衙门前的柱子砖头底座上,处处都贴满了巨幅(纸烟)广告宣传画。”[28]在华南,一位观察家在1908年评论道:“广州市的城墙和广州三角洲的城镇都布满了(英美烟公司)五颜六色的广告宣传画。”[29]在西南(云贵)地区,昆明的英国总领事于1910年观察到:“这里几乎无一堵空墙没有贴上新的(纸烟)广告宣传画。”在长江下中上游,英美烟公司的将广告推行到上海至重庆的每一个城市,甚至还曾在长江三峡的显著位置竖立了一个大型广告宣传牌(1914年被拆除)。[30]在东南地区,据1909年在福州的一位英国领事称,“福州的街道因为布满独特新奇的图画式(纸烟)广告标语而耀眼夺目。这些广告宣传画这样设计,为的是通过华丽的色彩和引人注意的书法(中文和英文)来很容易地吸引人们的视线。”[31]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充斥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他们是否吸食纸烟,无论他们身处多么偏僻的地方,无论他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无法躲避纸烟广告的狂轰乱炸。无孔不入的纸烟广告使纸烟形象深入人心。

纸烟广告不仅是一种促销手段,能给烟草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这种舆论宣传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廉价普销甚至无偿赠送以及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使纸烟形象深入人心,诱使国人逐渐放弃他们习惯的旱烟、水烟、鸦片烟等,改吸这种铺天盖地而来的纸烟。纸烟逐渐为中国民众所接收,从而使吸食纸烟的社会风气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三、“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息”[3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数次被外国打败,虚骄之气一扫而光,由盲目自尊自大逐渐演变为自卑。有识之士看到外国政教风俗的先进性,鼓吹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而一般民众直接感触到的却是洋货优于土货,纷纷弃土择洋。《青浦县续志》记载:该县服用向时皆尚朴素,素裁之款博,妇女之衣长至蔽膝。光宣之间一变而为高领窄袖,女子则曳长裙而衣则才及腰腹,且重视绮纨鄙弃卫布,一切器物皆好洋制,如洋伞、洋灯、洋油、洋漆之类,不胜枚举。[33]盲目崇洋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日常用语里带“洋”字的物品越来越多,诸如洋布、洋火、洋铁壶、洋烟卷儿、洋取灯儿。《申报》对这种崇洋现象做了这样的概括:“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也,山珍海错[味]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围棋、象戏亦足消闲,而独以打弹为娱乐。水烟、旱烟素所呼吸,而独以昔加为新奇。甚且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34]

清末吸食纸烟风气能够盛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国人这种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庚子事变之后。如北京:“庚子巨创以后,都人心理由轻洋、仇洋一变而为学洋、媚洋。妇女出门,必衔一香烟以为时髦美观。尝见数乞丐卧便溺狼藉中,亦检[捡]一残余之纸烟,足而高眠。”[35]“昔日抽烟用木杆白铜锅,抽关东大叶,今则换用纸烟,且非三炮台、政府牌不御矣。”[36]天津:“庚子先,天津吸纸烟者,稀于威凤祥麟,而抽旱烟者则触目皆是。妇女所吸之烟,不外锭子、杂拌二种;男子瘾大者,则吸关东烟叶;斯文人物,则吸兰花。”[37]上海:“数年前,香烟之流行,于女界尚未发达;近则虽上等社会,亦必口含金筒,吞云吐雾,一若非此不足以显其时髦,代表富豪也。”[38]

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其受社会盲目崇洋消费观念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39]青少年学抽纸烟,更多的是当作一种时髦刻意追求,“其衣袖窄三寸许,腰窄数寸许,屈伸不能自由……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象。当局自鸣得意,识者哂其徒学皮毛也。”[40]与此相关的全套配备是:身穿高领窄袖衫,鼻架金丝眼镜,富贵者脚踏自行车。对时髦、新奇的追求使吸食纸烟风气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报界名人安蹇,曾详尽描绘了亲眼所见的京师青少年吸烟情景,“行路者十数人,人衔一烟,蠕蠕代步也,不觉失笑。更可怪者,时遇年才五六岁之童男童女,亦翘首衔烟,喷云吐雾。”[41]

如果说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诱使国人逐渐放弃他们习惯的旱烟、水烟、鸦片烟等,改吸纸烟,那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使这种改吸行为更加普遍化,更加迅速化。国人追求时髦、洋化的心理催生了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而带有文明、开化色彩的纸烟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国人崇洋心理。正如陈旭麓所说:“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42]

四、“自从鸦片烟严禁之后,这纸烟卷的势力,可就一天比一天的兴旺起来了”[43]

“自鸦片烟弛禁以来,流毒几遍中国,吸食之人废时失业,病身败家,数十年来,日形贫弱实由于此。言之可为痛恨。”[44]鉴于此种情形,清政府于1906年颁发禁烟章程,严厉禁止鸦片。这一章程共有十款,大致内容是:限种罂粟以净根株也;分给牌照以杜新吸也;勒限减瘾以苏痼疾也;禁止烟馆以清渊薮也;清查烟店以资稽查也;官制方药以便医治也;准设戒烟会以宏善举也;责成地方官督率绅董以期实行也;严禁官员吸食以端表率也;商禁洋药进口以遏来源也。[45]

清末禁烟运动的严厉实施使得许多瘾君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吸食鸦片,但烟瘾的清除并不是一时的,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人习上了纸烟,因为其可以代替鸦片过瘾。从一位西方记者1910年的记载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轨迹,“在云南,特别自禁鸦片以来,各类人士,无论贫富贵贱,都吸食这种普通的香烟。在小型宴会上,人们用这种烟香招待我;当我去省城拜访高官时,款待我的是一包香烟,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的一筒鸦片。”[46]有人以白话文叙述纸烟和鸦片的关系云:这个纸烟卷,在十几年前,亦不过有两三个新学的年轻人,略微吃上几支。自从鸦片烟严禁之后,这纸烟卷的势力,可就一天比一天的兴旺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大约国中人因为禁止鸦片烟,可就拿着纸烟卷来补数了。拿我们全国人民算起来,只怕竟有多一半吃烟卷的了。在上头从王公妃主数起,在下头到婢女走卒为止,人人都手拿一支纸烟卷,算是文明时派的招牌。[47]

纸烟成为各地瘾君子的理想替代品,从而大大刺激了纸烟的消费。1906年以后纸烟在全国各地销量大增,如湖北沙市,1909年纸烟消费计银3400万两,1910年便激增至4600万两。[48]再如苏州,1908年销售纸烟136580盒,而1909年纸烟销售量便增至163218盒。[49]纸烟消费拉动了国内纸烟市场的需求,所以纸烟的进口量大增。以苏州关为例,1906年前,纸烟进口量尚未突破10万箱。1907年起,由于开始禁食鸦片,纸烟进口逐年增加:“1910年238084箱,1914年315080箱,1920年408620箱。1923年进口纸烟650458箱,创苏州设关以来最高纪录,货值821604关平两,占当年苏州洋货进口总值17%。”[50]

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得中国众多瘾君子失去了他们颇为依赖的吸食品,从而使中国烟草市场正好出现一个空白区,而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中国数量庞大的瘾君子摇身一变基本上成为纸烟的俘虏。因此,可以说,中国成为纸烟消费大国,吸食纸烟风气弥漫全国,正是从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中纸烟作为鸦片的替代物开始的。

总之,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必然结果。从纸烟本身特点来说,纸烟体形短小便于携带;无需特殊吸食工具及姿势,比较简便;价钱不贵,可根据条件,按支或匣购买;气味平和且有香气。这些制胜之处使得纸烟在与其它烟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纸烟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宣传策略上来说,纸烟广告与传统广告和同一时期的其它商业广告不同,它已经摆脱了传统商业广告主要通过叫卖和特殊的声响来招徕顾客,或将所买产品的样品或模型陈列于柜台上,悬挂在门前吸引顾客的简单形式,而采用了各种新颖的广告形式,再加上遍布各地的宣传网络,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一种舆论环境。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清末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千古变局的动荡时代。伴随着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消费观念方面,表现为奢华、崇洋、趋新的新观念冲击传统、守旧、俭朴的旧观念。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一种社会环境。从时机上来说,清政府于1906年颁发禁烟章程,严厉禁止鸦片。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得中国原本已经趋向饱和的烟草市场出现了空白区。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并基本上接收了中国数量庞大的瘾君子。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绝佳契机。

参考文献:

[1]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36.

[2]人中之多[N].时报.1911-10-8.

[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3.

[4]上海应有而未有之事[N].时报.1911-9-12.

[5]论纸烟为种族上之消杀品教育上之障碍物[J].协和报.1911(14):14-15.

[6]演说纸烟之害[N].大公报.1911-5-17.

[7]捷报.1911-5-6.

[8]《大公报》、《申报》、《时报》、《通学报》等报刊记载了大量关于纸烟的报道;一些社会人士的回忆录中也涉及纸烟,如《上海卷烟行业韩章同访问记录》、夏仁虎《旧京琐记》、张焘《津门杂记》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英美烟公司在华资料汇编》以及丁进军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农工商部全宗档案选编的《创办北洋烟草公司史料》等汇集了大量关于纸烟的史料。

[9]记纸菸[J].商务报.1900(33):1.

[10]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1]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2]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13]二毒说[N].申报.1896-10-10.

[14]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138.

[15]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16]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7]记纸菸[J].商务报.1900年,第33期,第1页。

[18]记纸菸[J].商务报.1900(33):1.

[19]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20]天津游民习艺所广育公司纸烟科广告[J].敝帚千金.1906(12):9-10.

[21]张焘.津门杂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120.

[22]房福安.中国的人力车业[J].社会月刊.1931.2(7):4一5.人力车夫工作时间各个城市不一,如上海为14小时和10小时,杭州为12小时,北平为9小时。

[23]吴平.农工衰败与人力车夫[J].劳工月刊.1936.5(2、3):127-128.

[24]秦辉祖.[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9.

[25]关于香烟广告的多种形式可参见王海虹.中国近代外商广告营销手段及特色――以英美烟公司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3(2).

[26]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8.

[27]字林周报.1911-6-10.

[28]字林周报.1907-6-14.

[29][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2.

[30]字林周报.1911-6-10.

[31]字林周报.1911-6-10.

[32]力求维新[N].大公报.1903-1-23.

[33]张仁静、钱崇威.《青浦县续志[O].1934:122.

[34]论西货今日销流甚广[N].申报.1888-1-1.

[35]夏仁虎.旧京琐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85-86.

[3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2.

[37]戴愚庵.沽水旧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38]上海应有而未有之事[N].大公报.1911-9-12.

[39]大公报.1903-4-17.

[40]力求维新[N].大公报.1903-1-23.

[41]北京视察识小录[N].大公报.1907-11-27.

[42]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1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71.引文中的它指代的是洋货,但纸烟作为洋货的一种,这句话应同样适用。

[43]女子戒吸纸烟社的原起[N]大公报.1910-6-19-21.

[44]光绪朝东华录(五)[Z].光绪三十二年八月.5570.

[45]光绪朝东华录(五)[Z].光绪三十二年十月.5596.

[46][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44.

[47]女子戒吸纸烟社的原起[N].大公报.1910-6-19-21.

[48]苏智良.中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0.

文华烟瘾清范文2

当这首《味道》的歌声响起,似乎爱情也和烟草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淡淡浓浓的烟草味道,怎样弥散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控制”了我们多次想戒烟的心?

据有关调查:五名吸烟者中有四名想要戒除烟瘾,但戒除成功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中使用了“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这一术语,其又分为物质滥用和物质依赖性。物质依赖性分为生理性依赖和精神性依赖,生理依赖性的主要表现是耐受性和戒断反应,精神性依赖主要表现为不用某物质或戒断后,在遭遇某种情境时会想起这种物质,表现出对此物质的强烈渴求和需要。

烟瘾形成的种种因素

烟瘾形成的生理因素吸烟的时候,尼古丁会随着吸入的烟雾进入血流,几秒钟后就侵入人的大脑,直接刺激大脑中的神经中枢,使人感到兴奋。但是30~60分钟以后,尼古丁对人的大脑就会产生抑制作用,就又需要点燃一支香烟驱走抑制感,又开始寻求另一次尼古丁刺激。就是这种起伏的情绪周期把人束缚起来,养成了吸烟习惯。如果突然失去这种产生愉悦的物质,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尼古丁戒断症状。

烟瘾形成的心理因素一些人出于好奇心理,染上了烟瘾。一些青少年偏激的认为吸烟是长大的象征,盲目地认为吸烟“很男人,”强烈的成人意识使他们吸烟成瘾。一些人误认为吸烟可以提神、醒脑,放松自我,缓解压力,不断给自己这种心理暗示,逐渐成瘾。有句俗语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一些人追求感官的刺激,用烟草麻痹自己,逃离现实的种种不安与不适。

烟瘾形成的社会因素中国的特定的传统与环境构建了“烟文化,”在接受烟草开始逐步形成了烟草是交往的工具。吸烟成为了一种社会习惯,父母或身边的亲人、朋友长期吸烟,孩子模仿和学习了这一行为,形成烟瘾。

影响戒烟的种种因素

影响戒烟的生理原因戒烟期间迷迷糊糊、无精打采,严重的有不思饮食、无法入睡,甚至痛不欲生的感受,从医学方面讲,这叫“戒断症状”。

长时间大量吸烟会形成尼古丁依赖,尼古丁是吸烟者愉悦感觉的主要来源。人生理上对尼古丁、烟碱、一氧化碳等(通过导致人暂时缺氧而引起的)的依赖,香烟中所含的刺激成分,能刺激大脑皮层分泌多巴胺,使吸烟者产生短暂愉悦的感觉,并由此建立人体对烟草刺激的反应机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烟瘾”。

影响戒烟的心理原因人们往往在紧张或劳累时便不自觉地想吸烟,以期得到休息或放松。但实际上吸烟会使血压上升、呼吸兴奋、心率加快,这与人休息时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每个吸烟者的主观感觉确实是舒适与放松。原因何在呢?其实是尼古丁刺激了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肾上腺素能明显增加人体的应激能力,从而使人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提高,导致主观上的轻松感,对这种轻松感的依赖使人很难放弃吸烟。

人格因素部分烟瘾者,特别是青年人,在吸烟前有某种程度上的人格不完善,如意志薄弱,好依赖他人、特立独行等,过分焦虑紧张,缺乏自制力,他们往往难以应付小小的危机和生活对他们的挑战,靠依赖和使用烟草脱离现实生活。

影响戒烟的社会原因烟草的出现到成为交往工具,经历了漫长的文化整合。烟草是社会交往的需要这一错误观念,内化为合适的正确行为,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使烟草这一交往工具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工具替代。

敬烟更是戒烟的一大社会阻碍。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潘振峰教授进行了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说:“在中国,吸烟能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即有助于建立社会关系。当人们彼此相遇时,相互敬烟已成了一种社会习俗。中国的文化把接受对方的敬烟看成是一种好客和热情的表现。”

“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不良的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们自我完善的认识提高,改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流行的台词:必将“要抛弃,要放弃”。

中国科学家对我国125万人吸烟与死亡关系的调查表明:吸烟导致死亡,我国目前每天有2000人因吸烟而丧生,全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有近百万之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烟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奥运来了,借奥运的春风,积极倡导戒烟革命,戒烟是一种民族精神,戒烟是一种百利无一害的善举。春风吹遍中华大江南北,温暖充满希望的心灵,坚定持之以恒的信念,染绿我们美好的家园。

链接:烟瘾是一种病?

烟云缭绕的空间,你是否穿行?喷云吐雾的吸烟室,你是否驻足?身边人递过烟草,你是否小憩?什么时候烟草成了你不离不弃的“老朋友”,哪一刻烟草与你结为一路同行的“好伙伴”?

烟瘾,又名烟草依赖,是指过量吸烟,或过分地依赖烟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是:持续地吸用烟草至少一个月和至少有下述行为中的一项:郑重企图停用或显著减少使用烟草量,但未能成功;停止吸烟而导致停吸反应;不顾严重的躯体疾病,自知使用烟草会使其加剧,但仍继续吸烟。

心理动力学理论解释烟瘾形成的心理机制,是口欲期没有得到完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得。他把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器。

口欲期也称口唇期,一般是指出生到一岁半这一时期,个体的主要需求是获得口唇的满足感。婴儿通过吸吮母亲的获得口唇的愉,并和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从而获得安全感。

对这一时期的婴儿口腔刺激不足或过度,会出现这一发展阶段的固着现象,即个体的心理年龄可能不会得到顺利成长,可能停留在这一阶段,影响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发展。刺激不足或过度可能会使口欲期发育不完全,导致吸吮手指、咬指甲、吮唇等,还可能导致口腔嗜好增多,烟瘾就是其中不良嗜好之一。

个体在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成人后可能形成依赖人格的倾向,遇到问题时选择暂时的逃避,用吸烟缓解消极情绪,依赖香烟麻痹自我。

个体在口欲期口唇刺激过度,可能在成人后过于独立自主,不愿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理智上认为是对的,情感上也不愿意接受,忽略他人的感受,可能形成自恋人格的倾向。

曾经在网络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孤单时我会一个人静静地抽烟,难过时我会静静地一个人抽烟,失恋时我还会一个人静静地抽烟。烟雾里有我卑微的诉说,有我激情的发泄,有我黯然的销魂,有我撒落的情感。记忆的碎片总是时不时地揭开我还未愈合的伤疤,岁月的风雨也常常光顾我怅然的心情,我选择用烟来疗伤。”

除了表面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更多的时候,人们是依赖吸烟排遣压力、孤单、寂寞。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尼古丁进入人体产生的短暂的愉悦感,随着再次吸烟产生的愉悦感,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形成烟瘾。戒烟产生戒断反应复吸后,再次得到行为的强化,一次次使烟瘾加重。中国“烟文化”的群体行为,也使烟瘾得到强化,大众的行为根植于吸烟者的心中,难以彻底戒断。

对于一个吸烟多年的烟民,如果强行戒烟,在他的潜意识里就如同在婴儿期把他从正在吃奶的母亲身边突然抱开,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不适应,甚至产生被抛弃的感觉,自己的弱小对这种抛弃无助又无奈,惶恐不安,坐卧不宁,甚至有可能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从而会失去安全感,导致焦躁、紧张、心慌、出汗。

戒烟犹如给出生的婴儿断奶,威胁到生命,母亲不能提供照顾和保护,面临与母亲的永远分离。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选择与母亲分离,所以烟瘾者戒烟后一次次的复吸,反而加大了烟草的吸入量和频繁度,使自己退变为依赖烟草的“婴儿”,躲在自我的角落,舔噬自己的“羽毛”,期望有一天能够羽翼丰满,这种期望伴随着戒烟后的复吸化为泡影,有些人会用坚强的意志战胜自我,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曾经是美国第一富豪的盖蒂有长期吸烟的习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住宿在一个小旅馆。夜晚醒来想吸一支烟,打开烟盒发现烟已经没有了。此时正是半夜,外面又是狂风暴雨,如果想买到香烟,就必须到很远的火车站去。由于烟瘾上来,他吸烟的欲望特别的强烈。当他穿上雨衣准备出去买烟草时,外面电闪雷鸣划破夜空,突然间,盖蒂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他开始大笑,笑自己。之后他对朋友说:你简直难以致信,受烟的驱使,自己为了满足烟瘾竟然不顾一切准备雨夜出行!

文华烟瘾清范文3

关键词 大学新生;吸烟;饮酒;冲动性;人格

1.问题提出

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卷入吸烟和饮酒等健康风险行为,这不仅对其学业有消极影响,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威胁(Reed,Wang,Shillington,Clapp,&Lange,2007;Weitzman&Chen,2005)。然而,大学生吸烟与饮酒行为是如何发展的,其心理机制尚不清楚。大学一年级是结束中学时代、开启大学生涯的重要过渡时期。大学新生拥有许多新的自由,但也面临着各种健康风险:一方面,刚刚脱离枯燥的高中生活,大学宽松放任的氛围容易让他们思想懈怠、行为失控;另一方面,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会让他们难以适应、产生应激反应。这些社会环境因素作为大学新生的重要心理刺激,可能会使其卷入吸烟和饮酒等不良行为,但个体特征在减小或放大行为风险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Yan,Li,&Sui,2014)。比如,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与感觉寻求、内外控、自我效能等心理特质(方晓义,1996;林丹华,方晓义,2003;叶宝娟,李董平,陈启山,王艳辉,2011)以及神经质、外倾性、精神质等人格特征(李慧民,2005;李梦婷,金楠飞,周思怡,任俊,2014)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在诸多心理特质中,冲动性(impulsivity)特征被认为是与包括成瘾行为在内的许多心理行为障碍密切相关的一簇核心结构(Meda,Stevens,Potenza,Pittman,Gueorguieva,Andrews,et al,2009),其简单定义是“不加思索、缺乏远见而提前采取行动的倾向”(Dalley,Everitt,&Robbins,2011)。许多研究发现,高冲动性与各种药物滥用存在密切的联系(Verdejo-Garcfa,Iawrence,&Clark,2008),冲动性在成瘾启动、维持和复吸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Bickel,Jarmolowicz,Mueller,Koffarnus,&Gatchalian,2012;Pattij&De Vries,2013;Robbins,Gillan,Smith,de Wit,&E~che,2012)。相较于海洛因等非法药物,烟草和酒精是各国普遍合法的日常消耗品,但尼古丁与酒精依赖也具有药物成瘾的典型特征。与普通人群相比,重度吸烟者、严重酒精滥用者的冲动性水平显著更高(Friedel,DeHart,Madden,&Odum,2014;Stautz&Cooper,2013)。然而,由于冲动性的内涵及机制较为复杂(Reynolds,Penfold,&Patak,2008;Winstanley,Eagle,&Robbins,2006),_动性的哪些特质维度在个体成年早期成瘾行为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并不清楚。

在冲动性的人格测量工具中,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Patton,Stanford,&Barratt,i995)和UPPSP冲动行为量表(UPPSP Impulsive Behaviour Scale:Smith,Fischer,Cyders,Annus,Spillane,&McCarthy,2007;Whiteside&Lvnam,2001,2003)是较为常用的两个量表,它们分别构建了冲动性人格的三维模型和五维模型。一般认为,前者更多凸显了冲动性人格的认知层面特征,后者则结合了冲动性人格的认知与情绪特征(Dick,Smith,Olausson,Mitehell,Leeman,O'Malley,&Sher,2010),在研究中结合这两个量表,可以充分体现冲动性人格的多维特质结构假说。

研究发现,在三维模型中,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在兴奋剂类药物(如可卡因、冰毒)成瘾者中水平显著升高,而无计划冲动性在药物成瘾者及其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同时表现出较高水平(Ersehe,Turton,Pradhan,Bullmore,&Robbins,2010),提示无计划冲动性可能是成瘾行为的一种潜在遗传特质。但是在尼古丁依赖与酒精依赖人群中,研究并没有发现普遍的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或无计划冲动性的水平升高特征,三维模型在尼古丁依赖与酒精依赖中的作用仍然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Chase&Hogarth,20i1;Dom,Hulstijn,&Sabbe,2006;Lawrenee,Luty,Bogdan,Sahakian,&Clark,2009;Ry.dn,MacKillop,&Carpenter,2013)。在五维模型中,缺乏计划性、消极紧迫感、积极紧迫感在可卡因成瘾者与成瘾者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Albein-Urios,Martinez-Gonz61ez,Lozano,Clark,&Verdeio-Garefa,2012),感觉寻求则与兴奋剂类药物成瘾有密切关系(Gullo,Loxton,&Dawe,2014)。也有研究提示,消极紧迫感、感觉寻求都与酒精依赖行为有关(Cyders,Flory,Rainer,&Smith,2009),但元分析发现,消极紧迫感、感觉寻求与酒精滥用障碍没有显著相关(Dick et a1.2010)。尼古丁依赖尽管与延迟折扣(选择冲动性)具有密切的关系(Field,Santareangelo,Sumnall,Goudie,&Cole,2006;Reynolds,Penfold,&Patak,2008),但在五维模型上同样缺乏有力的研究证据(VerdejoGarela,Lawrence,&Clark,2008)。从药理学性质看,酒精属于精神兴奋型物质,尼古丁则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Cosci,Pistelli,Lazzarini,&Carrozzi,2011),因而酒精与尼古丁依赖行为在冲动性人格基础上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与正负性情绪有关的冲动性特质(如消极紧迫感、积极紧迫感)可能与尼古丁依赖(应对或缓解情绪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与欣快体验、追求刺激有关的冲动性特质(如感觉寻求)则可能与酒精依赖(精神兴奋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与缺乏思虑、不计后果有关的冲动性特质(如无计划冲动性)则更可能与尼古丁依赖、酒精依赖同时具有密切关系(Garavan,2011)。

区别于以往研究借重临床成瘾群体,我们拟对一般人群(大学新生)进行大规模横截面抽样,调查其吸烟和饮酒行为状况,并探讨吸烟、饮酒行为与冲动性人格(特质维度层面)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索冲动性特征在物质成瘾(吸烟、饮酒)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方法

2.1被试

对某高校当年9月份入学的2000余名新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不少于60%的比例选取了1300人,发放并回收问卷1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1281份(有效率98.5%)。男生433人、女生848人,平均年龄19.1±1.1岁;汉族781人、少数民族500人;独生子女221人、非独生子女1060人;城市300人、农村981人,涵盖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医学等专业。

2.2工具

2.2.1尼古丁依赖量表

该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Heatherton,Kozlowski,Frecker,&Fagerstrom,1991)共有6道题目,总分在0~10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吸烟程度越严重(≥6分提示有尼古丁依赖)。国内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修订,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严万森,2013),本研究中该量表克隆巴赫a系数为0.78。

2.2.2酒精滥用识别量表

该量表(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Saunders,Aasland,Babor,De la Fuente,&Grant,1993)共有10道题目,总分在0-40之间,得分越高表示饮酒程度越严重(≥8分提示存在酒精使用障碍)。其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严万森,2013),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2。

2.2.3 Barratt_动性人格量表

该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11;Patton,Stanford,&Barratt,1995)共30个题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包括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三个维度(各10个题目),得分越高代表冲动性越高。其中,注意冲动性是指个体在注意不集中或认知不稳定情形下的冲动性思维:动作冲动性是指个体在一时的热情或急不可耐的情况下的冲动:无计划冲动性是指个体缺乏仔细思虑或没有计划情形下的行动倾向。本研究采用其中文修订版(李献云,费立鹏,徐东,张亚利,杨少杰,童永胜等,2011),三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依次为0.73、0.84、0.88,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9。

2.2.4 UPPSP冲动行为量表

该量表(UPPSP Impulsive Behavior Scale;Smith,Fischer,Cyders,Annus,spillane,&McCarthy,2007)共有59个题目,采用Likert 4点评分,得分越高冲动性越高,包括消极紧迫感(12个题目)、缺乏计划性(11个题目)、缺乏耐性(10个题目)、感觉寻求(12个题目)、积极紧迫感(14个题目)五个维度。其中,消极紧迫感(积极紧迫感)是指个体在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状态下体验到强烈的冲动倾向:感觉寻求是指个体喜欢和追求令人兴奋的活动、不顾危险去尝试新的体验的冲动倾向;缺乏计划性是指个体对未来的行动或计划缺乏规划,缺乏耐性则是指个体难以忍受等待的过程或长期坚持从事某项活动。本研究采用其中文修订版(吕锐,张英俊,钟杰,2014),五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依次为0.84、0.85、0.76、0.83、0.88,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0。

2.3程序

对该高校9月份入学的新生以专业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1300人。考虑到环境适应状况,于入学两个月之后(2014年11月),在各班课堂上进行集中问卷测试,时间为45分钟。测试前所有学生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场完成问卷并现场回收,经严格剔除随机作答、答题空缺数目超过1%等无效问卷后,共获有效问卷1281份。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的量表得分差异,使用相关和回归分析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3.结果

3.1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新生的吸烟及饮酒状况

该新生样本吸烟者75人(占总体5.9%),显示有尼古丁依赖者3人(占总体0.2%);饮酒者250人(占总体19.5%),显示有酒精滥用者161人(占总体12.6%)。男生吸烟比例(16.4%)高于女生(0.5%)(x=133.91,p

3.2大学新生是否吸烟、饮酒在冲动性得分上的差异比较

如表1所示,吸烟学生在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消极紧迫感、缺乏耐性、感觉寻求和积极紧迫感上的得分高于不吸烟学生,饮酒学生的感觉寻求得分高于不饮酒学生。

3.3吸烟、饮酒得分与不同冲动性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如表2所示,吸烟得分与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消极紧迫感、感觉寻求以及积极紧迫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饮酒得分与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消极紧迫感、缺乏耐性、感觉寻求和积极紧迫感存在显著正相关。3-4冲动性人格对吸烟与饮酒行为的回归分析

以年龄、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人口学特征为控制变量,冲动性维度为自变量,吸烟、饮酒行为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消极紧迫感、积极紧迫感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吸烟行为,感觉寻求正向预测饮酒行为。

4.讨论

4.1大学新生的吸烟与饮酒行为状况

卷入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利影响。本研究发现,该大学新生样本的吸烟流行率为5.9%(成瘾率为0.2%)、饮酒流行率为19.5%(滥用率为12.6%),与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吸烟率在18.6%~54.3%(吴双胜,徐锐,张假,王子昕,李凯,闫少芳,林晓明,2009;徐湘,朱湘竹,朱奇,赫娜,何美琪,殷漾漾,2013)、饮酒率在33.1%~80.2%(杜文琪,赵旭明,李斌,张海青,刘寿,毛辉青,2015;王程成,仝菲,李修德,李享,徐少聪,高国朋,张秀军,2015;吴双胜等,2009;徐湘等,2013)的研究结果相比程度较轻。其原因可能在于绝大部分大学新生刚从紧张繁忙的高中进入大学,尚处于高考后的放松、激动和新鲜感的心理状态,大学内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比如,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高年级消极榜样作用等)尚不太深。然而结果提示,大学新生卷入吸烟成瘾和酒精滥用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4.2大学新生吸烟、饮酒行为与冲动性人格的关系

冲动性人格被认为是与不同成瘾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种个体特征(Moeller,Barratt,Dougherty,Schmitz,&Swann,2001)。本研究发现,在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消极紧迫感、缺乏耐性、感觉寻求、积极紧迫感上,吸烟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不吸烟学生;在感觉寻求维度上,饮酒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不饮酒学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徐赞,邓云龙,2016;Gonzalez,Reynolds,&Skewes,2011;Spillane,Smith,&Kahler,2010)。我还发现,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消极紧迫感、感觉寻求、积极紧迫感等维度与吸烟、饮酒严重程度得分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提示冲动性特质水平与大学生吸烟、饮酒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4.3不同冲动性人格特质对大学新生吸烟、饮酒行为的作用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冲动性人格特质对大学新生吸烟、饮酒行为的作用。结果发现,消极紧迫感、积极紧迫感对吸烟行为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感觉寻求对饮酒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表明这些冲动性特质可能是吸烟和饮酒行为的潜在危险因素(Gonzalez,Reynolds,&Skewes,2011;spillane,Smith,&Kahler,2010)。鉴于消极紧迫感是涉及消极情绪下的冲动倾向,感觉寻求则是与追求兴奋、尝试刺激体验有关的冲动倾向,因此大学新生的吸烟行为可能与他们在缓解负性情绪时的行为失控密切相关,而其饮酒行为则可能是他们在追求兴奋刺激体验时行为冲动失控的具体表现。与此相反,积极紧迫感涉及个体在积极情绪下的冲动倾向(如得意忘形),与高水平积极情绪下的理智控制程度下降有关,一般积极紧迫感的水平越高,成瘾行为的倾向或程度也越高(Smith et a1.,2007)。但本研究发现,较低的积极紧迫感对大学新生的吸烟行为具有预测作用,似乎与理论假设相违背。一种潜在的解释是,大学新生吸烟行为或许与他们对积极情绪的过度理性控制(以致抑制或压抑情绪)存在关系。基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对个体抑制情绪的社会性规范(Bond,1993),本研究发现的这种表面上的悖论(即积极紧迫感负向预测大学新生吸烟行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现实可能性。不过,在积极紧迫感与吸烟及饮酒行为的关系上,还需要更多证据予以证实。此外,虽然已有研究提示无计划冲动性可能是药物成瘾行为的一种潜在关联特质(Dalley,Everitt,&Robbins,2011;Ersche,Turton,Pmdhan,Bullmore,&Robbins,2010),但在本研究中无计划冲动性对大学新生吸烟与饮酒行为均无显著预测作用,其原因值得分析,被试群体、成瘾物质的种类和程度差异可能是导致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总体上看,我们的结果支持冲动性人格是不同成瘾行为潜在危险因子的理论假设(严万森,张冉冉,刘苏姣,2016)。更重要的是,本研究还提示,不同的冲动性人格特质(消极紧迫感、感觉寻求)与不同的物质成瘾行为(吸烟、饮酒)关系模式并不一致,影响大学生吸烟与饮酒行为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异性分离现象。

4.4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1)采用的是横断面研究设计,因而难以确定冲动性人格特质与吸烟、饮酒行为的因果关系,未来需要采用纵向追踪实验进一步探讨不同冲动性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不同成瘾行为(包括吸烟与饮酒)的预测作用;(2)主要使用自陈式量表进行调查,这种主观报告方式易于带来研究偏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的精确性,今后有必要结合客观行为测量方法来探讨冲动性特征与吸烟、饮酒行为之间的关系;(3)研究样本主要是大学新生,因此结论难以推及所有大学生或其他群体,未来研究需选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

文华烟瘾清范文4

痒则难登大雅之堂,一谈论痒,人就暴露出肉体凡胎,落了俗套,痒是生命羞于启齿的大俗。但君子也有痒的时候,也有痒处可挠,伪君子更非铜浇铁铸、天衣无缝。痒啊,这生命的大尴尬,文明的大忌讳,连孩童都知道挠胳肢窝能逗人发笑,这善意的游戏使人明白欢乐也是可以伪造的。当《红楼梦》中贾宝玉伸手做鸡爪状,在嘴里哈一口气,探向林妹妹的腋窝,连推带挡的林妹妹也只有讨饶的份了。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怎敌得住这温柔的威胁?痒啊软硬兼施,势不可当。

余华在小说里透露了对仇人的一种惩罚:在他光着的脚板涂上一层层的蜂蜜,让狗一遍遍地舔,被捆绑者受不了这深彻骨髓的酥痒,浑身痉挛,仰天大笑,被折磨一个下午就力竭气绝而死。据说古代就有类似的刑罚,由此可见人类的智慧能蜕变到狡猾甚至恐怖的地步。杀人,却不用刀子,不留下伤口,当憎恨转换为花样百出的对生命的戏弄,它就比憎恨更可怕了。真不敢相信,痒,居然能置人于死地。你以为那是一个快乐的囚犯,他实则已痛苦到极点。

我住老乡家,房东有脚气,每天夜里总见他坐在门槛上用开水烫脚,用沾着沸水的热毛巾在脚趾间做拉锯状。每逢此时他总龇牙咧嘴,苦大仇深的样子,我深表同情:“很痛苦吗?”他唇齿间抽着冷气,脸上居然表现出某种幸福的神态:“不,舒服极了,舒服得像吃肉似的。”那可是一个基本上没有肉吃的年代。房东以农民语言把烫脚形容为“杀痒”,并且觉得可与吃肉相媲美。虽然我觉得房东的话不可思议,却深深记住了他的表情。烟有烟瘾,酒有酒瘾,痒是一种瘾,有瘾而不得满足,则是一种最大的痒――心痒。醉八仙的酒葫芦空了,垂涎三尺;老烟枪弹尽粮绝,钻到桌子下面捡烟屁……凡此种种,都按捺不住心猿意马。

于是有了望梅生津和饮鸩止渴的典故。痒有时像蚊虫叮咬后的轻微中毒,让人想挠、想抓,甚至以毒攻毒而后快。痒是病吗?那位患脚气的老房东养病千日,为什么居然像养一头无伤大雅的小宠物般悠然自得,而非深恶痛绝。似乎有痒可挠,才是真正地活着,与之相比,人生的那些大喜大悲则过于戏剧化了?痒是一些娇纵的小毛病,几近于痛苦更几近于快乐,如影随形,使人舍不得根治。有饥寒才有饱暖,有渴才有解渴,有瘾才有过瘾。人生中疑难问题是无法以良莠善恶区分的,雅俗共赏的小小病例也无药可医。难怪有人呐喊“过把瘾就死”也是值得的。无瘾则肯定无欲念,清心寡欲则太没心没肺了,说无关痛痒的话,做泾渭分明的事,则太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了。

文华烟瘾清范文5

我是来自__级市场营销班的__!

下面我将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的魔力”。

首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认为抽烟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下一个问题是针对吸烟的各位同学及其我们的各位老师提的,你为什么要吸烟?

——下面这一个问题还是针对吸烟的同学和老师提的,你能不能把烟彻底戒了?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吸烟和吸毒那一个后果更为严重?

我们作为一名中职生,也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能力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坚决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协助老师、同学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共撑起我们美好的明天。

“禁毒防艾,远离,关爱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一口警钟。时时刻刻在你的耳边响起。提醒你那些五颜六色药丸后的隐患,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同学们,愿这些文字永远在你们心中回荡,把永远杜绝在你们真善美的大门外,为我们的理想奋斗!

人世间最恶毒的杀人凶手莫过于.是死亡之路的垫脚石,是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的克星,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恶魔。它无孔不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化为乌有。湛蓝的天空因为它而失去光泽,盛开的鲜花因它而凋谢,欢快的鸟儿因它而哀鸣,炽热的太阳因它而黯然。更可怕的是人也因它而变得碌碌无为,失去了梦想,没有了目标,一心想的只有“”二字,整天对它如痴如醉。它摧毁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让幸福天使离我们而去。

有些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百毒不侵之身。但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即使你有再高的学历,再精的科学技术,碰上它,你同样得俯首称臣。这里就有一个真实的事例:

有一名在戒毒所工作的人员,他每天面临成百上千的戒毒者,长年累月工作的他对可称得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在几年的辛苦工作下,他学到了很多戒毒的方法,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但是也一直有一个疑惑藏在他的心头,每天他都在暗暗的想:“是不是每一个吸食的人都会上瘾呢?”他看来戒毒的人都是身体瘦小,精神不振,而且他们对戒毒的方法一无所知。自己长得那么壮,又懂得怎样戒毒,自己吸一口,恐怕没什么大碍吧!开始,他也曾告诫自己不能这么做,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内心的好奇心也一天天的增长,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吸食了第一口。有了第一次,他就有了第二次的念头,一次又一次,他终于对上瘾了,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他多次想戒掉,可是吸食容易戒掉难。他忍受不了那穿心般的痛,每次毒瘾发作,就如同千万只蚂蚁啃在心上。渐渐的,他再也没有了抵御能力,彻底的成为一个瘾君子。

一个事业有成的他,一个前途无量的他,就这样成了的傀儡,在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划上了遗憾的句号。就算有再多的经验,但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不能,面对悲惨的结局,他除了默认,已无力去改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又何止这些呢?

醒悟吧!不要让好奇心致使自己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不要因别人的迷惑去做自己终身遗憾的事。

远离了它,明天的太阳依然冉冉升起,依然那样美丽、动人。路边的野花依然那样美,大自然的空气依然那样清新。可是如果一旦被它缠上,你的前途将茫茫一片,你那美丽的梦想将化为泡影。

让我们远离,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禁毒防艾,人人有责。

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和艾滋病这两大毒瘤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XX年以来,德宏州打响了禁毒防艾的人民战争,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上下团结一心,综合治毒,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可如今问题在我们周围还是存在着,给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直接危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吸毒必然导致自毁前程。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都不可避免的堕落,随着吸毒的次数越多,毒瘾越大,堕落就越深。

杨某某成长在一个令人羡慕的艺术世家。自幼受家庭的影响,艺术的熏陶,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小学5年级时,就进京参加全国“宋庆龄基金会”少儿电子琴比赛,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绩。12岁时,参加省少儿钢琴比赛荣获第10名,被公认为省内数一数二的键盘手。多年来参加了数不清的义演、汇演、巡回演出。为苏芮、伊能静、崔健、田震、黄格选等众多歌星伴奏过。1993年“唐朝”、“黑豹乐队”到昆明演出,杨某某和他们同奏共演时,令“黑豹乐队”惊奇的是,西南边陲怎会有这样高水平的键盘手!可是,后来他染上了毒瘾,辉煌的事业被毁于一旦,他成了一个废人。就这样把一个有才能的人给毁了,我们的社会少了一个艺术家。

吸食导致艾滋病。由于滥用日益严重,感染上艾滋病的感染者比例迅速上升。这是对社会的一种新的危害。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直接的冲突和压力,而且给艾滋病流行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艾滋病在吸毒者中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吸毒者常常共用没有消毒的注射器,通过静脉把注入体内,使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二是吸毒者常伴有混乱,特别是妇女吸毒,她们多数为了筹集毒资而,她们若感染了艾滋病,就会通过性接触方式传给他人,因此,远离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的重要防线。

吸烟还是青少年吸毒的“桥梁”,有的青少年就是因为误吸了掺有的香烟而成为吸毒者的。不吸烟是预防吸毒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以及对全人类的危害真是比洪水猛兽还要凶猛,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坚决远离。

青少年要远离、珍爱生命,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我们要学习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的意识。

第二,要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范的心理防线。

第三,要认识我们自己人生的宝贵。

第四,我们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对青少年而言,要抵制,预防吸毒的行为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从思想深处构筑起防毒、禁毒的堤坝。我们要做到:

首先,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嗜好,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其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这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一些青少年在交友中良莠不分,一旦有瘾君子们混在一起,在所谓讲哥们义气和虚荣心的驱使下,很容易染上毒瘾。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某个青少年群体中,只要有一个人先吸毒,由于同伴的压力等原因,吸毒很快就会蔓延开来。最终,这个群体中大部分或全部人都会沾染上。

所以我奉劝同学们: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的人,即使亲友吸毒,也一定要远离。

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忘过去的灾难和耻辱,从自我做起,从洁身自好开始。珍爱生命,拒绝,坚决抵御和消灭人类共同的敌人--------,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禁毒防艾 珍爱生命》。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在人类社会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和艾滋病这两大毒瘤却在全世界迅速地传播和流行,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也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到今年初,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100万,且每年递增30%。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也已突破100万。比上年上升11%。

度祸猛于虎,危害全民族!自从19世纪被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偷运鸦片开始,问题,已经困扰中华民族长达两百年之久,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绝迹,改革开放后,问题又沉渣泛起,如果任其发展,其后果可用著名的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句话形容“国几无可御敌之兵,无可充饷之银”,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珍爱生命,拒绝!”这八个字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一个人一旦吸毒上瘾,无异于慢性自杀禁毒———迫在眉睫的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当最后一片秋叶悄然落地,你是否想到我们的生命也可能会这样短暂、脆弱?人类的公敌—和艾滋病已经蔓延到我们身边。当我们为这两个100万而震惊时,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如果我们不注意预防这种目前无法根治、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那么我们的青春、梦想、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同学们,坚决抵制、预防艾滋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身边那些曾经失足染上了毒瘾或是艾滋病的人们。因为他们需要全社会的人们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19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娱乐圈里小有名气。她第一次吸毒是因为胃疼,听人说吸了马上就不疼。第二次还想找点感觉,第三次就什么都不想了。吃饭、穿衣都成了额外的负担,更何况起早练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练厅犯了毒瘾,人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海洛因扼杀了孔雀,埋葬了她的艺术青春。北京市某中学生何某从小到大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转来的新同学,成绩优秀,“威胁”了他第一名的地位,于是他自尊心受挫。在期末考试时,他孤注一掷,采取作弊的方式,结果名誉扫地,检讨、处分接踵而来。由于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他逃遁在的虚幻梦境中,又演绎了一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截至去年底,我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90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77%,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此外,许多青少年对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的成瘾性和严重后果缺乏了解,导致吸食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人员数量明显上升。在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刑事治安案件中,由吸毒引起的已经占到30%左右,一些侵害严重的地区,这个数字甚至高达60%以上。

文华烟瘾清范文6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习尚;变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6.03.12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郑博.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习尚的变革[J].克拉玛依学刊,2016(3)60-64.

人们对某种社会习尚的随从和仿效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陈规陋习的泛起,必然带来社会风气的污浊”[1]24。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旧社会的国家官僚机器已经被彻底粉碎,但其沉积已久的恶风陋俗依然广泛存在,落后的风俗习惯、病态的生活方式仍被民众遵从和仿效。这些弊习陋俗与党将要领导建设的新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其不仅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此,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变革社会旧习俗、引领社会新风尚的实践探索。

一、清除娼、毒、赌社会公害,重塑社会形象

新中国建立之初,彻底清除千百年来毒害人民群众和危害社会进步的娼妓、烟毒、等社会毒瘤是党和人民政府稳定社会秩序、树立威信、塑造新社会文明形象的必然要求。

一是封闭妓院并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对娼妓问题的处理中共中央特别慎重,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时任公安部部长兼北京市公安局长的罗瑞卿指出:“妓院是旧社会的产物,这里是藏污纳垢、压迫妇女、损害社会健康的地方。妓院老板是城市的封建势力,我们对妓院必须坚决封闭取缔,并依法惩办那些罪大恶极或有血债的妓院老板。”[2]259因此,必须铲除这个旧社会的大毒瘤。新中国的禁娼工作大体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北京模式――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摸清楚妓院的基本情况,一举关闭全部妓院;另一种是天津模式――采取“寓禁于限”的方针,即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妓院进行限制,最后达到消灭妓院的目的。到1953年底,全国各地封闭妓院、取缔娼妓的工作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党和政府“集中对加以训练,改造其思想,医治其性病,有家可归者送其回家,有结婚对象者,助其结婚,无家可归,无偶可配者,组织学艺,从事生产。没收妓院财产,以作为救济之用”[3]405。

娼妓制度的基本绝迹,使大批被迫为娼的妇女脱离了苦海。人民政府在各地设立生产教养所、教养院,帮助们治疗性病、改造思想、学习文化技能,帮助她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教养院中的学员常常对医生和工作人员感激地说:“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干净人了”“以前我们害病烂死都没人管,今天人民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把我们治好,我们要不进步可太对不起和人民政府了!”[4]231在党和政府关切的教育改造下,各地区的大部分学员都自愿要求学技术,准备进工厂做工。

二是肃清烟毒祸害。1950年2月24日,国家政务院通过并《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要求,“从本禁令颁布之日起,全国各地不许再有贩运制造及售卖烟土情事,犯者不论何人,除没收其烟土外,还须从严治罪”[5]129。此后,党和政府接连发出《政务院重申禁令》和《关于肃清流行的指示》,“对的种、运、贩、吸四个主要环节,以力劝两头、斩断中间的策略,重点打击运、贩犯,一经查获,即予严惩,断绝烟毒的流通,使种的卖不了、吸的买不到”[4]284;并在各级卫生机构,积极推广有效的戒毒药方,配制戒烟药,减价或免费为贫苦瘾民医治;在一些烟毒较盛的地区,设立戒毒所。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下,党和政府领导的禁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禁种方面,根据1951年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的统计,东北地区(热河省偏僻地区除外)查出烟苗242亩并当即铲除,全区已禁绝种烟;华北绥远省铲除烟苗17.4万余亩,占原种植面积的80%。[6]45在打击毒贩、收缴烟毒方面,1952年,在全国的1 202个重点禁毒区,共发现制造、贩运的毒贩约37万人,被捕者82 053人,管制6 843人,劳改2 138人,判刑33 786人,处决880人;[7]465并缴获大量武装走私的枪炮武器和发报机,给活动猖獗的毒贩以毁灭性打击。在改造烟民方面,各地区的瘾民也不断减少。例如,热河省1949年解放时吸毒的瘾民有18万人,到1951年初已锐减至2万余人,在包头、归绥两市登记的9 870名瘾民中有6 518人解除了毒瘾;察哈尔省1950年有3万人戒绝烟毒。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向世界宣告中国为“无毒国”“禁毒运动在十分广大的范围改善了社会风气,净化了社会环境。许多人赞叹说:‘这一下可把烟毒斩草除根了’‘这真是亘古未有的好政府!’”[8]153

在禁娼、禁毒的同时,党和政府通过张贴禁赌布告、封闭各类、动员群众揭发检举、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坚决取缔各类,纠正行为。党和人民群众经过3年的努力,在旧中国十分盛行的陋习基本禁绝了。有研究者描述:“50年代,中国城乡各地基本上都看不到打牌九、掷骰子的小赌摊,各种活动都销声匿迹了。”[9]12

二、摒弃婚丧嫁娶陋习,倡导科学文明习尚

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婚姻制度、丧葬习俗是封建主义畸形社会习俗、社会道德的集中体现,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迈进人民民主时期。因此,改革落后的封建婚丧嫁娶陋习、建立合乎新社会道德要求的新习尚,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一,变革婚俗婚制,建立新型婚姻家庭关系。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依据《共同纲领》第6条规定的“实行男女婚姻自由”[5]3,于1950年5月1日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单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要求“把保证婚姻法正确执行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当作目前的和经常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10]。此后,全国掀起了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和宣传《婚姻法》的高潮,通过办培训班、广播、电影、戏曲等多种形式,教育人民群众,使新型婚姻制度家喻户晓,以彻底否定旧社会盛行的“父母之命”“从一而终”的封建婚俗制度。

一方面,全国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人民战士纷纷上书请求奔赴朝鲜前线;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各地涌现出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的感人场面。据载,1951年,仅西北地区就有2.4万青年参军赴朝鲜前线;整个战争期间,共有200多万祖国的优秀儿女奔赴朝作战;[15]83同时,大批的汽车司机、铁路工人、医务人员志愿去前线担任运输或战地勤务工作。例如,据1951年6月东北地区的统计,共有5 571名汽车司机志愿赴朝,占当时该地区司机总数的51.6%;全国铁路系统报名志愿赴朝的员工占其总数的80%以上;仅东北地区就有60多万农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过运输队、担架队或民工队。[8]148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体念国家困难,积极捐献飞机大炮。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捐献武器的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各阶层人民都为捐献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1952年底,各界人民捐款总额达人民币5.656亿元,可折合战斗机3 710架。[16]82除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援外,全国人民还给了志愿军以极大的精神鼓舞。祖国人民不断组织各方代表组成慰问团,在敌机的袭扰下,不畏艰险(如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坤,在慰问演出中因敌机轰炸光荣殉职),将温暖送到每个战士的心里。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人提出,以“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留一滴血”的精神,争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取得超额收入,购买“首都发电厂号”飞机,捐献给志愿军。[17]

第二,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受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财政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为此,生产领域一场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

1950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入朝不久,东北地区的厂矿企业率先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到1950年12月,在全国24个省及13个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开展。次年,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这场运动使得“工人和农民的觉悟性、组织性、生产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了一步”[14]353。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支持国内经济建设,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如石油战线上战天斗地的“铁人”王进喜、全国劳模孟泰等先进人物。资料显示,“1951年比1950年的工业总产值增加26.7%,全国35种主要工业产品,已达到战前最高年产量的126%。”[18]1208工人阶级的爱国增产运动在全国人民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在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积极组织起来,实行精耕细作,努力提高粮食、工业原料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据统计,“农业总产量在1951年已恢复到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2.8%,1952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我国历史上最高年份的水平;棉花也可以达到完全自给。而粮食、棉花的完全自给,就改变了我国百年来贸易上的逆差现象。”[14]335

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政府借助群众运动的形式,实施了一系列变革社会习尚的重大举措,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正如邓小平所肯定的:“在全国解放以后,不到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改变了旧社会那种极端腐败的社会风气,树立了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的社会风气。”[19]220这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功实现社会转型,开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变革社会习尚的这些有益做法,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工作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仓元,陈立旭.社会风气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张明哲.罗瑞卿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3]邵雍.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诸羽.割除毒瘤,共和国首次禁毒禁娼述实[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现代史学会编.开国奠基(1949-1956)[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7]苏智良.中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翟昌民.回首建国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回顾与思考[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9]赵琳.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研究[D].西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命令公布执行《婚姻法》[N].人民日报,1950-5-1(1).

[11]李庆山.新中国百姓生活60年(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刘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13]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人民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报告,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九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内部出版发行,1983.

[15]庞松.时代的中国(珍藏版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03.

[1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二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17]北京、天津开展爱国捐献运动,工厂工人决心努力增产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N].人民日报,1951-6-3(1).

上一篇约束机制

下一篇了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