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范例6篇

路遥平凡的世界

路遥平凡的世界范文1

初次相遇,目光对在了一起

路遥与北京姑娘的初恋也是一种缘分。1966年初中毕业返乡的知青路遥曾非常风光,是延川县城最有权力的人物,他领着8000多名红四野造反战士所向披靡,1968年又作为群众代表,被推选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延川县城好几个声势浩大、气派宏伟的群众对敌斗争批判大会由他主持。会场主席台的左侧常设两个男女领着群众呼口号者,那女的便是玲珑小巧的林红。路遥说他和她第一次相遇时彼此的四只眼睛就对视了一下,光线对在一起了。姑娘对路遥豪爽、有气派、不拘小节颇有好感。路遥眼神经常瞅着林红的一举一动。在别人不着意的时候,他便把眼睛转到她的脸上久久地不愿离开。

林红所在的延川县战备文艺队驻在县城的半山上。她每天吃完下午饭,都站在崖畔上朝山下的文化馆院子眺望。在文化馆帮助曹谷溪编辑文艺小报《山花》的路遥,此时也不约而同地站在院子里,眼睛望向山腰间。那真如陕北民歌唱的一样:“你在山上我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那年元旦过后,延川县战备文艺宣传队散伙了。白炜为掩人耳目,把林红和另外一个演员留下来整理道具,清理服装,目的是让路遥与林红正面接触。他有意把另一位安排在政工组院内清理卫生,将林红领着进了文化馆院子。推开靠左的第一孔窑洞时,林红见路遥正和衣躺在床上看书,害羞地红着脸拔腿就跑。“你这叫干什么?林红,你咋能这样?既然有好感想谈恋爱,为什么怕见面,怪事情!”白炜生气地追上后语气柔和了,林红只好跟着他重新进了路遥那间临时暂息的,朋友的办公室。“你们谈吧,好好谈,我把大门锁住。”白炜哈哈一笑,拿着钥匙回到政工组。下午5点钟,县革委会食堂开饭时间到了,白炜把门开了锁在外边喊叫路遥的名字,好久好久,叫不出路遥和林红。当日晚上失眠的路遥说:“白炜老兄,我今天和那女孩可亲美了。”

铁了心一生只爱“林妹妹”

后来,路遥作为县革委会副主任,率领一个工作组,进驻延川县百货公司开展路线教育,公司的主任成了头号整改目标。随同路遥进驻百货公司的一个成员,便是路遥的女友。

现在两人又在一块儿工作,关系更加密切了起来。有一段时间,林红返回插队的楼河村里办事,寂寞难耐,她和路遥就只好白纸黑字,鸿雁传书。

一个多月,林红给路遥写了8封长信,平均4天一封,那些语言缠缠绵绵的情书给了路遥初恋爱情的滋养他高兴得不得了,连蹦带跳跑到延川县著名诗人、时任县委通讯组组长曹谷溪那儿,绘声绘色地给曹谷溪报告了林红和他的爱情秘密。

曹谷溪问:“你们亲口没有?”“没。”路遥说。其实他是怕涛人笑话,才没说真话,“瓷脑”曹谷溪骂路遥,路遥只是憨憨一笑。那时,路遥铁了,心,一生只爱这个“林妹妹”。

把招工指标让给初恋女友

1970年春,国家在插队知识青年中首次招工,林红体检不合格,那时,县上决定把路遥送去当工人,指标有限,两人只能走一个路遥把自己当工人的指标让给林红,又通过几个铁杆朋友周旋,事情成功了。

正式招工通知下来后,林红按捺不住兴奋,飞快地跑到文化馆,把自己招工的事情告诉路遥。“招上了,这次工作地点好,工种好。”路遥一连说了几个好:但他那激动的情绪刹那间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几乎是一种无声的哽咽:她要离开山沟了,她要远走高飞了。他也立即认识到面前她和他近在咫尺,可他们之间相隔的距离仿佛太遥远了。“你明天请假,咱们一块到山上玩玩。”林红很快看出自己的好消息在未婚夫那里引起的反应,于是转了话题。“今天中午我请客,为你当工人祝贺。”路遥说。

饭后,路遥骑了自行车赶到郭家沟从家里拿了4斤棉花,又往城里走去。

细心的路遥,请人缝了一床大红花被子,送给了林红。林红走的前一天晚上,他从林红那儿同到白炜办公室已是三更,睡了没10分钟,给白炜打了,个招呼,又走了。早晨白炜正在穿衣服时,路遥进门说:老兄,我今天可丢人了,我和林红在河沿的石畔上亲嘴哩,不知不觉天大亮,被倒尿盆的人看见了,他还喊了一声。“林红呢?”白炜问。“坐6点20分的车走了,”他感慨地说:“延川少了一层风景”

受审查时。收到女友断交信

路遥心爱的姑娘去了某市当了工人,离开了陕北,林红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路遥,信中明言,让他买了香烟抽,第二个月寄回一条宝城牌纸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由一月一封信减少到三月一封信,到后来一年也不通一封信此事对路遥的感情损伤很大,苦恼中的路遥,屋漏又遇连阴雨,浑身长出许多疮,折磨得他两个月不能行走。一天县革委会军代表找到躺在病床上的路遥,对着他这个当过一派头头叱咤风云的人物宦布一个文件:经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停止路遥的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进行隔离审查。

生活中总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事件。就在上边宣布对路遥进行审查的当天中午,一封来自内蒙古要与路遥断交的信刺痛了他的心。原来,林红当了工人后对路遥的爱出现了“举棋不定”(路遥当时是农民身份),便写信给内蒙古插队的女友征求意见,想不到那位女友不等林红同意,便了断交信寄给路遥。

船破偏遇打头风,风云一时又无比倔傲的路遥这一次可是从崖畔上掉到沟底了。这个少年得志而又突然中道崩阻的失败者,难以承受这种暴风骤雨的打击,他哭了,哭得肝胆欲裂。

路遥的好友,诗人曹谷溪来到路遥的住处,语气铿锵地对路遥说:“一个汉子,不可能不受伤,受伤之后,应该躺到一个阴暗的角落,用舌头舔干身上的血迹,再到社会上去,还是一条汉子。那个官能当就当,不能当算球了,又不是先人留下的,有什么撂不开的?林红走了,那算个屁事,世上好女人多得是,又不是死光了,不值得你哭鼻流水。”

好朋友的肺腑之言成了路遥感情历程中最重要的支撑,仁义之君的曹谷溪、白炜又为路遥重新交往女友暗暗做着铺桥打路的奠基工作。

第二段恋情在暗室中“显影”

罢了官而又失了恋的路遥,回山沟沟当了民办教师,重新过起物质上穷困和精神上孤独的生活。他只好用写作来充实自己,时而在曹谷溪主编的《山花》上发表诗作。

曹谷溪在县委通讯组正要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名单上多加了一个人,那便是民办教师路遥。培训班结束后曹谷溪又把路遥借调在县委通讯组。没地方安身,路遥就住在曹谷溪办公室里,俩人同住一条炕,共用一个书桌。路遥与经常来此与曹谷溪商量工作的林达,自然抬头不见低头见。林达的风度和特有的气质,使路遥又看到了当年林红的影子,而林达与他亲热来往,使得路遥重新燃起了一种希望的火花。

曹谷溪有意识地让通讯干事林达带着路遥到贺家湾公社去实习采访,又让俩人骑了一辆自行车。乡下回来,路遥觉得有许多话要向林达倾吐。但林达住的是集 体宿舍,而路遥和曹谷溪住的窑洞又门庭若市,在一个古老而封闭的小县城里,青年男女两个人又不能在马路河畔悠闲地漫步,路遥请曹谷溪想个办法。曹谷溪就在他的照相暗室,一间平房分作两部分,前半部分放办公桌,可以做案头工作,后半部分修了蓄水池,通r自来水,安了个灯光,可以洗相放相。除了通讯组长曹谷溪,谁也不能涉足那个领地,他把路遥和林达领到这里,开了门锁,等他们进去之后,又带上门,开始封锁了一个正在进行的秘密。

暗室对那个时候的路遥来说,太美妙,太理想,简直是他的伊甸园和方舟,只要林达有空闲,他就找曹谷溪要钥匙,别人面前不好明言,就写条子递上去,曹谷溪就偷偷把钥匙塞给路遥。在这个暗室中,曹谷溪许多重要的摄影作品都是在这里冲片、显影、定影的,此时,路遥与林达的爱情故事渐渐也从这里开始显影。

离世时如此孤独

与路遥渡入爱河的林达,不知是牵挂昔日的好友,还是要把事情做得光明正大,她风尘仆仆地去了林红工作的某市,林红已做了一位军代表的妻子,她与林红躺在一张床上,同盖一床被子,她把自己与路遥相爱的事给林红作了通报,秫红听后哭了,整整一夜都是不停地落泪。

握别林红,林达向母亲报告了她与路遥的相爱,征询母亲的意见。母亲要她讲讲路遥是怎样一个人,她滔滔不绝地讲着路遥的才华、勤奋、毅力……未了,母亲问:“你讲的都是路遥的优点,路遥有什么缺点呢?”林达一时语塞。母亲说:“你不知道他的所有缺点,就说明你并不很了解他,你们的事缓一缓为好你先得冷静下来,拉开距离之后看看。从某种意义来说,只有当你愿意接受和包容他的全部缺点的那个人,才能成为你的生活伴侣……”

听了母亲的话,回到延川工作生活的林达,果然与路遥拉开了距离,好久小再同路遥去进那个冲片显影定影的暗室。

旧梦刚刚过去,新梦刚刚开始难道我又要失去心爱之人?路遥受不了,他对曹谷溪说,“林达小和我好了……”在曹谷溪面前,路遥第一次痛哭流涕,像一个受伤的孩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范文2

[关键词]女性形象 情感世界 悲剧探寻

作品描写了真实动人的农村、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生活画卷,不论有没有农村经历,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感情共鸣之处。小说没有绚丽的辞藻、优雅的叙事,但是作品简单、质朴和创作的技巧更引人入胜。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1.女性形象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主要把女性的形象概括为三类,一类是以贺秀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农村劳动女性形象,她的爱情有乡土的丰厚和浓烈;一类是以田润叶为代表的徘徊于传统和现代间的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形象,她有现代意识又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自身的局限让她摆脱不了道德的束缚;一类是以田晓霞为代表的摆脱了传统束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的身上有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如《路遥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

2.人物情感世界的研究成果。作家们从不同视角的研究对作品人物情感世界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从爱情本身和时空的维度来分析人物情感世界的内容,占据文献资料研究的大多数。

《黄土地上的艳丽花朵——浅谈中的爱情》中把人物的爱情分为三种。首先是从无爱的婚姻到朴素的爱——人性的善良,以少安、秀莲、润叶以及向前为例,他们的爱情中更多的包含着亲情的成分。其次是冲破世俗的爱——生命激情的爆发,以少平和田晓霞为例。超世俗的爱情,这是对纯洁爱情的讴歌,更是对人性的关怀。最后是没有终点的爱,主要表现金波对那个梦幻中的藏族心上人的思念。这样的爱情短暂并且苦涩,默默绽放又默默枯萎。从时空的维度来剖析苦难生活中的爱情和亲情,如《苦难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论中的情感世界》。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苦难的,真挚的感情最终还是受到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摆布。苦难中的亲情描写的是孙家人,兄弟姐妹亲情观念浓厚,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相互帮扶。

3.作品爱情悲剧原因探寻的结果。大部分研究认为爱情的悲剧在作品中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主要从三个层面探寻了悲剧的原因:现实原因——门第观念,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悲剧;主观原因——两个人对待爱情的不同选择,少安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和门第观念,润叶在亲情面前的妥协,主观因素导致悲剧结局;作家的悲剧情节,路遥的小说悲剧几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作品研究的现况

《平凡的世界》的成就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而且文学研究者也很少触及文学地位不高的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现代文学史》等流通于高校的权威性教材对它的关注并不多,然而却受到读者的欢迎。

《“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对这种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追踪、考察和分析后指出,要肯定现象的合理性,并且希望通过对《平凡的世界》的辨析、作家和历史语境之间关系打开关于路遥研究新的学术话语空间。《珍视这抹淡弱的折光——论的文学史尴尬处境和现实意义》指出作品“热读”与“冷落”的尴尬现实是由于当代文学史以精英文学和高雅文学为立场、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评判标准,提出确立《平凡的世界》新的文学史地位,对新世纪文学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我们学会从读者和文学史的双重角度去解读作品,深化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认识。

三、作品之我见

当代的小说中道德的缺失,亲情、爱情和友情被现代社会工具化、利益化甚至“肉体化”所充斥,重读《平凡的世界》不能不为故事中的情感世界所打动。路遥让田晓霞这个重要作品人物死去,以此来结束她和少平的感情,这使我对作者写这篇作品内心的想法充满了好奇。其实作者这样写未必不好,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未必有错。当社会地位、精神状态不同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时,结局未必如我们所愿,还不如这样的情节安排,留下了纯洁美好的爱情。

另外,《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作品一个亮点。道路的选择和他们的感情世界密切相关,不同的选择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少安和少平兄弟俩的奋斗历程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可以当作励志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苦难和道德,使小说体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

四、小结

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就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底。作品不论是从青年人的感情世界还是奋斗的历程来讲都值得一读再读,学术界应该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地位。对于作品存在的问题,这是局限性所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我判断和辨别。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作品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来解读作品。

参考文献:

[1]乔艳琴.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J].语文学刊,2010(8).

[2] 张娜.黄土地上的艳丽花朵——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

[3] 孙桂丽.苦难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 王子杰.是谁葬送了爱情——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J].当代小说,2010(6).

[5]万秀凤.“《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J].当代文坛,2010(2).

路遥平凡的世界范文3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陕北地域文化

1.《平凡的世界》的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路遥在1991年创作的杰出作品,这一部作品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后来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长篇小说从内容上来说,主要讲述的是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人公,以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人们思想变化为小说背景,通过描述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命运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两兄弟以为了生活默默承受苦难,坚持拼搏、自信追求的顽强品质,尤其是他们兄弟不甘被命运压垮,积极发掘生命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2]。

2.陕北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2.1陕北地域文化的特征

在地理分布上,陕北地区它既不属于华北,也不属于西北,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地域特征。陕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我国缤纷多彩的文化组成内涵方面来看,陕北文化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方言民俗、陕北民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陕北人民历史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重要积累,代表着他们几千年来的人文风貌。总而言之,我们在探究陕北地域文化时,既要探究他们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的地域文化特征,也要深入体会其独特的地域色彩。

2.2陕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

上文我们提到,陕北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文化组成部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由几种不同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的,主要是中原的农耕文明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文化的交融。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陕北文化的形成是不断交流融合继而走向和谐的过程,它是对民族多文化的统一体。可以说,多元性和融合性是陕北地域文化的一个独具特色又非常重要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陕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生活及生产的独特性。由于居于黄土高原,当地农民与外面的世界交流较少,他们的文化传承主要依靠的就是手耳相传,传承的方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长期下来,传承的手艺和技术也就不断地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了[3]。

2.3陕北地域文化的古老性

在陕北黄土高原之上,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交通的闭塞,人们与外面城市的沟通交流极少,这虽然导致了这个地区的落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好地保护了这里的传统文化艺术免受现代城市的摧毁,保留了最原始最质朴的原始文化,包括一些物质类的文化古迹,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在陕北最著名的民歌。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历史的痕迹。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在这里开辟雨道、修葺长城,北御匈奴,曾经形成了璀璨亮丽的秦汉文化;在明朝之后,由于地理运动以及陕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导致这里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形成了今天闭塞的陕北的地区[4]。

2.4陕北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陕北地域虽然由于地理位置和外面的人文交流较少,但也并不是毫无交流。历史上几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垦荒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陕北地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陕北地域文化的开放和兼收并蓄的特征。以陕北民歌为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陕北民歌其实早期是吸收了不少与之相邻地区的民歌特色的,不仅是相邻地区的民歌,还包括他们的一些民间文学,有的也被智慧的陕北人们拿过来编成了民歌,丰富了其本身的内涵和形式。具体来说,陕北民歌中的很多主要都是吸收了临近山西民歌、宁夏民歌以及内蒙古民歌的腔调。比如,现如今流传较广的陕北民歌中的“榆林小曲”,这首曲子本就不是陕北人们创作的,而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由江南传入榆林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陕北人们以及陕北文化的开放性。

2.5陕北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2.5.1历经数朝代古老文化的积淀

在陕北地区这块中国黄土地上,他们始终保存着最淳朴最干净的民族文化,由于是进入到陕北地区尤其是人们生活的内部,更能深深的感受到传统气息的浓厚。在陕北农民的家庭中,不管节日庆祝还是流传下来的风俗庆祝,到处都体现着文化的力量。具体来说,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身处黄土高原上,陕北人们长期以来都很少进入城市,更不要说和城市的人们进行交流了,因此外面的流行文化也基本进入不了这里;另一方面,由于黄土高原独特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气候,生活在外面大都市的人们也很少来到这里,不仅因为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过习惯了外面灯红酒绿的生活也过不了每天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日子,因此,留在这里的还是那些一直在这里的陕北人们,他们像守护者一般一直保守着这片纯净的土地。

2.5.2经历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交流

上文我们分析过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之上,与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等省份接壤,自古以来,就经历了秦汉、隋唐、明清等朝代的洗礼和丰富。总体来说,自古至今,陕北地区一直都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碰撞和融合的重要地区。尤其是经历过历史上几次人口变迁之后,陕北地区各方面都经历了相互征战和相互融合。在文化方面也经历了重新的组合和碰撞,使得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不同的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中,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汉化,也进一步丰富了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加速了中华文化的大融合,为当今陕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陕北地域文化在《平凡的世界》中的表现

3.1陕北风俗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陕北地区是我国关中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陕北地域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相结合并经历不断地融合形成的。几百年来,这里经历了民族的征战与融合,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民俗风俗。尼日利亚伊博族小说家齐诺瓦・阿切比曾说过:“没人能了解他所不熟悉的语言背后的文化。”用这话来形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再适合不过的了。通过路遥在小说中的描述,我们深入了解到了陕北独特的民俗文化。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俗语曾说,“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将这句话用到陕北人身上是非常恰当的。长期以来,陕北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着装方式:冬天穿棉袄或者皮袄,夏天穿土布衣褂,头上经常蒙白羊肚手巾,腰上系着红裤带。这样的装扮在电视上我们是经常能看到的,能体会到也是很容易的。具体到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的描述:“少平索性把他那卷破烂铺盖也送给了‘萝卜花’――可怜的‘老萝’就一领老羊皮袄伴随他度夏过冬,连个被褥也没有。”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在一次深深体会到陕北民俗尤其是陕北着装风俗的独特性[5]。

除了《平凡的世界》中对服饰着装特殊性的描述,路遥在小说中还多出描写了陕北的窑洞。众所周知,窑洞是陕北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上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许多电视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标识性的建筑,它的存在彰显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特色。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的表述:“秀莲听他说完,在被窝里抬起半个光身子,高兴地说,‘如果能赚这么大一笔钱,那咱们不光能打土窑,就是硬箍几孔石窑洞也够了!”。从这段话的描述中,我们深深地能够体会到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对窑洞的向往和追求,在他们看来,窑洞是家的象征,有了钱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要打窑洞,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窑洞在陕北人们的头脑中是理想的一部分,体现了窑洞在当地的重要性,同时也向我们彰显了其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独特性。

3.2陕北方言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由于我国是经过五千年的文化融合和民族融合形成的,是历经56个民俗的不断汉化形成的。在汉化的过程中,有些比较容易汉化的在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统一,但有些语言由于地理位置的闭塞性,实现汉化的过程比较缓慢,从而形成了当前我国各种各样的方言。总的来说,其实方言也是我国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对象。路遥出生在陕北,一生的大半时间也基本都呆在陕北地区,因此他的语言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方言词汇。在《平凡的世界》小说中,也到处体现着作者的方言文化:“秀莲给他换了‘见人衣裳’,又烧了半锅热水,让他把满头的土垢洗干净……”“常有林是上门女婿,就是丈人有心帮扶他们,‘挑担’会不会从中作梗?”“他要利用中午别人睡觉的时间来营务自己的庄稼。”在路遥笔下塑造出来的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的运用着地道的陕北方言,充分地符合其所塑造的人物个性,同时也进一步地表达了人物的真实和淳朴。

3.3陕北民歌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陕北民歌当前在我国已经成为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陕北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而随机创作的歌曲,虽然是随机创作,但其流传和被唱的频率确实极高的。纵观大部分的陕北民歌,我们从其具体歌词中大致可以了解到整个陕北历史的发展,因为他们的歌词基本都是实际生活的映射,通俗易懂,通过情感的抒发表达对当前生活的感悟,引起大家的共鸣。在《平凡的世界》这一小说中,作者大致引用了不下数十处的的陕北民歌,通过对这些民歌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平凡的世界》中的一首《冻冰歌》为例,这首歌在小说中先后出现了五次之多,通过反复的阅读,读者最后甚至会产生这首歌是小说内容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感觉,在这里,作者运用民歌的作用就达到了。小说中当润叶和和孙少安一起到县城外散步这一场景出现时,山野里传来了一阵女孩子唱的信天游:

正月里冻冰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小说在这里加入陕北民歌,作者通过民歌的加入强调当时润叶的心情,既淡化了故事的情节,又加强了诗情化的描述,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得到语言描述所达不到的意境。

4.结语

作品是作者在人生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展示。正文中我们提到了路遥出生在陕北,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生活在陕北,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他人无法体会到的感情,这种感情深厚到就算在他的小说中我们也能时刻体会到,这里到处闪现着陕北的民俗风情、陕北的民歌、陕北的方言等等。这篇文章对《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的深度探究,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路遥对这片陕北土地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陕北人们的赞美。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郭亚明.论路遥创作中的地域文化色彩[J]. 阴山学刊. 2004.5(17)

[2]秦客.路遥与陕北文化[J]. 延安文学. 2013(2)

[3]张祖群.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展示的文化原型[J]. 文学与传播. 2014.6(8)

路遥平凡的世界范文4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做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平凡的世界范文5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悲剧;史诗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001-02

为盘点新时期以来30年(1979年~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钟山》杂志曾邀约12位知名评论家,从纯文学角度票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十部作品。根据得票结果,前11部(有两部作品得票相同)作品为:《白鹿原》、《长恨歌》、《尘埃落定》、《心灵史》、《许三观卖血记》、《圣天门口》、《废都》、《秦腔》、《生死疲劳》、《活动变人形》和《花腔》。除评论家评选外,《钟山》还推出了网络读者调查,有趣的是,在评论家榜中以一票之差而未能进入十强的《平凡的世界》获得最多网友的支持,高居榜首,比第二名《白鹿原》还要多300多票。

此榜单推选出的作家都是传统主流作家,我们能够看到,评论界对新生代作家和新世纪作品缺乏足够的关注。除此之外,这个榜单的另外一个焦点问题在于《平凡的世界》遭遇的不同境遇,一部在评论家那里没有获得很高评价,但在读者心中却有极高的地位的小说。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并非文学内的偶然现象,本文试图通过“意”、“味”、“深”、“长”四方面对《平凡的世界》进行解读分析,来解答这个现象留下的疑问,还原给读者一个意味深长的“世界”。

首先谈这部小说的“意”,也就是这部小说要表达的意思。《平凡的世界》描写的是刚经历了灾难的最初的十年中国城乡的历史变迁,经过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心理都需要逐步调整,在这种调整中,人们的思想、生活、观念等都在矛盾中激化,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故事。这部路遥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以陕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双水村――为中心展开,那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

全书共三卷,洋洋百万余言,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平凡的世界》主要是以孙氏兄弟为轴心,孙少平、孙少安生长在共同的家庭,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条件。但他们感受时代生活的角度不同,人生的追求相异,因此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旅,这就更便于触及到更宽更广的生活网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纵观全书,作者基本上采用坦平直叙的方式,没有什么华丽的字眼,却把蕴含着的丰富人类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这些情感在作者笔下一一展述出来,却没有给人以错综复杂的感觉。路遥把它们写出来,交于读者们自己评判,读者在阅读之后,必然会从中领悟出一定的生活哲理。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命运的苦难折磨人,命运的苦难也成就人,人生不能没有苦难,人生更不能没有成就,重要的是需要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和战胜命运乖蹇的魄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很难做到,但也能够做到。路遥通过孙少安、孙少平的形象告诉人们的这些人生哲理,对一切置身于现实、奋斗于人生的青年都不无深刻的启迪意义。”

其次谈这部小说的“味”,也就是这部小说散发出来的味道。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一身黄土香,一路悲歌唱,这八个字大概就能描绘出作家和作品的直接美感。路遥在茅盾文学奖的获奖词中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路遥是榆林清涧县人,他描写的就是他生长的这片黄土地,这土地上可爱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路遥近乎拼命的写作、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尤为让人感怀。黄土高原、煤矿、小县城、淳朴的老乡和窑洞等,都成为路遥作品中相当有质感的形象,栩栩如生。同样在《平凡的世界》里,作者也力图把触角伸到黄土高原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种地位的人们,他描写了以双水村为故事中心的爱情与奋斗,虽然作品也写到了城市,但是孙少平等人却没有被城市异化,而是用农民独有的执着和信念坚持梦想。作者笔力深厚,以笔为刀,将农村的风貌和农村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而提到路遥本人,我们也能嗅到深深地悲剧色彩,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1992年11月17日,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只有43岁。《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瘦骨嶙峋。《早晨从中午开始》记述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其中有以下记述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正是秋风萧瑟的时候,我带头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带头最主要的‘干粮’――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直接走到我的工作地――陈家山煤矿。”可见,路遥是在最接近作品生活的环境中写作的,而支撑路遥精神的是香烟和咖啡。路遥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生产的便是作品,文章写完,把笔一扔,长舒一口气,得到的是一部获誉颇多的作品,代价却是自己的生命。评论家一方面会欣赏路遥的写作精神,另一方面也会批评路遥的写作态度,因为巴尔扎克式的拼命写作会让大多数作家望而生畏。高建群就曾撰文说道:“路遥有一个最大的不足,这就是欲望太多。他不明白不能同时去追良知兔子这个道理,结果,兔子没追到,自己先病倒了。”但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却感动了许多读者。

再次谈这部小说的“深”,也就是这部小说的深刻性。张清华教授在评价《平凡的世界》时,认为其在“艺术的复杂性和成熟性方面还略显不够”。我想这也代表了大多数评论家的意见。细读这部作品,不难发现《平凡的世界》诟病颇多,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人物性格单一,缺乏内涵,孙少平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作者内心情感、审美理想、人生感悟的凝聚和升华。孙少平的敢于向命运挑战、不向苦难低头、不断拓展自我的精神,仗义善良、独立自强的品格,丰富的情感和浪漫的爱情都焕发着迷人的神奇魅力。不过,这一形象的欠缺也是非常明显的。孙少平洗去了《人生》中高加林身上的邪恶,同时也失去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完全成了一个纯净透明的真善美的化身:为了解救一个小女孩竟然打了赖以生存的工头,为此砸了饭碗也不后悔;被众多美丽女恋但坚守清白,从不拜倒在石榴裙下;受尽磨难但不存一丝邪恶。孙少平是一个被高度提纯、过滤和净化了的人物,失去了现实人生的那种原生态的美。这样就显得人物性格过于单薄,所以,孙少平的形象较于高加林有所退化,缺少深度,也影响了作品的深刻性。

除此之外,小说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过于失真,路遥对于前辈柳青的模仿痕迹过重也使这部作品虽然注重社会进程、历史走向,但却缺少人物心灵立体交叉式的透视和人情人性精雕细琢式的展示,导致作品在深刻性上有所欠缺。

最后谈“长”,也就是这部小说的外在形式。用史诗般的宏大话语和线索来反映广阔的历史画卷,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化和交替,演绎历史的沧桑本质和进程,这是很多作家的写作梦想。大约从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长篇小说就一直沉迷于对史诗品格的审美追求中。《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长达120万字,共三部,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回忆道:“我曾经有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可见路遥深受当代作家写史诗式巨著之累,“史诗性”‘“大规模”的作品很难把握,它所必备的众多人物及其关系的交代叙写、各种场景的铺设、繁杂线索的的勾连呼应,往往使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审美理想外化时被稀释、淡化,失去了聚焦,也影响了人性向度的纵深开掘。

路遥和当代的一些作家想法相似,似乎只有写出史诗性的作品,才算写出了真正的长篇小说;只有展示了具有某种史诗意味的社会历史面貌,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获得艺术上的成功和肯定。这种对史诗品性的极度迷恋,逐渐在众多作家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难以释怀的“史诗情结”,以至于很多人动辄就以“史诗”作为自己的叙事目的,试图通过对那些重大历史故事和复杂社会现实进行“全景式”的叙述,来体现创作主体对历史与现实的把握能力和驾驭能力,展示作家自身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整体把握与艺术承诺。而另一方面,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评论家们也是动辄就以“史诗”来评价某些作品,只要它们拥有某种宏大的历史叙事结构,拥有较长的时间跨度,拥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历史信息和材料,评论家们就常常冠之以“史诗式的作品”进行褒扬。长此以往,长篇创作便会陷入一种“史诗”的怪圈,呈现恶性循环的发展趋势,既曲解了史诗的本质内涵,又使作家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平凡的世界》具有史诗化的倾向,可是作者却陷于“史诗”之累,不仅削弱了作品的深刻性,而且也将叙述的对象和时代流于表面化的关照。

通过分析,考虑作品的深度和形式两个评价要素,我们就可以明白,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薄弱评价是有理由的。但是读者群更喜欢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读者关心的更多是故事中人物的激情与奋斗,爱情的波折与忠贞。虽然评论家对其评价不高,但《平凡的世界》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部励志书,从长达120万字的作品感受了激情和澎湃,得到了鼓舞和启示,作品最终得到了读者更多的赞誉和肯定。

参考文献:

[1]白烨.力度与深度――评路遥《平凡的世界》[J].文艺争鸣,1991(4).

路遥平凡的世界范文6

关键词:路遥;作品:青年;青A

进入新世纪以来路遥和他的作品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探究路遥受欢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个人的魅力,另一方面在于作品的魅力。“从1986年到2000年间,《平凡的世界》在十五年内至少被重印过四次(1986年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华夏出版社,2000年的广州文艺出版社及太白文艺出版社)其中还不包括书摊上的各种盗版”[1];《平凡的世界》一直是盗版书摊上的畅销书,越靠近民工聚集区的书摊上,它越是常备书。盗版书虽然大大损害了该书正版的发行量,但低廉的价格却使它达到了许多像《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那样在底层挣扎的人群手中。“在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前十本书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第一,占24.1%。”[2];“在1995年五城市青年阅读调查中,1000多人次共提及385位作家为自己最喜欢的五位作家的人选,按照票数的多少前后排列,前十位作家的排名中,路遥居第七位”[3]。农民,打工者,学生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其中青年是其重要组成成员。

一p个人魅力:对苦难的超越

路遥的成功完全是个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他的一生是一部生动的个人奋斗史。路遥出生在十分贫困的农民家里,饥饿成了他儿时记忆中的阴影。7岁的时候由于家中人口过多,他被过继给伯父。1963年路遥小学毕业,家里的日子变的更加艰难,伯父家无力继续供路遥上学了。但是,一些同学拉着路遥进了考场,路遥想:“不管让不让我上学,我也要证明我能考上!”当时,路遥竟然在几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府―延川中学。靠着同学们的接济,一天一天地把中学读了下来。1973年路遥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学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性的书籍,为他将来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从事编辑工作。这件事对路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因此获得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从此路遥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文学远征。[4]志存高远的路遥终于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方向。

1980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引起了文学公众和文艺界的瞩目。并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接着路遥发表了第二个中篇小说《人生》,又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被改编成了电影。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一方面他表达了为完成这一文学工程而愿“以青春和生命作抵押”的愿望。另一方面,一旦他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反而从精神上获得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绝断红尘去,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风餐露宿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有为拼力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对自己的告诫:“如果不抓住命运赐予的这个机遇,你可能真的要重蹈柳青的覆辙。这就是真正的悲剧,永远的悲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路遥那献身于文学事业的永无追悔的牺牲精神和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这构成了一个作家独具魅力的存在方式。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路遥终于在1988年5月25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全部创作,《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走向苦难,挑战自我的产品。

二、创作观:为广大下层人民而作

路遥作为一位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对作家的劳动及“为谁写作”这类问题有着积极而正确的理解。“在他看来,从根本上讲,作家写作并不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能得到一种的廉价的满足。‘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最平庸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作和劳动’ 路遥鄙弃那种高蹈的个人主义,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及虚无,颓废的老庄主义创作倾向,也与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可疑的东西保持着距离”。[5]666路遥在这种创作观念的支撑下使得他的作品通俗易懂,使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文本的交流更加流畅。路遥是农民出身,他知道社会底层人们的困苦生活。他同情社会底层平凡的人们,密切关注他们的生存境况和内心的感受。为那些艰辛地生活着劳动着的广大的“农村人”写作,特别为那些在人生的坎坷路途中艰难挣扎的青年人写作。

“真正的小说关心的是人,叙写的是人在某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里的人生遭遇和内心的体验,小说家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味的情节、意象,和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向读者提供人生经验和智慧,从而对读者的人格成长和道德生活发生积极影响”。[5]667 这就是路遥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

三、黄金信仰:受挫是失败时的精神支柱

艾布拉母斯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路遥是一位经过磨炼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审视“世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易于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写的“世界”,并应用读者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运用想象、联想,使作品中深层次的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形成新的“世界”。这一过程就是文学的接受的过程,是文学作品实现其价值的过程。大多数的美学家们赞同把文学接受审美价值属性概括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等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三个层次”,而悦耳悦目是最基本的价值,悦心悦意较高,而悦神悦志是最高层次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经济建设挂帆起航后,人们都在积极努力改变眼前的现实,驱逐昔日的贫困,谋求生存和幸福,寻找自己合适的社会地位的时候,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成为一些农村青年关注的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尚未解决,而就业难,创业难,贫富差距等许多社会问题出现在青年面前。面对困难失败挫折是难免的,失败受挫,易使人失去斗志,就需要有精神动力的支持去继续拼搏。路遥的作品恰在此时横空出世,对于处于迷茫期的青年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参考文献:

[1]熊修雨,张晓峰.穿过云层的阳光-论路遥及其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反思[J].学术探索,2003(3).

[2]王继坤.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J].上饶师专学报,1999.

[3]林青.关于当代青年文学阅读的意向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教育艺术,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