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范例6篇

百科问答

百科问答范文1

百度营销是指基于百度的推广方式

这里说百度营销不是百度竞价排名,是指的一切基于百度的营销方式,包括百度竞价排名、百度优化、百度知道问答推广、百科推广、文库推广等等。笔者小马识途网络营销机构首席顾问马山,从事网络推广工作多年,五六年前就摸索着做问答推广,当时只是觉得这样可以起到宣传作用,业内也还有问答推广这个说法,因为那时候知道、百科这些产品都刚刚推出。

百度营销的路越走越窄

网络推广的手法,其实跟产品一样,也是存在生命周期的,也有灭亡的那一天。虽然有这么的百度营销推广方法,现在除了竞价排名能受到百度的保护以外,其他网站百度优化、问答推广、百科推广都受到了打击,稍微有一点广告就会被del,百度知道对提问和回答审核都是十分严密的了,有广告的提问和回答基本上是提交不上去的。以后做百度系列营销也就只能选择竞价排名了,可是竞价客户过多,费用过高也是问题。总之,当大家都看中网络推广的时候,网络推广来打市场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百科问答范文2

习题一 “参赛作品共有125幅,一等奖6幅,二等奖占参赛作品的16%,三等奖的数量比二等奖的数量多4%。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六年级上册第93页练习19的第10题)

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容易算得二等奖的数量为20幅,又根据“三等奖的数量比二等奖的数量多4%”,可以得到算式20×(1+4%)=20.8(幅),就是说三等奖的数量是20.8幅。显然,获奖作品数量应当是整数幅,不可能是20.8幅,可见这个习题出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出在“4%”这个数据上。一般来说,举办一次书法作品或美术作品比赛,在获奖数量分配上,三等奖的数量不可能只比二等奖数量多4%。如果我们将“4%”改成“80%”(或更大一点的百分数),则可得到三等奖的数量是36幅(或更多一点),不会出现“三等奖作品是20.8幅”的尴尬。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该题的“编写意图”中指出,要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那就首先要使提出的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况基本相符,然而该题所给出的条件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合,因此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习题中的问题是教材编写者的粗心所致,那么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75页上所写的“编写意图”更是令人费解。“编写意图”中指出:“第10题,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回顾之前所学的相关的百分数知识,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一等奖占参赛作品的百分之几?二等奖和三等奖分别有多少幅?二等奖比三等奖多百分之几?一等奖比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多百分之几?获奖的作品占参赛作品的百分之几?”

根据已知条件已经知道一等奖6幅,由计算得出二等奖20幅,三等奖20.8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求出“二等奖比三等奖多百分之几”呢?又怎么能求出“一等奖比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多百分之几”呢?在教材中出现这样的问题真的令人难以相信。

习题二 “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六年级下册第99页练习21第7题)

该题早在2006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3页上就出现了。当时与该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第165页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笔者曾撰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4年第12期上)指出,《教师教学用书》所说的“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是错误的,说“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也是不完整的。像这样的习题是不宜作为小学生的练习的。然而,在2014年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9页上又出现了这个习题。题目并没有变,而答案进行了修改。在与新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205页的“编写意图”中给出了如下的答案:“第7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相对合理即可。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两队获胜的可能性差不多;从进球数看,在所有比赛中,甲队比乙队多进一球,甲队进球能力有可能会比乙队强些,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而且进球数也增加了,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因此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

“编写意图”指出该题的“答案不唯一”,这里似乎给出了3个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把答案进行编号。答案1:两队获胜的可能性差不多。答案2: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3: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由于在每个答案前都给出了“相对合理”的理由,因此“编写意图”中认为这三个答案都是对的。

此题果真有这样三个答案吗?值得探讨。

首先我们来分析答案2和答案3。

如果甲同学如“编写意图”中所说的那样对比赛情况作了分析,然后回答:“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部分教师就会按“编写意图”所说,认为他分析得有理,给予“答案正确”的评价。

而乙同学如果也如“编写意图”中所说的那样对比赛情况作了分析,然后回答:“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同样会获得“答案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这两个答案都正确吗?

事实上,甲同学在分析中看到甲队的有利条件,而没有看到乙队的有利条件,分析问题并不全面,因而得到的结论并不可靠。同理,乙同学只看到乙队的有利条件,没有看到甲队的有利条件,得到的结论也不可靠,而且两位同学都没有考虑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可能相等的情况。因此,这两个答案都不能说是正确的答案。

我们再来考察答案1:“两队获胜的可能性差不多。”这里并没有回答哪一队获胜的可能性大,而是使用了“差不多”这一模糊的概念来给出答案。“差不多”与“差得多”并无明确的界线,这里“获胜的可能性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呢?似乎囊括了“甲队获胜的可能性比乙队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比甲队大”“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这些情况,如果这样,答案1也包含了答案2和答案3。因此,“编写意图”中说“答案不唯一”,并给出了这样三个答案是不妥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答案2中说“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在答案3中说“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这里分别用“大一些”和“稍大一些”表示比较结果。这样的差别是怎么得到的呢?

事实上,“编写意图”中对5场比赛情况的分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不能把分析的结果割裂开来当作该题的三个答案。如果我们把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就会发现:仅仅根据甲、乙两队前面5场这样的比赛结果,我们无法正确预测“下一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

百科问答范文3

让我来假设一下,您可能有三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您马上发现孩子的问题不科学,“地铁是不可能从地球去到月球的。”于是孩子不再往下问。

第二种处理方法是,您发现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于是说:“我也不知道,这需要算一算。”于是回家您认真地算了算,然后把答案告诉孩子。

第三种处理方法是,您发现您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于是,您非常吃惊而且赞赏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把妈妈也问住了。不过我们一定可以想办法把答案找出来。”于是您和他一起分析,然后给他建议:“我们首先要知道地铁的速度,然后还要知道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可是我们怎么可以知道地铁的速度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呢?”聪明的孩子可能会想到地铁的速度可以在地铁站找到,于是你们一块在地铁站找,如果找到了,您和孩子可高兴了,如果没有找到,您又可以进一步建议:“百科全书上一定有,我们回去找百科全书。”于是回到家里你们又忙开了,找百科全书,先找交通工具类,找到地铁的速度,然后找太空类,找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如果您家里的百科全书不管用,你们可以继续上图书馆去找。把两个数据找齐了之后,可以计算了,你们可能发现,数字很大,手算不方便,于是你们找来计算器帮忙,算出来之后,是一个很大的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您和孩子都不满意,于是又借助计算器,把小时换算成天,再把天换算成月,月换算成年,最后你们终于弄明白,地铁从地球去月球需要几年几天。

三种方法哪一种最好呢?第一种方法显然不好,您在暗示孩子,他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如果您经常用大人的思维很理性地挑剔孩子的问题,孩子问问题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这肯定不是您想看到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乍看似乎不错,您很认真地对待孩子的问题,而且很快让他得到了答案,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可是其实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孩子得到的答案只是知识,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可能很快就把这个答案忘了,而且他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第三种方法似乎小题大做,花了那么多时间,不就让他了解到一个知识吗?其实,多花了时间,孩子学到了比前面两种方法多得多的东西。首先,孩子从“我的问题把妈妈也问住了”这样的信息里头学到了自信;更重要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白了什么时候可以用百科全书,什么时候可以借助计算器,还明白了应该在百科全书的什么地方去找什么内容,当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时,他就会自己解决了;除此之外,孩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妈妈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要紧,想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解决。您说,多花了一点时间,让孩子学到这么多可贵的东西,是不是太值得了?

其实,我们经常会重视教给孩子知识,却没有意识到获得知识的途径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如果懂得了途径,就可以自己源源不断地去获取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我们经常会重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会令他受益无穷。

生活中能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机会其实很多很多。比如有一次,我的儿子问我:“蜗牛是用什么吃东西的?”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于是我建议孩子,可以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我们很快发现蜗牛的的头部有非常多锯齿状的东西,这是不是它的牙齿呢?于是我又建议孩子去找百科全书,书上说,蜗牛有两万五千多锯齿状的牙齿,我们都为这个发现非常地欣喜,还到处告诉别人。孩子对蜗牛的兴趣大增,他又继续问:“蜗牛老在地上树上爬,它的身体那么嫩,难道它不会痛吗?”于是我们又想办法,做实验,把蜗牛放到刀尖上,它如果痛,就一定不会继续爬,结果发现蜗牛一点也不在乎,于是我们知道了,蜗牛不会痛,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再找百科全书,哦,原来它身上有一层非常厉害的黏液,使它在挪动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摩擦力。

百科问答范文4

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想起1950年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的判定人工智能的标准――图灵测试。在很多时候,Siri能够很好地回答人们提出的种种问题,让人觉得它好像已经具有了思维。图灵曾预测,2000年前后,将出现能够让70%的人在5分钟内无法通过问答辨别的人工智能,Siri的出现,似乎是在图灵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对这位伟大学者的致敬。

Siri与语义识别

“隐藏在图灵模型背后深刻的科学思想对我们理解即将到来的21世纪第二次计算革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纪念图灵百年诞辰的“中国图灵年”活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李玉成说。

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包括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主体系统、人工思维模型、知识系统、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遗传与演化计算、人工智能应用等在内的庞杂知识和技术体系。例如,在2011年曾战胜人类选手夺得美国问答节目《危机边缘》冠军的大型计算机Waston中,就集成了高级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

语义识别曾被认为是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障碍。机器翻译将“像蝴蝶一样飞行”(Fly like a butterfly)译成“苍蝇喜欢蝴蝶”(英文fly兼有“苍蝇”和“飞翔”的意思)是很常见的现象。Siri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例如,在用户说“ I like a romantic place for Italian food near my office.”(我想在办公室附近找一个浪漫的意大利餐厅)时, Siri会回答:“I am looking for a Italian restaurants which reviews say are romantic near your wok in San Jose.”(从大家评论的结果来看,在你公司附近最浪漫的餐厅在圣何塞)。这个回答说明 Siri 知道 near my office 是指定地点,并且将其和之前存储的用户的工作地点联系起来,听懂了 romantic 是个形容词,并能够通过网络上他人的评论来判断餐馆是否符合“romantic”的要求。

与早已出现的语音识别技术相比,Siri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实现语音识别,还能够实现语义识别,它会结合上下文结构去分析一个多义词究竟在这句话中是哪一个意思,并通过后台数据(包括用户使用过程中积累的信息记录)的挖掘,找到合适的答案。

从让设备更接近人工智能的角度上,苹果收购Siri是一着妙棋。Siri源自从斯坦福大学的SRI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剥离的一个项目。Siri的联合创始人兼工程副总裁亚当・奇也是该项目的首席架构师,CTO汤姆・格鲁伯是出身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语义网专家。2010年,苹果收购了Siri团队,收购价约在1亿~2亿美元之间。相较Siri的重要意义,这笔钱花得实在是非常划算。

当然,Siri不能完美地通过图灵测试。一位iPhone 4s用户大卫・琼斯向苹果提出的诉讼就说明了这一点。他指控苹果错误地描述了Siri功能:“Siri要么无法理解原告所提出的问题,要么在经过长时间等待后提供了错误的答案。”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生活

虽然Siri尚未中文版本,也让很多国人感到遗憾。但其实很多人早已不知不觉地应用过相关的技术。例如,现在一些网站会设立在线咨询模块,其中有一部分解答其实是由机器完成的。“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顾客有90%的问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诸如询问产品价格、货品运送时间等。以京东商城为例,通过智能人机交互分流客户的电话咨询,可以为其节约20%以上的成本。”研究语义识别多年的小i机器人董事长袁辉表示。已经8岁的小i机器人也在近日联想的智能电视中担任了与用户交流的重任。

除了日常生活信息,人工智能还被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例如,美国一些城市早已开始运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犯罪信息交给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实现对犯罪可能发生区域的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安排巡逻警力。据报道,这些举措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使犯罪率大大下降。

不过,人工智能的前进也非坦途。就以语义识别为例,其技术难度很大,即使是Siri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很多类似产品的体验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由于成本高昂,仅在很少的行业得到应用。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要更深地影响人们生活需要突破的障碍。

资料

图灵测试与人工智能

1950年10月,图灵在《机器能思考吗》一文中提出的图灵测试是迄今为止公认鉴定机器是否具备思维能力的方法。图灵提出,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IBM的Waston是目前为止最接近这一标准的机器,2011年,它在美国问答节目《危机边缘》中击败了人类选手夺得冠军。但Waston依然无法通过图灵测试。例如,反复问Waston同一个问题,它会一直回答正确答案,而不会指出“这个问题你已经问过了”。两者的区别在于,Waston回答问题的方式依然是从知识库里提取答案,而真正的智能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够洞察到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并表示异议。

链接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举办“中国图灵年”系列活动

2012年,是图灵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图灵做出的学术贡献,欧洲可计算性协会主席,英国数学家、可计算性理论学家,利兹大学教授巴里・库珀发起并组织了2012年世界图灵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组织共同组成了图灵百年纪念咨询委员会(TCAC),以协调世界各地纪念图灵百年诞辰活动。

百科问答范文5

答: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干部;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有特殊贡献的干部;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认为对作战、军队建设有特殊贡献的转业、复员军人,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其退休费可以酌情高于本办法所定标准的5%~15%,但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国发[1978]104号)

问: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符合哪些条件在退休后提高退休费标准?

答: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经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批准,其标准可以酌情提高5%~15%,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国发[1983]141号)

问:哪些人员属于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

答:“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一般系指:国家统一颁发的各种奖(如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等)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人或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劳动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一级授予的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先进工作者或被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一级确认为在生产、科研、文教、卫生、管理等方面做出优异成绩者。上述专家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幅度由各省市、各部委具体确定。(劳人科[1983]153号)

问:哪些老科学家、老教授、老专家退休费可以按其原工资额的百分之百发给?

答:凡建国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986年已满60周岁,并于1983年9月1日前获得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科学家、老教授、老专家(含建国前在国外工作,建国后回国的),在他们退休后,仍可保留原已获得的称号,他们的退休费按其原工资额的百分之百发给。对于过去已经办了退休手续,符合上述条件的,也同样对待;领取原工资额的百分之百退休费的时间,自1986年2月起计算。(国发[1986]26号)

国发[1986]26号文件所规定的三个条件,高级专家(包括已退休的高级专家)必须同时具备,方可保留原已获得的称号,并领取原工资额百分之百的退休费。([86]国科发干字0281号)

问: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离休后提高待遇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百科问答范文6

一、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善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讨的内在潜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需要外界因素的刺激,从而产生内在的能动学习潜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扮演好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角色,抓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或贴近自身生活实际的问题充满情趣的实际,根据小学教材贴近生活,展现生活的特点,创设出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情感。

如在教“认识千克、克等重量单位”时,教师为提升学生的探讨潜能,创设了“商店销售商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通过购买苹果、香蕉等方式,动手称一称,拎一拎,感知物体的重量,然后让两个不同体重的学生上台,相互抱一抱,让他们自己说出哪个重,哪个轻,接着向学生提出“如何判断物体哪个重,哪个轻”问题,从而有效进入到对“千克,克”等重量单位的探究学习中,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潜能。

二、掌握数学学科特点,重视问题引导,教会学生自主探讨的方法要领。

在“认识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关系”教学时,为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内容基础上,设计出了“某农户养公鸡有12只,母鸡有30只”的问题情境,依次向学生提出“1、公鸡只数是母鸡只数的几分之几?2、母鸡只数是公鸡的几分之几?3、公鸡只数占鸡只数的几分之几?4、公鸡比母鸡少百分之几?5、母鸡比公鸡多百分之几?6、公鸡比母鸡少的占鸡总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到“这几个问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数量关系是用‘对应的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通过探讨交流活动,弄清了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两者的联系,掌握了上述两种问题的解答方法。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见,小学数学学科章节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是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整体,同一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解答。因此,教师在探讨式教学活动时,应发挥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性,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掌握,认识内涵和本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找寻到进行问题解答的各种不同方法,有效提升问题解答的效率,促进探讨式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

三、发挥教学评价指导作用,开展过程评析,提高学生探讨问题的活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