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范例6篇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范文1

玻璃纤维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和塑料合作,制造各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譬如,将一层层的玻璃布浸在热熔的塑料中,加压成型后就成了大名鼎鼎的玻璃钢。玻璃钢甚至比钢还坚韧,既不会生锈,又耐腐蚀,而重量只有同体积钢铁的四分之一。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来源:文章屋网 )

玻璃纤维范文2

为了满足印制电路板工业的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及市场瞬息万变的新需求,近几年来,全球玻璃纤维生产厂商,从玻璃成分到原丝质量,从织物结构到后处理组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使覆铜板用玻璃纤维布系列产品的物化性能、内在质量及品种规格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笔者根据最新的文献对全球电子玻璃纤维布的发展进行以下综述。

2 2011年全球线路板和覆铜板市场概述

动荡的2011年终于过去了,年初大家都是信心十足,但经济的反复以及天灾人祸不断,经历了欧债危机到非洲政治风暴、日本地震到泰国水灾,我们在忐忑中迎来了充满挑战的2012年。2012年3月,全球著名印制线路板(PCB)市场分析机构prismark公司的姜旭高博士在上海发表了《全球电子和PCB产业增长预测》演讲,统计结果表明,2011年PCB总产值554.09亿美元,相对于2010年的PCB总产值524.68亿美元,年增长5.6%,增长平缓。2011年各国家/地区线路板的详细产值见表1。

与之相适应,2011年全球刚性覆铜板市场,由2010年的97.1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99.9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9%,与给力的2010年市场形势相比,判若冰火。2011年全球刚性覆铜板市场增长见表2。

3 电子玻璃纤维布发展分析

3.1南亚塑胶和PFG联合开发HP-玻璃

为了降低覆铜板用玻璃纤维布的介电常数,国外科研机构及生产厂家合作,在调整及改变玻璃成分上下了功夫,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南亚塑胶和PFG联合开发了HP-玻璃,表3为HP-玻璃组成成分,表4为玻璃纱的性能比较,表5为低Dk布与正常布的玻璃纤维性能比较,表6为加工成的覆铜板的性能比较,低DK玻璃布的浸透能力(impregnation ability)比较见图1。

3.2 AGY的L-玻璃

为应对高速数字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美国AGY公司推出一种用于印制电路板的低损耗玻璃纤维纱L-玻璃。这种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都很低,故极适用于要求比E玻璃/环氧材料更高信号速度和信号完整性的电路板。

据介绍,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低损耗因数的基体材料已成为高速数字体系如移动通信基地站、高端路由器和服务器、高速存储网络的核心条件。随着这些体系的高速化,必须使用低损耗的基体材料来保证信号速度和信号完整性。

在10GHz频率下,L-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为4.86,损耗因数为0.0050,而E-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为6.81,损耗因数为0.0060,因此L-玻璃纤维的低损耗性能使其成为高信号速度作业的理想材料。此外,L-玻璃纤维的热膨胀系数为3.9ppm/℃,而E-玻璃纤维的热膨胀系数为5.4ppm/℃,这使得L-玻璃纤维成为IC封装基板的佳选,因为在此用途中热膨胀与硅的不匹配会因热环境而加剧,致使电路板产生缺陷。

AGY的L-玻璃纤维纱将以多种号数规格供应,它们可按106、1080、2113/2313和2116织物牌号织造低损耗的玻璃布。另外,根据市场需要,还可生产更多号数规格的纱线。表7为L-玻璃与E-玻璃的性能比较

3.3 日东纺的玻璃纤维发展

日东纺开发具有低CTE应用于IC封装基板的T-玻璃,应用于高速/高频领域的NE-玻璃,为保证诸如汽车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而采用的SS处理和NHR处理,见图2。下面分别介绍。

3.3.1低热膨胀系数的T-玻璃

常用的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基覆铜板(FR-4)的热膨胀系数(CTE)在Z轴方向(垂直于板平面)与X-Y方向不同。其在Z方向会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当温度低于玻璃化温度Tg 时材料即处于玻璃态,此时,热膨胀系数为a1,而在高于玻璃化温度以上时则处于胶粘态,热膨胀系数为a2,且远远大于a1。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芯片和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将导致基板翘曲,焊点脱离,降低连接的可靠性。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对连接可靠性的影响见图3。使用低热膨胀系数的T-玻璃也是降低基板低热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T-玻璃与E-玻璃的组成比较见表8,T-玻璃与E-玻璃的性能比较见表9,T-玻璃系列产品见图4。

3.3.2 低介电常数的NE-玻璃

由图5可知,要提高线路板的传输速度和降低传输损失,就必须降低线路板的介电常数(Dk)和介质损耗角正切(Df),而使用低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NE-玻璃布是实现上述设计思路的有效途径。NE-玻璃E-玻璃的组成比较见表10,NE-玻璃E-玻璃的性能比较见表11,NE-玻璃系列产品见图6。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数字电路逐渐步入信息处理高速化、信号传输高频化阶段,为处理不断增加的数据,电子设备的频率变得越来越高,这时基板的电性能将严重影响数字电路的特性,因此对PCB基板的性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所应用的PCB上的信号必须采用高频,减少在PCB上的传输损失和信号延时成为高频线路的难题。

近来,日立化成开发出了适用于高GHz频段的高速/高频应用的低传输损耗多层板材料MCL-FX-3,该板材用新树脂加工,玻璃布采用NE-玻璃布,板材具有好的介电性能,同时,高Tg,低吸水、高耐热,适合无铅焊接加工。MCL-FX-3的基本性能见表12。MCL-FX-3的介电性能见图7,MCL-FX-3的评估系统见图8,MCL-FX-3的传输损耗比较见图9。

3.3.3 SS处理和NHR处理

3.3.3.1 SS处理

SS(smart surface)process,系指玻璃纤维的表面平整处理,简称SS处理。SS处理和传统处理的平面比较和横截面比较分别见图10、图11。SS处理和传统处理的Dk分布和厚度变化比较见图12。一般而言,SS处理的优点:① 表面平滑;② 尺寸稳定;③ 适合激光钻孔;④ 有利于特性阻抗的设计。

3.3.3.2 NHR处理

传统处理与NHR处理的树脂浸透性能比较见图13,玻璃布型号为1027,树脂体系采用FR-4配方。

传统处理与NHR处理的终点比较见图14,图中所谓终点(End point),就是胶片变得半透明的时间,该图比较了一些玻璃布的浸透特性,树脂采用 FR-4 配方(100cps)。

树脂粘度的影响比较见图15,玻璃布型号为1027,树脂采用FR-4配方,日东纺认为,NHR处理提高了树脂对于某些玻璃布的浸透性能,对于高粘度树脂具有良好的浸透性能,适合特殊树脂,提高绝缘可靠性。

结束语

全球玻璃纤维工业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诞生至今,在经历了坎坷发展历程后,已经成为一门崭新的独立工业体系,同时,相信随着电子整机的驱动以及线路板和覆铜板的设计需要,全球电子玻璃纤维布将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危良才.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技术、发展动向及市场前景. 玻璃与搪瓷. 1997,26(1)

[2] 张家亮. 2011年全球刚性覆铜板市场及未来发展. 覆铜板资讯. 2012,No.4

[3] Prismak 2012.04.

玻璃纤维范文3

关键词:玻璃纤维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增强

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85-01

聚酰胺,即PA,俗称尼龙,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等,易加工,多用于玻璃纤维和其他材料填充增强改性等方面。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性能,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聚酰胺的产量占工程塑料的第一位,并在汽车、电子电器、机械、日用消费品等诸多领域加以推广。

20世纪30年代后,玻璃纤维以其无毒、质轻等优势在军事方面、建筑、汽车、化工等工业中对于轴承、齿轮的制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耐腐蚀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PA66:EPR27(原生料),2730G(玻璃纤维增强料,含30%玻璃纤维)。

1.2 仪器设备

选用的是德国Sartorius公司的型号为BSIIOS的数显分析天平;电液伺服试验机分别选用的是英国INSTRON公司的产品,型号为INSTRON1341,其拉伸速度为5mm/rain;电液和英国MTS公司的产品,型号为MTS810,弯曲速度2mm/min,跨距64mm,弯曲扰度6mm,紫外加速仪是Q-U-V型,由美国Q-Panel公司生产;还有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生产,加速电压为1kV~40kV,二次电子像分辨率60×10m-10m。

1.3 性能测试

按照GB/T16422.3-1997进行进行紫外加速试验,光源为13nm,光照是60°×8h,冷凝为50℃×4h。将原始试样制备完毕后存放于棕色干燥器中,避光保存。在进行试验之前要对所有用于试验的试样进行称重并作为原始质量,然后放入紫外加速仪中开始试验。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去除,轻拭表面的水分,干燥2d后迅速用分析天平称量。按照计算公式得出结果,并于原始质量进行比较。

2 玻璃纤维对PA66老化形貌的影响

对于解释玻璃纤维对于增强PA66老化过程来说,观察期表面变化的过程是非常关键的。图1是样品在分别老化3周和6周时的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EPE27的原始模样在经过3周的老化后,有了明显的裂纹,而六周之后原先的大块又分裂成了小块,并且表面以及发生了脱落,形成凹坑。而用玻璃纤维增强的2730G在3周后只是出现了细小均匀的裂纹,即使是在6周后,其裂纹程度也明显小于EPR27。从EPR27的表面刻有看出老化周时均匀平整的表面列分有近12μm、而且裂缝比较深。而2730G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的玻璃纤维也在增加,雷锋宽度约为612μm,而且很钱。由此,可以看出运用了玻璃纤维,可以阻止裂纹的深入发展,减缓了PA66的老化速度。

3 结论

(1)玻璃纤维能够明显增强聚酰胺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紫外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也明显提高。

(2)玻璃纤维能够增强聚酰胺紫外老化后的吸湿率明显比没有增强聚酰胺的吸湿率要低。

(3)玻璃纤维能够增强聚酰胺抗老化机理的原理在于玻璃纤维能够阻止聚酰胺老化裂纹的进一步深化,而且阻止外界因素对聚酰胺本体的进一步腐蚀,使其大大减缓了老化速度。

4 结语

到现在为止,聚酰胺被用于工程塑料已经有了将近50年。世界工业的发展对聚酰胺的需求量一直居工程塑料的首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聚酰胺工业在长期发展中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相信聚酰胺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将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天地。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玻璃纤维对在增强聚酰胺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显著增强了聚酰胺的抗老化机理。对于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说,这无疑是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因此应该将这项技术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钟世云,许乾慰,王公善.聚合物的降解与稳定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闻荻江.复合材料原理[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高志秋,陶伟,金文兰,等.长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1,29(7)2

[4]娄葵阳,陈祥宝.纤维混杂――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的先进工艺[J].材料导报,1 997,11(2):69

玻璃纤维范文4

摘要:

以复合纤维为增强纤维,按照一定的配方和一定的干法热压工艺制备了一种摩擦材料。在复合纤维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采用逐步替代法,探讨了玻璃纤维含量对摩擦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含量对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机械强度等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改变复合纤维中各组分的比例,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摩擦材料。以复合纤维为增强材料,在该配方下,玻璃纤维的最佳质量分数为6%。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纤维;纸基摩擦材料;摩擦性能

摩擦材料在运动车辆与工程机械中起着制动或传动的作用,是工作中的核心零部件。而增强纤维是摩擦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摩擦材料的性能以及摩擦材料产品在实际中的应用都起决定作用。目前,常用于制备摩擦材料的增强纤维主要有无机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等。张力等[1]选用FKF纤维(一种由多种天然矿物纤维和人造矿物纤维组合而成的复合纤维)为主体,增强纤维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研制出了一种摩擦系数适宜且稳定,耐磨性能好的新型FKF纤维增强新型制动摩擦材料;张西奎等[2]采用碳纤维制备了增强汽车摩擦材料并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都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碳纤维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5%;邓海金等[3]采用纸浆纤维与Kevlar纤维浆粕混杂纤维制备了一种摩擦材料,当纸浆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7.5%,纸基材料在循环制动条件下的摩擦系数最稳定,磨损率最低;姚冠新等[4]采用自制的复合改性树脂为基体,以芳纶浆粕、玻璃纤维、硅灰石纤维、六钛酸钾晶须等为增强纤维,制备了一种多纤维增强汽车制动器摩擦材料;潘运娟[5]加入钢纤维制备了半金属摩擦材料,并研究了钢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的摩擦磨损性能;杨国盛等[6]则引入了陶瓷纤维来制备一种纸基摩擦材料,当陶瓷纤维质量分数在2.35%时,试样性能最佳。本研究以复合纤维为增强纤维,以酚醛树脂和橡胶粉做粘结剂,按照一定的配方和一定的干法热压工艺制备了一种摩擦材料,通过逐步替代法,探讨了增强纤维质量分数在33%不变时,玻璃纤维与硅酸铝纤维的不同比例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期对摩擦材料的制备提供有益参考。

1试验部分

1.1试验配方设计与试剂来源

试验配方设计与试剂来源见表1。

1.2仪器

带模具侧板式平板硫化机(XLB-D400×400型),西安裕华橡胶机械厂);静水密度测量天平(京制YDK01-C型),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摆锤冲击试验机(ZBC1251型),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混料机(BY101型),郑州军龙制动装备有限公司;摩擦材料制样机(XDZ-B型),咸阳新益摩擦密封设备有限公司;电动塑料洛氏硬度计(XHRD-150型),莱州华银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定速式摩擦试验机(XD-MSM型),咸阳新益摩擦密封设备有限公司;高速粉碎机(6202型),西安裕华橡胶机械厂。

1.3摩擦材料试样的制备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和硅酸铝纤维的不同配比对摩擦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应用“逐步替代法”,以步差质量分数为2%增加玻璃纤维含量,同时减少硅酸铝纤维含量,保证制备的摩擦材料中纤维总质量分数保持10%不变。每组制备5个样品,然后测试其性能的平均值(见表2)。热压工艺参数:压制温度160℃,压力14MPa,时间10min;前1min每15s放1次气,前3min,每60s即1min放1次气。

1.4摩擦材料试样的性能检测

按照热压工艺对试验所用的物料进行压制成型经裁剪后得到所需的试验样品,对试验样品进行密度、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冲击强度的测试,操作规范与流程按照以上试验设备测试原理中的步骤进行[7-9]。

2结果与讨论

2.1密度试验

表3为摩擦材料试样密度。由表3可知,摩擦材料试样的密度受玻璃纤维与硅酸铝纤维的比例不同而稍有不同,但其平均密度值为2.081g/cm3,平均偏差为0.017g/cm3,相对标准偏差为0.8%,测量的精密度高,其密度波动较小,同时也说明了玻璃纤维与硅酸铝纤维的比例对摩擦材料的密度几乎没有影响。

2.2硬度试验

图2是摩擦材料平均硬度变化曲线。由图2可得,摩擦材料的洛氏硬度受玻璃纤维的含量的变化而影响,随玻璃纤维的含量的增大,摩擦材料的硬度随之增大。组别5摩擦材料的硬度最大为88.57HRM,组别1摩擦材料的硬度最小为58.87HRM。对于汽车制动片,适宜的洛氏硬度范围为40~90HRM[10],因此,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在10%以内时,从硬度方面考虑,摩擦片的噪音低,舒适性高。

2.3摩擦磨损试验

图3和图4是不同温度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玻璃纤维与铝硅酸纤维不同比率时的变化结果。从图3中可以看出,组别3在整个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其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平稳,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1个合适冷摩擦系数且随温度变化平稳的摩擦材料。从图4可以观察到,对整个几种摩擦材料来说,摩擦材料的磨损率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温度超过200℃后,其磨损率急剧增大,这是因为当温度超过200℃后,以玻璃纤维为主的摩擦材料其在长时间的摩擦后,一方面其容易折断,另一方面,在较高温度下,其与粘合剂的作用变差,出现掉渣、脱落等导致磨损率急剧增大。从图4发现,当玻璃纤维含量很低时,如组别1,其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仅为2%,其磨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超过250℃后,其磨损率增大。当温度在200℃以下时,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在4%以上时,都能获得较好的冷摩擦系数。综合来看,通过组别3制备的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较稳定。

2.4冲击强度试验

摩擦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经常会受到强大摩擦力或很强的制动传动的冲击力,其良好的耐冲击性是不可少的,以抵制这种不良的影响;否则,其在不良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破裂甚至猛然的断裂,从而发生重大生产或交通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生命安全。图5冲击强度是采用无缺口简支梁摆锤试验得到,由图5可知,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玻璃纤维的增加,在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4%的过程中,其耐冲击强度明显增加,然后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超过4%,其冲击强度略有增大,但增大不明显。从图5还可知,组别5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而组别1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小

3结论

(1)增强纤维是摩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和性质极大影响摩擦材料的各项性能,本研究以玻璃纤维与硅酸铝纤维作为复合纤维纤维的一种,制备了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摩擦材料,在200℃以下使用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冷摩擦系数和较低的磨损率,增加了其使用的寿命。

(2)通过摩擦材料的密度、洛氏硬度以及耐冲击强度等试验,组分3的配比,即当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为6%,铝硅酸纤维的质量分数为4%时,可以制备出耐冲击、摩擦系数合适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的摩擦材料。

参考文献:

[1]张力,张扬,孟春玲.FKF纤维增强新型制动摩擦材料的研制[J].材料导报,2007,21(7):101-102.

[2]张西奎,王成国,王海庆.碳纤维增强汽车摩擦材料的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3,17(4):9-11.

[3]邓海金,李雪芹,李明.混杂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的压缩回弹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7,27(4):367-371.

[4]姚冠新,夏园,魏龙庆.多纤维增强汽车制动器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J].与密封,2010,35(5):63-66.

[5]潘运娟.汽车半金属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2.

[6]杨国盛,李贺军,付业伟,等.陶瓷纤维含量对一种纸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24(4):58-6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JC/T685—2009摩擦材料密度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5766—2007摩擦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9066—2012道路车辆制动衬片摩擦材料气制动商用车磨损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玻璃纤维范文5

首先我们来到营地武器店,与店长对话,点击【交谈】。

在弹出的出售页面中就可以找到玻璃纤维,前提是营地必须达到电力时代。

一个玻璃纤维需要的贡献值比较高,建议去交易之城购买。

来到交易之城,点击【特殊材料】。

在特殊材料中,就可以找到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范文6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前牙;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31-01

桩通常按材料可分为金属桩和非金属桩,非金属桩有瓷桩和纤维桩。纤维桩的特点是美观,透光性好,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韧性好,不易腐蚀,生物相容性好,无致敏性,不影响磁共振成像,当牙根需要再治疗时易取出。我科从2009年1月应用玻璃纤维桩于前牙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前牙缺损患者90例,100颗患牙,包括牙折,龋齿、外伤,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患牙缺损严重,无松动及根折,均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

1.2 材料与器械

预成玻璃纤维桩(3M Rely纤维桩);Para Post Cement纤维套装(包括根管内处理剂,桩根内粘结剂,酸蚀剂,桩核树脂);全瓷冠。

1.3 方法

完善根管治疗后的患牙拍摄X线牙片,预计所需桩的长度并作标记。用G钻去除根管内相应深度的牙胶、糊剂等充填物,保留3~5mm的根充物。选用与纤维桩配套的同一型号的桩腔预备钻进行桩腔预备。用37%的磷酸酸蚀剂对根管壁进行酸蚀,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吸潮纸尖干燥后在根管内壁涂布牙本质粘结剂。将选好的纤维桩插入根管内就位合适后,确定需要的长度。用材料自带的枪头将双重固化树脂粘结剂充填入根管内,然后在纤维桩表面涂布一层混合均匀的树脂粘结剂,将纤维桩插入根管内就位,用毛刷将多余的树脂去除后用光固化灯从不同角度光照40秒。在纤维桩上用高强度双重固化树脂核材料进行堆塑,形成核的形状,用光固化灯进行光照40秒。常规备牙,排龈,硅橡胶取模,送加工厂制作全瓷冠,嘱患者定期复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患者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正常,修复体边缘无渗漏、无松动,牙根颜色正常,无牙周袋,叩诊无不适感。失败:有自觉症状,不能行使咀嚼功能,牙龈红肿有深牙周袋,牙根劈裂,修复体松动脱落,X光显示根尖有病变、根折等,有一项者即为失败。临床全冠修复完成后1年进行复查【1】。

2 结果

100颗前牙牙冠缺损病例,1年后复查结果显示:98颗修复体完好,无冠桩松动脱落、未见玻璃纤维桩折断、未见根管折裂,成功率为98%,2例出现冠桩松动脱落,但未见玻璃纤维桩损坏,未见根管折裂,经重新粘固后,适当降低咬合,至今无松动。

3 讨论

玻璃纤维桩是由聚合物基质包绕连续的玻璃纤维组成,聚合物通常为环氧聚合物。与普通的金属桩相比,玻璃纤维桩具有如下优点:①耐腐蚀,生物相容性更好。②色泽与透明度更接近自然牙,较为美观,更适合用于前牙修复【2】。③避免了金属桩的应力集中而易发生根折的情况【3】。④做磁共振检查时无需像金属桩那样预先拆除【2】。⑤易于用配套车针拆除,对于已经进行玻璃纤维桩修复的基牙进行再修复时不会产生二次伤害,使患牙有再次修复的可能【4】。⑥传统金属桩核需常规复诊两次,而玻璃纤维桩临床使用方便,行根管充填术后观察几天即可行玻璃纤维桩修复,减少患者就诊次数。

随访中发现2例出现玻璃纤维桩松动脱落,分析为1例患者为内倾型深覆合患者,咬合力较大,且问诊发现患者喜食硬物,经重新粘固后,适当降低咬合,至今无松动。1例患者为牙根折断至龈下1mm,当时经切龈止血后玻璃纤维桩修复,随访发现玻璃纤维桩松动,牙龈稍红肿,虽然牙根足够长,但是未能预留足够的牙本质肩领,造成玻璃纤维桩松动,经与患者沟通,增加基牙,重新行玻璃纤维桩及全瓷冠修复,至今无松动。

综上所述,玻璃纤维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核修复材料,具有美观、透光性好、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韧性好、不易腐蚀、生物相容性好、无致敏性、不影响磁共振成像、当牙根需要再治疗时易取出等特点,适合用于前牙美容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峰,熊莉,段义峰.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09,17(4)179-180

[2] 马轩祥,赵铱民. 口腔修复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