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张旭范例6篇

山中留客张旭范文1

曾经有一位智者在这里垂钓,尚湖就因此得名。智者是三千年前传说中的人物姜尚,也就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上古时代的姜子牙是否在这里隐居钓鱼,现代人无法考证。对这样的传说,我是宁信其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能将姜子牙飘然不群的身影和这样秀美的湖山叠映,可以让现代人的想象之翼直飞九天云霄。脑海中出现姜子牙垂钓的形象时,耳畔有一缕清音飘过。那是古琴的韵律,是激越灵动的《流水》,是清静悠扬的《平沙落雁》,是深情缥缈的《忆故人》。姜子牙的时代,古琴大概已经有了雏形,他这样深谙文韬武略的智者,应该会弹琴。也许那时还没有这些曲子,但一定有其他更清幽淡远的韵律。古琴能使焦灼的心灵恢复平静,能抚平烦乱的思绪,忘却现实中的酷烈纷争。姜子牙垂钓时,耳畔应有琴声。在等候鱼儿上钩时,他或许一手抚琴,一手握竿,古琴优雅的韵律,穿透清澈的湖泊,吸引了水中的游鱼,鱼儿们循声而来,围绕在他的周围……

虞山和尚湖,山水相依,湖光山影中凝集着江南的灵秀和才情。这片水土,曾经哺养出很多杰出的人物。关于常熟的文化记忆,有动人心魄的背景音乐,那就是古琴。琴声悠然,一脉相传连接古今。如果说,三千年前姜太公的传说太古远,无法考证,那么,1500年之后,常熟的另一位先贤,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脚印。他是孔子的弟子言偃。据说,在孔子的三干弟子中,言偃是唯一的一个江南人。言偃早年在鲁国做官,中年在中原弘儒传道,晚年回到故乡,在虞山脚下躬耕讲学,传播礼乐。听言偃讲学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尚湖侧畔的言子讲堂,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江南的最高学府,然而要听一次言子的讲学,并不容易。归隐故里的言偃,应是历尽了人世沧桑,他更喜欢一个人看山赏水,抚琴独吟,沉醉在虞山和尚湖之间。湖山如有记忆,应记得这位皙人飘然的身影,也应记得湖山间的古调琴韵。

在尚湖畔散步时,我还会想起唐代书法家张旭。张旭被人称为“草圣”,常熟是他长期生活的地方。这位“草圣”,常常醉酒而书,手中的毛笔如有神助,满纸草书龙飞凤舞,把汉字写成了前无古人的艺术品。张旭的草书,让盛唐的书坛震惊,直到今天仍被世人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张旭的身影,“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李颀在《赠张旭》中也有生动描绘,“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我年轻时曾迷恋过张旭书法,看他的《干字文》、《古诗四帖》、《心经碑》和《肚痛帖》,觉得这是神人之作,笔墨线条在变化无穷中挥洒出酣畅淋漓的气韵,那种天马行空般狂放不羁的风格,今人难以摹仿。张旭的草书,像什么?像风中行云,像山间奔泉,像急风暴雨在天地间喧哗……我一直无法用恰当的文字形容张旭的书法,直到在常熟听古琴时,才恍然有所悟:他的草书中,有古琴的神韵。我想,只有用《广陵散》和《风雷引》这样激扬飞动的旋律,才能形容张旭狂放不羁的草书风格。我不知道张旭当年是否喜欢弹古琴,然而他的笔墨,和古琴的韵律,似有一种无法用言语道明的内在契合。张旭的草书,正如一曲神采飞扬的古琴曲,从虞山下飞出,一千多年来让人为之倾心沉醉。

说到张旭,当然还会想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黄公望也是常熟人,他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传说黄公望善弹古琴,作画前,常常先面对湖山抚琴歌吟,弹到动情处,弃琴执墨,挥毫成画,山水烟霞,满纸生辉。黄公望绘画所用颜料,多用虞山石研磨而成。黄公望的山水画中,不仅有虞山尚湖的绚烂灵秀,也有斑斓起伏的琴韵。

在虞山和尚湖之间处处联想到古琴,并不是牵强附会。在明代,这里出现一位古琴高手,名叫严天池,他创立了虞山琴派,将中国的古琴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虞山琴派的影响辐射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常熟,成为中国古琴艺术史上的一个制高点。严天池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重臣,权倾一时。但这位“高千子弟”却不爱当官,他更喜欢弹琴读书。当时有人这样描述他的生活:“绝不闻户外嚣音,自翰墨外,辄取古琴,焚香一弄,悠然自得……闲尝坐听,不觉竞心顿消,洋洋乎道澈之和平袭人。”他一生为古琴做了影响深远的几件大事:组织“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定《松弦馆琴谱》,其中有流传民间的古琴曲和他自己创作的琴曲,成为当时最权威的古琴曲谱。倡导“轻微淡远”、“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被誉为“古音正宗”。当时的各路琴派,“以虞山为归,是犹百川之趋赴不一,而朝宗于海也”。而严天池对古琴艺术的开拓和贡献,被人誉为“古文中之韩昌黎、岐黄中之张仲景”,“一时知音翕然宗之”。在严天池之后,虞山琴派一直在常熟绵延不断。明末清初这里又出现民间古琴大师徐青山,当时少人可以与之比肩。而到现代,又诞生了学者型的古琴高手吴景略,使虞山琴派峰回路转,衍生出一派清新气象。

山中留客张旭范文2

在20世纪末的中国饮料发展史上,“旭日升”是不可或缺的一页。河北旭日集团的前身为河北省冀州市供销社。20世纪90年代初期,冀州供销社在中国的传统饮料“茶”上做文章,率先推出“冰茶”概念。

茶饮料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成长迅速,很快成为软饮料的主流力量。自1993年始,茶饮料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持续占据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果汁饮料,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200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700万吨。

“旭日升”品牌再造

那旭日升这个过气品牌,还有哪些价值可供我们挖掘呢?盘点旭日升的剩余价值,我们发现曾经的辉煌虽已淡去,但依然有三大资源可供我们再次发力,首先就是品类资源优势,“冰茶“的品类资源独占,旭日升从1993年开始做“冰茶”饮料,拥有冰茶注册商标,独占优势资源;其次是品牌资源优势,良好的品牌资产积累,20世纪90年代旭日升辉煌时期销售额高达30亿,占据茶饮料市场份额70%以上,品牌价值达160多亿。

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我要求设计师尽量延续旭日升之前的经典蓝色,以更多的勾起消费者儿时的记忆,主体冰茶以冰的形像设计,突出口感,体现冰爽瞬间到达的感觉,爽快淋漓、清爽提气,以简单的圆形形象组合的气泡,直观的体现产品的属性;包装上端的弧形设计为地平线,产品产生的气泡向上升起,寓意旭日将再次升起;整体风格鲜明,简洁大气。

新的旭日升冰茶,就这样诞生了!

饮料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一年中最为天寒地冻的年底看似淡季,但这段时间的工作直接决定了来年的销售,对新品尤其如此。因此,为确保产品能尽快在市场上铺开,就必须将经销网络建设的时间缩短。为此经和张建秋副总裁等决策班子反复协商,我们为旭日升冰茶这次入市制定了如下四步方案,由于整个周期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因此又称“闪电四式“。

闪电一式,新品上市暨汇源收购旭日升媒体会

2012年2月23日,“旭日升冰茶上市暨汇源全资收购旭日升164枚商标新闻会“于国家体育馆(鸟巢)新闻大厅顺利召开。现场邀请到会的有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时任衡水市人民政府市长高宏志、冀州市市长刘占强、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等,同时现场邀请到包括《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日报》、《京华时报》、《糖烟酒周刊》、新浪网、搜狐网等重量级财经类、行业类媒体50余家。

会上安排张建秋副总裁代表汇源集团就旭日升冰茶上市的年度营销策略进行了讲解,由朱新礼董事长和高宏志市长就汇源收购旭日升向媒体做了通报,由赵亚利理事长就饮料行业发展现状做了介绍。我们建议汇源集团组织召开这次会的主要目的是为旭日升冰茶上市首期的经销商网络搭建造势,是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思路去整合利用资源。比如鸟巢大厅对外报价10万元/天,但当我听说汇源的特通事业部和鸟巢建立产品供应合作关系时,鸟巢管理方曾承诺可免费提供活动场地2次,于是就省下了租赁会场的费用。

整个会下来加上后期的媒体持续报道和软文刊发,我们硬是将总支出控制到了15万之内,但换来的是从2月下旬直到5月初持续2个多月的媒体报道和转载,为接下来的区域招商会打下了极好的舆论基础。在东方盛思文案的精心炮制下,一时间,《收购旭日升,汇源再谋全产业链模式》、《汇源收购旭日升,强势进军茶饮市场》、《汇源已基本完成资产收购,旭日升品牌被悉数收入囊中》、《收购旭日升,汇源意在“全饮料”?》等各类主题消息不胫而走,自2月底,每天接到的招商电话就让汇源茶事业部的1名客服忙得晕头转向。

闪电二式,五场区域巡回招商会

自3月11日起,于3月13日、3月17日、3月21日、3月24日,我们策划连续于河北衡水、河南开封、山东莱芜、北京顺义、辽宁本溪召开五场区域招商会,每场会前,均要求负责辖区市场的销售人员充分向目标客户传达公司新品上市信息、年度推广计划、市场操作策略、合作政策等信息,并告知意向客户只要来参会,必有惊喜礼品奖励。

招商会前,由于我们制定了极具吸引力的控价销售政策,并对新组建的销售团队从企业文化、销售技能、激励考核、市场政策等四大板块做了系统的培训,因此除本溪会议外,其他每场会议均保持了极高的目标客户到会率。每场会上,均由我向到会客户系统讲解了旭日升冰茶的品牌定位策略、产品线规划策略、年度营销策略。在这几场会后,为确保市场顺利启动,我充分发挥业内的资源优势,帮助新旭日升团队的销售人员成功签约7家战略性经销商,其中有河南郑州的银丰商贸、河南漯河的汇通商贸、北京的汇源专营公司、山东青岛的金盾贸易、山东枣庄的姗姗商行、山东莱芜的大华贸易、江苏泰州的斌斌副食等经销商被确立为战略经销商。我对战略经销商的定义是,每家经销商的年度销售目标不低于1000万元,首单现金回款100万元。战略经销商策略为事业部整体网络的搭建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闪电三式,“还要那个味道,旭日升冰茶回忆之旅”

五轮招商会,加上由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省区销售人员按照总部模式自行组织的招商会,至4月中旬,首轮招商回款超过4000万,合作经销商超过240家。同时于3月中旬,我们按照计划组织各地开始铺货,推出“还要那个味道,旭日升冰茶回忆之旅“大型市场拓展活动,活动紧紧抓住各地二批商、终端店主对旭日升冰茶过去辉煌留下的良好印象,针对二批和终端合作规模与进货数量的不同,推出终端销售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渠道网络资源的积极参与,由活动中选出30名地区销售冠军,参加由公司组织的‘旭日升台湾日月潭之旅”奖励活动。

至5月底,以山东、河南、河北为核心市场的终端网络建设按计划完成,目标市场终端铺货率超过了60%,这对一个新入市的产品,甚至还有不少过去遗留问题的产品来说,可谓是创造了奇迹!同时换来的,是整个旭日升新团队的激情高涨,欢欣鼓舞。许多地区经理为帮助客户拓展市场,每天工作到晚上20:00点,其中有将近40个日夜,我每天陪事业部的张总和事业部分管销售的杨波总监,于每天晚上20:30准时和各地销售人员召开电话或视频会议,会上大家交流经验,分享不足,总部给与逐个指导点评,共同推进目标的达成。

闪电四式,旭日回归,你我共享,招聘日薪最高暑期促销员大型海选活动

任何产品,最终都要卖给消费者,而不是渠道经销商、二批商、终端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因此产品铺货完成后,终端动销是个必须要打通的环节。动销就像是一个蓄水池的闸门,只有闸门一开,水流畅通无阻,那蓄水池才能持续发挥蓄水作用。

山中留客张旭范文3

因缘巧合:习性相同演黛玉

60年代初期,陈晓旭出生在辽宁鞍山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编剧和导演,母亲则是市剧团一名京剧演员。三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唐诗宋词,或许正是受了这样的熏染,渐渐长大的她,怀有一种浪漫的古典情结:见月缺花残,便黯然神伤,总相信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万事万物;有时在夜里仰望星空,冥想便飞到比银河还远,会莫名地想到某一颗星子在保护自己……

进入青春期后,外表纤弱的陈晓旭,骨子里却藏着叛逆。当时,父母本指望她继承衣钵演京剧,可她却不顾一切地迷上了芭蕾;那时,人们都穿灰不啦叽的中山装,可她却喜欢穿与众不同的花衣服……她处处都想特立独行,可处处都受到从家里到外面的反对,这让她变得孤僻起来。为了解脱,情感细腻的陈晓旭,转向了一种向内心探索的方式:默默地用笔,把心事宣泄在了纸上。慢慢地,她喜欢上了看书和写作,而性格却显得非常封闭,与同学的相处也不融洽……

1984春天,万众瞩目的《红楼梦》开始在全国选演员。年方十八,刚进鞍山话剧团当演员的陈晓旭毛遂自荐,把自己的一张留着长辫子的大照片和几张不同背景不同角度的小照,连同14岁时发表的一首小诗《柳絮》的剪报,一并寄给了剧组。恰好,导演正要找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女演员,虽然陈晓旭那满是汪国真励志情调的诗没有一丝一毫的黛玉式的忧伤,但在万千字迹拙劣、自不量力的来信中已属凤毛麟角了。于是,她幸运地得到了试镜的机会。

来到剧组,导演问陈晓旭准备演什么,她说:林黛玉。导演说,那么多女孩子都想演林黛玉,你认为你行吗?陈晓旭笑了一下说:我就是来演林黛玉的,如果叫我演别的角色,也许观众会说林黛玉在演另一个角色。导演听了,对这个瘦瘦的女孩子表现出的自信,留下了一层新的印象。

接下来,要试镜的片断是:“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也就是林黛玉戏谑刘姥姥是母蝗虫的那段戏。黛玉虽轻轻几句话,便引得众人笑成一团,很能展示她的尖酸刻薄与风趣幽默。可怎么才能演好这个“前头戏”呢?陈晓旭中没有底,黛眉深锁。她想啊想,心中乱成一团麻。走出门去,不想迎头撞上了总导演王扶林。

戴着眼镜的老导演问:“你的戏怎么样了啊?后天就要录像了。”陈晓旭有些慌乱地说:“我排了两次,说了台词,可大家谁都没笑!”王导神色凝重地说:“这么一部伟大的著作,要演好其中的重要人物,没有生活阅历难以演好啊!我对你不怎么放心呵,要好好努力哦,这是你仅有的机会……”

陈晓旭心里又是一沉。她深深明白,演好一个角色比拍好整部戏更难。怎么办?怎么办?她心急如焚。她又开始了玄想,渴求某个神的帮助。这么一来,内心反倒安静下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自我的心理疗养。两天后,录完了片断,许多人跑到会议室去看,陈晓旭因为紧张,独自回到寝室里“面壁”。后来,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不去想那结果,我竟在梦境中超脱了……”数日后,陈晓旭被正式宣布出演林黛玉。

确定了人物扮演名单后,为了让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演员们,能够准确地诠释《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组专门请来了红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家对他们进行教导。这一教,就是三年。而在这三年中,陈晓旭不敢有丝毫松懈,暗暗地努力着。尽管她在读初中时,就已把《红楼梦》读了好几遍,但那只能算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回,她又专门买了《红楼梦》原著,放在枕边,一有空就来读。而为了与演“宝玉”的欧阳奋强产生“感情”,陈晓旭更是放下女孩子的矜持,克服不爱搭理人的毛病,主动出击,找他联络感情,一起跟他搞恶作剧、设骗局,好几次气得别的女孩子落泪……随着时光的流逝,“两玉”相处融洽,配合默契;陈晓旭在气质、性格上也更接近林黛玉了……

1987年《红楼梦》杀青,热播,万人空巷。陈晓旭靠着自己的努力与天赋,一夜成名。而后来,她却把这样的机缘与成功,统统归于神秘力量。她说:“我不认为全国只有我能演林黛玉,能够在上万名竞争者中胜出,不过是命定的偶然,是因果缘分。很小的时候,我就把林黛玉的诗抄写在日记上,感受她,理解她。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就是一个人呢?”

有缘有故:纤纤弱女成巨商

走出忧伤的《红楼梦》,陈晓旭21岁,她变得成熟了许多,却过早地远离了少女的活泼。不久,她又得到一个机会,在电视剧《家春秋》中,扮演梅表姐。而这却是一次惨痛的失败。观众只给了她一句评论:完全是林黛玉的翻版!

此后,再没有导演找陈晓旭演戏。她失业了,成了一个飘泊者,一年之中,不断地搬房子。尽管她非常害怕提着行李孤零零地走在街头,可是却无力停住脚步。她备感失落,越发地忧郁了……

1989年,趁着“出国热”的流行风,陈晓旭欲去国外闯闯。一连好几个月,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学英语。然而,去美国被拒签了,她只得转道德国;不料,在那里仅仅呆了三个月,她就发现自己出国的念头太愚蠢,于是毅然打道回国。

出去转遛了一圈,一无所获。陈晓旭陷入了茫然的旋涡中,她是众人眼里的大明星“林黛玉”,可是她却成天无所事事。这样浑浑噩噩地晃悠了两年。1991年,一个幸运的机会从天而降,一个朋友找到她说:“长城广告公司在征集加盟商,可以自己组织人马单干。”陈晓旭大喜过望,她孤注一掷,拿了自己炒股赚的钱来组建该公司的制作部,这是她的全部家当,以前演戏挣的全在里面。

自此,对经商一窍不通的陈晓旭摇身一变,成了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制作总部经理。创业之初异常艰难。她手下除了几个大学生,一无所有,每个月被员工的工资、房租压得不敢松一口气。数月后,不知道该怎么跟客户谈广告的陈晓旭迎来了第一个大客户。对方说,我知道你是林黛玉,我知道你不会骗我。随即签订了150万的广告合同,让陈晓旭久旱逢甘霖,公司由此有了生机。

那时,由于中国大地仅有几百家规模很小的广告公司,许多客户不知道该信任谁,于是纷纷慕“林”而来,合同雪片般地飞到了陈晓旭的办公桌上,公司也迅速壮大起来。1992年她组建了新的“世邦”广告公司。

1995年底,五粮液集团成了“世邦”的重要客户。陈晓旭以她的诗人灵感,有了一个天才的创意:“采用中国古诗中的经典词汇‘系出名门’来推广五粮液,并以‘秀其外绝无奢华,慧其中内蕴悠远’的诗句赋予产品灵性的形象。”如今,这个新广告语:“名门之秀五粮春”差不多和五粮液老品牌一样知名。成功运行了五粮液的广告后,“世邦”公司的名气与日俱增,前来合作的企业不断增多,资产很快达到了数千万元。

管理着一个偌大的公司,陈晓旭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她每每说,她的心理年龄已经不止100岁了。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晓旭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的录音带,突然感到心底一片澄明,仿佛自己是一个婴儿,被一种似曾相识的宁静与安祥包围了。到底是哪儿有过这样的感觉呢,绞尽脑汁又想不起,或许是梦中吧,她想。

两月后,得知净空在新加坡讲佛,陈晓旭办理了签证,前去听讲。她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佛”的开悟。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喜与感激,在她心中汇流成奔涌的心泉。翌日,陈晓旭问老法师:“我可以做你的弟子吗?在我心里,您早已是我的师父了。” 法师说:“一切欲入我们者皆是我弟子”,并欣然授了她的皈依。

陈晓旭踏上学佛的道路后,就开始吃素,在她的影响下,世邦公司有几名员工也养成了素食的习惯。每天早上,她都会诵读《无量寿经》,入睡前则诵读《地藏经》,来检讨和忏悔一天的过错,并祈愿天下人断恶修善。有时工作太累了,午休时,她也会静坐30分钟来恢复体力。

从佛学中,陈晓旭学到了许多智慧。她变得冷静了,没有了“林黛玉”的“心高气傲”,成功与失败也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经过的历程。正是这种“无所求”的心态,以及佛告诉她的“诚信”,使世邦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到2002年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2亿元的4A广告公司。从林黛玉变身董事长,陈晓旭写下了这样的话:《红楼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又给我关闭了一扇窗,我试图走上另一条路,结果意外地发现了美丽的远方。

参佛悟性:投身寺院求正果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一系列的荣誉接踵而至。陈晓旭被评为中国杰出女性广告人、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2005年度经济风云人物……

但是盛名之下,陈晓旭发现她并不快乐,随着财富滚雪球般地壮大,她的幸福感却在一点点地流失。物质的“欲”,永无止境,身处其中,陈晓旭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疲累。她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

她是多么希望这样的生活尽快过去,然后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看书写作,亲近自然,就像爸爸妈妈那样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却可想而不可求,她是身在高处不胜寒啊。怎样才可以挣脱这样的世俗呢?

陈晓旭想到了出家,只有跳出身来,才可以真正寻求佛的智慧。尽管,她深知心中有佛即为佛的道理,但她实在无法在这纷纷红尘中寻到“乐土”。她把这解释为:“机缘不到,佛心未通!”当舍身空门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时,陈晓旭决定不再犹豫下去了。

2007年春节刚过,陈晓许提出“出家”之事,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除了丈夫郝彤外,所有的人都认为她被“佛”洗了脑,疯了。否则,谁会在声名如日中天时,出家去做方外之士呢?于是,流言飞语如浪涛似地席卷了她:她一定是患了不治之症;她的公司一定是出了状况;她的夫妻生活一定不幸福……对这些无聊的猜测,陈晓旭置若罔闻,她的心此时岂会因这些事而起波澜?

2007年正月初七,陈晓旭在长春兴隆寺,由住持常慧法师削去一头青丝,平静走进了空门,被赐名为“妙真”。

对陈晓旭的出家,有人叹息,有人欣赏。她从跳芭蕾到考上艺术中专因成分问题被刷下来,后来又成为演员,成了演员又无戏可演,又成了商人,成了商人又信了佛,有人认为是偶然中的必然;但陈晓旭相信这一切都是佛的安排。

山中留客张旭范文4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理想在奉献中放飞”。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国税已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老城区的彻底改造到新城区的迅猛崛起;从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到大别山火电厂的立项兴建;谁没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呢?谁没有一阵抚今思昔的感概呢?是啊!**这块曾用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这个曾孕育过无数将军的摇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以他神奇的魅力引来八方来客,招来四海佳朋。这每一项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麻城人民的智慧,也浸润着国税人辛勤的汗水!是他们,像涓涓的溪流,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他们,像缕缕的阳光,温暖着这座英雄的城市。

为了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观念,为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他们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理念武装干部的头脑,全局上下掀起业务学习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说起张宏,在黄冈国税系统可能没有人认识;但说起网络教育培训考试系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参加工作前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麻城市国税系统第一个获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三级证书。这成绩的背后,付出了他多少心血,撒下了他多少汗水!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学习电脑过程中,他翻破了《英汉词典》、“捣毁”了两台电脑、“啃”完百余册电脑书籍。近年来,他处理解决的电脑技术问题不计其数。局领导慧眼识英才,及时将他送到大学深造。经过两年正规的学习,他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毕业后,局领导又把他从基层调到机关,让他主持软件开发工作。他针对普通发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了《增值税普通发票采集比对系统》,该系统在全黄冈市推广应用后,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推荐参加省局软件项目成果评审。今年他又和同事一道开发了党风廉政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教育培训考试系统两个软件。事业无止境,追求无极限。张宏同志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想当初,大学毕业时,深圳某公司想高薪聘请他,校领导极力挽留他留校任教,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是税务人员的后代,是吃税饭长大的,局领导培养了我,我不能忘本,我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国税工作中去,为国税事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多么真切的肺腑之言,多么朴实的赤子之心!正是有了这些热爱国税,献身国税的业务精英,麻城国税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正是这支队伍,不仅有着过硬的业务素质,而且有着忘我的奉献精神。

战斗在龟山税区一线的李绪良同志,面对开门见山,海拔1200多米的崇山峻岭,他从不脚软;面对企业不兴、税源不足,他更不气馁。龟山是鄂东有名的板栗之乡、茶叶之乡、蚕茧之乡。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加之人员有限,为了不让税款流失,他总是冒酷暑,抗严寒,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靠着一双脚板,风雨无阻地奔波在田野上,吃住在乡村里,逐家逐户地了解蚕茧、板栗、茶叶的收购情况。有一次,正当蚕茧收购的关键时刻,家中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年逾七旬的老母亲病倒了。他心里忐忑不安,不回去吧,母亲年老体弱,身体多病,万一有个闪失,那将是一辈子的愧疚!回去吧,在这个节骨眼上,工作重,任务大,人员少。回去的念头一闪而过,他告诉妻子:“你马上把母亲送到医院治疗,过几天我就回来。”他毅然放下了手中的电话,直到完成任务后才回家。艰辛的劳动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工作得到了纳税人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然而面对亲人的抱怨,他唯有愧疚,不是他不孝敬母亲,也不是他不懂人情冷暖,因为他把全部的爱洒向了那片多情的土地!

在英雄的麻城,无论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还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处处都有国税人忙碌的身影,处处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他们软硬不吃,内外不分,依法征税,依率计征。在城区,易旭东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常说:没有收不起来的税,只有不会收税的人。对外人,他严格执法,一丝不苟;对亲朋,他一板一腔,不徇私情。一次,他的一个亲戚未按规定填开发票,国税人员要处罚,他的亲戚直言不讳地说:你们国税易旭东是我亲戚,你要罚就罚他吧!易旭东知道后就去做他的工作,他这个亲戚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说没钱。易旭东说:“你要是没钱,我就替你交!”见易旭东严肃认真的样子,他的亲戚只好把钱交了,事后对其他亲戚说:“易旭东太不讲情面了,哪里有点人情味呢!”

秉公执法,为国聚财,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就是对易旭东同志的最真实写照。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是的,在麻城国税象张宏、李绪良、易旭东这样的国税干部真是不胜枚举。他们自强不息,爱岗敬业;他们正气凛然,公而忘私;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一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队伍。

我赞美他们,是因为他们像一朵朵小花,点缀了麻城这座英雄城市的姹紫嫣红;我讴歌他们,是因为他们像一棵棵小草,映衬了麻城这座美丽城市的满园春色!

山中留客张旭范文5

怀素自小入庙出家,但他酷爱书法,尤其是狂草。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因没钱买纸,他就找来木板,将木板抛光后在上面练字,多日后竟将木板写穿。抛光的木板有限,他便在具有湿润地域条件的土地上,种了许多芭蕉,传说在一万余株以上。一有闲暇,他就来到芭蕉树丛中,在芭蕉上纵横挥洒。因为芭蕉树的缘故,他将自己的居所取名“绿天庵”。

怀素极为用功,对于书法的痴迷状态无人能敌,他用过的废弃的笔头竟集结成堆,后人将这个“笔堆”形象地称之为“笔冢”。因为刻苦,怀素在二十多岁时已经很有名气了,但他自觉功力欠缺,见识短浅,远没有穷尽书法的奥妙。便决定云游四方,拜谒名师,企求得到名师指点。

当时在京城长安的“草圣”张旭已是名满天下的草书大家,怀素就打算拜张旭为师。可是当怀素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时,却未能见到“草圣”张旭,一问,才知道张旭回到故乡吴郡去了。怀素非常遗憾,好在有幸结识了殿中侍御史颜真卿,颜真卿也是一代书法名家。与此同时,怀素也见到了表兄曹邬彤,颜真卿和曹邬彤都曾得到张旭的书法真传,怀素便通过他俩探求“草圣”秘诀,这两位毫不保留,细心传授,怀素自是大有收获。

怀素在曹邬彤处居住了将近一年,一天夜半,曹邬彤向他说起从张旭那里听来的两句话:“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自然而然),怀素听后欣喜若狂,连叫十数声:“得之矣,得之矣……”怀素辞去时,曹邬彤又将圆活姿媚、遒劲有力的“古钗脚”秘诀传授予他。怀素又在颜真卿处住了许多时日。一天,颜真卿对他说:“草书一道,必须在师授之外,自己有所领悟,不知你表兄有否?”怀素说:“古钗脚”是他的体会。”颜真卿笑而不语,数月后,怀素辞行,颜真卿才说:“古钗脚何如屋漏痕?”怀素一听,激动地和颜真卿拥抱在一起,颜真卿又问道:“你自己有什么体会呢?”怀素说:“贫僧观夏云因风变化,奇峰迭起;又见墙壁圻裂之痕,无不自然。”颜真卿听后大加赞赏:“草圣之妙,代不绝人。”

山中留客张旭范文6

NO.1 张一山

在《家有儿女》中,刘星的扮演者张一山,小小年龄却长了一张酷似“姜文+夏雨”的明星脸,这自然让观众钟爱有加。

值得一提的是,张一山本人也是个极具喜剧天分的小演员。因此,张一山既钟情演戏,又开始客串主持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很是有些大腕的范儿。

张一山同时还创造了内地童星代言商品的最高片酬。这个活脱脱的小猴子,今后的发展不可限量。

生日:1992年5月5日

走红指数:

No.2 徐 娇

一部《长江7号》不仅成就了超级可爱的“七仔”,还成就了另一个“一夜成名”的神话――徐娇。这个饰演周星驰儿子的童星,原本是女儿身,戏里周星驰与她父子情深。戏外周星驰还将徐娇收为干女儿。

据了解,周星驰原本想找男孩演出,然而面试过上千童星找不到人选,回到家乡宁波遇上徐娇后对其一见中意,决定由女孩反串演出。由此可见周星驰对徐娇的疼爱,甚至在接受采访时他以平淡的口气说出了一句不平淡的话:“希望我谢幕那天,徐娇成为巨星。”一段灰姑娘的历程即将开始。

生日:1997年8月5日

走红指数:

NO.3 秦俊杰

好玩的是,在娱乐圈里,因主演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成就辉煌明星梦的女孩比比皆是,而且个个都有国际巨星的架势。也正源于此,拥有“谋女郎”这一身份标签俨然是无数女星诗意的甜梦。

不过,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成就的不仅仅是“谋女郎”李曼,相应的也成全了“谋男郎”秦俊杰。

尽管秦俊杰本人此前出演的影视作品并不是很多,但他在《黄金甲》中担纲“三王子”这一重要角色,以其俊朗的外形、忧郁的眼神加之不俗的表现,一举征服许多女性粉丝,由其主演的《网球王子》也即将播出,所以他再红一把的梦想并不遥远。

生日:1991年9月1日

走红指数:

NO.4 王莎莎

一部《武林外传》搅红了娱乐半边天,也成全了编剧宁财神。在众多演员中,除了“大嘴”姚晨从名不见经传一路蹿红,就连在剧中饰演莫小贝的童星王莎莎也让观众牢牢记住。

与其他童星相比,尽管王莎莎本人长得并不算靓丽,但可爱、外形上佳,加之洒脱自然的表演,更是让其片约不断。

此外,与张一山此前习练的经历相似,王莎莎现在仍然就读于河北省云飞武术学院影视专业。有鉴于此,我们相信王莎莎很快就会成为第二个“傻根”式发展的“女版”王宝强。

生日:1991年12月14日

走红指数:

NO.5 吴景滔

婴儿时的小景滔,曾经是杂志封面的重量级人物。与其他童星的平民家庭背景相比,吴景滔的妈妈是前艺人司马燕,爸爸是印尼和中国的混血儿。

吴景滔本人长着一张天生上镜的脸,加之动静皆宜,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偏爱,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因此,刚刚在《父子》这部电影中出演儿子一角,9岁的吴景滔就一举夺得了第43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奖。

生日:1997年4月9日

走红指数:

NO.6 杨丽晓

还记得好丽友派广告中那个活泼、甜美的小姑娘吗?出生于1992年的杨丽晓是以饰演《我的兄弟姐妹》中的少年齐思甜被观众所熟知的。

小小年纪的杨丽晓已参演过30多部影视剧。尽管她在戏中更多地饰演配角,但每一部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日:1992年7月18日

走红指数:

NO.7 吴 旭

吴旭生于1993年,4岁半时就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出演小太平,而后在《一声叹息》里演张国立、徐帆的小女儿,接下来又在《不觉流水年长》里出演刘蓓的女儿,在众多童星里,也算个“女儿”专业户。

值得一提的是,吴旭当初凭借《上学路上》获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小演员奖;此外,她亦凭借《一声叹息》获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小小年纪,出演的多部影片荣获过国际电影节的嘉奖,吴旭多少也算个不折不扣的演技派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