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精神范例6篇

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1

关键词:“三个代表”;艰苦奋斗

2001年1月10日,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时提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本文将就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及方法作出探讨。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不同时代、不同使命所要求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必须有所不同。那么,在当今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究竟是什么呢?现在看来,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居安思危,永不止步

回顾中国共产党业已走过的80年艰难历程,我们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使亿万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断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而骄傲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甚至漠视目前及今后摆在面前的巨大考验。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的弱势还相当明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例如,1949年中美人均国民生产值之比为119,而1997年则扩大为143。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生态环境恶化仍在延续,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加之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和超大型社会,在实现社会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必然带来的诸如社会失序、道德失衡、政治动荡等一系列尖锐问题,都时刻提醒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不断前进,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励精图治,知难而进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是一项前人未曾走过因而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的事业,加之整个国家尚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任务重,时间紧,阻力大,种种不稳定的因素和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将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兢兢业业,善于摆正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大家的位置,必要的时候,要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增强驾驭形势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勇气和能力,以一种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恒心去面对一切困难,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时,适时而动,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这样,就一定能够完成我们应该且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

(三)勤俭节约,清正廉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勤俭办事,清正为人,不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干事业的重要经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这一点。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容易产生错误认识甚至栽跟头。毋庸置疑,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创造了远胜于过去的好的条件与环境,但与此同时,倘若实事求是地考察研究,我们便不难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中,我们鲜有优势可言。加之人口多、底子薄的绝对事实,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尚有相当距离。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从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挤压中突出重围,就必须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和,真正心系祖国和人民群众,自觉与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同甘共苦。

(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没有现成的书本经验,一切要靠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20多年来,我们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其艰辛困苦不言而喻。而正是这种精神,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它,我们才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震惊、令中国人民振奋的巨大成就。探索,是我们不断取得正确认识从而实现创新进步的有力保证,而创新,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慨,不断探索新情况、新规律,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从而不断实现新发展,这一条应当成为今后长时期的重要经验。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

几千年来的发展史已经表明,中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不畏艰难困苦而著称于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宝贵的精神,造就了整个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辉煌地位,并赢得了民族尊严。但到了明清尤其是近代,因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而导致落后挨打、处处受辱的惨痛教训,也时刻警示着中国人必须改革,必须靠艰苦奋斗、顽强打拼去求得发展。党的80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与兴衰,无不与艰苦奋斗精神的扬弃休戚相关。通过80年浴血奋斗,到“九五”末期,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已实现小康;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百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在不断地努力前进。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现在看来,80年的奋斗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的正反经验均表明,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应当而且必须告诫人民尤其是广大共产党员保持和提倡艰苦奋斗的传统。

(二)当前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更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首先,从全局和整体看,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即意味着在今后一段长期内,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会很高,加上改革缺乏经验,遇到的阻力又大,困难又多,任务又重,对此,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其次,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越困难的时期,也将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越容易发生嬗变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体制大变革的关键阶段,市场经济固有的负面效应必然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导向,直接表现就是利已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疯狂滋长。而现实的要求是,越是健全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就越需要利用道德和精神的矫正功能,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矫正那些不良倾向。第三,就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共产党而言,其自身所面临的执政考验也离不开艰苦奋斗。我党经历了80年发展,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信任和拥护的领导核心,但目前正面临着前未有的考验,其中主要包括:(1)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重要时期的党,其接班人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和战斗力;(2)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履行执政职能,党将面临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为此是否有足够的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3)面对愈演愈烈的腐败挑战,党将如何以及能否迅速抓好党风政风建设,以保持对人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等。这些迫切和棘手的问题的解决,当然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的大力弘扬。

(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其精神实质在于通过“三个代表”使党永远保持应有的先进性。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生产力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开放,自觉调整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为生产力的发展指明方向、开辟道路、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要大胆扫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要勇于正视党在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种种问题,以改革的精神解决那些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习惯和做法。总的来说,要想改革,要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然会削弱和触犯旧体制、旧势力,为此就必须做好奋斗抗争的充分准备。

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它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与此同时,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流将会不可避免地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重重包围,种种非主流的甚至是包含险恶用心的文化与思潮还将在一定时期、一定场合下甚嚣一时。这都给我们的进步平添了许多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缺少大无畏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很难想象后果的。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道理似乎不言自明。我们党80年的成长壮大的历程就是一部为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思想基础。在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有的党员干部把入党、提干当成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一旦“得道”,便贪色敛财,腐化堕落,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断膨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真正实现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同甘共苦,重塑鱼水关系,事关执政大事。

三、新时期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需要科学地观察和判断形势,正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全国尤其是在全党范围内树立忧患意识

应当承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天的不足无疑会使我们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地区间不平衡又非常严重,加之作为后发式国家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曾用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本身就是一项历史性难题。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对我社会主义的压迫和裹挟将随之加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愈演愈烈,将旷日持久。另外,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大刀阔斧地革除的旧事物、旧体制很多,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也很多,触及的利益将是多层面的。因此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要使新体制从根本上取代旧体制,必然会遇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阻力。要把各方面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必然面临比以往程度更大、范围更广的困难。再者,改革作为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它必须伴随着巨大的价值理念的冲撞。在新旧道德的交替之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无所适从,从而加剧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的迷离,增加社会矛盾。上述情况表明,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只有正视这些困难、风险和挑战,才能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党内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才有利于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决破除享乐主义,在全社会倡导廉政为民、艰苦创业的风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艰苦奋斗精神发挥的状况与效果。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众所周知,享乐主义和腐败现象从来都是艰苦奋斗的天敌。鉴于当前某些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大肆追求享乐,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今后我们必须采取坚定有力的措施,通过在全党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增进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改善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和评价体制,使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这个原则问题上,真正发挥带头作用。

(三)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艰苦奋斗的主流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艰苦奋斗的主力军,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热情,才能创造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几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和衷心拥护,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实践了党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着血肉般的关系。当前在全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本。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条:一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牢牢把握执政党的生命线;三是要向群众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在市场条件下,在领导工作中,运用主观与客观统一,领导与群众结合,一般与个别结合,全局与局部结合等方法,当好人民公仆,使人民群众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跟党走,同心同德,艰苦创业。

(四)积极加快体制建设,使人们艰苦奋斗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2

【关键词】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复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也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2006年3月,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和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及其新内涵

艰苦奋斗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而坚持不懈地奋争。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人们再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我们所要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从精神层面上看,艰苦奋斗要求我们保持不畏限险、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一贯作风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三、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形势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3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及其领袖们对艰苦奋斗问题高度重视并且作了大量论述,从而形成了我们党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全面梳理他们论述艰苦奋斗的重要观点,深刻剖析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无论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还是对于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期:艰苦奋斗是变革中国社会的精神动力

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对艰苦奋斗有过大量的论述,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

实行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早在1929年12月,就批评红军中有不少人“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①全国解放后,多次提醒人们:“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②1956年11月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③并且批评当时的报纸上片面地、不切合实际地宣传要改善人民生活,而对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这些东西,很少宣传。并要求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到这方面来。1957年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④

艰苦奋斗与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相联。政治方向就是一个政党所要达到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思想体现我们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前进。1939年5月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强调,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⑤正式提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科学概念,并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党的政治方向联系起来,深刻阐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执行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为我党的艰苦奋斗作风正式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行艰苦奋斗是区别国共两党的重要标识。早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把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等作为吸收新党员的条件。使红军肃清了旧军队的影响,成为无产阶级的军队,真正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在论述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立和区别时指出:“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⑥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从住窑洞、睡土炕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作风的伟大力量,并动情地把它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正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赢得了民心,终于战胜了数倍于我、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也反对禁欲主义。认为,党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艰苦奋斗思想的精神实质。因此,他在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也反对禁欲主义,主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如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政府的封锁,经济生活极端的困难。为此,有些红军战士离队,不能完全归之于个人政治立场和道德问题,不能忽视“红军物质生活过差”⑦的影响。因此在1934年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指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⑧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既是为了把民族革命战争进行到底,也是为了使根据地工作摆脱物质生活困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批评前苏联“把农民挖得很苦”,“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⑨他要求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⑩,并殷切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1}把党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认为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这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邓小平时期: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必须长期艰苦奋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情况,对艰苦奋斗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其重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艰苦奋斗创业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手段。1981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美国财政部长里甘时指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设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要个人利益服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12}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3}他还指出:“中国如果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14}

艰苦奋斗是由我国不发达的国情决定的。1980年1月16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再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15}“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16}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中国国情特点的反映。这一精神既是国情的产物,又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仍然是璀璨生辉的时代精神。那种认为艰苦奋斗只适用于革命年代,现在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严重曲解。

针对邓小平明确指出:“你这里艰苦创业,他那里,怎么行?”{17}“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很大的失误”。{18}“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19}

既提倡艰苦奋斗又号召改善物质生活。在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指出:“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20}。“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21}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他又把这一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阐明了艰苦奋斗的目的、实质和这一精神的时代含义。

时期:艰苦奋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国内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但也遇到和经济风险以及执政党建设面临新的问题等,反复强调艰苦奋斗精神并对此作了大量论述,其要点如下: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991年9月在西柏坡纪念馆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词。这个题词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方面的条件相比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用什么样的精神来进一步凝聚、激励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呢?最重要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2}他从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出发,概括和提倡“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其中有四个字即“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要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密结合。回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的十三年历史,贯彻于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基本精神,就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地坚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总结这十三年以来的十条基本经验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2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不的。”{24}

将艰苦奋斗同加强执政党建设这个重点紧密结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党的建设面对一个新的重大挑战就是腐败。因此,在他的讲话中,艰苦奋斗经常和反腐败并提。1997年1月19日,他在中纪委第八次会议上讲话的题目就是《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25}看到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到了2001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同志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要在艰苦创业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把它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指出:“我们要在全国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首先党内要大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风。”

新世纪新阶段:强调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贵在进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当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在强调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同时,对艰苦奋斗有新的阐发。其重要论点可以概括如下:

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十六大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在河北省西柏坡发表了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论述就与这一时代主题相融合,强调: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贵在进取。2004年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四个关键,首先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要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真正懂得,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如孔繁森、吴天祥等,只有这样,全党同志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实践“三个代表”,没有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是不可能的。

将“艰苦奋斗”与“忧患意识”联系起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共产党员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豪华之风、奢靡之风、浪费之风、腐化之风大有蔓延之势。这些歪风邪气,如不及时刹住,长此以往,如蚁溃长堤,和谐社会大计难成,民族复兴伟业难期。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官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要自觉奉献。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艰苦是为了更好地奋斗,艰苦的价值只能通过奋斗的水平和效果来注解和衡量。艰苦应当是某种收获的必要成本,艰苦如没有与奋斗联系起来,没有服务和指向奋斗,没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水平,没有获得合理的个人利益和正当享受,只有艰苦复而艰苦,这充其量是一种愚昧的自我作贱。每个领导干部应力求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常想想,还有8千万人口没有脱贫,我们的科技水平也还不高,国富民强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这样的国情下,还没有资本谈奢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还需要长期保持下去。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低,部分地区还未摆脱贫困,但绝不能安于现状,贫穷固然值得同情,可贫穷并不光荣。要积极响应和配合党的改革政策,锐意进取,奋发有为,闯出一片新天地。唯其如此在艰苦中奋斗,才有价值、才有希望。

要在全社会将“艰苦奋斗”纳入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和以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艰苦奋斗是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作风存在的,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它的积极作用是永恒的,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的。

几代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论述的基本特征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邓小平、、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有几个基本特征。

针对性。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节约理论不是坐而论道,为理论而理论,而是针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例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明确指出,节省一切费用、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强调节约则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粉碎“”后,在邓小平的节约理论中就十分突出了经济效益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针对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而一些干部暴露出的贪图享受、奢侈挥霍问题,对此严加痛斥,强调“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环境代价过大问题日益暴露,针对这种情况,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节约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同时,还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特别重视能源的节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节约成为了强国富民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贯性。从到的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重视节约。作为农民出身、又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生重视节约。邓小平从坚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身居要职,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重视节俭和艰苦奋斗。不仅从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艰苦奋斗,而且从新形势下如何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建设的角度提出艰苦奋斗问题。将艰苦奋斗作为社会道德、将节约作为基本国策,使节约成为了多年来我国新闻媒体中一个高频词,使我国人民对艰苦奋斗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实践性。民主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理论使中国人民不仅有力地克服了当时的财政困难,而且培养了一种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之为“东方魔力”的艰苦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重要运动中,都体现着艰苦奋斗精神。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展过“双增双节”运动,进行了治理整顿,90年代又搞了“质量、品种、效益”年,反对浪费、厉行节约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新闻媒体也以多种方式对节约型社会进行了大力宣传。总之,艰苦奋斗在我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全社会实践中付诸实施。

因此,由所倡导、后来历届党中央领导人一如既往坚持的艰苦奋斗思想,不仅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而且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精神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使它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处不闪耀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显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作者为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导)

注释

①⑦⑧《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1、70、138页。

②③④《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0、329、419~420页。

⑤《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1日。

⑥《选集》(第3卷),第1048页。

⑨:《论十大关系》。

⑩《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6页。

{11}《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12}{14}“邓小平同志谈高度文明和发扬延安精神”,《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5期。

{13}{17}{18}{1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0、152、228、229页。

{15}{16}{20}{21}《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21、222、222、123页。

{22}{25}:《论党的建设》,第237、245页。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4

论文摘要: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一、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据统计,在1996年到2000年的5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 3 % , 2000年更是跃上了1万亿美元的新台阶。此外,2000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 655. 74亿美元,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储备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到2003底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 000美元,并且,从现有情况预测,我国今后10年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10年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将进人世界前几位。但是,在胜利面前,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正如同志指出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仅仅是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而且还偏重于物质消费水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之大,是世界其他国家所少有的,少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以经济收人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人均收人不到2000美元为低收人水平;人均收人不到300美元的为绝对贫困状态。1995年7月17日,世界银行公布人均财富统计的192个国家中,我国被列在第162位,处于贫困国家不丹与老挝之间。我国还属于低收人国家。2003年3月19日总理对记者们说:“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有3 000万人左右,这是按每年人均收人625元标准计算的”,“如果再增加200元,农村贫困人口就是9 000万”。这说明绝对贫困状态仍然未能消除,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目前人均收入状况来看,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否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呢?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就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从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 000美元至3 000美元左右的时期,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人们的利益需求已被完全唤醒,但能够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又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利益差距产生效率,但差距过大,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分配上的不平衡,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没有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所以说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靠艰苦奋斗来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再者,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中央再次强调“两个务必”,是因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还很艰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很多。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国际对我们进行分化、西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国内经济形势虽然很好,但劳动再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上各种思潮交错,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仍然在侵蚀着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因此,在历史发展的今天,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艰苦奋斗要经常讲,要年年讲,月月讲。因为它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法宝。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时刻都要坚持和发扬的。只有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来讲,艰苦奋斗,既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又可起到警示作用,让人自强不息,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当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想一想艰苦奋斗,心里会更加平衡,意志会更加坚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行动上要真正体现“两个务必”的精神,以保证我们党的政治本质。任何时候,只有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一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愿做人民的公仆,时刻不忘党的宗旨,我们才能摆正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人民才能相信我们,依靠我们,才能愿意和我们心连心,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永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部分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严重,强调奴性统治;不讲科学,好大喜功,生活奢侈糜烂;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所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与时展背道而驰的。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克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期望。

三、艰苦奋斗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动力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早在建国前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后,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靠的是艰苦奋斗。而且我们的开国领袖同志依据我国当时的国情一再强调,要使我们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要使我国更快地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为此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技、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党的作风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新形势新阶段,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得到了继续发扬。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人民总体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低水平的;相对于我国东西部人均收人状况来说是不平衡的,甚至是不全面.的。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出现了脱离群众,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现象;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有滋生蔓延之势。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克服的障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享乐主义的影响。作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本身具有多方面的需求。一些本能的需求,如果失去理性的引导,则往往成为邪恶的渊源。西方自由的理论基础是享乐主义思想,即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西方社会日益糜烂的享乐主义已造成无数的社会罪恶和大量的经济损失。在改革开放环境下,国内一些人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大肆奉行享乐主义,懒惰、,一味追求金钱、美色,寻求感官刺激。这是腐败现象屡除不绝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障碍。

二是文化障碍。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吃大喝、高消费娱乐等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可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传统文化重“情”讲“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但超越了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由于市场经济逐利性的渗透,传统的“情”和“礼”在相当程度上被扭曲、变了形。有些人利用“情”大做文章,为了拉关系进行感情投资,而吃、喝、玩、乐正是进行感情投资的最简便易行、易于被人接受的方式。“礼”是表达对他人尊重和尊敬的一种方式,而在有些人那里也被利用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公款送礼日盛一日,送礼者毫不心痛,收礼者受之无愧。古人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收了礼的人,必然要找机会答谢,而最好的答谢就是遂送礼者所愿,利用手中的权力施以方便。诸如此类的腐败现象之所以难除,关键在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意识充分利用了“情”与“礼”的表达形式。而“情”与“礼”,作为一种文化的内容,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认同,因而也就成了腐败滋生的土壤。

三是动力障碍。艰苦奋斗需要强大的动力。创业时期,为了实现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困难,人们不乏动力。然而每当事业成功、环境好转之时,这种动力就会逐渐减弱。目前,在一些人当中,生活无目标,工作无压力,因而无需为什么去吃苦、去努力、去奋斗;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是会干的不如会花的,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导向;有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称,导致心理失衡,相互攀比。一些从国外回来的同志常常发自内心地感叹:“还是国内舒服,没有压力。”从沿海发达地区到内地来的同志,也有类似的感受。这说明,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内在的催人奋进的压力和紧迫感,而失去这种压力和紧迫感,也就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动力。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和排除影响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障碍。

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牢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艰苦奋斗要求人们首先必须付出、奉献、牺牲。这种付出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时甚至需要以生命为代价。不愿艰苦奋斗的人说到底就是不愿付出,害怕牺牲。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懂得,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的。只有为追求理想、追求事业、实现目标而付出、奉献、牺牲才是最值得最光荣的。使艰苦奋斗成为人们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改造不良习俗,为艰苦奋斗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一定的文化,代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心理。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为这种社会心理不断输入积极健康的内容,铲除其中不健康的成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通过艰苦奋斗而成就伟业的典型,而作为一种精神,古人也有过十分深刻的总结和精辟的论述。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要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这些积极的因素,让大家真正明了: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有所成就的。从而使艰苦奋斗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真正成为立党、立国、立身的根基。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6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秉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九十多年来一直把艰苦奋斗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战胜困难的武器,革命胜利的法宝,执政兴国的基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实干兴邦的坚定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考验,提高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和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百折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 ;是共产党员必备的优秀品质和一个政党先进性在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必须坚持和弘扬的优良传统。 

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和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永远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如果不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什么党纪、国法,什么人格、良心,统统抛诸脑后,丢于九霄,贪欲大于党纪,私欲强于国法,情欲重于原则,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政党,这样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必将走向衰败。现阶段,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的观念泛滥,在很多人眼中,奢靡和铺张意味着“成功”和“地位”。拜金主义狂潮会将社会推入到物质的绝对崇拜中,对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心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党内存在的奢侈浪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不断腐蚀党群、干群关系。 

二、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重要意义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煤炭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也进入了新的调整期。面对当前的困难,只有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部挖潜、内涵提升,才能在曲折中把握前进的方向,进一步把企业做强做实。 近年来,随着企业各项条件的不断改善,部分党员干部的骄气、奢气有所滋长,淡化了节俭意识,助长了浪费之风,甚至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不合时宜了,是否节约是个人私事,只要不差钱,奢侈几把、阔绰几回没什么大不了。在一些人当中,生活无目标,工作无压力,因而无须去吃苦、去奋斗;在一些单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干的不如会花的,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导向;还有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等,导致心理失衡。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内在的催人奋进的压力和紧迫感,而失去这种压力和紧迫感,也就失去了艰苦奋斗的源动力。这些不是小问题,而是思想里、骨子里、作风里的大问题,它将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力量和制度性的腐败,这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真地研究并很好地继承它,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目前和今后的反腐倡廉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精神。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共同责任。在当今社会,节约仍是一种美德,它意味着对人的尊重。节约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节约意味着对国家、民族、家庭、自我负责。节约是一种力量,不节约往往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一个人、一个企业重视节约,就能更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节约是一种朴素、现实、严谨的人生态度,节约的人能够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这与华而不实正好相反。懂得惜物者往往也懂得惜人,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更能尊重人、理解人,更有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节约的人使人感到更加信赖的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常葆进取之志,常怀为民之心,常养洁身之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对企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企业的竞争是效益的竞争,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持续降低成本谋求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我局逐步实现了“千万吨企业”目标,在看到成绩,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员多、包袱重、成本偏高、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如果煤炭市场持续下滑,老区一些煤质差、效率低的矿井就会停产。面临严峻的形势,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