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动资产范例6篇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范文1

(一)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建立健全有关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这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财政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按照常规有序的开展工作,或者是部分事业单位的某些部门并没有按照相关管理部门所出台的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标准依法办事;另外,有些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建立了比较基础的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切实的管理工作中不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资产管理结构进行具体问题的管理。这些问题都导致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事业单位的上级领导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也导致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水平一直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

(二)实物盘点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非流动资产总数正确的盘点。但实际的资产盘点的过程中,因为对资产盘点所涉及的部门较多,同时所工作的内容又是各部门共同交叉完成,因此难免出现资产盘点的拖延和因为某一个部门的耽误而中断的现象发生,这个问题给资产盘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会导致因为资产盘点的重复或者遗漏现象而出现盘点的资产数据有所偏差甚至是不真实的情况,最后造成实际固定资产与所属账目的内容数据有很大的出入,严重影响非流动淄川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入账单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中,对非流动资产的入账还存在一些隐患,这些问题有一半以上是因为不合理的入账所引起,不合理的入账主要针对不明的入账对非流动资产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它包括了进口仪器、房屋建筑、车辆等高额价值的资产,同时还有大批采购的资产。在生产厂家方,一般都采取利用总价限定的方式来收取资金,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便是在资产入账时就会因为这种总价限定的因素导致打捆入账,这导致的后果便是后期在对非流动资产进行核算管理时就只能按照批量进行核算,这种核算办法是不能依照具体的事物数量进行核算,这种现象称为当前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最为繁杂的部分。

(四)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方法相对落后

在事业单位进行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并没有对提高价格与折旧内容进行正确有效的把握。在核算中出现提高价值和折旧内容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产生的因素产生的价值损耗和自然损耗,同时由于市场物价一直处于比较不稳定的状态,使得固定资产有升值变化。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时,必须对非流动资产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控,对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才能有效对其经济价值有正确把握,也才能准确对资产进行核算工作。

二、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水平

(一)建立健全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相关制度规定

为了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健全关于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是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为前提,并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制度环境来结合法律制度的大环境制定非流动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工作制度,并使两者在相互融合的情况下起到相互作用和相互约束的效果。所以,在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问题作具体分析,通过管理理念的优化和更新来加强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完善力度,并建立以购买、使用、分配、处置、核算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从而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有着更为健全完善的权责机制。

(二)单位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鼓励监督员工对工作的践行

在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资产数额较大且内容宽广,作为社会机构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履行其社会职能把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与干部领导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的密切联系起来,鼓励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根据具体的管理责任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同时,作为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上级领导,应起到带头引导作用,重视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每个环节,为员工树立端正、优良的工作形象。

(三)运用科学有效的非流动资产核算方法

为了使事业单位在非流动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建立科学、合理的非流动资产核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核算工作中,要严格按照透明化的原则、市场相关准则以及年限减值的准则对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进行核算。按照这三个原则进行非流动资产的核算,符合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果,同时也是适应了市场的动态变化对增减值的相关调整,也保证了分账和总账之间的核算工作能够具有清晰准确的数据。

(四)提高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进行资产核算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单位内部工作的主体人员,只有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确保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因此通过定期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学习并考核,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水平和管理素质,从而确保他们对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

三、结语

非流动资产范文2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有关固定资产核算规定值得商榷,需进行完善,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安装完工交付使用会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1501 号“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项第(一)款第4 点中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不需安装] 或“在建工程”科目[ 需安装],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借记“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银行存款”等科目。定期支付租金时,按照支付的租金金额,借记“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笔者认为,这在实务操作中会带来疑难问题。当需安装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由于“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余额与“在建工程”科目余额不一致,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结转方法,即调增“固定资产”科目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调减“在建工程”科目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金额不相等,借贷不平衡,这种做法行不通。

建议修改为当需安装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只要调整相应账户之间对应关系方法解决,即按确定的成本在“固定资产”科目与“在建工程”科目之间进行结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形成余额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下“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明细科目内部进行结转,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这样每笔会计分录借贷都相等,不会再产生疑难问题。

例1 :2014 年1 月1 日,A 事业单位与B 公司签订一项采购合同,A 事业单位从B 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用于科研的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A事业单位以融资租入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9 000 000 元(不考虑增值税),在2014 年至2018年的5 年内每半年支付900 000 元租金,每年的付款日期分别为当年的6 月30 日和12 月31 日,安装期为1 年,2014 年12 月31 日设备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为400 000 元,所有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0 年,假设每半年计提一次。

1.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

(1)2014 年1 月1 日融资租入时:

借:在建工程 9 000 000

贷:长期应付款 9 000 000

(2)2014 年6 月30 日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900 000

(3)2014 年12 月31 日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900 000

支付安装费时:

借:事业支出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同时:

借:在建工程 4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400 000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9 4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9 400 000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2 200 000

贷:在建工程 9 400 000

以上借贷不平衡,做法行不通。

2.修订完善后的会计处理

(1)2014 年1 月1 日融资租入时:

借:在建工程 9 000 000

贷:长期应付款 9 000 000

(2)2014 年6 月30 日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900 000

(3)2014 年12 月31 日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900 000

支付安装费时:

借:事业支出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同时:

借:在建工程 4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400 000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9 400 000

贷:在建工程 9 400 000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2 2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 200 000

(4)2015 年6 月30 日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900 000

计提半年固定资产折旧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470 000

贷:累计折旧 470 000

(5)2015 年12 月31 日至2018 年12 月31 日,每期账务处理与2015 年6 月30 日相同。通过以上处理,到2018 年12 月31 日支付最后一期租金时,“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累计贷方余额为5 640 000[2 200 000+(900 000 - 470 000)×8],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 640 000(9 400 000 -470 000×8),两者仍然相等,勾稽关系仍然存在。

二、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相关税费会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1501 号“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项第(一)款第5 点中规定: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 不需安装] 或“在建工程”科目[ 需安装],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笔者认为,这种核算规定,将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既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又计入其他支出,存在重复记账的行为。建议修改为: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 不需安装] 或“在建工程”科目[ 需安装],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2 :某事业单位2014 年1 月31 日接受捐赠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一项,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为80 000 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为4 000 元。

1.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

(1)2014 年1 月31 日接受捐赠时:

借:固定资产 84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84 000

(2)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相关税费时:

借:其他支出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2.修订完善后的会计处理

(1)2014 年1 月31 日接受捐赠时:

借:固定资产 84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84 000

(2)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的相关税费时:

借:事业基金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三、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相关税费会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1501 号“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项第(四)款第2 点中规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笔者认为,这种核算规定,将发生的相关税费既记入投资成本,又要记入其他支出,存在重复记账的行为,同时在账面上不能反映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或减值的情况。建议修改为: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差额(固定资产评估减值或增值)借记或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同时,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对应的事业基金和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例3 :某事业单位2014 年3 月1 日以固定资产对外进行投资,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为100 000元, 已计提累计折旧为30 000 元, 评估价值为90 000 元,评估增值为20 000 元,用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费用为2 000 元。

1.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

(1)以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时:

借: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92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92 000

(2)用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费用时:

借:其他支出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3)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70 000

累计折旧 30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2.修订完善后的会计处理

(1)以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时:

借: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92 000

累计折旧 30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20 000

银行存款 2 000

(2)同时,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对应的事业基金

和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事业基金 2 000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7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72 000

四、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1501 号“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五项第(一)款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笔者认为,这种核算规定没有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区分盘盈时调账和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处理过程,不符合财产清查核算处理程序,应该进行调整。建议修改为:盘盈的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时,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予以处理时,按照“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的相应余额,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例4 :某事业单位2014 年3 月31 日进行财产清查时盘盈固定资产一项,按照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入账价值为30 000 元,2014 年4 月10 日报经批准予以处理。

1.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3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0 000

2.修订完善后的会计处理

(1)2014 年3 月31 日盘盈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30 000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30 000

(2)2014 年4 月10 日报经批准予以处理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30 000

非流动资产范文3

【关键词】 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

引言

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市公司连续会计期间内频频发生。这种情况是否会对投资者判断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产生影响,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没有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发生频率进行统计,并检验其中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相关性,旨在考察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

一、研究回顾

自1999年中国证监会制定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政策以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定性分析和实证考察两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手段、动机、程度、存在条件、危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李铁群(2003)、朱玉芳(2006)、周晓苏和李向群(2007)等定性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方式,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行为动机。蒋义宏和王丽琨(2003)、魏涛等(2007)等通过对上市公司不同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进行实证考察,均发现上市公司有倚重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与此同时,也有较少的学者关注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含量及市场定价研究,其中李常青、张兆伟(2003)实证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标能够提供每股收益指标之外的增量信息;邓秋云(2005)在对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的相关性分析后认为2000年前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利润而不区分利润的构成,而2000~2002年投资者逐步趋于理性。

回顾以上研究发现,以往的学者或单独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或单独考察非经常性损益与市场定价,缺乏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对市场定价的影响。徐伟等(2006)分别考察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但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市场能对非经常性损益区分定价,未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本文考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发生频率,以区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对市场定价行为的影响,为投资者判断股票内在价值提供依据。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统计分析

2007年沪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信息的有851家,本文以此为分析对象,参照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定(2007年修订)和2007年年报实际披露的项目的分类,统计各上市公司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对所有上市公司发生的具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分类汇总,进而考察不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面。统计结果如表1。“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各种形式政府补助”、“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和“企业合并产生损益”等项目出现的频率较高,公司影响面较大,其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和“各种形式政府补助”超过半数以上的公司都有发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发生最为频繁,高达88.72%的发生比例,基本所有上市公司均有发生,因此该项目应重点关注,进而针对最近6个连续会计期间即2002~2007年度“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统计各年度发生该项目的公司数,以计算其占当年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来确定各年度该项目的影响面。统计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公司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且2002~2003年增幅较大。其次,按六年总计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次数分类,统计不同发生次数下的上市公司数,以计算各发生次数的比重,考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发生频率的分布。统计结果如表3。结果显示发生3次及3次以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的公司数为589家,达半数以上,其中6年发生3次、4次和5次的公司居多。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统计口径大于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统计口径有关。上市公司便于使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的各项内容如股权转让等形成的损益调节利润,造成该项非经常性损益频繁发生。

下文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不同发生频率区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检验多次发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的价值相关性,进一步实证考察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定价行为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设计与样本选择

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采用的模型主要有价格模型和回报模型两类。价格模型相对回报模型而言对估值系数(Kothari and Zimmerman, 1995)的估计是无偏估计。本文通过检验估值系数以考察市场定价,因此选用价格模型。构造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price=β0+δ0Dmore+β1bvps+β2coreps+β3assetd

+β4otherineps+δ1Dmore・bvps+δ2Dmore・coreps+δ3Dmore

・assetd+δ4Dmore・otherineps+ε

其中,price为样本公司股票价格,选取报告年度下一年度4月末的收盘价;bvps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期末每股净资产;coreps核心收益,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assetd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otherineps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后的每股非经常性损益。Dmore:虚拟变量,当样本公司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时取1,否则取0。

按以下步骤选取回归分析的样本: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剔除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性质的公司;剔除每股净资产未披露或披露为负的公司;剔除每股收益披露不全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披露不全,或以上两者均披露但两者相等的公司;剔除未详细披露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或披露为零的公司;剔除流通股股本披露不全的公司;剔除股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或股价与收益的比例处于1和99百分位点以外的公司,最终取得样本公司总数为654个。

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定义为在2007年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情况下前五年中至少也发生两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反之则视为较少发生非经常性损益(该定义方法参考Black,Carnesvernon and Richardson,2000,但受数据采集限制不采用其使用的滚动时间段定义而采用固定时间段定义)。研究数据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信息是自上市公司2002~2007年年度财务报告手工采集整理,其他相关数据来源于巨灵数据库,使用Excel和EVIEWS5计量经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回归分析。

(二)检验结果及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如表4。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均值和中位数差距较大,说明仅有少数样本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发生额具有重要性,多数样本公司的发生额较小。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公司核心收益均值高于较少发生的公司核心收益均值,但中位数情况却相反。与净资产账面价值相比核心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布不均,说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发生频率与核心收益的大小有联系,可能与上市公司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调节利润有关。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多次发生对盈余信息环境产生了噪声。

OLS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正常发生情况下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估值系数β3为6.47,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后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估值系数β4为8.74,经济意义较为显著且两者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较少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具有相关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时,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的估值系数β3+δ3为15.54,检验结果也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企业价值由净资产和当期的剩余收益决定,盈余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与其持续性正相关。非经常性损益不具有持续性,投资者无法通过当期的非经常性损益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中控制净资产账面价值和核心收益后,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价值不相关,其发生频率也不应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判断。以上估计结果说明无论非经常性损益发生频率如何,投资者均不能完全认识非经常性损益的经济实质。从虚拟变量与非流动性资产处置的交互项的估计结果看,多次发生时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估值系数明显增加,且多次发生与较少发生的差异统计显著。分析其原因,我国投资者尚不能完全正确认识非经常性损益实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仍然存在空间,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增加了会计信息环境噪声,降低了盈余信息质量,使投资者不能合理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高估了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相关性。

四、研究结论

本文考察了2002~2007年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发生频率,进而检验其中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相关性,从而揭示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增加了盈余信息环境噪声,影响投资者判断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导致投资者错误定价。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非经常性损益实质的认识。因此,投资者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应注意盈余结构,了解各类盈余的经济实质,从而减轻会计信息环境噪声对正确判断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伟,齐伟山,欧阳令南.非经常性损益、盈余操纵与股票市场定价[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12):490-495.

[2] 李常青,张兆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会计盈余指标的有用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4-121.

[3] 邓秋云.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58-60.

[4] 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1):113-120.

[5] 杨模荣.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视角[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 Black E, Carnes T, Richardson V.The value relevance of multiple occurrences of nonrecurring item[J].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0(15):391-411.

非流动资产范文4

盈余信息是上市公司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常常被用来评估契约履行质量的标准。因此,当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与契约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时,公司管理层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当然,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非单纯的被动关系,盈余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资产减值准则在满足公众利益诉求的同时给予了企业一定的灵活度,企业在遵守准则的收益(或损失)与破坏准则的收益(或损失)中进行权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破坏准则的行为暴露了既有准则存在的缺陷,准则制定者随后对这些暴露的缺陷加以修正。如旧会计准则阶段,针对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平滑利润的现象,财政部2004年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度缺陷进行了调整,规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其价值恢复后,企业转回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得超过该固定资产按正常折旧后的账面价值。那么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是对旧资产减值准则的进一步修正,规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在企业继续维持现有资产期间不得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冲回会计处理。显然,这一准则的变化有助于遏制上市公司运用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现象。但现行准则并未对存货等短期资产的减值转回进行限制,因此对上市公司运用短期资产减值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短期资产抑或长期资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对于准则变更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其效果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准则的变更能够有效遏制上市公司采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话,那么现行会计准则阶段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倾向于采用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出现准则的外溢现象。由于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时间不长,对现行准则实施效果检验的文献较少,罗婷等(2008)[17]、朱凯等(2009)[24]对现行准则实施整体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张然等(2007)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实施前的过渡期为研究期间,研究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过渡期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亏损公司使用减值准备进行“大洗澡”的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这一研究结论仅仅是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间接证据[21]。步丹璐和叶建明(2009)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分析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9]。Zhangetal.(2010)以现行准则颁布后尚未实施过渡期间为研究期间,结果发现,现行会计准则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扭亏和大清洗盈余管理动机[7]。相对于旧资产减值准则,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认定和确认标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判断,并对资产减值迹象作了详细规定,这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随意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规范和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少计提资产减值从事“扭亏”行为;另一方面,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一经计提,后续期间不得转回,这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出于“大洗澡”的目的,在公司亏损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而在后续期间转回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如果在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资产减值会计确实被上市公司视为盈余管理工具运用的话,那么致力于抑制“扭亏”和“大洗澡”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改进的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计提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上市公司不能通过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达到其扭亏的目的;同时,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时将更加谨慎,在计提资产减值时更多地考虑资产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而非盈余管理的因素。于是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假设1(a):与旧准则相比,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能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从事“扭亏”行为假设1(b):与旧准则相比,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能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文献中一般将全部资产减值信息作为整体来对待,很少涉及不同类别的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比较分析。但研究分析不同类别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禁止已计提资产减值转回的对象主要是非流动资产,对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转回并没有做相应的禁止。那么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究竟是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呢?这对于研究现行会计准则的政策效果具有现实的意义。假设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流动资产,那么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限制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的政策效果可能大打折扣。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非流动资产由于其金额较大,容易引起外界的关注,非流动资产减值的大额计提和冲销等对企业资产规模和利润的影响更大,也容易引起监管当局的关注和监督;同时,非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冲销等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技术上更难以操纵。因此,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流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王跃堂等(2005)的研究结论也表明,非流动资产的减值真实地反映了长期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变化,如实反映公司资产未来的收益能力,并没有沦为盈余管理的手段[20]。因此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会因资产减值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而现行会计准则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进行差异化的规定,也有可能导致非流动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外溢,致使上市公司更多地采用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如李姝和黄雯(2011)研究发现,现行会计准则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强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14]。于是提出本文研究假设2:假设2(a):现行会计准则阶段,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流动资产从事“扭亏”行为。假设2(b):现行会计准则阶段,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流动资产从事“大洗澡”行为。

研究设计

基于相关的文献,本文在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准则变化的虚拟变量与各影响因素变量的交叉变量,来检验上述研究假设。由于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则变化程度相差较大,本文将资产减值细分为流动资产减值和非流动资产减值来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研究假设可知,如果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能够显著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和“大洗澡”盈余管理动机的话,那么模型中的β2和β4系数应显著为正。

研究样本、数据描述与实证结果

非流动资产范文5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制造业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制造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分配情况。企业采取股权融资,则必须让渡出企业的所有权;采用债务融资,企业必须按照约定还本付息,否则会使声誉下降,甚至出现破产。根据金融契约理论,债务投资者对企业的税前收益拥有固定要求权,企业的股权投资者享有剩余要求权。那么企业怎样选择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使得自身的资本结构最佳。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最佳的资本结构应该使得股东财富最大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产是产生收益的源头,企业资产结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保证。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互为因果关系,企业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必须综合考量两者的关系。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选取我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研究时间为2008至2010年。所入选的样本公司只发行A股,并且三年经营正常,无ST、*ST情况,符合这3条选择标准的样本公司,2008年有674家,2009年有928家,2010年有913家,共计2515个有效数据样本。

本文设计的模型如下,用以研究资本结构对资产结构的数量关系。被解释变量是非流动资产比,解释变量是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股权集中度、销售净利率、公司规模。

三、结果与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我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处在40%~50%的水平,但是各公司之间负债率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从均值而来看,2008年至2010年呈递减趋势。2008年与2009年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企业更加注重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因此会倾向控制非流动资产的投资,结果是资产中非流动资产比例下降。2010年的实证结果表明在通货膨胀比较大的时候,企业会加大对非流动资产的投资,以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非流动资产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从还款期限划分债务,可以分成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其中短期债务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更大,容易导致公司破产。所以随着债务资本中长期债务比例的上升,公司会适当利用债务投资非流动资产,2008年至2010年的实证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

我国大多数股权背后的所有者是国家,在国家控股的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存在着“投资者缺位”的情况,因此这种股东不是理性的,经营目标不是收益最大化。在我国出现,股权集中度对非流动资产比例反作用。

本文以公司销售净利率表示公司盈利能力。理论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越高,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应该越多。考虑我国制造业公司的背景,发现我国制造业大多数是依靠劳动力优势,生产出的产品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附加值低。这样的生产经营利润小,外加资产折旧费、摊销费用影响,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与非流动资产比例是负相关。

企业的规模对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的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因此可以增加对收益性强的资产进行投资。(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非流动资产范文6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应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限制条件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标准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少量补价的判断标准为: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即:收到补价的企业,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支付补价的企业,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小于2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便可认定其具有商业实质:一是换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流动性非货币资产与非流动性非货币资产之间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所谓流动性非货币性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的存货、短期投资、消耗性生物资产等;非流动性非货币性资产是指长期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流动性非货币资产内部之间、非流动性非货币资产内部之间的交换也具有商业实质。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人资产成本、损益的确认与会计处理

换人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或支付)补价方的当期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一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公式对没有发生补价的情况也同样适用。只是不含补价而已。运用公允价值法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核算。应从单项资产交换和多项资产交换两个方面进行。在单项资产交换中,先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出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差额。具体会计处理如下: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换入资产的成本,借记相关资产科目;按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该存货的账面价值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在多项资产交换中,可将交换的多项资产视为一个整体。再按单项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法进行会计核算。具体步骤概括如下:第一步:计算换出资产、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各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

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

第二步:计算确定换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换入各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换人各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第三步:计算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第四步:计算确定换人各项资产的成本:换入的某单项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总成本*某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第五步:写出会计分录。与单项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

三、案例分析

甲公司是一电视机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2008年6月,甲公司决定以其持有的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换丙公司拥有的一项电视专利技术。在交换日,甲公司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6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公允价值为500万元。丙公司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660万元,累计已摊销金额1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丙公司原已持有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交换后,使乙公司成为丙公司的联营企业。假设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分析: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5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0000

投资收益 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00

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0000

累计摊销 120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