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沿成习范例6篇

相沿成习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前沿知识

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37-01

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物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物理科学研究也加快了向未知领域前进的步伐,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前沿知识。对学生来说,这些新奇有趣、充满神奇的物理前沿知识是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产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内驱力。

一、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引入前沿知识的主题

物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要的参考蓝本,也是确保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保障。引入物理前沿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因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围绕教材中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选择贴近教学内容的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科学知识,增加学生的见闻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回声、噪声、变声等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也比较喜欢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笔者没有采用常见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的方式,而是向学生介绍了一门由声学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海洋声学,它以声学为基础,与海洋学结合起来,向人类揭示海洋的秘密。“同学们都觉得海洋十分神秘,想不想去看看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呢?而关于海洋的研究,人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就是人类现在还只能在浅海研究,还不能深入浩翰海洋的腹地,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发明一些特殊材料的海底航行装置。”有学生开始猜测。“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希望将来能够由你去实现。不过,现在科学家们采用一种海洋声学层析术(利用声学方法在大范围海域测量海洋动力特性的一种遥感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根据声音速度的变化、声音的反射等信息,能够推测出海里的样子。”笔者说。“太神奇了!”学生们纷纷感叹,进而对学习声学的知识充满了热情。

二、根据学生喜好选择引入前沿知识的内容

尽管初中生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每个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引入物理前沿知识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推荐给不同的学生,促使学生高效吸收。

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关注光污染的问题,有的学生对噪声的问题比较关心,还有的学生比较关心环境污染、低碳节能等题。相应的,对于关注噪声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汽车消声装置设备,包括阻性消声器、复合消声器、主动消声器等,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汽车消声装置的工作原理,很多男生喜欢研究汽车,对这方面的知识兴致很高;对关注环境污染的学生,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关磁悬浮风力发电的知识,让学生对磁悬浮列车有所了解,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这些知识,清楚地知道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轴承的摩擦力,提高了转动速度,在风力吹动下,提高了发电性能。

三、立足学习现状设计引入前沿知识的形式

当前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物理知识抽象、概括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导致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分化现象突出,更有部分学生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为了最大化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教学价值,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当前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现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大胆地创新引入物理前沿知识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了解物理前沿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声学、光学的知识后,教师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向学生介绍了“光声学”的前沿知识。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视频主要对当前光声学的知识通过图像和文字进行了阐述,主要是用脉冲激光照射在液体表面,借助液体中声波产生空化而发光,实现了声波与光波的转变。学生观看视频后,在感叹现代科技魅力的同时,也对声学、光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围绕视频上的材料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关光声学内容的问题。这样教学,灵活恰当地引入前沿知识,扩充了课堂容量,唤醒了学生好奇心。

相沿成习范文2

一、沿海生物资源分析

莆田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主要渔区之一。境内大陆海岸线总长223.9公里,海岸线曲折迂回,构成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有大小岛屿150多个,海岛海岸线总长119.7公里。有浅海面积81.6万亩,滩涂27.5万亩。莆田市境内植物资源有215科,1403种。动物资源主要有饲养和野生两大类。这些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供了课程资源。

二、沿海学生学情分析

莆田沿海农村“留守学生”较多,他们未能像其他孩子常常偎依父母身旁享受着暖暖的抚爱,聆听着谆谆的教导,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居亲友家中,孤独地像野草一样自生自长。人们给这些孩子取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与父母间正常的情感交流,常常会滋生孤独、寂寞、焦虑、急躁、任性、脆弱等消极情绪,影响着他们品德、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培养沿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情况,如何利用沿海生物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成为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1.将关心撒向课堂,化为学生乐于合作学习的生物催化剂

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教学的基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在沿海初中的学生中,多数人会抱怨:没有人关心我。于是这些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问题与行为。沿海初中的课堂内外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在关心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和成长,形成终身受益的合作学习能力。关心应成为沿海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灵魂,并成为改变沿海初中学生不良问题与行为的生物催化剂。

2.培育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

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兴趣、志向成正比关系。在沿海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角度,采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法,去揣摩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并欣赏、鼓励、诚心诚意的对待他(她)们,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及时肯定学生的质疑和求异思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

3.让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讨论、评价等活动中形成合作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动手采集海洋生物,形成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在课堂内外采集、整理海洋生物标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比较,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如教师介绍藻类植物时,可布置学生事先采集藻类标本,在教学时由学生展示所采集的标本,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观察,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海洋生物培育实验,形成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是人类正确地认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渗透在人类的每一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沿海初中学生做海洋生物培育实验,可有效地促进其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如,教师设计“光照、水分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比较实验”,让学生取100ml玻璃杯三个(分A、B、C杯),然后从当地海珍品育苗场取小球藻培养液3ml,在A、B、C杯中各加1ml小球藻培养液,其中A、B杯实验组放在阳台上,C杯实验组放在黑暗的柜子中,连续培养一周,期间B、C杯实验组每天都不添加新鲜海水,A杯实验组每天都添加适量新鲜海水,到次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加以指导、总结。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对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自主、快乐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既获得了大量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还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作为沿海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根据沿海农村初中的实际,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自主快乐的生物课堂。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其中每个学生在一个阶段内有侧重任务,采取轮流负责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相互帮助,并以集体的成功作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如,在进行“观察鲫鱼外部形态”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布置观察要求,然后进行分组观察,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综合同学们的观察结果和见解,形成了鲫鱼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能力。

(4)重视总结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后的交流评价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有助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在交流评价过程,教师要创造公正的评价氛围并及时引导学生对他人思路、方法作出相应的评价,如,“对他的观点你有什么补充的吗?”、“请你评价一下优、缺点”等。由此,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同时提升合作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评价也是沿海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要让学生喜欢初中生物学,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不断地做好及时评价工作,才能增进和保持生物学科课堂的活力。

(5)加强课外合作学习活动,充实课堂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内涵

要提高沿海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少留一些书面作业,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植物的生活与栽培管理”数学时,让学生每个人种一种植物,并对所种植物进行周观察记录,然后将结果定期带到课堂内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初中动物学内容时,让学生自主结合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并邀请家长参加,然后,利用周末就近前往海珍品养殖场、育苗场参观、考察;沿海初中生物教师也应经学校同意,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一学期组织一次全班考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课外活动;等等。这些课堂外的合作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提高沿海初中学生的知识面和合作学习能力,对课堂内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内涵具有良好的充实作用。

相沿成习范文3

关键词:跑道线;便签贴;脚内侧踢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62-02

跑道线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而便签贴也是价格便宜的常见办公用品,前者的直线限制性和后者的位置限制性可以结合到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益,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脚内侧踢球技术,丰富一线教师的教学手段。

一、针对“助跑”的教学手段

脚内侧踢球的助跑一般要求为直线助跑,即助跑的方向c足球预计运行的方向大致为一条直线。有时,对掌握较好的学生,且在一定的情况下才会稍稍在侧一点的方向助跑。

分析:在直段的跑道线上,要求学生沿跑道线进行助跑,强化学生的直线助跑(图1)。

变化:(1)可以在两个跑道线之间进行助跑练习。

(2)可以利用弯段的跑道线,让学生体验稍侧向的助跑练习(图2)。

教学建议:安排学生在跑道线上前后间隔5~6m的距离,沿着跑道线进行练习,也可以安排学生错位的在跑道线进行练习。

二、针对“支撑”的教学手段

以左脚支撑为例,左脚踏点要在球侧15cm左右,左脚脚尖要和球的前沿大致平齐,膝关节稍弯曲(图3)。

图3

分析:(1)在直段的跑道线上距离球15cm左右处贴上一个便签贴,要求学生在支撑踏点的时候前脚掌落在便签贴上,强化学生的支撑脚踏点位置。

(2)请学生想象跑道线垂直向上延展成一个“平面”,要求学生在踏点的同时用膝关节去顶这个“平面”,强化学生的膝关节同时弯曲。

变化:用两个便签贴,贴在地上,间隔15cm左右。请学生将其中一个便签贴想象成足球,练习时脚尖落在另一个便签贴上(图4)。另外,还可进行左脚、右脚的轮换练习。

教学建议:让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一组利用第3跑道线、一组利用第4跑道线同时进行练习。教师可在第3跑道中巡回指导。如果跑道边有足够的缓冲区,还可以再组织一组学生利用第8跑道,从缓冲区向第8跑道线进行练习。

特别提醒,学生在进行(左脚)支撑踏点练习的同时,需要求学生同时做出(右脚)摆动腿向后提起,小腿适当折腿(图5)。

三、针对“摆动”的教学手段

以右脚为例摆动击球,右脚稍向后提起,膝关节外转,脚尖稍翘起,前摆时小腿加速,脚尖迅速外转90°,膝关节、脚踝绷紧用力,脚掌与地面平行(图6)。

分析:学生支撑脚落在距离直线跑道线15cm左右的便签贴上,脚尖方向平行于跑道线;摆动腿在跑道线上方,沿跑道线摆动。摆动腿摆动的完整过程,其投影点必须落在跑道线上。

变化:(1)可做有球或者无球的一步助跑摆动。

(2)可用两个标志贴代替跑道线,要求学生在两个便签贴形成的直线上方完成摆动练习(图7)。

教学建议:学生相互间隔5m进行助跑支撑摆动练习,还可以安排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练习,另一人观察摆动腿是否是沿直线摆动。

四、针对“击球”的教学手段

“击球”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指用脚的什么部位触击;第二是指击打到球上的什么位置;第三是指脚与球接触后,力的作用过程。以右脚踢球为例,脚内侧踢球的击球环节就是要用右脚脚内侧部位击打球的后中部或者后中上部,使球产生沿地面直线向前滚动的效果。

分析:足球放定,将便签贴贴在足球的后中部或者后中上部,其贴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明确击球的什么位置;再贴一张便签贴在自己的脚内侧,也是让学生明确用什么部位去击球。练习时,用脚上的便签贴去击打球上的便签贴;进一步在观察球是否沿着跑道线在向前滚动(图8)。

变化:可跑道线之间进行此练习。

教学建议:学生两人一组相距5m进行练习;组与组之间保持5m左右的前后间距。左右的间距可以间隔一个跑道,如利用2道内线、4道内线、6道内线同时进行练习。也可以相互错位的同时进行练习。

五、针对“随前”的教学手段

以右脚踢球为例,右脚在击球后继续保持脚尖外展并积极前摆一小段距离后制动,此过程中膝关节、踝关节依旧保持用力、绷紧的状态(图9)。

分析:球放在跑道线上,在其前方10cm左右粘贴便签贴,摆动腿在击球后继续保持击球脚型并积极随前,当击球脚超过便签贴之后方可制动。

变化:(1)可将足球放在跑道线后,足球的前沿与跑道线平齐,要求摆动腿击球后,保持击球脚的脚型超过跑道线后制动。

(2)也可沿着跑道线的方向,在球的前方10cm处粘贴便签贴;观察击球脚沿着跑道线的方向积极随前。

强调:其随前的动作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还应强调上身的稍稍后倒与制动,保证身体的稳定性。

相沿成习范文4

关键词: 前沿知识 交叉科学 物理课程 分类研究

引言

依据教育部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在对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改革中,加入部分涉及前沿科学、交叉科学、复杂科学相关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新近物理科学中的新发现、新进展等热点内容的基础介绍等。目前而言,学术界尚未对中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前沿知识做出明确界定,较少见到关于这方面的系统性分析,显然不利于教师合理地处理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研究即依据教学改革前后课程内容的对比,基于人教版教材剖析其中的前沿科学知识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1.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前沿知识的特点分析

中学物理课程学习必然关联到物理科学的相关前沿,尤其高中物理课程更加如此。例如,现代量子理论、场论、超弦理论等,还有物理学科与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地球物理、非线性系统、材料物理、物理化学等分支交叉学科。这些交叉学科和物理前沿知识虽然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但大多不脱离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最经典的物理基础概念,交叉复杂的前沿物理表征之下,是传统基础物理内涵的新发展、新应用。因此,本研究将具有时代性、非常识性、复杂性、交叉性特征的物理知识内容,都归纳为中学物理的前沿知识。

1.1时代性

首先,前沿知识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前沿科学知识的发现和运用时间来看,前沿知识本身是新近发现和运用的。例如,中学物理课程人教版教材中提及的黑体与黑体辐射、非线性系统、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等等,皆为时下物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因此顺理成章成为中学物理课程当中的前沿内容。从另一角度考察,由于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推动,相对于之前的教材,新教材突破性地提及了部分新知识,如牛顿经典物理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及量子理论,等等,作为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的分水岭,在20世纪已经确定,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不普遍,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依然将近代物理的量子理论与相对论作为前沿知识进行介绍。

1.2非常识性

前沿物理知识应当是非常识性的。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并不广泛、普遍运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仅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不广为人知的运用与实践。对于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来说,这类知识大大超出了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范畴和认识程度。举例如物理教学中对于真空的描述,通常将真空解释为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的地方,即不存在任何物质与能量的空间。但这种观点与解释仅在牛顿经典物理理论中成立,在近代物理中并不成立。实际上,就量子理论而言,真空作为量子场的基态,包含涨落和极化的效应。由于引力作用存在引力场等,近代科学解释早已远远超越牛顿经典物理中对真空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成为物理教学当中的前沿内容。

1.3复杂性

前沿物理知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里复杂性指物理现象较为复杂和物理解释过程较为复杂。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中,这两类复杂性内容都有体现。其一,如大幅度摆动的单摆,需要运用非线性物理与混沌系统理论进行解释,并非简单的力的分析可以简单阐释;其二,如光电效应,虽然光电效应的发现和运用早在上世纪已经实现,但是对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来说,对这类复杂的微观的抽象物理现象较难有直观的感受,其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较为繁琐,必须牵涉光的量子理论,以及光的粒子系统理论进行解释。在中学物理课程内容中,非线性系统与光电效应等知识,都应当归属于前沿内容。

1.4交叉性

前沿物理知识具有学科的交叉特性。由于物理学科的进展和分支差异,物理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新兴的交叉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上,在运用领域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渗透。如生物物理、物理化学、现代材料物理、地球空间物理等,与众多自然科学发生了多种多样的融合。这些融合和交叉同样基于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同时拔高于普通的物理现象,需要与其他科学知识共同联系起来进行解释和学习。因此,这类教学内容应当引入中学物理中进行介绍,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前沿知识的分类

纵观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前沿知识,其编排嵌入各个章节,分布在不同知识领域,其组织安排较为零散,但都与归属章节关联紧密。因此,本研究根据上述四大特点,依照从初中到高中的课程章节顺序,根据呈现形式、章节内容、关联的前沿知识等部分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整理归类为四个主要模块:一是非经典物理概念;二是生活中需要用前沿知识解释的现象;三是需要用到交叉学科知识解答的问题;四是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

2.1非经典物理概念

近代物理的基础诸如量子理论、相对论、场论等知识作为完全不同于牛顿经典物理的内容呈现在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当中,特别是高中物理内容中较多。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探究热情,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尝试,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价值观。这些内容都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科普,涉及的物理概念归类如表1所示。

2.2生活中需要用前沿知识解释的现象

不同于课本当中枯燥的物理概念、原理阐述和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生活当中的物理更容易使学生接纳,并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生活中存在一些少见的现象,其中一部分与物理前沿知识密切相关,这些物理现象在普通中学生知识结构下无法解释,运用一些复杂的前沿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阐释和分析。表2统计了物理课程内容中用前沿知识解释少见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3需要用到交叉学科知识解答的问题

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交叉学科的极大丰富。特别是交叉学科往往出现在应用科学当中,因此存在较强的实用性,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运用,只是中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较难掌握,但许多内容和现象已经可以在生活中逐步遇到。这些内容提供给学生使其将物理与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并引导学生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交叉内容的物理知识整理如表3所示:

2.4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

物理前沿科学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超导特性的发现,使得超导悬浮列车成为现实,极大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对城际交通进行了优化;原子能的发现和运用使得核裂变技术为核心的原子反应堆实现了发电功能,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并且成了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全息影像技术和超声技术服务与医疗技术,使得千百万新生儿疾病能够在发病初期就能及时判断并治疗,极大提高了婴儿的出生率和健康水平……这些丰富的科学技术内容从头到尾贯穿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科学的实用性,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新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的关联知识点整理如表4。

3.结语

将前沿科学知识、复杂交叉学科知识嵌入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当中,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顺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本研究梳理了初中、高中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前沿科学的相关内容,为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和把握前沿知识、关联基础知识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芳华.论物理前沿知识课堂教学渗透的路径选择[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08(12):5-8.

[2]潘建标.打开“窗口”看世界――高中物理教材渗透物理学前沿的探讨[J].四川育学院学报,2004(6):40-41.

相沿成习范文5

1.高校和教师对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认识不够

专业选修课是普通本科高校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在拓展知识领域、细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强调必修课的重要性,对专业选修课的重视不足;即使开设了前沿选修课,也主要是针对理论前沿,缺乏对应用实务类前沿选修课的开设,对学生的技能应用个性化培养不强。因此无论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都容易忽视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

2.学生对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不够重视

学习不认真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在人才培养方面,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是,学生缺乏职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全局考虑,认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不重要,对选修课程不重视,缺乏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混学分”现象,对知识新颖、技术难度稍高的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就更加不认真对待。

3.专业教师的专业前沿应用技术与教学水平不足

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并且要反映专业的新型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或实践体系,相关参考资料不易获得。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教师能够持续关注技术应用发展,同时也要保持与技术应用业务部门的紧密联系,甚至需要到业务一线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数从事学科理论研究,缺乏相应的业务实践,在实务类专业前沿应用技术方面经验不足。

4.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教学条件和设施投入严重短缺

专业前沿技术应用往往需要依托应用设备、生产工艺、业务环境等一定的比较资源或者先进的实验室条件,相关的专业前沿课程教学自然也会需要必需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但是,国家对普通高校的建设经费比起211、985等院校要少许多,普通高校将非常有限的建设经费都投入到应用比较广泛的基础性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中,对选修课极少会有经费的投入。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改革尝试

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有700多所,辽宁工业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对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都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开设实务类专业选修课就是其中一项。

1.升级教学理念,提高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认识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首先,对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特别是前沿选修课,赋予不同的教学功能:必修课侧重学科通用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选修课灵活多样的知识内容与弹性的教学形式则侧重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塑造个性专业人才。其次,在专业教学内容安排上:必修课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性、通用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比较稳定;选修课则重点关注更深、更广、更新的知识技能和当代经济中的新问题、新焦点,课程内容有较大的弹性,且需随社会需求变化或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特别强调的是,实务类专业选修课在功能上更倾向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对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提供更坚实的知识和能力支持,力求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应用方向上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度扩展,关注前沿应用问题,以让学生获得高于普适教材更多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2.实行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教学系统配套

改革把专业前沿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安排和教学实施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考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确立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覆盖的领域比较宽泛,从业务性质角度看,既有宏观的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方面,又有中观的产业贸易竞争、国际金融投资方面,还有微观的跨国经营、公司外贸业务方面;从学习深入角度看,既有高端的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前沿,又有新出现的应用技术和现象。在上述各个方向和领域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确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再结合社会上需求比较强烈的方向,进一步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2)完善和创新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重视研究兴趣的激发、最新应用技术发展动态的传递和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创新教学思想、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将积极推动案例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将实验实训教学引入实务类专业前沿课的教学过程中,以专业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创设与课程内容和主题相关的、尽可能适应学生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和训练任务进入案例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深入业务操作中,注重教、学、练的互动衔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创设展会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虚拟场景,开展情景教学。

(3)改革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专业选修课程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课堂出勤与课程结课考试相结合,或者采用在课程结束后写总结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这些考核方式并不适应实务类的专业前沿课程。目前,院校正在探索个性化特色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出几类应用型学习成果表现形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选择某一类成果提交,作为成绩评定的考核依据。例如,从学术论文、业务方案设计、模拟策划、专业技能竞赛分组对抗等几类形式中选择性提交。采用这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知识技能的应用训练等方面效果比较理想。

3.多渠道强化专业教师的实务应用能力

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中,高水平的实务类专业教师必不可少。在以科研成果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大环境下,强化实务类专业师资建设则更为紧迫和重要。院校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具体措施:首先,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进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了解行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提高教师的前沿应用技术水平,并以此作为个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其次,引进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每年举办相关的专项应用技术的前沿讲座,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又有益于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最后,每年举办一次专业应用能力竞赛,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评委则由企业中专业人员担任,对教师的应用能力进行检验,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应用技能。

4.利用虚拟仿真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

基地完善教学设施实务类专业前沿课的教学对实践内容比理论类课程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数字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优势,建立虚拟仿真专业实验室,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来创建虚拟的情景,以满足案例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环境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可以与企业积极合作,校企共建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以现实的应用环境和场景来辅助实验室教学,形成校内虚拟仿真、校外真实演练的立体教学和训练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可塑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相沿成习范文6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58-01

互助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互助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高效课堂的互助学习应以教学目标为线索,让学生组内互助、组间互助、对子互助等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一、构建互助小组,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要使学习小组真正达到和谐互助的目的,小组的构建必须注意以下策略:

1.学习小组的数量必须适中。为了便于教师指导、调控,便于各小组间的交流与互动,一个班所分的小组个数一般不超过8个。

2.小组内的人数必须适宜。为了充分调动组内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平等参与,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

3.各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应该是相当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占大致相同的比例,既便于发挥优秀生的帮带作用,又有利于各小组间互动活动的开展。

4.各小组的构建必须是民主的自愿组合。在构建合作小组的大框架下,教师指导学生尽量自由组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满意。小组成员只有情投意合,才能在合作交流中通力合作。

二、构建互助小组,注重抓好三个“双”

1.双向选择。小组组合之前,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情、喜好、人缘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分类,与班干部一起,确定小组组长,由组长面向全班“招兵买马”,双向选择。这一过程不要太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磨合”;对买不到“马”的,或没有人“买”的,班主任要帮助分析原因,协调工作,对扎堆的小组要做好疏通工作;最后,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定期指导、检查、督促,并根据学生转化情况及时调整,过一段时间,也可以通过小范围的双向选择进行必要的调整。

2.双面“施压”。小组组合起来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及每个成员的奋斗目标。成绩好的学生要明确怎样帮,帮到什么程度;成绩差的学生要清楚怎么追,追到什么地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压力。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确保每个学生的目标都切合自身实际,措施切实可行,定期组织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和措施。

3.双方同奖励。成绩差的学生有了进步要奖励,对与其结对的成绩好的学生也要奖励,让他们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多组织小组评比,对优胜小组奖励,增强团队进取意识,树立一荣俱荣的观念。

三、构建互助小组,师生要注重对和谐的认识

1.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认识要和谐。既然是互帮互助小组,就不应仅仅以学习好坏作为分组结对的标准。

2.学生的认识要和谐。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端正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建立小组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学习小组里,每个人在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影响别人的同时也能受到别人的影响和帮助,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影响,还包括思想品质、学习习惯以及与人合作共事能力的影响。 四、组内互助学习

组内互助学习就是指学生先根据老师预设的问题预习后,进行的一种以五、六人为一组的小范围内交流讨论的学习形式。组内互助学习要求学生对预设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交流,相互检查落实情况。由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分配学习任务,记录学习结果,并总结小组共同讨论学习的结论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例如,在讲小学六年级数学《面的旋转》一课时,小组成员分工用纸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并分别沿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就得到不同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圆台、球体,并且都讲出自己的操作过程。然后组内两两交换图形纸,自己再尝试,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每个人都旋转得到了好几种立体图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小组每个成员各有分工,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学生参与度。就连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也能积极发言,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心越来越强,胆子也越来越大,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和学生打成一片,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掌握。

五、组间互助学习

小组学习中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在班内组间大范围互助学习。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例如,在讲《面的旋转》时,学生小组合作后,进行组间合作时,有的学生说:“三角形只有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才能得到圆锥。”话音一落,又有同学说:“沿不同的直角边旋转,得到的圆锥也不相同。”“如果沿斜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应该像个枣核,中间粗,两头细。”“直角梯形只有沿着高的那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才是圆台,沿其它边都不行。”“圆要沿着直径旋转一周才是球体。” “半圆也可以沿直径旋转一周得到球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沿任意一条边旋转一周都能得到圆柱”……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在组间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收获颇多,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思路开阔,还养成专心倾听的习惯。课堂上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要注重适时、中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在分享中实现共赢。

对子互助学习是指对在组内学习、班内组间学习的基础上,还不能接受所学知识的个别学生采取的一对一学习方式。让学习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多次讲解所学知识的重点,直到他们理解或记住,这样不仅能让学困生学会当天所学知识、又能学习小老师的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做题技巧、书写格式等。也能使“小老师”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增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