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的诗句范例6篇

春风的诗句

春风的诗句范文1

《咏柳》一诗主要描绘的景物是初春时的柳树,实际上是借柳树咏春风。全诗第一句将柳树比喻成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妙龄少女,第二句描绘的是窈窕多姿的柳条,第三句和第四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作者自问自答,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春风裁剪出柳叶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全诗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出垂柳的特征,把早春的垂柳写活了;全诗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后两句借柳树歌咏春风,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来源:文章屋网 )

春风的诗句范文2

读懂诗句除了要借助相关的注释之外,还要借助古汉语知识疏通,借助语境疏通,借助诗题疏通。

1.借助古汉语知识疏通

(1)词类活用

在诗歌鉴赏中,由于诗歌特定的简洁、押韵、平仄等要求,诗人在运用词语时往往会使一些字词活用,以增强表达效果并使之符合不同诗歌类别(如律诗、绝句、词、曲等)的要求。所以,在解读诗句时要注意此类活用情况,要将文言文中学到的有关词类活用的知识运用到诗歌鉴赏中来。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悦”、“空”字,都是使动用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中的“凋”字,也是使动用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中的“哀”字,是为动用法。

(2)语序颠倒

由于诗歌的特定要求,诗人在创作时,也会有意将诗句的顺序颠倒,这时就要借助“事理”来调整诗句的语序。

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的语序应为“泉(遇)危石(而)声咽,日(透)青松(而)色冷”;“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正确语序应是“应笑我多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语序应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的语序应是“浣女归喧(于)竹,渔舟下(而)莲动”。

2.借助语境疏通

诗句有时虽然难以解读,但所表现的内容必定要符合事理,不管它是实写的还是虚写的,是现实的还是将来的(抑或过去的),我们只要抓住“事理”,就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如:“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中“又逐春风到洛城”的主语是谁?如果我们承接上句来看,那就是“春风”,就成了“春风一夜吹乡梦”,春风“又逐春风到洛城”了,很明显不合事理,于是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最后一句的主语应该是“梦”,即“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3.借助诗题疏通

诗题往往是诗歌的描述对象,是诗歌所反映内容的中心点,是诗歌所抒感情的寄托物,关注了诗题,就可以说读懂了一半。

如《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

春风的诗句范文3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作者于良史,唐代诗人,历史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曾经当过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的从事,以后为张建封所推荐,在公元756-758年担任过侍御史的官职。其五言诗清丽超逸,善于描摹物态风光,笔下时有警策之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冬日野望寄李赞府》),“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闲居寄薛据》)。五言律诗《春山夜月》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也是与篇中具有精警动人的诗句分不开的。

首联破题,总揽全诗。“春山”和“夜”点明了这首写景诗的节令、时间、地点。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事物,诗人去欣赏游玩,由于景色迷人,入夜了,竟然忘了归去。开头这两句,不仅点明了特定的描写对象,而且限定了特殊的景色氛围。同时,对作者的行为也作了明确的交代,形成一、二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所以,首句中的“胜事”又是全篇诗情产生的源头。把诗人的自我形象置于春的夜景之中,形成有我之境。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究竟是什么“胜事”,令诗人流连忘返盘桓至黑夜,三四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仅仅两句,却足以把一个“胜”字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紧承第二句“赏玩夜忘归”中的“夜”;“弄花香满衣”句中的“花”,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澜。其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现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以少胜多,一能当十。第三,“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还有就是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的确是神来之笔。

置身山中月下的美景,诗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于是自然引出了四五句“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兴之所至,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

春风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贺知章;诗歌;风格

贺知章是初盛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气度雍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本文将结合作品对其风格进行分析。

贺知章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的时代和个人的遭遇息息相关。公元659-744年,贺知章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经济繁荣、国力鼎盛的时代。贺知章诗歌中所反映的生活正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社会现实,充满昂扬上进的时代精神。如其应制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奉和圣制春台望》等正是反映了“开元盛世”的文治武功和“盛唐气象”。他以一种开放的胸怀,描写积极上进的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

贺知章的一生是顺遂的,少时即以诗文驰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仕途一帆风顺,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贺知章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不久病卒。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与之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史称其“晚年尤纵,无复规检”,行事率性而为,无所顾忌,而其实正反映了贺知章率真放旷,不愿受世俗所羁的坦荡磊落胸怀。他仕宦长安五十年,历任要职,豪饮善诗,擅长书法,多才多艺,名重京师。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淡而有味。

《咏柳》是贺知章写景诗的代表作品。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的诗句范文5

写作中,如何巧引妙用古诗词名句呢?

1.让古诗词名句在句中作修饰语,即作定语,来修饰你所表达的中心词。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子情让我感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夫妻情让我感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情让我感动。

2.让古诗词名句作你所表达句子的主语。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清幽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迷人的春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繁华的春天;“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是醉人的春天。

3.让古诗词名句作你所表达句子的宾语。如:春是一种情调:古乐府传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晚归的孟浩然清唱“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杜工部低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4.让古诗词名句作你文章的标题。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用辛弃疾的词句作标题,题目亮丽,有文化底蕴。有时也可化用,如:《怎一个情字了得》,化用了李清照的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

5.巧用诗词引出下文。即用诗词名句开头,引出下文,自然流畅,彰显底蕴。例《最美丽的风景》开头写道: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确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文章由李商隐名句中的“夕阳”巧妙引出“夕阳下最美的风景”,言浅意深,引人入胜。

6.巧用诗词抒情。巧借古诗词直抒胸臆,不但使语句优美,而且也升华了思想情感。例《当忘则忘,当记则记》中写道:他忘却了尘世的愁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他忘却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从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追求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高洁,找到了自我。文章借用名句,抒感,真切而有文采。

7.巧用诗词作论据。在议论文写作中,巧用古典诗词的名句作论据,简洁有力,意蕴深厚,论证有力度,文章添华彩。例《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中写道: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在污浊的官场中,屈原没有“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而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8.巧用诗词交代时间。描述某一时间,可以直接引用名句,会给严肃刻板的岁月抹上一层典雅高贵的金黄色彩。例:在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日子里,我结识了平生第一个未曾谋面的挚友。

春风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松尾芭蕉 春 秋 俳句 汉诗

松尾芭蕉擅长借景抒情,文笔清淡,格调高雅清幽,诗意隽永。由于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他被称为“俳圣”,也被赞为《万叶集》之后的“最伟大诗人”。很多学者对日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从上代的模仿到近世,日本的和歌和俳句受到汉学的影响颇多。笔者研究能力有限,试通过对比分析汉诗和芭蕉俳句中的伤春悲秋的作品,来探究汉诗对芭蕉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蕉风俳句与汉诗的渊源

芭蕉有很高的汉诗文素养,他提倡庄子哲学的反俗精神,可以说对汉学的憧憬和崇拜是芭蕉文学创作的根源。很多学者指出,“蕉风”俳句与中国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有着深刻的渊源。在『奥の道的开头,芭蕉说道:“月日は百代の^客にして、行きかふ年も又旅人なり。浮生は簸稳簸贰!闭庥肜畎椎摹洞阂寡缰畲拥芴依钤靶颉分小胺蛱斓卣咄蛭镏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世若梦”相似。可见,芭蕉从自由奔放充满才气、具有卓越的想象力和伟大构思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中,学习到了“人生即旅途,旅途即人生”的道理。

另外,芭蕉的作品还受到中国“诗圣”杜甫诗歌的影响,芭蕉漂泊的人生也与杜甫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雪の朝 独り干qを yみ得タリ这首俳句是芭蕉当时困顿生活的写照,也是激励自己在生活的不安中前行的体现,这和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处。

可见,芭蕉的作品中,受到汉诗的影响因素处处可见,笔者将从芭蕉作品中遴选出几首与春秋相关的作品,具体地来分析汉诗对芭蕉俳句作品的影响。

二、与“春”相关的诗句对比

1.「象や雨に西施がねぶの花

这首俳句可以翻译为:象泻蒙蒙细雨,淋在合欢树的花上,楚楚可怜似西施。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汉诗中歌咏西施的作品很多,其中,李白的《咏苎萝山》中就有“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的诗句。

2.「行く春やB啼き~の目に泪

这首俳句是芭蕉创作《奥の道》,开始旅行之路之前的作品。作品中饱含了作者前途未卜的伤感之意。这与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模式如出一辙。

3.「さまざまな事思ひ出す@かな

这首俳句,是芭蕉回到故乡伊R时所创作的作品。实际上,两千多年前樱花已经在中国有种植的记载,汉诗中也有不少歌咏樱花的作品。其中,白居易的《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中便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描述。

三、与“秋”相关的诗句对比

与“秋”相关的诗句对比,笔者拟将杜甫和芭蕉的作品进行对比,因为在咏秋的作品中,诗人通常表示一种悲秋的感慨,在这方面,唐代的杜甫和芭蕉都以秋为命题,创作了大量的思考人生的作品。

1.「髭Lヲ吹いて暮秋@ズルハlガ子ゾ

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为芭蕉的自我描写,感慨“暮秋长喈吁,伤时叹世者谁子?西风掠髭须!”而杜甫在《白帝城最高楼》中,有“杖藜炊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的感慨,同样也是忘我中感慨人生之语。

2.「猿を人巫婴饲铯物Lいかに

这首俳句是描写,在听到悲愁的猿声之后,对瑟瑟秋风中被抛弃的孩子的怜悯之情。“猿”,做断肠之意理解,源自于中国故事中母猿被人掠走孩子之后发出悲切的哀鸣的故事,在很多汉诗中被引用到。而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椿”就是引用了这一典故。

3.「野分して盥に雨をく夜かな

这首俳句是芭蕉38岁时所做,是其闲寂风格作品最初的代表,描述了其生活的窘况。作者在自我安慰中,联想到与自己境遇颇为相似的杜甫,在贫困生活中被放逐的经历。而杜甫在其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句子。

四、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芭蕉的作品很自然地参考了中国的汉诗,借用了相似的抒情模式,充满了汉文化色彩。芭蕉的“秋”主题作品一半以上都是借鉴了悲秋的抒情模式,诸如「野ざらしを心に风のしむ身かな「枯枝にからす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この道や行く人なしに秋の暮等作品,都充满了淡淡的悲伤。

总之,想要了解芭蕉俳句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就必须懂得鉴赏在其作品中汉诗的影响要素。对芭蕉作品和汉诗再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研究,将对理解俳句的文学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以及中日文化交流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上一篇技术资料

下一篇中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