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海拔的湖泊范例6篇

最低海拔的湖泊范文1

据资料介绍,新疆境内的天然湖泊约有130多个,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0个,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十多个,大多为河流终点湖,面积变化大。新疆湖泊的水域总面积约为5500平方公里。

新疆的多湖泊与多山、多盆地相关。新疆的地貌概括地讲是“三山夹两盆”,山地约占40%,剩下的就是盆地了。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降水丰沛,山中的山间盆地难以计数,山地降水,盆地储水,构成了新疆多湖泊的格局。

新疆湖泊的成因复杂,既有断陷湖、冰川湖,还有堰塞湖、风蚀湖、河成湖等。这些湖泊星罗棋布,分布于大山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以及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低洼地,在广袤的草原上及荒漠里也有分布。

新疆的湖泊在分布高度上也相差悬殊。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海拔高程多在3000米以上,和田境内昆仑山里的阿克萨依湖海拔高度达4963米,有“悬湖”之称;而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为-153.31米,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也是仅次于约旦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

新疆的湖泊众多,特色各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西域久远的历史文化的影响,许多湖泊都与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纠结在一起,被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如天山天池、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还有一些湖泊据传有“湖怪”“水怪”出入,如喀纳斯湖、赛里木湖和喀拉库勒湖等,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新疆的湖美,美在原始,美在圣洁,美在高贵,美在大气。天山之南素有“塞外明珠”之称的博斯腾湖,天山中段博格达峰北坡享有“西域神湖”美称的天山天池,阿尔泰山友谊峰南坡有“瑞士风光”美誉的喀纳斯湖、白湖,天山之北准噶尔北缘有“云雾升起的地方”之称的乌伦古湖,天山西段高山草原上有“山脊上的蓝宝石”之称的赛里木湖,中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有“天鹅故乡”之称的天鹅湖,帕米尔高原上有“黑湖”称号的喀拉库勒湖和它的姊妹湖布伦库勒湖,还有东天山山麓的巴里坤湖,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之间的阿其克库勒湖,昆仑山腹地状似鲸鱼的鲸鱼湖,阿尔金山中的阿克赛钦湖,乌鲁木齐境内的柴窝堡湖等,无不折射出大自然最神秘的光彩,让人赏心悦目,物我两忘,流连忘返。

说到新疆的湖,不能不提及已经消失在人们记忆里的罗布泊。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古称泐泽、盐泽,元代起称其为罗布淖尔,蒙古语意即“多水汇流之湖”。史料记载,公元4世纪的罗布泊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考察罗布泊时,它还是波涌浪宽的大湖,1941年测量时湖水面积仍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锐减到660平方公里,1972年后逐渐干涸。罗布泊消亡的主因是塔里木河沿岸人员激增,过度开发及盲目增加耕地用水,致使塔里木河萎缩,断了水的罗布泊最终成为干裂的荒原,空留下“游移湖”的名字让中外科学家探索不止。

消失的还不止罗布泊。地处吐鲁番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艾丁湖,维吾尔语的意思是“月光湖”。1949年,艾丁湖面积曾达到152平方公里,由于湖中盐类强烈蒸发,加之入水减少,1958年测得湖面已萎缩到22平方公里。如今的艾丁湖除西南残存很少的湖水外,大部分是褶皱如波的干涸洼地,触目皆是发白的盐结晶体和盐壳,梦幻般的月光湖只能在人们的梦里存在。而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玛纳斯湖,是玛纳斯河的尾间大湖,湖体受河水量补给变化而游移变动。1962年时玛纳斯湖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后因人类过度开发和索取,玛纳斯河水持续断流,上世纪70年代初完全干涸。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有关方面有计划地向玛纳斯河注水,玛纳斯湖生态逐年改善,重新形成湿地。

而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新疆著名的大风口阿拉山口下风口的新疆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艾比湖,历史上曾经有博尔塔拉河等十多条河流注入,面积曾达到1200多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只有零星的河流注入,湖的面积萎缩为500多平方公里,水深不足2米。的湖盆成为沙尘暴的策源地。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艾比湖的美丽风光将会消失。

最低海拔的湖泊范文2

明代的袁宏道这样写西湖:“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这哪里是写西湖本身,分明是写西湖上的朝烟、夕岚、花柳、月影、游人……

仔细琢磨,古代文人名义上写的是湖。其实写的是湖上的月、湖边的秋和看湖的人。可以说,古人欣赏湖,是把湖当一个舞台,看上面演的戏,关于湖本身却并未涉及。水深、水量这些未能写倒情有可原,但湖水的颜色、透明度这些与美紧密相关的要素都从未触及,就一定另有原因了。

我猜,原因是古代文人都生活在东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没去过西部,而中国最美丽的湖都在西部的高原和高山上。今天我们幸运,能够去西部,看高山湖、高原湖。所以有幸能见到最美的湖。

有一年7月我去天山,看到了赛里木湖。绿丝绒样的草原,捧出了祖母绿般的赛里木湖。毡房点点,几个哈萨克族孩子骑马绝尘而去。又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远望湖水湛蓝湛蓝,像清朗的夜空。走近岸边,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卵石历历可数。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海拔达4718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湖水是绿色的,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

西部的湖泊美在何处?美在清澈,美在颜色。

先说清澈,清澈其实就是透明度高。透明度有一个国际上常用的测量方法。拿一个直径25厘米的白色圆盘,沉到湖中,注视着它,直至看不见为止。这时圆盘下沉的深度,就是湖水的透明度。

我国西部的湖泊多是地壳下沉或断裂所形成的构造湖,还有一些是河道受阻而形成的堰塞湖。这些湖泊水深、透明度高,青藏高原的湖泊主要依靠高山融雪补给,湖中悬浮颗粒物少,水又深,因此湖水透明度居全国之冠。譬如青海湖平均水深17.9米,透明度在1.5-10米。新疆天山地区湖水的透明度也高。赛里木湖平均水深46米,最高透明度达12米。就目前的数据看,中国最清澈的湖是阿里的玛旁雍错,透明度达到了14米。而我国浑浊的湖泊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那里多是平均水深小于4米的浅水湖。河湖相通、泥沙输入与风浪扰动,使湖水透明度更低,一般都在1米以下。

再说湖水的颜色。湖水的颜色是指位于透明度的1/2深处,在白色圆盘上所显示的湖水的颜色。一般用水色计1号(浅蓝色)至21号(棕色)表示。湖水的某种美丽的颜色(如绿色)是溶解了某些矿物质所致,只有在透明度高的湖中,这种颜色才可能显现。湖水的颜色也受制于水深,因为只有深度超过5米,湖水才有可能吸收掉色谱中其他的光而只反射蓝色光。长江中下游的湖泊由于水深平均不超过4米,因此不能指望看到蓝色。

青藏高原上的湖多数呈青绿色和浅蓝色:玛旁雍错为碧蓝色,青海湖呈浅蓝色,鄂陵湖、扎陵湖呈青绿色。长江流域及淮河中下游的湖泊,泥沙和悬浮物含量高,因此大多数呈黄褐色。

古代文人之所以写湖时总是写月、写秋、写晨曦、写夕岚、写游人,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虽然湖多,但湖水浅、浑浊、透明度低,颜色黄褐灰暗。他们当然不会描写这些,而那些美丽的湖又在他们去不了的远方。

这是古代诗人的遗憾,也是中国诗歌宝库的憾事。

最低海拔的湖泊范文3

博克拉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是“湖城”,这座城市位于尼泊尔第二大湖费瓦湖的湖畔。再向北几十公里,就是连绵起伏的安纳布尔纳群山。

上世纪60年代,当西方背包客发现这个湖光山色的“亚洲瑞士”之后,博克拉立即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不过,很少有旅行者来博克拉只是为看景点,而是因为这里的各种户外活动丰富多彩:北方的山区拥有几十条难度各异的徒步路线,是世界各国旅行者公认的“徒步天堂”;城边的桑冉阔特是一个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体验刺激的滑翔伞;费瓦湖是泛舟、观鸟的好去处;从雪山流下的河水湍急,是漂流的绝佳地点……

任何时候抬头都可看见雪峰

博克拉处于一个开阔的谷地,距离首都加德满都约200公里。从海拔1300多米的加德满都出发,走出东边的山口,公路就急转直下,迅速降到海拔七八百米的河谷。之后,只要一直沿着科里索里河蜿蜒前进,就会抵达博克拉。

博克拉的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但南部却没有不可逾越的屏障用来抵挡从印度洋席卷而来的雨云,所以这里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格外丰沛,植被郁郁葱葱,城中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榕树,湖边有大片以娑罗双树为主的热带森林。

许多年来,小城一直“隐藏”在终年积雪的安纳布尔纳群山下,离海拔8091米的安纳布尔纳一峰仅几十公里。但是,在如此短的距离中,海拔居然从800多米一直上升到了8000多米,形成了立体的垂直自然带:从郁郁葱葱的阔叶森林、针叶森林,到灌木丛、高山草甸……换句话说,在博克拉几十公里的范围里,人们可以看到平原地区横跨南北几千公里的不同植被类型。

在这些自然带中,动物资源相当丰富,多种珍稀动物都能在这里找到,例如雪豹、麝香鹿、藏绵羊、棕尾虹雉和角雉等。在山区徒步时,如果运气够好,你就能和它们来个“亲密接触”。费瓦湖是尼泊尔鸟类的聚集地之一,共计有26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清晨在湖边漫步,人们还常常能够看到上千只白鹭成群结队外出觅食的壮观景象。

博克拉最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观,就是那些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山。因为这座城市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所以在博克拉市区的每一个角落,只需抬头,都可以看到壮美的雪山,哪怕是在气温高达40℃的盛夏。由于距离和角度的关系,海拔6993米的鱼尾峰在群山之中尤为突出,它的尖角挺拔俏丽,被尼泊尔用来作为旅游的标志。在鱼尾峰两侧的蓝天之下,还矗立着多座海拔7000米和一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

繁华的湖滨区和古老的旧城区

在历史上,博克拉曾是和印度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尼瓦人和古伦人的居住地,他们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现代化的进程极其缓慢。1970年,博克拉通了公路,吸引来大量的旅行者,博克拉也因此声名大噪,很快出现了上百家宾馆、商铺、酒吧、餐馆。这里秀丽的风景、悠闲的生活节奏和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对每个游客都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费瓦湖北岸的湖滨区,是博克拉最繁华的地方,有着大量的餐馆、舒适廉价的旅馆、手工艺品店、书店、果汁店、咖啡馆、户外用品店、旅行社……而那些穿着各色纱丽的尼泊尔女子、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悠闲散步的水牛,全都走动在这样的场景里,从而构成了丰富美丽的街景。事实上,无论是泛舟游湖,还是骑着脚踏车转转附近的村庄,都能让人体会到这个小城的悠闲。

离开湖滨区,进入古老的旧城区,你才能真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当地人生活。老城区的建筑大多有数百年的历史:遍布大量图案的古老神庙;用花砖、雕窗和屋顶上的鲜花、藤萝装饰的小楼;可以发现不少独特手工艺品的破旧交易市场……即使是一头在街上漫步的牛,都可以引来游人驻足观看。牛是尼泊尔的国兽,尼泊尔人不吃牛肉,并且对牛非常尊敬,把牛奉若神明。因此,街上常常可以看到几头牛在悠闲地漫步,身后的汽车堵了一大串,但没有人鸣笛,也没有人超车,大家都在默默地等着牛群的离开。

尼泊尔是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大大小小的寺庙似乎是每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标志。在费瓦湖湖心的小岛上,有一座全博克拉最著名的印度教寺庙,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寺庙里供奉着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毗湿奴。

在费瓦湖南岸的山丘顶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的钟形塔。这座塔是日本佛教僧侣修建的“世界和平塔”,意义有两个:一是为了记住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灾难;二是为了传播佛教与世无争的哲学。在塔身的四面墙壁上,塑有佛祖释迦牟尼人生四个阶段的雕像;而正对白塔的下方,则是一尊尼泊尔国王双手合十正在祷告的塑像。

在博克拉,徒步是最受青睐的旅行方式。一个名叫南崖铺的村子是多条徒步线路的起点。值得一提的是,从博克拉到南崖铺长约40公里的盘山公路是中国人援建的。这条公路不仅给当地人带来了方便,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路边还保留的几座坟墓埋葬着当年修路时意外牺牲的中国工程师。不少当地人对修路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他们与修路的中国人交上了朋友,甚至还学会了中文。

远眺雪山群峰的最佳观景台

去桑冉阔特看日出,是博卡拉旅行中的一场盛宴。

桑冉阔特是博克拉西北方的一座小山。不过,这个“小”字,只是相对四周那些动辄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而言。桑冉阔特海拔1592米,爬到山顶只需要约45分钟,是远眺鱼尾峰和安纳布尔纳群峰的最佳观景台。

去桑冉阔特看日出一定要起早,清晨4点左右就该出门。来到山顶的时候,天还是黑蒙蒙的,山脚下远远闪烁的灯火和头顶上稀疏的星辰遥相呼应,排成一列的喜马拉雅山脉雪峰也依稀可见……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慢慢地,当东方微微开始有些发白的时候,脚下的博克拉城还是一片黑沉,似乎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了黑与白两种颜色。

东边的天空开始越来越亮,终于泛起一抹娇羞的红晕……当第一缕朝霞映射在鱼尾峰上,那些被白雪覆盖着的分岔的峰顶,瞬间就被染成了玫瑰红的颜色。山脚下,蜿蜒的色悌河像一条浅绿色的缎带,缠绕在山谷间,郁郁苍苍的山林,葱葱郁郁的梯田,一座座色彩各异的房屋高高低低分布在山坡上;远处,安纳布尔纳群山的山脉巍峨壮丽,连绵起伏地呈现在眼前。

随后,天边的云霞越来越艳丽,映射出炽烈的光芒,仿佛就要燃烧起来一般。在一片红霞之中,太阳奋力冲破云层,气势磅礴地向着雪山、向着河谷洒下万道金光。这一刻,无论从哪个角度按下快门,都是一幅美得让人心醉的画面。

看完日出,还可以在桑冉阔特体验一下滑翔伞。这项运动十分刺激,但并不危险。空中滑翔的人们,可以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空尽情欣赏蓝天、雪山、碧水,以及看起来比火柴盒还小的一栋栋房屋。滑翔伞通常从山谷北侧出发,向费瓦湖方向滑翔,横跨整个博克拉城镇。当天气晴朗、气流稳定的时候,也可以向安纳布尔纳群峰飞行,从空中近距离观看雪山……几乎在每天,都有无数七彩的滑翔伞飘浮在湛蓝的天空中,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高山雪水汇聚而成的费瓦湖

从高山深谷漂流至广阔平原

如果说滑翔伞带来的是刺激的动感享受,那么费瓦湖送来的就是宁静安详的极致生活。

600多年前,当地的一次地震导致冰川雪水全部下泻,形成了大小不同的七处湖泊,费瓦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水面面积达4.4平方公里。费瓦湖的湖形弯长,如同月牙一般,正是这种婉约修长之美,衬得小城博克拉更加迷人。多年前,尼泊尔的皇室就发现了费瓦湖的美丽,在南岸建起了国王的行宫。

当你结束疲惫的徒步或是惊险刺激的滑翔之后,费瓦湖是最好的平复心情的场所。无论是到岸边垂钓,还是在湖畔喝上一杯咖啡,甚至只是去雪山倒映的湖面发呆,都能享受到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湖边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小木船,花上约30元人民币,就可以租上一艘,去湖里尽情地荡漾一整天。

最低海拔的湖泊范文4

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罗布泊(Lop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被叫做“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尔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极端干旱荒漠气候。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2018年5月,新疆罗布泊野骆驼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告,严禁一切社会团队及个人进入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等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最低海拔的湖泊范文5

走完这条大环线所需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适于时间充裕、体能较好且具有一定户外经验的徒步者。

尼泊尔被誉为“徒步者的天堂”,在“世界十大徒步路线”中,尼泊尔的安纳布尔纳大环线(ACT)徒步线路荣登榜首,综合排名第一。

安纳布尔纳地区位于尼泊尔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这个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高峰林立,有无数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有8000米级山峰3座:道拉吉里峰(海拔8167米)、马纳斯鲁峰(海拔8153米)和安纳布尔纳一峰(海拔8091米);其他著名山峰有:鱼尾峰(海拔6993米)、安纳布尔纳二峰(海拔7939米)、安纳布尔纳三峰(海拔7555米)、安纳布尔纳四峰(海拔7525米)、安纳布尔纳南峰(海拔7220米)、尼尔吉里北峰(海拔7061米)和刚嘎布尔纳峰(海拔7454米)等。

围绕着这些雪峰,产生了很多徒步路线,最主要的分为安纳布尔纳大、小环线。其中大环线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配套设施也最为完善。从海拔800多米的比斯萨哈尔一步步上升到海拔5416米的陀龙关,再一步步下降到海拔1070米的南崖铺,一路上,海拔落差很大,植被、地貌种类异常丰富,从平原的阔叶森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再到寸草不生的垭口,美艳绝伦的雪山,蓝得令人目眩的高山湖泊,以及线路西段的荒漠和干热河谷,集中了尼泊尔各种地貌。而垂直高度的变化,更是让风景层出不穷——森林、草甸、田园、雪山、湖泊,徒步者每天都会有意外的惊喜。

金秋十月,我们一行5人,历时15天,完成了大环线徒步。

大环线徒步的起点有多种选择,从哪里开始徒步,取决于徒步者的体能和爱好,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乘车到查姆耶,约需5小时,而徒步则需两天。

第一天:博克拉(Pokhara)比斯萨哈尔(Besisahar)西扬吉(Syange)查姆耶(Chamje)塔尔(Tal)

我们从博克拉乘车到比斯萨哈尔(海拔810米),这是大环线的传统徒步起点。现在的公路,途经西扬吉(海拔1090米)修到了查姆耶(海拔1370米),而且还在往上延伸,所以目前徒步的起点有多种选择,从哪里开始徒步,取决于徒步者的体能和爱好。从比斯萨哈尔乘车到查姆耶,大约需要5小时,而徒步则需要两天。

由于这一段路的风景比较单一,海拔低,气温较高,中午徒步时会汗流浃背,于是我们选择了乘车,沿途的风光主要是峡谷、绿色田野、茂盛的山林、流淌的小溪和一个个村庄。

车到西扬吉,这里也是徒步起点之一,但少有人从这里开始徒步。停留吃饭一个多小时后,我们驶往查姆耶——这是徒步大环线的新起点。如果班车到达得早,徒步者一般都会立即出发,我们也不例外。

从查姆耶徒步到塔尔(海拔1660米)约3小时,海拔上升290米。我们走得较慢,到达塔尔时天快黑了,预定的客栈还不错,一个房间才100卢比(折合人民币不到8元钱)。大环线徒步的住宿价格比较便宜,淡季徒步的住宿还基本免费,店方只在吃的方面赚钱,但海拔越高收费就越贵。我们这家客栈还提供免费充电,有热水洗澡,不过最大的遗憾是整个村子都没有WIFI。

在达纳丘,我们选择了一家有阳台的客栈,阳台上风光无限:一边喝茶,一边观赏马纳斯鲁峰优美的风景。

第二天:塔尔达拉帕尼(Dharapani)达纳丘(Danaqyu)

虽然我们都请了背夫,算是真正的轻装徒步了,但到上午11点才迟迟出发,此时,村里几乎看不到游客了。

徒步两个半小时后,到了达拉帕尼(海拔1910米)。这里有很多花园式的客栈,环境好的几家已经人满为患。大环线徒步就是这样,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以享受为主,无需一味暴走。我们停留的客栈环境也不错,一群人休息到下午近4点才离开。

这一天的路很好走,大部分是机耕道,但沿途风景一般,乏善可陈。我们很快就到了达纳丘(海拔2240米),选择了一家有阳台的客栈,可一边喝茶,一边观赏马纳斯鲁峰优美的风景。

从达纳丘徒步到提芒,在那里观赏马纳斯鲁峰的美景;晚上徒步到查梅的“蓝房子客栈”住下。

第三天:达纳丘提芒(Timang)查梅(Chame)

离开达纳丘就一路攀升。随着海拔升高,马纳斯鲁峰越来越壮观。徒步1小时40分钟,海拔上升370米,就到了提芒(海拔2610米)。这个小村在地图上都难找到,因此常被人忽视,但这里其实是观看马纳斯鲁峰的最佳位置。我们找到一家较好的客栈,在二楼平台拍照,面对雪山美景,真想留下来不再前行。

晚上,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提芒,想尽快赶到查梅(海拔2700米)——大环线上最大的镇子。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挑来选去,最后锁定网上推荐的“蓝房子客栈”住下。

这里的住宿都很便宜,吃的价格也差不多,差别主要在软环境方面,比如菜肴味道、上网、充电、热水洗澡、观景台、地理位置等等。现在,我们最关心的是上网,在这家客栈上网,本来是按时收费的,结果老板被我们一忽悠,就答应以200卢比包干。

从查梅到皮桑,途中经过一个大苹果园。可是到了皮桑,背夫都撂挑子了,还好,客栈老板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第四天:查梅布拉塘(Bratang)皮桑(Pisang)

早上起床,前后都能看见雪山,前面是马纳斯鲁峰方向,看得见一个很漂亮的无名小山尖;后方则是安纳布尔纳二峰,但只能看到它的头。

走出查梅,就看见一座不知名的雪山——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见雪山,因此禁不住兴奋起来。路很好走,我们不知不觉加快了节奏,途中路过一个大苹果园,苹果挂满枝头——第一个大休息点布拉塘(Bratang)到了。这里的苹果新鲜便宜,才5卢比一个,大部分徒步者都会在这里休息,买几个苹果充饥。

不过到了皮桑(海拔3230米),没料到5个背夫撂挑子了!此时天色渐黑,我们不得不找到最近的一家客栈住下,还好,老板很热心,他骑着摩托车出门转了一圈,把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

抵达马囊,我们找到了有名的Yeti客栈,但它似乎被中国游客宠坏了,有些店大欺客,不过配套设施倒是很完善。

第五天:皮桑胡姆德(Humde)马囊(Manang)

早上6点多起床,外面星光灿烂,安纳布尔纳二峰更显得静谧和圣洁。约8点,第一缕阳光开始照亮山顶,然后阳光从山顶蔓延下来,再照亮整座雪山和下面的村庄、田野。我们看着雪山吃早餐,感觉真爽!

早餐后启程,途中路过胡姆德(海拔3400米),这里有机场和检查站。我们在一家花园式客栈歇息,午餐后就翻越小垭口,看见了安纳布尔纳三峰,此后一路都有雪山相伴。在一个地点,我们离安纳布尔纳三峰实在太近,以至于让我们产生了要爬上去的冲动——它与附近的雪山连成一片,气势磅礴,让人震撼。

下午4点,我们到达马囊(海拔3550米),找到了有名的Yeti客栈,这里住满了中国游客。但它似乎被中国游客宠坏了,有些店大欺客,两人间要价400卢比不说,房客还必须在这里就餐,否则就要收1000卢比,此外上网还收费,充电要钱,还没有热水洗澡;观景平台也让人失望,其环境、视线都不怎么样。

不过Yeti的规模还是很大,配套设施也很完善,面包屋、小商店、餐厅等一应俱全。

前往蒂利乔湖大本营的途中,穿越一片危险的塌方区时,我们抬头上看,担心有碎石掉落;低头下望,生怕坠入万丈深渊。

第六天:马囊康萨尔(Khangsar)蒂利乔湖大本营(Tilicho Base Camp)

从马囊出发,去蒂利乔湖(Tilicho Lake)。这个湖泊湖面海拔4920米,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因为海拔太高,路途艰险,很多徒步者只能望湖兴叹,但我们无法抵挡蒂利乔湖那湛蓝的湖水、环抱的雪山、相连的冰川等美景的诱惑,决定前往。

徒步4小时,到达康萨尔(海拔4070米),午餐后继续前行。沿途碰到很多返回的中国驴友,他们都提醒我们前面有危险的塌方区,要我们特别小心。穿越塌方区时,我们抬头上看,担心有碎石掉落;低头下望,生怕坠入万丈深渊。横切的时候,用登山杖支撑着,身体尽量靠右。最恐怖的是几段下坡路——稍有不慎,就会直接滚入大峡谷。我跟在背夫的后面,一路胆颤心惊,小心翼翼,总算走过了大环线上这段最危险的塌方区。此后,我们一路狂奔到蒂利乔湖大本营(海拔4140米)。没想到大本营只有两家客栈,我们到得最晚,房间都已客满,只得住帐篷了。

蒂利乔湖面积不大,但湖水湛蓝,依偎在雪山脚下,与冰川相连,风景独一无二,湖边有一座小房子,供应快餐和饮料。

第七天:蒂利乔湖大本营蒂利乔湖蒂利乔湖大本营康萨尔

这是最辛苦的一天,离开营地后就一路攀升,气喘吁吁,眼看太阳马上就要升起,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一路狂奔到山脊时,被初升太阳照亮的一排壮观的雪山扑面而来。

徒步2小时40分之后,到达一个观景大平台,这里可环360度欣赏雪山,特别是正前方的那一排雪山,距离非常近,似乎触手可及,非常震撼。

离开观景平台,徒步约15分钟,就到蒂利乔湖了。蒂利乔湖面积不大,但湖水湛蓝,依偎在雪山脚下,与冰川相连,风景独一无二。湖边有一座小房子,供应快餐和饮料。坐在湖边的靠椅上,喝一杯可乐,对着美丽的蒂利乔湖发呆,感觉很爽!

我们沿着海拔约5010米的湖岸徒步,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蒂利乔湖的美丽,观赏在湖水中的雪山倒影。然后,来到一个海拔5050米的观景点,观看蒂利乔湖全景:前面是蓝色的蒂利乔湖,身后是壮观的雪山。

下山时,我们一路飞奔到蒂利乔湖大本营午餐,然后返回到康萨尔。这次还好,总算抢到了5个床位:4个女队员住一个四人间,而我跟几个背夫则挤在一个大房间里。

前方的山坡上有一排土房子,远远看去有点像古城堡。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废弃的村庄,早已空无一人。

第八天:康萨尔雅克哈卡(Yak Kharka)

从早晨8点开始,徒步约5小时,海拔变化不大,以横切为主。开始的一段路是缓缓上升,沿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行走,队友的身影在逆光下闪闪发亮。

突然,我看见前方的山坡上有一排土房子,远远看去有点像古城堡,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废弃的村庄,早已空无一人。我们决定在此休息、拍照:远处的雪山、近处的土房子,拍出来还是很有感觉。

在绕过几个山头之后,来到这一天的最高点,这里设有观景台,可以看见另一个山谷、远处的马囊和一座不知名的雪山,然后一路下降到山谷中。山谷很漂亮,覆盖着大片金黄色的白桦林,穿行其中,美妙无比。

我们只用了3个半小时就走完全程,下午1点45分到达海拔4040米的雅克哈卡,住在一家阳台很不错的客栈,3个房间共800卢比,不算太贵。

高营地只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客栈,附近的观景台很不错,可以环360度欣赏四周雪山风光。

第九天:雅克哈卡列达尔(Ledar)陀龙佩迪(Thorung Phedi)高营地(High Camp)

听说下一站高营地(海拔4860米)只有一家客栈,担心又人满为患,我们决定兵分两路,我和小玉快速前进,争取最早到达那里去抢占房间,其余3人则按自己的节奏慢慢徒步。

早上9点45分出发,半小时后到达列达尔,我把多余的衣服全脱了,只剩下短袖短裤,涂一层防晒霜,连太阳帽也摘下了,这样便于快速排汗。开始的一段路非常顺利,不到两小时就到达海拔4520米的陀龙佩迪,不断超越其他人,到达高营地时,用时2小时45分。

偌大的客栈见不到几个客人,遂顺利订房。虽然只有一家客栈,但规模很大,据说可容纳200人,餐厅的菜肴也不错,中午吃的蘑菇Pizza就很美味。午餐后,我们爬上营地附近的观景台,环360度欣赏四周雪山风光。

陀龙关的难度,在于那1700米的直线下降,大部分人都会走得膝盖酸痛,好在这段漫长的下降并不危险,中间有很多平台,随时可以休息。

第十天:高营地陀龙关(Thorung La Pass)穆克提那特(Muktinath)

天亮之前,我们就出发了。笼罩一夜的云雾已经散开,繁星闪烁,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

徒步约一小时后,到达第一个有房子的地方,很多人在这里休息。我虽然有一点喘气,但走得还算轻松,而很多人已出现了高山反应症状,几乎都是气喘吁吁、十步一歇、叫苦不迭——此时海拔已超过5000米。

上垭口的路很平缓,随着海拔升高,左边的一些雪山逐渐展现出来,太阳也开始照亮一些山顶。只用了两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垭口,让我意外的是,海拔5410米的陀龙关竟然没有一点积雪!

陀龙关风景很一般,垭口左边是海拔6144米的陀龙峰(Thorung Peak),右边是海拔6482米的雅克瓦坎峰(Yakwakan),但看不见安纳布尔纳群峰。

垭口有一排很壮观的经幡,垭口的标志牌矗立在经幡中,是拍照留念的好去处。垭口风大,停留一会儿就感到寒冷。好在垭口有一个小茶馆,可以坐在里面喝热饮,顺便取暖。大环线上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就连海拔5400米之处都有人为你服务。

陀龙关的难度,在于那1700米的直线下降,大部分人都会走得膝盖酸痛,甚至双腿不能弯曲。好在这段漫长的下降并不危险,中间有很多休息平台,随时可以休息。下坡最好使用双杖,减轻膝盖压力,速度不要太快,多休息,以缓解腿部疲劳。

一到达穆克提那特(海拔3710米),我们就选择一家很有格调的客栈住下,那客栈的外观有点像深圳的酒吧,里面的摆设也很别致,充满了艺术气息。

站在穆克提那特庙中,看见道拉吉里峰和尼尔吉里峰从云层里冒出尖来,气势磅礴。

第十一天:穆克提那特卓姆索姆(Jomsom)

穆克提那特的美需要用心去发现。清晨,我独自站在楼顶——雪山、云海、村庄、寺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让我惊喜不断。老天爷也很给力,不断变化光线,让我享受到宏大的视觉盛宴。

上午我们去了穆克提那特庙。这是一座印度教寺庙,我们小心翼翼,不敢随便拍照。这里有一条白桦树大道,黄叶挂满枝头,提示着秋天的到来。最高处有一个大沐浴场,几十个水龙头呈半圆形排开,很多当地人来此沐浴,或许他们心目中的圣水会洗去人间的烦恼。

站在高高的庙宇中,看见两座雪山从云层里冒出尖来,气势磅礴。寺庙看门人非常肯定地告诉我:右边是道拉吉里峰,左边是尼尔吉里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道拉吉里峰,我看见的第十二座8000米级雪山啊!

大环线上,徒步到了穆克提那特,徒步者多半会选择乘车。从穆克提那特到卓姆索姆(海拔2720米)约19公里,乘车约1.5小时,徒步则需5小时。我们挤上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前往卓姆索姆。

到了卓姆索姆,却发现客栈比山上还贵,但环境不错,有免费WIFI、充电、热水洗澡,还管背夫免费吃住。

“苹果之乡”马尔帕的街道很有特色,商店和客栈林立,很像丽江的商业街,这是我在尼泊尔见过的最整洁的街道。

第十二天:卓姆索姆马尔帕(Marpha)卡洛帕尼(Kalopani)

走出卓姆索姆,就可以看见正前方的道拉吉里峰了,它的左边是尼尔吉里峰。这一路平坦,走得很轻松,不时有飞机从头顶飞过。这几天一直与尼尔吉里峰为伴,我们从它的北面转到了它的南面,现在离它很近,仿佛擦肩而过。

马尔帕(海拔2720米)的街道很有特色,商店和客栈林立,很像丽江的商业街,这是我在尼泊尔见过的最整洁的街道。我们找到当地的“天堂客栈”,一口气要了两份铁板鸡扒,大快朵颐。马尔帕还是著名的“苹果之乡”,苹果味道纯正,最好吃的是黄中泛红的那种。

离开马尔帕,我们走在宽阔的土路上。但是,一路尘土飞扬,却又搭不上车,只好加快脚步,下午4点半到达图克切(Tukche),再继续徒步,最终到达卡洛帕尼(海拔2530米)。

卡洛帕尼是我们刻意选择的停驻点,在这里可以同时看见道拉吉里峰和安纳布尔纳一峰。到达时正值傍晚,太阳把安纳布尔纳一峰染得金黄,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日落。

我们最终选择的客栈有两个很大的阳台。还不到凌晨两点,我就起床拍摄,一切如我所愿:道拉吉里峰和安纳布尔纳一峰在星空下交相辉映。我独自站在三楼阳台,设置好参数,就开始星轨创作。

从塔托帕尼到戈勒帕尼,天色渐黑,背夫的脚步也越来越慢,休息的次数渐多,我们的身体全都接近了极限……

第十三天:卡洛帕尼塔托帕尼(Tatopani)戈勒帕尼(Ghorepani)

离开卡洛帕尼,沿途有峡谷和田园风光,运气好还可以看见道拉吉里峰。我们先是徒步,后来又乘车,但没想到这里的班车是分段开的,我们只得不停地换车,到最后竟然无车可换了。因为要赶时间,我们必须尽快乘车。无奈之下,一位队员只好装病去博得一个印度朝圣团队的同情,好在对方勉强同意我们搭车。就这样,我们摇摇晃晃,终于在下午3点到达了塔托帕尼(海拔1200米)。

休整一下,重新在塔托帕尼出发时已经是下午4点30分。从塔托帕尼到戈勒帕尼(海拔2850米)要上升1600多米,当地人都要走6小时,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上,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天色渐黑,背夫的脚步越来越慢,休息的次数渐多,我们的身体全都接近了极限。大家拿出头灯,吃了点干粮,继续赶路。一个多小时后,到达戈勒帕尼,我们疲惫之极,就在村口随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布恩山堪称世界上的最佳观景台之一,可以同时看见道拉吉里峰和安纳布尔纳一峰,还有尼尔吉里峰和鱼尾峰。

第十四天:戈勒帕尼布恩山(Poonhill)戈勒帕尼

一觉醒来已快7点,赶紧收拾好装备出发,前往布恩山(海拔3190米)。太阳大约6点15分升起,首先照亮道拉吉里峰,接着是安纳布尔纳一峰——它被前面的山遮挡,不注意根本不会发现。但只要你跟着太阳的光线走,就能找到安纳布尔纳一峰。

布恩山堪称世界上的最佳观景台之一,海拔不高,但可以同时看见8000米级的道拉吉里峰和安纳布尔纳一峰,还有稍低的尼尔吉里峰和鱼尾峰。

最低海拔的湖泊范文6

关键词 泥沙来源;输沙量;侵蚀模数计算;黄河河源区;黄河沿断面与鄂陵湖区间

中图分类号 TV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99-02

水文站侵蚀模数计算是以水文站输沙量和集水面积来计算,笔者曾在玛多水文巡测队工作近5年,对河源区水文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黄河流域水文资料》用其方法计算黄河沿水文站侵蚀模数是不当的,或者说是失误的。本文通过黄河沿水文站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河源区环境、气候、自然地理的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相关专家及同仁探讨。

1 测站概况

黄河沿水文站设立于1955年6月,其设站目的是为了研究黄河河源地区的水文特性,了解黄河河源地区水沙变化,为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河源区水资源提供依据,是黄河河源区主要控制站。黄河沿水文站在青海省玛多县境内,位于东经98°10′、北纬34°53′,至河口距离5 194 km,集水面积20 930 km2,最低海拔4 035 m,平均海拔在4 300 m以上,断面位置位于黄河公路桥下,距玛多县城玛查理约4.0 km。

2 断面以上流域概况

2.1 地理地貌

黄河沿断面以上流域是黄河的源头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4 500~5 000 m,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高差500~1 000 m,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受构造控制。源头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是宽谷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形成。在海拔4 500 m以上多为石质山地,表面为黑灰色盖土、黑坨土、砂壤土与沙质覆盖,一般厚度为50 mm,最厚达1 m以上;流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据统计河源区的湖泊共有5 300余个,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有鄂陵湖、扎陵湖、龙日阿错湖、星星海,其中扎陵湖、鄂陵湖被誉为黄河源头的两大明珠[1]。

2.2 气候概况

源头地区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2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玛多县气象站资料分析,其温度、风力、降雨量情况如下:年平均气温 -4.1 ℃,除5―9月,各月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最冷的1月为-16.8 ℃,1978年竟达-26.6 ℃,极端日最低气温-48.1 ℃,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之一。最热月7月为7.5 ℃,极端日最高气温22.9 ℃,累年气温≤0.0 ℃日数为94.8 d。源头地区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夜间散热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较差大,年平均13.0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大风日数多,从11月至次年4月最为频繁。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据玛多县气象站资料统计,最多的1966年达110 d,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 d,最大风速34 m/s。年均降水量303.9 mm,但年际变化大,最多的年份达434.8 mm,最少的年份达84.0 mm。

3 扎陵湖与鄂陵湖概况

扎陵湖呈不对称的菱形,东西长,南北窄,鄂陵湖与扎陵湖由一天然堤相隔,形似蝴蝶。东西长35 km,南北宽21.6 km,面积526.1 km2,平均水深8.9 m,蓄水量达46.7亿m3。湖的东北部较深,最大水深13.1 m;西部较浅,水深一般只有1~2 m,最浅处只有几十厘米。扎陵湖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称“白色的长湖”。黄河在扎陵湖经过一番回旋之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进入一条宽逾300 m的河谷,河水在这里分成九股道,河宽一般在26~42 m之间,水深0.5~1.4 m,河道长25.4 km,散乱地穿过峡谷,流入鄂陵湖。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与扎陵湖的形状恰好相反,鄂陵湖东西窄、南北长,犹如一个很大的宝葫芦。湖的面积为628 km2,比扎陵湖大100 km2,平均水深17.6 m,最深处超过30 m,蓄水量为107亿m3,相当于扎陵湖的1倍多。

4 河源地区泥沙含量

河源区流域地势平缓,扎鄂两湖以上植被较好,又有众多湖泊的滞洪拦沙,河水含沙量甚少,黄河沿水文站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鄂陵湖以下黄河北岸的嘉特场膀陇巴至纳加朗曲等7条时令性支流,控制面积1 650 km2,在局部暴雨的作用下,水土流失严重,时令性河道流速大,冲刷能力强,含沙量增大;沙峰的大小随降水强度、区域、前期雨量、基础流量大小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1979年7月26日沙峰前黄河主河道基础流量4.60 m3/s,支流出现洪峰流量26.7 m3/s,支流流量是干流流量的5倍,含沙量出现了黄河沿水文站建站以来的最大含沙量27.0 kg/m3,这种沙峰过程一般都在2 d左右基本结束,峰型尖瘦,且都发生在枯水年份;丰水年份沙峰过程较平缓,含沙量相对较小,例如丰水年份的1964年、1965年、1967年、1976年等,年最大含沙量分别为5.91、1.84、2.85、1.11 kg/m3,并且具有明显的基流与沙峰的反比关系。

5 黄河沿水文站侵蚀模数的计算

根据上文对河源区的地理地貌、气候概况、扎陵湖与鄂陵湖、河源地区泥沙的概述不难发现,鄂陵湖以上不管泥沙的大小,都被大小湖泊拦截,或者说能流到鄂陵湖以下的量很小;鄂陵湖输出的泥沙主要部分是每年开湖前后,因严酷的高原气候,大风携裹泥沙沉积冰面,冰融开河随流入黄河;另外,在雨季因暴雨使鄂陵湖边5~10 m宽的湖水变浑,部分泥沙流入黄河,凡此种种因量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黄河沿水文站泥沙来源主要在鄂陵湖以下至黄河沿断面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黄河流域水文资料》的黄河沿水文站的侵蚀模数[2],是根据黄河沿水文站年输沙量与集水面积20 930 km2计算的,笔者认为这样是不正确或失真的,基本上不能反映河源区侵蚀模数的真实情况;鄂陵湖以上河源区因没有泥沙测验资料,只是感官判断,可以说泥沙资料在这方面是空白;鄂陵湖以下右岸支流少,面积比重小,故黄河沿输沙量占比不大;黄河沿水文站输沙量主要来源于鄂陵湖出水口至黄河沿断面区间左岸,在计算侵蚀模数时应以区间面积参加计算,根据黄河沿水文站沙量资料和总集水面积、区间面积计算的黄河沿水文站侵蚀模数如表1所示。

根据侵蚀模数统计表统计结果看,不同集水面积计算的侵蚀模数相差近10倍,跟集水面积相差倍率基本相同。

6 结语

(1)鄂陵湖以上河源区沙量小,且都被大小湖泊拦截了,基本上不能到达鄂陵湖以下河道。

(2)黄河沿水文站泥沙来源主要在鄂陵湖以下至黄河沿断面区间。

(3)黄河沿水文站侵蚀模数的计算是有误的,不能代表河源地区侵蚀模数情况。根据计算统计结果看,不同集水面积计算的侵蚀模数相差近10倍。

(4)黄河沿水文站年输沙量产生于鄂陵湖出水口至黄河沿断面区间,其侵蚀模数的计算,集水面积应采用区间面积,也只能反映该区间侵蚀模数情况[3-4]。

7 参考文献

[1] 韩荣.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志[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217-2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 黄河流域水文资料:1956―2010年[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