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物故事范例6篇

讲人物故事

讲人物故事范文1

片名:我叫苗金花

导演:赵浚凯

编剧:赵浚凯、瞿旋、高洁

主演:王珂、黑子、田牧宸、于滨、刘楠、孙锡

电视指南点评:

剧情:

演员:

制作:

人气:

服装:

化妆:

道具:

故事性:

好像在通常的观念里,女人题材的生活剧往往是苦情且琐碎的,似乎除了家长里短就是街坊邻里,除了夫妻情感就是婆媳关系,足以茶余饭后的消遣,却经不起更深层次的揣摩和推敲。如果这样看来,《我叫苗金花》似乎突破了我们对女人生活剧的一般评价,它讲述80后农村女孩苗金花在家庭变故之际艰难扛起重担,弃学务工、闯荡社会,最终以真诚和善良收获成功和幸福的故事。可以说,《我叫苗金花》在一个大的时代格局里,将80后一代的困惑、迷茫、撕裂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对乐观、坚强、责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苦难中饱含温情,困境里孕育生机。

打不倒你的 终会使你更强大

剧中的苗金花有着漂亮的外表和强大的内心,她始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始终铭记自己坚持什么。当村里首富沈发贵前来示爱,苗金花因为对方的品性劣迹予以回绝,面对沈发贵的百般刁难,她保持坚定的态度不动摇;面对奶奶因为不理解而强迫她嫁给沈发贵,妹妹因为嫉妒心而多次和她作对,苗金花则充满宽容和耐心,终于获得认同并守住亲情;面对工作中的辛苦和困难,苗金花用勤奋、善良、真诚一一化解,从打工妹变身小老板;面对爱慕对象杨帆的优柔寡断,未婚夫大夯的猜忌多疑,苗金花果断脱身,最终等到适合自己的爱情。

从故事情节来说,苗金花的命运中浓缩了太多的苦难,这是一种戏剧冲突的表现,我们看到她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人生赢家”,期间的艰难困苦历历在目,好在最后守得云开见日出,而我们也终于可以感叹:那些打不倒你的,都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赵浚凯温情转型 以小见大显情怀

《我叫苗金花》是由海润影视出品,赵浚凯执导的女性励志生活剧。赵浚凯导演曾执导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抗战作品,这次首次尝试女性励志题材,从80后的视角去诠释当下青年人的人生百态和心事情怀。在多年的行业口碑之下,赵浚凯导演此次的转型尝试,使得这部剧备受媒体和观众的期待。

不论从出身地位还是身处环境来说,苗金花都可以算是80后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她的困境每天都在上演,她的光辉也时时都在发散。我们的大时代正是由这些小人物聚集而成,他们承担着社会赋予一代人的重任,背负着社会前进中必要的道德准信。苗金花的故事恰好是这样一个典型,她的大气、坚韧、乐观、善良、真诚,她在逆境中成长成熟,始终不放弃希望与爱,这是一种积极正面的信号,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总是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不论多么平凡的出身,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和伤害,只要心怀美好,认真做事真诚待人,最后总会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

专访导演赵浚凯

素来听闻赵浚凯导演的人文情怀,接触下来,聊天中确有多次被他感染,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对人生百态的切身感受,无不承载着生活的智慧和思想的光辉。从战争英雄题材到生活励志题材,从血色男人戏到温润女人戏,赵浚凯总是追求设身处地的角色体验和感同身受的情感表达。这一次聚焦80后群体,以小人物苗金花的真诚和善良,让我们看到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以她的乐观和坚强,让我们看到80后的责任和担当。

一脉相承的积极正能量

前文说到,作为赵浚凯导演首次尝试的女性励志题材,《我叫苗金花》这部戏颇为外界关注。而当聊起“转型”话题,赵浚凯导演弱化了反差,谈起了自己作品中彼此相通的东西:“从概念上讲,《我叫苗金花》和我之前拍的战争戏、男人戏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都是对于社会民生的思考,都是传递积极的正能量。战争题材其实在告诉大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唯一的选择就是去斗争,胜利了就是英雄。而现实的苦难往往比历史来得更猛烈,因为那些困境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在做现实题材的时候也是想说,不管多大的人生困难,我们都不能去逃避它,而要去面对它,去战胜它。”

千锤百炼的温情励志

首次接触女人戏,赵浚凯表示,这一次的尝试不像以前抗战剧那么游刃有余,对于很多细节的把握,会感到“心虚”:“拍战争戏有很多得心应手的条件,一方面我是铁杆军事迷,生活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积累,也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可以互相交流,另外,我本身就是男性,对于男性情感的体悟更加深刻也更有把握。但是拍现实中的女性题材,对我来说就会有些性别上的偏差,比如面临具体的情况时男性和女性的思考角度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办法,当设定事件和人物的时候,得清楚地知道这个点儿上作为一个女人会如何反应,会如何表达。”

作为编剧和导演,赵浚凯力求以感同身受的态度来表现每一场戏,从剧本到拍摄可谓千锤百炼:在写剧本之初便深入青岛多地调研,以让故事更加贴近真实,在开拍之初提前十几天前往片场,和工作人员及演员探讨,并在拍摄中随时吸收大家的意见,以更准确地把握心理和拿捏细节,让剧情合理,温情合宜。

暖意从身边开始扩散

在做这部戏的过程中,赵浚凯说自己体悟到80后一代人的辛苦和责任,体悟到一些简单而珍贵的道理。“80后从接触社会到跨入社会到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三步走下来面临了极大的社会压力和个人精神困境,而只要心怀希望与爱,坚持不懈地努力,结局总会是美好的。” 他也很高兴这种“体悟”得以传递给身边的人,“在剧组中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随着拍摄剧情的进展,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的变化,从消费方式到沟通方式都有变,包括生活变得节俭了,主动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次数多了,说话语气也柔和了。这是我特别欣慰看到的。”

讲人物故事范文2

[关键词]表达智慧;故事讲述;言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74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讲故事对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讲好故事,需要学生对故事的情节了然于胸,对人物形象准确把握,并对语言进行重新组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形成。

一、理线索,建框架,梳理故事讲述的脉络

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小学生对一个完整的故事缺少通盘把握的能力,讲述故事容易跑偏、遗漏。因此,引领学生通过提炼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故事线索,为有序、完整地讲述故事奠定基础。

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就引领学生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故事发展的几个阶段:后羿射日、王母赐药、逢蒙夺药、嫦娥奔月、后羿追妻。这些标题以浓缩的语言再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与内容,不仅是学生概括提炼故事内容的成果,更是学生进行故事讲述的支撑。

而在标题语言的揣摩斟酌上,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固化答案,而是引领他们在对比中辨析,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如“王母赐药”就比原本的“王母送药”更能显示所赠物品的珍贵程度;而“后羿追妻”就比学生先前提炼的“后羿寻妻”更加凸显后羿内心的焦急与不舍;而“逢蒙夺药”与“嫦娥吞药”的对换,其目的是通过人物视角的转变将一个穷凶极恶、奸诈贪婪的人物形象凸显出来。

在这过程中,通过的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对文本故事的基本框架有了深入的了解,思维得到锻炼,更为讲述故事做好了铺垫,使他们在讲述故事时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扣语言,悟形象,凸显故事人物的特性

讲故事不仅要将情节和盘托出,更要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再现人物形象,这样故事才会显得生动形象、扣人心弦。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文本中凸显人物形象的核心词语,让他们感知这些词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积极尝试将这些核心语言融入自己讲述的故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嫦娥奔月》一文,主要围绕善良美丽、机智勇敢的嫦娥,奸诈贪婪、不择手段的逢蒙,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后羿之间的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讲故事时,要紧扣文本描写人物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特点。如,在“夺药吞药”一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假装”“手提”“闯进”“威逼”等词语,想象当时逢蒙近乎疯狂的状态。在感受逢蒙的凶狠与的同时,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融入自身的言语体系之中。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鼓励、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练习,并配以适切的动作,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一系列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紧扣文本,关注文本核心语言,让学生吸收、内化语言。正是这种对体现人物形象的核心词语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发展,提升了故事讲述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渲环境,想画面,铺设故事外显的底色

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关键词语的提炼能力。即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或多或少能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取相应的信息。但若止步于此,故事所呈现出的只是基本的框架。而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有体现情节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与故事情节发展相契合的情境。如果将这种情境渲染的内容省去,讲述出来的故事也就索然无味,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也就受到较大的影响。

还以上述课文为例。“嫦娥奔月”的场景描写中,作者运用了“飘飘悠悠”“碧蓝碧蓝”“洒满银辉”等词语来展现意境的深远以及故事发展的凄美。这些词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飘飘悠悠”以AABB的语言形式再现了嫦娥奔月时的轻柔飘逸的状态,给予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碧蓝碧蓝”则以叠词的形式极言天空的深邃湛蓝,反衬了嫦娥的心灵之美。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关注故事发展的情节之外,还应聚焦这些渲染环境的语言,为讲述故事铺上情感和文化的底色,从而烘托故事的环境。

讲人物故事范文3

不怪你怪谁呀?怪隔壁张大爷王大妈吗?

孩子不爱听你讲故事,那是你讲故事的技巧太烂。

人类对故事的饥渴是天生的、永恒的。我们每天听到的八卦、看的电视电影、喜欢的网络段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故事。讲故事是对一个家长综合能力的测试,唱念做打插科打诨装疯卖傻这所有的技艺都要玩得纯属,再用点心机耍点花招勾引孩子对看书、听故事这件事上瘾。

1.孩子多大就可以给他讲故事?从他还是一颗胚胎开始。当孩子还在肚子里,你就可以告诉他一些新奇的事,讲多少、怎么讲,这随你。等孩子出生之后,每天花点时间,跟他沟通,温柔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今天做了什么,这世界发生了什么,或者讲一点童话故事——别以为这时候的小婴儿混沌无知,他是高等动物,不是草履虫。等孩子5个月,就可以借助各种儿童读物来讲故事了,直到孩子上小学之前,每天亲子阅读的时间可以递增,2岁以前每天15分钟左右,2岁以后每天半小时左右,4岁以后可以变成1小时,甚至更多。

2.故事书如何选择?布书、塑料书、玩偶书、立体书、儿童绘本……总有一款能勾引到你的小孩。其实,每次看到市面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儿童读物,我都很想重新活一遍,有很脏很脏的科学书,有可以拉扯和挖掘的玩具书,有可以泡在水里的布书,有长得像汽车的立体书……2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多买一些布书玩偶书,2岁以上的宝宝就以儿童绘本和立体书为主。最近我给唯唐买了30多本立体书,每次我都和他抢着看,每本书都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物理课、化学课,如果我小时候家长陪我看了这样的绘本,现在老子都能拿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奖了!

3.家长得先爱上你要讲的故事,别把这个当政治任务。有的家长把亲子阅读当成一项枯燥的任务,板着个脸,命令孩子,过来,现在开始听我讲故事……然后喜怒不形于色地照本宣科……孩子不愿意听还跟人家翻脸,你好意思吗。把讲故事当成和孩子一起的有趣历险,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个未知的异次元世界,你得先自high,才能带动孩子。什么?你对儿童书丝毫不感兴趣?那好办啊,就接受自己的孩子跟你一样无趣呗。

4.不同家长、不同故事,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央视儿童台式的装嫩卖萌风、《动物世界》解说式的深沉科普风、购物台式的高亢鸡血风、小S式的乱来耍贱风,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特点、你孩子的特点、所要讲的故事的特点,灵活选择。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孩子都倾向于喜欢表演感更强、情绪更饱满、语调上更抑扬顿挫、更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讲法。

5.悬念式讲法:针对孩子的兴趣,挑出故事的卖点和悬念,勾引孩子。有时候孩子总爱反复听同一个故事,不愿意尝试新的故事,那就需要家长先找出你要讲的故事里孩子会感兴趣的点,比如你的孩子喜欢动物,那就说,你知道为什么动物都不能穿衣服吗?小刺猬穿毛衣的话会发生什么事呢?好奇心是孩子的天然配备,接下来他会非常投入地听你讲《动物绝不应该穿衣服》。

6.表演式讲法:根据故事,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如何把同一个故事讲十遍几十遍还能讲出新意?这要动用很多技巧,角色扮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你可以一人分饰几角,念不同人物的台词时,用不同的腔调。还可以分配好角色,把故事演一遍,你和孩子就是演员,家里就是话剧现场。随时动用身边所有道具,还可以发动家里其他人一起参与。孩子演小红帽,你演大灰狼,张牙舞爪地吃了他,然后恶趣味地等待他的惊恐和尖叫!

7.提问式讲法: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要变身好奇宝宝,提出十万个为什么。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已经丧失了提问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已经不再具有知识上的好奇了。相信我,你比你想象中更无知。我就是在跟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知道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即使你什么都知道,也要装无知,比如问孩子,你要是小红帽,会怎么办呢?小灰狼为什么会死啊?大灰狼还是小红帽比较好吃?这样就让孩子随时参与了故事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听众,可以调动兴趣,强化记忆。

8.引申讨论式讲法:从故事里的某个点出发,和孩子一起开一场即兴主题研讨会。比如讲美人鱼的故事,可以主动问孩子,美人鱼是不是鱼呢?真的有美人鱼吗?娃娃鱼是不是鱼呢?鲸鱼是不是鱼呢?然后和孩子一起上网、或者查资料书,去寻找答案。关于鱼类,就可以讨论上一小时了。讨论方向可以是随机的,或者有所设计的,都行。

9.实验式讲法,把故事里的一些情景拿来试一试,看是否可行。最近唯唐特别喜欢《奥莉薇》系列童书,讲到奥莉薇自称医生,非要给朋友治疗脚痒痒的病,治疗方法是让朋友把脚放进一杯酸奶里……这一段唯唐听得笑翻了,笑岔气了,笑到呕吐了,他外婆在旁边完全崩溃了,刚换上的干净床单啊。而我则没心没肺地提议,我们把冰箱里那杯过期酸奶拿来,试试看脚放进去是什么感觉?然后我和唯唐两个科学家欢快地做实验去了,身后是仰天长叹的外婆。

讲人物故事范文4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

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学生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讲人物故事范文5

过去十多年,做物理学研究的同时,我还做科普。开始的时候兴趣就不小,可是,讲得很专I。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兴趣没有减退,不论做科普讲座,还是写科普文章,着力点却越来越通俗。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也没有不能传授给大众的知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学习,同时都在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别人。

我是从研究物理中最基本的理论――弦论开始的,1999年回国,慢慢转向宇宙学研究。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仅会通过语言交流,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对万事万物背后的驱动力量感兴趣。大自然对我们好奇心的报答相当丰厚,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找到那些驱动力,同时还利用这些驱动力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结果我们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地球的主宰。

我们要保持好奇,勇敢地去追问,一旦心智的大门被打开,一个人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我就是这样,上了北京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还不够,还要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究生,进而出国。

在发表了数十篇物理学论文之后,我回国开始做科普了,才慢慢发现,将自己研究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开始的时候,我还脱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喜欢用专业名词讲专业的事,于是就有了《超弦史话》。三年半前来到中山大学组建新的学院,我开始向科学管理转型,同时给大学生讲一门课,叫做《人与宇宙的物理学》,这门课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日常的、眼前发生的和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讲给大学生,这门课在中山大学很有名,以至于一直讲了三年学生还继续要我讲。同时,我出版了《三体中的物理学》,这本书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得了十几项奖。

今年年初在博雅小学堂给孩子们讲量子力学,是我做科普的一个转折点。现在,我有一种自信,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讲给任何人听。用有趣的方式讲知识并不容易,但我们能够做到。博雅小学堂的这门课只有四节,但内容足够丰富,基于讲课内容我最近出版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销量真不错。

讲人物故事范文6

讲故事,基于一种现实的策略,基于一种抒写的便利。在诸多青少年写作者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多半都是这种善于讲故事的能力占有优势。比如被誉为“美少女作家”的蒋方舟,在其小说《破壳》里展现了主人公申庆元的成长故事。一开头就写他上初中了,还和妈妈在一起睡。这一情节突现了“抱大的一代”的人物命运。蒋方舟对人物的抒写,来源于她对故事性的重视,对人物细节的捕捉,从而让小说显得生动有趣。申庆元的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到的17岁离家出走的霍尔顿。不同的成长时段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依然让人物身上具有一种“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的叛逆特征。霍尔顿试图做麦田里保护一些比他更小的玩耍着的孩子的守望者的那段内心独白,具有一种非凡的意义。

小说可以有其实验性,即故事里承载精神的能力,尤其是一种深刻、博大和创造性,但离不开写作者讲故事的才能。有了这样的小功夫,才能写出大文章。

比如,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福贵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哲学,就具有一种标本意义。到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记》里,主人公一次次为了生活所迫而卖血的举动,不断地把这种命运推向了极致。

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人吃上一顿好的饭菜。

上一篇家乡

下一篇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