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北方小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北方小年

北方小年范文1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由于各地风俗差异,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所以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北方小年范文2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异记录日记1

南北方习俗不同点:

不同一:吃糖瓜、饴糖、麻糖

北方小年习俗。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南方小年没有吃糖瓜、饴糖、麻糖的习俗。

不同二:吃火烧

北方小年习俗。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那看完上面的文字后,是不是觉得咋们北方人过小年也是很热闹的,但是现在南北方过小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除了时间不一样以外,很多东西都普通化了,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没有这么多要求,就是想吃就吃,但却一家人一起团聚吃饭的时光。

南方小年没有吃火烧的习俗。

不同三:掸尘

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

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不同四:贴窗花

北方小年习俗。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南方小年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不同五:沐浴理发

北方小年习俗。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南方小年没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发。

不同六:赶乱婚

北方小年习俗。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南方小年没有赶乱婚的习俗。

不同七:祭灶王

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到小年,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不同八:吃饺子

北方小年习俗。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南方小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异记录日记2

小年日子究竟是哪天:

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也指出,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我国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另外,我国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以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则为腊月二十二,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当然,无论是在哪里、在哪天过小年,汉族群众辞旧迎新的愿望是一致的。

南北方小年为何差一天南北过小年的区别:

南北小年不同日,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推测应为我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的原因。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他们多还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异记录日记3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不务正业,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让他每年腊月二十四上天汇报百姓功德,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认为灶王上天汇报,一定不能得罪,所以流行起来祭灶。于是,民间就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发财。早先人们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小年,后来官家(朝廷)为了显示高人一等,开始腊月二十三祭灶,比普通百姓早一天,慢慢的官家所在的北方(历朝历代的首都多在北方)都开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惯。另外还有腊月二十五甚至除夕前一天过小年的。

南北方过小年从时间上有差别,实际上习俗也有不同。

北方的小年当天有两个重要的习俗——扫年和祭灶。所谓扫年就是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早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进行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至于祭灶,各地的习惯不同。首先有蒸花馍的,蒸花馍分两种,一种为敬神用的,另一种用来走亲访友;还有制作大枣山的,放在供桌上献给灶王爷;正所谓上车饺子下车面,很多人家会选择包饺子来给灶王爷送行。另外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还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粘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只言好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同时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在南方过小年也有扫年的说法,俗称为掸尘。南方小年祭品的区域性很强,例如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而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除了注重打扫、吃食外,南北方还都有贴窗花的习俗。以前窗花都是新媳妇用剪刀剪的,谁家的窗花剪得精美就代表这家的媳妇心灵手巧。当然现在人们再贴窗花基本都是在商场、超市、摊贩那里购买,贴上去更加美观耐看,却少了一些劳动的喜悦。

另外,有些地方过小年还有贴春联、沐浴理发、赶乱婚、吃火烧等习俗。

其实现在南北方过小年的习俗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尤其在城市人们整日忙碌,重复着上班下班的日子,过小年、吃年糕、贴窗花基本已经成为一种回忆。另外南北方通婚普遍,风俗习惯也都进行了融合。

今年的小年(2月4号、5号)不是周末,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庆祝,不妨提前购买一些节日用品,例如写对联用的红纸、笔墨,打扫消毒用的山诺士随行保,包饺子用的面皮、饺馅儿,或者粘糕之类放在家里准备好,等到小年的时候也让自己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增添点仪式感,也许我们会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幸福呢!

小年节日习俗文化

腊月二十四小年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过小年祭灶的传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一定要敬重灶王,这样他上天汇报才会为自家多说好话。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民俗。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小年日记:小年中的诗意

小的时候,过年的快乐是吃吃喝喝,现在长大了,觉得过年除了吃吃喝喝,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称为小年呢?想来想去,终于找到答案,小年是与大年相对而言的,比如“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从来没有叫过“小年三十”“小年初一”,我恍然大悟,进入小年,就意味着,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了。

小年是祭拜灶神爷的日子。相传,腊月二十三,灶神爷要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大家为了让灶神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点好话,就用灶糖来祭拜它,扫尘土,剪窗花,贴对联……小年就是为灶神爷饯行吧?让灶神爷高高兴兴地上玉皇大帝面前汇报工作,来年让百姓吃穿不愁。

——小年的文化,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小年这一天,走在小区里,虽然寒气袭人,但是我从来不感到寒冷,因为年的热情让我充满了喜悦。小区的大门在这一天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区的树虽然已是枯枝败叶,没有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色彩,但在这一天,由于披上了彩灯,它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比任何一个季节都美,谁都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小年的氛围,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日落时分,家家户户的灯火都亮起来,大家都开始为包饺子做准备。我家也不例外,和面的和面,调陷的调陷,我也加入了干活的行列。此时此刻,一家人,在一起,或说点什么,或什么也不说,不一会,饺子就包好了。妈妈把它们下入锅里,腾腾的热气,将厨房的玻璃上了一层霜,外面的世界开始变得迷离,而屋里的生活依然清晰。很快,饺子好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让我感觉年是多么的亲切。

——小年的温馨,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吃完饭,我走进房间,开始准备写春联。虽然我的字不算好,但是每年我家的春联,都是由我亲自执笔,这与买来的春联相比,有一种更真诚的感觉。一张张大红的纸铺开来,把房间映得红火。“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一幅不满意,又连写几幅。从小年开始,我的房间就会天上地上摆满春联,直到选出一幅满意的为止。

北方小年范文3

 

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条措施>及实施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实现《“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肥胖检出率控制在19%以内”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落实“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强化政府、学校、家庭、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师生建立正确健康观,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师生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原则,把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之上。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常抓不懈、全员参与的原则。

三、重点任务

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管理,重点督促建立健全北京市中小学校防近视控肥胖工作体系,深入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水平。

(一)开展以近视防控为主题的“一起守护睛彩视界”健康月活动。

定于2021年9月,开展以近视防控为主题的健康月活动。各区各校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主题校园宣传、一次眼保健操评比、一次家校沟通活动、一次爱眼知识宣讲会、一次视力状况检查,向师生及家长广泛传播普及近视防控知识,确保提升学生爱眼护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家校携手的综合防控统一防线。

各区各校在开展健康月、健康科普宣传等活动中,注意收集特色活动及有效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并报市教委,我委将进一步组织交流和宣传,供全市学校学习参考,提高我市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宣教水平和效果。

(二)组织专家进校园健康知识示范课活动

针对影响学生健康的重点、难点、普遍性问题,各区负责组织专家进校园授课,向师生和家长普及健康知识。同时,评选出10节优质课程报市教委,市教委将组织专家再次评选出10节精品课程,发放到各校用于宣传教育活动。2021年,市教委组织一次全市范围的专家进校园健康知识课交流研讨活动。邀请市级专家对校医进行培训,内容包含市级专家示范讲课、区级获奖专家讲课并现场点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及授课技巧等。同时,将为每区安排3次市级专家示范课。

(三)开展“正确饮水,远离含糖饮料”主题宣教活动

长期喝含糖饮料不仅会直接导致儿童超重肥胖、患龋齿等口腔疾病,也会增高近视的风险,为宣传含糖饮料的危害及健康饮水的知识,市教委组织专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健康饮水讲座,其中包括“饮料的勾兑”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饮料的制作原理,自觉远离含糖饮料。

(四)开展假期在线学生健康教育活动

假期是近视、肥胖防控薄弱时段,在此期间,市教委拟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在全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闯关小游戏或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防近视控肥胖知识。

(五)开展防近视控肥胖短视频制作及展示活动

各区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等小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经过评比,将优秀作品报市教委通过视频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同时,利用“网络宣传主阵地”、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营造大中小学生做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人积极主动参与的氛围。

市教委将组织制作防近视控肥胖内容的健康科普知识短视频,通过“北京学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心”的视频平台进行发布,供各校在学生健康教育活动中宣传。

(六)制作防控近视主题系列动漫

针对低龄儿童的特点,市教委将制作10集近视防控知识系列动漫片发放至各校,各校可用于低年级学生的近视防控教育活动中。

(七)开展小学一年级新生健康管理工作

策划、制作《小学新生家长健康必读》、家庭护眼按摩操挂图、眼保健操图解等健康相关材料,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加学生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区要配合做好材料的发放工作。

(八)组织开展“防近视控肥胖专题手抄报”活动

各区组织学校开展“爱眼手抄报”活动,学生将爱眼护眼、健康锻炼、营养膳食的知识点、方法、经验,或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手抄报的方式表现出来,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推送到市教委,通过专家再次评审,选出获奖作品进行宣传。

(九)组织开展“我和家长一起锻炼”及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我和家长一起锻炼”活动,倡导增加户外锻炼次数及时间,缓解视力疲劳。征集拍摄学生和家长一起锻炼的照片,各区筛选出优秀摄影作品推送到市教委,通过专家评审方式选出获奖作品。

(十)组织开展“我是健康小卫士”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大赛

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健康科普知识的比拼和展示活动,评比出“健康小卫士”。促进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内容包括:近视防控、传染病预防、营养、控烟、运动等健康知识。展示形式:朗诵、快板、三句半、歌舞、情景剧等。请各区在辖区中学和小学各选一支队伍准备参加市级健康知识竞赛。同时,将展示节目录制的视频于10月1日前一并报市教委参加评选。市教委将择时组织健康科普知识比拼决赛和现场展示活动。

五、组织实施

(一)工作部署

2021年7月,市教委组织工作会议对2021年防近视控肥胖工作进行部署。征集学校及学生对近视防控大讲堂的建议及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及具体安排。

(二)工作要求

1.各区教委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本辖区内防近视控肥胖工作,按要求完成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内容,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2.统筹安排专家大讲堂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得到专家的科学指导。同时,配合做好专家授课现场录制与评估。

3.各区教委、各学校要注意收集文字、影像等活动资料,根据各项活动实施方案的不同要求,及时总结、上报材料。定期反馈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完成学校、参加学生家长人数及效果,保证各项工作的及时推进和取得实效。

北方小年范文4

关键词:北方小民族;俄罗斯;十月革命

中图分类号:D751.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8)02-0071-02

自20世纪20年代起苏联把生活在欧俄北部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口极少的民族称为北方小民族。根据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资料,这样的民族共有37个,总人口近24万。严酷的自然环境、与先进民族几乎隔绝的状态,使这些小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直到十月革命前,这些小民族仍在从事渔猎和养鹿业,仍生活在父系氏族社会中。

沙皇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沙皇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打破了民族压迫的世界纪录”,因此,十月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一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立即签署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从法律上确认了废除任何民族特权,各民族一律平等。300年来饱受沙俄殖民统治和俄国商人盘剥之苦的北方小民族终于获得解放。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北方小民族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为他们开辟了从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国家经济崩溃、供应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出粮食、布匹等物资对北方小民族进行紧急救助,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苏维埃政权明令禁止私商以不等价交换方式剥削北方小民族;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包括免除其一切赋税。为加强对北方小民族的保护和扶持,1924年夏全俄中央执委会成立北方民族促进委员会(北方委员会),后来又成立了北方海运总局,由它具体负责对小民族的援助工作。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北方小民族获得了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政治权利。根据小民族的具体情况,从1926年起首先在北方地区建立了氏族苏维埃,30年代初将其改建为地域性苏维埃。按照1930年12月10日全俄中央执委会的决定,在北方地区建立小民族自治机构,先后为较大的民族建立了科里亚克、涅涅次、泰梅尔(多尔甘―涅涅次)、汉特―曼西、楚科奇、埃文克、亚马尔―涅涅次等七个民族自治专区,总面积为410万平方公里;为较小的民族建立了93个民族自治区;为散居在较大民族之中的小民族群体建立了民族村。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古老的氏族制度已彻底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正如苏联学者所说,这是跨越千年的一步。从此每年的12月10日就成为北方小民族的节日。

从20年代末开始对北方小民族的自然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西伯利亚农业全盘集体化初期的冒进错误也多少波及到北方地区,但很快得到纠正。1932年联共(布)中央决议指出全盘集体化的做法不适用于北方地区,可在那里建立初级生产联合组织。从1938年起初级生产联合组织开始向集体农庄过渡,到1940年基本结束。这一年被看作是北方小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

北方小民族的文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苏维埃政府从1919―1934年共组织了90次对北方小民族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改造小民族原始文化的措施:1.创办学校。到1934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60.5%。2.培养小民族教师。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设立北方民族系,1930年在列宁格勒成立北方民族学院,此外还建立一批北方民族师范学校。战前这些学校为小民族培养了2 000多名教师。3.开展扫除文盲运动。1937年小民族识字率达到65%。4.建立文化机构和设施。到1934年北方地区有文化基地18个、民族文化宫53个、阅览室189个、“红帐篷”(流动阅览室)64座、流动电影放映队87个。5.为小民族创造文字。1931―1932年先后为13个人口较多的民族(涅涅次人、埃文克人、汉特人、曼西人、埃文人、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爱斯基摩人、那乃人、乌德盖人、尼夫赫人、开特人、谢尔库普人)制定了文字。1934年用小民族文字出版了教科书20多万册、政治读物10万册、科普读物6 000册。到1937年出版小民族文字报刊30多种。

对小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改造:1.宣传无神论,破除陈规陋习。2.宣传卫生知识,建立卫生医疗机构,1937年已有540个卫生所。3.向定居生活方式转变。政府拨款为小民族建立新村,到60年代中期游牧民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降至30%。4.在开发北方地区过程中吸收小民族居民参加工业生产,进入城镇的小民族居民越来越多,到80年代已占总人口的1/3。5.传统经济部门得到改造,集中放牧的养鹿业和圈养毛皮兽业占主导地位,并采用先进技术如机械运输、无线电通讯、机械化屠宰等。

总之,十月革命后北方小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这些巨大成就是不容抹杀的。然而,斯大林的左倾冒进错误也给北方小民族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例如,在30年代北方委员会和一些自治构成体被撤销,民族区逐渐丧失自治权;在集体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发生冒进,一些人被错划成富农遭到镇压;40年代初关闭了北方民族学院,为小民族创造文字的工作也停止了;向小民族的传统习俗发动“无情斗争”,并简单粗暴地对待萨满教,等等。

50年代以后,在对待小民族政策上苏联党和政府也有失误:1.不适当地强调掌握俄语的重要性。在50―60年代苏联当局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行俄语―民族语的双语制,但在北方地区的实践中却把俄语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学校减少了小民族语的授课时数,甚至从教学科目中取消了一些小民族语,至于用小民族语讲课已很难见到。其结果是小民族人口中把本族语当母语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根本不会说本族语。2.强化寄宿学校教育体制。寄宿学校体制曾为提高游牧民子女入学率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小民族的大多数人转入定居后理应逐步缩小寄宿学校的规模,实际却恰恰相反,这种体制被不适当地强化,甚至推广到托儿所和幼儿园。到60年代中期寄宿学校成为北方地区教育的惟一模式。在这种体制下小民族儿童从入托儿所起就脱离家庭,完全由国家抚养和教育,从而导致年轻人对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淡漠,他们被俄罗斯化的速度加快。3.强制并村和迁移。1957年以后,根据中央关于把土著民族的社会经济水平与全苏平均水平拉平的号召,在北方地区掀起大规模运动:在定居地区强行废弃小村庄,把居民迁移到大型村镇居住;在游牧地区与游牧生活方式作斗争,强制转入定居;同时把小型集体农庄合并成大型集体农庄,把一些大型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后果是,大多数人脱离了传统经济行业,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住进各民族混居的大型村镇后,“民族接近”的速度加快了,族际婚姻成为普遍现象,混血儿越来越多,导致小民族体质人类学类型的改变,同时混血儿的民族属性观念已经淡化,不能靠他们去传承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这必然威胁到小民族的存在。4.忽视环境保护。苏联在开发西伯利亚北方自然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小民族的利益,因此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制止污染,致使被开发地区生态遭破坏,直接威胁到小民族的生存。千百年来小民族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其衣食住行所需一切皆取自自然,而苏联当局粗放的、掠夺式的开采方法使小民族赖以生存的森林、河湖和苔原遭到破坏和污染。例如,由于工业污染使整个北方地区牧鹿苔原面积减少了2 000万公顷,使10万头驯鹿失去生存场所;森林采伐浪费惊人,约30%砍下的树木没有运到目的地;秋明油田每年烧掉的伴生天然气约有100亿立方米,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上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制定政策时没有从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具体实际出发,因而不能因地制宜、因族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一味强求一致或“拉平”,必然酿成苦果。民族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而民族的融合、语言的统一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为地加速这个过程,只会对弱小民族造成伤害。急于过渡是自斯大林以来苏联党的痼疾,这种左倾冒进的指导思想对苏联社会的危害是严重的,也是苏联留给我们的沉痛教训。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打断了北方小民族自然发展的进程,根本改变了他们的历史命运,

北方小年范文5

关键词:东北方言;影视文化;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02-01

一、文化和方言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方言是地域文化形成的载体,地域文化使方言更具有语言魅力。

二、“土”的掉渣的美

东北方言是隶属我国七大方言区之一的东北方言,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由于“东北板块”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大风大雨、大山大水、大江大河,造就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热情爽朗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东北大汉”和“东北辣妹子”的性格特点。东北这块独特的地域所形成的文化的载体则是富有生命力、鲜活可爱的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语音和词汇方面,东北方言语音高亢、铿锵有力、抑扬顿挫―“钢钢地”!词汇幽默、生动、诙谐,还带有一点夸张。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认为,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更生动、更活泼,而且极具亲和力,让人听了倍感亲切―“老妹、大兄弟、冻坏了吧,快来炕上暖暖……”。有人说,东北方言土、粗鲁、没文化,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正是这种“土”的掉渣的美把东北人热情豪放的性格表性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东北人,“我骄(jiao 阳平)傲!”(一小品语)

三、东北方言与影视文化

“俺们这噶都是东北人,俺们这噶都是活雷锋……翠花,上酸菜!”(雪村歌曲《俺们这噶都是东北人》)

“那就拿着吧,要多(duo阳平)少是多呀……要啥自行车”(小品《卖拐》)

“你让大伙瞅瞅你那张老脸,长的和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

“谁告诉你打电话地,你胆怎么这么匪(阳平)呢(ni阴平)?我怀疑你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其产生的后果老严重了,你知道不!整不好就得(dei上声)弄个海湾战争、开个六方会谈、爆发个金融危机啥地。你瞧你干那(nei去声)点事儿,我都不惜说你,你说你没事老实儿看点二人转多好啊,瞎得瑟!诶呀呀……”(小沈阳歌曲《小沈阳教训人》)

近年来,用东北方言表演的小品、影视剧、部分歌曲,还有极富东北特色的二人转,红遍大江南北,有很多的词语甚至成为社会的流星语,如“不差钱”“忽悠”“你说这是为什么呢(ni阴平)”。小沈阳、赵本山、范伟……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可以说,是东北方言成就了他们,同样,他们也成就了东北方言。

以东北方言形式所表现的影视文化虽然看起来很直白,很“土”,但却能够直通人心,不矫揉造作,不留余地。正如东北人常说的那句话:“可着劲造,多着呢”。正是这种充满了地方情趣和富有张力的影视作品让人永远感到一种丝毫没设防的亲切和真诚。

四、东北方言与民俗文化

民俗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种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现象,是一定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相沿而成的表现在生产活动、交行方式、家庭称谓、社会组织、婚丧嫁娶、节日庆祝、文艺活动和服饰用具等方面的习惯。

在诸多的民俗中,婚俗和年俗是民俗中两个代表性的方面。在我的那些亲戚里,我算是很小的了,所以参加了很多次哥哥姐姐们的婚礼。东北农村结婚可谓是热闹非凡,而且有很多讲究和避讳。在布置婚床时在床上撒上枣、栗子,这是利用“枣”谐“早”“栗子”谐“立子”,而取“早立子”的吉祥意向新婚夫妇祝福,如果再加上花生,那就是“早生贵子”之意,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五、东北方言与年俗

北方小年范文6

关键词:新世纪 湖北小说 创作格局 文学鄂军

承续着20世纪90年代湖北小说强大的“冲击波”形成的惯性,伴随着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朝阳,湖北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①湖北小说一改以往“慢半拍”的节奏,②表现出与时代、与新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保持同步的特征,湖北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中与江苏、河南并驾齐驱的文学活跃地区。

纵观新世纪湖北小说创作,在强化自己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创作团队的“一主两翼”

从新时期湖北文学发展的历史看,不同的创作阶段是由不同的创作团队演绎着湖北文学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之交,湖北文学创作队伍主要是由一批历尽人生风雨的老作家构成,如徐迟、曾卓、白桦、姚雪垠,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造就了湖北文学难得的黄金时期;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生命的年轮使他们失却了再创造的热情和活力,也直接导致了湖北文学80年代的“失声”之痛。20世纪90年代充当湖北文学创作主力的是一批青年作家,如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等,他们大多在80年代后期成名,在90年代成为引领全国文学风潮的作家,他们不仅成就了90年代湖北文学的光荣,而且保证了新世纪湖北文学的繁荣。

而新世纪湖北文学的中坚则是由80年代、90年代青年作家蜕变而来的中年作家,如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熊召政。他们在80年代、90年代就以各自的创作实绩蜚声文坛,拥有良好的文学声誉,积攒了较旺盛的人气。到了新世纪,他们正值盛年,精力充沛,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热情,不断突破自己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新世纪,他们不仅保持良好的创作态势,不断为读者奉上佳肴美味,而且不时以自己独特的探索和思考,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刺激,让读者产生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正是这样一个以中年作家为主体的创作团队,不仅保持了湖北文学的光荣,而且保证了湖北文学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湖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也是实现湖北由“文学大省”向“文学强省”转变的重要保证。

与此同时,刘富道、映泉、赵金禾等老作家的坚守和刘继明、张执浩、李修文、姚鄂梅、苏瓷瓷、曹军庆等文学新人的崛起,也是新世纪湖北文学的一道风景线。

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竞相繁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之交,湖北文学以各种文体的均衡发展和锐意创新的姿态引起全国文坛的注目,而在文学最为繁盛和轰动的80年代中期,湖北文学始终徘徊于文坛的边缘,直到90年代以后,凭借一批文学新人的崛起,湖北小说才由边缘走向中心,湖北文学又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湖北小说实现由边缘走向中心的重大突破正是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秋风醉了》、《父亲是个兵》、《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小姐,你早!》、《来来往往》、《跪乳》等都是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中篇小说,湖北也因此成为中篇小说创作的大省和强省。

新世纪,湖北小说界依然重视中篇小说的创作,中篇小说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创作态势,产生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如《奔跑的火光》、《万箭穿心》、《生活秀》、《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豹子最后的舞蹈》、《太平狗》、《马嘶岭血案》,等等。这些小说思想深刻,艺术新颖,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不仅延续了湖北文学的光荣,也稳固了湖北中篇小说强省的地位。

但湖北文学并未止步于曾经的辉煌,也没有陶醉于习惯的领域,而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大胆拓展和创新,许多以写中篇小说著称的小说家勇敢地投身于长篇小说创作,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长篇小说创作潮”。③一时间,荆楚大地春潮涌动,长篇小说家风起云涌;湖北文学界满园春色,长篇小说佳作连连。方方的《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所以》,李修文的《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刘醒龙的《圣天门口》,熊召政的《张居正》,等等,都是新时期湖北长篇小说的标志。熊召政的《张居正》则荣登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榜首,而刘醒龙的《圣天门口》获得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湖北小说创作终于走出靠中篇小说独立支撑的尴尬局面,文学鄂军的大旗终于可以在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天空高高飘扬!

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历来就是战略要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古至今演绎着一幕幕悲壮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古楚开疆拓土的霸气,楚地最著名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足迹”,蒲圻赤壁冲天的烟火,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惆怅,一代文豪苏轼黄州赤壁的豪放与哀叹,辛亥革命武昌城的第一声枪响,北伐战争中武昌城头的枪炮,还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黄麻起义的灯火……

湖北古称荆楚,是绚丽浪漫的楚文化之发祥地;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生地,它以一声振聋发聩的枪声,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现代之门;同时湖北还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红色中国的重要基石。

正是湖北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历史小说成为20世纪70~90年代湖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牌。姚雪垠的《李自成》以其气度恢弘的史诗品格和符合主流话语的主旋律式的写作,不仅成为80年代湖北历史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收获,而且成为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标杆。邓一光的《我是太阳》以其对红色历史的重新书写和对热血男儿、血性英雄的重新塑造,在患“文学软骨症”的90年代文坛独树一帜,为萎靡的文坛增添了几分阳刚之气,直接开启了以《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为代表的“新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④

新世纪,湖北小说依然踏着历史的节拍,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以宏大的气魄和真实的历史事实,成功地塑造了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张居正的形象,将一个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又如履薄冰、权倾朝野功勋卓著又结局悲惨苍凉的复杂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显示了作者穿透历史风云的深邃眼光和驾驭宏大历史场面的能力,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成就了新世纪湖北文学的光荣。刘醒龙的长篇历史小说《圣天门口》以天门口小镇为叙事背景,将真实的历史事件投射到虚拟的小说世界里,主要写“天门口”的历史变迁,尽管小说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反右斗争等,但它并没有像一般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那样,以革命的正义性遮蔽了革命的残酷性,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以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完成对暴力革命的审视和反思,从而完成了对以往“红色叙事”的解构和颠覆。其他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还有方方的《乌泥湖年谱》和映泉的《楚王》,前者主要是对1957年“反右”知识分子人格扭曲和变性的审视,后者主要是表现楚地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的精神。

湖北也是现实的沃土,它见证并参与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耕文明的熏陶和自屈原以来形成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得湖北作家以心怀天下为己任,他们有一种拥抱现实的强烈热情,现实主义情结一直是湖北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新世纪湖北小说亦然。可以说新世纪中国现实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新世纪湖北小说中都有艺术的再现。方方的《奔跑的火光》对农村妇女命运的审视,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鸣叫》、《豹子最后的舞蹈》对乡村生态文明的忧虑,陈应松的《太平狗》、叶梅的《五月飞蛾》、刘继明的《放声歌唱》对农民工命运的反映,方方的《出门寻死》、《万箭穿心》对城市下岗工人生存状态的描写,王建琳的《的唐白河》、《玉屏山》、《永乐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现,蒋杏的《走进夏天》对大型国有企业转型的阵痛的思考等,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都市与乡村的双重变奏

都市和乡村是现代社会的两极,是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都市写真和乡村抒情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重要的题材和主题,“抑都市扬乡村”是中国现代作家普遍的心理情结和审美情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城市化的风暴”席卷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都市不仅是许多人实现人生理想、体现自我价值的诗意栖居之地,而且成为一些作家重要的写作资源或“根据地”。

新世纪以来,湖北小说家一次又一次将他们的理性之笔伸向他们赖以生存的都市,书写着他们对都市的体验和思索。综观新世纪湖北小说创作,都市写真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对都市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剖析和人格的审视。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所以》,方方的《树树皆秋色》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池莉的小说在对知识女性曾芒芒、叶紫成长的叙述过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都市知识分子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命运沉浮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理想和追求的思考。方方的《树树皆秋色》通过女教授华蓉看似荒诞离奇的爱情经历,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坚强而脆弱、独立而孤独的生活状态,以及孤单、苦闷、寂寞的心理。二是对都市底层社会的观照。方方的《出门寻死》、《万箭穿心》都是对城市下岗工人生活的写照。《出门寻死》中展示了武汉市下岗职工何汉晴的艰辛生活,经济的困顿使她倍感生活的艰辛,家庭的矛盾又让她品味了人生的沉重,最后她在各种不如意的现实面前选择了“寻死”来逃避生活。《万箭穿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身处社会底层、尝试了人生万箭穿心般痛苦后的女性,在失去丈夫又下岗后独自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仍然能直面惨淡人生的故事。

湖北省是著名的农业大省,乡村社会是湖北最主要的生存环境;湖北作家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楚山鄂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温爱,因此,对乡村社会的艺术观照、对普通村民生存状态的勾勒、对农村问题的思考就成为新世纪湖北小说创作中一个特别醒目的话题。方方的《奔跑的火光》对农村女性英芝悲剧命运的思考达到了令人吃惊的深度。刘继明的《放声歌唱》等小说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形象地反映了农民工艰难的生存境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应松,新世纪湖北文学的一大亮点就是陈应松的火爆,他的“神农架之谜”系列小说表现了作家对农村问题深刻的思考,有着力再现边地农民生存艰难的作品,如《火烧云》、《八里荒轶事》;有揭示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破坏,如《豹子最后的舞蹈》;有表现城市对乡民拒斥、欺诈的作品,如《太平狗》;还有反映农村对都市进行残酷报复的作品,如《马嘶岭血案》,这些小说不仅思想深刻,艺术手法新奇,而且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因此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

总之,新世纪的湖北文学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机,湖北小说正以自己独特的品格和浓郁的地方风情,赢得全国的关注和广泛的共鸣。我们相信,在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天空,“文学鄂军”的旗帜一定会高高飘扬!

注 释:

①④江胜清:《从新时期文学声浪中看湖北文学的三次浪潮》,《江汉论坛》,2007(10)。

②曾军、李骞:《文学生态中的湖北作家创作――王先霈访谈录》,《长江文艺》,1998(7)。

③江胜清:《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潮透视》,《孝感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