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时间范例6篇

地球一小时时间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1

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2)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2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

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

(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

8.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9.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10.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

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11.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始终太阳直射光线向垂直;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重合时,该日为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切点为12时或24时。

12.纬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1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从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与东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夹角,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θ°S(N)。

1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长;

3.21~6.2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且极昼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小;

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小;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15.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太阳高度>0为白天;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相同的各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

太阳直射h°N时,(90°-h°)N内出现极昼,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h;(90°-h°)S内出现极夜,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相等为h°。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16.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南天空;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天空。

17.正午的判定:

太阳高度为全天最大时;

地方时为12时;

日影为一天中最短时;

把昼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8.0时的判定:

把夜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

自西向东,由旧一天进入到新一天的经线为新一天的0时。

19.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逢百年时,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20.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其大小必须根据整个分式判断,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缩放:新图比例尺变为原图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2。

表示内容:图幅相同,表示实地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种表示方法:直线式;文字式;数字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31.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距离北极点近,则在北;距离北极点远,则在南;

A地位于B地东(西)大于180°,则方向相反。

即实际A地位于B地的西(东)方。

在无经纬网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甲图剖面图

在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一般判图原则是: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同线等值)

中心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中心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线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线表示山顶。

4.时区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数)

时区的范围=15°×n±7.5°

5.自西向东,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

自东向西,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6.热水器和地面之间的夹角=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7.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大于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小于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

8.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自转速度相同。

9.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10.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2

一、昼夜产生原因与昼夜交替原因

①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②昼夜交替原因:地球的运动(主要是地球的自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阳光。现在假设地球不运动,会不会有昼夜?会不会产生昼夜交替?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来演示:1)即使地球不运动,也有昼夜,同一时间里,地球始终有一半昼半球,一半夜半球存在。2)如果地球不运动,地球就没有昼夜交替。假设地球不公转或不自转,有没有昼夜交替?仍通过演示,我们发现,只要地球在自转,就有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仅公转,也有昼夜交替,周期为1恒星年。

二、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1)实际上晨昏线并不是一个大圆。从理论上说,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晨昏线应该是个大圆。但实际上,因为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平面上来。这样,当清晨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处时,在地平面上已经可以看到散射折射光,而当傍晚太阳已处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能看到它。因此昼半球比夜半球大。另外,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却缩小50′(34′+16′)。因此,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是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圆。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是等分。这两天的白天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但在教学上,为简便起见,我们仍可把晨昏线看成大圆,把昼半球与夜半球看成一样大小,但要对学生说明这一点。

(2)晨昏线与太阳光始终垂直。晨昏线是个圆,把地球一分为二,太阳光与晨昏线的关系,实际上是太阳光垂直于晨昏线所在平面的关系,且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任何时刻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垂直,学生在作图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则。

(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由于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一年中两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他任何一天均不重合,存在一夹角,两至日夹角最大,为23°26′,即黄赤交角的度数,且两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4)对晨昏线的判读。对学生而言,在光照图上对晨线、昏线的判读是个难题。其实,区分晨线、昏线很简单,一是通过“东昼西夜”是晨线,“东夜西昼”是昏线来判断。二是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根据自转方向来判断该点的运动趋向,如果该点将由夜半球运动至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三、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下;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日变化: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差异很大,纬度越低,日变化越大;纬度越高,日变化越小;夏季日变化大,冬季日变化小。在南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时,太阳高度均大于0;有极夜现象时,太阳高度均小于0。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不等;在南北回归线间(包括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可达90°,其他纬度均小于90°。

四、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差异

昼夜交替周期,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与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周期呢?主要是由于参照物不同,便产生两种时间长短不同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它是以天空中除太阳以外的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即天空中的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地球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但是, 地球毕竟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以及昼夜的不断更替,均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转过360°多一点,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即59′角度。如当地某晚北京时间20时天空中某一颗恒星在头顶,问:第二天该恒星在什么位置?(偏西59′角度)。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3

图1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运动,同时刻在它的正上方有小球b也以v0初速度水平抛出,并落于c点,则(

A.小球a先到达c点

B.小球b先到达c点

C.两球同时到达c点

D.不能确定

2.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t,

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A.

B.

C.

D.

3.如图2所示,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图象.此曲线上任意一点P(x,y)的

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A点,则A点的横坐标为(

)

A.0.6x

B.0.5x

C.0.3x

D.无法确定

4.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5.将甲、乙、丙三个小球同时水平抛出后落在同一水平面上,已知甲和乙抛射点的高度相同,乙和丙抛射速度相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一定同时落地

B.

乙和丙一定同时落地

C.

甲和乙水平射程一定相同

D.

乙和丙水平射程一定相同

6.对平抛运动的物体,若g已知,再给出下列哪组条件,可确定其初速度大小(

)

A.水平位移

B.下落高度

C.落地时速度大小和方向

D.落地位移大小和方向

7.

关于物体的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

由于物体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

因此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C.

物体的运动时间只由抛出时的初速度决定,与高度无关;

D.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由抛出点的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

8.

把甲物体从2h高处以速度V水平抛出,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L,把乙物体从h高处以速度2V水平抛出,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S,比较L与S,可知(

)

A.L=S/2

;

B.

L=2S;

C.

;

D.

.

9.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v0

C.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

v0/g

D.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10.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个量是相等的(

A.位移

B.加速度

C.平均速度

D.速度的增量

11从高h处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物体,物体落地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夹角最大的时候,h与v0的取值应为下列四组中的(

A.h=30m,v0=10m/s

B.h=30m,v0=30m/s

C.h=50m,v0=30m/s

D.h=50m,v0=10m/s

12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它在从抛出开始的四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3:4;1:4:9:16

B.1:3:5:7;1:1:1:1

C.1:1:1:1;1:3:5:7

D.1:4:9:16;1:2:3:4

13]如图2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B.

C.

D.

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

A.tanφ=sinθ

B.tanφ=cosθ

C.tanφ=tanθ

D.tanφ=2tanθ

二、填空题:

15.某物体以初速度20 m/s水平抛出后,2

s末的速度大小是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它的加速度为

.(取g=10 m/s2)

16.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被水平抛出后

秒时,其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数值相等,此时合位移的大小为

,方向是

.

17.一物体被水平抛出后t秒、2t秒、3t秒内竖直下降的距离之比为

,通过的水平距离之比为

.

三、论述题:

18、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

s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0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0角。求①初速度;②落地速度;③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④水平射程(g=10

m/s2)。

19、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求:

(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20、将物体由h高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因受跟V0同方向的风力使物体具有大小为a的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求:

(1)物体的水平射程;

(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1、飞机在2

km的高空以100

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相隔1s,先后从飞机上掉下A、B两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求两物体在空中的最大距离是多少?(g=10

m/s2)

22、在1125m的高空有一驾飞机以86.6m/s的速度水平飞行(g取10m/s2)

求:(1)从飞机上掉下的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地?

(2)物体从掉下到落地,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多大?

(3)从掉下开始5s末物体的速度。

A

v0

θ

图9

23如图9所示,与水平面成θ角将一小球以v0=2m/s的初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抛出多长时间小球距水平面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2)θ角为多少度时,小球具有最大射程?,最大射程为多少?

24、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斜面长L为10m,一小球从斜面顶端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求:(1)小球沿斜面滑到底端时水平位移s;(2)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g取10

m/s2)

h

H

s

L

v

25、在排球赛中,已知网高H,半场长L,扣球点高h,扣球点离网水平距离s、求:水平扣球速度v的取值范围。

26、如图所示,A、B两球之间用长6m的柔软细线相连,将两球相隔0.8s先后从同一高度从同一点均以4.5

m/s的初速水平抛出,

求(1)A球抛出后多长时间,A、B两球间的连线可拉直;

(2)这段时间内A球离抛出点的水平位移多大?(g取10

m/s2)

1-5CDBCA

6.CD

7.AD

8.C

9.C

10.BD

解:

voy越来越大,所以y越来越大,可见位移大小不相等,位移方向tgα=也不相同.所以A是错误的.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是由重力产生的,即重力加速度,在平抛速度不太大时,g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速度的增量,即相等时间内v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所以B、D正确.

据平均速度定义式,方向与位移s方向相同,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也不相等,所以C不正确。

11.答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

球1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2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

12.

答案:m/s

45°

10m/s2

13.

答案:

与水平方向成45°角

14.

答案:1∶4∶9

1∶2∶3

15.答案:

16.

解:①如右图所示,1

s时,速度v与水平方向成θ=450角,此时vy=v0tg450=v0

即v0=gt=10

m/s2×1

s=10

m/s

②落地速度v1=v0/cos600=10/0.5(m/s)=20(m/s)

③落地时速度的竖直分量

m/s

距地面高度(m)

④物体抛出到落地所用时间

s=s水平射程m=17.32

m

17.

解:设闪光的周期为T,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且AB间竖直高度为3格,BC间竖直高度是5格,时间间隔相等的相邻两端位移之差:

s=gT2,即0.05×5-0.05×3=10T2

T=0.1

s

频率f=1/T=1/0.1=10

Hz

又A、B间的水平距离是3格,所经时间是T,且x=v0T

初速度m/s=1.5

m/s

18.

解:(1)小球的运动可分解为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的初速为v0,

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则小球水平方向的射程.

竖直分速vy=gt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为:

19.

解:A、B两物体从飞机上掉下,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具有和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A、B离开飞机后在竖直方向上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两物体均做平抛运动.以A物体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飞机飞行方向为x轴,竖直向下为y轴。

对A物体有:

对B物体有:

随t的增大两物体距离增大,而物体A在空中飞行的最长时间为:

小结:此题也可以B为参照物,A在竖直方向相对B做匀速向下的运动,从而列方程求解.

20.

解:⑴

由,可得:。

因为,所以。

根据,可得:vt

=

100m/s,又因为tanα=

,所以该时刻的速度。

21.

解:(1)在斜面上小球沿v0方向做匀速运动,垂直v0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a=gsin300

s=

v0t

…………………………………………………①

…………………………………②

由②得:

………………………………………③

由①、③得:

…………………………………④

(2)设小球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⑤

………………………………⑥

22.

h

H

s

L

v

解:假设运动员用速度vmax扣球时,球刚好不会出界,用速度vmin扣球时,球刚好不触网,从图中数量关系可得:

实际扣球速度应在这两个值之间。

23.

解析:(1)由于A、B两球相隔Δt=0.8s,先后从同一点以相同初速度v0水平抛出,则A、B两球在运动过程中水平位移之差始终为

①

设A抛出t时间后两球间连线拉直,此时两球间竖直位移之差为

②

由图5—9—2可知

③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4

1."化曲为直"。即把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根据其受力情况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同时参与这两种运动,故物体到达每一个位置时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都相等。解题时可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分别列式,再根据运动的等时性联立求解。

【例1】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l0m/s2.求:

(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如图所示:

2.巧选参考系

以地面为参考系,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但如果选择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物体则做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选择一个水平方向与之相同初速度的物体为参考系,物体则做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运用以上方法解决一些选择题非常方便。

【例2】飞机以15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某时刻自由释放a球,1s后又自由释放b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两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a球在b球的前下方

B.a球在b球的后下方

C.a球始终在b球的正下方5m处

D.a球始终在b球的正下方,但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解析:本题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处理起来较为困难。若以飞机为参考系,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即两个球始终位机的正下方,所以A、B选项都是错误的,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得:Δh=hA-hB=g2t+12即A、B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变式训练】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自由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的阻力,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小球下落的情况是下图中的(),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小球下落的情况是下图中的()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向右做平抛运动,故站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小球下落的情况是B图中的情形;以飞机为参考系,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小球下落的情况是A图中的情形。

3.巧妙建立坐标系,简化解题过程

【例3】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的A点一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斜面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求抛出后经多长时间物体与斜面间距离最大?

解析: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但在具体题目中,要具体分析,不要盲目照搬。本题若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计算,解题过程较复杂,如果沿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分解,解题过程非常简单。

解:将平抛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物体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做初速为 ,加速度为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距斜面最远的时刻就是在该方向上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刻,即在该方向上的末速度为零,

故有:v0sinα-tgcosα=0得t=v0tanαg。

4.轨迹方程法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轨迹是抛物线,其一般式可表示为y=ax2+bx+c,有的平抛运动问题在建立坐标的情况下,直接将轨迹上的点代入方程里去计算.

【例4】.从高为H的A点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2s,在A点正上方高为2H的B点,向同一方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S,两物体轨变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恰好从一屏的顶端擦过,求屏高。

解析:用轨迹方程法求解,因物体从A、B两点抛出的

运动轨迹均为抛物线,如图3所示,轨迹方程分别设为y=ax2+b,

y'=a'x2+b'式中啊a、b、a'、b、为常数,将已知坐标A(0,H)、A'(2s,0)、B(0,2H)、B'(s,0)分别代入上式得a=-H4s2,b=H,a'=-2Hs2,b'=2H≈

代入方程y-H4s2x2+H,y=-2Hs2+2H

由题意可知,两物体抛也的轨迹在屏顶端相交,即两方程有一公共解,联立解得y=67H即h=67H

点评:数形结合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5.几何分析法

几何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在某一量刻(位置)或某段时间上构建速度三角形或位移三角形,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借助三角形边角关系求解.

【例5】.一人站在某高度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到地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两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求小球落地的时间

解析:设第一次抛出小球,小球的水平位移为 ,竖直位移为 ,如图5左所示,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有z2+h2=j2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重新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如图4右所示有,(2x)2+h2=(3j)2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5

【关键词】 特殊幼儿;拍球;指导

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的,球类活动是一种比较开放式的活动,一般在球类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最近的一些活动中,个别幼儿表现出一种对球类活动的疲惫感,也许是球类活动开展次数比较多,幼儿接触的比较多,有的球类活动需要反复练习,对球类活动产生一种疲惫感。

【案例一】

张丹露不管做什么都很慢,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小乌龟”。这可能也与她的性格有关,她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让人有一种神游在外的感觉。但是露露十分喜欢玩球。一拿到球,就会很开心,迫不及待地要和球宝宝玩游戏,只见她一会儿抛抛球,一会儿踢踢球,一会儿小球滚远了,就追着小球跑,自娱自乐,十分享受。就连基本动作发展也比以前有进步,更灵活了。每次晨间自由活动的时间,露露都会选择玩卡通球。今天她很开心地拿着球对我说:“胡老师,你看,我会拍球。”于是,她拿起小球,准备就绪后迅速地拍了两下。可是拍得小球起伏很低,很快就滚远了。虽然没拍几下,但是露露还是很开心地追着小球跑。又过了一会儿,露露开心地抱着球跑回来对我说:“胡老师,你来看我拍球!”接着又像刚刚一样迅速地拍了两下球,接着,小球又滚远了。我拉着她的小手,“你想不想连续拍好多下呢?”“想!”“那胡老师教你拍球,好吗?”她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一人拿了一个球,在场地的角落里练了起来。

【分析】

拍球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四肢协调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孩子的耐力。露露在拍球时虽然手臂用力,但是动作略显笨拙,也没有抓住卡通球弹起的时间点,因此,拍中的球极少,只有2-3下。对露露这样动作迟缓的幼儿来说,拍球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还要求平时的多加练习。反复练习是幼儿学会拍球的基本途径,也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因此老师对幼儿反复练习的行为的调控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对该名幼儿的观察记录,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拍球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虽然露露还没有完全掌握拍球的技巧,但是已开始具备了拍球的意识,完成了最初的拍球动作,这在她原有基础上是一大进步。

【案例二】

在操场上看着孩子们高兴而又认真地拍着自己手中的篮球,还时不时围在我身边要拍给我看,我也跟着高兴起来。可是这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孤独的小身影,原来是锐锐。只见锐锐手里捧着一个小篮球,一动不动,一直站在边上看着其他小朋友拍球。我问:“锐锐,你来拍下球给胡老师看看!”他摇了摇头。我继续鼓励道:“没关系的,你试试看,如果不会的话,胡老师会教你的。”他扭着小屁股回答道:“可是我不会……”我一听,便知道有戏。于是我们一人拿了一个小篮球,在场地的角落里练起了拍球。可能是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拍球,所以锐锐拍得有点不大好,十分气馁。于是我便继续鼓励他:“你看,你第一次拍球,小球就能弹起来了,那么练习几次,小球就能多弹几次,到时候,你不就越来越厉害了吗?”受了我的鼓舞,锐锐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后,每次晨间自由活动的时间,我都能看到锐锐开心地拿着球,不停地拍印

【分析】

锐锐的性格内向又孤僻。任何活动都不愿参与,很多时候,都需要老师提醒,才会去做一些事情,这让我很是苦恼。拍球是篮球运动中必须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促使幼儿手、眼动作的协调,以及动作的敏捷性和节奏感,拍球反弹时的不同方位和时间能增进幼儿辨别方位的能力,形成时间的概念,幼儿用左右两手轮流拍球,可以促使左右大脑的平衡发展,拍球还能锻炼幼儿的耐力,增强幼儿的体质。那么在球类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练习拍球呢?

一、在有趣的情境中开展球类活动

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在球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情景的创设,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比较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能够融入情境中,扮演其中一个角色,然后进行各种球类活动的练习。情景创设这一方法在球类活动中还是比较有用,在这两个月里,我多次运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开展球类活动,幼儿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球类活动开展十分顺利。

二、根据幼儿的能力增加拍球难度

中班幼儿的球类活动大多以拍球为基础,在拍球的基础增加难度,双手交替拍球、运球等。在开始第一月里,我班幼儿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能力较差的幼儿拍球姿势不正确,拍球个数为1―2个,能力较好的幼儿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拍球50个以上,甚至更多,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现在这样两极分化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能力较差的幼儿也已经学会拍球,能够拍7―8个,能力较好的幼儿开始练习双手交替拍球。相对之前两极分化的情况来看,孩子们都在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在球类活动上发展会更进一步。另外,中班幼儿对于一些合作、比赛形式的活动会比较感兴趣,对于个人的技能练习会感觉比较无趣。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了配合幼儿的兴趣,应该开展一些比较丰富、有趣的竞争、合作性质的活动。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幼儿,才能发现幼儿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幼儿内心深处的想法,并且通过一些手段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三、鼓励家长指导幼儿练习拍球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6

2、学习地理的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综合的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 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③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②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①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②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③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④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①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①经纬网定方向;②指向标定方向;③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

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