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学生范例6篇

四好学生

四好学生范文1

演讲的题目是《争当四好少年》。

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是少先队中的一名成员,“争当好少年”是每一名少先队员心中的目标。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需要做到“四好”: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

古人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启超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周恩来总理更是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我们应在我们最美好的年纪,树立起建设强大祖国的理想,振我中华,扬我国威!

然而,人生价值的实现,单单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它只能作为一颗远在

四好学生范文2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儿童诗的教学,从语言、意境、情感、模仿等方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儿童诗的内在特质,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策略

儿童诗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凭借清新脱俗的特质,成为十分受学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认知习惯,有意识地挖掘教材的研究价值,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儿童诗教学呢?

一、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音韵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的语言不但优美简洁,而且具有一定的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押韵。在教学儿童诗时,首先就应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由于儿童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十分易于模仿,所以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走进儿童诗的美好世界。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歌主要写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表达了学生们的一片美好心意。教师在课前应该在网上搜集到朗读的配乐,在课堂上在范读时,利用配乐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听得更加投入。面部表情应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当读到最后一句“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时,教师要提高音调,脑袋也要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眼睛里也带着笑意,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力。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接着,为学生播放优秀朗读视频,让学生在讲台下作出划分,理清男女生分开朗读的部分,找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一起搭配朗读诗歌。特别要注意齐读部分,一定要和谐统一。当诵读到第二、三、四、五节时,能用说话的语气,读出诗中学生对老师的呼唤,能通过声音的高低和长短变化表现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教师范读时的语感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范读时的朗读技巧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得着。通过诗歌配乐,能够营造出“入景入情”的真实情感体验,更好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男女生搭配朗读,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儿童诗的音韵美。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具体。

二、展开想象,描绘儿童诗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将具体的景象和抽象的思维融合在一起,将主客观相互结合,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以加深对诗歌深层次上意义的理解。儿童的想象能力十分丰富,在教学儿童诗时,不妨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诗歌意境自主地描绘,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画笔。在初步感知诗歌之后,将诗歌的画面描绘出来。无论画得美与丑,都要将它作为一项有趣的任务来对待,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在绘画之前,提问学生紫丁香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有的学生没有真正看过紫丁香,所以只能凭借想象来猜测紫丁香的形状。有些学生认为紫丁香应该和喇叭花一样,紫色的,很可爱。有些学生认为紫丁香就和平日里见到的小野花一样,很小,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土地上。还有学生认为紫丁香应该是长在高处,一簇簇的,很密集。“那么现在,请你们凭借着自己想象中的紫丁香,来画一束美丽的花放在‘我’的书桌前,好不好?”于是学生纷纷拿起画笔,认真勾勒起来。在学生画完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真正的紫丁香的样子。并按照课文的顺序,利用动画的形式,将“紫丁香的绿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花儿盛开的笑脸”、“星星困得眨眼”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诗歌的意境,仿佛快到闻到紫丁香的花香。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在阅读诗歌之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都大相径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体会,更何况是小学生呢?他们对诗歌想要表达的意境与思想更是难以捉摸。传统的教师在解读诗歌的意境时,多用语言的形式讲述。并让学生在笔记本中记下知识点,好像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语文的知识与技能。殊不知,对于儿童诗的教学,一定要积极站在学生角度上去设计教学,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诗歌的意境与内涵。

三、师生交流,欣赏儿童诗的情感美

诗歌是最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堪称诗歌的灵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儿童诗时,对诗歌蕴含的情感是最难把握的。所以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展开交流,鼓励学生互相沟通,综合调动各种感官来欣赏诗歌展现出的情感美。

《一株紫丁香》主要表达师生之间浓厚的情谊。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步入诗歌的情感世界。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诗歌的开头要用‘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如果把‘踮起脚尖儿’删去,与原文有什么差异?”学生们经过思考,可以想到用“踮起脚尖”可以体现出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步入老师安静的小院,更能体现出学生对敬爱的老师默默的热爱之情。并且“踮起脚尖”也可以突出学生们童真的美好心灵。“从诗歌中,除了看到学生们对老师的热爱之外,从哪里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呢?”学生们细读诗歌后,从“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以及“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还有“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可以看出老师为了更好的教学,在深夜都要备课到很晚,连星星都困得眨眼了,老师还没有休息,这是因为老师时时牵挂着学生才会不懈地努力付出着,贡献着……“那么,现在请你们与周围同学互相交流,谈一谈你与老师之间所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你们所喜爱的老师是同一位吗?他有哪点最让你们敬佩?”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起讨论与老师之间的深深情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跟诗歌的情感又拉近了一步。

通过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的方式,学生们体会到了诗歌里所蕴含的情感力量,真正融入到爱的情感氛围之中。由于这首诗歌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贴近,师生情更是常见的讨论话题。所以对这首儿童诗的情感教学可以用回归于现实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

四、动起小手,模仿儿童诗的形式美

在欣赏完优美的儿童诗之后,学生的感悟自然而然就多了。不禁被诗中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境、蕴藏的情感所吸引,甚至会不自觉地吟上两句。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他们模仿儿童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简单地介绍诗歌的创作要点以及现代诗的写作方法,比如拟人、夸张、比喻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创作新颖的作品。

《一株紫丁香》这首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在于运用重复的手法,突出“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比如诗歌中二、三、四、五节,每一节的开头都用“老师”。还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满树盛开的花儿”比喻成“学生的笑脸”,既表现出学生对老师的一片心意,又体现出学生美好童真的纯洁心灵。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星星困得眨眼”使诗歌读起来更有H切之意。在让学生模仿诗歌时,不用限制学生创造的主题,不过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描景,都要讲究一定意义上的形式美,注意押韵与简洁。当学生无从下笔时,教师可以利用例句模仿的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比如“星星困得眨眼”,将星星拟人化,请学生造出一个拟人句。这项任务对学生来说十分简单,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想出“太阳公公起床了”、“月亮婆婆睡着了”、“花儿笑得真灿烂”等句型。接着再让学生将与之类似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起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四好学生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 四步导学 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如何促使中学生在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养成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当前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尝试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预习交流、探究释疑、巩固提升和归纳小结”四环节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基本目标的“四步导学”学习法。

一、通过预习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预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养成通过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中的预习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好基础,与教材进行交流,与导学案进行交流,与已有知识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和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养成快速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自解决一些教材和导学案中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把所学新知识主动构建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三是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发现新课题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思考,为探究释疑打下基础,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需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导学案,与自己进行交流。培养起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为探究释疑环节打下基础,是本环节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任务,使其一开始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注重预习的效果,对学生出现的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及时鼓励,对不良学习习惯要及时纠偏。为此,教师要营造出有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及时纠偏或给以鼓励。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

二、通过探究释疑,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考辨析的学习能力

每个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互帮互学,展开讨论。学生在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中形成的问题和认识,能够主动地把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向小组中的同学表达清楚,和同学一起共同研究讨论,探讨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把合作交流形成的结论、认识和解析的过程,以口头、板示(黑板上展示)或活动的形式清晰、完整、规范的展示出来,达到组与组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合作精神,在长期有效的训练中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得到强化,思考辨析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通过巩固提升训练题,培养学生表达、分析、归纳和概括的习惯

在探究释疑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自己展示讲解,在展示解析时要规范和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的习惯。学生在板演时,必须要求学生养成书写规范。

2.有错必纠、必改的习惯。学生或小组在展示解析时,如果出现了错误,必须让学生养成有错必纠、必改的习惯,先让展示解析的学生自己或小组纠错改正,小组自己不能解决的,可让其它小组成员协助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可让教师点拨指导。

3.展示解析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学生或小组在展示解析时,不管是口头、板示或活动展示,一定要求学生做到展示完整,解析规范。表达时语言要符合学科特点,吐字清晰、准确、简洁和完整。以活动形式展示时要做到展示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要让学生做到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和学科特点,逐步培养在“做中学”的习惯和能力。

4.归纳总结习惯。学生在自主学习或探究释疑时的知识或认识可能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就需要培养学生展示解析完后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逐步养成把本节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的能力和习惯。

展示解析习惯的培养是在四步导学教学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在导学案设计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学生或小组展示解析时,要当好观众、评委、顾问和导演等角色,在展示解析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扮演好主角,养成学生良好的展示解析意识和习惯。

四、通过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和矫正不良学习习惯的能力

中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反思;再认识,再反思的过程。课堂上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有的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个别学生费尽心力,学习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则是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对当堂所学知识不会反思,从而不能实现学习的调整。会的同学大家认为他们学得很轻松,原因就是他们会通过学习反思来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课后反思、阶段反思和考后反思的习惯。

五、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其他实践

1.教师要认识通过四步导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2.定期对学生尤其起始年级学生经常召开调查和座谈会,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3.发挥小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督促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好学生范文4

爷爷在贺信中指出,少先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创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带领下,少先队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一系列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0年来,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在星星火炬照耀下,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开启了人生的奋斗航程,逐步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调,经过60年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艰苦奋斗。今天的预备队必将成为明天的生力军。希望全国少先队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是少先队中的一名成员,“争当好少年”是每一名少先队员心中的目标,那么什么叫“四个好少年”呢?

首先,我们要争当一名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因为只有从小养成爱国思想,长大以后才能去为祖国出力,成为国家的栋梁。当然,远大的理想对于少先队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远大的理想,并向着理想去努力,才能取得成就。我们熟悉的总理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小时候,当他看到中国人常被外人欺负时,就立下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他一直刻苦学习,向着目标努力,长大以后,他参加革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奉献了毕生精力,成为全国人民永久怀念的伟人。

第二,我们要争当一名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对于每一名少先队员来说都十分重要。要知道,“学习是一切前进动力的源泉”。从小养成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习惯,将来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社会。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人一生有学不完的知识,有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以后才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学习知识,还要开动脑筋,善于灵活运用,像钱学森爷爷那样努力研究新问题。如果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最后一定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三,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要知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如果没有好品德,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一名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对同学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对伤心的同学轻轻说一声“坚强些”,可以上前扶起摔跤的同学,可以认真遵守对别人的承诺。只要你细心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你在大家心目中就会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好学生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80-01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从低年级步入高年级的时期,正处于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此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影响。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它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对于一名四年的学生来说,培养适合本年龄阶段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适合四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1、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字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尤其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的书写用法,但还不能够自如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查字典,学会通过字典来学习字词的用法。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字典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问题;教学设计增加查字典的内容,大胆进行家庭作业改革试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倡并引导孩子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查找读音、组词的预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出不懂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同时老师在检查预习作业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哪些字词学生不易掌握,在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就能够有所导向,教师有针对性的尽兴教学,学生自然就能够记得更扎实,学的更透彻。

3、养成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的习惯。(1)对于四年级学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的习惯,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此时教师不但要耐心的讲解,同时还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消化掉疑难问题。

(2)对于重难点问题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可以提高语调,稍作停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3)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是课堂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需要重点记忆或是难以辨析的字词,更应该随时动手记录,反复复习,才能够加深理解。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4)排除课堂干扰因素,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的物品要提前拿出来,整理好,避免在上课过程中翻找物品分散注意力,也对其他同学造成干扰。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当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时,需要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养成独立认真书写作业,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课堂与家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那么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作业的优质、高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自觉性。另外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些评价机制的渗透与辅助,通过评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做好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学习。监督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学生反馈其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及时订正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回顾、整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5、养成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源于生活,同时也实践于生活。这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多读多背中积累语文材料。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笔,以便阅读一边动笔,可以在将精美的词句进行勾画,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批注,以便在下次看到的时候有大致的印象。对于描写的特别优美的词句,可以将其摘抄下来,为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

6、养成爱读、多读课外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多读书,加强课外阅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有效的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外阅读能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多做读书笔记,能够将书中的优秀内容变成自己的文学积累,为语文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强调作用。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2、明确目标。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要求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 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四好学生范文6

一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笔者今年担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年龄都在10~11岁之间,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厌学与懒惰并存。主要表现为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动上远离学习活动。而这类学生智力正常,甚至有的还智力超常。可见,厌学心理大多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懒惰是因为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不足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第二,独立与幼稚并存。这一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常常表现出固执己见、自高自大、任意妄为,有时行为却又显得稚嫩、可笑。

第三,勤奋进取与自负自卑并存。这一时期有特长的孩子逐渐显现出优势来,自信心与日俱增。而这使得另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即不自信。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缺乏主动和热情,总是等着别人来接近自己,交往的范围也相当狭小。这其中潜在的危险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严重者有可能发展成孤独症。

第四,抑郁与孤独并存。主要表现为兴趣淡漠、被动消极、难以投入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也不能与别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五,嫉妒与固执并存。固执具体表现为做事情一意孤行,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嫉妒就是对强过自己的人有一种不服、不悦、失落和仇视心理。这都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心理品质。

二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重点

第一,尊重与倾听。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学生虽小,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有尊严的。学生找老师“告状”时,教师应尊重学生、有耐心并循循善诱地开导他们。优秀的心理咨询者首先应是一个忠实而聪慧地聆听者。倾听时注意面带微笑、声音和蔼、目光专注并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二,理解与接纳。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教师应该怀着一颗童心、爱心,经常与学生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接纳学生。

第三,引导与宣泄。“用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笔者认为这句话讲得很对,有些对的但由于缺乏毅力很难执行的事,就要严格监督完成。

第四,鼓励其乐观。华盛顿曾经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随时随地地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教师首先应学会在每节课前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其间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大加表扬。

第五,与家长沟通。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它具有独特有利的教育条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争取并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使二者教育目标趋于一致。在与家长沟通时做到真诚、灵活、委婉,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应多开展活动、全面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境等,都会收到奇效。总之,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时,就应像大禹治水那样宜疏不宜堵。堵,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根治且易留下后患。要解决根本上的问题,使以后能一通百通,就必须进行全面的、长期的、合理的心理疏导教育。

现在心理咨询已引起关注,但因形式单一而未收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具备以下特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聆听,不是说教;是引导,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改造;是参与,不是制止;是支持,不是包办。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世上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成千上万,但只有真正潜心研究学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带着爱心悄然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更令人钦佩!爱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但发自内心地兼爱后进生,恐怕就屈指可数了。这就需要一种超乎常人的境界。笔者正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中的一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