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范例6篇

核事故

核事故范文1

交通事故复核申请有用,当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审查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责任划分不公正或者调查及认定违反法定程序的,就应当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事单位重新调查、认定。

事故被重新认定的往往会改变原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对申请复核的一方有利。如一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的,通过申请复核,有可能会被改变为承担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来源:文章屋网 )

核事故范文2

(1.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 100840;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 北京 100037)

【摘 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厂由于地震和海啸发生严重事故,导致放射性泄露,造成了公众恐慌。对日本核电事故成因进行了分析,就国内核电厂与福岛核电厂设计理念、预防和缓解事故能力的不同进行了说明。最终认为国内核电厂由于厂址条件不同以及设计的先进性,能保证运行安全,发生类似福岛事故的可能性极低。

关键词 核电;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

1 日本福岛核事故进程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部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地面运动超过了反应堆保护系统设定值,导致了反应堆自动停堆[1]。但同时,连接电厂和变电站的电缆在地震中受到损坏,导致丧失全部厂外电。应急柴油发电机按照预期启动并加载,逐渐将机组带入冷停堆状态。

遗憾的是,地震发生后约1小时,前后共计七波海啸抵达福岛第一核电厂,基于建筑物上的水位值,海啸最高达到大约14至15米的高度,远超核电厂设计基准和福岛1~4号机组的厂坪标高。海啸淹没了核电厂1~4号机组周围的区域,水深高于地表4至5米,淹没损坏了一系列设备,造成了1~4号机组全厂电力丧失以及最终热阱的丧失。随后没有热阱的堆芯/乏燃料水池过热、熔化,并导致了放射性物质的大量释放[2]。

2 国内核电厂厂址条件与日本不同

分析日本福岛核电厂放射性事故的起因,是地震导致了海啸,海啸淹没核电厂相关系统,最终核电厂失去冷却能力,从而造成了堆芯熔毁以及放射性的释放。而我国的核电厂,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抵御厂址区域的地震,同时周围海域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低,现有标高能抵御可能发生的海啸。以下分两节详细说明。

2.1 核电厂抗震情况说明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属于典型的多地震国家。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在日本东部海域发生强烈碰撞形成日本岛链,同时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部俯冲形成日本东侧的深海沟。伴随板块碰撞和俯冲运动,构造应力不断地积累,最终造成破裂产生大地震,这就是日本3.11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

而我国的地震活动,无论在地震频度和地震强度方面远低于处于板块碰撞带的日本。我国核电厂选址时绝大部分厂址,尤其是当前规划核电厂建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具备较为稳定的地质结构,多处于低地震活动区,基本可以排除大规模地震发生的可能性[3]。另外,我国核电反应堆在设计时有较大的抗震裕量。

2.2 核电厂抵御海啸能力

从沿海地区的历史地震分布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渤海、黄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都有地震活动记载,这些历史地震多属于中等强度地震。根据区域地震构造应力场、地震地质以及海域物探等研究,这些地震大多数是由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断层发生走滑运动形成的,垂直位移相对较小,因而伴随这些地震并没有伴随发生显著的海啸。

部分专家利用模型对可能的海啸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包括对我国沿海周边可能的海啸源估计以及这些海啸源对核电厂厂址影响的计算。计算表明,我国滨海核电厂址可能受海啸影响产生的增水值很小,估计的可能最大值也仅有2m左右[5]。

3 国内核电机组对安全的考虑

国内核电厂的厂址条件与日本相比要优越许多,核电厂本身设计也比日本福岛核电厂要可靠。日本福岛核电厂采用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的沸水堆核电机组,而国内运行的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建造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后续新建的核电厂均采用先进的三代核电机组,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设施。

本章从设计时的纵深防御着手,随后详细介绍三代核电机组的预防与缓解设施。

3.1 纵深防御原则

为了达到核安全目标,核电厂设置安全设施和措施时采用了多层次设防的总的指导原则,这就是纵深防御原则。纵深防御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态的情况很少发生。

第二层: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

第三层: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事故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

第四层:利用特殊设计设施,进行事故处置。

第五层:厂外应急设施和措施。

我国核电厂的设计和审查中,严格遵照了纵深防御原则。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后续两节中详细描述。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压水堆核电机组均采用了大体积安全壳设计方案,在极不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很大程度上能包容裂变产物的释放,减轻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的放射性危害。

3.2 严重事故的预防

目前国内在运二代改进型核电厂以及在建/拟建三代压水堆核电厂(AP1000、华龙一号)均采用了三道实体屏障和事故预防阶段的纵深防御措施,贯彻纵深防御原则以确保反应堆的安全功能。

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为例,为保证实现安全功能所设置的功能子项如下:

1)确保停堆;

2)防止重返临界;

3)维持冷却剂装量;

4)维持堆芯冷却剂流量;

5)维持热阱;

6)维持安全壳完整性;

7)确保电源和水源供应。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设置了大量相关系统。这些设置确保了反应堆预防严重事故的能力,使核电厂发生堆芯熔毁事故的可能性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3.3 严重事故的缓解

福岛事故发生前,国内核电业界已经在关注严重事故的缓解,并对二代改进型核电厂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如安全壳内消氢系统、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等。福岛事故发生后,拟建三代核电厂均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仍以华龙一号为例,配备的严重事故缓解设施如下:

1)防止高压熔堆的设施;

2)安全壳内可燃气体控制设施;

3)安全壳过滤排放设施;

4)熔融物压力容器内保持设施;

5)非能动安全壳冷却设施;

6)非能动二次侧冷却设施;

7)严重事故管理导则。

这些严重事故缓解措施的应用,使得核电厂即便发生了可能性极低的严重事故,仍能够有很强的能力将放射性裂变产物包容在安全壳内,避免向环境的扩散。

4 结论

通过对福岛核事故起因和进程的分析,对比我国核电厂厂址条件,认为我国核电厂发生由于地震和海啸导致的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极小。

由于我国核电堆型与日本福岛核电厂堆型不同,且在纵深防御原则指导下,设置了较为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因此能够有效预防严重事故的发生并能切实缓解严重事故后果。我国核电厂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发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参考文献

[1]张之华,等.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思考与警示[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09.

[2]Nuclear Emergency Response Headquarter Government of Japan, The Accident at TEPCO’s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Stations[Z].2011,06.

[3]常向东.对福岛核事故的认识与思考[R].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新论坛”,2012.

[4]俞冀阳,俞而俊.核电厂事故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核事故范文3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核电厂安全改进;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前言:在2011年的3月,日本福岛最大的核电站发生核电爆炸事故,这给各大主要核电国家敲响了极大的警钟。世界各大主要核电国家对其核电站的安全进行了检查与再评估,并且提出对核电站安全的升级改进计划和相应的措施。本文对各大主要核电国家的核电站的升级改进工作,并且对核电站改进政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一、 世界各国核安全检查和评价状况

核电站安全检查与再评估行动提出了两点改进措施。其一是,对核电站和其设计标准是否符合进行了评估,其二是,对超设计标准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各个主要核电国家对核电站的安全评估方法基本上相同,假定把极端的自然现象施加给该核电站,如有严重威胁并且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然后进行重新评定该核电站的安全系数,以及对严重事故进行应对策略的制定及组织工作。

中国环境保护部联合相关部门,对运行核电厂开展了外部事件安全裕量评估。改进要求提出后,环境保护部多次组织核设施营运单位讨论技术方案,及时了解实施进展,并多次对各核设施福岛事故后改进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同时,环境保护部多次组织业内单位开展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交流和研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跟踪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并及时反馈到国内业界[1]。

二、 面对辅导核事故各国的改进行动

(一) 法国改进行动

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法国颁布了一项国家计划,针对核事故产生辐射的应急响应。法国在所有达到10千米的场址、工厂和区域都签订了应急计划。ASN从行政管理的加强、增设备用的手段、提高抗灾的能力、控制放射性的影响这四个大方向进行了整改要求,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的措施,其一是,对有关防护放射性的关键设备、系统和建筑物进行了升级和改进。其二是,对这些关键设备、系统和建筑物进行后期的保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转和使用[2]。

(二) 美国改进行动

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对已有的安全通风系统进行更换或者是改进,反应堆安装仪表用来检测应急状况下的水位情况,核电站必须能同时处理多个突况,以保证乏燃料和反应堆的冷却。NRC特别小组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其一是,在之前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在原有的监督管理和执照管理的模式上改进并实施新的架构。其二是,对最低事故和超标事故提出补充的要求,采用改进行动以致提高设备的安全状态。其三是,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制定更加完善的设计,分析各种事故的缓和措施。

(三) 中国改进行动

在该事件发生后,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改进活动,对核电站关于防洪能力、应急补水方面、移动电源方面、氢气检测方面、应急控制中心建设、对周围辐射环境的检测,以及对外部灾害的应对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于此同时,还对改进措施以及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在我国实际的改进行动中,对于和安全以及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核电安全的规划需求,国内正在进行建立新核电厂区安全的需求的策略。在进行制定中,主要对概率安全目标方面、外部事件预防方面、严重事件防御方面、堆芯安全设计方面,以及对核电厂厂址选择与环境的相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各个方面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实际的实施行动[3]。

三、 各国福岛核电厂安全改进行动分析

(一) 强化极端外部事件的防御

各个主要核电国家都提出了进一步防御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在外部世界设置防御层面方面,要有效的采取深度的防御措施,利用多元化的防御方式来有效的应对外部时间对自身的影响。在生产地址的选择方面,要全面的考虑环境因素和外部事件因素的影响,并有效的制定可行性的应急预案。在核电厂关于抗震方面的设计时,要对地震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在对核电站关于防洪因素的实际设计中,应对洪水事件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进而对这些外部事件因素及其影响进行有效的应对,从而提高对外部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 制定重大事故预防及应对策略

关于制定重大事故预防的策略中,应注重对预防和应对策略的平衡方面的分析和考虑,进而完善严重事故的治理策略在实际的设计中,要对整个厂区断电反面、高压熔对方面、气体爆炸方面,以及混凝土方面,安全壳等方面的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应对,要对这些容易产生重大事故的部分,予以实时的检测,这就对电器工程及其系统检测的可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严重事故的有效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制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福岛核事故发生前期,国际方面对核电领域的事故防御,以及应对已经做了诸多工作准备。在该次事故的发生,充分体现事故的严重性,这就对各个国家关于严重事故预防,以及应对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4]。

(三) 加快建立应急支援体系

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支援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应急控制中心进行构建时,首要任务是对事故发生现场人员的保护工作,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造成对这些人员的伤害。应急支援中心要具有联络重要地点和现场内外应急组织的通讯渠道,这样不仅能对救援工作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对厂区重要的安全信息和数据,进行实时的传输,在构建应急支援体系中,应制定同一厂区多组支援的应对方案。例如,物资配置、应急人员的调配,以及科学的应对协调方案。各个国家对于这一方面的认知基本相同,基于各个国家国情有所差异,这就使得在建立应急支援体系方面会有所不同,我国在应急支援体系建立方面,在核电企业中,构建了应急支援机构,这就使得这些应急策略在不同层面上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结论: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中,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的论述可以得知,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核电厂设备的老旧。其二是对外部事件预防策略存在不足。其三是,东京电力机构对核电厂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其四是企业的文化以及民族的习惯存在问题。致使了核电厂,由于堆芯损毁而导致的严重事故。在核电厂的运作中,即使在先进的核电技术都存在风险因素。为了有效的提高核电厂对外部事件的应对能力,要从事件的源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改进的方案。进而提高核电厂正常的运行,使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圆圆,林权益,李宏宇等,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核电厂应急准备的改进研究[J].核安全,2014,04(11):23-29.

[2]周检军,陆永卫,沈文龙等,秦山核电厂在福岛核事故后的电气改进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2):255.

核事故范文4

1.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INES 1)

美浜核电站座落于东京西部大约320千米的福井县,1976年投入运营,1991~2003年曾发生过几次与核有关的小事故。2004年8月9日,连接3号反应堆的水管突然爆裂。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INES 3)

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座落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1978年投入运营。运营期间,这座核电站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出现的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之久。

3.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这座现已废弃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曾于1961年1月3日发生过事故,这也是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由于操作故障,中央控制棒被拔出过长,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

4.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INES 4)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的Bohunice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

5.俄罗斯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事故(INES 4)

谢韦尔斯克市曾经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一直被称为“托姆斯克-7”。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1993年4月6日,工人们用具有高度挥发性的硝酸清理托姆斯克-7钚处理厂的一个地下容器,硝酸与容器内含有痕量钚的残余液体发生反应,爆炸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气体云释放到周围环境。

6.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位于东京北部茨城县的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负责处理和精炼供应日本很多核电站的铀燃料。1999年9月30日,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氧化铀粉和硝酸达到规定数量的7倍,在到达临界点之后,混合物发生连锁反应,共持续了20个小时,造成两名工人死于辐射暴露。

7.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5)

福岛第一核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严重受损。这起核事故最初被定为4级,后提升到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露事故。但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可能还会被更改。

8.美国三里岛核事故(INES 5)

1979年3月28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里岛核电站TMI-2反应堆的冷却液泵发生故障,一个卸压阀门无法关闭,反应堆芯因温度过高最终熔化。在形势得到控制时,反应堆芯已经熔化一半。大量放射性物质从安全壳内部的气体排放口释放到大气中。虽然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9.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INES 6)

1957年秋天,一个装有80吨固态核废料的容器发生爆炸,产生规模庞大的辐射尘云。大约27万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下,至少有200人死于由核辐射导致的癌症。直到1990年,前苏联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面积巨大的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因为这场核事故受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和锶-90的严重污染,被污染地区的面积超过800平方千米。

核事故范文5

关键词:核电;严重事故;预防; 秦山;SBO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世界核电及我国核电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但美国三哩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也告诉我们,尽管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极低,但依然会发生,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采取对策防止严重事故的发生,缓解严重事故的后果,从而确保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1 严重事故定义

核电厂严重事故指超出设计基准事件之外,导致核电厂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并危及多层或所有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产生巨大损失的事故。

2 三起严重核事故

2.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机组在进行汽轮机惰走维持堆芯强迫循环冷却能力试验时,反应堆功率失控急剧增加并爆炸,高温的反应堆燃料和石墨引发大火,大量高辐射物质散发到大气中。

2.2 美国三哩岛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失去热阱压力上升。稳压器卸压阀开启,因故障未能回座,反应堆冷却剂持续排放,导致堆芯。燃料包壳与蒸汽发生锆水反应产生氢气,堆芯熔化并坍塌。

2.3 日本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若干机组失去全部电源,堆芯应急冷却系统停止运行。由于无法进行冷却,反应堆在衰变热的作用下迅速升温,堆芯融化,燃料包壳与蒸汽发生锆水反应,释放大量氢气并发生爆炸,多处反应堆厂房被摧毁,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

2.4 三起严重核事故的启示

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前,其他同类型的反应堆也暴露过堆芯的设计缺陷,也发生过燃料破损,但除了非常有限的改进之外,并未采取进一步的纠正行动和补救措施,相关教训也没有在运行电站间传达。

从安全的角度看,切尔诺贝利反应堆设计本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事故中运行人员对核安全缺乏足够的敏感,没有遵守已制定的规程、技术规格书和试验程序,关闭了重要的保护系统,使反应堆失去控制而发生严重事故。

三哩岛事故前,同类型其他电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但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及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三哩岛事故由运行人员的一系列失误及错误操作引起,造成事故的原因,除了设计和运行管理外,人员培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福岛事故发生后,虽然有机会,但直到发生爆炸也没有向堆芯注入硼水。一方面是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另一方面也是对反应堆的承受能力抱有侥幸心理,由此丧失了初始的缓解时机,这说明正确的运行决策的重要性。

福岛事故前,没有针对严重事故进行充分有效的培训。电站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早在1992年起草,却没有通过审核,使人们在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时缺乏相应的手段。

因此,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除了完善运行规程、局部的系统优化、建立完善的经验反馈体系、形成有效的核安全监管机制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之外,还应该加强严重事故管理的工作。

3 严重事故始发事件

现有核电厂基于纵深防御原则,设置了多道屏障及专设安全设施,只有连续发生多重故障及操作失误,才会导致堆芯严重损害,相应的假设始发事件主要包括:(1)失水事故后失去应急堆芯冷却;(2)失水事故后失去再循环;(3)全厂断电后未能及时恢复供电;(4)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后失去热阱;(5)失去重要厂用水;(6)意外硼稀释等;(7)地震和火灾等自然灾害。

假设始发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严重堆芯损坏,始发事件发生后一系列的堆芯热阱的失效才会导致严重堆芯损坏的后果。

4 严重事故破坏形式

严重事故工况下,电厂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1)严重堆芯损坏。严重事故工况下,堆芯失去冷却而熔毁。(2)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蠕变失效。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温度升高,内外压差增大,使传热管发生蠕变失效。(3)高压堆芯熔融物的喷射。高压熔融物喷射可导致安全壳内压力、温度迅速升高,造成安全壳失效。(4)压力容器融穿。堆芯熔化后向下降落,可继续熔穿反应堆压力容器,造成第二道安全屏障失效。(5)安全壳内氢爆。安全壳氢气浓度达到一定值,将发生氢爆,造成安全壳损坏失效。(6)压力容器及安全壳内蒸汽爆炸。压力容器和安全壳蒸汽压力持续升高,蒸汽大量积聚将导致蒸汽爆炸,损坏压力容器和安全壳。(7)堆芯熔融物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堆芯熔融物熔穿压力容器后,与安全壳底板混凝土相互作用,释出不凝气体,造成安全壳超压失效及底板熔穿。(8)安全壳超压失效。安全壳失去热量排出能力,可导致安全壳温度升高超压失效,丧失密闭性。(9)安全壳负压失效。在严重事故期间,安全壳喷淋动作可使安全壳内蒸汽降温冷凝产生一定程度的真空,导致安全壳负压破坏。(10)放射性外泄。安全壳损坏泄漏及安全壳旁路均会引起放射性物质直接释放到环境。

5 .核电厂严重事故预防措施(以秦山320MWe电厂为例)

5.1、设置移动式一回路应急补水泵.

在电站发生SBO(全厂断电)和LOCA(一回路破口)叠加事故后(超设计基准事故),一回路主系统全部补水水源丧失和所有冷却功能失效;短期不具备恢复的可能或无法评估何时恢复;堆芯水位持续下降,堆芯温度持续上升,堆芯有风险或趋向;准备通过移动泵和外界动力向堆芯进行应急补水,使堆芯淹没。通过移动泵和外界动力向一回路进行应急补水,其应急补水流量应能满足停堆6小时后堆芯余热排出的需要,所设置的设备应保证事故后至少72 小时的运行需求。

5.2、设置移动式二回路补水泵.

在电站发生SBO和非LOCA叠加事故后,主给水全部丧失,柴油机辅助给水泵不可用,蒸发器趋向干涸或已经干涸,短期不具备恢复的可能或无法评估何时恢复;准备通过移动泵和外界动力采用二回路“充-排”方式排出堆芯热量。

5.3、设置SBO主泵轴封注入水泵.

全厂发生断电(SBO)工况,化容上充泵以及设备冷却水泵都因失电停止运行。此时主泵停泵,并在3分钟左右完全停止惰转,主泵直接与高温高压的反应堆冷却剂接触。在主泵同时丧失轴封水和设冷水的情况下,为避免主泵轴密封由于高温损坏,造成反应堆冷却剂从轴封损坏处泄漏形成LOCA,在主泵密封损坏前(15分钟),必须尽快投入该系统,向主泵轴封提供注入水。

5.4设置移动式乏燃料池补水泵,

在极端事故工况下(水淹、全厂失电等),乏燃料水池正常补水、冷却功能全部丧失和乏燃料池失水;使用《乏池失去冷却故障规程》对乏燃料水池无法进行有效补水和冷却,导致乏燃料组件有的风险和趋向等紧急情况下,利用消防水车或可移动应急柴油泵向乏燃料池注水,缓解和控制事故后果。

5.5设置AAC电源

当秦山320MWe机组停机时,出现失去全部厂外电源但厂内应急电源可用的事故工况,可启动AAC柴油发电机组,向6KV公用Ⅰ段、工作Ⅰ段母线供电,维持部分重要负荷运行。在SBO工况下,可启动AAC柴油发电机组,向6KV安全Ⅰ(或Ⅱ)段供电。

5.6秦山地区设置移动式柴油机电车

1)低压移动柴油发电机

秦山320MWe机组严重事故工况下,2台移动柴油发电车通过380V安全Ⅰ、Ⅲ段分别给380V安全段A、B通道供电,保证堆芯安全

2)中压移动柴油发电机

秦山320MWe机组严重事故工况下,在厂内和厂外交流电源以及厂址内附加柴油发电机全部丧失时,中压移动柴油发电机通过6KV AAC段向6KV安全母线供电,保证堆芯安全

5.6加高海堤,防止海水水位过高进入厂区导致核心厂房淹没.

核事故范文6

[关键词]讲好故事;核心能力;构建框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27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借助“讲好故事”的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

一、依托文本,构建框架,历练概括能力

面对教材文本中完整的故事,要想学生一下子就抓住故事的全部情节,并对表达的细节做到滴水不漏,显然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对文本故事的基本结构进行深入的感知,明确讲述故事的脉络。

如,《郑和远航》一文以具体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郑和首下西洋的壮观场景、经历与遭遇的风险。如果直接让学生讲述故事,必然会不全面、不具体。因此,教师先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以小标题形式理清情节――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再引领学生进一步细分内容,将相应的细节融入三大板块中,如“扬帆启航”中涉及的人数、轮船数量等。有了这样的提炼、整合,就有了故事的基本元素,构建讲述故事的基本框架;同时,对学生概括、梳理、整合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极好地历练。

二、深入文本,强化感知,历练体悟能力

把握故事发展的基本情节,是讲好故事的第一个环节。故事离不开人物,只有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故事才会精彩。这对学生的讲述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凸显人物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深入辨析、高效悦纳,从而在讲述故事时能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讲述《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个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等词语,想象徐悲鸿励志的画面,形成对人物的认知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尝试在讲述故事时配上动作,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配合下,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纵观整个环节,在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品析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并进行有效积累,促进了学生的精彩表达。

三、辨析体验,悉心品味,历练渲染能力

教学至此,学生或许能够讲出故事,但故事仅仅有情节、人物,不能称为“讲好”故事。教材文本中,除了叙述故事情节之外,还用了大量的语言来渲染故事发展的情境,令读者心驰神往。很多学生写作文之所以干瘪枯燥,主要是因为缺乏对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利用“讲好”故事的契机,对学生的这一语用能力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嫦娥奔月》一文在写“嫦娥奔月”“后羿追妻”时,作者不仅仅描写了人物的言行,还注重对情节发展情境的渲染。如“飘飘悠悠”凸显了嫦娥飞天时的飘逸之美,“碧蓝碧蓝”的天空色彩反衬出月亮的皎洁明亮。类似的描写,凸显了文本作为神话故事的文体特质,为读者营造了虚无缥缈的意境,与故事相得益彰,起到了较好的渲染效果。因此,在引领学生“讲好”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引领学生在讲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融入烘托氛围的语言,从而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依托留白,拓展补充,历练想象能力

故事的讲述不应该是对原来内容的机械照搬,更不是直接的“拿来主义”。接受主义理论认为,文本本身不存在意义,只有当读者深入阅读时,才会随着读者个性化的解读生发出价值意蕴来。因此,讲述文本中的故事,就需要融入自身的理解,将自己想象、补充、拓展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到故事中去,使得故事的内容更加完整丰富。这样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好故事。

如,《郑成功》一文写“”的内容时,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郑家军与荷兰侵略者之间的战斗。这一部分作者以郑家军全体的“面”的视角展开描写。如果直接照搬,显然就会缺少对故事主人公郑成功的描绘。因此,在引导学生“讲好”故事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直接提出:在讲述战士们英勇地与侵略者斗争的同时,应该突出郑成功的表现才对啊!于是,教师顺势而下,引领学生想象:在这场战役中,郑成功作为统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如此引导,学生将郑成功的表现隔入讲述的故事中,不仅完善了故事情节,更历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