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寺范例6篇

巨峰寺范文1

2、巨石山:巨石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是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所在地,总面积43平方公里。国家AAAA景区。巨石山素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五绝”闻名于世。景区山环水绕,生态资源丰富。竹林似海,松风如涛,枫叶胜火,更有满山遍野的野生白玉兰。在华东地区绝无仅有,全国亦属罕见。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风动石、威龙洞等48峰、36谷、81石、72洞景点。龙泉寺香烟缭绕,空水氤氲。在这片诗意山水之间,栖息着从多珍禽异兽,为静谧清幽的山水增添了一份活力和生机。2017年10月28日 新建的520玻璃观景台、玻璃栈道、玻璃长廊对客体验。巨石山520云上玻璃观景台,位于巨石山织女峰“神猿问天”,外形酷似“海洋之心”。

3、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位于岳西县黄尾镇境内,距岳西县城和霍山县城均为34公里,离济广高速六潜段黄尾出口1.5公里。景区内群峰迭起,山峦从翠,奇峰错列,峡谷幽深,河谷纵横,蜿蜒曲折,著名的佛子岭水库的源头之一——猴河就在此与黄尾河交汇。相传牛郎在大别山中牛草山放牛时,就在猴河峡谷中巧遇织女,并成就了一段令人嗟叹的神话传说,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彩虹也成为人们心中无限美好的向往,猴河上大别山彩虹瀑布因此出名。

4、迎江寺: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游览指南: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据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音大士像等瑰宝。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巨峰寺范文2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巨峰寺范文3

鸡足山,古名清巅山,又名九曲山,在今天云南宾川县境内。作为佛教禅宗发祥地之一,鸡足山集汉、藏、南三传佛教于一身,是佛教传承中独特的一脉。

林间山道上的绿野仙踪

佛门宝刹总是地处深山之中,香客们需经过漫长的攀登方能进献一柱金香,艰辛的攀登过程或许正是佛祖对信徒们的考验。

一进山门,只见眼前峰峦叠嶂,白云轻轻浮于山尖,茂密的山林润泽清新,湍急的泉水一遇岩石的阻挡便水花四溅,随着山风温柔地掠过飞檐挑角、黄瓦琉璃,钟磬声也在重楼庙宇间层层荡开,袅袅千里……一派灵动的景象。

现在的鸡足山已不是当年徐霞客来时的模样。但是,据山中的法师介绍,有很多前来鸡足山的佛门弟子仍然会选择山中的小道作为他们上山的路。因为,也许那些不起眼的小道就是曾经徐老上山的所经之路。

现今,静闻的骨灰被安放在了鸡足山,曾经,徐霞客在文笔山的山腰为静闻和尚建起了一座墓塔。历经风雨之后,塔身曾因山体垮塌而被掩埋,而今墓塔已经重建。

顺着峡谷盘桓而上的一条登山小路,仿如一条美轮美奂的画廊。

走在鸡足山的山道上,高大茂密的树木仿佛让人跌进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希什金的画境中,聆听到了森林灵魂的私语。这里的森林很少能见到年轻的树木。从那些松、枫、栗、榉伟岸而又多疖的躯干,我们可以想象它们古老的程度。丝丝缕缕的岚雾尚在纵横交蔽的枝柯上缭绕,袅袅钟声飘至森林的每个角落,偶尔,斑驳树影下会露出红墙塔院的一角――这一切都让你感到,这是一个由精神构筑的世界,而不远处,老徐深深的履痕就掩映在飘落的树叶间。

品味虚云法师的修行苦旅

穿过山道之后,见到一大片庙宇建筑,这就是虚云法师所主持兴建的鸡足山第一大寺庙群――祝圣寺。

虽然早在明朝,大错和尚已经将鸡足山与五台、峨嵋、普陀、九华山相提并论,但因为地处偏远,鸡足山的影响力仍不及那四座名山。直到本世纪,因为徐霞客的游记《鸡足山成》和“迦叶道场”的名号,鸡足山才声名渐远,游客与香客也逐渐增多。只是来此的香客、游客,甚至僧人,大多都只知迦叶,不知虚云。而事实上,虚云法师可谓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后一位禅宗大师。一位上山朝拜的僧人告诉我们:禅宗一花五叶,分成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云门五宗。而虚云大和尚,一人接五宗,是集现代禅宗之大成者,本世纪的禅师中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这位高僧来到鸡足山的经历却十分曲折。

1883年,虚云和尚年届五十,他入山朝拜迦叶菩萨的遗迹,当时,像虚云这样的外来和尚根本不许挂单。1902年,63岁的虚云再度来到灵山,山中寺庙仍不许他挂单,更不许他住在山上。虚云深感山中僧规堕落,发愿要重振迦叶道场。

直到1904年春,因归化寺和尚契敏等人的恳请,虚云来到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皈依者甚众,多达三千余人。尔后,又应梦佛上人的邀请,到筇竹寺讲《楞严经》。一时间,虚云在昆明名声大震。时任大理府提督的张松林和李福兴恳请虚云留住,这时虚云才说出了重回鸡足山的心愿。

虚云回到鸡足山,并没有选择已有僧人的寺院居住,而是找了一个已经坍塌的破院来安身,这破院便是钵盂庵。 接下来的故事,就更具传奇色彩了。

钵盂庵自嘉庆后,已无人居住。虚云驻锡于此,发现钵盂庵香火不旺,原来是因为大门外的右方有一尊白虎样的巨石导致佛位不安。他决定斫碎巨石,在那里凿一个放生池,化解白虎之不祥。于是他请来石匠斫石,谁知斫了几天,巨石连个裂痕也没有。虚云遂让人将巨石周围的壅土剥去,才发现这是一块无根的巨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于其上。虚云又招来百余名山民,让他们把巨石往左移二十八丈。山民们拼力干了三天,这巨石动也不动。山民们感到劳而无功,于是一哄而散。虚云心知这块巨石不移,钵盂庵的改建便不会成功。于是他祷之伽蓝,讽颂佛咒,率领追随他的十余位僧人,居然把那块巨石移到了原定的位置。 巨石一搬,钵盂庵也就顺利地改建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祝圣寺。

灵山顶上的云海佛光

金顶寺建在鸡足山主峰天柱峰之巅,天柱峰海拔3240公尺。从祝圣寺前仰望此峰,巍然耸秀,高标独异,仿佛天地间一尊入静的头陀。

这一夜,我们投宿在金顶寺。入夜,我悄悄步出寺门,山风像水一样清凉柔和。月光渗透进云海,云海之下,山下农舍的灯光依稀可辨。再远一点的地方,越过数重山脉,城镇上灯火通明。人世红尘,即便夜晚也是喧闹非凡。而此刻,我心中的宁静只在这天柱峰。圆月高悬于深蓝的苍穹,我不禁思索,数千年来,有多少虔诚的眸子曾凝望过这月色和山色,与月光和山色进行过对话?

清晨终于来临。楞严塔旁的围栏处,已集合了许多人,偶有电筒光柱的明灭。浓雾浸润,人影难辨。起初,天的尽头,天空莹蓝且光润。山谷黑幽幽的,山云森然怕人。朝阳逐渐上浮,一些金缕银线逐渐刺穿云层,流溢而出。地平线上的云朵变得绯红,人们莫无欢呼拍照。大家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只一眨眼的工夫,太阳已灼然蹦上云头,射出万道光箭。朝阳暖意熏人,山川风景一瞬间纵览无遗。众人涌上白塔,举目四望:苍山下的洱海平如明镜、金波辉耀,山峦团团护住这阔大清透的宁静。南面,云海翻涌变幻,白茫茫一片很是清净,如同太虚幻境、蓬莱仙岛。北面,数百里外的玉龙雪山庄严而冷冽。

朝阳之下,金顶上飘荡起五彩的经幡,时有前来朝拜的人,向佛塔献上洁白的哈达,或是点上一炷香,既有藏传佛教的表达,也有汉传佛教的表达。如此景象,是否就是大迦叶拈花微笑的深意所在呢?

巨峰寺范文4

关键词:景区;五峰山;森林景观旅游资源;调查

五峰山景区位于泌阳县东北部,地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三市交界处,东距驻马店50km,南距泌阳县城38km。景区总面积3500kO,区内交通便捷,焦桐高速、S333省道穿越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佛禅文化、历史遗迹、高效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为加快该景区的森林旅游开发建设步伐,泌阳县林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景区内的森林风景资源做了专题调查,主要由以下几种资源。

1 自然景观资源

1.1 生物景观

森林公园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景观。

1.1.1 森林植被景观。景区内的山脉为伏牛山、桐柏山余脉的结合部,海拔高度一般180-872m,五峰山主峰海拔872m,相对高差较小,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林相茂密。森林植被多为混交林,混交方式多样,针阔混交或阔阔混交与乔灌混交等形式较为常见。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多层植被景观,林木组成结构复杂,林相层次多,季相多姿多彩:春天,山花烂漫,层峦叠嶂;入夏,清溪碧潭,树木葱郁;秋天,红叶流丹,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洁净明丽。景区内林种构成以马尾松纯林为主,还有油松、国外松、栎类、刺槐、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零星分布的有银杏、乌桕、合欢、化香、黄栌等树种。园内还分布有丰富的山楂、盐肤木、黄荆等小灌木。

1.1.2 森林植物景观。①火炬松林:火炬松林分布于红山片区梁山坡,海拔320m,面积约13.3hO。平均树龄30年,平均胸径达12cm,平均树高lOm,平均冠幅6m。树形修长,树冠成水平展开,层层枝叶浓密,树姿优美。②竹林:位于景区内民居附近。干高l0-15m、径8-lOcm,淡绿色。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的战士,给人一种凛冽、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感,而弯弯的新竹,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漫步竹林深处,两旁翠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显出万般的温柔、宁静、幽邃。③仙人掌:分布于东下曹村东侧的河道边,分布面积约2000O。野生仙人掌生长在土壤比较少的密集的小石窝中或石板上,从山脚一直生长到河道边,而有树木和草丛的地方,野生仙人掌却长得比较少。这些野生仙人掌基本呈长卵形,肉厚,表面光滑,上面长的刺并不长。④连翘:位于龙王掌山,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沟上沟下遍布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期长、花量多,盛开时满枝金黄,芬芳四溢,令人赏心悦目。⑤油桐:位于黄山口村后的山坡上。落叶乔木,高达lOm,每年的4-5月是油桐开花的时节。这个时节走在山间小道上,只见小道两侧开满洁白如雪的油桐花。油桐树下,落花洁白,花絮飘飞,宛如飘雪。⑥青檀:榆科,落叶乔木。国家二级稀有保护树种。为传统珍贵造纸纤维原料。适生于海拔500m的背阳坡沟旁。五峰山、灯台架、罗圈崖有片状天然分布。⑦黄栌:漆树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5-lOm,适生于300-500m以上石坡褐土。天然分布于五峰山、龙王掌、灯台架和茶山。黄栌以秋霜红叶而盛名,可作观赏,木材金黄,可加工工艺品、入药。⑧楸树:紫葳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m,生长慢,寿命长,胸径最大可达1m,为乡土珍贵树种。材质坚韧适中、抗压、耐腐,为上等加工用材。属天然或人工次生萌芽繁殖生长。主要分布于山脚、溪旁、田埂,在和尚庄、龙王掌、黑石寺有散生分布。⑨枫杨:胡桃科,落叶乔木。生长快,适宜在湿润、河道、沟旁生长,为乡土速生树种。树高达25m,胸径Im。多为天然分布,吉山、郭庄、陈平、红石沟等村庄河旁、水旁有带状分布生长。

1.1.3 古树名木景观。①银杏:龙王掌银杏树,树高近40m,粗lOm,树干粗需8个成年人合围,其树冠可覆盖面积500O。该树树龄虽过1200多岁,但是仍旧枝繁叶茂,并且每年仍然挂果。树上有一树洞,人称树泉眼,内有清水,常年不断。树下原有一座破庙,残存6尊白色石佛像,树北侧的一通残碑上有“汝南遂邑,吴房国寺”、“明成化拾叁岁次丁酉年拾壹月初二日为申施工于盈福寺”等字,从碑文记载约略可知,这里是盈福禅寺,明朝就废弃了。据考证,此树栽于建寺之初,重修寺距今已千年。②龙头树:此树为核桃树。树高lOm,胸径0.6m,距今已有300年历吏,因长像酷似龙头而得名。③古柿群:该树群胸径最大的0.6m,树龄超过100年以上的有8棵,树荫宽阔如盖,树下凉风习习,所以每到夏天,全村老幼争相来树下乘凉休闲。一到秋天,枝头柿果累累,大如拳头,红如灯笼,树叶经霜后变得火红一片,煞是好看。因树梢太高,成熟的柿子无人能攀枝摘取,长期被留挂枝梢,引来无数鸟儿争相啄食,成为一大景观。④国槐:豆科,落叶乔木。生长慢,寿命长达数百年。树高12m,胸径0.8m,多为人工庭院栽培,吉山、郭庄、陈平村有零星分布。

1.1.4 野生动物景观。动物区系成分属东洋界和古北界,呈现出东洋界占优势,南北物种互相渗透的特点。园内野生动物繁多,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青羊、麝、鸳鸯、天鹅、勺鸡、白冠长尾雉、鸢、蜂鸟、雀鹰、苍鹰、红脚隼、大鲵等,常见的有狼獾、野兔、野猪、雉鸡、松鼠、果子狸、喜鹊、画眉等。

1.2 地文景观

1.2.1 五峰山。五峰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象河乡东北,属伏牛山系,海拔872m,是驻马店市第二高峰,当地也有人叫它舞凤山。它北与舞钢市的灯台架风景区、石漫滩风景区、二郎山风景区相接,东与遂平县的凤鸣谷风景区、酷山风景区相连,南与白云山、山相望。五峰山距驻马店市50km,泌阳县城38km,西距焦(作)――桐(柏)高速公路2.4km,南边紧邻S333省道。

因为山上有5个奇特的山峰依次排列,故称五峰山。这5座山峰白西向东分别叫三寨、二寨、大寨、王坟顶、尽头山。白西向东还有7道主要的山谷,分别是龙洞谷、双山谷、曹四谷、石塔谷、老鹰崖、锅底谷、石门谷。五峰山是保持了原生态的处女地,山上林木茂密,怪石嶙峋,放眼悬崖峭壁,俯首山溪清泉,多种野菜、野花、野果、中草药满山遍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出没。五峰山白西向东还留存有很多历史遗迹,分别是楚长城遗址、烽火台、禅音寺遗址、万寺庙遗址、歪头山寨、大寨遗址、刘寨、张老院(及3棵千年白果树)、茶山寨、迎福禅寺(及陈平白果树)、老寨遗址等。五峰山就像一位闺中的秀女正以其特有的雄、险、奇、秀、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各地广大的摄影爱好者、登山探险爱好者、者等观光旅游,揭开其俊秀神秘的面纱。

1.2.2 龙王掌。位于五峰山之东南。因山颠高耸,向四周分布有五个山脊,似神话中的龙掌,故名。峰顶海拔640m,相对高差300m左右。向南山势逐渐降低,南坡沟谷深切。山体东侧岩层由洛峪群淡红、紫红色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页岩组成。山体西侧岩层由汝阳群石英斑岩及杏仁状安山玢岩组成。

1.2.3 灯台架。位于景区东北部,北邻舞钢市境。因有3个山头组成,形似古灯台架而得名。海拔800.8m,相对高差500m。西起葡萄架,东止云磨顶,长4km、宽2m。山势雄伟,悬崖峭壁,沟谷深切,白然景观壮丽,北侧石漫滩林场开发了灯台架景区。灯台架是洪河流域和汝河流域的分水岭。山体岩层由中上元古界淡红、紫红色薄及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页岩组成。

1.2.4 仙桃山。仙桃山海拔580m,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北部,因山顶有个酷似仙桃的石头而得名。此山地势险要,山上奇石林立,其中包括老奶奶洗脚盆、人之初、脚迹、风动石等。

1.2.5 蛤蟆山。蛤蟆山海拔450m,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因山上有个巨石很像一只蛤蟆而得名。整座山峰秀美奇险,山中奇岩怪石林立,青松古柏参天。在一座15m高的锥形巨石上,有一怪石安然其上,其状酷似青蛙蹲于石峰之顶,其颌下的“软组织”也好似因充气而鼓满,它仰望天空,神情专注,使人仿佛听到那激越山谷的蛙鸣。相传有3兄弟在此修炼,因老三不专心,好吃懒做,又怕吃苦,最后只有昂首天空,望着2个哥哥升了天,白己化成了蛤蟆石留在了人间。

1.2.6 角子山。角子山海拔499.8m,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北部,因山呈三角形故名。地势险要,为清代河南捻军起义的根据地。位于景区的中部,角子山的原名是脚迹山,而它的得名就是源于山门前的一个大石头,那个石头上面现在还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角子山是三个山的全名,它们分为角子山、大龙勒山和老奶奶顶3座山。角子山以怪石众多而出名,其中包括王八石、神仙棋盘石、海螺石、石马、仙女泉、南脚门、鸽子洞等景点。

1.2.7 笔架山。远望去2座山峰酷似2个尖角,直插云霄,似文人所用笔架。据传2座山峰一座为水山,现在正日益下陷;另一座却为火山,正在不断地升高。两山相连,却相差迥然,让人感慨大白然的神奇和造物主的伟大。山体,乱石穿空,层峦叠嶂间,别有一番风景,令人叹为观止。山上多危岩奇峰,怪石林立,峭者如诗,坦者如文,异者如书,纷纭杂陈者如画,令人目不暇接。山下涧幽谷深,树茂林密,其中以橡木居多,夹杂有片片槲林。

1.2.8 龙洞谷。位于五峰山前坡西南部,因有一个白然山洞――神龙洞而得名。神龙洞是五峰山上著名的白然景观,其洞幽深,内有水潭,关于此洞还有奇妙的神话传说。谷内还有一眼奇特的山泉,人称老茶炉,泉水人们随意喝,都不会肚子疼。布阁楼、看花台也是龙洞谷有名的白然景观。

1.2.9 双山谷。在五峰山的南部,因谷口有2座小山左有并立,故称双山谷。山谷尽头的山坡上有一块“大象石”,堪称奇观。

1.2.10 曹四谷。相传此山谷中曾有一姓曹名四的人居住,故称曹四谷。这里有十几亩水田,故有江南水乡之称。水田的水源来白于许多地下泉,所以也有人称这里为小百泉。这里是人们养殖鸡鸭或其它水产的理想地方。

1.2.11 石塔谷。位于五峰山的东南部,东西走向,因谷内有座天然石塔而得名。石塔高30m,塔身直径3m左右,耸立于山涧极为壮观。走入石塔谷,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人称“空间隧道”的约200m长的狭长山谷,谷两侧是悬崖绝壁,谷底有水,水温最热时也超不过250°。

1.2.12 老鹰崖。位于五峰山的东部,山谷的西侧有一个大悬崖(断层),长约300m,高约200m。悬崖的下部有1个山洞,洞内可容纳几十人。40年前,这里还生活有近千只大山鹰,最大的翅膀伸开足有2m长,山下曾经有4kg重的小羊羔被叼走。这里还生活着不少猫头鹰。山谷东侧的悬崖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大部悬在空中,很是惊险,人称悬石。

1.2.13 锅底谷。位于五峰山的东部,谷底就像农民使用的网铁锅的底子一样,故称锅底谷。这里植被繁杂,还有大量像水漩涡一样的岩石。

1.2.14 石门谷。谷内有一处像敞开的大门,故称石门谷。这里有千姿百态的榆树,还有生命力极强的黑松,是盆景爱好者的乐园。这里的大柿树是用来制作根雕的好材料。

1.2.15 黑石寺断层(石门)。位于通往黑石寺景区柳树沟沟口。天门白然而成,宽约12m,两侧石崖峭壁相对而立,似对开大门。

1.2.16 神龙洞。神龙洞位于五峰山主峰南坡偏下,万寺庙(位于其南坡山脚下,距离象河约5km。从象河往东,过街东河往北经良庄、花路羊、何庄、赵庄一条水泥路即到,沿赵庄北河上行即可先看到北岸的万寺庙,然后沿庙前小路直达山坡上的神龙洞。洞内有神龛、香台,常年有水,凉爽宜人。神龙洞是因为传说有人看见从中出来过龙而得名的。传说神龙洞里有一坑水,不但能治很多疾病,而且能够取雨,天旱的时候,只要有人去将坑里的水挖干并祷告一番,天就能下雨。

1.2.17 龙眼井、龙口井。位于龙掌山下白果树村南侧山沟里,一条曲折的小道可以直接过去。白果树村有2口水井,名为龙眼井和龙口井。

1.2.18 分裂石。分裂石就一个完整的石头在中间一刀分为2块,据说就是龙上天时顶裂的,现在还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1.2.19 香炉石。香炉石位于黑石寺东侧的山坡上,高约30m。为森林公园主要白然景观之一。因其形态酷似香炉,故称。

1.2.20 风动石。位于笔架山海拔428山头东侧约200m。有2块巨石矗立,南面石壁陡峭,有一巨石下部只有腹部的一个着力点,颇为灵秀、稀奇。

1.2.21 开山石。高6m,宽8m,暗红色,表面平滑,能见细小碎石粒布满石面,为典型的球状风化作用表象。石头一侧约1/6处,从上而下成一天然竖缝,约15cm宽,好似刀劈一样平整。

1.2.22 仙桃石。位于角子山北侧山坡300m处,外观呈桃形,高约Sm,宽约4m。经天然的力量稳放于粗砂岩石上,让人称奇。

1.2.23 脚迹石。位于角子山主峰,在接近峰顶的地方,有1个一尺多长、近lOcm深的脚型凹坑。“大足迹”往下约7-8m处,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石坑。石坑长1m有余,宽约70-80cm,里面有50cm深的积水,清澈见底。这个水池非常神奇,虽处山巅,却长年积水不涸,名日“老奶奶洗脚盆”。

1.2.24 人之初。因此石象正在生产的母亲而得名,巨石高Sm,宽4m。

1.2.25 仙人桥。位于角子山主峰西400m处,桥长10m,宽1m多,高3m,一长lOm的巨石,下面由几块巨石支撑,酷似石桥。桥南侧为绝壁,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1.2.26 石笋。位于角子山主峰西300m处。远看飞流直下,但却无声无息,走近一看,并非真的瀑布,而是酷似石笋的石崖,故名“石笋”。劈面而立的山体,宛如一整幅瀑布倾泻而下,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你站在石瀑之下,仿佛能听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巨瀑声。

1.3 天象景观

五峰山森林公园由于地型多样,气候温差变化较大,时常可见各种特异的天象景观。在夏末秋初之际,五峰山森林公园内云雾多,常形成云海景观,众多沟谷沉浸在虚幻的意境中。人们登上山巅,在云海雾浪之中,别有一番心境。每当雨后初晴,在各峰顶常常能看到变幻无穷的云海,而森林公园内的奇峰、怪石、森林、流泉,由于云海的铺盖,显得更加动人而富有诗意。

每逢晴天傍晚时分,立于下龙王掌白果村地段,往五峰山方向看,从峰顶射出道道彩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交替出现。届时,祥光蔼蔼,彩雾纷纷,瑞气茫茫,香烟袅袅,七色彩光相互组合,祥光中夹着瑞气,香雾里裹着彩霞,为游人带来微妙感受。

1.4 水文景观

五峰山森林公园雨量充沛,地表水资源丰富,水系主要由山坡雨水汇集而成,集中于五峰山至灯台架山脊线南坡。

1.4.1 龙爪石河:发源于五峰山东坡龙王掌,经龙王掌、白果树、陈平村、庙西、郭连沟与罗庄河交汇。河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水常流,龙爪石河全长12km,河道宽5-150m。

1.4.2 罗庄河:发源于森林公园北部的五峰山东坡,流入石塔沟、长老院沟,经老和尚庄流入上曹水库,向南经上曹村、下曹村到角子山山西脚下,经大张庄缓流出山。罗庄河全长30km,河道一般宽50-150m。

1.4.3 珍珠瀑:位于神龙洞下部,高40m,常年不断流,但因水流量不大,落下的水打在岩石上,就像断线的珍珠洒落下来,当地人就将它命名为珍珠瀑。到了冬天,瀑布变成了千奇百怪晶莹剔透的大冰雕,十分壮观。

2 人文景观

2.1 历史遗迹

2.1.1 迎福禅寺遗址。迎福禅寺遗址位于象河乡陈平村委白果树村民组(现在只有2户人家),距离象河街约15km,龙王掌山脚下。遗址内还生长着l棵1200多年的银杏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作“中原第一银杏树”。树下到处都是古寺庙毁坏后留下的残破佛像、建筑构件、石碑等遗物。据传说,迎福禅寺兴盛于唐代,而毁灭于明代末期。

2.1.2 刘寨。据传说,该山寨是当地刘姓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土匪而修建的,所以叫作刘寨。刘寨位于双山沟东北,从东向西看,刘寨矗立在高高的山顶之上,只见山顶的第一道寨墙保存完好;第二道寨墙已经倒塌损坏,只能看到寨墙的走向和散落的乱石。寨墙只是将山顶东部围了一半,而西部是依靠悬崖峭壁作为防御屏障的。寨子不大,大概有400O左右,呈南北狭长形状,寨墙全部使用就地凿取的石块干磊而成,寨墙宽约1m,大部分残墙高约2-3m,整个墙体保存完好。初步判断,该山寨修建的年代不会太久远。该山寨地理位置比较重要,西与偏北方向的歪头山寨遥相呼应,东与偏南方向的茶山寨遥相呼应。所处山势险要,易守难攻。

2.1.3 茶山寨。茶山寨位于象河乡上曹村东的茶山上,距离象河街lOkm。茶山寨将茶山的山顶和南坡的大部分围了进去,是象河境内面积最大的古山寨。寨墙全部用山上的乱石干砌而成,寨墙宽约80cm,残墙最高处约3m,其它部分墙体大都在2m以下,甚至完全毁坏。不过,山寨的整体面貌仍然清晰可见。

山寨另一个特点是,整个山寨由大小2个寨子组成,山顶最高处,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山寨,同时小山寨的北墙又和半山坡的寨墙组成了一个大山寨。大寨子里较平坦的地方有许多用乱石干砌而成的房屋的残墙。据初步分析,茶山寨的寨墙要早于房屋很多年,甚至千年以上。山顶的小寨应该是站岗放哨,传递消息的地方,而山腰的大寨应该是供人居住(或屯兵)的地方。山寨的东南角偏下的地方还有几个古井遗址。

2.1.4 角子山。河南捻军起义根据地: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豫捻党首领萧况、李太春、陈太安等5支联合在泌阳角子山起义,与清军激战于牛角岭、马岭,大败清军。白此,声势日壮,扩大至万人以上。清廷命河南巡抚英桂四路围剿,义军分3路迎击,转战10余州县,攻下泌阳,杀泌阳团守郝恒太,大败泌阳知县邓国梁军队,粉碎了围剿,最后胜利返回角子山。同治元年(1862年)六、七月间,太平军三路会师中原,2次经过泌阳,与境内捻军互相声援。同治七年(1868年)闰四月,角子山捻军张十一、李振基、花得春等聚众数百人活动,遭清总兵崔廷桂“围剿”,终因寡不敌众,被捕杀害,捻军活动被镇压下去。

2.1.5 楚长城・烽火台。象河古称象禾,也叫象河关、白马关,在春秋时属楚国,北与韩国交界,曾隶属于舞阴,毗阳。根据《水经注》、《荆州记》的有关记载:春秋时代楚曾设长城起叶县经方城人毗阳绵延数百里。并在此设关隘以拒中原,属天下九大名关之一。为防卸外侵,楚国便在关山和五峰山中间宽约5-6km的山坳里横向垒起了一道长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楚长城。这段长城宛如一把大锁,截断了南北交通,截断了侵略者的铁骑。

据河南省楚长城考察队在象河的考察结果认定:象河楚长城遗址是目前我国保存状况最好、预警配套设施最完善、宽度最宽、残存长度最长的楚土筑长城。遗址位于象河街北2.5km处,在关山和五峰山之间,东西长5.5km,平桐路以东遗迹比较明显,残存长度2km,残存高度1.5m,底部宽30m,有护坡,护城河。另外在长城沿线及附近有几个烽火台。

2.1.6 张老院。张老院位于象河乡上曹村的北约3km处,五峰山主峰的东边。从上曹白然村往北,过上曹水库,小赵庄,和尚庄,顺河而上,看到3棵枝繁叶茂的大白果树即到。

据文物工作者初步考证,张老院应始建于唐代,而鼎盛于北宋早中期。庙院占地66.7hO,从现存数量众多庞大的柱础可见其当时寺庙规模之大;从现在仍可看到的3处塔林遗址(分别位于寺统岭南头、大塔头、石碑后),3处和尚坟的规模可以看出当时张老院僧人的众多。相传,由于当时僧人太多,庙内住不下,主持就在张老院沟人口处建了1处庄院供他们居住,后来发展成了1个小村庄,就是现在的和尚庄。从张老院那3棵近千年的白果树也足以证明庙院的历史不短了。

据了解,张老院原来的10余块石碑在修上曹水库时被用在了坝堤下,现存2块残碑;现在还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望经楼、阅兵台等建筑遗址;塔林还有雕刻精美的石塔,砖塔地宫等遗物。

据当地村民讲,原来在张老院沟的入口处放着1块石碑,是记述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到张老院游览情况的记事碑,上面还写着“敬德到此一游”几个大字。可惜的是十几年前此碑被人盗去。

巨峰寺范文5

如果说黄桷古道像一幅兼容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美丽长卷,那么,古道的终点、高踞云峰山顶的文峰塔,无疑就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作。

黄桷垭文峰塔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50年),相传为镇洪水、驱妖邪、保平安之塔。塔顶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七级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目前宝塔不对外开放,据说塔内有楼梯可上下,每层有窗洞两个,站在顶层,可一览重庆数十里山水风光。

每次去黄桷垭文峰塔,总能听到老人们讲,修建这塔不是为镇洪水,而是要保文脉。嘉庆年间,重庆一位王姓知府去南山踏青,在真武庙中求签许愿,一年后果然天随人愿,升任道台。为了还愿,他修建了一条石板大路直达真武山山顶。谁知此后几年内,偌大的重庆府上京应试科举的人,竟无人金榜题名。风水先生指点说,王道台修的石板大路破坏了重庆的文运风水,只需在黄桷垭的云峰山巅建一风水塔,就可以挽救重庆衰颓的文脉。于是,王道台赶紧命人修建,半年后一座七层的风水塔落成了。至于重庆的文脉有没有被救回来已无考据,倒是给后人留下一个登高赏景的好去处。

真正让黄桷垭文峰塔声名大噪的是一部著名小说《一双绣花鞋》。这部小说的灵感便来自于文峰塔下白莎的凄美传说。民国时期,一个叫白莎的中国姑娘和一个德国男子相恋,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白莎最后自缢在文峰塔上,鞋子却不知掉在何处。于是,传言四起,说每到夜里,白莎就在南山上游荡,寻找自己的鞋子。后来,鞋子被写进了小说,成为《一双绣花鞋》的原型。当年,根据《一双绣花鞋》改编的电影《雾都茫茫》还曾在黄桷垭文峰塔下取景拍摄。

塔子山文峰塔:

一见它,便知到了重庆城

从前,取道水路坐船来的人,只要看见长江北岸塔子山上那个高耸挺拔的白塔,就知道重庆城到了。白塔是诞生于清光绪十四年的江北塔子山文峰塔,位于长江朝天门下游北岸,与黄桷垭文峰塔隔江遥相对峙,像一对兄弟镇守着重庆。

驾车到江北海尔路,前行不远,有一条岔路可至塔子山下。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向上,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不多时便来到塔子山文峰塔前。

“塔高53.8米,塔壁厚1.2米,内阁七层,呈六角形。除底层用条石砌成外,以上六层均为青砖所砌,每块砖上都有‘文峰塔’三字。” 塔身石碑简单地描述了文峰塔的构造。塔内的木制楼梯早已垮掉。塔两边的石雕已模糊不清,唯有门额上书“題名勝跡”四字还清晰可看。塔基长满青草,和满地枯黄的落叶一起,映照出它如今的寥落荒寂。

每一次站在古塔下远望,心中那份关于老城的记忆总是被一次次的刷新。曾经热闹喧嚣的溉澜溪半边街,已是一地瓦砾;通往头塘的青石板路,也淹没在枯叶衰草之中;小巷中口口福火锅的香味,也只能在空空的内心飘荡。还有那球场坝的露天电影、山村医院的大黄桷树、摆在路边的台球桌、偃月桥上一分钱一杯的老阴茶……所有鲜活在记忆中的场景正在被崛起的新城市景观替代。

塔子山文峰塔的左右各架起一座气势如虹的大桥——大佛寺大桥与朝天门大桥;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江北大剧院也可尽收眼底;远处,渝中半岛上拔地而起的高楼,用无法抗拒的现代化气息,改变着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幸好,这古塔仍在,静静地驻守着一段老城的回忆,使人们不至于在城市的快速变化中迷失自己。

觉林寺报恩塔:

重庆最早邮票上的图案

2010年,璧山人陈焰峰在网上买到了一张标有重庆的英文拼音“chungking”字样的邮票。经过专家鉴定,这张邮票属于重庆最早的邮票——商埠邮票,距今已有117年历史,票面上绘制的正是南岸觉林寺报恩塔。很快,人们惊喜地发现,票面上的宝塔依然伫立在莲花山下的觉林寺中。

报恩塔并不难找,就在南弹公路边上。在觉林寺站下车,抬眼就能看见赭红色的报恩塔。宝塔所在的觉林寺,红墙环绕,绿树掩映,古色古香的山门竟覆满茂密的常青藤,连门匾和楹联都看不见了。走近觉林寺,拨开垂下的常青藤,才看见门旁柱上刻有“因传心法分三教,为建浮屠报四恩”的对联。

因为觉林寺大门紧闭,不得入内,只好在门外怅然仰望这座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的宝塔。它是八方楼阁式九级空心砖塔,通高45米。据记载,塔内有木梯可攀爬,每层都镌刻佛像,洞开小窗,可以纵目远眺。

至于为何要建报恩塔,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据传报恩塔为清代月江和尚所建。月江和尚是浙江钱塘人,因其父调任四川资州,举家迁居四川。路过重庆时,一家人寄居觉林寺。不巧,他的祖母病故,葬于寺侧,父亲让他在寺中出家,为祖母守墓。为表对祖母的孝心,月江和尚决定用母亲留给他的七百两银子,修建一座报恩塔。奠基时却遭遇巨石挡道,忽然天降暴雨,一声霹雳将巨石击碎,碎石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人们都说是月江和尚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才有“地献花银,天降雷斧”之事,于是纷纷出力相助,建成了报恩塔。

除了彰显孝心,报恩塔还算是重庆的守护神。这要从“三塔不见面”的奇谈说起。很久以前,重庆年年发大水,民不聊生,后来一位得道高人拿住了造成水患的水龙,并斩成3段,将龙头、龙身、龙尾分别压在三座塔下,并告诉后人,三塔不能见面,否则巨龙又会出来祸害苍生。镇住龙首尾的分别是黄桷垭文峰塔和龙门浩河岸石梁上的鹅卵石塔,镇龙身的则是南岸觉林寺中的报恩塔。

七星岗菩提金刚塔:

每年上百人来此寻宝

某个下午,为了寻找菩提金刚塔,在市井间苦苦奔走,蓦然抬头,只见菩提金刚塔在楼群和树木中探出身影,如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注视着万花筒般的世界。

位于通远门外七星岗上的菩提金刚塔是为镇邪安魂修建的,是中国内地唯一由活佛来亲自主持修建的佛塔。但为何要在七星岗建这座塔呢?

明末清初时,张献忠打进了通远门,杀人无数,尸体弃在通远门外的七星岗。夜里阴风惨惨,无人敢过岗。上世纪20年代末,重庆第一任市长潘文华决定将市区的范围扩大到通远门外。扩城施工时,从七星岗挖出来的尸骨被工人乱抛。有人传言“修路挖坟,破棺露骨,冒犯神灵”。为了消除流言、安抚民心,潘文华决定依照佛教说法,建造一座“使死者超度,生者永得安宁,消灾避难”的金刚塔。

菩提金刚塔的修建得到了洛那活佛的指导,落成时由佛学家张心若为之撰写碑文。1930年金刚塔建成后,洛那活佛还带着数十名喇嘛来此诵经祈祷,超度亡魂,场面盛大庄重。渐渐地,“七星岗闹鬼”之事除了成为重庆人喝酒猜拳的经典言子之外,便不再为人提及。

巨峰寺范文6

现在我们进入玉屏景区。看,这座就是天都峰。它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1公里。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天都峰另有仙桃石、天梯、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等石刻。

这是莲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这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百步云梯:200级台阶,下面的观景台可以看:猪八戒写情书(老僧入定),鳌鱼吃螺蛳,老鼠偷油。鳌鱼峰:黄山36小峰之首。有鳌鱼驮金龟景,去莲花峰方向有左右两条路,左走一线天,右走鳌鱼洞。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

你们看啊,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在这里拍照吧!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