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调控范例6篇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范文1

调整播种期

花卉植物从种子出芽到开花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按一定速度和时间期限进行的。因此,掌握花卉植物从播种到开花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期或扦插繁殖期,来有效地控制开花期。如果要让一种花卉在指定时期开花,必须熟悉它在当地的生长习性。如万寿菊在扦插生根后约6周~8周开花,要想让它在需要的时间开花,只需提前6周~8周扦插并满足它开花所需的其他条件就可以了。矮型翠菊,从播种到开花需要的时间是15周16周。可根据花期需要的不同,来决定播种期。如使其5月,6月开花,可提早15周~16周在1月~2月间温室内播种,如要在6月一7月开花,在露地4月~5月间播种。在7月上旬播种可于10月初开花。如要使有此花卉在“十一”开花的播种期是鸡冠花6月初、百日草7月上旬、金鱼草5月上旬、万寿菊7月中旬播种。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掌握栽培品种的开花期特性,不能凭经验确定。

采取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修剪控制

对一二年生草本花卉采取摘心、摘蕾、剥芽、摘叶等修剪措施,以调节植株生长速度,促使营养物质再分配,以达到控制开花期的目的。通过摘心、摘蕾,可促进侧芽萌发,可延迟或延长开花时间。常用的摘心方法控制花期的有一串红、千日红、万寿菊等;剥去侧芽、侧蕾则可以减轻养分的消耗,使营养物质集中供应顶端花芽,有利于促进早日开花,并促使开出的花朵更大、更艳丽。

如一串红在10月初开花,可于9月5日前将顶端花蕾全部摘除,以后新生的花蕾可正值节日盛开;早春开花的石竹,可于7月份齐地面进行重剪,8月份即能重新长出新枝叶,于9月~10月份可再次开花;金鱼草于7月下旬重剪,加强肥水管理,可于“十一”期间再次开花;盛花期的矮牵牛,将枝条剪短保留基部2 cm-3 cm,可重新生枝再次开花。

水肥控制

花芽分化需要适宜的水分供应。水分不足,花器官的形成会受到抑制:水分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也会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期。在花芽分化期的水分管理必须合理,且通过控制土壤干湿度进行花期调控。

对于花期持久和开花量大的花卉种类,在开花后期可以增施氮肥的。延缓植株衰老,延长开花期。开花前施用过量的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使花期推迟,影响开花的数量和质量。开花前追施适量的磷、钾肥,有明显促进开花和提高开花质量的作用。

温度调节

增温处理

增温处理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一般不开花,在花芽已形成的条件下,通过人工增温处理,可打破休眠状态,促进植株加速生长,提前开花。

采用增温处理,应逐步提高温度,最后温度控制在白天22℃~26℃,夜晚12℃~15℃的条件下,同时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给枝叶喷水。

经过春化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低温温室花卉,如石竹、雏菊、三色苴等均可通过增温处理来促进开花。对于夏秋季开花的草本花卉。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开花也逐渐稀少,甚至遇霜倒苗,可及时移至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增温保护处理,能使其继续生长并延长花期。

降温处理

降温处理用于满足植物的越冬春化要求或对已形成花蕾的植株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对需要春化处理的花卉,如瓜叶菊、报春花、月见草、虞美人等二年生草本花卉,在栽培中首先要进行春化处理,在0.6℃的低温条件下提前处理30天~60天再逐渐增温,可提前开花。

在花蕾形成或绽营初放时,给予低温冷藏处理。可达到推迟开花和延长开花期的效果。生长在温带地区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花卉,在春季尚未回暖前,对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植株继续给予2.5℃的低温环境,可延长休眠期,推迟开花期。原产于夏季凉爽地区的花卉,遇上夏季高温炎热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其继续开花,甚至终止开花。如采用降温处理技术,保持28℃以下的环境温度条件,能使植株处于继续活跃的生长状态,从而继续开花,收到延长花期的效果。

掌握温度高低

秋播盆栽的草花如三色堇、金盏菊等在冬季放入温室内,保持10℃~12℃的室温将会提前在冬春开花。要推迟花期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如瓜叶菊在冬季或早春将其放入低温室内,3月初天气转暖时再转入冷室,可推迟花期至4月中下旬。盆栽的藿香蓟在早霜到来前移入温室内,保持20℃以上温度。在冬季可继续照常开花。

光照调节

根据花卉植物对日照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三大类。长日照植物开花。要求每天的日照时间必须超过1 2 h,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每天的日照时间不能超过12 h;中性植物的开花习性与日照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一般春夏季开花的二年生花卉多为长日照植物,秋冬开花的一年生花卉多为短日照植物。

根据花卉植物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内在关系进行的花期控制,可分为长日照处理和短日照处理两种技术措施。对于长日照花卉植物,进行短日照遮光处理可以延迟开花,进行长日照加光处理可提前开花;对于短日照花卉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可以延迟开花。进行短日照处理可提前开花。

长日照处理

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短日照的环境条件下,温室中用灯光来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使每天的光照时间长于14 h~16 h,满足长日照花卉生长的光照条件而促使提前开花或持续开花,如蒲包花、瓜叶菊、金鱼草、三色堇等。

在短日照的自然条件下,给短日照花卉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可以阻止短日照花卉植物过早地开花。如要使从大秋开始至翌年春天一直能供应市场,在这期间对分期进行长日照处理:若对其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用日光灯补充光照,到12月可以开花,把补充光照的时间延长到11月10日,则至翌年1月上旬到2月上旬开花。

在午夜用增加人工光照以中断黑夜的技术,也可以起到抑制短日照花卉植物开花。具体做法;在午夜0:00~2:00加光2 h,把一个长夜分成两个短夜,用中断黑夜的光源,以具红光的白炽灯效果为佳。

短日照处理

在晚春和夏季的长日照自然条件下,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在天黑之前(下午4:00~5:00)和天亮之后(清晨5:00-6:00)进行遮光,以使每天的光照时间缩短至8 h~10 h,创造人为的短日照环境条件。不仅可促使短日照花卉植物提早开花,也可抑制长日照花卉植物开花。

一年生草本花卉,如凤仙花牵牛、波斯菊等多是短日照花卉植物,为使其在长日照的自然条件下提前开花,可通过短日照处理来实现。如波斯菊当每日日照时数缩短到12 h才能开花,如果在温室内提前播种,春天给以短日照处理,则花期可提前在春、夏季盛开。

中性草花通过调节温度和播种期控制花期

如美女撄作一年生栽培时,在4月下旬播种,7月即可开花,要5月~6月开花,则2月~3月在温室内播种。作二年生栽培时,可在先一年秋季播种于温室内越冬栽培,到4月~5月份即可开花。

生长调节剂处理

生长调节剂是具有高效生理活性的物质,对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和抑制两种相反的作用。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乙烯、GA、NAA、IBA、秋水仙等。其中乙烯的作用是促进花芽的分化,而GA、NAA、IBA等则主要用于刺激芽的生长。

在草本花卉着蕾后,喷洒100 ppm~200 ppm的NBA或IBA,有促进开花的明显效果;用10 Dpm~100 ppm的GA液喷洒植物顶端的叶面,能促使矮牵牛、雏菊、紫罗兰、金鱼草等花期提前10天~30天。

花期调控范文2

四季养管

1 春季管理

春季是蝴蝶兰的自然开花期,且喜温暖与充足光照。家养蝴蝶兰应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出室,出室后要注意早春温度变化,避免“倒春寒”使兰株受冻,落花落蕾。遇强光时需适当遮阴。春天还是兰根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但蝴蝶兰的根部忌长期浸水,必须等到基质表面完全干燥后再浇水,或采取表面喷雾浇水,保持基质干湿交替状态。浇水时还要注意避免叶心积水导致腐烂。开花前和花谢后每周追施1次稀薄腐熟液肥,或“花多多”通用肥,开花期间不施肥。此外,春季还需预防根腐病的发生和蛞蝓为害,需定期喷药防治。花后宜保留花茎下半部3~4节,其余切除,促其腋芽萌生再度开花。

2 夏季管理

夏季,蝴蝶兰生长旺盛,要放置于气温20℃以上,遮光70%80%的地方莳养,并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但不是温度越高越好,一旦气温超过35℃,蝴蝶兰便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平常浇水应掌握水苔干后就浇,并经常向兰株叶面及周围地区喷雾,提高空气湿度。但浇水时叶片上不可凝聚水分,避免灼伤叶片。蝴蝶兰施肥要“薄肥勤施、少量多次”,施肥时要力求均匀。每周追施1次腐熟稀薄液肥或蝴蝶兰专用肥。液肥要淋透全盆,直至盆底有肥水流出为止,同时叶片也应淋湿:固体肥料要均匀撒施,使根部能均匀吸收。夏季蝴蝶兰易发生软腐病和黑点病,需及时改善通风条件,并喷洒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

3 秋季管理

秋初各地气温仍较高,家养蝴蝶兰管理同夏季。但10月后气温降至20℃以下时,需及时入室莳养。浇水改为水苔干后2~3天再浇,但仍需经常性地向叶面及其四周喷水保湿。施肥也应相应减少,每2周施1次腐熟液肥或专用肥即可。同时,需注意防止甲虫和蛞蝓为害。

4 冬季管理

入冬后,光照减弱。气温下降,蝴蝶兰也进入了生长休止期,新叶和新根均停止生长,应及时撤去遮阴物,移至全光照条件下莳养,保持气温不低于18℃,停止施肥,促其花芽抽生。蝴蝶兰花芽生长时期需水量较大,一旦水苔、树皮等种植材料的表面呈现干白状态,就要充分给水。浇水的时间以中午以前为宜,避免傍晚温度下降后浇水伤害兰株。为使蝴蝶兰姿态优美,花芽伸出后需及时竖立支柱,并将花茎紧绑在支柱上,但不可过紧,应留出花茎长大伸直的空间。

花期调控范文3

【关键词】花卉种植;花期控制;花期技术

1 花期控制的概念

花期控制俗称催延花期,根据植物开花习性与生长发育规律,人为采用不同播种期、选择不同品种,以及控制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等条件的方法,满足花卉的成花和开花要求,促使其在自然花期之外的时间开花。这种技术措施,称之为花期控制。

2 花期控制的方法

控制花期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调节花卉的营养生长、花芽分化、花朵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环境等,达到调控花期的目的。在自然条件下,每一个花卉品种都有较为固定的花期。为适应市场需要,达到反季节周年观赏的目的,可采取人为调控花期的措施,促进花卉提早或延迟开花。除选择不同花期或一年多次开花的品种,分批播种,进行光、温、水肥调控外,还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因此为了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现在大多采用调节以下几种环境因素的方法来对花期进行控制。

2.1 光照调节

光对花的形成起着最有效的作用,植物只有在阳光充足之地,花芽形成才会较多。这主要是因为阳光充足时,促进了光合作用,植物体的有机营养物含量有所积累,为花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光照亦可以抑制细胞的分类,促进了细胞分化,以利花原基的形成。所以通过对光照的加光、遮光以及光暗颠倒等不同方法,可以使不同习性的花卉延迟开花、推迟花期或是提前开花等都是有可能的。

2.2 温度调节

温度是影响成花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人们则可以通过温度的处理来调控花卉的花期。多数花卉在冬季通过加温都能提前开花。对夏季连续开花的花木如茉莉等,在春季常采用加温催芽的方法使其提前开花;在秋末降温前及时加温可延长花期。对早春气温回升前仍处于休眠状态的花木,采用人为低温(1~4℃),可延长植株的休眠期,从而延迟开花。对含苞待放或初开的花卉,也可放入2~5℃的冷室中来延缓植物新陈代谢,从而延迟花期。某些在酷暑条件下停止生长不开花的花卉如倒挂金钟等,在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可促其不断开花。利用低温对某些植物开花的诱导效应,对原来秋播的 2年生花卉用低温处理其刚萌动的种子或幼苗,使通过春化当年即可开花。由于温度对打破休眠、春花作用、花芽分化、花芽发育、花茎伸长均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采取相应的温度处理,即可打破休眠,形成花芽,并加速花芽发育,提早开花。反之可延迟开花。

2.3 水肥调节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植物一切生化反应的介质,植物体内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都离不开水。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早已认识并重视水的重要性,并在栽培中不断采取措施保持植物体水分的平衡,使之茁壮成长。某些球根花卉,在干燥条件下,休眠分化完善后的花芽仍停留在球根中,直至供水时才生长开花。因此可通过调节供水时间来控制开花迟早。某些植物,在其生长期间控制水分,可促进花芽分化。如梅花在生长期适当进行水分控制,形成的花芽多。石耐在秋季使之干旱,则开花繁茂,球根在干燥环境中,分化出完善的花芽,直至供水时才伸长开花。只要掌握吸水至开花的天数,就可用开始供水的日期控制花期。

2.4 应用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激素是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代谢作用的产物,在植物体内可以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20世纪以来,植物激素已经被认为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在植物体一定的部位合成后螟害可以用送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起到调节生长发育的作用,有些种类的激素,人们已经从植物体和微生物中分离出来,在研究中人们也已经合成了多种生长调节剂。在花期控制上常使用的生长调节物质以赤霉素、乙烯利和矮壮素为多,其中赤霉素促进开花的效果较为显著。常用以处理牡丹、的休眠芽,水仙、君子兰的花茎等。

目前生长调节剂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影响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和代谢过程,促进了某些花卉的成花,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有相反的作用。可能是不同植物、不同部位对激素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与方法的反应各异。激素作用的处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花期控制措施种类繁多,有起主导作用的,有起辅助作用的;有同时使用的,也有先后使用的。必须按照植物生长规律及各种有关因子,并利用外界条件,综合进行:科学判断,加以选择,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达到按时开花的要求,在开花时还要给予适合开花的条件,才能使之正常开花。

3 花期控制中的植株选择

植物种类品种的选择,植株的营养状况以及开花习性等对花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不当,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选择植株做些适当的前期准备工作,从而保证控制花期的顺利进行。

3.1 植株的成熟度

花卉要促成栽培,需要促使植株提早成熟,植株的成熟程度对促成栽培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成熟度不高的植株,促成栽培的效果不佳,开花质量下降,甚至不能开花。因此挑选植株时,应首先考虑是否通过幼年期而进入成熟期。

3.2 植株的营养状况

在选择植株过程中,根据对植株各种生长状况的衡量,则要求我们要选择生长茁壮、营养中度、节间较短、花芽分化较多而无病虫害的植株。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则花芽分化较少.节间过长,甚至徒长;营养生长过弱、枝条纤细,也形不成花芽。

植株或球根大小要选择生长健壮、能够开花的植株或球根。依据商品质量的要求,植株和球根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经过处理后花的质量才有保证。如采用未经充分生长的植株进行处理,花的质量降低,则不能满足花卉应用的需要。一些多年生花卉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能开花,处理时要选择达到开花年龄的植株进行。

3.3 种类和品种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花卉从而达到花期控制的条件外,还要迎合市场的要求,从而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就要求我们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一方面选择的花卉应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选择在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的、且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花卉种类与品种的不同,对环境因子的第三性也不同。长日性、短日性花卉对光周期非常敏感,有利于调控花期。对温度较敏感的灌木花卉,如迎春、梅花、桃花、海棠类、牡丹等,经过一定的低温休眠,给予高温稍加刺激,即可打破休眠而开花;而桂花花芽一旦形成以后,给予适当低的夜温,极易促进花芽发育而开花,反之如给予适当高的夜温,极易推迟花期。因此,在花期控制操作过程中,应当选择这些对光周期及温度变化敏感的花卉,以利于取得控制花期的成功。

4 花期控制技术的意义及其发展

花期调控范文4

关键词:紫花筋杜鹃;控水;花期调控

紫花筋杜鹃(BougainvilleaglabraChoisy),原产南美洲,是紫茉莉科,宝巾属植物,别名三角梅、三角花、叶子花、九重葛、纸花,是一种花繁叶茂、花期长、花色艳丽的蔓性灌木。紫花筋杜鹃喜温暖气候,不耐寒,15℃以上才能开花,10℃左右停止生长,3℃以下会冻伤。花期10月~竖年2月,光线不足会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影响孕蕾及开花。该植物分枝性强、耐修剪、枝条下垂性好,是立体绿化常用植物。中国南方常栽植于庭院、公园,北方栽培于温室,是美丽的观赏植物。紫花筋杜鹃是广东深圳、江门、珠海、惠州及福建省厦门市,台湾省屏东市的市花。

1.试验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控水时间对紫花筋杜鹃开花的影响,研究控水对促进筋杜鹃提前开花的作用,确定控水促花的最佳时间。

2.试验材料

选取长势一致的2年龄紫花筋杜鹃扦插苗180株,1年龄紫花筋杜鹃扦插苗180株,用疏松透气、营养丰富的泥碳土基质栽种在盆口直径40cm,盆高40cm的花盆里。试验材料于2012年3月初进行1次强剪。

3.试验方法

3.1试验时间

2012年6月13日-2012年8月24日。

3.2试验地点

广州市白云区黄边村,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黄边基地薄膜花卉大棚内。

3.3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控水时间1周、2周、3周、4周、5周共5个处理,对照正常淋水。每个处理有2年龄紫花筋杜鹃扦插苗30株,1年龄紫花筋杜鹃扦插苗30株。

3.4控水方法

控水期间试验材料根部不供水,叶片出现萎蔫时喷洒少量叶面水,使叶片恢复正常。阳光猛烈时,每天喷水5~6次,阴天或雨天不喷洒叶面水。试验材料于7月19日淋1:1000磷酸二氢钾水肥1次,7月24日全部试验苗搬出塑料大棚,恢复正常管理。7月29日再淋1:1000磷酸二氢钾水肥1次。

3.5观测方法

每一株植株选取固定枝条,定期观测记录植株开花情况。

4.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控水1~3周促花效果呈增长趋势,第3周达到最佳效果,既达到提前开花,又不造成落叶。由此可得出结论:控水能促进筋杜鹃提早开花,效果最好的控水时间是3周。另外,通过控水进行筋杜鹃花期调控,1、2年龄苗开花规律一致,但大苗的开花比例明显高于小苗,两者差异显著。

控水可使紫花筋杜鹃提前开花,使植物营养生长遭受生长胁迫,提前进入花芽分化,提早进入生殖生长。控水时间过长,胁迫越严重,出现黄叶甚至落叶,影响观赏效果。紫花筋杜鹃控水3周可达到提前开花的目的。控水时间超过3周,生长机制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虽同样可提前开花,但影响观赏效果。相同控水条件下,2年龄苗开花比例显著高于1年龄苗,是由于苗龄越大,进入生殖生长的速度越快。

花期调控范文5

关键词:拟南芥;开花调控;生理钟(CO);成花素(FT)

中图分类号:Q9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4)06-0527-06

大部分植物的开花具有季节性,这主要因为植物能够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包括光周期、温度等这些囚素能调控FT蛋白的表达量,而拟南芥主要通过FT蛋白促进开花,该蛋白在筛管伴胞中合成通过筛管运输到茎端分生组织并促进花原基分化。当然一些受植物生长发育自主调控的相关开花信号分子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生变化也对花组织诱导形成起重要作用。

1 叶片感应外界环境变化调控FT基因表达

叶片能感受外界光照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激活或抑制一些基因的表达调控F1基因表达,从而植物感受因季节变更引起的光周期和外部温度变化而保持白身在合适的时间开花,保证正常的发育和繁殖。

转录激活因子CO与FT基因结合直接诱导其表达并且强烈影响开花时间,CO的转录调控主要受光周期影响。光周期调控的FKFl (flavin-binding, kelch repeat, f-box l)、GI (gigantea)和CDF (cycling dof factor)蛋白在CO转录调控中扮演主要角色。转录因子CDF(包括CDFl、CDF2、CDF3、CDF5)在上午抑制CO基因转录。大分子白GI和光受体E3泛素化连接酶KFKI蛋白在长日照条件下在下午同步表达,但在短日照中不同步,两者通过蓝光依赖途径形成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分解CDF蛋白,从而在长日照白天促进CO基因表达。GI蛋白在核中的分布情况也影响CO基因的表达,晚上ELF4 (edrly flower-ing 4)蛋白与GI直接结合并定位GI在核的亚核隔间,ELF4依赖的GI亚核隔问定位使GI与CO启动子分离而降低CO表达量。除了FKF1之外还有两个E3泛素转移酶参与CO转录调控。环指型E3泛素连接酶DNF (day neutral flowering)在短日照条件下白天抑制CO基因表达量负调控开花。bHLH (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Flowering hHLH (FBH1、FBH2、FBH3和FBH4)全天激活CO转录,FBH蛋白与靠近CO转录起始点的E -box结合促进其转录,而光周期调控途径能影响FBH蛋白活性。

除了转录方面而受多种光信号调控,C0蛋白的稳定性也受到光信号的影响j白天两种光敏素拮抗调控CO蛋白的稳定性,光敏索PHYB (phy-tochrome B)在上午促进C0蛋白的分解,而光敏素PHYA (phvtochrome A)在长日照中下午维持CO蛋白稳定性(图1)。在晚上一个环指型E3泛素连接酶COPl (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esis1)和 supressor of PHYA (SPA1、SPA3和SPA4)结合高效地分解CO蛋白。而白天蓝光受体隐花素cryptochrome (CRY1和CRY2)优先结合SPAI抑制COPI-SPAI功能,但CRY1和CRY2的抑制机理不同。 CRY1与SPA1的C端域结合阻止COPI-SPA1复合物的形成。而CRY2与SPA1结合促进CRY2-COP1-SPAl三聚物的形成,从而抑制COPI-SPA1的活性,促进CO的稳定(图1)。另一个环指型E3泛素连接酶HOSl (higll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 l)也调控CO蛋白稳定。与COPI和SPA1相似,HOSI与CO蛋白的CCT元件结合,但是HOS1在上午降低CO蛋白而在晚上升高CO蛋白。另外HOSI在4℃冷胁迫下通过降解CO蛋白减少对FT基因表达起重要作用,而且光敏素B(PHYB)也在冷胁迫下影响HOST1的活性。KFK1在蓝光的激发下通过LOV域与CO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决定了CO蛋白的稳定时间(图1)。除了本身结合FT基因诱导表达,CO蛋白还通过其两个结合域(CCT元件和B-box域)与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调控FT表达。CO蛋白通过CCT元件与HAP3(heme activator pratein 3)和HAP5形成的复合物结合,而且HAP3和HAP5调控FT表达影响开花时间。CO蛋白还通过B-box域与TCA4 和ASl(asymmetric leaves l)结合,而ASI在筛管伴胞高表达,能与FT启动子直接结合,并参与CO蛋白依赖的FT诱导表达。

CO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高控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其除了促进FT基因的表达及开花,也有报道表明CO能在花粉中独立于FT基因调控开花。作为FT基因的转录因子,C0蛋白除了在叶脉维管束中表达还在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而FT基因不在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这说明CO还存在其他功能能在茎顶端分生组织中促进相关开花基因的表达。

具有活性的赤霉素GA (gihherellic aicd)住长日照和短日照也促进FT表达。叶脉中的GA能够通过抑制DELLA蛋白来调控FT表达。DELLA在叶中抑制FT激活子SPL3 (squanlosa promloterbinding protein-like 3)的表达。DELLA在长日照下通过减少叶片中miR172水平延迟开花,而miR172诱导分解FT抑制因子的转录物。RGA (repressor of GA1-3)是DELLA蛋白中的一个,能与SPL蛋白的C端结合,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很可能能减弱SPL9蛋白的活性,而SPL9能促进miR172。DELLA蛋白还可能调控FT激活子PIF4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4)的结合活力。通过这些DELLA依赖机制,活性GA直接影响FT表达水平(图2)。

PHYB信号途径组分也可能调控激活FT基因表达。PIF4、VOZ1 (vascular pIant one-zinc fin-gerl)和VOZ2是PHYB结合转录因子,能诱导FT表达。近期研究表明PIF4是高温诱导形态学变化(包括开花转变)的主要调控因子。在27 ℃短日照下PIF4蛋白与FT基因启动子结合直接激活FT表达,并且PIF4的表达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组蛋白H2A变体H2AZ在高温条件与FT基因启动子结合减少,从而解除PTF4与FT基因结合抑制。另一类PHYI3转录因子vOz蛋白通过降低FLC基因表达量而不是通过CO途径调控间接促进FT表达。

6-磷酸海藻糖信号途径蛋白TPS1(tre-halose-6- phosphate synthasE 1)也是FT基因表达激活所必须的。TPSl独立CO调控FT基因表达,是FT表达所必须的激活因子。但目前TPS1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另一个FT激活子CIB1(cryptochrome interacting bHLH 1)和CRY2的复合物与FT基因位点直接结合并诱导其表达。但CIBl持续过表达导致FT表达在下午到上半晚这段高峰期受到抑制。

FLC、SVP

(short vegetative phase)、TEM1(tempranillo 1)和SMZ(schlafmutze)能与FT基因的特异顺式元件结合抑制其转录。这些抑制子以及它们的转录因子在不适宜开花条件下和幼苗时期抑制FT表达防止过早开花 。FLC基因表达一个MADS-box转录抑制因子,并抑制一些开花相关基因的活性。FLC蛋白通过CArG盒与FT基因的启动子区及第一个内含子结合抑制其表达。春化、自我调控等途径均会调控FLC的表达低温等条件能诱导VOZ1和VOZ2表达而抑制FLC的表达量。一个RNA结合蛋白FCA也负渊控FLC表达(图2)。春化作作中FLC反义RNA COOLAIR调控使得FLC基因染色体H3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H3K27me3)。从而抑制FLC基因的转录。因此春化作用也被广人实验室接受以缩短拟南芥培养周期。FLC还与SVP互作通过CArG盒与FT结合作长期低温条件下抑制其表达。TEM1能直接在FT基因5’端结合抑制其转录,还通过GA途径间接抑制FT表达TEM1和TEM2在短日照下抑制CA4 的生物合成基因CA20oxl和 GA 3ox2 的表达。但AS1蛋白在叶片中止调控GA20oxl的表达,这说明ASl和TEMl均可能部分参与叶筛管伴胞中活性GA量变化控制FT表达(图2)。另一个FT基因抑制因子SMZ能与FT基因结合抑制其表达。SMZ的表达受microRNA172 (m1R172)的调控,m1R172靶标基因包括SMZ、SNZ、TOE1、TOE2和TOE3。SNZ.TOE1和TOE2也会抑制FT的表达,但这3个蛋白如何抑制还有待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拟南芥中一些microRNA也影响FT或其同源基因TSF (sister of FT)表达而调控开花。miR172能通过诱导分解AP2相关转录因子基因(SMZ、SNZ、TOEI和TOE2)的转录物影响FT基因的表达。miR172的含量随着植物发育而减少,其含量在长日照下比在短日照下高,而GI参与这种光周期miR172感应。SVP蛋白直接与MIRI72α启动子的CArG元件结合抑制MIR172α的表达。低温降低miR172水平主要通过pri-miR172(转录后含有5’帽子和3'Ploy-A尾巴产物)和pre-miR172(从pri-miR172切割得到的约70 bp的片段)调控。miR172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而pri-miR172的表达量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但过表达的pre-miR172植株的m1R172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说明pri-miR172到pre-miR172的过程是被温度调控的。其中,FCA蛋白直接与pri-miR172转录物以不连续特异方式结合,并正调控miR172生成(图2)。miR399在16 ℃下减少,并且也被FCA调控。miR399的靶基因PH02(Phosphate2)维持磷酸化平衡并通过控制TSF表达调控开花。miR156某种程度上与miR172具有拮抗作用,miR156能负调控miRl72。miR156水平在16℃下比23 ℃下高几倍,而miR172的含量在16℃下是23℃下的一半。两种micoRNA在温度改变后共同改变FT调控因子的表达量而影响开花。miR156过表达植株在16℃下比23 ℃下开花更晚,同时伴随着叶中FT表达量降低。值得注意的是,16℃下在miR156过表达植株中其靶基因,SPL3特异性下调。SPL3蛋白与FT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GTAC元件结合,感应到SPL3转录量降低后,FT和另一个SPL3已知靶标FUL (Fruitfull)的表达量增加。这些发现支持了叶片中miR156-SPL3-FT模式在拟南芥年龄和外界温度变化影响的开花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2 FT蛋白的运输

FT mRNA在筛管伴胞中存在,并在该处合成FT蛋白,FT蛋白通过筛管运输到SAM调控开花。近期的研究表明FT蛋白的运输与FTIP1(FT-interacting protein l)有很大关系。FTIPI蛋白在筛管伴胞中与FT蛋白相互作用,而且不影响FT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稳定,但FTIP1缺失突变体ftipl在长日照下与野生型相比有明显的晚花表型,这表明FTIP1很可能与FT蛋白相互作用保证FT在筛管中运输到SAM(图3)。另外,FT同源基因TSF的碱基序列与FT高度同源,而且TSF功能缺失会进一步加剧ft缺失突变体的晚花表型,但FTIP1基因缺失不会加剧tsf和ft缺失突变体的晚花表型,这些结果支持了TSF的运输也受FTIP1的调控。FT及TSF是一类20 kD左右的亲水球蛋白开花信号分子,这些小型亲水开花信号分子在筛管中主要通过共质体途径运输到SAM。通过FTIP1的作用,FT和TSF能够从筛管伴胞进入筛管,并通过共质体的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的形式进入到SAM中调控下游开花基因表达。

3 茎顶端分生组织(SAM) FT蛋白行使的功能

FT蛋白通过筛管从叶片运输到SAM后与bZIP转录因子FD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共同诱导开花。FT与FD的复合物在SAM中直接激活一些关键的花组织形成基因,如APETALA1(APl),AP1蛋白是一种MADS域转录因子在拟南芥花组织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FT-FD复合物还通过促进转录因子SOCl (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 l)表达激活花形成相关分生组织标记基因LEAFY (LFY)基因,SOC1能与LFY启动子直接结合激活转录。另外SOC1与另一个MADS域转录因子AGL24 (agamouS-like24)相互作用共同激活LFY的转录。LFY又激活AP1的转录,而AP1反过来有可以促进LFY的表达(图3)。另外最新研究显示LFY还直接激活FD表达。这种相互激活表达放大了开花信号,保证开花相关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水平。FT-FD复合体的FD能与SPL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结合促进其表达,SPL家族成员是一类与年龄相关的开花信号转录因子基因,受miR156负调控。FT-FD复合体还通过促进SOC1表达问接促进SP/的表达,因为SOC1蛋白能直接与SP/3、SPL4和SPL5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这些基因的表达。SPL3蛋白能直接促进LFY、FUL和AP1基因表达。通过SPL3、FT-FD复合体间接促进LFY表达,这补充了FT-FD通过SOCl促进LFY表达的途径。

成花同源基因AG(agamous)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编码一种MADS域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在雄蕊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AG表达需要LFY和转录激活因子WUS(wuschel)蛋白同时与其第二个内含子结合才能激活表达.由于LFY缺乏,AG在SAM中几乎不表达。而在花原基中LFY表达,该蛋白和WUS与AG基因的第二内含子结合共同诱导AG表达,从而促进花组织的分化形成。AG在雄蕊的形成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LFY在AG表达中不可缺乏,这是以说明AG和LFY是花器官形成基因。

FT-FD复合物也会受到抑制而延迟花原基的形成时间BFT (brother of FT and TFL l)在高盐条件与FT竞争结合FD从而阻止这种复合物的形成而延迟开花。最近研究显示一个侧枝调控因子BRCI (branched 1)会与FT蛋白结合抑制FT-FD的活性并抑制下游开花基因的表达从而阻碍原基形成。另外,与FT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的TFLl (terminal flower 1)也会对这些促进开花基因有负调控作用,TFLl的mRNA只分布在SAM 的中心位置,而其蛋白几乎分布在SAM所行部位,这说明TFL1发生了转移,而LFY可促进这种蛋白的迁移。TFL1在SAM中与FD结合导致FD依赖的基因转录受到抑制,如AP1,并且间接抑制LFY。反过来AP1至少与TFL1基因3’端的两个位点结合抑制其表达,而且TFY也会抑制TFL1表达。

花期调控范文6

关键词 新陆中7号;棉花;适期早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46-01

2008年,新疆兵团五团12连种植新陆中7号棉花品种294hm2,205hm2条田达到5 250kg/hm2,31hm2地达到6 000kg/hm2以上,棉花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更好地提高棉花单产,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新陆中7号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适期早播

适期早播、抓住最佳播期是棉花稳产和高产的重要措施,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更应早播。适时整地,把握好宜耕期,切忌过干过湿,一次性整成,达到“墒、松、碎、平、净、齐”6字标准。播行笔直,连接行准确,铺膜平展,打孔彻底,压膜严实,覆土良好,下籽均匀,深浅一致,到头到边。

2 合理密植

“矮、密、早”是棉花获得高产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保证棉花群体的最大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根据试验数据,近2年的棉花单位收获株数都在21.75万株/hm2以上。凡是产量在5 250 kg/hm2以上的承包户,在春播遭灾后都多次进行了人工和机力补种,确保了单位收获株数。

3 水肥管理

在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中,灌水是高产丰产的基础。采用滴灌水量控制较好,棉田稳健生长,叶色深绿,无旺长、早衰和脱肥现象,蕾、铃较常规灌明显增多,果枝成铃率高,不但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促进了棉花大面积均衡高产、丰产。

合理施肥是棉花高产的基本保证,也是棉花栽培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施足基肥,加强滴水滴肥工作。适当提高棉花生育期间滴肥所占比例,实行蕾期轻施、花铃期重施、盛铃期增施,有利于上部果枝坐桃,起到保铃、增重、防早衰的作用。在犁地前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三料225 kg/hm2,硫酸钾75kg/hm2。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发育最旺盛、需肥量最多的时期,又是大量开花结铃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重施花铃肥,才能补充土壤中养分的不足,增加棉株的生理功能,提高成铃率。花铃肥的施用以速效氮肥和滴灌专用肥为主,以保证棉株稳长、早熟、不早衰。生育期滴高效液肥和固体尿素8~9次,每次滴量75~120kg/hm2,基本上做到一水一肥,加磷酸二氢钾60kg/hm2,在盛蕾和花铃期与液肥一同滴入棉田。后期对旺长棉田进行控水、控肥。早衰棉田的上部果枝伸不开,结铃小而少,吐絮时上部叶片转黄而脱落,没有或很少有盖顶桃。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适量补施尿素,并晚停水,同时增喷1~2次叶面肥。

4 田间管理

科学、合理地化控是提高棉株成铃率的关键。缩节胺能有效地缩短棉花铃期,促进早熟,控制主茎高度和果枝长度。坚持化学调控与肥水调控相结合,因土壤肥力和品种的不同灵活掌握。采用轻、勤、早的原则。株高控制在65~70cm,单株果枝保持7~8台。认真开展生长量调查,搞好水肥调控,在不影响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头水宜适当晚滴,通过水肥促控和化调相结合,把日生长量控制在0.8~1.5cm。旺苗在一叶期,用缩节胺1.5~4.5g/hm2,对水450kg叶面喷洒。在 二至三叶期,用缩节胺7.5~15.0g/hm2,控制节间长度,促根、壮苗、促早蕾的形成。打顶后根据倒3节果枝的长度,用缩节胺90~120g/hm2,对水450kg叶面喷洒主要控制上部主茎节间和上部果枝伸长。高密度种植,早打顶是关键措施,可解决棉株中空、顶部成铃差的问题;同时,可促进棉花早熟、提高霜前花比例。打顶的原则: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矮一齐打干净,抓好复打顶工作,顶尖带出田外。从6月底开始打顶,在7月10日打顶结束,坚持只打1叶1心,使单株保持7~8台果枝,确保盖顶桃。棉花整枝是棉花增产的关键,有疯长趋势的棉田,要做好打油条、打老叶工作,减轻田间荫蔽,使棉田通风透光,促棉桃成熟。给棉花“开天窗”,以改善田间小气候,促使通风透光,防止棉花烂桃。

5 病虫害防治

在棉花枯黄萎病防治上,一是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行轮作倒茬,对枯黄萎病发生较重的条田种植玉米青贮;二是推广抗病品种新陆中7号;三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根外追肥,在施好底肥的基础上,棉花苗期每7d左右进行1次根外追肥,促壮苗早发,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四是提前使用抗病药剂进行预防,重茬棉田在苗期全部采用菌必绝等药剂防治3~5遍。防治棉叶螨,一是多次召开棉叶螨防治现场会,提高干部职工对棉叶螨危害的认识,统一大家的思想;二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棉田调查虫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止危害扩散;三是全部采用机力喷雾防治,确保工作液量;四是统一防治药剂的供应,并做到交替使用,严禁使用广谱性农药;五是加强水肥管理,确保棉田不淹不旱;六是认真做好防效调查,及时进行补防,对发生严重的条田和地块3~5d防治1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