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不竞范例6篇

南风不竞范文1

【关键词】民办大学 加强 核心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32-03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一词最先于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进一步分析,核心竞争力可以表述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之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

那么,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笔者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内质之中的,难于被其他学校模仿之独特的,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或竞争优势,是能够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稳操主动权的基本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有的民办大学蒸蒸日上,入学门槛越来越高,如南京大学的金陵学院、东南大学的成贤学院,录取分数线与江苏省的本二持平,有些热门专业甚至超过本二并接近本一分数线,而有的民办大学却举步维艰,每年招生都异常吃力甚至需要该校老师到处游说也不一定能完成招生指标,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民办大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再加上任何一种行业竞争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以,民办大学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长期地保持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所有民办大学必须要面对的生死攸关的严肃课题。民办大学除了常规的经济实力比拼以外(硬件设施不是本文探讨的课题,因为笔者坚信所有硬件设施都是可以通过相关的途径进行改善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办学理念是否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为例,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民办大学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

一、学者: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在其对外的宣传资料中有如下表述: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是199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区内,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南方学院自1999年建院以来,秉承百年老校――南京林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独立组织教学,是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方学院的学生与南京林业大学其它学院的学生共享学校的图书资料、实验设施、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资源。

这里的“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打算报考南方学院的学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南京林业大学有很多一流的树木学、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竹类研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著名学者,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128名。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一所民办大学要想加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学者团队,如南方学院可以共享南京林业大学的学者团队,对于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来说,这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办法,并在当今的教育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是没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那么也可以采取横向联合办学的模式,和一些名牌大学的强势学科取得联系,指派自己学校的专职教师前去进修,奖励自己的专职教师报考著名学者的硕士或博士,并进而参与本学科的科研工作,这样就可以采用“借鸡下蛋”的策略培养属于自己的学者团队。南京的三江学院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该校的很多强势学科都是引进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大学退休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采用“传、帮、带”的模式渐渐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学者团队,而且三江学院还从广大的“海归”派中择优录取了很多教学骨干力量,他们的到来又为三江学院输入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三江学院教师岗位进入的门槛是博士学历,已经和很多公办大学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江苏每年的“专转本”统一考试,三江学院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求学之地。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者是根本基础,没有高水平质量的学者,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而一个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则根本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学者是学校的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尊重学者的劳动,尊重学者的创造,尊重学者的知识、人格、人品,将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而学者为人、为学的风范、崇高的师德和思想境界,就成为能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载体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优势学科有:

南京林业大学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和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的评审权,并具有农业推广硕士、林业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林木遗传育种4个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和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对于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来说,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是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如依托母体学校徐州医学院的民办华方学院的麻醉学也是非常强势的学科,每年报考华方学院麻醉学专业的学生真是趋之若骛。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避开一些本二专业而选择民办本科热门专业的原因。对南方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既享有与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同样的教学资源,也同样享有保送读研究生的权利,如果选择走考研之路,也与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录取分数线没有任何差异,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但是对于没有母体学校依托的专门意义上的民办大学来说,一方面从学校生存的角度来说,需要设置一些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专业甚至是一些高职类的就业热门专业,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优势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设,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否则就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百年树人”大计,就会陷入鼠目寸光的办学怪圈。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家长的意愿也是希望孩子能够继续深造,而且大多也能供得起,哪怕是省吃俭用。所以从民办大学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空谈核心竞争力也只是画饼充饥和水中捞月。前文所提到的三江学院就已经拥有了一些优势学科并在新兴学科的建设上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有些专业还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科是必然载体。学者的声望和影响总是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数量上,同样也体现在学科优势的发展势头上。学科优势作为学科发展的亮点,不仅是优势学科产生的前驱,而且可能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形成的先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是学校发展的明智选择。

三、学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有:

学校设有22个研究所、中心,拥有19个江苏省或国家林业局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发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每年开展课题研究400多项,共承担各类科研开发项目2000余项,其中包括“973”、“863”在内的国家攻关和部省重点项目6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450项,有260项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国家发明一、三、四等奖各一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奖励220项,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一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室内设计与装修》和《林业节能》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的50多所学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任何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该校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大学,为什么要研究高深学问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一是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者,不应为升官发财,应为国家、人民而学习。大学竞争的目的与企业不一样,作为一种非赢利性组织,大学所追求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社会公共利益,其产品也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知识性的,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其过程主要不是材料消耗性的,而是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学习过程。二是时代、社会之需,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无高深学问,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当今社会。三是个人的角度,学则利国利民,利人利己,不学则误国误民,误人误己。

南方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南方学院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学术骨干,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南方学院的领导阶层一方面积极鼓励自己的专职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同时也制定了科研奖励机制,力争在依托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学术团队。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术是重要标志。从现代高等教育的观念来看,学术成果在形式上除了包括著作、论文外,也包括科研发明、技术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报告等等。尊重学术就是尊重知识,就是尊重学者。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弘扬创新的学术风尚,形成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考量一所大学的学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校园氛围,包括校园的建筑、景点、绿化等物质文化,这些对师生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是学生管理,包括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这些能对学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是教育载体,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些活动包括学校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特别是以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为核心的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也包括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这些对师生能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很多百年老校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学风,对于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来说,母体学校的学风会深深浸染自己的校园,比如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努力进取,以致于考取了南方学院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很幸运。而对于没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来说,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设属于自己学校的学风。比如平时就应该注重对教师风范的要求。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风气的培养。学生学习风气包括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以及校园课外丰富活跃的科学文化活动等等。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此外考风也是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考风在近年来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看学校为端正考风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效果。总之,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风是必要保证。有没有良好的学风,有没有历史积淀的富有特色的学风,是一个学校能否跻身名校――中国名校或世界名校之根本。学风是学者风范的写真,也是学科和学术水平的体现。这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很多就是针对学风出现某些的反应。学校的学风,实在是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和民办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准绳。

五、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对象

任何一所大学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能够造福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民办大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扭转社会上对民办大学生的很多不利看法。南方学院针对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专门制定了“南方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1.培养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满足自豪感和正确认识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历史眼光;

2.引导大学生面向世界,了解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理解人类的创造力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体现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3.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判断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确立体现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4.培养大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和健康的审美观点,使他们表现出深厚的文化教养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5.培养大学生掌握服务农(林)业、农村、农民的专业本领,树立为农林业服务的思想。

除了制定“南方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南方学院还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1.在语言文学方面:要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讲普通话,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了解古今中外的主要名家、名著、名作和文学发展概貌;有鉴别当代文学思潮的能力。

2.在历史方面:具有正确的历史观,能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评析;熟悉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的历史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外国历史的基本常识。

3.在哲学方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了解中外哲学基本知识;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为国家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

4.在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的动手和表演能力、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懂得乐理;能欣赏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

5.在自然科学方面:应了解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当代科学发展趋势;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现代办公技术;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较强的实践创新技能。

6.在社会科学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必要的经济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格局的知识。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南方学院终于赢得了广大考生的广泛认可,每年的招生形势喜人,这和南方学院超前的人才培养意识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

南风不竞范文2

关键词:跨国投资;竞争力;内部风险

一、企业竞争实力越强,主体性风险越小

企业在跨国投资中面临主体性风险的大小受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竞争实力越强,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内部主体性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从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看,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是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变强的重要途径,所有企业概莫能外。从体制环境看,湖南一些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产权结构清晰,运转机制灵活,管理成本较低,具有与境外国际化经营主体对接的条件。企业对企业革新、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十分重视,在吸引人才和人才的创新激励机制上有不少独特的做法。主体性风险在这些竞争力强的企业发作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这些企业对内部主体性风险也控制得比较好。

企业经营规模,资本状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一般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拥有名牌产品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及强大的凝聚力。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必定善于发现和克服自身问题,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财务体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市场营销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防范企业内部风险的一个安全网。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跨国经营投资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内部性风险。财务体制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相联系,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汇率、税率、利率等风险,防范此类风险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阻碍。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立足于世界市场的根本,企业即使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也要及时对产品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有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且对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充足、合理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强,跨国经营的主体性风险相对较小。

二、企业竞争实力越强,抑制或克服主体性风险的能力越强

当企业生产和经营领域范围扩展到国际市场,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内外部风险。湖南企业跨国经营投资的内部主体性风险主要体现为体制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人员风险等几种。企业竞争实力强,抑制或克服主体性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从体制风险看,企业体制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监督不到位,权责交叉等问题。对一个具有竞争潜力的企业,企业能逐步修补管理漏洞,改善经营体制。当企业开始实施对外发展战略,进行跨国经营投资时,有竞争力的企业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对海外子公司选派的人员进行进行有效的考核与监督。

从技术风险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往往很强,其克制、驾驭技术风险的能力亦很强。具有先进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技术创新是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其有助于创造低成本优势,有助于塑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重要途径,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专业技术人才。只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提供充分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才能克服新技术研发成功后技术扩散的风险。企业竞争实力强,其就会具有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严谨合理的财务体系,充足的研发经费和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企业竞争实力越强,企业克服、抵制风险的能力越强。

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看,湖南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主要是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财务缺乏有效核算和监督,资金结构不合理,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人员徇私挪用、侵占、私吞企业财产。给企业带来损失。长期账实不符,资金流向不明,企业盈亏无法正确核算,企业将无法进行跨国经营投资,乃至破产。企业若跟不上市场变化,市场开发缓慢,品牌宣传效果差,影响力小,或是企业急于求成,打价格战,致使企业利润压缩,或是无利可图,则会产生经营风险。湖南地处中国中部,信息闭塞,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很多企业体制僵化,营销观念落后。湖南企业要改变格局,扭亏为赢,就必须解决企业内部财务问题,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引进先进、科学的营销理念和业务水平高的营销人才,配以规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从此角度分析,湖南企业竞争实力越强,企业克服、抑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越强。

从决策风险看,有竞争力的企业其信息收集渠道比较广泛,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反应比较灵敏,决策模式比较科学,决策风险出现的概率低。而且即使出现决策失误风险,风险危害的程度也往往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对于一些竞争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其承受决策风险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湖南企业跨国经营决策风险主要来源于:(1)信息收集处理机制不健全。(2)决策模式有缺陷。(3)对企业投资经营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盲目性。湖南企业的跨国经营总体来说,都是规模偏小,这只是根据企业自身实力来确定。湖南企业对国外投资经营环境数据的收集就是一大难点,在对外部环境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地做出决策,极易导致企业亏损。

从人员风险看,有竞争力的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往往较高,这些企业往往建立有一套健全的人员任用、管理、监督机制,其对人员的道德风险的控制管理一般比较有效。反之,跨国企业人员风险造成的损害将会很严重。湖南企业跨国经营的人员风险主要表现在:(1)湖南跨国经营所需人才较为缺乏。湖南在城镇就业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的占15.7%,高中和初中文化的占25.1%和42.6%,小学以下占16.6%。跨国企业所能派出的高水平人才有限。(2)湖南跨国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的缺失。企业在选人、用人、人员轮换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往往带有个人感情因素,不能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科学地安排人员。(3)境外公司人员结构管理不合理。境外公司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国内派往国外的,从国内派出的人员大多没有足够能力去开拓海外市场。熟悉外语、德才兼备的海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法律人员、经营人员相当缺乏。而聘用的当地人才又很少,企业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外国企业先进的人员管理模式,不能及时革新企业内部人事体制。(4)对外籍人员管理不到位。很多企业聘用外籍人员,对外籍人员的管理存在漏洞,与外籍人员在文化、地理、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在具体问题的处理方面产生分歧,并很难及时进行沟通处理,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提高跨国企业竞争实力是防范主

体性风险的根本途径

克服和防范主体性风险的根本方法是全面提高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加强湖南跨国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湖南跨国企业首先应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是企业战略管理成败的关键,对企业战略管理起着关键一性的作用。企业领导者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头脑,能较为准确地分析国际商务发展演变趋势,能从全局出发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应对跨国经营投资遇到的风险,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

湖南跨国企业其次应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建设。湖南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员的素质、文化水平,业务水平、法律水平和营销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海外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该进行经常性的严格考核,重要的职位更应该选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管理人才,财务人才,经营人才等。当今国际经营环境复杂,企业经营涉及诸多环节,企业需要多种多样的优秀专业人才,方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监督体系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会将一些资金移至海外,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安全、汇率、税率、利率、边际收益等方面的风险。跨国经营必然涉及国际间的收支和结算,货币间的汇率变化不仅会影响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也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筹资、利润分配以及经营结构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执行。跨国公司在从事跨国经营时,把资本投向不同的国家,就会涉及到不同国家的税法;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状况。湖南跨国企业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监控制度,对资源、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边际收益率,避免资金被挪用,侵占和私吞等问题。跨国企业须实施有效的汇率、税率、利率管理,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体制

湖南企业需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可采用自主创新和联合开发两种形式。大多数企业多偏向与第一种方式,自主创新可极大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防范外部技术垄断,开辟企业自身发展新的路径。但自主创新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技术创新要素,如资金要素、技术要素和知识要素等。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产品的复杂化,使海外投资者单凭自身力量深感力不从心,与其冒巨大的风险孤军作战,倒不如与同行竞争对手结成风险与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即联合开,从而更能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

跨国公司在技术控制上既要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又要防止技术过早地泄露。技术转让的一般规律是,当技术处于创新阶段时,一般不宜进行转让。在技术处于发展阶段,一般也不予以转让。对成熟阶段的技术,大多数跨国公司会予以转让。当技术处于衰退阶段时,跨国公司则千方百计地寻找买方。跨国公司所采取的这种技术管理策略旨在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防止技术的失控。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将尖端科学研究开发、关键技术、产品品牌、技术标准、全能实验室、优秀人才等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重大科研成果必须交回母公司,不得自行转让,以确保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扩散的风险防范。跨国公司在向发达国家转让技术时,往往采用联合研究与开发或技术互换等方式,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以技术投资较多。这些技术控制和转让的通常做法可供湖南跨国企业参考。

(四)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是企业的精髓。企业文化与伦理建设是防范主体性风险的基础性工程。其一,营建企业精神;其二,确立良好的经营理念;其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也是企业全面发展尤其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结晶。企业只有坚持高尚的价值观才能长久兴旺发达。其四,构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把物的价值放在第二位。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应当受到高度的尊重与信任。

(五)建立风险检测机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风险检测机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保障企业竞争力的前提。风险检测机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屏障,其有利于防内部风险于未然。风险检测机制建设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建立信息收集系统;第二步,建立信息传递系统;第三步,对相关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科学评估。

南风不竞范文3

关键词: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竞争力评价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风景名胜资源管理形式[1],区域内聚集了高密度的风景名胜资源,因而和旅游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尤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荟萃了我国旅游资源的精华,是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砥柱[2]。近年来,各旅游地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尤其是那些周边旅游地密集的地区,竞争更是达到白热化状态[3]。风景名胜区作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及区域旅游的吸引核心也没能逃脱激烈竞争的命运。

1 研究区域概况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是广西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西起青山路,北至凤岭分区,南面和东面靠临江,属于湖泊盆地,四周呈丘陵群山环绕,地势北高南低。景区内包括青山、凤凰岭、子岭、雷劈岭等十几座山峦,海拔63.9~288.3m,最高凤凰岭,海拔288.3m,区内包括园地、林地、耕地(水田、旱地)、建筑用地、水体、荒地等,总面积为1138.91hm2 [4]。青秀山作为广西旅游区之一的南宁壮乡绿城会展商务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体现民族文化旅游和城市风貌观光旅游的重要使命,对促进南宁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南宁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选取指标, 建立层次结构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来源可以从决定因素(A1)、支持因素(A2)和保障因素(A3)3个层次进行分析。其中决定因素(A1)主要包括:旅游资源(B1)、设施(B2)、服务(B3)、价格(B4)、形象(B5)、区位(B6)6方面因素;支持因素(A2)主要由管理(B7)、资金(B8)、创新(B9)、人力资源(B10)、营销(B11)、技术(B12)和行业(B13)7个因素组成;保障因素(A3)主要包括自然环境(B14)、政府(B15)、区域经济(B16)和社区(B17)4个因素组成[5]。

2.2 评价方法及过程

2.2.1 确定各指标对总体目标的影响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6]。它是 T·L·Saaty 提出的一种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通过对两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同一层指标要素彼此间重要程度的矩阵,在权系数矩阵中,同一因素重要程度比为 1,不同因素重要程度的比值由表1确定。采用方根法计算,将其规范化得到特征向量 w的第 i 个分量,从而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求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利用一致性指标C.I.检验各矩阵是否满意,仅当 C.I.≤0.1 时,才能通过验证,认为由此矩阵获得的指标权重有效。

表1 重要程度比值得分对照表

2.2.2 数据采集及处理。制作调查问卷表,分别对青秀山的17个二级指标进行调查评价(评分值转化标度:好—— 5 分,较好——4 分, 一般—— 3 分, 较差—— 2 分, 差——1 分),调查对象为20位到过青秀山的专家。 然后对每个指标的分值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值∈[0, 100]。

2.2.3 得分计算。风景名胜区竞争力二级指标的得分根据公式 Sij =Wij* Xij(Wij 为各指标权重; Xij为修正值) 计算,由此得到竞争力总分 S。

3 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20名专家调家查问卷获取对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的打分,计算出一级指标层C.I.为0.004738,二级指标层C.I.分别为0.06898、0.053365、0.019845,均满足C.I≤0.1,即均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而确定各个因子对总体目标的影响程度。

表2 二级指标权重及得分

通过对20名游览过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得分,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出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的总得分。具体数值见表2、表3。

由表1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因子的权重最大,说明旅游资源是决定风景名胜区竞争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形象因子的权重次之,说明风景名胜区的形象是决定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服务、管理、资金、创新、自然环境、区域经济因子权重相对居中,说明这些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竞争力强弱有一定的影响,其它因子权重相对较小,说明这些因子对于风景名胜区竞争力的影响较小。青秀山的旅游资源因子得分较高,说明青秀风景名胜区的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后续开发过程中应该在保护原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做文章;创新、营销两个因子得分占总分的比例与其权重占总权重的比例相差较大,说明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在创新和营销领域还有待加强。风景名胜区获得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够赋予其资源新能力,宣传营销能扩大景区的知名度,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法对于提高景区的竞争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3 一级指标权重及得分

由表3可以看出,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力综合竞争力的得分相对较高,说明青秀山在旅游市场中具有良好的竞争力,核心因素和保障因素得分比较理想,支持因素得分相对偏低,这是由表2中创新和营销两个因子得分偏低决定的。

4 结论

旅游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竞争力强弱的最重要的因子,想要提高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合理挖掘和培育旅游资源是重中之重。

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在同行业的旅游市场具有良好的综合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千方百计的提高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创新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特别注重景区创新能力的培育,刻意加强景区的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彦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 张梦.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视角[J].财经科学.2001(4)

3 管益忻.论景区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 周家志.风采南宁——国家4A级风景区(南宁年鉴)[M].南宁:广西旅游局, 2007

南风不竞范文4

2011年7月30日晚,武林风首次走进少林禅宗音乐大典,这更使得“少林功夫”和“武林风”实现了强强联合,实属打造武术文化品牌工作中的一大创新。《风中少林》除演出外还申请了19项商标专利,包括歌舞剧以外的衍生产品等,并获得了“荷花奖”金奖。这些武术演艺资源的开发印证了一些专家的预测:继竞技武术,文化武术之后将出现“演艺性武术”时代。在海口市举办的“2010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河南省遴选的安阳滑翔伞、焦作太极拳结合焦作山水旅游、南阳白河漂流和河南省航管中心跳伞表演四个项目获得了“优秀创意奖”和“参展贡献奖”。其中的太极拳表演刚柔结合,赢得了广泛好评,这也进一步扩大了河南武术的影响,生动的宣传了河南武术文化。

2武术制度习俗层面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武术制度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表现于有关武术的各种组织和习俗。河南省武术组织和习俗主要有武术比赛的举办、武术相关培训、武馆武校的兴办、武术节会的进行等。近些年来,河南省武术比赛体系逐年成熟,武术竞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得益于河南省内各种武术竞赛的进行和定期开展的各种规模的武术裁判员、教练员等的培训。这些竞赛和培训为教练员和裁判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机遇,为河南省武术项目的整体健康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近几年在河南境内举办的省级以上的大型赛事逐年增加,这些大赛的举办除拉动经济增长外,亦很好地展现了举办地的形象,将一个全新的河南展现在世人面前,拉近了河南和其他各地之间的距离。可见,通过武术竞赛来拉动河南省武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武术竞赛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和“武林风”,已经逐渐招揽全国甚至全球人士前来参加,成为了河南体育竞赛的金字招牌。当然,不能就此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在发挥优势形成良性循环的同时,形成更多更具特色的武术文化竞赛品牌,加速河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才是硬道理。

3武术心理价值层面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南风不竞范文5

[关键词] 战略联盟 茧丝绸 南充

一、战略联盟

1.战略联盟的内涵

“战略联盟” 这一概念,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战略联盟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它是通过外部化来实现企业成长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式之一。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或组织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和增强竞争优势等目的,而结成的一种以高风险为特征的长期合作安排。

2.战略联盟的优势

(1)突破非关税壁垒

随着更多的国家加入WTO,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所受到的关税壁垒的阻碍越来越少。但是,其他非关税壁垒,如各种技术标准的出现,环保的不同要求,配额的限制,反倾销等,在国内市场保护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2005年,印度对原产于我国的丝绸进行反倾销立案。非关税壁垒限制了跨国公司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也增加了直接投资的成本,但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跨国公司可避开这些无形的壁垒,利用战略联盟的网络效应,可把产品、技术转移给联盟伙伴,让联盟伙伴来完成壁垒内的产品转移。

2.获取、使用和发展企业的资源

不同企业建立联盟的动因不同。有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如拓展市场、获取技术、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等。有的企业则是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如国外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联盟,除了获得中国企业有价值的资源外,实际也是为了充分使用自己有价值的资源,如过时或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财务资源;有的企业则是为了想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发展新的资源。

3.降低经营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风险,既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技术风险等,也有来自企业经营所导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企业降低风险的方式一般是进行多样化经营与风险管理,而战略联盟却是公司降低其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公司与其他企业结成研发战略联盟,联盟企业可以分担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分担,可以降低一个企业独自承担的风险。

二、南充茧丝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南充市丝绸企业的现状

南充市是传统的丝绸之乡,是中国四大茧丝绸基地之一,其丝绸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全行业年总产值超过15亿元,上交利税8000万元,出口创汇5000万元,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90年代中期,由于受外部国际市场变化和内部宏观政策调整以及企业自身的原因,南充丝绸业开始由巅峰滑向低谷,行业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2001起,由于企业经过破产核呆、改革体制、兼并重组,使绝大多数企业丢掉了包袱,重新焕发了生机。2005年实现突破性发展,并且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南充市丝绸产业近年来通过改制重组、调整结构和技术进步等手段,生产经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同江浙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某些生产环节上还比不上省内一些市(州)。目前,南充市丝绸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比如蚕桑基础脆弱,数量、质量严重下滑,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管理滞后等等,联合、重组、兼并以扩大规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组建茧丝绸企业战略联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南充市茧丝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不易像过去那样,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形成垄断。市场瞬息万变,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只有在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寻求与其他企业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双赢,组建茧丝绸企业战略联盟正是达到双赢的一种有效途径。 南充市茧丝绸企业具备了发展企业战略联盟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丝绸产业关联度大

丝绸产业涉及农业、缫丝企业、织绸企业、印染、服装等产业,以及文化、生活用品、装饰等方面,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均有一定拉动作用,而且对南充的地方经济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丝绸业与其他行业的这种较大关联性为丝绸企业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创造了条件。

(2)丝绸需求量日益增长

丝绸产品历来是世界广大人民喜欢的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绿色消费理念的形成,国内对丝绸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中国加入WTO后,更有利于丝绸产品的出口外销。因此产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市场空间都很大。国际丝绸协会对世界丝绸消费的分析预测,未来五年将保持年递增5%左右 。

(3)技术是丝绸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南充一些茧丝绸企业的技术装备仍停留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严重滞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繁重。鉴于这种情况,该市茧丝绸企业有必要和其他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借“东桑西移”的东风,引进东部茧丝绸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丝绸原料短缺促进行业间联盟

进入2007年4月份以来,因蚕茧原料严重短缺,南充市很多的丝绸生产企业“等米下锅”,缫丝生产线停产面达到90%;而织绸生产线因上游缫丝生产线开工不足,无桑蚕丝可供,织绸生产线停产面达到60% 。蚕茧供应不足制约了该市丝绸产业的发展。加强养蚕业和丝绸业的密切协作,茧丝绸一体化道路是南充市丝绸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原料短缺问题的必由之路,许多丝绸企业已从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茧业、丝绸业建立战略联盟协作关系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对南充市茧丝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思考

1.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战略联盟的伙伴选择是影响战略联盟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南充茧丝绸企业可选择以下合作伙伴:(1)蚕业生产合作社或本市的茧丝绸企业。南充市茧丝绸企业可以借鉴南充市南部绿神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与蚕业生产合作社进行联盟。或与本市的茧丝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这样对联盟企业的信誉、技术、实力等比较了解,而且更高的违约代价也会对联盟企业的违约有一定的约束。(2)国内知名丝绸企业。国内知名大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具有相当的国外市场,南充丝绸企业可以以委托―协议的联盟形式,来提高自己相关产品的知名度,或跟随进入国外市场。(3)外商。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营销技巧正是该市茧丝绸企业所需要的,而外商与我国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是国外企业避开中国商业障碍最为重要的方式。而且本国企业与政府和相关部门良好的关系也正是外商企业所缺少的,故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南充茧丝绸企业既可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也可以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如与印度等国家的丝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规避反倾销,使该市丝绸产品更容易进入印度市场。

2.选择适合的联盟组织形式

战略联盟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根据联盟各方相互参与度从低到高,联盟组织形式包括许可证协议、分销协议、与供销商伙伴关系、研究开发合同、联合营销、联合研究开发、少量股权参与联盟、股权式合资联盟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盟形式。在原料方面,可采用南部县绿神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纵向联盟发展模式,在巩固这个模式的同时,公司可派人到浙江去学习用桑枝制成食用菌基料栽培黑木耳技术,增加蚕农的收入,提高农民养蚕的积极性。在生产方面,由于丝绸后整理技术依然是制约南充丝绸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南充丝绸企业可以与研究机构或大中型企业组成研发战略联盟,但考虑到研发战略联盟所需资金较多,而南充市的丝绸企业普遍难以从金融机构借贷到资金,新的融资方式也未有效形成,故组建研发战略联盟在目前还不具备成熟条件。南充茧丝绸企业可以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组建股权式合资联盟-合资企业。南充丝绸企业投入基于产权的资源,联盟企业投入基于知识、技术的资源。在销售方面,茧丝绸是该市的传统骨干产业,丝绸的出口创汇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随着印度丝绸、泰国丝绸的崛起,肯定会影响到我国及南充市丝绸的出口。在积极扩大出口创汇的同时,考虑到国内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的增加,在国内营销方面可加大力度。可采用特许加盟制的品牌联盟方式,如将六合、美亚等品牌的丝绸产品,先在四川的一些市建立加盟店进行试点,扩大对南充丝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南充丝绸能立足南充,面向四川,辐射中国,走向世界。

3.战略联盟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尽管战略联盟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又是一种极难管理的组织形式,成功比率很低,介于50%~60%,针对联盟高失败率这一情况,风险的考虑是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如股权式合资联盟是最容易发生基于知识的资源转移的方式,原因是联盟伙伴各方在合作中最大限度地暴露给对方。但选择一个好的便于知识学习的联盟形式,不一定就可以学到知识,联盟就一定会成功。特别是在联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是以占领市场和利润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而有意控制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对方企业的学习。并且南充市丝绸企业还没有主动将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考虑,对联盟的领域、联盟的目的、联盟伙伴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联盟企业的管理、文化差异方面的经验,在与大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时,有可能会产生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想法,而忽视联盟中知识、技术的学习,就可能有丧失核心竞争优势的风险或被并购的风险。

因此,南充市丝绸企业应积极提高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既要学习他们看得见的有形优势,也要学习这些优势形成的机制。因为促进技术不断创新进步的机制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的来说,对于风险的防范,重点不是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而是尽量清除联盟风险可能出现的土壤。因此,南充茧丝绸企业在组建战略联盟时,要充分考虑到在联盟组建阶段、运营阶段以及解体阶段的风险,最好设有专门的联盟风险管理小组,对联盟的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 伟:南充市茧丝绸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战略思考[J].四川丝绸,2007(2):1~5

[2]周安莲 张友洪等:重振南充茧丝绸雄风[J].四川蚕业,2006(3):12~15

[3]马岩竹:我国丝绸产品出口贸易环境及应对措施[J].丝绸,2006(5):4~5

[4]芮杰明 周 勃: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J].粤港澳价格,2003(6):7~8

南风不竞范文6

【关键词】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对策

1.引言

2012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2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9家,4家企业被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3个项目(产品)通过了海南省高新技术项目(产品)认定。与2011年海南省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75家相比,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24家。2012年总收入27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超70亿元,收入超亿元企业有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

东软、英利、汉能、灵狮、惠普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已先后落户海南,海口药谷、海南(澄迈)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中航特玻、英利太阳能电池以及一批风力发电项目已竣工投产,国内第一家生物柴油项目已经在东方建成投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渐形成。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究竟如何,本文结合钻石模型,在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2.钻石模型的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2.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可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

2.2 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需求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水平。

2.3 相关产业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产业的联盟是某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提升的关键。

2.4 企业的战略和机遇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机遇,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

2.5 政府

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产业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后劲。

3.以钻石模型来分析海南高新技术产业

为了对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借助于钻石模型对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方面分析,主要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产业支持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来进行,揭示其产业的总体情况。

3.1 生产要素方面

3.1.1 基础设施

公路方面,通车里程达1.7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铁路方面海南主要铁路为海南西环铁路、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海南西环铁路于2004年并入全国铁路网。海南开辟港口数有24个,其中以海口、三亚、八所、洋浦四个港口为最大,与国内的主要港口以及部分国际港口都已经开辟了航线,2012年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6.71万箱,同比增长22.06%。其中海口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破百万标箱。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8亿吨,同比增长8.38%。海南逐渐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在航空方面,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接受内地、港台以及国外几十家航空公司的班机起降,南北两家机场已实现与等国内外大中城市通航。

3.1.2 研究机构

目前,海南省共有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共21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覆盖农业、制造业、新材料、信息电子和生物制药等多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格局基本建立,“十一五”前四年研发成果转化销售收入达到70多亿元。建立了海南热带花卉以及南药、黎药在内的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实现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为500多家企业提供了测试服务。

3.2 国内需求方面

海南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2011年海南35家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就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1.9%,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17家,成为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中型城市,2012年继续保持了较高的需求态势。不仅是医药产业,其中海南的新能源产业也为高需求产业,岛内清洁能源需求逐年扩大,中航特玻新材料的生产也逐渐赢得了市场的需求。

3.3 相关产业支持

海南加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面向全省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会同各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数字信息安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热带植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槟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联盟共有成员52家,其中企业30家、高校4家、研究机构18家,联盟将致力于产业的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应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金融方面的支持,建设银行老城开发区科技支行挂牌成立。制定了海南省科技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批准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国际创意港设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排省科技园区建设专项650万元,支持有关园区建设公共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和实施高新技术项目,提高园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3.4 政策

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若干规定》、《海南省“十二五”专利发展规划》、《海南省鼓励和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从2010年起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公民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出台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带动海南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海南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效。2011年,75家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共申请专利401件,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27.1%,获得专利授权157件,占全省专利授权数的20%。

4.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4.1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研究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建成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也逐渐显现,但整体来看,与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还是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下转第19页)(上接第7页)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领域专利数量上升,科技成果产业化率提高。

4.2 吸引并培养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高低最终取决于高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推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引进一批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以特色产业园区等为载体,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立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库,充分开发琼属华人华侨人才资源。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人事制度,以政策吸引人,以事业留住人,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提供更适合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环境条件,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发挥调节作用。

4.3 保证基本生产要素的供给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科技园区所在市、县政府要安排经费,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改革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土地开发模式,探索建立省级机构针对重点园区直接提供专门服务的机制,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高新区或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鼓励高新区、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整合具有共同设备配套需求的技术研发企业,建设经济型特色服务平台;引进专业平台技术服务公司进入高新区或产业集聚区,实行专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在完善和提升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创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成长条件和发展空间。

4.4 加快区域金融创新

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协调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加大科技信贷投入,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产品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加快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民间资金进入担保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互融资担保。

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引导一批境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来海南拓展风险投资业务。对符合条件的投向本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或创业投资机构,按照相关政策奖励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4.5 促使产业集聚

应突出自身优势,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要求支持优势领域和企业集群,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信息、新能源和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进行优先发展。在生物技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三大领域,推动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形成生物与医药产业群。依托海南生态软件园等载体,建立和完善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构建软件产业群。不仅在生物技术和软件方面,在新能源和汽车制造方面也加大产业集群的聚集,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良,孙红梅.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02):76-79+87.

[2]周义龙.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2010,(05):27-30.

[3]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08):21-23+29.

[4]邹鲜红,杨涛.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7):65-69.

[5]谭键.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J].新东方,2009,(06):24-26.

[6]王秋彬,张建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71-74.

[7]余金香,谈大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7,(0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