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妊娠范例6篇

切口妊娠范文1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结局影响

瘢痕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剖宫产的不断增加, 瘢痕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因瘢痕妊娠可以引发腹腔大出血以及子宫 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从而备受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由此增强临床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结局的认识, 现将部分资料整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住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经过初次诊断确诊为瘢痕妊娠, 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27.3±4.7)岁;观察组患者经过初次诊断确诊为没有瘢痕妊娠, 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7.8±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剖宫产史明确;②患者子宫内没有妊娠囊;③患者手术后的病理显示符合瘢痕妊娠。排除标准:①子宫瘢痕的形成非剖宫产导致的患者;②瘢痕子宫非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③根本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使用甲氨蝶呤(MTX)的基础上在B超引导下进行清宫术以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手术治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前血β-HCG水平值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血β-HCG水平值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入院前出血量对比 患者出血量80~200 ml为量中, >200 ml的患者为量多, 0.05)。

2. 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7.37± 259.94)ml,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5.08±708.96)m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发生休克几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发生休克1例, 休克率3.6%, 观察组患者发生休克3例, 休克率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瘢痕妊娠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异位妊娠, 其与宫颈妊娠不同的地方是绒毛在早期能够侵入子宫肌层, 可以严重导致腹腔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2]。由于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症状早期缺乏特异性,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 常被临床误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或宫内妊娠, 由于彩超有时看不清子宫的下段, 因此准确测量膀胱壁和孕囊间的宫肌厚度比较困难。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初诊为宫内妊娠, 与以下因素相关:①瘢痕妊娠的症状在早期没有特异性;②目前诊断瘢痕妊娠彩超是理想的手段, 基层医院未能及时完善彩超相关检查;③由于影像科医生经验不足, 缺乏对瘢痕妊娠的判断。

临床有多种治疗瘢痕妊娠的方法, 尚缺乏相对规范的方案, 杀灭胚胎, 使妊娠尽早终止, 促妊娠产物排出, 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为诊治原则。早期确诊者, 多用药物流产后实施清宫术治疗或予以保守治疗。MTX对细胞内分布的DNA合成存在抑制作用, 为一种叶酸拮抗剂, 进而达到对滋养细胞生长进行抑制的效果, 甚至具有促其凋亡的作用。米非司酮可对孕酮维持的蜕膜发育抑制, 与孕酮竞争受体, 引起蜕膜及绒毛组织变性, 促使胚囊坏死。人体正常宫颈由结缔组织构成的比例占85%~90%, 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 妊娠后胶原纤维降解, 通过孕激素作用而被抑制, 宫颈紧闭。米非司酮可减少胶原纤维合成, 促使其降解, 使宫颈松弛、变软、扩大, 有促宫颈成熟效果, 共同应用, 可有效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血β-HCG水平值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腹腔大出血以及子宫破裂。

综上所述,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够避免发生严重的子宫破裂以及腹腔大出血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晓宇, 刘思思.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可行性分析.医学信息, 2015, 28(4):43.

切口妊娠范文2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清宫术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细胞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处,属异位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仅为0.187%[1]。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首诊误诊率高达76%【2】,常因误诊为宫内早孕及流产,在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过程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CSP病例15例,年龄25-42岁;孕次2-6次;剖宫产距发病时间为1.1-8.2年;剖宫产次数均为1次;剖宫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均无明显腹痛史,5例有轻微早孕反应,停经时间35-72天,平均57.8天。2例无症状彩超发现子宫切口妊娠入院;10例以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3例因我院门诊人流术中发生异常子宫出血过多住院治疗。

1.3 诊断及治疗

15例患者尿HCG均阳性,血HCG测定值在345-7140mIU/ml。仅4例首诊检查即确诊CSP,给予甲氨蝶呤50mg/m2单次肌内注射及配伍口服米非司酮片100mg/天,连续3天。余11例均因误诊宫内妊娠或稽留流产,直接给予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其中3例因出血量大于2000ml行剖腹手术,术中见子宫下段前次手术瘢痕处无肌层组织,浆膜下即为妊娠组织,1例因瘢痕切除后仍出血不止行子宫切除术,2例行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术后病检均提示子宫瘢痕组织处可见绒毛植入,确诊CSP。其余病例出血量在200-1500ml之间,出血控制后经进一步阴道彩超检查见子宫峡部或子宫下段颈体交界处见不均质团块,并见血流信号,考虑切口妊娠,给予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12例首诊或复查确诊CSP使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药物病例中,1例用药后5天因B超提示子宫下段包块增大、子宫前次手术处仅见浆膜层,血运较前明显减少,血HCG下降大于50%,直接行子宫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2例用药后一周左右因阴道大量出血急诊手术,1例子宫切除,1例行子宫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余9例中有3例血HCG值大于5000mIU/ml,用药后7天血HCG下降小于25%,给予二次重复用药,所有病例经复查血HCG较前下降80%-90%,病灶血流消失或基本消失后在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术中少量出血。

2 结果

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血HCG值在最终均降至正常,除2例子宫切除外,余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周期。药物治疗12例中2例出血轻度肝功损害,停药后1月复查恢复正常。

3 讨论

CSP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孕卵运行过快,或剖宫产瘢痕状态不良有关【3】: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错位、缝线之间距离太宽、肌层未对齐及感染、愈合不良致瘢痕宽大,瘢痕组织留有缝隙或窦道,子宫内膜修复不全,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损或有缺陷,受精卵在此着床,常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4】。由于瘢痕处组织的薄弱,结构改变,胚胎着床于此底蜕膜形成不佳而不利于孕卵发育,早期即出现阴道流血,胚胎停育,在此15例病例中发生率占66.7%。

超声检查是目前CSP主要的诊断手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本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2003年邵温群等【5】提出几点有助于CSP早期诊断:(1)有剖宫产史;(2)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3)超声多普勒提示子宫腔内及子宫颈管内无妊娠囊,子宫前壁峡部既往剖宫产瘢痕处有妊娠囊或异常回声团,膀胱与妊娠囊之间子宫肌层缺如或变薄,无盆腔积液和附件包括(切口妊娠破裂除外),彩色多普勒提示血流呈高速(V>20cm/s)低阻(PI

早期妊娠一旦确诊为CSP,不论有无阴道流血,均应终止妊娠。在终止妊娠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即使胚胎停育、血HCG值很低,早期清宫也可导致大出血。故对有剖宫产史者切忌盲目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同时CSP患者易发生反复清宫不尽,其原因可能由于剖宫产时损伤了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及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有助于受精卵的植入,由于妊娠组织被子宫肌层和纤维组织形成的瘢痕组织包围所致【7】。

CSP确诊后宜以杀胚、减少出血、尽量保留子宫为原则的尽早终止妊娠。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均为杀胚药物,可抑制滋养细胞分裂增殖,血运循环阻断,降低血HCG。有研究表明滋养细胞对甲氨蝶呤高度敏感【8】,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药物。本组研究的12例经首诊确诊或复查确诊的病例均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成功9例。但对于绒毛活性较高、血HCG>5000mIU/ml、血运丰富者治疗效果欠佳,治疗时间较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HCG下降情况,待血HCG降到较低水平时再B超监测清宫可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但仍需在备血,建立静脉通道,有子宫切除条件,作好开腹手术准备下进行。现有多家医院报道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CSP中的运用对减少清宫术中出血及清宫术中大出血止血治疗均有较高疗效,能明显减少剖腹手术及子宫切除率,因我院医疗条件有限,尚未开展。

治疗CSP因着眼于预防,杜绝源头。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严格避孕,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剖宫产缝合子宫切口时,采用优质的可吸收缝合线,正确对合避免子宫内膜翻入切口,防止切口缺陷;切口位置选择适当,不过高或过低;术时良好止血,避免血肿形成,术后减少感染,使切口瘢痕呈肌性愈合;剖宫产术后妊娠者,应由有经验的超声医师检查,明确妊娠部位,一旦确诊后合理运用药物及选择治疗方法对减少出血、保留生育能力、保证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霞,石钢,杨太珠.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5):306.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3.

[3] Godin PA,Bassil S,Donnez J. 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1997,67:398-400.

[4] 惠宁,崔英,韩清凤.剖宫产术后11年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2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7(4):251.

[5] 邵温群,郑斐,石一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6):366-367.

[6] 王海云,吴学浙,邵敬於,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51例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14(14):237-239.

切口妊娠范文3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5-01

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SP)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妊娠[1],种植于剖宫产疤痕部位的肌层,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早期未及时发现治疗,可能会引起子宫破裂或难以控制的子宫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丧生生育功能。因此早期诊断保守治疗,对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收入我院的16例G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入我院我科的1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27.2±2.2)岁,均有1次剖宫产史,其中12例曾有过人工流产史。停经时间平均(45.6±1.7)天,停经后均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12例诉无明显腹痛,4例出现轻微下腹部胀痛。

1.2辅助检查入院当天生化检查示血β-HCG明显升高,为1578-5887mIU/ml,平均为(2548±179.2)mIU/ml。B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切口疤痕部位探及孕囊回声(直径约0.8-54mm大小)的10例,8例见到胚芽,5例见到心管搏动。包块附着于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其周边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者12例。16例患者经B超检查均确诊。

2结果

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各项指标均无治疗禁忌。16例患者中,7例患者单用甲氨蝶呤(MTX)75mg/d 5d肌内注射,4例5天后随访血β-HCG较治疗前下降约55%;3例下降不明显,复查B超仍有强回声,继续予MTX75mg/周×2肌注治疗,1周后再次复查效果满意。8例患者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d,日2次×3天联合肌注甲氨喋呤75mg×1次,6例复查效果满意,2例继续予MTX75mg/周×2注治疗,再次复查效果满意。16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复查血β-HCG均下降>50%以上,B超提示包块周围血流减少,孕囊缩小,在B超引导下清宫,胚胎及妊娠物完全清除。术中出血量50-120ml。

3讨论

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是一种罕见且特殊的异位妊娠。Jurkovic[2]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仅约为1:1800,近几年,剖宫产人数逐年增加,疤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目前CS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3-4]。可能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疤痕部位出现与宫腔相连的通道或微小缝隙,再次妊娠时受精卵穿过通道或微小缝隙在此处着床;也可能因刮宫等子宫手术,子宫内膜破损绒毛细胞入侵肌层,引起肌内妊娠[5]。本研究16例患者中12例曾有过人工流产史,因此考虑子宫手术可能是CSP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CSP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本文16例患者均停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其中12例诉无明显腹痛,4例出现轻微下腹部胀痛。容易误诊,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非常关键。阴道超声(TVB)常作为首选诊断。本文16例均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血β-HCG也可作为早期CSP的辅助诊断,本文16例患者血β-HCG入院时均升高,2d后上升60%有区别,这与国内有些研究报道相似[6]。

CSP只要诊断明确,立即停止妊娠,对于其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本文16例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再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取得成功,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主要药物采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主要利用甲氨蝶呤干扰DNA合成,阻碍滋养细胞的分裂,减少组织供血,致使胚胎停止发育死亡;利用米非司酮阻断孕酮活性,同时引起妊娠蜕膜坏死,导致子宫收缩和宫颈软化,从而终止妊娠。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早期诊断,及时药物保守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保留育龄妇女生育功能。然而很多研究报道,保守治疗后也可能会发生阴道大出血最终摘除子宫,因此我们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时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Flystra DL,Pound-Chang T,Miller MG,et a1.Eetopic pregnancy within a cesarean delivery scar:a review[J].Obster Gynecol Surv,2002,57(8):537-543.

[2]Jurkovic D,Itillabyk,Woelfer B et a1.First 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il―agement of pregnancies implanted into t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se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

[3]李晓菁,廖湘玲.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终妊处理方法探讨.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72-73.

[4]罗红艳.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病例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2):151-152.

切口妊娠范文4

【关键词】介入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30-02

子宫切口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少见的非常危险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继续妊娠或盲目行人工流产手术会发生大出血,甚至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它能即刻止血、微创、安全,既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也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我科 2010年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切口妊娠8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治愈率100%。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0年切口妊娠患者8例,年龄25―36岁,均有停经及阴 道不规则流血史。停经时间39―62d不等,入院后彩超检查 提示子宫下前壁形态和回声异常,血HCG值升高,确诊为子宫切口妊娠。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采用seldinger技术,于右股动脉穿刺,B超下选择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并用新鲜明胶海绵颗 粒及条块栓塞子宫动脉[2]。介入治疗后复查血HCG及B超,动 态观察血B―HCG下降情况及孕囊血供情况后行清宫术。8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及第6天复查血HCG,7例患者血HCG下降明显,在一周内行清宫术,术中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1例患者血HCG下降缓慢,介入治疗后第 6天在B超引导下直接向孕囊内 注入25mg甲氨蝶呤,3天后复查B超孕囊周围无血流显示行清宫术,l周后复查血B―HCG降至正常。8例患者均在术后50―80d正常月经来潮。

2 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由于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担心影响生育及生活质量而焦虑恐惧,所以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及必要的准备。如皮肤准备,备血,碘过敏试验,术前6―8h禁食水。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因导管在血管内操作,有可能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孔,引起内出血.术后应卧床休息,应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5-30min测HR、 BP 、R、Spo2,平稳2h后改为每1h测,直至术后8h。

2.2.2 穿刺部位的护理 局部加压沙袋8h,穿刺侧肢体伸直位制动12h,但要求患者活动大拇脚指至少10分钟1次,弹力绷带包扎固定24h。护士必须学会识别动脉血栓形成的征象。术后24 h内每l~2h触摸1次术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注意有无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苍白等动脉栓塞的典型症状。观察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进行性肿胀、变硬、剧痛等皮下活动性内出血表现。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弹力绷带应在患者病情稳定8h后,每1h解开1-2cm,24h后全部去除,逐渐松解弹力绷带可使皮肤的损伤降到最低。

2.2.3 疼痛的护理。子宫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后患者大多会出现下腹疼痛,此 系栓塞动脉造成子宫缺血及子宫收缩所引起。8例患者有5例术后腹痛应用了止痛药物,另外3例自诉轻微腹痛可忍受,未作处理。

2.2.4 用药护理 因为术中使用甲氨蝶呤灌注化疗,术后会有相应的胃肠道反应、造血系统

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所以术后24h之内我们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流质饮食,24h之后改为半流质,术后三天改为普食;保持个人卫生,用软毛牙刷刷牙,谢绝不必要的探视。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2.2.5 排泄护理 该治疗多使用局部麻醉,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术前已指导床上排便,术后一般不需要留置尿管,减少了患者痛苦,避免了因留置尿管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8例患者只有一例因术前术中出血多留置尿管,术后12h病情稳定后即取出尿管,协助自行排尿。不论患者是否留置尿管,均要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外阴清洁。

2.3 出院指导 嘱患者加强营养,避免劳累,注意休息,禁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严格避孕6个月 ,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1-2月来院复诊。

3 讨论

子宫切口妊娠发病率上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危险性非常高。甲氨蝶呤可杀死胚胎,子宫动脉栓塞可使胚胎缺血缺氧,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且子宫动脉栓塞能有效控制切口妊娠大出血,减少清宫时出血的风险,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作为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操作流程,掌握动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做好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才能使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切口妊娠范文5

关键词:剖宫产术;妊娠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56-01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是指孕囊、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疤痕上,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至今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5例,其中3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现就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至今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5例,其中3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确诊患者年龄在30-35岁之前,均为已婚,停经45天-90天,所有病例均由妇产科医师和超声检查确诊。

1.2 诊断:CSP诊断标准:①患者是否有剖宫产史;②停经后是否有阴道不规则出血;③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增大,子宫壁上1/2空虚,宫颈管内有无妊娠胚囊;④妇科检查宫颈形态及长度正常子宫峡部膨大。

1.3 操作方法与结果:例1,33岁,孕4产1,因停经45天,疑为早孕在我院门诊行人流术,术中患者阴道出血较多,予急诊收住入院,B超考虑子宫切口疤痕妊娠,入院后予以阴道顶端填塞纱布压迫止血,缩宫素20u每日静滴,予甲氨喋呤(MTX)20mg肌注每日一次,共5天,,第二日取出阴道纱布,观察未见阴道流血,刮出组织送病理,见绒毛组织。

例2,31岁,孕4产1,停经50余天,B超示:宫内孕囊样回声,子宫下段前壁杂乱回声区,宫腔积液。门诊拟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疤痕妊娠”收住入院。入院后予米非司酮100mg每日一次,共5天,予MTX20mg每日肌注,共5天,5天后在B超监测下,做好进腹准备条件下行清宫术,刮出组织送病理,术后阴道淋漓出血,予止血、抗感染、缩宫素等治疗,出血逐渐停止,术后20天,B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正常。

例3,30岁,停经3月后阴道流血半小时由门诊收住入院,入院后B超示宫颈增大,颈管内见无回声暗区,颈管肌层厚0.3cm,右附件包块,血HCG检查为30000u/L,因阴道流血较多,在B超监测下行诊刮术,术中见宫颈口处血块堵塞,将血块钳夹,探查宫腔时见宫颈处向前壁有一交通,仅余菲薄肌层,将宫颈搔刮后宫颈注射缩宫素20u,停止手术,B超检查膨大的宫颈明显缩小,颈管处无回声暗区仍存在,继续缩宫治疗及MTX治疗,第5天HCG检查为4565.5u/L,数值仍高,予继续米非司酮杀坯治疗及缩宫治疗,术后10天,HCG降至1650u/L,在B超监测下再行清宫术,在B超示强回声处刮出陈旧积血及机化组织,予缩宫素宫颈注射,刮出组织送病理,报告示:积血块及蜕膜组织。术后继续予止血、抗感染治疗,术后20天复查HCG降至正常。

2 讨论

2.1 妊娠胚囊种植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处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情况,随着妊娠进展,有可能导致阴道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乃至危及生命。1997年Godin等[1]提出诊断标准:宫内无妊娠囊;妊娠囊生长在子宫下段前壁;妊娠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有缺陷.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前壁下段近切口处的妊娠囊或混合型包块,并能观察该处的子宫肌层的厚度,B超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2.2 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①药物治疗全身或局部应用MTX、米非司酮;②子宫动脉栓塞;③B超监测下妊娠囊内注入MTX50mg,杀灭胚胎,排出妊囊,减少出血;④病灶切除。多数医生认为一旦确诊该病应立即终止妊娠,早期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及阴超的应用,使异常妊娠得以早期发现无疑提高了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的诊断率。在剖宫产手术时选择子宫切口千万慎重考虑,不能一味追求取头容易致切口位置过高或切口长度过长。笔者认为剖宫产选择切口首先尽量选下段切口,位置适中。切口过高术后易有疤痕切口妊娠的危险,过低易致出血、膀胱损伤,切口过长易造成子宫动静脉损伤、疤痕过大。手术缝合切口时不要过密,切口要对合整齐,缝合子宫切口上下距离不要太宽。此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宣传,降低剖宫产率。

切口妊娠范文6

[关键词] 子宫切口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术增多和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临床上发生子宫切口妊娠已不在鲜见。子宫切口妊娠严重者可造成子宫破裂,发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给孕妇带来极大的危害[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诊断、监测及治疗方法将成为患者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快速、直观、准确率高、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检查方式[2]。对子宫切口妊娠的孕囊可以明确定位、定性,并能及时监测妊娠囊的形态、大小、血供及转归情况,给临床诊疗提供极大的方便,现将我科12例子宫切口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年龄在25-41岁之间,平均年龄28.33±1.15岁。剖宫产手术史距离本次就诊2-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37-53d,阴道少量流血,或伴下腹部轻、中度腹痛,也有患者为无任何症状,健康体检偶然发现。尿β- HCG阳性或血β- HCG升高。

1.2 仪器设备 使用东软Sunny180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探头频率为6-10MHZ。

1.3 检查方法 经腹部探查时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平卧于检查床上,先行腹部检查,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横及多角度、全方位的切面探查,仔细辨认与观察孕囊着床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孕囊回声及周围彩色血流特征。然后,再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以进一步观察与证实妊娠囊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重点观察妊娠囊与切口的位置关系及距浆膜的肌层厚度,并测量其阻力指数。

1.4 诊断标准[3] 患者有停经史、明确的剖宫产手术史、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检查大于25IU/L。超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宫腔内无妊娠囊;(2)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宫颈内口剖宫产瘢痕处;(3)膀胱和妊娠囊之间局限性肌壁薄弱或连续性中断;(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显示妊娠囊或包块周边呈丰富的环形彩色较血流,PSV>20cm/s,RI

2 结果

1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单纯孕囊型1例,混合性回声块影11例。12例患者均行药物流产,其中,4例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治疗术。随访6个月,未见明确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子宫切口妊娠也称为瘢痕妊娠,即孕囊、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以前的剖宫产瘢痕处,属于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病尚机制不明确,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子宫破裂,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需行子宫切除术,严重危及女性身心健康。

根据受精卵种植瘢痕处的生长方向,可分向宫腔内生长型:即孕囊向宫腔内生长,这种类型有可能发育成活胎,但存在子宫破裂、大出血的风险,在实践中,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向宫腔外生长型:向宫外生长型妊娠囊向膀胱、腹腔内方向生长,该类型在早孕期即可发生子宫破裂,其风险更大,目前没有见到胚胎成活的报道,应告诉患者立即采取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混合型:混合型风险具上述两者之间,也同样立即终止妊娠。本组12例中,腔内型5例,混合型7例。12例患者均在积极沟通下,采取住院治疗,并在医护人员的监测下行药物流产。

在诊断中,超声检查是目前CSP的首选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能探查子宫的全貌,测量妊娠囊一膀胱间子宫肌层的厚度。阴超检查可显示宫腔、宫颈管,明确妊娠囊与剖宫产疤痕之间的位置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进一步明确妊娠囊及其周围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呈五彩花色血流,频谱与子宫动静脉瘘相似,呈高速(峰值流速>20cm/s)低阻(搏动指数

彩色超声多普勒不但能对CSP作出明确诊断,而且,在患者后续治疗的时机选择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动态的观察药物灭胚情况,特别是胚胎的大小、血流频谱、妊娠囊距离子宫内膜层的厚度等。以此来选择治疗时机、方式、方法,及评价治疗效果。经过有效的药物杀胚治疗,若孕囊缩小,与子宫浆膜层的最小距离增厚,异常血流信号明显减小或消失,提示胚囊已经灭活,结合β-HCG水平减低。可采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清宫治疗或宫腔镜治疗,本组12例患者均治疗成功。若药物治疗后病灶缩小不明显,与浆膜层的最小距离无增大,异常血流信号仍丰富,PSV>35cm/s,RI

总之,我们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也可为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97。

2、 白洁,黄丹萍,李姣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13-115。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