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例6篇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文1

关键词:部级风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道路景观、生态保护、山体保护、田园风光、湖岸景观

1.引言

苏州金庭(西山)环岛公路项目已获江苏省住建厅、太湖国家度假区经济发展局、苏州市规划局、园林局等相关部门批准,2012年开工建设。旨在打造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路,建成后可作为西山镇交通骨干道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镇区的交通网络,拉动旅游经济,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兼顾提升环湖地带防洪能力。金庭环岛公路项目线路起于太湖大桥三号桥与庭山路交界处,将本着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选择线路,部分沿现有的旅游公路依山傍水而行,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6米;包括:大桥4座、中小桥29座,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涵洞60座,隧道1道/660米。整个项目建设工期约24个月。届时太湖边芦苇青青,太湖烟波浩渺将尽收眼底,同时,西山岛内的田园风光,村镇民居,名胜古迹,山峰飘渺,池塘果林等原生态风光也将零距离呈现。设计单位经过方案竞赛其设计理念获得建设方和专家团队的初步认可,设计团队本着极其慎重的态度,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和还原这里的一草一木。

2.太湖部级风景区的基本情况

2.1部级风景区的概念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部级风景名胜区。江苏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就属于部级风景区。

2.2太湖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举的天然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里的水域、岸线、岛屿、湿地和山林植被所构筑的自然景观,以及以吴越史迹为导线而串联起来的吴越文化古迹、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和珍贵的明清园林、建筑所构成的人文景观为资源要素,是长江三角地区独特而不可再生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和城市经济资源。

2.3太湖风景区的景观类型

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概括起来有十大类:(1)山水交融、构图秀雅、千姿百态的天然山水画面;(2)重峦叠嶂、山势嵯峨、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3)千百年的古树名柯和繁花似锦、硕果满山的传统植物景观;(4)洞体深邃、钟乳瑰丽、奇异万状的古溶洞、水洞;(5)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雾幔、云海、串月、旭日、晚霞和四季更迭的天象景观;(6)常年不涸、甘冽清腴的名泉和曲折幽邃的涧潭溪流;(7)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稻香桑茂、碧波繁花的江南田园风光;(8)典雅古朴、富于诗情画意的各种古典园林、古桥梁、明清古建筑群和水乡文化古镇;(9)著名的古雕塑艺术珍品和历代名人留下的大量碑碣石刻、书法图画、诗词著作;(10)考古发掘出来的代表江南文化历史的远古文物和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其遗迹。

3.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

3.1发展起源

道路(公路)景观设计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为汉斯·洛伦茨(Hans Lorenz)。随后,日本、美国等国家在道路景观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国由于道路、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在道路景观的评价及规划、设计等方面尽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课题.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手段。

3.2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首先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绿化开始重视起来,交通部先后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等行业标准,《公路绿化规范》正在报批修改之中,这些规范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与绿化设计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例如,“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保持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应重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等。1999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高速公路公路绿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绿化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文件。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GIS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和评价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1971年美国就开始研制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景观规划模型METLAND(the Metropolitan Landscape Planning Model),该模型已在自然景观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戈、景观规划与评价、生态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今年来,国内也利用RS采取景观数据,用GIS管理和组织数据并进公路景观数据空间分析和评价。

4.国内外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风格的差别

4.1国外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国外道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道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道路给周围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道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管理费用。

4.2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的弊病

我国道路的景观、景观绿化设计往往滞后于道路工程设计,在道路的设计中缺乏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而有效的合作,使得道路在路线选择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后续的绿化设计又缺乏生态理念。过多重视视觉效果和近期效果,忽视了绿化对环境和生物的生态效益.公路绿化需要繁重的后期养护维持,呈现的景观效果也呆板单一,与环境不相融合。

4.3国内风景区在绿化设计程序方面与国外的差异

国外风景区、景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经过详细的调查与评估。该阶段所做的工作主要是:(1)基础资料的收集。(2)自然景观的调查评估:根据调查所得的各类景观的特性确定其敏感程度。(3)视觉质量的调查评估:确定道路两旁能集中看到该路的主要区域和道路上沿线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物的主要路段。绿化景观设计首先关注沿线自然植被的保护恢复、行车过程中视线景观的组织,其次才是休息区等一些特殊区域的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风景区道路的绿化设计中,设计的重点则放在互通式进出口、交叉区、休息区等点状区域及中央分隔带,强调景观效果的夺目性、现代感或文化内涵,对于贯穿景区主干道道路的边坡、过渡带、层次区等则使用少数几种常用的植物和变化不多的搭配方式进行绿化,很少考虑植物材料与周边自然植被的融合性,更很少有意识地将景区内道路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组织到游客的视线中来。

5.西山岛环岛公路景观设计对于生态保护的现实意义

西山岛作为部级风景区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这样的得天独厚的内陆湖中的大型岛屿,其景观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是非常显著的。在本次环岛道路景观设计中如何最大可能的将西山岛的原生态风貌和历史人文内涵充分的保护和发掘,是本次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设计中,不仅考虑人如何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另外,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是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通过设计师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所以,将农田、池塘、道路、山体、古村落、古民居、景点、名胜古迹、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都考虑进来,进行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的平衡,不被彻底破坏,也有利于继承和拓展现有的生态空间,更有利于太湖整体的生态协调和平衡。

下图1是西山岛环岛公路景观设计的部分概念示意图。

图1

6.西山岛环岛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构思分析

设计中,期望通过景观规划,结合交通功能、经济效益,发掘环岛公路的景观特色,提升环岛公路的景观感受,争创最优(5A级)环岛景观路。

6.1道路风光

图2 图3

原来(图2)的风光忽略了风景构图,设计建议(图3):清除部分行道树,使远处的龙洞山驾浮阁处在行道树形成的框景视野中。左右两边地被作自然式种植,营造浓郁的乡村田园景观。

6.2休息观景点

因为环太湖大环境风景非常优美,休息点的设计应以保护、体现环境特色为主,减少人工介入。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如现场植被的梳理、古树名木的保护结合观景点(图4),观景平台、休息坐凳(图5),并考虑选用当地材料。

图4 图5

6.3古树保护

古树承载着时间和空间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纪念和生态保护价值。根据风景构图的设计策略,我们将分为两种空间构成,一种以车行视角作为构图的视角,另一种则以古树为观望点作为观景视角,两种不同的风景构图方式,造就不一样的景观体验。例如:图6中,建议车道向南适当偏移,避让古树,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图7中以古树为中心的绿岛分隔车道,优点是用少量的土方为古树周边增加一定绿化范围。

图6 图7

6.4其他

图8

图9

图10

图11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自行车道、亲水空间、田野、鱼塘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果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内容,在设计上具体的做法是:(1)适当将道路边环境不佳之处做有效遮挡、留出车道观景或者古树观景点(如图4);(2)部分移除影响景观视线的中层植物,让景色较好的鱼塘景观尽可能的展现在行人的视线内。临湖路段移除长势不好的中层植物,修整地被,让景色较好的太湖景观映入眼帘(如图8);(4)使原有的农田和茶园或树丛的界限清晰,突出当地农产品的田野风光,增加视野的震撼力(如图9);(5)去除或隐藏阻挡视线的杂物,去除违章临时建筑,使水面开阔,边界清晰,鱼塘风景更加整洁统一美丽(图10);(6)选用的本地树种:旱柳、垂柳、银杏、朴树、香樟、水杉配置绿化,对植树的种植,对道路转弯的提示作用;(7)湖边道路转弯处列植的柳树,既起到视觉导向作用,又有安全防护作用,可谓一举两得;(8)保护和利用现状农田,保护和利用山体和果林。道路靠近农田一侧去掉中层植物,只保留部分行道树结合地被草花,从而形成通透视线并起到框景的作用(如图11);等等。限于篇幅,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李琳,蔡君。道路景观生态设计——以风景道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文2

灵山风景资源特色及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价值分析课题组组长:蒋加龙课题组成员:程慧玲 徐红执 笔 人:蒋加龙一、灵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特色灵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上饶市上饶县北部,东邻玉山县,西界横峰县,北接德兴市。20__年10月,灵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60平方公里。20__年5月,上饶县启动了灵山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工作,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灵山位于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其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灵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独特,集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于一体,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自然风光奇特,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奇观,江南罕见的造型石(倒石)地貌景观,江南最高的水晶瀑布,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灵石梯田之一,还有江南颇具影响的民俗文化。其资源特色总体上可以概括为“雄”“奇”“幽”“幻”“秀”“灵”六个字。灵山的“雄”,在于其雄浑险峻,天生奇绝的峰林景观。灵山山峰众多,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上饶县志》记载了石屏、石人、东台、天梯、水晶、华表、百谷、道士仙、葛仙、白云、草堂、岩前、燃烛、南塘、三十六尖等72座山峰。灵山72峰,峰峰簇拥,山势陡峻,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约5km,海拔由 110米陡增至1496米,地势高差很大,形成了极其雄浑壮观的环形山岳景观。灵山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主要为复式花岗岩基。岩体中心地势平缓,边缘为陡峻山峰,平面上近圆形,形如环状,俗称“环状花岗杂岩”。灵山素有三清山的“姐妹山”之称。在地质构造上,灵山和三清山同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之怀玉山构造小区,二者具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各自独特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在总体地形地势上,灵山中部低,四周高(盆形),三清山中部高,四周低;在地质构造上灵山是环形山,三清山为三角形断块山;在微地貌景观上,灵山有峰峦、峰墙、峰丛、峰柱、峰峦、石芽、石蛋—造型石及倒石堆等景观,三清山有峰墙、峰丛、峰柱、峰峦、石芽景观,少有石蛋及倒石堆景观;在地貌宏观状态上,灵山环形山(尤其是南环)雄浑壮观,三清山以险为主,多以单个峰柱景观为主。从两者比较可以看出,灵山发育类型齐全,景观的形成演化特征清楚。由于灵山环状山系发育不均衡,且环体各段保存程度不一,因而在东南部形成了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向南凸出的弧形山体,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赣东北大地,又似一个“沉睡的”横卧在灵山大地山。灵山这一雄壮奇绝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科普科研意义和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在江西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仍至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灵山的“奇”,在于其奇岩怪石,神形兼备的岩石景观。在微地貌景观上,灵山有着与三清山所不具备的丰富的造型石景观。灵山花岗岩在节理裂隙和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峰峦、峰丛、峰墙、峰柱后,在近水平节理和裂隙的切割下形成“岩块”,起初棱角明显,在风化过程中,棱角处首先风化、剥蚀,形成了玲珑奇巧秀美的造型石景观。这些岩石或屹立于绝顶之巅,或孤悬于绝壁之缘,或堆积于山谷深处,或相融于田野之中。历经亿万年风雕雨琢,其形千姿百态,犹如鬼斧神工,个个栩栩如生,使人叫绝,典型的造型石有“华表峰”、“乾坤柱”、“灵山妈妈”、“观音送字”、“情侣峰”、“老道献丹”等,如果细心的话,还随处可见形象逼真的“十二生肖”石。灵山的造型石(包括倒石堆和独立滚石)数量之多、品质之高,在江南实属罕见。灵山还有奇特的冰凌壁和回音壁。冰凌壁在夹层灵山腹地,四九寒天,在垂直300米的峭壁上,倒挂着状如世间万物的冰舌、冰凌、冰柱、冰花。回音壁在石城、甑峰与天女散花峰间构成的千米长、数百米深的断裂谷中,山谷形成巨大的回音空间,回音可延时三秒,音量大,音律奇妙,音色悠扬,是名山大川中罕见的奇观。灵山的“幽”,在于其幽深俊美,气势磅礴的谷瀑景观。灵山是由燕山期岩浆上升侵入冷凝而成的花岗岩山体,岩石坚硬。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断块突起,山体急剧上升,普遍发育两组倾角近于直立节理裂隙。同时流水侵蚀产生强烈下切,使岩石产生重力失稳,沿陡倾的断裂节理面产生崩落垮塌,历尽沧桑,形成了今日之劈地摩天,深沟幽谷的峡谷绝景奇观。最主要的峡谷有23条,如九牛峡谷、平溪峡谷、茗关峡谷等。灵山是水的世界,有水便有灵气。茗湖荡漾、溪水潺潺、飞瀑重帘、潭水碧幽、泉水清冽。由于灵山区内多悬崖峭壁遍布,水量充足,形成了一些壮观的花岗岩瀑布群,灵山较大规模的瀑布达36余处,有蜿蜒的溪涧、形状各异的天然深潭水洞,常年水流不断,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水源。主要瀑布有水晶瀑布、双溪瀑布、玉龙瀑布、三叠瀑布、回龙瀑布、玉阶瀑布等。最具代表性的为水晶瀑布,其水流急,丰水期落差在230米以上,堪称江南乃至全国最高的瀑布。除了壮观的瀑布之外,灵山还分布着多处湖、泉、池景。茗洋湖是灵山独具特色的水景之一,其面积近3000亩,为典型的高峡平湖景观。灵山清泉有十余处,尤以峰之绝顶的泉水最负盛名,主要有“水晶宫泉”、“珍珠涌泉”、“龙井泉”、“仙姑泉”。灵山的清泉形成众多的池塘与深潭,主要有石屏峰龙池、天池、上下天塘、南峰塘等。灵山的“秀”,在于其天人合一,清幽秀美的田园景观。古老的灵山有着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由于灵山山麓一带存在大量的倒石或独立滚石,许多岩石历经千百年已经和土壤胶结在一起,人们围绕着这些岩石或在岩石的间隙中开垦梯田,梯田依山就势,在河流的弯道、山坡、村庄旁,宛如一幅幅山水画。阳光照在水田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层层梯田顺着山势与云天相接,层层叠叠的云雾缭绕似仙境,且有众多岩石镶嵌于田地之中,田间劳作的人们悠然自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悠闲和宁静。这种石、田相融的高山梯田景观是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梯田之一。登上灵山,处处可欣赏到灵石梯田这一特色景观,犹以水晶古道一带为观赏的最佳位置。灵山的“幻”,在于其变幻莫测,多姿多彩的天象景观。灵山时常可见云海、云带、云帽和奇妙的日出、日落、佛光、雪景、冰凌壁、雨汛壁、回音壁等天象景观。云雾是灵山的一大奇观,有云海、云帽、云带三种,由湿度和气温变化等因素形成。灵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来时有如大海卧波,气势磅礴,以石屏峰、石人峰前云海景色最为迷人。灵山云带一般在雨后出现,大雨前后的云雾有时会像头冠一样团团裹住峰巅,山民称之为“灵山戴帽”,这种罕见的云帽景观以白云、石屏、石人、天梯、圆墩、水尖等峰最常出现。由于灵山主要山峰均在千米以上,相对海拔高,每年深冬,山顶上常年会有白雪覆盖,朔风劲吹,雪花漫天,银峰矗立,玉树满坡,非常瑰丽。此时于水晶岭看雪景,可赏石屏群峰玉琢银妆,水晶竹林雪压技头,水晶瀑布冰溅玉滚,水晶梯田一片银色世界;至茗洋关和高南峰看雪景,可观山舞银蛇,银妆素裹,雪拥沟壑,雪浪滔天;晴雪初霁,遥看灵山雪景,晶莹剔透的睡美人显得分外冰清玉洁。灵山的“灵”,在于其佛道并存,灵应神奇的民俗景观。灵山历来为道佛二教民间圣地之一。唐《云笈七签.福地》载:“灵山在信州之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由于山体之大,堪称国内灵山中的大灵山 ,在全国各大名山中有它独特地位。唐《云典》记载灵山山间曾建宫、观、殿、宇99座,尤以石人殿、石城寺历经1800年而长盛不衰。灵山道教始于汉末,盛于唐、宋。东汉末年的胡昭、至德及东晋时期的葛洪为灵山道教的始祖;唐代朝庭命官李德胜、刘太真于石人殿立化成仙,成为灵山道教的鼻祖;《道教大字典》载正一派祖师张道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元,促进了灵山道教的发展。道教代表性的古建筑石人殿建于西晋太康元年,现保存下来的为明末时期修复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代灵山老妪王氏春荣,在灵山东台峰下,创建芳殿,身后遗体塑身,香火鼎盛,乡民称其为“灵山妈妈”,被誉为灵山“睡美人”的化身,成为灵山道教的继承人。灵山佛教始于东汉建武年间,著名的有:拥笔峰建的北灵寺,甑峰下的石城寺、寂照院,圆山峰绝顶天心寺、白鹤山寺等。几经修复的石城寺为东汉年间浙江普陀山的高僧所建,历代禅师常在此讲经说法。此外,灵山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灵山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域的华东地区。灵山风景名胜区内植被覆盖达79%,由于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是的花岗岩,因此,本区的植被覆盖是非常高的。现存的植物种类仍相当丰富,已查明的种子植物有633种,隶属132科、386属。珍稀保护植物有60余种,其中部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福建柏、闽楠、浙江楠等;江西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38种,如三尖杉、木莲、豹皮樟、藩叶润楠、黄檀等。灵山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区内野生陆栖脊椎动物有150种,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或江西省级重点动物。属部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猫2种;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白鹇、勺鸡、豺、小灵猫等17种。江西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1种,如狼、赤狐、果子狸、黄鼬 、环颈雉、珠颈斑鸠等。综上所述,灵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类型多,资源特色鲜明,这种以奇绝的花岗岩地貌、古朴的田园环境、寺观林立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相结合型的风景名胜区具有十分突出的典型性、稀有性和垄断性,为国内其它风景名胜区所罕见。二、灵山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意义重大上饶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个旅游资源大市,拥有三清山、婺源、龟峰、上饶集中营等众多知名旅游景区。近年来,上饶市按照“营销在上海、集散在上饶、游览在景区”的思路,通过“建设、创建、营销、引进、保护”五部曲,致力把上饶打造为“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旅游休闲基地”。但上饶目前还没有成为旅游产业大市,旅游业的带动效益并不明显,关键是各景区比较分散,离市中心城区路程较远,而市中心城区周围缺乏一个留住游客的有效载体,因此市中心城区难以留住过夜游客消费,游客在景区游玩之后,不得不匆匆离开上饶,造成在上饶的整体消费水平不高,难以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上饶市要将旅游资源大市转化为旅游产业大市,中心城区周边必须有一个风景名胜区来作为依托。灵山风景名胜区距离上饶市区和上饶县城只有25公里,是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一个风景名胜区,是推动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灵山申报成为部级风景名胜区以后,必将进一步加强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它的开发和建设,将使上饶市借“山”扬名、以“山”托“城”的旅游发展战略有了更好的依托,使市中心城区留住游客有了载体,必将大大促进上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将灵山申报为部级风景名胜区,是现实的需要。目前,上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灵山的开发和建设,这种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灵山面临的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市旅游发展的形势非常好,大力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发展旅游的氛围非常浓厚。灵山成为部级风景名胜区,更有利于争取市、省和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将灵山申报为部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发展的需要。要做大做强上饶旅游业,灵山是一个重要载体,具有全市其他景区不可替代的近郊优势。而随着近年来灵山在省内省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灵山旅游观光的游客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旅游前景非常看好,更为做大这个载体提供了有力保障。将灵山申报为部级风景名胜区,还是景区群众的需要。申报成功以后,各级对灵山的支持力度必将加大,灵山的开发建设力度必将加大,灵山旅游业也必将迅速壮大,使景区内的群众更多地参与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将灵山申报为部级风景名胜区,更是景区保护的需要。灵山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多样性,完全具备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条件。正是由于以前对申报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将灵山列为风景名胜区行列,灵山缺乏《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法律保护,灵山的风景名胜资源才遭到大量破坏。灵山被列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灵山依法保护就有法可依,对景区保护的力度必将加大。三、灵山申报成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条件已经成熟20__年,灵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__年5月,上饶市委书记蔡晓明视察灵山,对灵山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灵山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工作被提上上饶市委、市政府及上饶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随后,上饶县成立了灵山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推进工作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各部门全力配合,对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等相关要求,聘请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灵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整治关闭了景区的所有矿山开采企业,启动了灵山的开发建设步伐。县委书记张鸿星每月主持召开灵山申报工作协调会,亲自部署和协调灵山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省、市有关部门对灵山申报工作大力支持。由于各级领导高位推动、申报指挥部精心布署、各部门强力配合,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将申报文本呈送了国务院和国家建设部。对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灵山完全具备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条件。1、边界规定与土地权属明确灵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0150公顷,由70个坐标点进行控制。其四至范围为东至扎马坑林场;南面基本沿海拔300米的小径、小溪、山脊等明显的地面标志为界;西面以上饶与横峰县界为界;东北至石人峰的天堂村,西北至湖村乡的杨桥村,其他沿乡界和山脊线为界。风景名胜区的土地有明确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培育规划,土地使用权属明确,未发生任何土地使用权属纠纷。2、管理设施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科学发展,风景名胜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旅游接待、商业购物、交通通讯、导游服务、安全保障等 ;办公用房功能配套;目前有旭茗线(旭日镇—茗洋湖)、旭石线(旭日镇—石人殿)两条与国道320和311连通的公路进入景区,风景名胜区内各主要景点均有游步道贯通;对外宣传工作多年不懈努力,知名度得到明显提高,并在省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3、科学基础工作扎实自20__年以来,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多次组织了相关专家对区内的风景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踏勘工作,对区内动、植物资源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收集了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资料档案。4、规划与实施稳步推进20__年,上饶县政府组织编撰了《灵山志》;20__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编制了《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__年,县政府组织编制了《灵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__年,由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了《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灵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各级人民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对风景名胜区边界进行了实地勘探,立标定界,明确了土地权属,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严禁开山采石,对风景名胜区所有花岗岩采石场进行了关停,加强了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对水晶山、石人殿、南峰塘等景点进行了大幅整修,对区内有碍观瞻和景观不相协调的建筑物逐步拆除,保护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建设了水晶山、南峰塘、石人殿三个主要景点和游步道,基本形成了循环的游步道系统。食、宿、游、娱、购、行及医疗急救、安全保障、邮电通讯等各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均已相继建成,具有很好的游览条件。5、旅游条件日益改善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扼通闽入浙之要冲,史有“八省通衢”之称,直接面临江、浙、沪、闽、粤等沿海开放地区,紧邻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横贯中部的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均为风景名胜区外部重要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可东走上海,西抵南昌;横南铁路,可直通厦门。公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上饶至南昌、景德镇、杭州、武夷山等市区的公路网络。灵山位于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三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中间,是三山辐射的交织点。灵山距三清山85公路、龙虎山155公里、武夷山121公里。上饶至三清山快速公路的修建,使灵山有望成为赣东北、闽西北旅游片区的中心枢纽,成为华东地区新的旅游目的地。风景名胜区内几个主要景点的游览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其中,水晶山、石人殿、南峰塘等景点已经对游人开放。几年来这些景点累计接待游客71万人次, 20__年旅游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4768万元。由于风景名胜区地处上饶城郊,其旅游接待可直接依托上饶城区,区内依托各居民点建立了多家旅游农家饭店,具备良好的旅游条件。6、景区环境优良灵山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5℃,气温平均比丘陵、平原差异5.8℃和2.3℃;年积温在3600℃—4800℃之间,年平均无霜期260天,年平均降雨量20__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9.5小时。根据景区内的水系分布,由县环保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共监测了景区内的6个水系。通过监测分析,石人源水质、望仙河源头水质和尖石电站、水晶山电站的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源头水、自然保护区水质标准,水质为优;茗洋湖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为优。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9%。区内大气含尘低,基本无噪声,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类区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标准);区内未发现大规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也未发现放射性物质及地方性疾病。我们相信,灵山申报成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必将为促进上饶旅游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文3

一、现状与问题

楠溪江风景区总面积670.76 km2(原面积625 km2),8大景区,475个景点,已开发并对外开放景区5个、景点200余个;村镇居民点307个,人口约30万余人(2017年统计数据)。1988年国务院批准楠溪江为部级风景名胜区,2017年楠溪江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17年楠溪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园区。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75.8万人次,门票收入719.5万元(其中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局的门票收入为350多万元)。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经过2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假日旅游发展较快,自我比较取得长足进展。

(一)发展旅游业已形成共识。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山区经济的增长点。先后提出了“沿溪绿色旅游风光带”,“文化楠溪江”,“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旅游名县”等战略举措,保护楠溪江、开发楠溪江、利用楠溪江,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真正使楠溪江惠及永嘉90万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迫切的愿望。

(二)楠溪江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多年来,我县通过举办楠溪江旅游节,组织旅游产品推介会,发行楠溪江邮票,制作楠溪江风光专辑,邀请文学作家进行采风,举办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园区揭碑仪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目前,楠溪江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影响逐年扩大。

(三)风景资源得以较好保护。永嘉历届县委、县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楠溪江的政策措施,开展了“蓝天、碧水、绿地”、“保护楠溪江母亲河”、建设生态县等活动,有效地保护了风景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产品渐趋多样化。楠溪江的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假日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桅岩和龙湾潭为中心的生态山水游、以岩头为中心的古村文化民俗漂流游、以大若岩为中心的宗教游、以黄南林坑为中心的山地民居游、以五尺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业、宾馆服务业也有所发展,旅游产品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综观楠溪江风景名胜区20年的发展历程,虽有进展,但很缓慢,特别是开发水平、游客流量、经济收入与同类景区相比差距较大,旅游产业发展与部级景区地位不很相称。

(一)旅游经济收入增长缓慢。楠溪江2017年客流量为75.8万人次,门票收入仅为719.5万元,而同于1988年晋升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的天台山2017年客流量为368万人次,门票收入2818万元;神仙居景区于2017年晋升为部级风景名胜区,2017年客流量为21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160万元。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2017年的统计数据作比较,已开发的每平方公里,楠溪江门票收入为5.07万元,而神仙居门票收入为36万元,天台山为56.36万元,可见,楠溪江仍养在深闺,其国色天姿完全没有显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景区投入严重不足。楠溪江景区670.76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141.8平方公里,1998年―2017年县财政累计投入3700多万元,且点多面广,景区分散,景区设施简陋、陈旧,绝大多数景区的“山仍是那座山、水仍是那样的水”,依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人工改造润色的几乎没有。加上旅游软环境等因素,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看了苍坡,就不想观芙蓉。而天台山、神仙居、百丈T等景区,集中财力,大投入、大开发,年年有个样,三五年就大变样,景区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优良,游客进得来、玩得好、留得住。

(三)景区开发步履维艰。楠溪江戴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皇冠”,开发建设本应蓬勃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但事与愿违,由于部级景区,项目立项审批、投融资等处处受限制。政府是吃饭财政,无力投资;民间资金又受政策限制,坚冰难破;民营企业主望尘却步,高墙无法逾越。800里悠悠楠溪江,500来个景点,20年弹指挥去,仍然是三岩(石桅岩、狮子岩、大若岩)、二村(芙蓉、苍坡)、二洞(陶公洞、龙瀑仙洞)、二园(龙湾潭、四海山森林公园)、一街(岩头丽水街),年年老模样。而同为部级的神仙居景区,XX县采取“只干不说、先干后说”的办法,巧妙地规避政策法规风险,突破部级风景名胜区“高压线”限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打造旅游精品,7个景区,已成功开发6个。XX县政府注资1000多万元,成立仙都开发有限公司,实行滚动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为支持和鼓励各种主体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县政府每年安排80万元作为贴息奖金。文成、武义等县把景点周边经营性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包装推向市场,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开发建设。安徽XX县十大景区(2个世保,2个国保)中有九个是引进民营企业开发,2017年,XX县旅游门票收入达4850万元。其中XX县世界文化遗产一宏村,由中坤集团买断30年经营权,门票从1997年承包时的17万元跃升到2017年的2000多万元。

(四)旅游设施不配套。旅游的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吃”―农家乐虽然快速发展,但规模小,档次低,菜肴特色不明显,场所周边环境卫生差,停车拥挤。“住”―芙蓉山庄、麒麟山庄、桅峰山庄新龙门客栈等容量不大、设施陈旧、接待能力差,节假日容纳不了客人,送上门的钱无法赚,平时没有客人,“等米下锅”赚不了钱。“行”―景区交通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每适节假日,随处堵车,许多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游”―楠溪江属山水田园风光,民俗古村,景色差异不大,旅游产品同质相似,且景点分散,相距较远,没有串点成线,留不住游客。“购”―景区至今没有特色产品购物店,许多旅客想购买永嘉特色农产品,但不知到哪里买。“娱”―楠溪江白天游山玩水,夜间一片黑灯瞎火,没有一处文化娱乐场所。而XX县拥有星级宾馆16家,客栈180多家,5000多张床铺,购物场所在200平方米以上10多家。安徽XX县有12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其中在建7家),其地价均按工业标准出让,每个古村落景点都是融观光购物于一体。总之,楠溪江的旅游配套设施与同类景区相比,差距甚远。

(五)宣传促销不到位。楠溪江已开发的景区大部分是官办的,市场主体缺失,干好干坏一个样,只会等待“天上掉馅饼”,没有内在动力。旅游促销政府搭台,没有企业唱戏,宣传效果不佳,没有发挥旅行社主力军的作用。楠溪江客源地长三角――上海、杭州、江苏等地的飞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醒目处宣传楠溪江的巨幅广告牌几乎是空白。楠溪江虽然是部级景区,但国内外真正了解的人不多,知名度不高。而XX县为宣传神仙居景区,县机关副局以上干部名片由旅游局统一印制,背面是神仙居导游图,并在全国各地媒体做宣传广告,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XX县在主要客源地设立办事处,工作人员由当地旅行社兼任,报酬根据组织游客多少提成,这样既加大了对客源地的宣传力度,又调动旅行社的积极性。安徽XX县利用引资建宾馆促销,一个宾馆就是一个旅游产品促销团队。相比而言,楠溪江景区与周边拥有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比较,其市场认知度相对较低。

二、原因与症结

楠溪江景区景点开发缓慢、设施不完善、经济综合效益不佳,固然与景区范围大、景点分散,居民村落多、建设项目审批难、资金共享率低等客观原因有关,但深层次的根源还是墨守成规、思想不解放、开发建设思路问题。究其症结:

(一)景区规划修编贪大。楠溪江景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面积625平方公里,2017年进行规划修编,增加楠溪江源头景区,总面积扩大到670.76平方公里。相反,XX县7大景区,仅申报一个158平方公里的神仙居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对外宣传仍打“部级”的牌子;XX县百丈T从原来的600多平方公里,通过规划修编缩小到 137.16平方公里,且邀请江西旅游设计院修编,规划切合实际,较好地处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从部级景区政策缝隙中独辟蹊径,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旅游经济的路子。而楠溪江景区一味追求范围大、等级高,结果是皇冠靓丽不管用,孙悟空要了顶“金箍咒”,处处受限制。检验和判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判别一个规划是否合理科学,就是看能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能否惠及永嘉90万人民群众,能否给老百姓带来福祉。

(二)旅游产品同质低档。楠溪江漂流随处可见,古村落遍地开花,处处似景、处处非景,同质开发,投资少、档次低,引不起游客兴趣。虽然楠溪江编制了规划,但建设开发没有计划,那些项目先开发,那些项目做前期,怎么搞、搞得怎么样,没有科学有序安排,任意由农民自发去搞。村民把姓氏宗祠修缮修缮,村口树个牌,就是古村落;溪边磊几块石头,放几只橡皮船、竹筏,就是漂流点。纵观乌镇、周庄、丽江,基本上是立足于古村落建筑的基本布局,整体提高,修旧如旧,融考古、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我县苍坡、芙蓉古村,除了宗祠“焕然一新”,民居瓦裂屋斜、梁弯墙缺,居民光背露胸,人畜混杂,厕所畜栏臭气熏天,这样的古村怎能吸引游客,谁愿意再次来游。究其原因,就是开发无序、贪多,管理放任自流,缺乏统筹安排,规范引导。

(三)投融资渠道单一。楠溪江拥有8大景区,范围广,面积大,景点较分散,景区项目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长期以来,楠溪江景区建设单靠政府投资,融资渠道单一,机制不灵活,市场化运作程度低,基本上形成风景旅游主管部门一统江山的局面。有限的政府财力,投资旅游业资金少而又少,据调查,1998年--2017年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保护和宣传促销等方面的经费每年平均为250多万元,杯水车薪,难解楠溪江保护、开发建设的燃眉之急。温州民间资本充裕,许多业主急需投资,由于现行景区政策的限制,又难以突破“禁区”,未能参与景区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形成了政府缺资金、无力开发,民间资本又不让开发的格局,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而仙居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入民营资本,已开发的6大景区中有4个景区,由民营资本开发,不仅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矛盾,而且见效快,效益好,管理成本低;另一方面,整合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的资金,围绕做大做强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生态观赏林,部门分工不分家,合力推进景区开发。

(四)利益分配不均。XX县政府投资开发的景点绝大部分由风景旅游部门管理收费,乡(镇)村有管理景区、保护古村、清理环境卫生的责任,旅游业收益分成很少,门票收入难以维系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2017年县风景旅游管理部门行政事业费支出为554万元,而门票收入仅350多万元)。而仙居把门票收入按部级、省级、县级景区,分别给景区所在乡镇15%、10%和8%的比例分成,景区林地采取租用的办法,每年36--60元/每亩。文成百丈飞瀑景区把门票收入的12%(其中乡镇1%,村民11%)分配给所在乡村作为补偿,从而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众所周知,“上下同心,其力断金”,“众人划浆开大船”。只有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才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谱写永嘉旅游业新篇章。有责无权、有责无利,势必造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比如古村落,政府三令五申,反复宣传,花九牛二虎之力想方设法去保护。但古村落开发,一方面农民还认识不到保护古村落的意义和作用,事实上绝大部分农民至今还没有得到实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急需改善居住条件,政府又没有土地建新换旧,那么农民就自然而然地偷偷拆旧修新。实践证明,只有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使保护、开发古村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才能与政府目标同向,步调一致。

(五)管理体制不顺。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局既是风景资源的管理者,又是旅游业的经营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结果导致一方面风景旅游管理机构臃肿,人员剧增,队伍庞大,整体素质下降,建设管理职能弱化,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抓经济收入,养活人员,难免与部门、乡镇、村居发生权力、利益之争,致使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村居之间发生推诿扯皮现象,难以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和合力。而仙居、安徽XX县等景区基本上是业主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部门、乡镇和村居关系融洽,管理体制顺畅,职责分明。风景旅游部门职责主要是旅游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形象宣传,委托修编、完善规划,组织旅游开发项目的推介、招商,培育和促进旅游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三、设想与建议

按照县委“立足温台、主攻沪杭,兼顾苏闽、延伸全国”的旅游工作思路,根据楠溪江山水兼容、古村文化的特点,楠溪江景区应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采取政府搞配套、企业办实体的办法,加快楠溪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一)统一思想,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首先,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从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明确抓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山区经济的增长点,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其次,要坚持大社会办大旅游的思路,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常规,放宽景区建设开发政策,跑部跑省疏通关系,攻破“关卡”,减少审批手续,为业主主动提供服务。再次,要统筹安排、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都要以发展旅游业为己任,主动出谋划策,主动破解难题,共同营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旅游发展步伐。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建议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更多的精力去抓旅游业开发建设项目,用更多的办法去破解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配强领导班子,精简人员,加强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建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其次,建议县政府要加快转变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局的管理职能,从过去资源占有型转向行业管理型,从行政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剥离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的经营权,对石桅岩、狮子岩、大若岩等景区实行市场化运作,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改官办为民办,改制门票总站,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买断经营等形式,引进投资业主,培育“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再次,要理顺县、乡(镇)、村旅游管理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权、责、利,落实责任,加强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要按照“属地管理,条快结合,强化执法主体,部门协同配合”的要求,加强景区环境整治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管理,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完善规划,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20年的实践证明,追求景区面积大、等级高、古村落数量多的做法,既没有争取到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资金支持,反而自找麻烦,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制约了楠溪江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建议再次完善优化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经济、旅游专家编撰、邀请风景专家评审,除继续保留石桅岩、狮子岩、大若岩等三大核心景区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外,其他景区降低等级,缩小范围,达到减肥、瘦身、松绑之功效。同时,按照“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对古民居进行分级分类,改变村村都是古村落的做法,全县着重抓好苍坡、丽水街、芙蓉古村的整饬修缮,做到修旧如旧,新建如旧,融人文、观光、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对旅游线路内的古民居、古祠堂及古村落街巷路面、水系进行抢救性维护,对古村落道路两侧的厕所、栏舍进行搬迁,整理环境,植树种草,真正使珍贵的旅游资源得以有效保护。要统一规划设计楠溪江沿岸民居的建筑风貌,严格控制层高、体量,建筑风格与楠溪江古民居建筑相协调,与楠溪江山水相吻合,使楠溪江古村落独具一格。

(四)制订政策,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政策是关键。首先,建议县政府要尽快出台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开放旅游投资领域,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景点、景区开发,投资星级宾馆及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其次,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引进民营企业主和工商业主投资旅游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国债项目、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快开发步伐。再次要建立县、乡、村合理的分配机制,确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兼顾各方利益,让利于民,让利于业主,真正使投资者有利可图,使当地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文4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一、基本情况

溆浦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在怀化市的东北部。“溆浦”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涉江》中,“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溆浦具有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文化,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辰河目连戏,全县共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19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如著名教育学、辞学家《辞海》主编舒新成,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向达,经济学家武育干,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期间史称“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将军,我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等。1927年1月溆浦创建了怀化地区第一个中共县委。1935年,、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溆浦,2000多溆浦儿女参加了红军。199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溆浦为革命老根据地县。溆浦龙潭是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主战场。1945年4月,龙潭战役的胜利为整个雪峰山会战奠定了基础,成为抗日战争的决胜之战。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部级抗战纪念设施。溆水盆地是沅水中上游地域最大的河谷盆地,这里盛产稻米,素有“湘西粮仓”之称,“溆浦鹅”获国家地理标志,进入部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世界级品牌。溆浦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有“湘西乌克兰”美称,溆浦人多地广、物华天宝,各种矿藏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是“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个个都能梦想成真”的投资创业乐园。溆浦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多。具丹霞风貌的思蒙山水,入选为湖南省新潇湘八景;秀美壮观的山背花瑶梯田,以其独特的花瑶民俗风情、千年不旱的梯田灌溉系统,堪称一绝;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纪念地龙潭,以其厚重的抗战文化和历史遗存让世人瞩目;省级森林公园穿岩山,让无数游客慕名而往;江口犁头嘴古驿站,以其独特的吊脚楼古韵而吸引更多的游人;被誉为湖南省“第二条金鞭溪”的米粮谷原始次森林是摄影探险爱好者们自驾云游的绝佳圣地;深子湖水利风景区、皇临山宗教旅游区、龙泉山生态旅游区、圣人山自然旅游区、飞水洞风景区、阳雀坡古村落、两江风情旅游区等等,都将是游人们梦寐神往的人间天堂。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溆浦已完成全省新兴知名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阶段性目标,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四馆一中心”建设项目正在落实;湘西会战纪念园进行改扩建,完成了征地拆迁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现正继续推进后续工程。山背花瑶梯田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背花瑶梯田、穿岩山、阳雀坡古村落等重点景区总计完成投资1.8亿多元。二是以发展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推动全域旅游。我县被纳入全省12个旅游功能区之一雪峰山旅游功能区、全省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全省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中的第八条线路“神韵梅山”,并已下达了2016年~2017年的投资计划;溆浦雪峰山文化旅游公司被纳入全国扶贫示范项目;今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3.86万人次。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雪峰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原生态、深呼吸、活文化。”全县树立“水边听故事、屈原唱离骚”、“乘着高铁看梯田”等品牌形象,扎实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扶贫推进大会上列入了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组建雪峰山花瑶文化团,并在北京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及沪洽周旅游推荐会上作专题表演,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高度肯定;打造了花瑶挑花、目连戏两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演艺精品节目;成功举办了阳雀坡“腊八节亲子嘉年华”、第三届屈原文化传统龙舟节等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1.文化定位问题。溆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有颇具特色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有分布全县各地的优质生态资源,还有精彩纷呈的民间民俗文化。多年来,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决策,一直在文化定位上摇摆不定,想抓屈原文化却两手空空,思蒙旅游搞了多年也没有大变化,且现在河道不畅、建筑不规范,已经严重影响今后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全县旅游发展,缺乏清醒的战略定位。溆浦全域旅游怎么发展,重点何在,未形成共识。2.缺乏总体规划。虽然一直都在强调规划,但一直缺乏一个科学的整体规划,未能站在战略高度进行科学规划,乡镇一级和县一级的衔接不够,而且规划多变,常常是主要领导换人,规划也就跟着换,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缺乏持续性。3.投资融资渠道不畅,一直受到投入不足的限制,发展处于零打碎敲状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溆浦县财政紧张,只保工资,事业经费很少。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建设的渠道还不是很通畅,需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旅游发展环境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四、对策思考

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发展文化旅游战略地位的认识,坚持把旅游文化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来抓,突出项目带动,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二要科学谋划,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县已经明确,要整合域内资源,打造两条精品线路,即:在南部板块,主要以北斗溪高铁新镇为集散中心着力打造民俗体验旅游线路。在北部板块,主要以娄怀高速为轴线着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线路。通过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全力构建溆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为此,要完成编制溆浦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年~2026年)和重点旅游镇的规划编制,尽可能地完成思蒙景区的前期打造和穿岩山景区升4A以及三江镇朱溪村申报3A等工作。要全力提升A级景区配套服务能力,启动穿岩山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通过溆浦县生态文化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台,启动思蒙景区等重点景区旅游项目建设。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好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还要考虑成立溆浦旅游导游服务中心,发展壮大溆浦地接导游队伍;成立溆浦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所,提升全县旅游市场管理水平。

作者:唐道显 单位:中共溆浦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文5

党风廉政作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干部的作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近期我对本县干部作风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干部作风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经过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各类主题活动,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和提高。大部分干部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工作,做到勤政廉政,为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是,我们在本县干部作风建设取得较好成绩面前,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与严重,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此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深入发展,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归纳起来,我县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思想作风保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少数干部思想僵化,没有看到飞速发展形势所带来的新要求,思想还是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做工作凭经验办事,不愿动脑筋,没有独到的见解,怕风险,只会走自己走过的路,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缺少创新的工作思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有的干部主观臆断,骄傲自大,随意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较大,导致决策失误多、损失大;个别干部做老好人,害怕得罪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对待错误观点不敢驳斥,对待错误行为不敢批评,对待腐败现象不敢斗争。

2、学习风气不正,缺乏勤学苦学精神

有的干部缺乏学习主动性,只学习上级发的理论书籍,很少自己去找理论书籍看,看的时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起不到学习指导实践的作用;有的干部平时不学习,固步自封,甚至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有的干部不善于挤时间学习,不善于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照抄照搬,照本宣科,脱离稿子就不会讲话;有的干部为学习而学习,不善于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学,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个别年轻干部则把学历学习当作晋升的敲门砖,不实实在在学知识,满足于弄一张文凭作为要求组织提拔的资本。

3、工作作风不实,缺乏敬业精神

有的干部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作风上拖拉懒散、浑浑噩噩;有的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图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干部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不求干事,但求名利;有的干部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指导,满足于开会布置,很少督促检查;有的干部对待上级的决定和指示,死搬硬套,不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领导作风官僚,脱离人民群众

有的干部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即使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群众的意见不了解,对基层的工作情况不掌握,对群众和基层的需要不知道,了解不到深层次的问题,凭想当然做决策,导致上边提出的任务与下情不相符合;少数干部懒于政事、倦于政事,对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不问不闻,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极个别干部做官当老爷,主观武断,作风粗暴,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排斥异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要求群众为自己服务。

5、生活作风不检点,甚至贪污贿赂

个别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不重品行,吃吃喝喝,涉足低俗、甚至是色情场所,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操守的事;极个别干部为了满足、婚外情等奢侈贪婪的需求,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钱财,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弱化,干部纪律意识淡化

近年来,部分基层党组织重经济,轻党务,不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注重党员管理,弱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放松了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部分党员经常不参加支部学习、会议、活动,党员与组织的关系逐渐疏远,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应尽的党员义务,忘记了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以至在作风建设上非但没有进步提高,反而下降、后退。

2、宗旨意识单薄,为民服务意愿不强

作为一名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自觉自愿为民服务。干部作风好,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前进繁荣;反之,干部作风不正,人民群众就会与党离心离德,党的事业就会受挫,甚至倒退。部分干部忘记了党的教育和培养,不总结干部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不考虑新形势下如何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何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是宗旨意识单薄,为民服务意愿不强。

3、理想信念不坚,工作劲头不高

少数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不透,以至在工作作风上,执政为民意识不够,政治敏感性欠强,自强不息精神缺乏,改革创新决心不坚,奋力拼搏勇气不够,存在小绩即满、因循守旧。履行职责上,有在其位不谋其政,怕担责任的现象,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抓得不紧、管得不严。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够,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缺乏当干部应有的责任性与紧迫感。

4、自我要求不高,随波逐流

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高,认为工作辛苦,业余时间要轻松一些,与思想品位不高、生活情趣不健康的人结伴为友,随波逐流,虚度时光。少数干部心理不平衡,动辄与大款攀比生活享受,看到人家腰缠万贯,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认为自己学历不比别人低,能力不比别人差,付出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比别人相差甚远;还与极个别善于投机钻营的干部相比,看到别人不学无术,作风飘浮,业绩平平,却会巴结权贵,投机钻营,职位高升,而自己能力强、业绩突出却不被组织任用。有此思想心理,自然工作作风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日渐趋远。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当前我县正在开展的创造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以此提高和改进干部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加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没有思想认识,就不会有行动,就难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树立长久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培养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起来就会小胜即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在工作落实上就会走了过程。在提高干部思想认识上,李源潮指出: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此,要加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自觉、主动地干好本职工作。

2、认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需要每个干部认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增强大局意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具有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违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潮和言论,自觉按中央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端正思想,强化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人民是党的靠山,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与人民在一起,干部才能耳聪目明。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此,干部要端正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心和群众紧紧连在一起,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关心、了解、重视普通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变化动向,切实把握政治上、工作上的主动权,时刻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各项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4、注重教育,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总书记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注重教育,培养干部健康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精神追求。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开展讲传统、祭先烈、学先进、谈发展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和保持艰苦奋斗、务实为民、甘愿奉献的精神,增强党风廉政教育实效。二是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从多角度、多层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读书修德,以德律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提升廉政文化建设层次,扩大廉政文化内涵。三是严格规范从政行为。要加强干部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的监督,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诺廉评廉工作,规范从政行为。督促干部严格执行五个不准,即不准收钱送钱;不准跑官要官;不准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谋利;不准参与;不准利用婚丧嫁娶之机敛财。

5、强化整顿,改进和提升干部作风

干部作风好,做到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就是再难的工作也能干好。在强化整顿,改进和提升干部作风中,一是对干部要严格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工作风气,凡是上级部门决定的事情和安排的工作,层层都要去抓,一抓到底,直至落实和完成。二是要加强对干部日常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严格实施工作责任追究。如果某一项工作没有按制度和措施落实,就必须查清在哪一层出现漏洞和问题,落实责任,严肃处理,把责任追究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使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一个新的转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要从具体工作抓起,突出从干部学习、工作、生活和执行上级决定、制度规定、工作纪律等几个方面抓起,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肯定和表彰,对做得差的要给予批评和严肃处理。

党风廉政作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县位于中国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全县人口43.9万人,为三峡地区坝上库首第一县。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汉明妃王昭君故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当地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重要产业之一,以三峡工程、高峡平湖和自然风光为依托,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名城,围绕宜旅建设,确立了建设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掌握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县工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旅游市场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

一、现状及特点

县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1998年县城整体搬迁后又紧紧抓住移民搬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大改善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突破性发展旅游经济,旅游发展在三峡库区后来居上。近年来,我县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推动小城镇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县域经济中极富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一)旅游事业发展备受重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纳入十一五、十二五经济发展纲要,明确力争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5%。早在县城搬迁规划时,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城、旅游城、港口城、生态城的要求开展县城建设,着手谋划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县城搬迁以来,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主体景区,促进了旅游事业的新发展。

(二)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1978年至1984年的7年间,我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只有10万人,1985年至1997年11年间年最高接待人数为10万人,旅游总收入177万元,创利税12.3万元,创汇4万美元。县城搬迁以来,我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我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旅游总收入50066万元,同比增长8.9%;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5%,旅游综合收入58400万元,同比增长16.%,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在全县上下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年底成功创建首批旅游强县。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55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接近18%,在各县市区仍然位居首位;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6%、36.37%;2011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5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同比增长19.3%;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502.5万美元,同比增长42%。

(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县景区由县城搬迁前的一座屈原祠迅速发展为九畹溪漂流大赛、三峡竹海观光、屈原故里爱国精神熏陶、乐平里人文旅游、链子崖户外挑战、五龙温泉养生等一线串珠式的6大景区,同时还拥有4家旅行社,7家星级酒店(其中4家三星级),1家大型旅游车队以及多家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围绕将建成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区和高峡平湖国际旅游胜地的思路,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通过合作有效整合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高峡平湖、九畹溪等山水人文资源,积极争取将三峡坝顶和副坝作为旅游专线通道开通,组合推出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高峡平湖九畹溪旅游线路,实现一票通,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四)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向上争取资金几亿元,用于我县九畹溪、乌龙温泉、屈原故里等重点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开展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支持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2011年实施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配套、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提档升级等6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190万元;县政府投资近600万元,对九里至景区大门公路进行了改造,景区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投资120万元进行了边坡绿化、美化及安防设施工程建设。九畹溪景区河道整治项目结束,对外交通公路路面改造完成,生态停车场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累计投资650万元;投资800万元的五龙温泉风景区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链子崖景区投资450万元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也于端午节前投入使用;鄂西圈司、三峡旅游公司、市交运集团已初步达成协议,在注册成立高峡平湖游船公司,共同开发高峡平湖游船观光产品。

(五)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经过县城搬迁13年以来的努力发展,从2006年开始,旅游发展已明显进入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突出表现为:旅游产品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单一的以九畹溪漂流为主的夏季产品正在向四季产品转变,单一的观光产品正在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单一的自然风光产品正在向以自然风光为载体、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型产品转变;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以为主的周边市场正在向中长线市场突破;旅游产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以游见长的产业链条正在向旅游六大要素延伸;旅游地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正在由三峡旅游过境地逐渐发展为三峡旅游集散性目的地。为应对暑期旅游高峰,县委政府已连续七年下达周末禁会令,把宾馆饭店的每一张床位都留给游客,最大限度地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六)旅游带动作用显著增强。4家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127人,7家星级宾馆直接从业人员357人,1个旅游车队直接从业人员40人。九畹溪景区旅游公司安置周边农民就业达300人之多,旅游旺季,近千人在景区保安、水手等岗位;在景区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有100多台,农家乐、旅馆100多家,服务从业人员1500多人;在景区摆摊卖土特产、提供照相服务的农民也在千人之上;离景区稍远的农民,则从事土特产品种植与加工。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准备申报星级宾馆和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饭店、旅社直接从业人员900人。目前,全县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达1.85万人,劳动就业初步开始由一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梯度转移。同时,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交通、商贸、餐饮、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二、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人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旅游名县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县创建全国旅游名县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因而还没有形成关心旅游业发展、支持旅游业发展、参与旅游业发展、争创全国旅游名县的氛围、机制与合力。还有的人认为旅游工作是旅游部门的事,旅游综合执法说到底是旅游部门的工作任务,包括旅游部门在内的参与单位及其人员普遍具有支持配合旅游部门工作的观念,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都受到影响。

(二)旅游业发展规划滞后。县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但缺乏指导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旅游业的灵魂应当是屈原文化、峡江文化,可是在县城却没有反映这种文化的标志。旅游产品缺乏市场导向,土特产、农副产品还停留在家庭作坊粗加工的阶段,包装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品位高、吸引能力强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特色小吃也未能形成品牌效应,本地企业生产的优质土特产品在景区旅游市场没有设专营店。旅游产品主要由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宣传营销,而旅游企业的宣传营销又是各自为阵,不仅力量单薄,而且五花八门。旅游商品商标、服务商标注册滞后,更无高知名度的旅游商标。

(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纵观旅游业发展好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完备。很大程度上说,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反之,则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发展旅游业一个突出的瓶颈制约仍是交通,各景区不同程度存在着游客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的问题,有的路段路面损毁严重。茅坪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居民出行坐摩托车和的士,未能给游客提供方便。自三峡高速进入九里公路道路指示标志应明显细化,公厕等服务设施有待加强,公共场所无线网络系统不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强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制定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省委省政府亦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投资1664亿元,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包括在内的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这些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县上下应当全面动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抢抓机遇,克难奋进,乘势而上,齐心协力做好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把打造成中国县域优秀旅游目的地、屈原故里文化生态旅游5A级景区。

(二)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精心描绘旅游业发展蓝图。

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编制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突出屈原文化、峡江文化、高峡平湖、风俗民情特色,考虑坝上库首、山青水秀优势和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大局,为推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蓝图。明确旅游定位,编制景区景点及相关行业专项规划和详规。规划力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对全县旅游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市场营销、开发时序等进行高端策划,并实现与三峡部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对接,确保将纳入此规划范畴,并将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九畹溪、三峡竹海、乐平里作为规划区的重点景区予以规划设计。

(三)多方融资,整合资源,逐步完善旅游业配套设施。

充分利用各种项目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扶持,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和民众投资办法,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融资,加速旅游业配套设施建设,把旅游业配套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地灾治理、通村道路硬化、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三峡库区后续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用足用活政策,用足用好资金,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竞争能力,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营环境,改善接待服务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引导标识服务系统。建设一批景区接待服务中心、三峡客运中转服务区、无线网络覆盖区等创新服务项目。

(四)健全机制,部门协作,统筹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

为适应旅游大发展形势,尽早建立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全国旅游名县建设的领导机构,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议事决策机制、部门协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检查考核机制、市场运作机制、投资融资机制、产业发展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等等,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确立符合县情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活动,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履行监督管理旅游市场的职责。协调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行政执法权,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检查和处罚,负责当地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查处各类旅游投诉案件,完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监督体系。通过完善组织,最终确立促进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监管长效机制。

(五)统一开发,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旅游业精品项目。

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按照四改善,两完善,一提高的思路,从县城附近农村,茅坪至郭家坝公路沿线、聚集坊至芝兰公路沿线、九畹溪、泗溪、链子崖景区周边区域进行农家乐规划建设。通过简化办理证照手续、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以及对达到星级标准并吸纳5人以上就业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贴等方式带动发展。到2015年,预计全县从事农家乐旅游服务的农户从目前的40家左右发展到250家,带动直接就业3000人以上,户平营业收入5万元以上,并逐年增长。

二是加快温泉等重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针对快速发展的温泉游、乡村游、自驾游等旅游项目,打造一个温泉景区自然观光带,将温泉与附近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工程包括开发溶洞、修建吊桥、农田景观。兴建乡村院落,将温泉与附近秀美的自然风光紧密连接成一体,让游客既能观光又能泡温泉。完善温泉疗养、桑拿汗蒸、按摩保健功能,聘请专家为游客量身定制养生方案等提高温泉旅游附加值,将该景区打造成一个集会议、餐饮、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多功能度假区。

三是打造县城滨湖生态文化走廊。县城与三峡大坝隔湖相望,与三峡工程附坝相连,从而构成了现代工程、现代城市和坝前平湖为一体的独特地理板块。站在三峡大坝的任何角度,县城滨湖库岸都会尽收眼底,因此,建设县城滨湖生态文化走廊,打造外滩,是在扩大县城外延、丰富县城内涵的同时,使县城品位得到跨越式的提升的有效途径。从平湖大道东头景贤门为起点,沿库岸经凤凰山景区、徐家冲港湾、木鱼岛、旅游码头、客运港至尤家湾(海事码头)为终点,建设成为观景休闲平台,充分体现龙舟训练基地、木鱼岛、石碑雕刻、沿岸花木生态与文化的特色。

上学路上的风景作文三年级范文6

旅顺口取自“海上旅途一帆风顺”之意

大连虽在东北,但气候却很湿润,在饱览了大连美丽的节日夜景后,我们来到了旅顺口。旅顺口区距大连市中心45 公里,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一面与大连市区相连,隔海与山东半岛相望。资料记载:旅顺口,最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派其部下从山东乘船跨海镇守辽东,取“海上旅途一帆风顺”之意,而将当时的地名“狮子口”改为现名旅顺口。旅顺海岸线总长169 公里,是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部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东鸡冠山风景区。东鸡冠山主要由旅顺日俄战争陈列馆、北堡垒战争遗址及望台炮台组成。

1898 年3 月27 日,沙俄在强租旅顺口以后,为了加强陆地防线,由沙俄上校工程师维利奇科于1899 年设计,并强迫大批中国民工于1900 年初开始修建的一座用混凝土鹅卵石浇铸而成的永久性堡垒,是沙俄旅顺东部陆上防线的一座重点工事, 主要控制北面的开阔地。它主要由堡垒大门、军官室、兵舍、弹药库、电话室、侧防暗堡、外沿坑道、护垒壕、梯形井、暗道、炮阵地、机枪阵地、伙房兼包扎所、暗堡、堡垒后院、木吊桥、散兵壕等构成。西北至西南部、南部为后勤生活设施, 东北至东南部为军事作战防御设施。这是一座典型的攻守兼备,以防为主的堡垒。

旅顺的西炮台遗址是日俄战争当时的主战场之一,守护军港和羊头洼的重要高地。由于这里的地势较高,设有旅顺日俄战争观景台。在观景台上不仅可以望到国内第一条跨海铁路轮――烟大轮渡码头,还能远眺中苏友谊纪念塔、胜利塔。环顾四方,旅顺市区景色尽收眼底。

在旅顺军港乐园的大海之畔,人们可以近观停泊在军港不远的中国人民海军军舰的威武之师,远眺旅顺海上岛屿风光美景。特别是徜徉在军港乐园不长的海滨观光道上,呼吸着海畔的新鲜空气,观赏着海景风光,令人神往。

在万忠墓纪念馆,大家通过详实的文献资料,目睹了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甲午战争及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旅顺大屠杀, 接受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此行还参观了烟大铁路轮渡港旅游景区,这是一条跨越渤海湾的陆海铁路大通道,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岭子站,南至山东半岛北部的烟台市珠玑站,纵贯渤海海峡,海上运输距离约99.779 海里(184.5 公里),是我国第1 条、世界上第35 条超过百公里的海上铁路轮渡。

作为烟大铁路轮渡核心运输工具的渤海1、2、3 号轮渡渡船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客滚船,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第三代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火车滚装渡船,是中国目前最大、技术最先进、装修最豪华、安全性最好、舒适度最佳、船舶价值最高的客滚船。

渡船全长182.6 米,宽24.8 米,适航风级8 级,航速18 节,满载排水量16981 吨, 总吨位22700 吨,单航次可运载一列50 节80 吨重的货运列车,50 辆20 吨重的载重汽车,25 辆小汽车和480 名旅客。船上服务设施齐全,设有不同等级的舱位、电影院、超市、西餐厅、快餐厅、多功能厅、会议室等设施,还装备了卫通电话和卫星电视,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配备了服务设施和受过专业训练的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商务、旅行服务。

东北小江南――大连金石滩掠影

初五,车队前往大连著名的金石滩风景区。金石滩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黄海之滨,大连市区东郊,距市区50 公里,辖区陆地面积62 平方公里,海域58 平方公里, 海岸线绵延30 公里。

温润的气候使这里被称作“东北小江南”,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区绿荫繁蔽, 碧草如茵,团花似锦,“十里黄金海岸”金黄的沙体折射着阳光的灿烂,开阔海水倒映着晴空的蔚蓝。全区绿化覆盖率46.2%,年平均空气质量指数30,海域清洁度属国家一类,是当之无愧的“大连后花园”。

金石园是金石滩著名的自然奇石地质景观之一。占地面积3 万平方米,其中海石景观占地2.4 万平方米。这里是风化海石积聚地,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 如龟似象,如鹿似犬,被人们称为“海蚀动物园”。

据科学考证,金石园形成于距今六亿年前的震旦纪,与金石滩闻名于世的龟裂石属于同一时期。金石园的岩石成份为石英砂岩,属海进体系中典型的滨外碎屑堡岛系统的沉积层序,沉积层序形成后,由于地质运动和海陆的变迁,使它露出了水面, 长期的海进海退和潮起潮落,使得岩石差异风化而形成了如今的面貌。

初六一早,我们来到了大连著名的滨海路,滨海路最早建于七十年代,原是一条战备公路,两端被军队镇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来大连参观,建议开放,如今已成为大连一条沿海岸线,全长32 公里的旅游观光大道。

滨海路贯穿了大连的12 个主要景点。1988 年8 月,国务院把滨海路的风景区与旅顺口风景区一并划为国家重点名胜区。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驱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一边是长满针阔叶混交林的山峦和盛开着火红杜鹃的山麓,一边是烟波浩淼的大海和千姿百态的礁石岛屿,沿途奇景叠出,美不胜收。

边城丹东游

辽东过大年自驾车之旅的第二站是辽宁省的边境城市丹东。初六上午,自驾车队在车游大连滨海路后驶出大连市区进入丹大高速公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 车队从距终点丹东的前一站东港驶出,沿鸭绿江大道向丹东进发。

丹东,原名“安东”,源于唐代设置的安东督护府。一直以来是辽东的边陲重镇和军事要地。1907 年,清政府开放安东为贸易港,开港后,民族工商业兴起,城市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辽宁、吉林东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

1945 年,安东市成为辽东省省会。20 世纪50 年代初,这里因朝鲜战争而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城市。1965 年,改名为“丹东”,含义是“红色东方之城”。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和最北的沿海城市,丹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名城。

50 多年前,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一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激励了无数英雄儿女为保家卫国,与兄弟的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同仇敌忾,平静的鸭绿江由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作为中、朝两国的友好界河,硝烟散去的鸭绿江沿岸,有浩瀚秀美的水丰湖,有雄峙江畔的虎山长城, 有弹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还有我国1.8 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江海分界线等。抗美援朝纪念馆再现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宏伟场面

车队抵达丹东后,首先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 年,馆名由郭沫若题写。纪念馆位于锦江山西麓,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组成。纪念塔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总高53 米、象征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三层楼的陈列馆设有10 个展室,陈列着500 余幅珍贵照片和1000 余件文物,再现了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宏伟场面。

全景画馆高24 米,直径44 米,综合动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绘画、塑型与灯光、音响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扭转朝鲜战局“清川江畔围歼战”的历史场面。画面高18 米,周长132 米,站在电动转椅看台上,可以在艺术欣赏中,领略到当年这场战争的宏伟气势和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陈列馆的平面布局呈品字形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5800 平方米,楼高19.4 米, 上有5 个民族风格的小亭,外墙为灰白花岗岩剁斧石贴面。陈列馆的中央为序厅,序厅的正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和的巨型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抗美援朝纪念馆以抗美援朝战争史为基本陈列。文物收藏分为两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历史文物。现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l00 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 件, 如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平壤以北道路调查材料和朝鲜交通调查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同志在谈判时期使用的照相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同志的卡宾枪;魏巍同志的《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等。

该馆还收藏有历史文物7391 件,其中瓷器826 件,铜器126 件,镇币2687 件, 书画355 件,其它工艺品627 件。历史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4 件,即战国时期的叶脉纹双纽铜镜、青铜短剑、元代的乳白黑釉花大罐、清乾隆年间象牙雕塔。

虎山长城的发现改写长城的历史

离开抗美援朝纪念馆,车队驱车前往虎山长城风景区。虎山长城是我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位于距丹东市20 公里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

距考古专家考证,虎山长城大约始建于500 多年前的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 年。上世纪90 年代初,经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我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 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长城以虎山长城为起点,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最后抵甘肃嘉峪关。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 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虎山面积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 米,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峰火台。站在峰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城、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罗哲文先生有诗云“鸭绿清江水,巍巍虎山头。长城从兹始,万里壮神州”。

进入虎山风景区,一面是坐北朝南的虎山长城箭楼,城楼上的“虎山长城”四个大字由罗哲文先生题写。城楼下方一侧是进入长城的入口。从这里拾级而上,可一直顺长城步道从北向南走完现已修好的整个虎山长城段。

面向东南的一条小路通向中朝边境,顺小路来到鸭绿江边的“一步跨”景点。所谓“一步跨”,顾名思义是指在此的中朝边境之间只是一条不宽的小河沟,这里是鸭绿江的支流,枯水时节,只一步就可从中国跨到朝鲜。

畅游鸭绿江参观鸭绿江断桥

初七一早车友们驱车来到江边,登上“画中游”号游船开始畅游鸭绿江。鸭绿江因为水的颜色而得名,碧绿的江水,犹如雄鸭脖颈的莹绿,先人们便称其为鸭绿江,沿袭至今。在早以前,鸭绿江的古称为马訾水。鸭绿江古称坝水,汉称为訾水, 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水色青绿、恰如鸭头而得名。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 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市约300 公里。此段江面宽阔,两岸风光秀丽。

游船离开码头首先向东,从鸭绿江上的两座大桥下穿过,此时人们可以近距离地从下向上仰望观赏两座大桥的风姿。之后游船折返一直向西行,从游船上向对岸望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平安北道道会(相当于省会)新义州市历历在目。

游江结束登岸后,来到鸭绿江断桥参观。鸭绿江上造桥的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 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建了两座。第一座即现被称为“鸭绿江断桥”的建于1909 年,是座开闭式桥梁。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桥墩至今犹存,现辟有端桥游览区。第二座桥建于1940 年,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940 米,属中朝两国共管。它是中朝两国的交通要道。

进入鸭绿江断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立于桥头的一座炮楼,它于1928 年日本修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见证。经过炮楼登上断桥,北面是一座志愿军的雕像群,正中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元帅。

南面桥头正上方的“鸭绿江大桥”五个大字为迟浩田将军题写。从这里走上大桥能一直来到断桥处。在大桥两边的钢架上,有两组很完整的《断桥史话》与《战争与桥梁》的展板图文并茂。游客在此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还能眺望中朝两岸秀美风光,特别是通过断桥上当年被美国枪炮留下的累累弹痕以及断桥石墩的历史遗迹,使人不由自主地追思过去的战争岁月。

1953 年7 月27 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全部撤出,从鸭绿江大桥凯旋回国,大桥头的“凯旋门”前,安东人民热烈欢迎光荣的志愿军。战争胜利后,朝鲜将第一大桥所属6 孔残骸拆除,而我国所属4 孔残桥带着累累伤痕,傲然屹立于鸭绿江上,供人凭吊,抚今追昔。

本溪水洞游

辽宁过大年之旅的最后一站是本溪和沈阳。车队在结束了边城丹东游的行程经过近三小时的行程抵达本溪水洞风景区。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等六个旧景区组成,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42.2 平方公里。由于时间有限,车队本溪游只安排了观赏水洞。

抵达景区后,看到水洞外的景色是一条盘绕山腰的古代回廊,廊下是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泛舟其中,可尽享美景奇岩。洞旁有湖,湖畔是山,山下藏洞,山水相连,水天一色,纵观整个本溪水洞风景区,犹如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这里可能刚刚下过一场雪,整个水洞风景区周围到处是一片白雪皑皑的秀色。购票后顺着一条蜿蜒曲折的甬道向水洞入口走去,经过一个亭子,穿过一座小桥即来到了水洞的洞口。

本溪水洞洞口坐南面北,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书“本溪水洞”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20 多米,气势磅礴,可容纳千人的“迎客厅”。大厅向右,有旱洞长300 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有移步易景之感。

大厅正面,是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座幽静别致的“港湾”, 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沿岸石阶拾级而下, 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后开始畅游水洞。

泛舟洞中,只见水洞里是一条幽长神奇莫测的地下暗河,给人一种有些神秘的感觉。暗河全长2800 米,面积3.6 万平方米,空间40 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50 米,洞内水流终年不竭。也许是冬天到此,感到洞内有些寒冷,估计夏天来这里观光一定非常凉爽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