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谈话范例6篇

高难度谈话

高难度谈话范文1

深度辅导工作是教师与辅导对象思想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交汇,而非追求形式上的“严肃”“、正规”和时间上的长短。要结合实际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沟通方式融入深度辅导实践,不只是在办公室完成的一对一的谈话,还包括师生间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访谈,目的是解决学生专业学习遇到的困扰,解决在生活、就业或是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开展深度辅导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面对面的谈话,也可以通过飞信、QQ、MSN、学院网站等多种交流途径;谈话地点既可以在办公室、教室,也可以在宿舍、路上等;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下把辅导主题融入其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深度辅导之前,辅导员要广泛与导师、同学、学生本人联系、沟通,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通过与导师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通过与同学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与学生本人沟通,可以了解学生自身定位及努力方向、目标,解决学生因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等产生的一些问题。

2.谈话前期准备充分,谈话过程目标明确,谈话技巧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访谈工作。明确谈话的主题是有效访谈的保障。针对前期了解的学生问题,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作为谈话活动的主导角色,设计好谈话的主题和谈话的提纲。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感受等方面开展访谈,以深入了解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制订改进的措施和计划;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又要给予学生实际的帮助和有效的关怀。真诚坦诚的谈话态度是有效谈话的基础。辅导员在谈话中应以平等的语气和态度,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特点,去除先入为主的判断和防护性的思维,全心全意聆听对方想说的话,让学生充分信任、打开心扉,在适当的时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谈话内容,使谈话步步深入,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这样的谈话方式既能够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教师的帮助与指导的同时不再“抵触”与教师的谈话,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

3.总结问题。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找到突破口后,辅导员要对学生情况认真汇总,滤掉不真实的、片面的信息,对普遍反映的问题做认真、细致的分析,并做出分类,如学习困难型、心理问题型、人际交往障碍型等,针对不同问题类型,寻找解决途径。

4.注重实效,坚持跟进制度。一次谈话效果有限,特别是对一些思想问题较重、实际困难较大的学生而言,每年进行一次深度辅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次深度谈话能够达到启发和教育的目的,但辅导员还应该注意开展一系列跟进的教育和引导,以达到真正稳固的成效。

二、提高辅导员素质是做好深度辅导的重要保证

1.提高理论素质是深度辅导质量的保证。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辅导员必须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用真理的力量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辅导员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就可以科学地处理管理、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生所遇到的成长成才问题,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惑。其次是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和职业规划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中央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这就需要辅导员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更好地在管理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提高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深度辅导的关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落实是思想的实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必须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增强深度辅导的实效性。学生成才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问题:如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困难生的生活问题、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针对性地解决这几个问题就等于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辅导员在指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心理问题的解决相结合。

三、小结

高难度谈话范文2

察,主要是指“体察下情”。有些领导干部或上级单位的人员在与下级谈心谈话时,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对于下级当下整体的情况,特别是思想动态并没有做到及时掌握、充分了解,因此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往往谈不到“重点上”,谈不到“心坎上”,有时候甚至还会让被谈话对象产生一种“领导不了解基层情况”的疏离感,进而出现抵触心理,难以敞开心扉。因此,在与下级谈心谈话前,谈话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不仅要对被谈话人所在的单位情况有所了解,更要对其个人的情况做到基本掌握。

当下属因工作困顿出现消极情绪时,没有讲话的意愿,要给予理解和换位思考形式的安慰,语气、用词需要慎重。“老张,最近把你累得不轻啊!没干过咱们这份工作的人可体会不到这一点。你一定也有不少想法,能给我说说吗?也许我能帮到你。”

言,主要是指“言之有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双方之间的真诚态度,另一方面在于对语言的运用。一些人在与他人谈心谈话的过程中,由于为了营造轻松氛围,往往并未进行相应的提前准备,谈话内容也较为分散,主要以慢聊为主,这样的谈话方式,虽然能够营造出较好的氛围,但在真正实现谈心谈话效果上却很容易“打折扣”。

所以,在与下级谈心谈话过程中,不能空话套话一堆,毫无重点,关键还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突出谈话的重点内容。比如,如果谈话内容更多涉及工作,那么就要重点围绕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今后可以改进的方面等内容;如果谈话内容更多涉及思想,那么则应从个人目前的思想动态、心结问题、理想目标等方面谈起,让谈心谈话更具条理性和针对性,提升谈话的实效。

观,主要是指“观察入微”。当人们彼此面对面交流时,除了言语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眼神和表情也能传达出很多信息。当被谈话人碍于上下级关系,不愿意一上来就敞开心扉、说出实话时,更需要上级领导及时注意把握好被谈话人的情绪,及时调整谈话方式方法,适度调节谈话的进度,循序渐进引导下级打开心扉,赢得彼此之间信任,从而让谈心谈话顺利进行下去。

做到“观察入微”,还要做到宏观把握。在听取下属汇报信息时,不要轻易地发表批评性意见。假如要做评论,应该在谈话的最后阶段,评论形式以认可、建议和规劝为主,让下属易于采纳和接受。“你刚才说到的某点我非常认可,我建议你可以在第二点继续努力提升,第三点可以缓一缓,等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成功性可能更大一些。”

下属员工在谈话中,可能出现抱怨、批评的言语,客观上有责备上级之意,这时要头脑冷静,避免激动阐述或为自己进行解释,造成下僖晕得罪上级,对以后的谈话持有防卫态度,以致管理沟通不畅。

色,主要是指“和颜悦色”。在谈话中,有些领导或上级单位人员的态度和语气总给人一种高半截的感觉。因此,要开展好谈心谈话,需要谈话人与被谈话人之间营造出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

高难度谈话范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察方式偏颇,往往是任职前考察代替了整个考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重任职前考察轻平时考察和定期考察,三者失衡,使考察结果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干部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潜在因素(如潜能、潜绩等)难以准确反映出来,导致干部考察失真失实。

2、考察方法单一,往往是个别谈话代替了全套方法。考察中往往过分依赖个别谈话,轻视或忽略了民主测评、调查核实等方法,重静态考察而轻动态考察,重集中的、临时性的考察,轻日常考察积累,甚至在任务急时搞突击谈话、加班加点。个别谈话常常受考察者、谈话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直接影响谈话质量,考察者难以把握真实情况,造成考察材料“千人一面”的现象。

3、考察范围过窄,往往局限于考察对象的工作圈。在考察时囿于考察对象的工作小圈子,只听单位领导和中层干部的意见,忽视了一般干部、退休干部,甚至一些最知情者,尤其是被考察者的生活圈、社交圈知情者的意见。有个别在时间紧、人力少时,甚至只倾听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

4、政绩评价欠系统性,未能从纵向和横向去全方位比较和评定。在考察政绩时,没有量化、系统的评价方法,使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难以评定,难以界定其在集体制订、实施决策中所起作用,从而对贡献大小、实绩属谁难以判断,往往出现“一绩共用”和“一绩多用”的倾向;有的正职的实绩等于副职实绩之和,有的是班子实绩等于“班长”实绩,党政“第一把手”实绩共用,分管同一工作的领导实绩共用,实绩上谁主谁次、谁大谁小难以划分,变成“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个数字大家用”。

5、对干部“德”的考察难以全面把握,往往只能抓住宏观大方向,无法进行微观分析。对干部的党性觉悟、政治立场、群众观点、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在考察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内隐性和复杂性,又难以量化,在考察材料中往往出现一些大而空的词语,笼统含糊,没有微观分析把握,难以有准确的定论。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有时考察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考察人员认为考察对象是经过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确定的,考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例行公事而已,因而忽视了各种考察方式的综合运用和日常积累。有的甚至没有严格按《条例》办事,没有完全按《条例》规定的程序去做。

2、考察中主要采用的个别谈话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观方面,个别考察人员责任心不强,认为考察只是履行程序,容易把考察过程变成演绎领导意图的过程,不以严肃认真态度去对待。客观方面,谈话者不愿说真话,一般讲成绩和优点多,讲缺点少;有的谈话者因嫉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作祟,对考察对象,只说差,不说好,甚至故意扩大事实,搞无中生有。此外,还有些呈报单位领导因种种原因,或明或暗使“绊子”,也造成谈话质量不高。

3、个别考察人员素质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预见性差。在谈话过程中,考察人员听了不少,记的也很多,却把握不住重点,提炼不出观点,对被考察者做不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考察材料“千人一面”。有的考察人员没有掌握谈话技巧,不善于观察和捕捉时机,往往因此丧失谈话的主动权,不能及时掌握真实情况。

4、缺乏一整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干部考察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带有一定不可测性,现有的干部评价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着主观性,在政绩考察上易定量难定性,对“德”的考察易定性难定量。量化方法少,造成考察操作难度加大,使考察结果准确度、真实性降低。

三、几点建议

1、健全完善干部考察综合指标体系。将考察内容科学地量化,尽可能使每个要素准确地用分数显示出来,以增加考察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比如,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分解成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干部主管部门按时间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具体的工作政绩考察。引进先进的人才测评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心理测评术,增大考察方法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考察干部结果真实性。

2、继续扩大考察面。把考察工作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和一般群众中去,加强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评定。在纵向上,除了认真听取考察对象的上级主管部门意见,了解其工作在全行业、全系统所处的位置及所发挥的作用外,还注意征求其下属单位的意见,全面了解其决策领导能力、民主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精神、群众路线的执行情况;在横向上,一方面到考察对象业务工作往来较多的单位调查,特别重视听取党性强、敢讲真话的老同志的意见。另一方面加强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把干部的业余爱好、社会交往和个人家庭生活重大事项、家庭财产、个人婚姻情况的重大变化、子女入学就业情况纳入考察范围,以全面把握干部情况。

3、改进考察方法。注意做到“四个结合”,即实行日常考察和任职前考察结合,全面考察与专项考察结合,民主测评与专家评议结合,正面考察与侧面了解结合。比如,在考察前,先根据掌握的情况,拟定考察重点。考察时,认真阅查考察对象的各种工作记录和档案资料,采取个别谈话、同考察对象面谈、专项调查等办法,广泛了解情况。借鉴吸收“三讲”教育的做法,结合任前公示等制度,发放《征求意见表》,书面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4、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和失察追究制。除严格执行《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细则》的规定外,所有考察责任主体必须对考察过程、结果和所提供意见负责。对于隐瞒真相、蓄意破坏考察和因考察失误而造成的失真失实,追究有关单位、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5、建立并完善任期追踪考察制。建立任期日常考察制度,改变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等不良做法,实行动态考察、信息积累的办法,避免“一次考察定终身”所造成的可能失误。重视年度考核工作,积极利用年度考察结果,减少考察工作偶然性、突击性所造成的片面性影响。

高难度谈话范文4

那么交谈这个问题呢,其实从交际礼仪的角度来讲,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告诉我们交谈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什么,内容,言为心声,语言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耐人寻味,所以内容很重要。我们说这个人会说话,这个人有思想,这个人善于表达,其实内容很重要。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形式。如果说内容是讲说什么的话,那么第二个问题讲的是如何说。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谈话的问题,如何说也比较重要。比如从生活中的礼仪来告诉我们,在如何说的问题上,以上三个点你要注意:第一个点要细语柔声。不仅吐字清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要避免粗声大嗓。说实话,你又不是在黄土高坡,又不是在亘古深沟,没必要高谈阔论。在公众场合和别人交谈之时高声喧哗是没有教养的标志,这一点你一定要注意,细语柔声,所谓有理不在声高,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呢,你应该在交谈的形式你要注意要善于跟交谈对象互动。什么叫互动?互动就是形成良性的反馈。你说的话人家爱听,人家说的话你会意会心,觉得有意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那你跟别人说话,你说了半天,别人觉得都是废话,不爱听,有意思吗?要互动。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有时候说话确实会形成你说话他就是不爱听。有一天跟几个女同志一块吃饭,开完会了吃饭去了,吃饭呢,当时图省事,不是请客了,都是自己人,就进了一家家常菜馆。家常菜说实话做得很好吃,价钱也非常公道,服务的小姐年轻漂亮,也特热情,但是不擅说话。我们几个人往那儿一坐,人家就笑眯眯上来了,几位要饭吗?我说个社交经验,一般来讲,女同志对女同志要求比较严格,我这个人有预警机制的,我担心那女同志一生气,因为是位置的问题,你是买主,你就可以挑剔,你可以找事,我担心她们说上几句难听话,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说几句难听话,那菜晚上不说,万一里边加点多余的东西呢。当然不至于,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得赶快和稀泥。当时我说,靓女,你看你长得这么漂亮,你也不看清楚了,我们几个人像洪七公吗?我想拿丐帮幽她一默,没想到那个靓女非常纯洁地问,谁是洪七公?她跟你划的是一套拳,互动有问题了。所以这个很重要,这个说话要懂得看对象讲规矩,这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要有眼色。

第三个点你要注意什么呢?第三个点就是要注意尊重对方。礼者敬人也,那么你和别人交谈时一定要眼里有事,心里有人,懂得尊重对方。具体而论呢,我们从谈话这个礼仪有四个不准:第一个不准,不打断对方。说个老百姓的话,别插嘴,你有说话的权利,对方也有说话的权利,别轻易打断别人,打断别人是没有教养的标志。当然有时候撞车怎么办?他在那儿不说,咱怕冷场,咱上去了,咱一张嘴人家也来了,请对方先说,退一退,退一步地阔天宽,不打断对方。第二,不补充对方。有人他有一个缺点,这缺点其实我也有,就是好为人师,总显得比人家懂得多。刚才讲得要摆正位置,你有说话的权利,对方也有说话的权利,你有关注的热点,对方也有关注的热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人们考虑问题角度不一样,所以真正容人的人给人家说话的机会,给人家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不要去补充他,补充他说明你懂得比他多。不是原则问题就罢了,有人好这口,比如你跟他说,你说今天北京温度高,32度,他马上告诉你天津更高,34度。你跟他说上海今天下雨了,他告诉你,杭州也下雨了。你干嘛非要说那个话,我又不到那儿去,你何苦?说话其实有一个技巧的,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相信在座的同学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有这个经验,四个字,少说多听。在公众场合和在外人面前,特别当你跟对方那个位置不平等时,待人接物交谈的基本技巧少说多听,因为言多必失。所谓不补充人家。

高难度谈话范文5

交谈的礼节: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对方长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之类的话。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东道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风景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交谈的话题:

与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讲什么话题。一般人在交际场中,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你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了解或考虑,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这时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休,即按照当时的环境觅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作为第一句。比如说:听说您和某先生是老同学?或是说:您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意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生活上畅谈下去。如: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它的话题。赞美一样东西常常也是一种最稳当得体的开头话。如赞美主人家的花养得好之类。

高难度谈话范文6

[关键词] 口译 口头表达 隐秘性 说话人

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在她的著作和文章中,对口译理论有过多次阐述。她认为,口译“并不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理解言语,然后再用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翻译的优美和意义正在于它始终是沟通表达和理解的桥梁”。口译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理解、分析和输出三个阶段。口译的原则非常简单,就是把话语看成是交际的整体形式,然后再根据更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合适的共同点,使别人理解与原语相同的思想。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和认知过程,需要高智力和高技能,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与笔译相比具有时间上的即时性、内容上的随意性和译者的孤立无等三个特点。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李芳琴指出,口译具有即时性、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的多层次性和口语性三个特点;口译的标准是准、顺、快。为了进行成功的口译,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语言功底,译者还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口译中的非语言因素,使它们起到帮助译者理解和表达的作用。

一、口头表达的隐秘性

译员接受和理解谈话内容,通常是以即席的口头表达形式出现的,我们称之为口头语言。口头表达在内容上具有隐秘性。比如说,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一起聊昨天发生在他们办公室里的一件趣事,其中一个人只要一提到某一句话,另一个人就会联想起那件趣事,哈哈大笑,而别的人也许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在进行会议翻译时,译员既不是谈话的直接参与者,又不是一般听众;而说话人并不是对着译员说话,而是对着了解主题、了解前后关系的同事们说的。对译员来说,口头表达的隐秘性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李逵六,1994)。一般说来,大学教师和新闻记者讲话,比较容易翻译,因为他们习惯于对听众说话,间或做一些解释,并且尽力准确地表达思想,但能够这样说话的人实在为数不多。译员常常遇到的情况是:他需要根据前后关系把听到的话消化了,再找出谈话中的深层含义,分辨出哪些是说话人想说又没有直说的内容,最后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在国际会议上或国际交往中,相互之间虽然不会一无所知,但要相互理解,仍存在着不少障碍。有些参加国际会议的人说起话来好像同自己的同乡说话一样,听者所接受的则不仅是另一种语言,而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和另一种文化背景。例如,中国人在谈到货币问题时以人民币为单位,对于其他国家人来说就需要换算才能知道其价值,简便的方法是用通用的美元来表示。

谈话的隐秘性主要出现在谈话开始或者突如其来的简短交谈中,这时译员通常毫无思想准备,而且对谈话内容又不熟悉,一时又找不到连接点。但有经验的译员会很快找到联系,马上适应谈话主题。

译员在工作时,要理解哪些是想说而没有说出的意思,言语间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译员对口头语言的隐秘性是有了解的,因而采取注释的方法。有分析经验的译员不仅能知道含蓄的信息,而且能领悟出谈话的背景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中国人见到外国人喜欢突然问一句“怎么样?”这短短3个字,不同的情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可以指身体怎样?吃得如何?谈判是否顺利?如何正确理解,这就要看译员对语言隐秘性的认识程度了。

二、说话人、说话的内在逻辑和目的

同一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尚且会产生很大的困难,何况属于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文化关系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所以,译者在进行口译之前,应尽可能地利用已知信息,对谈话做出一定的预设和猜测,减轻现场口译时的压力和困难。

1.说话人

说话人是谈话的触发者,又是谈话的参与者。他说话的目的直接:说明一个问题,代表某种利益,说服犹豫不决的人。正因为说话人是谈话的参与者,因此译员对他的话不能孤立地看,而应联系到整个情况。可以说,说话人要说的话,对于译员来说已经具有某种可以猜出的性质。

说话人的身份是由他的地位、他的政治态度和和他的职业确定的。因此,译员要理解说话的含义,就必须搞清楚说话人的身份,他是教书的还是当官的,是美国人还是新西兰人,是经商的还是搞科研的。

为了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做出正确翻译,选择合适的褒义或贬义的词语,译员要克服先入为主,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谈话的内容。例如,有一位译员随中国代表去大众汽车总部访问,由于时间仓促,事前对谈话对象和谈话内容一无所知。谈话双方一坐下,就谈到上海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问题。译员凭自己的理解推测,德方可能是不主张中方拥有较高的国产化比重的。因为上海国产化高了,德方赚钱不是少了吗?后来,听了好一阵,才明白了双方的基本态度,翻译起来也觉得顺当多了。

了解说话人,不仅对理解很关键,对表达也同样重要。在口译之前,译员应根据说话人的特点,为所用的语言定一个基调。一般说来,美国人的特点是坦率、自信,应尽量避免用about,might,some等词语;北欧人办事讲计划、节奏不快,应放慢语速,用清晰详细的字句;日本人注重级别,应对各级别的称谓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英国人重修养讲礼仪,应主动采用polite form。

2.说话的内在逻辑

有时,说话人说出的事,译员一时不能领会,这时,译员要善于分析,仔细考虑,找出说话的内在逻辑,探明可能的意义。译员一定要分析谈话的内在联系,因为要正确理解,有时非了解隐匿的意义不可。

塞莱斯科维奇女士讲了她自己的一次经验。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当她听参加会议的代表说穷人的货币支出高于富人时,她觉得不可思议,怎么收入少的反而会支出高呢?

在这种缺少背景知识以至无法理解谈话意思的情况下,译员应意识到,说话人对谈话主题往往比自己了解得更清楚。说话人在正式的场合是不会信口开河的。这时,译员可以先将听到的话语照字面翻译,即使有些笨拙也不要紧,不要按自己的理解随意改动或加入自己的褒贬。在谈话进一步展开时,译员一边翻译,一边听,一边分析理解,弄清了谈话的内在逻辑后,就可以进一步大胆、灵活地翻译了。如上例中,塞莱斯科维奇女士就处理得很好。她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先是有点生涩地照译了。后来,在翻译过程中,她从概率论的观点出发考虑这个问题,并突然想到相对性这个概念,按收入比例穷人支出的钱当然比富人要多得多。于是,问题解决了,下面的翻译就十分流畅了。

3.说话的目的性

国际会议或其他会谈的每一次谈话,都是有其目的性的。完全没有目的的闲谈可能是思想贫乏的表现。如果有人说:“这棵树真大。”听话的人自然会问:“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如果这句话是在大树下手拿电锯的伐木工人说的,就有可能有多种多样的意思,我们要注意的是它的目的性。它可能是说这树太大了,不好伐;也可能是说这树伐倒了有些可惜。如果翻译这句话,译员就应采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了解说话的目的性是全面理解谈话内容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目的,谈话就会失去了中心。目的性在谈话的开始时并不明显,交谈几句后才会逐渐表现出来。所以,听懂谈话,并做出合适的翻译,听懂其目的性是很关键的。译员一旦清楚了说话的目的性,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分析谈话的全部内容了。

三、文化差异

口译的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可以分为语音听辨、语法层次分析、语义和篇章分析、文体修辞分析、文化分析、意义推断和综合。翻译中的理解离不开阐释,阐释又以两种相关语言文化知识为基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实践证明,理解上的困难不一定来自语言本身,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反而常常是文化上的差异,而跨文化研究除语言外,还有交际、人文、风俗、习惯、传统、宗教等因素。

朱基同志在就职演说后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问他当选总理时的心情,他说“我感到惶恐得很”。“惶恐”二字的语言涵义并不难理解,但是,如果选用“horrified”、“terrible”等语言层次的外文,就会使外国听众误解他的本意。中国人说“惶恐得很”,有时是一种谦虚的表示,意思是:我的能力还不太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或者表示某件事责任重大,有压力。此时,译员就应对这两个字正确定位,根据上下文、当时的交际环境、对朱总理的了解,用恰当的词汇表达总理的真实思想。

“你辛苦了。”在中国使用范围很广,而英语没有完全对应的说法,如果将这句话翻译成“you are tired.”“You’ve had a hard time”或“You’ve gone through a lot of hardships.”这种直接的翻译会使讲英文的人感到不悦甚至反感。遇到这种中国味很浓的语言,译者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对一个经过长途旅行后的外国人,可以说“You must be tired from a long trip?”表示关心和理解,外宾听了就会觉得和亲切。对刚刚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的人,可以说“Well done!That was a hard job.”这样,不仅表示了祝贺,还承认了对方付出的辛苦劳动。

当外国人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直译为“It’s my duty.”中方的自谦之辞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被误解为“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愿意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这时,译者应译为“With pleasure”或“It is my pleasure”。

如果在口译中套用“您是哪位”的表达形式,西方人会觉得十分不礼貌。如果一个人谈到自己的妻子时用“爱人”这个词,译者一定不能译成“lover”,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人的意思。

总之,口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难度,译员应具备百科全书似的知识。除此之外,译者应了解各国的风俗、文化,还应重视口头表达的隐秘性、说话人、说话的内在逻辑和说话的目的性等非语言因素,译前认真揣摩,对所译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测,以便在现场口译时间紧迫、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译得通顺、准确。

参考文献:

[1]李逵六.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外文出版社,2001.

[3]李芳秦.新世纪口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上一篇曹植七步诗

下一篇今日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