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事故范例6篇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范文1

关键词:10KV 电缆线路 故障检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园区企业日益增加,10 kV交联配电缆依靠自身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承担了越来越多重大的供配电任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10 kV电力电缆线路故障率仍然很高,给国民经济造成一定损失。笔者依据多年工作实践,结合陕西地方泾渭电网的实际情况对10 kV电力电缆线路故障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电力电缆配电线路故障对线路设备和电网的危害,提出了加强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宣传,提高验收标准及加强电缆制作工艺和标准等应对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

1.电力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

电力电缆绝缘损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制造缺陷:市场上使用的电力电缆多是采用塑料、橡胶等材质作为电力电缆的绝缘材料。二为运行损失:电缆在长期运行情况下,电缆绝缘材料会发生树枝化放电,使得绝缘性能大大降低,可能造成事故。 电缆在使用中因受到外力作用从而造成电缆绝缘损坏或导体断折发生事故。外力作用主要包括机械直接作用、行驶设备碾压、地下不均匀沉降、悬挂电缆自重拉伸、动物啃咬等。外力作用是电力电缆故障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该原因占到电力电缆事故发生率的约72%。

2.分析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方法

2.1电桥法。电桥法一直是工程现场检测电缆故障最直接、最简单的操作方法,电桥法按接线形式上可分为正接法和反接法两种。正接电桥法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正接电桥法优点是简单、方便、操作安全、精确度高。缺点是电桥法中对电阻R1、R2的要求很高,电阻太大将影响电桥的灵敏度,太小容易计算连线电阻造成误差。且该方法不适用于高阻故障和闪络故障。它克服了正接法不能测量高阻故障的缺点,在对高阻故障定位时,不必对电缆进行烧穿,还可以通过加大电压E的幅度,使故障点击穿,在击穿的同时可以对故障进行定位。

2.2低压脉冲反射法。低压脉冲反射法又称雷达法,它是受第二次世界大战雷达的启发而发明的,它通过观察故障点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的时间差进行测距。低压脉冲反射法用于测量电缆的低阻、短路与断路故障。测量时将脉冲信号自测试端送入被测试电缆。该脉冲将沿着电缆传播,当遇到阻抗不匹配点,如短路点、断路点、中间头时,由于波阻抗失配形成反射,脉冲返回到测量端并被记录下来。

2.3直流高压闪络法。直流高压闪络法(简称直闪法)用于测量闪络击穿性故障,即故障点电阻极高,在用高压试验设备把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就会产生闪络击穿现象。故障点的闪络将产生跃变电压波和电流脉冲波。这个跃变电压波和电流脉冲波以行波的形式在故障点和电缆的终端之间往返反射,在电缆的测试端口将电磁波记录下来,便可以根据电磁波的波形判断电波往返反射的时间。

2.4冲击高压闪络法。当故障处形成贯穿性通道或故障电阻不很高时,随着电压的逐渐增大,只是泄露电流逐步增大,而故障点不闪络或由于泄露电流不断增大,而使试验设备容量受到限制以及由于试验设备的内阻很大,导致故障点加不上高压,电压全降在试验设备的内阻上的现象出现时,必须采用冲击高压闪络法,简称冲闪法。冲击高压闪络法同样具有采集脉冲电压信号和采集脉冲电流信号两种方式,目前现场普遍应用的是采集脉冲电流法。

2.5远端短路环法。远端短路环法测试接线与正常的测试接线法区别在电缆测量端和终端把故障线芯与一完好线芯连接在一起,得到远端短路的测试波形。将远端短路后的波形与没有短路时的波形进行比较,得到两个不同路径传播过来的脉冲到达时间差。电力电缆故障的定点检测方法

2.6冲击放电声测法。声测法定首先要用前面介绍的电缆测距方法对长距离电缆线路进行事故点测距,计算出事故点距离,根据电缆敷设路径找到事故点大致位置。在电缆测试端连接冲击电压装置对电缆施加脉冲高压,故障点产生规则放电,因放电的能量与电缆电容及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例,较大放电能量在故障点释放,故障点会产生较大的放电声音。然后,在粗测所得的故障点位置的前后,用接收故障点放电声响的装置(即定点仪)来确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放电声最大处,即为电缆故障点所在的位置,实现精确定点。

2.7声磁同步法。声磁同步法是声测法的改进方法,就是在用声测法的同时再利用电磁波接收装置接收放电产生的电磁波。在故障电缆上施加冲击高压使故障点放电发出爆声,用测量仪器同时检测声音信号和故障点放电产生的脉冲磁场信号。电磁波和声波的接收同步,如果能听到振动声波的同时,又显示出故障点放电电磁波的存在,说明故障点就在附近,否则应视为干扰信号。当背景噪声较大时可以运用此方法。声磁法可以提高故障点的识别能力,而且通过检测接收到的磁声信号时间差,还可以估计故障点距离探头的位置。

3.快速查找故障的方法

事故发生后,工作负责人应对事故情况进行分析,不盲目地进行查找,如对事故发生地点进行预测。

3.1根据继电保护动作情况预测。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跳闸: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一般为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短路时,保护范围最大,占线路全长的50%左右。而当线路处于最小运行方式时,保护范围最小,占线路全长的15%~20%。因此,电流速断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则说明故障点一般位于线路前段(靠近变电所侧)。

3.2根据线路路径情况预测。线路路径在污染区的,大雾天气或春秋季节小雨,该线路发生跳闸事故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污闪事故,要重点对污染区线路进行排查。

线路路径在树木区的,在夏秋季节有风天气,该线路发生跳闸事故时,首先应该考虑是由树木引起的,重点对森林、树木区线路进行检查。

3.3根据线路的绝缘水平预测。全电缆线路绝缘最薄弱的地方是终端头、中间接头处。所以全电缆线路发生跳闸故障,首先检查终端头、中间接头是否被击穿。有架空绝缘线和架空裸导线组成的线路,首先考虑架空裸导线段线路。

3.4根据线路客户分布及用电情况预测。线路上如果接有造纸、矿冶等用电企业的,检查时应该从这些企业开始,因为这些企业用电负荷较重,易发生事故。

结束语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美化、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城市输电线路采用电缆的比例越来越高,10 kV电缆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运行环境隐蔽在地下,长期受到污水、污汽腐蚀的恶劣影响,电缆外破和电缆中间接头故障所占比例很高。

参考文献

[1]于景丰,赵峰.电力电缆实用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8.

[2]史济康,罗俊华,袁检等.XLPE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复合介质沿面放电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1,27(4):52-53.

冲击地压事故范文2

关键词 配电线路;防雷;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61-03

0 引言

以防止接地短路事故和公共安全为目的,高压配电线路的绝缘化从1999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发展,安阳地区基本完成了配电线路80%的绝缘化。

通过绝缘化,因人身事故和树木接触而引起的接地短路事故急剧减少。而且,通过绝缘化,因雷电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断线也大幅度减少。但是,因雷电引起的断线反而增加,在高压配电线路的断线原因中,雷害所占的比例与使用裸导线时相比,使用绝缘导线时增加了40%。此外在绝缘导线断线的情况下,即使导线垂落地面上,由于有绝缘被覆,也不能检测出接地,产生尽管断线还继续送电的可能性,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供电公司将配电线路防雷为重要课题对待。

1 配电线路上产生的雷电过电压

1.1 威胁配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的种类

对配电线路的绝缘形成威胁的雷电过电压,有如图1所示的3种雷害原因。

图1

1.2 直击雷

直击雷电过电压是雷直击配电线路时产生的过电压,流入的电流、产生的电压都极其大。其雷电冲击现象,为当电力线上流过急剧的电流时,电流I和在电力线上产生的电压U有如下关系:

过电压U=冲击阻抗Z×雷电流I (1)

线路的冲击阻抗是早些时间给出的流过线路的电流和在线路与大地间产生的电压的关系,由配电线路的形状和距地面高度决定。通常配电线路的相导线,其冲击阻抗为300Ω~500Ω。等价的导体截面越小,冲击阻抗越大。

例如,若20kA的雷电流直接落到配电线路的中间上,在线路两侧流过10kA的电流,若设配电线路的冲击阻抗为500Ω,则根据式(1)计算,产生的雷电过电压极大为5 000kV。

由于5 000kV大大超过高压配电线路的绝缘,故容易使绝缘子放电(绝缘破坏),同理,对于直击雷,即使是小的雷,如果不采取对策,也会导致绝缘破坏。

1.3 感应雷

威胁配电线路绝缘的感应雷是在雷放电的回击过程中产生的。感应雷有以下特征:

感应雷的主要成分是在雷放电的回击过程中产生的。

在配电线路上产生的感应雷电压在距落雷地点最近的点为最大。

雷电流和感应雷电压的极性相反。即负极性雷电流和正极性感应雷电压、正极性雷电流和负极性感应雷电压的组合。

1.4 逆流雷

当雷落到高建筑物时,一部分雷电流流过与该建筑物连接的配电线路,由此电流引起配电线路损害。

由于雷不直接落到配电线路上,故与直击雷不同;由于一部分雷电流流入配电线路,故与感应雷不同,而产生逆流雷时,存在配电线路末端的避雷器烧损事故不断增加,在向无线中继站和电视塔等位于地势较高处的站所供电的配电线路中,若站所侧的接地电阻高,则铁塔落雷时接地电位上升,致使较大雷电流反向侵入。在这些站所中,需确保极低的接地电阻值。

2 配电设备的绝缘特性

50%闪络电压:在多次施加同样波形、相同峰值冲击电压的情况下,将闪络发生的概率为50%的电压值称为50%闪络电压。该值是实验测试的闪络,由升降法或插入法求得。

雷电冲击耐压:即使对试品施加该电压,也不产生绝缘破坏的电压值就是耐压。

2.1 绝缘子和设备的绝缘特性

各种绝缘子和设备的特性,对通常所用的绝缘子,各生产厂家产品均符合国标。其雷电冲击耐压,大致如下:

1)10kV配电线路的雷电冲击耐压为60kV以上;

2)一般串联设备比并联设备的耐压高,下列设备如按雷电冲击耐压能力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则为:高压耐张绝缘子>高压针式绝缘子>充气式(真空)开关>高压熔断器>柱上变压器。

将串联设备的耐压设计的比高压熔断器和柱上变压器的耐压高的理由,是因为串联设备中的设备的绝缘破坏的影响范围广。

2.2 绝缘子和设备的电压-时间(U-t)特性

图2

图2 在雷电冲击耐压试验中,绝缘子和设备施加将要发生闪络的电压,求出50%闪络电压和标准偏差。

若从50%闪络电压徐徐上升所加的雷电冲击电压,则如图2所示,发生闪络的时间将缩短。将施加的电压峰值(U)和从施加雷电冲击电压开始到闪络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称为U-t特。

图3

如图3所示,假如在避雷器的U-t曲线时间短的一侧具有急剧上升的A特性,则在施加相当大电压的情况下,最初在设备侧产生闪络,避雷器未起作用。实际上避雷器的放电电压如图3中B特性所示,在所有时间点比设备的闪络电压都低,能起到保护作用,我们可以认为10kV配电设备和避雷器可确保充分协调配合。

3 配电线路的雷害情况

3.1 绝缘部位闪络由工频续流引起的损害

因雷电过电压而使绝缘部位闪络成为引发条件,必然产生雷害事故。但是,从目前先进的制造技术判断,可以认为单以雷电过电压的能量以至发生永久性事故的例子较少。在只有一相配电线路闪络的情况下,在10kV非接地系统,流过的接地电流很小,以至于造成设备破坏的情况较小。因此,在设备产生损坏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是二相以上的短路而引起工频续流的发生,作为达到二相短路的机理,除同一支持杆中的二相接地或二相短路外,还应考虑不同杆间的二相接地情况。实际上,在不同杆的异相间有不少事故发生的事例。

比较典型有两种情况:1)在配电线路绝缘子部分发生二相以上的闪络,系统流过短路电流,在变电站的保护未来得及动作情况下以致断线,停电损害影响较大。该情况的例子是伴随配电线路绝缘化而增加的断线事故,如果在绝缘导线上产生闪络,则工频电弧点被固定,熔断时间变短,变电站保护难以防止断线;2)在柱上变压器的高压熔断器的负荷侧发生闪络的情况下,由于在续流回路中加入熔丝,故通过熔丝遮断工频续流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仅仅造成该柱上变压器的用户停电。

3.2 由直击雷的能量引起的损害

在雷害中,不一定只是遵循上述绝缘闪络工频续流的过程,有部分事故明显为由直击雷的能量引起的。如:混凝土电杆顶部的破坏,混凝土电杆顶部除雷直击外无电流的通过点,除去机械的原因而引起的破坏,水泥的缺损和剥离,一般可认为是雷电直击的能量引起的;避雷器的烧损事故,也可以认为全部是直击雷引起的。

4 避雷器的防雷

避雷器是装设在电路和大地之间,抑制系统发生的过电压、防止电气设备绝缘破坏的保护装置,一旦发生过电压,就要求其迅速动作,对电压进行抑制,过电压消失后,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绝缘状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避雷器由串联间隙和SiC组合成阀式避雷器是配电线路用避雷器主流。九十年代后,ZnO元件的避雷器成为主流,氧化锌避雷器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可靠性都比原阀式避雷器有很大的提高。

4.1 避雷器的性能

作为避雷器的电气,对其特性有几项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放电开始电压(动作开始电压)

如果从保护效果方面看,则避雷器的放电开始电压以低为好。配电设备的绝缘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就越能提高不同电杆间的保护效果。避雷器的放电开始电压的U-t特性(电压-时间特性)如图3所示,按通常要求,避雷器的U-t曲线不与保护设备的U-t曲线相交,为防止系统中产生的持续性异常放电而使避雷器烧损,放电开始电压多设在该电影值以上。

4.2 限制电压特性(避雷器放电电流-避雷器端子间电压特性)

限制电压是避雷器放电时产生的避雷器端子间的电压,是决定避雷器动作时保护性能的重要特性。

避雷器限制电压特性要素,由于电流和端子间电压(限制电压)无比例关系,故称非线性阻抗。在避雷器放电电流和侵入雷电过电压中有关系式

Ei=ZIa+Ua (2)

式中:Ei为侵入雷电过电压;

Z为线路的冲击阻抗;

Ia为避雷器放电电流;

Ua为避雷器端子电压(限制电压)。

放电容量

尽管因避雷器放电电流引起避雷器元件过热,导致烧损例子并不多,但也不是一点没有。所以避雷器的放电容量,应使用大于2 500A的额定值。

4.3 避雷器的保护范围

雷电过电压的侵入形态是各种各样的,简单的如图4所示,假如过电压从线路左侧侵入。过电压在架空线路上的传播速度接近300m/μs(光速)。从应保护的绝缘子支持点通过过电压,到达电压达到避雷器的时间需要a/300(μs)。即使忽略到达避雷器放电开始时间,由于避雷器的效果,折返到达绝缘子还需要a/300(μs),故至少延时a/150(μs),才能在绝缘子点产生避雷器的效果。在考虑防雷保护时,需要将过电压作为行波处理。

图4

决定避雷器的保护范围的主要因素是雷电过电压的波头陡度,如果雷电过电压的波头长度大于a/150(μs),即使避雷器与保护点的距离较远,也有效果;如果波头长度短,则可保护距离a(m)变短。例如,设波头长度为0.1μs,要使(a/150)<0.1不等式成立,a应为15m以下。增加避雷器的设置数量方法,可以缩短应保护的绝缘子设备和最近的避雷器之间的距离,是防范直击雷和严重的感应雷等的陡波雷电冲击的对策。

4.4 避雷器的接地

如果避雷器动作,在其接地点流过冲击电流I则在线路上产生因接地电阻R引起的电位上升I・R,施加在保护设备电压的为I・R加避雷器的端子间电压,若该值大,则有可能使应保护设备绝缘闪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一种方法是尽量降低接地电阻,另外方法是,将保护设备接地和避雷器接地连接在一起,此时,施加在保护设备电压,不叠加I・R的电位上升部分,只叠加避雷器的端子间电压。

5 架空地线的防雷

用于配电线路的架空地线,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效果:

1)利用架空地线与相导线的电磁遮蔽效果抑制感应雷电压;

2)将雷引向架空地线,防止雷直接击向相导线;

3)将直击到架空地线的雷电流分流到与架空地线有一定距离的不同杆塔的接地极,抑制遭雷击杆塔的接地电位上升,防止逆闪络;

4)通过架空地线和相导线的电磁耦合,降低直击雷时的绝缘子间电压,防止闪络;降低避雷器通过电流;

5)通过降低雷直击时和用户设备落雷时,雷电流逆流向供电电源的配电线路的避雷器通过电流,来防止避雷器烧损。

以上5个方面,其中2)、3)、4)是对线路直击雷的对策,这也是经常在输电线路的雷害对策中研究使用,1)感应雷对策,5)是防止因雷电流而烧损避雷器,是在配电线路中较为常见问题。

6 绝缘导线的雷击响应特性

因雷引起绝缘导线断线的起因与裸导线相同,是由于雷电过电压破坏绝缘子和绝缘覆盖的绝缘产生接地。由于10kV系统一般为小接地电流系统,故一相接地时流过的接地电流最大为数安培,大多数可短时间恢复绝缘,一相接地不至于断线。

如果二相或三相发生接地,就会通过金属横担形成相间短路状态,流过数千安培的短路电流,该短路电流引起导线熔断,在绝缘导线中,由于短路电流的流入、流出点固定在最初绝缘破坏时产生的绝缘导线的针孔部,因此,电弧热量集中在针孔部,以致在短时间内断线。通常导致二相断线、三相断线的情况较多,即使一相断线,伴随电弧电流的通过,一般在其他相留下痕迹。

绝缘导线和绝缘子组合的绝缘特性:

由于绝缘子的电容与绝缘导线的电容相比相当小,故在雷电过电压加到配电线路上时,绝缘子和绝缘导线组合的绝缘破坏情况较复杂。在电容小的绝缘子和电容大的绝缘导线的组合中,绝缘子分担的电压变大,首先在绝缘子部位发生闪络,其后绝缘导线是否继续发生闪络,则因条件而异。

裸导线与绝缘导线相比较,雷电冲击电压施加到裸导线的情况下,雷电冲击电压越高,闪络时间越短,且从放电点急速下降到零电压。而在绝缘导线中电压开始缓慢下降,其后,施加电压一定或稍有上升的电压,存在就此持续不发生绝缘破坏,和最终发生大电压降落以致绝缘破坏两种状态。

在绝缘导线中电压开始缓慢下降过程,为绝缘子闪络过程,此时不至于造成击穿绝缘导线被覆盖部分的绝缘破坏。在绝缘子部位放电后,从绝缘子部位放电点向绝缘导线的长度方向开始沿表面放电,在该沿表面放电过程中,大量电荷附在放电路径上,因此,电压波形根据放电情况以各种形态变化,如果通过沿表面放电提供的电荷变大,则施加电压再次上升,破坏绝缘导线。

7 配电线路雷害对策

配电线路的雷害对策的目的。是减少因事故引起的停电时间,以及为了公共安全和减轻维护作业。最近,对应高度产业社会和高度信息时代,防止瞬时电压降低也成为一个重要目的。

配电线路防雷对策主要方法如图5

图5

其实现目的为:

1)以预防雷电过电压方法为主;

2)使因雷电过电压而引起的绝缘闪络次数减少;

3)事故电流(续流)对策;

4)为防止重大事故,限制隔离闪络地点(被害地点)将配电线路停电区间缩小局限化等。

组合这些方法,实现雷害对策。但由于雷的形状,落雷频度因地域而异,且配电设备的形态也因各电力公司而不同,故不能仅用一种方法。过去的防雷方针从以2)为基本方法,辅助采用3)方法来看是比较理想的。4)方法是加强防止随绝缘导线的普及而引起断线的对策。

参考文献

冲击地压事故范文3

关键词:10KV配电网故障方案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防范措施

10kV配电线路的特点是农网的线路多、供电的半径长、并且大部分线路为放射式树枝型的供电线路,线路间无联络,线路分段开关数量少,线路保护设备仍然简陋。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对配电线路的改造力度,使配电线路运行水平得到提高,但线路事故仍时有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1.1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

一般,10kV配电网绝缘水平低,线间距离较小,并且架空线路通过的位置多为丘陵、山地、空旷地方及有污染源的工业园地,线路易遭受雷击、外力破坏和设备等故障,致使线路跳闸。根据一般的运行经验,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常见事故有如下几种:

1.1.1自然灾害因素

1.1.1.1雷击事故

统计表明,中等雷暴日地区配电变压器的雷击损坏率为1%。究其原因如下:

(1)逆变换过电压。根据文,配电变压器采用三点共地接线,如图1所示。

图1避雷器、低压绕组和变压器外壳三点共同接地接线

所谓逆变换过电压,即当10kV侧侵入雷电波,引起避雷器动作时,在接地电阻上流过大量的冲击电流,产生压降IR,这个压降作用在低压绕阻的中性点上,使中性点的电位抬高,当低压线路比较长时,低压线路相当于波阻抗接地。因此,在中性点电位作用下,低压绕组将流过较大的冲击电流,三相绕组中流过的冲击电流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磁通在高压绕组中按变压器匝数比感应出数值极高的脉冲电势。三相的脉冲电势方向相同、大小也相等(假定三相磁路对称)。由于高压绕组接成星形,且中性点不接地,因此在高压绕组中,虽有脉冲电势,但无冲击电流。冲击电流只在低压绕组中流通,高压绕组中没有对应的冲击电流来平衡,因此,低压绕组中的冲击电流全部成为激磁电流,产生很大的零序磁通,高压侧感应很高的电势。由于高压绕组出线端电位受避雷残压固定,这个感应电势就沿着绕组分布,在中性点幅值最大。因此,中性点绝缘容易击穿。同时,层间和匝间的电位梯度也相应增大,可能在其他部位发生层间和匝间的绝缘击穿。这种过电压首先是由高压进波引起的,再由低压电磁感应至高压绕组,通常称之为逆变换。比如接地电阻R为7Ω,由计算知道逆变换电压约为910KV,它可能导致绕组中性点附近层间或匝间绝缘击穿。

(2)正变换过电压。所谓正变换过电压,如图1所示,当雷电波由低压线路侵入时,配电变压器低压绕组就有冲击电流流过,它也将按匝数比在高压绕组上产生感应电动势,使高压侧中性电位大大提高,它们层间和匝间的梯度电压也相应地增加。这种由于低压进波在高压侧产生过电压的过程,称为正变换。试验表明,当低压进波为10kV,接地电阻5Ω时,高压绕组上的层间梯度电压有的超过配电变压器的层间电压。

1.1.1.2如何防止

(1)在低压侧加装MOA。它可有效限制正、逆变换过电压。其接线如图1所示。MOA的安装位置尽量靠近配电变压器,接地引线尽量短,以限制作用于配电变压器绝缘上的过电压。

(2)在低压侧加装平衡绕组。它从根本上抑制正、逆变换过电压。实践证明它是治本的好办法。除了雷电外、强对流天气、大雾、霜冻等造成事故的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对配电线路设施破坏极大。由于本地区地处亚热带多雷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98d/a以上,一些较长的10kV线路没有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同时避雷器引下线被盗等也会引起雷电及事故。导线连接器接触不良。很多地区以前都习惯使用并沟线夹作为10kV线路的连接器,甚至个别采用缠绕的方式接线,导致导线连接不良,经受不住强大雷击电流的冲击而烧损导线。避雷器接地装置不合格。不合格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大于10Ω,泄流能力低,雷击电流不能快速流入大地。避雷线引下线被盗,雷击电流无法流入大地。

1.1.2外力破坏造成的故障

因10kV线路面向用户端,线路通道复杂,交跨各类线路、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树木等较多,极易引发线路故障。因此外力破坏亦是10kV配电线路多发事故的原因之一。这类事故根据破坏源头可分为:树木生长超过与10kV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造成线路接地;车辆或施工机具误碰撞触10kV架空线路及杆(塔),引起线路接地;风筝碰触引起10kV架空线路相间短路速断跳闸;铁塔的塔材、金具被盗引起杆塔倾斜或倒杆(塔);杆塔基础或拉线基础被雨水冲刷严重引起倒杆(塔);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进程中,有大量的市政施工。基建、市政施工时,对配网造成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基面开挖伤及地下敷设电缆;②施工机械、物料超高超长碰触带电部位或破坏杆塔;城区大部分线路架设在公路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繁忙,以及少数驾驶员的违章驾驶,引起的车辆撞倒杆事故发生;导线悬挂异物类。一些庆典礼炮和彩带,放风筝,生活垃圾中的漂浮塑料、农用的塑料薄膜等物体,也对配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隐患。

1.1.3设备故障导致线路跳闸事故

由于安装水平以及制造质量等原因,导致户外电气设备存在着缺陷,设备之间的连接接触面不够,接触电阻过大;或者由于负荷电流大,引起连接处发热烧毁,导致线路缺相运行。

1.1.4用户产权设施造成的故障

用户产权电力设施普遍存在无人管理、配电房防护措施不完善、电缆沟坍塌积水等问题,仍然运行着一部分多年的老型号电力设备。因缺乏维护,内部故障时,分界点的开关未跳闸或高压保险未熔断,甚至有的单位直接将高压保险短接,造成越级跳柱上开关甚至变电站开关,而且发生故障后抢修困难、修复期长。部分客户在销户时,直接将变压器等设备拆除,而留下高压T接线,悬挂在空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运行管理中影响配网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巡视不到位、消缺不及时。巡视不到位,主要是人员技能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导线在运行中磨损、断股等缺陷以及设备缺陷等未能及时发现。消缺不及时,主要是消缺管理流程不清晰、检修质量不高、责任考核不落实。

1.2故障的防范措施

1.2.1针对天气因素采取的反事故措施

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特别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近几年来的运行经验,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在雷击时极少发生闪络故障,故障发生点集中在针式绝缘子上,进一步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安装线路避雷器则是一个经济、简单、有效的措施。在线路较长、易受雷击的线路上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防雷金具,以及在变压器高低压侧装设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穿刺型防弧金具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金具高压电极与绝缘导线紧密接触,耐受电弧烧灼,运行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定期检测接地网,确保接地网的接地阻值合格。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积累资料,达到预警预报条件的气象灾害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1.2.2防外力破坏

在交通道路边的杆塔堆砌防撞墩并涂上醒目的反光漆,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对于在配电线路附近的施工,应及时联络施工方,并签订防护责任书,避免盲目施工导致线路跳闸。加强打击破坏盗窃10kV线路塔材及金具的力度,力求得到当地公安、治保部门的配合。运行部门定期巡视检查10kV线路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和违章建筑物,对被雨水冲刷严重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进行及时维修,对存在缺陷的设备及时处理和检修,对违章建筑物进行清理整顿。

1.2.3防设备故障

对10kV线路杆塔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够牢固的杆塔及时进行加固基础或增加拉线。新立杆塔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对于线路连接部分,应装设铜铝线耳或铜铝线夹使其接触良好。

1.2.4完善配网结构。

首先是加强配电线路的结构调整,使布局更加合理。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加,一些导线的截面积显得偏小,因此可换截面积较大的导线,或加装复导线来增大输送容量,同时可以减少电能损耗。在主干线路增设分段开关、分支开关,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停电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开环网络改成“手拉手”的环网,这样能极大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并减小因故障或正常检修引起的停电范围。

2做好配电安全运行维护工作

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掌握配电线路设备运行的健康状况、线路防护区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及时发现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缺陷和隐患,设备本身的缺陷和隐患,为配电线路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依据,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3结束语

电力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深入,10kV配电网也迅速得到发展扩大。配电网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用电。我们必须对配电网络故障认真分析及仔细研究,下大力气进行整改和加强管理,才能保证电网安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蔡乐,邓佑满,朱小平.改进的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算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1,25(26):48-50.

冲击地压事故范文4

关键词:配电网;过电压保护;防范

1 通过对配电网过电压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存在如下面问题:

a、配电变压器雷击损坏率高(不少地区为1%)。

b、架空配电线路雷击断线事故频繁,有的地区年雷击断线事故达数十次。

c、低压网络遭受雷击多,造成人身伤亡和电能表击坏等事故。

d、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不良和铁磁谐振,导致保险丝熔断甚至电压互感器烧损。

2 配电变压器的过电压保护

目前,我国3-10kV配电变压器多为Y,yno接线。变压器高压侧的避雷器接地线与变压器金属外壳、低压侧的中时性点均按有关规程采用三点连在一起的接地方式。当高压侧落雷三相同时进波时,通过避雷器的雷电流会在接地电阻上产生很大的压降,该压降有可能使低压低侧线圈绝缘击穿;同时,通过电磁感应将在变压器高压绕组上按其变比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并在高压侧中性点上达到最大值,最终使中性点的绝缘击穿。这种反变换过电压还可能将高压绕组的层间或匝间绝缘击穿。

另一种情况是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线路落雪,作用于低压侧的冲击波按变比感应到变压器高压侧。这一电压的幅值也能使高压侧的绝缘击穿,这就是正变换引起的过电压。

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加装避雷器有效地抑制低压绕组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使高压绕组得到保护。

我国电力系统现还有少量Y,zo结线的配电变压器,雷击事故就少见。因此种变压器低压侧每一相绕组由两个相等的“半套 绕组”分别绕在两个铁心柱上,反串而成的。这种结线方式的配电变压器,当高压侧落雷或低压侧三相进波时,在半套绕组中流过的冲击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Γ加之这种绕组的冲击零序阻抗很小,在每个铁心上磁通几乎等于零。因此,在高压绕组中基本上没有正逆变换所引起的过电压。

运行实践表明,有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加装FS-0.5和FS-0.38低压避雷器或低压氧化锌避雷器,能使雷击损坏事故下降,这种措施效果较明显。表1为截止2014年牡丹江地区雷击损坏配变的情况。

为了减少配电变压器雷击损坏事故,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采用下列技术措施:

a、对雷电强烈地区以及向农村供电的配电变压器,或新建的配电网络,应尽量推广Y,zo结线配电变压器。

b、Y,yno结线配电变压器除在高压侧采用阀型避雷器保护外,低压侧要用低压避雷器保护。

c、对多雷地区为农业供电的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可采用残压低的避雷器保护。

3 配电线路断线

在配电网中,由过电压引起的断线事故十分频繁,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3.1 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

由于绝缘子配置不当,在雷击时往往造成绝缘子闪络或击碎,进而扩大成为断线事故。为了减少这种事故,应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3~10kV钢筋混凝土杆配电线路,宜采用瓷横担或其他绝缘材料的横担;如果用铁横担,宜采用高一电压等级的绝缘子……”。

近年来,北京地区对配电线路上各种组合方式的绝缘子全面进行了冲击试验,其结果见表2。根据冲击试验结果可以正确选择各种绝缘子组合。

3.2 配电网没有配置适当的消弧线圈

当绝缘子击穿造成单相接地故障时,一般都是电弧性接地,如果电容电流较大,又无消弧线圈进行补偿,故障点的电弧将难以熄灭,可能烧断导线或扩大为大间故障。

3.3 配电线路出线开关跳闸时间设定不当

随着电力网容量不断增大,系统短路电流增加。如果开关跳闸时间很短,发生断线的可能性就少。配电线路过流保护整定时间短,再配合重合曾装置的正确动作,发生断线事故的机会就可大为减少。

3.4 导线截面积过小

通常,根据实际运行经验,铝导线截面积在于5mm2及以下时,发生断线事故约占90%。因此,在配电线路设计中选择最小线号时适当考虑此点。

4 低压线路落雷

4.1 进户线落雷情况分析

在我国,低压架空线路和进户线下遭受雷击的情况比较普遍。雷击进户线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多数发生在多雷地区,进线在没有遮蔽的情况下,其瓷瓶脚下接地是十分危险的。

对配电线路的事故情况分析可知:a.雷击进户线对人体放电而造成死亡的距离多数在1.5m以内,占全部事故的90%以上;b.人对进户线距离超过2m以上一般都会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比较安全。

4.2 低压配电过电压保护措施

4.2.1 在低压线路进入建筑物前50m处安装第一组低压避雷器,并可靠接地,在建筑物内再装一组低压避雷器。这种保护方式一般只对特别重要的低压用户才考虑采用。

4.2.2 在低压线进入建筑物前的电杆上支持导线的绝缘子铁脚接地。当低压线路遭受雷击时,既能起放电间隙的作用,又能降低侵入建筑物内的雷电电压幅,以防危及人身安全和各种低压电气设备。通常,接地电阻值不超过30Ω。

4.2.3 电能表防雷击。对处于多雷地区或易击地段直接与架空线路相连接的电能表应加装间隙保护,间隙距离一般采用1.5-2mm;也可采用通讯设备上的500V真空放电器,或采用小型低压避雷器保护电能表。

5 配电网铁磁谐振

冲击地压事故范文5

关键词:10kV 配电线路 防雷保护 间隙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 10kV配电线的绝缘水平低,当线路由于雷电活动和雷电过电压线路绝缘子闪络时产生的,可以很容易地导致此类事故,在配电线路的设计上,以节省线路走廊和使用塔多回路技术为主,这四个塔竖立建立了循环备份,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节约线路走廊,减少了线的投资,但由于塔多回路和行与行之间的电气距离远远不够的,因此,一回线遭受雷击后线路绝缘子地面损坏故障,如果流量后继续发生故障的次数也比较大,连续陆空电弧会出现与免费的热和光自由的两极,小环之间的距离,然后自由弧将蔓延到其他线路,造成接地故障的发生相同的极点,将导致更严重的回线故障的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可靠性可用于电源配电线路,在上述线路中,加强绝缘的方法,可采取更换绝缘电线裸电线,绝缘膜,增加绝缘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间隙,更换绝缘子模型等方法,以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一、雷电冲击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对空气间隙施加冲击电压,使电压随着时间迅速由零上升到峰值后,又逐渐哀减。研究表明,空气间隙完成击穿过程所需的时间与电压形式和间隙的结构都有关,但在任何情况下,这个时间都反映出有它的偶然性,这一现象决定了空气间隙击穿的统计性。在多次施加电压时,击穿时而发生,存在一个击穿的概率 P。随着电压峰值的继续升高,多次施加电压时,间隙的击穿百分比越来越高。最后,当电压峰值超过某一值后,间隙在每次施加电压时都将发生击穿。事实上,这个值在实验中是很难准确求得的,但已有的试验数据表明,在雷电冲击击穿电压下,空气间隙击穿电压或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的概率大体上遵从正态分布,可用式( 1)来表示

式( 1) 中 u50为击穿概率为 50% 时的峰值电压,δ 是标准偏差。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由于放电时延较长,雷电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大,其标准偏差可取为 3%。函数 P( u) 不存在为 0 和 1 的数值,因此相当于 P =0 的耐受电压 u0和 p = 1 的保证击穿电压 u100取 u0= u50( 1 -δ) ,u100= u50( 1 + 3δ) 。查表可知,当 u0= 0.9u50,u100= 1.09u50时,其耐受概率和间隙保证击穿的概率均为 99.85%,因此以 u0和u100来进行绝缘配合,安全性是足够高的。

设保护间隙在雷电冲击 50% 放电电压为 uh50,在此间隙距离下的雷电冲击波形的保证击穿电压uh100= uh50( 1 +3δ) 。另设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为 uj50,则此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uj0= uj50( 1 - 3δ) 。按照雷电冲击电压下保护间隙和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原则,要使保护间隙在雷电冲击过电压下能够保证先于绝缘子串放电,可靠保护绝缘子,使 uh100= uj0,uh50( 1 + 3δ) = uj50( 1 -3δ) ,计算知此时 uh50= 0.835uj50,即只要保护间隙的雷电冲击 50% 放电电压不大于绝缘子串雷电冲击50% 放电电压的 0.835 倍,保护间隙就可以在雷电过电压时对绝缘子串进行有效的保护。这种绝缘配合方式下保护间隙对绝缘子串的保护效果分析如下: 设 uh和 uj,分别为保护间隙的雷电冲击击穿电压和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 uh-N(uh50,0.032u2h50) ,uj- N( uj50,0.032u2j50) 。当 uh

则 z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当 uh> uj时保护是小概率,为:

取 k =0.8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得到 P( uh> uj) =P( z > 3.81 ) = 0.007% ,即保护间隙的雷电冲击50% 放电电压只要不大于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50% 放电电压的 0.85 倍,则保护间隙对绝缘子串的保护有效性不小于 99.993%。因此采用 uh50=0.835uj50,即保护间隙雷电冲击 50% 放电电压为绝缘子串放电冲击闪络电压的0.835倍,是可以在雷击闪络时对绝缘子串进行有效保护的。

二、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操作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是电力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电感和电容元件,如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消弧线圈、电抗器、线路电感等,它们均可以作为电感元件,而线路导线对地电容和相间电容,补偿用的并联和串联电容器组,和高压设备的杂散电容均可作为电容元件。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使其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将产生过渡过程,在过渡过程中,由于电源继续供给能量,而且储存在电感中的磁能将会在一瞬间转变为以静电场能量形式储存在系统的电容中,由此产生了数倍于电源电压的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是延续几毫秒至几十毫秒之后才消失的暂态过电压。近年来开展的对操作过电压波形下气体绝缘放电特性的研究表明,操作过电压的波形对放电电压也有很大的影响。试验表明,对于各种形状的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间隙的击穿多发生右波前时间范围内,波尾时间对击穿电压没有影响,并且操作冲击的击穿电压和波前时间之间呈现所谓的“U 形曲线”的关系,即空气间隙的 50% 击穿电压在不同的波前时间下具有极小值,并且对应于极小值的波前时间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对于 7 m以下的间隙,这个波前时间大致在( 50―200) μS之间,因此采取规程规定的 250 /2 500 μS 标准操作冲击波形下的保护间隙的击穿电压进行绝缘配合。

10kV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要考虑以下几种操作过电压: 空载线路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开断空载线路和并联补偿电容过电压、开断空载变压器过电压、以及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对于10kV系统的绝缘配合,系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 U 可取为4 倍的线路最大运行相电压,即 40kV。在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或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的概率分布大体上也遵从正态分布,如同雷电冲击电压一样,也用式( 1) 表示。但是与雷电冲击电压不同的是,由于空间电荷的形成、扩散和放电时延有很大的统计性,所以操作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大,一般要比雷电冲击击穿电压大得多。对于波前时间在数十到数百μS的操作冲击电压,极不均匀电场间隙的 50% 击穿电压的标准偏差σ约为5% ,波前时间超过 1 000 μs 后,可达 8% 左右。因此保护间隙在操作冲击电压下的耐受电压仍可以取为:u0= u50( 1 -3σ) 。根据保护间隙在操作冲击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原则,即要使保护间隙在系统可能的最大操作过电压下击穿的概率足够小,也不降低整个线路的绝缘水平,应使 u0=u50( 1 -3σ) 。因为保护间隙的操作冲击击穿电压的波形取为 250/2 500 μs 的标准波形,这里 σ 取为 5%,得( u50- u0) /u0= 0.15 /0.85 = 0.176。即满足在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下绝缘配合的要求,保护间隙的操作冲击 50%放电电压应该比系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高 17.6%。

由此可知,10kV系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为40kV,因此保护间隙的操作冲击 50% 放电电压应该大于 47.04kV,可能满足设计要求。因为极不均匀电场中操作冲击击穿电压同样有极性效应,正极性下的操作冲击 50% 击穿电压要比负极性下小的多,所以进行绝缘配合的保护间隙的操作冲击击穿电压取为正极性下的值。按照 u50= 47.04kV,查正极性下标准操作冲击波 50% 放电电压和间隙距离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到满足绝缘配合要求的保护间隙的绝缘配合距离为 18 mm。

三、基于 ANSYS 的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配合仿真

根据以上保护间隙和绝缘子串在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下的绝缘配合的结果可知,满足绝缘配合要求的保护间隙最大距离为 21.06 mm,最小间隙距离为 18 mm,因此满足设计要求的保护间隙两个引弧端头之间的距离要在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之间取值,这里取为 20 mm,由此设计出来的间隙距离已经可以满足工程上安装的要求。在 10kV输电线路中多采用 P -15 针式陶瓷绝缘子。其结构以及尺寸如图 1 所示。现在其两端加装两个球形招弧端子,即保护间隙为 20 mm 的两个球形放电装置。两个球直径均为 20 mm,两球球心距绝缘子边缘10 mm,建模仿真,如图 2 和图 3。

结束语

以上所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在 10kV线路遭受雷击时输导雷电流和工频续流,不使放电电弧沿绝缘子串形成,保护了绝缘子不受烧伤和击穿,防止了线路掉线停电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线路在雷电过电压下的安全运行。以上的雷电冲击 50% 闪络电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该防雷保护间隙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华伟. 高速公路电器、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J]. 安防科技. 2004(10)

[2] 曾勇智,周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的防雷保护[J]. 机电设备. 2008(03)

[3] 许志斌. 浅析高速公路机电三大系统的防雷保护技术[J]. 硅谷. 2008(16)

冲击地压事故范文6

Abstract:Detriment of the transformer outlet short circuit is introduced.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ng outlet short circuits are discussed from technological and management aspects.

关键词:预防;变压器;出口短路

Key words:prevention;transformer;outlet short circuit

中图分类号:TM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57-01

1变压器出口短路的危害

电力变压器在发生出口短路时的电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下,绕组的尺寸或形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产生绕组变形。绕组变形包括轴向和径向尺寸的变化,器身位移,绕组扭曲、鼓包和匝间短路等,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变压器统组变形后;有的会立即发生损坏事故,更多的是仍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运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变形的严重程度和部部位。显然,这种变压器是带“病”运行,具有故障隐患。这是因为:

(1)绕组机械性能下降,当再次遭受到短路电流冲击时,将承受不住巨大的冲击电动力的作用而发生损坏事故。例如,某台40MVA、110kV的电力变压器,低压侧遭受短路冲击后,常规试验没有发现异常现象;投入运行后1年,在一次短路事故中损坏。

(2)绝缘距离发生变化,或固体绝缘受到损伤,导致局部放电发生。当遇到过电压作用时,绕组便有可能发生饼间或匝间短路导致变压器绝缘击穿事故。或者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因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绝缘损伤部位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变压器发生绝缘击穿事故。

(3)累积效应,运行经验表明,运行变压器一旦发生绕组变形,将导致累积效应,出现恶性循环。

例如,某台31.5MVA、110kV的电力变压器,在运行的5年中,10kV侧曾遭受多次冲击,经吊罩检查发现其内部绕组已存在严重变形现象。若不是及时发现绕组变形;很难说在什么时候这台电力变压器就会发生事故。再如,某变电站的一台40MVA、110kV电力变压器发生短路后速断保护跳开三侧断路器,经预防性试验合格再投运1个月后,油征气体增长。一停运检修发现35kV绕组已整体变形,包括10kV绕组多处有露铜,导线有烧融现象。因此,对于绕组已有变形但仍在运行的电力变压器来说,虽然并不意味着会立即发生绝缘击穿事故,但根据变形情况不同;当再次遭受并不大的过电流或过电压,甚至在正常运行的铁磁振动作用下;也可能导致绝缘击穿事故。所以,在有的所谓“雷击”或“突发”事故中,很可能隐藏着绕组变形故障因素。

2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的技术措施

2.1 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加装绝缘热缩套。对变压器的中、低压侧电压等级是35KV及以下的,只要其出线采用的是硬母线,可以从变压器出口接线桩头一直到开关柜的母线,包括开关室内高压开关柜底部母排,全部加装绝缘热缩套。如果采用的是软母线,可在变压器出口接线桩头和穿墙套管附近加装绝缘热缩套。这样可有效防止小动物等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2.2 对变压器的中、低压侧为35KV或10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由于其属于中性点,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相接地时发生谐振过电压,从而引起绝缘击穿,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防止单相接地时发生谐振过电压的措施: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开口三角加装消谐器,如微电脑控制的电子消谐器。

2.3 对变压器中低压侧的支柱瓷瓶,包括高压开关柜可更换爬距较大的防污瓷瓶,或者涂刷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RTV),防止绝缘击穿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应满足DL/T627-1997标准。

2.4 将变压器中低压侧的开关更换为开断容量更大的开关,防止因开断容量不足引起开关爆炸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2.5 对变压器、母线及线路避雷器要全部更换为性能良好的氧化锌避雷器,提高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2.6 不断完善变压器的保护配置。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尽量采取微机化,双重化,尽可能安装母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应配置限时速断保护,动作时间应

2.7 对进线为双电源备用电源自投的110KV变电站,要采取措施防止备用电源自投对故障变压器的再次冲击。

3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变压器保护的年检以及继电保护的定值、保护压板的管理工作,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杜绝故障时因保护拒动对变压器造成的损害。

3.2 科学合理的计算保护定值,消除保护“死区”,快速切除流过变压器的故障电流。

3.3 对抗外部短路强度较差的变压器或者受过出口短路冲击发生变形的变压器,对于系统短路跳闸后的自动重合或强行投运,应看到其不利的因素。

3.4 加强对线路的巡视,发现长高的树木等及时砍伐,防止线路接地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或者引起的过电压。

3.5 加强电缆构封堵,严防小动物进入开关室,避免小动物引起的单相接地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也避免其引起的过电压对变压器的损害。

3.6 对于全封闭的开关室,加装排气扇通风,或者安装抽湿机,始终保持开关室的干燥,防止设备凝露及污闪事故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3.7 加强对变压器出口处避雷器的预试和运行维护,确保其对因雷击等产生的过电压的吸收,防止避雷器损坏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3.8 加强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3.9 加强技术监督工作,严禁设备超周期运行,对室内母线及瓷瓶定期清扫,及时进行耐压试验,确保设备绝缘良好。

3.10 每年安排2次以上的设备红外线普测,积极开展避雷器在线监测、绝缘在线监测、高压开关SF6气体在线监测等项目,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上一篇写事作文指导

下一篇精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