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春晚范例6篇

我看春晚范文1

薄遵皓月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有“胖胖包子馆”,讲得是一张五十元的假人民币故事。有小虎队唱的一首歌,还有一个司机和一位女警察的故事,他们两人交换工作,最后又换回来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刘谦变的魔术,真的是太精彩了,刘谦真是英俊潇洒,一下子就把一瓶果汁给变没了,最精彩的还在后面呢!刘谦紧说着:“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千万不要眨眼。”他一下子就把手穿透了桌子,真的是很精彩!妈妈说:“他是把桌子移开的。”

精彩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是天已经很晚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电视机,走进了卧室。

我看春晚范文2

又到了一年一度守旧迎新的除夕之夜了,除了吃饺子,放烟花之外,最值得期待的还是每年一次的春晚了,看春晚就如同吃饺子一样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从80年代初期始,到现在春晚也办了30多年了,像我们这些八零后可以说是伴着春晚一起长大的吧,春晚就如一个初生婴儿般一路成长,成熟。

印象中那时候看春晚用的电视是14寸的黑白电视,画面还不清晰,当时电视还不普及,到了除夕,就早早的吃过饺子后去有电视的邻居家看春晚,不大的房间早已经挤满了人,几家人围着一个黑白电视看春晚,人多也热闹,有说有笑,各家的小孩时而看两眼春晚,时而打打闹闹;大人则一边看春晚,一边吹牛乱侃,谈天说地,直至深夜都不愿离去,那情景 温馨且有浓浓的年味。

在那时,能看上春晚就意味着你有了吹牛的资本了。第二天,看了春晚的就会向没看过春晚的朋友炫耀、描述、甚至绘声绘色的表演模仿个别节目,似乎看过春晚就跟中了大奖一样,甚是自豪和骄傲!!!当然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放炮竹,才是我们的乐趣所在啊。

慢慢的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看春晚都成了一家一户守岁必不可少的消遣项目,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看着春晚谈谈心,聊聊天,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然后在畅想和规划好新一年的计划。现在的我们,外出谋生,一年到头,一家人能团圆在一起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坐在一起看春晚的机会就更有限了。

我看春晚范文3

为什么春晚不好看了?

不管你对于冯导出任马年春晚总导演一事态度如何,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曾经代表了全国文艺演出最高水平的春晚,这些年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好看了。以语言类节目为例,无论是相声还是小品,“不好笑”是这几年最常听到的评价;即使是咱们的“春晚之王”本山大叔,在宣布收山前参加的几次春晚中,也没能躲过“晚节不保”的议论。不过这次身为语言节目总监的他,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呢?我们可以明年再议。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在于稀缺性的丧失。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春晚当年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汇集了当时全国最知名的明星大腕,吸纳了制作最精良的文艺节目;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这些都是观众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的。但是,这些年随着各种媒体的蓬勃发展,观众对于文艺娱乐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十分容易地得到满足,所以春晚便失去这种鹤立鸡群的地位了。

还是以语言类节目为例,对于此类节目,人们最基本的诉求是“好笑”;但是,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在微博之类的社交网站上,每天都在批量地生产和传播着无数的幽默内容,各种笑话段子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再想创作出新鲜而高质量的幽默作品,满足观众日益被抬高的笑点,确实不怎么容易。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如果长期暴露在某种强度的刺激下,人们对于刺激就会逐渐适应,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产生相同的反应。平日里伙食的丰富,让许多人开始抱怨年夜饭大餐的寡淡无味;同样,越来越丰富的日常文化生活,也让春晚这道年度文艺盛宴看起来不那么诱人了。

春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在于观众口味日趋多元化。办一台晚会,满足全国十几亿观众中大多数人的文艺诉求,这本来就非一件易事。如果说在过去的年代,文化生活的贫乏让大家的口味相对单一,那么到了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要想满足所有人就不可能了。用冯导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已经不是众口称颂的年代了。

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春晚面临的困境。无论谁担当导演,都很难对这些现状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作为过去集中时代的产物,春晚似乎越来越难以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渐渐走入了死胡同。

为什么春晚不好看了大家还要看?

尽管“春晚越来越不好看”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尽管每年春晚之后都能听到一片骂声,在大年夜的晚上,春晚仍然会在许多家庭的电视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什么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我们仍然会对春晚有所期望,甚至在大半年之前就开始议论它的导演人选,并会因为最终人选的确定而激起惊涛骇浪?

首先是习惯的力量。经历了30年的发展,舂晚的意义早已不限于一台简单的文艺晚会,而是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当中,成为了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有说有笑地观看春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过年的一种仪式。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场景更能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合家团圆的强调呢?即使节目再无趣,形式再脱节于时代,只要春晚还能提供一个借口,让我们和家人坐到一起,那么它就大概永远不会消失。

其次,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春晚的节目本身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但是它的另外一项功能——制造话题的能力,却依然保持了下来,甚至变得愈发强大了。在“那些年”的春晚中,某个明星的发型或是服饰,可能会引领一整年的潮流;晚会上演出的一首歌曲,可能成为接下来一整年的流行金曲,在大街小巷中被千万人传唱。近年来,尽管春晚的节目本身不再具有吸引力,它的话题性却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强化:春晚的“不好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聊天谈资。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一边收看春晚,一边在网上实时交流看法,批判、嘲笑、讽刺节目中的不合意之处(别跟我说这事儿你没干过)。这种“吐槽春晚”活动甚至已经超越了“收看春晚”本身,成为了千百万年轻人在大年夜最期待的项目。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聚在一起交流关于第三方的负面意见(也就是俗话说的“说坏话”)时,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紧密。如今的春晚正是创造了这样一种机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让我们得以分享彼此的看法;对于参与其中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轻松而自发的社交活动,也是春晚存在的主要价值所在。除此之外,当我们发表关于春晚节目的看法时,实际上也是在向他人展示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品味,这种自我表达可以强化我们的身份认同,让我们更加乐此不疲。

我看春晚范文4

   观看春晚的观后感范文600字左右

  大年三十到了,这天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央视的春晚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家都会早早忙完手头上的活,把电视机调到中央频道收看节目。由于今年的节目单迟迟不肯公布,这使得这场春晚多了几分神秘感,让我们更加的期待节目的播出了。

  今年依旧是歌舞开场,浓重的年味溢出屏幕,这似乎成了春晚的惯例。我并不讨厌要这样的开场,如果失去了这些年坚持的特色那么春晚就似乎失去原本该有的味道,因为这就是春晚,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春晚!充满了年味的春晚!

  今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和去年相似,小品和杂技、魔术、歌舞唱跳还有武术。我很期待武术表演,因为武术是我们历史的传承,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年《少年强》那个节目,真的是令人振奎!今年上台的明星有很多都是偶像明星,这是今年的亮点之一,真是令人期待呀!特别三小只和王一博,他们是新生一代的代表,有能力也有名气,是很多人喜欢的明星。

  等了有一会了,王一博终于开始表演了,我心心念念等了好久,果然不失所望,跳得太好看了,年轻与朝气在他身上洋溢出来,真不愧是新生一代的好明星呀!

  春晚的小品也很有趣,小品是爸妈最喜欢的节目,我们一家人看的前仰后合的真好玩,晚会的节目真的是太多了,看得应接不暇。

  春晚还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倒计时拜年,连父母都做好准备和我一起开始了倒计时,高声的喊出五四三二一后,街道上也传来了鞭炮的声响,喜悦充斥着整个街道。

  看春晚是我们中国人庆祝新年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每年能看到春晚真是幸福呀。

  观看春晚的观后感范文600字左右

  事业再好,都不如陪家人在家里欢欢喜喜过大年。包饺子,吃团圆饭,陪家人一起跨年,放鞭炮,别忘了还有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央视春晚》。这些年《春晚》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和家人吃着团圆饭,打开了电视机。吃了,喝了,玩了,当然少不了最后的跨年。

  在20xx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每一个表演者都毫不逊色地展现出自己的风采。随着开场舞《春海》的音乐响起,也就意味着20xx央视春晚正式开幕。

  开场歌舞完毕,六位主持人身着典雅的晚礼服出现在舞台正中央给大家拜年。这次春晚分会场来到了:井冈山、深圳和长春。井冈山的朋友,深圳的'朋友和长春的朋友的欢呼声可以看出他们的热情。

  当然少不了拜年,但是也少不了演员们的表演。看完一整段的表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妙言趣语》。两位演员配合得相当不错,岳云鹏说的“洗澡没法涂沐浴液”真是戳中了我们全家的笑点。连爷爷奶奶不识字的都逗笑了。

  搞笑的小品,优美动听的歌声,舞蹈者们的舞姿,当然还少不了神奇的魔术。今年我国的魔术师——刘谦,再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那一刻刻让人紧张而兴奋的时刻,让观众感受到魔术的神奇与速度。让人看不出任何一点破绽。

  时间一刻一刻地过去,观众们也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的精彩表演。

  10…9……3…2…1…0…,新年快乐!

  观看春晚的观后感范文600字左右

  晚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歌舞《在你伟大的怀抱里》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共圆家国梦想、共建美好家园的壮志豪情;歌曲《山水中国美》《美丽中国走起来》景观式呈现“美丽中国”的壮阔景象,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过雪山草地》等经典歌曲,让观众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岁月;歌曲《六尺巷》生动诠释了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看春晚范文5

赵本山为什么退出?央视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在节目不断打磨过程中,赵本山始终觉得作品未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对于这一解释,互联网上议论纷纷,甚至传出了赵本山与央视不合的传言。对此,春晚总导演哈文进行了否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蛇年春晚上看不到赵本山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尊重赵本山的决定。

毫不夸张地说,赵本山是春晚最重要的男一号,相当于一部群星荟萃贺岁电影中最有号召力的明星。自赵本山参演春晚的二十几年来,全国亿万观众都是在独特的赵氏小品的陪伴下,度过漫漫除夕的。他是春晚的象征之一,是最重要的娱乐符号之一,也是收视率的重要保证。

可以这么说,如果将整个春晚比作一场大戏的话,赵本山是毫无疑问的高潮,没有之一。距蛇年春晚半月有余,赵本山就早早宣布退出,可以想见对春晚的号召力、收视率会有相当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从消息发出后网友的反应和媒体的报道都可见一斑。

不过据我的观察,赵本山二度退出春晚,所引起的震动效应比起去年来已经弱了很多。我还记得龙年春晚前赵本山突然宣布退出春晚的情景,那条消息几乎像是投出了一发核弹,无论是网友还是媒体,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观看没有赵本山的春晚的心理准备。

而今年,虽然还是引发了诸多讨论,但人们的态度明显理性轻松了许多。虽然赵本山并未宣布就此彻底退出春晚,但有媒体已经抛出了“后赵本山时代,春晚该怎么办?”的议题。很多人叹息之余,其实已经做好了告别赵本山的准备。

谁都无法否认,身心老去是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因为身心疲惫难负压力,还是因为和央视理念不一难以合作,即使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赵本山就算休养生息后2014年还能卷土重来,观众也迟早会面对赵本山的身心不支,继而面对彻底没有赵本山的春晚。

表面看,赵本山二度退出春晚自然是件坏事。央视春晚节目组必须要面对观众的质疑和失望。更重要的是,观众会选择用遥控器投票——最近几年间,抱着“春晚只看赵本山”心态的观众数不胜数,少了这道招牌菜,他们可能直接就奔别桌去了。失去赵本山对春晚的损失有多大,央视自己心里最清楚,哈文这大半年来百般劝说赵本山重返春晚舞台就是明证。

但从长远来说,赵本山再度告退对央视春晚改革也不无帮助,至少促使决策者不得不提前着手想办法面对这一问题。若不然,每年都费尽力气苦口婆心把本山大叔请上春晚,可是有一天他实在没法演了,谁能够填补他留下的巨大真空?

观众们可以稍感安慰的是,央视其实已经在未雨绸缪了。无论是把《中国好声音》选手请上春晚舞台,还是摒除门户之见向郭德纲这种央视过去不喜的“异类”抛出橄榄枝,观众们都可以将其视为一旦赵本山登不了台能够填补部分失望的“B方案”。尽管他们一时间还无法完全取代赵本山在整台晚会中的作用,但能有点缓冲过渡,总比完全没有强。君不见,有条被转了不知多少次的微博:“没了赵本山,至少还有郭德纲。”

从这个角度讲,以后的春晚总导演们应该感谢哈文,至少她会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思考,我将来这桌菜假如没了赵本山,谁来代替他?

其实,随着娱乐样态的多样化、央视春晚影响力的下降,在没了赵本山之后,导演组的压力反而会小些。他们有大量的机会寻找新人、新节目,做新尝试,甚至不怕失败,以丰富春晚节目单。从这个角度讲,赵本山告别春晚,对双方而言也许都是一种解脱。

在后赵本山时代,如何做好春晚这道菜,如何寻找新焦点吸引观众的眼球,是各届导演组不愿面对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认为:必须尽快培养出赵本山的接班人,培养出真正最接地气儿的民间大腕。这样的人物,注定很独特,要全力寻找、栽培。也许这个人并不来自赵家班,但他一定要具备类似本山的某些特性:第一,有草根味儿;第二,有民间幽默感;第三,懂老百姓喜怒哀乐;第四,表演能力超强。

实际上,赵本山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今后春晚的“大厨”们可以重点培养被视为本山接班人的小沈阳、王小利等某些个苗子,但更不要忽略对真正民间人才的挖掘。

不要忘了,当年的赵本山就是从民间一步一步发掘、推荐而来的。只要不搞近亲繁殖,一切以艺术质量为衡量标准,以中国之大,地域之广,人才之多,喜感之丰富,相信并不难找出下一个喜剧之王。过去这些年,赵本山的光芒太强,对别人构成了一种笼罩,现在,该是新人露出尖尖角的时机了。

有人会说:你对春晚的愿望起点也太低了。我承认很低,因为每年总得习惯性地在新年吃点饺子,春晚,我就把它当饺子了。就算吃不着最好吃的,能吃几口新鲜独特而且不硌牙的,也算不错了。

赵本山为何退出春晚?央视春晚节目组的官方解释是“身体极度疲惫”。此解释可以说是无可指摘,对于脑袋里装着11个支架的本山大爷来说,如果这种解释都不被理解,那也显得太无情无义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有消息确认,赵本山已确定会上辽宁卫视春晚,而且有媒体公布了春节前他的密集行程。几天之后,本山传媒又消息,赵本山将参演江苏卫视春晚。这不禁让人狐疑,老赵根本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才退出央视春晚的。

就在赵本山正式宣布退出央视春晚的两个月前,哈文曾经出现在刘老根大舞台长春剧场。哈文这么做,明显是以低姿态对赵本山发出了诚挚邀请,赵本山也马上心领神会,当场就放话答应上春晚,给人以板上钉钉的印象。但现在这一上一下带来的错愕,怎能不让观众们产生被央视春晚给耍了的感觉?

这是因为小品里那句“小鱼咬脚”变成“小云咬脚”吗?是因为遍布祖国各地的洗浴文化吗?这其实都是小事,容纳赵本山在小品中有所出格已成春晚惯例,而为上春晚对作品进行适当也非赵本山不能承受之重。

赵本山为何不上蛇年春晚,将会成不解之谜。

在我看来,赵本山需要央视春晚,央视春晚更需要赵本山。最近几年间,观众一直在呼吁春晚创新,但并不等于一定要淘汰赵本山才算得上真正的创新。事实上,观众、春晚与赵本山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连锁关系。

观众厌烦春晚的老套,但到了除夕,照样会打开电视机收看,哪怕是边看边骂。若说赵本山总上春晚没新意,可春晚已经没新意了这么多年,不照样年年提前半年多就开始筹备?春晚不死,赵本山就该上,这是个粗暴的道理。

辽宁卫视春晚比央视春晚早一天播出,避免了观众在收看央视春晚时换台到辽宁卫视春晚的尴尬,但由本山小品引发的对文化、人性等方面的讨论与争议,也会脱离央视春晚这个平台,换句话说,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也失去了成为最大话题中心的位置。

那些占据春晚舞台长达20多年的“老一辈艺术家”,年年来打酱油,对观众的吸引力很低。面对春晚,个别大牌的明星直接拒绝,不少腕儿也抱着上和不上都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在卫视春晚那里也是香饽饽,这自然会让一直不能彻底放下颜面的春晚有些为难。

这样一来,春晚只能向赵本山这样的超级腕儿低头,因为赵本山之于春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成了春晚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观众心中已经成为了春晚的代名词。他的荣光是春晚的荣光,他的不堪也是春晚的不堪,作为春晚的标志性人物,赵本山的唯一性无人取代。没有春晚的春节还算春节吗,同样,没有赵本山的春晚还算春晚吗?

赵本山敢于牛气哄哄地挑战春晚权威,源于他深知自己对于春晚的重要性。但春晚尚且不能全部认知到赵本山对于它的重要性。没有张屠夫,就吃带毛猪?在村里只有一个张屠夫的前提下,他不在了,还真得吃带毛猪。

辽宁卫视拿下赵本山,除了乡情元素考虑外,更多的有商业元素的考虑,付给赵本山一块钱出场费,拿着这张牌就能从企业那里拿到同等比例几倍以上的赞助费或广告植入费。央视春晚因为赵本山的缺席而导致多少损失这无法准确估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绝不会因为赵本山的离去而增加收入和影响力。

赵本山肯定也需要春晚。他需要通过上春晚在精英群体那里证明:被你们瞧不上甚至被辱骂为低俗的二人转风格小品,依然会如此受欢迎。他需要挟观众的力量来保持自己与央视谈判的资格、维护等待被邀请的资本。他有一帮弟子要养活,有无数演出场所要盈利,春晚是一个可以为之提供动力的引擎,缺了这台引擎,产业链就会转动无力。

观众肯定还无法放弃赵本山。即便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喜欢赵本山的人要多过不喜欢他的人。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赵本山和春晚仍有一呼百应的魔力。城市人骂赵本山,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消费赵本山,骂他的人都看过他的小品,骂他的小品也为解读娱乐现状与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提供了切入口。

当然,赵本山小品和春晚都没了,春节还一样过,地球也会照样转。但习惯的养成是复杂、奇妙而又无解的,春晚成了新民俗,赵本山就是那碗腊八粥,不喝也行,但喝了更好。

这么多年,观众、春晚与赵本山的恩怨关系已经形成,围绕这种关系所诞生的有关娱乐、商业、文化甚至政治方面的符号也已形成,怎能不让赵本山的一举一动成为春晚的最大新闻?

这不,关于赵本山不上春晚是源于某种政治博弈的猜测也在坊间流传,但这种猜测会在春晚结束后自动停止,继而转到下一年的轮回里。明年,赵本山上不上春晚,仍是春晚解不开理还乱的议题。

作为普通观众一名,我个人最后的陈词是:十分想在春晚看到赵本山。

继去年之后,赵本山再次退出了央视春晚。只不过这一次,时间更早,理由也有所变化。消息后,互联网上一片扼腕叹息之声。

赵本山为什么退出?央视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在节目不断打磨过程中,赵本山始终觉得作品未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对于这一解释,互联网上议论纷纷,甚至传出了赵本山与央视不合的传言。对此,春晚总导演哈文进行了否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蛇年春晚上看不到赵本山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尊重赵本山的决定。

毫不夸张地说,赵本山是春晚最重要的男一号,相当于一部群星荟萃贺岁电影中最有号召力的明星。自赵本山参演春晚的二十几年来,全国亿万观众都是在独特的赵氏小品的陪伴下,度过漫漫除夕的。他是春晚的象征之一,是最重要的娱乐符号之一,也是收视率的重要保证。

可以这么说,如果将整个春晚比作一场大戏的话,赵本山是毫无疑问的高潮,没有之一。距蛇年春晚半月有余,赵本山就早早宣布退出,可以想见对春晚的号召力、收视率会有相当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从消息发出后网友的反应和媒体的报道都可见一斑。

不过据我的观察,赵本山二度退出春晚,所引起的震动效应比起去年来已经弱了很多。我还记得龙年春晚前赵本山突然宣布退出春晚的情景,那条消息几乎像是投出了一发核弹,无论是网友还是媒体,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观看没有赵本山的春晚的心理准备。

而今年,虽然还是引发了诸多讨论,但人们的态度明显理性轻松了许多。虽然赵本山并未宣布就此彻底退出春晚,但有媒体已经抛出了“后赵本山时代,春晚该怎么办?”的议题。很多人叹息之余,其实已经做好了告别赵本山的准备。

谁都无法否认,身心老去是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因为身心疲惫难负压力,还是因为和央视理念不一难以合作,即使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赵本山就算休养生息后2014年还能卷土重来,观众也迟早会面对赵本山的身心不支,继而面对彻底没有赵本山的春晚。

表面看,赵本山二度退出春晚自然是件坏事。央视春晚节目组必须要面对观众的质疑和失望。更重要的是,观众会选择用遥控器投票——最近几年间,抱着“春晚只看赵本山”心态的观众数不胜数,少了这道招牌菜,他们可能直接就奔别桌去了。失去赵本山对春晚的损失有多大,央视自己心里最清楚,哈文这大半年来百般劝说赵本山重返春晚舞台就是明证。

但从长远来说,赵本山再度告退对央视春晚改革也不无帮助,至少促使决策者不得不提前着手想办法面对这一问题。若不然,每年都费尽力气苦口婆心把本山大叔请上春晚,可是有一天他实在没法演了,谁能够填补他留下的巨大真空?

观众们可以稍感安慰的是,央视其实已经在未雨绸缪了。无论是把《中国好声音》选手请上春晚舞台,还是摒除门户之见向郭德纲这种央视过去不喜的“异类”抛出橄榄枝,观众们都可以将其视为一旦赵本山登不了台能够填补部分失望的“B方案”。尽管他们一时间还无法完全取代赵本山在整台晚会中的作用,但能有点缓冲过渡,总比完全没有强。君不见,有条被转了不知多少次的微博:“没了赵本山,至少还有郭德纲。”

从这个角度讲,以后的春晚总导演们应该感谢哈文,至少她会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思考,我将来这桌菜假如没了赵本山,谁来代替他?

其实,随着娱乐样态的多样化、央视春晚影响力的下降,在没了赵本山之后,导演组的压力反而会小些。他们有大量的机会寻找新人、新节目,做新尝试,甚至不怕失败,以丰富春晚节目单。从这个角度讲,赵本山告别春晚,对双方而言也许都是一种解脱。

在后赵本山时代,如何做好春晚这道菜,如何寻找新焦点吸引观众的眼球,是各届导演组不愿面对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认为:必须尽快培养出赵本山的接班人,培养出真正最接地气儿的民间大腕。这样的人物,注定很独特,要全力寻找、栽培。也许这个人并不来自赵家班,但他一定要具备类似本山的某些特性:第一,有草根味儿;第二,有民间幽默感;第三,懂老百姓喜怒哀乐;第四,表演能力超强。

实际上,赵本山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今后春晚的“大厨”们可以重点培养被视为本山接班人的小沈阳、王小利等某些个苗子,但更不要忽略对真正民间人才的挖掘。

不要忘了,当年的赵本山就是从民间一步一步发掘、推荐而来的。只要不搞近亲繁殖,一切以艺术质量为衡量标准,以中国之大,地域之广,人才之多,喜感之丰富,相信并不难找出下一个喜剧之王。过去这些年,赵本山的光芒太强,对别人构成了一种笼罩,现在,该是新人露出尖尖角的时机了。

有人会说:你对春晚的愿望起点也太低了。我承认很低,因为每年总得习惯性地在新年吃点饺子,春晚,我就把它当饺子了。就算吃不着最好吃的,能吃几口新鲜独特而且不硌牙的,也算不错了。

赵本山为何退出春晚?央视春晚节目组的官方解释是“身体极度疲惫”。此解释可以说是无可指摘,对于脑袋里装着11个支架的本山大爷来说,如果这种解释都不被理解,那也显得太无情无义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有消息确认,赵本山已确定会上辽宁卫视春晚,而且有媒体公布了春节前他的密集行程。几天之后,本山传媒又消息,赵本山将参演江苏卫视春晚。这不禁让人狐疑,老赵根本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才退出央视春晚的。

就在赵本山正式宣布退出央视春晚的两个月前,哈文曾经出现在刘老根大舞台长春剧场。哈文这么做,明显是以低姿态对赵本山发出了诚挚邀请,赵本山也马上心领神会,当场就放话答应上春晚,给人以板上钉钉的印象。但现在这一上一下带来的错愕,怎能不让观众们产生被央视春晚给耍了的感觉?

这是因为小品里那句“小鱼咬脚”变成“小云咬脚”吗?是因为遍布祖国各地的洗浴文化吗?这其实都是小事,容纳赵本山在小品中有所出格已成春晚惯例,而为上春晚对作品进行适当也非赵本山不能承受之重。

赵本山为何不上蛇年春晚,将会成不解之谜。

在我看来,赵本山需要央视春晚,央视春晚更需要赵本山。最近几年间,观众一直在呼吁春晚创新,但并不等于一定要淘汰赵本山才算得上真正的创新。事实上,观众、春晚与赵本山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连锁关系。

观众厌烦春晚的老套,但到了除夕,照样会打开电视机收看,哪怕是边看边骂。若说赵本山总上春晚没新意,可春晚已经没新意了这么多年,不照样年年提前半年多就开始筹备?春晚不死,赵本山就该上,这是个粗暴的道理。

辽宁卫视春晚比央视春晚早一天播出,避免了观众在收看央视春晚时换台到辽宁卫视春晚的尴尬,但由本山小品引发的对文化、人性等方面的讨论与争议,也会脱离央视春晚这个平台,换句话说,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也失去了成为最大话题中心的位置。

那些占据春晚舞台长达20多年的“老一辈艺术家”,年年来打酱油,对观众的吸引力很低。面对春晚,个别大牌的明星直接拒绝,不少腕儿也抱着上和不上都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在卫视春晚那里也是香饽饽,这自然会让一直不能彻底放下颜面的春晚有些为难。

这样一来,春晚只能向赵本山这样的超级腕儿低头,因为赵本山之于春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成了春晚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观众心中已经成为了春晚的代名词。他的荣光是春晚的荣光,他的不堪也是春晚的不堪,作为春晚的标志性人物,赵本山的唯一性无人取代。没有春晚的春节还算春节吗,同样,没有赵本山的春晚还算春晚吗?

赵本山敢于牛气哄哄地挑战春晚权威,源于他深知自己对于春晚的重要性。但春晚尚且不能全部认知到赵本山对于它的重要性。没有张屠夫,就吃带毛猪?在村里只有一个张屠夫的前提下,他不在了,还真得吃带毛猪。

辽宁卫视拿下赵本山,除了乡情元素考虑外,更多的有商业元素的考虑,付给赵本山一块钱出场费,拿着这张牌就能从企业那里拿到同等比例几倍以上的赞助费或广告植入费。央视春晚因为赵本山的缺席而导致多少损失这无法准确估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绝不会因为赵本山的离去而增加收入和影响力。

赵本山肯定也需要春晚。他需要通过上春晚在精英群体那里证明:被你们瞧不上甚至被辱骂为低俗的二人转风格小品,依然会如此受欢迎。他需要挟观众的力量来保持自己与央视谈判的资格、维护等待被邀请的资本。他有一帮弟子要养活,有无数演出场所要盈利,春晚是一个可以为之提供动力的引擎,缺了这台引擎,产业链就会转动无力。

观众肯定还无法放弃赵本山。即便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喜欢赵本山的人要多过不喜欢他的人。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赵本山和春晚仍有一呼百应的魔力。城市人骂赵本山,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消费赵本山,骂他的人都看过他的小品,骂他的小品也为解读娱乐现状与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提供了切入口。

当然,赵本山小品和春晚都没了,春节还一样过,地球也会照样转。但习惯的养成是复杂、奇妙而又无解的,春晚成了新民俗,赵本山就是那碗腊八粥,不喝也行,但喝了更好。

这么多年,观众、春晚与赵本山的恩怨关系已经形成,围绕这种关系所诞生的有关娱乐、商业、文化甚至政治方面的符号也已形成,怎能不让赵本山的一举一动成为春晚的最大新闻?

我看春晚范文6

毋庸置疑,无论爱恨,春晚已然成为一个现象,今天我们想通过两个角度: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时代,分别来诠释关于春晚的两个疑惑。

为什么春晚始终成为热门话题?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虽然CCTV春晚的收视率较2011下跌了13.8%,但和其他卫视的春晚相比,CCTV春晚的收视率依然保持着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

很多人看到龙年春晚的节目单时,第一反应会是:好像很无聊的样子,因为没有赵本山,因为没有什么新意。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最终抱怨不已的你,还是在电视节目选择上停留在CCTV 春节联欢晚会上?

有人会说因为没有可选的其他可看;有人会说因为家人都在看;有人会说因为它是个话题,不看就跟不上潮流了;有人会说,其实看春晚更是为了可以看懂微博上的吐槽;有人会说……似乎有一千零一个理由。

在貌似振振有词的背后,“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在窃笑”。 让我姑且扮演科学松鼠会的米亚小姑,从科学剖析大脑的角度来看看这个拧巴的“惯性”是怎么形成的。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George Loewenstein 曾经下结论说:“大脑中绝大部分区域的工作是自发进行的,而不是有意识思考的。大脑中的活动大都是由感性引导的,而不具有认知力。”

人类大脑中的两个区域“腹侧被壳区域”和“内侧前额叶皮质”两个区域就是人类理性和感性思考的“主战场”,本能的情绪反应可以称为感性,深层的思考为理性所有,而具体的行动判断则是二者协同的结果。

映射到全民看春晚这个事件中,可以看作在腹侧被壳区“春晚”无趣的信息后,“内侧前额叶皮质”说:过节的“传统”应该遵守,于是我们的行为表达就成了一边抱怨春晚越来越难看,一边依然准8点开电视看春晚。

那么这个现象是否就仅仅因为是所谓的理性战胜了感性呢?在复杂而精密的大脑,还有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区域发挥了作用。

“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是: 当某一行动被执行,或者同一行动被观察到时,该神经元便会被激活。比如观看电影时,看到女主角哭泣,我们自己也会眼泪盈眶;在观看一场芭蕾舞或是世界顶级钢琴演奏会的时候,你也会觉得自己高贵而美丽。镜像神经元的存在让我们在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会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它会让我们“模仿”他人行为。

之前从心理学角度看,“从众”是因为人们需要抵消内心的不安全感,如果从科学的大脑结构的角度阐释,从众是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生物性的模仿,家人在看春晚,别人在看春晚,所以我们不自觉地就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