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边缘影评范例6篇

明日边缘影评范文1

【关键词】边缘学生;形成原因;特点;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43-02

“边缘学生”的教育是一线老师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边缘学生”一般指的是学业表现差、缺乏取得学业成功能力和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孤僻、价值观偏激、喜欢独处、远离集体活动等情况。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对“边缘学生”的形成原因、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边缘学生”形成的原因

“边缘学生”的形成是一个多因促成的结果。具体而言,包括教师与教学、学生个体以及家庭环境等原因。

1. 教师与教学原因

教师与教学原因被认为是“边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教学环节来看,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普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并没有被根本打破。相反,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应试教育”还有被强化的情况。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造成中小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以成绩论成败”的情况,“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强调智力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评价。对于学业表现较差的学生,则会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不利于“边缘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从教师层面来看,在当前的绩效考核模式下,教师往往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倾向,在教学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划分又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对于心目中的“优生”,百般呵护,万千宠爱;对于“学困生”,则爱理不理,放任自流。在教育学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刻板印象”。“边缘学生”在教学环节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歧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造成学业表现更差,并形成恶性循环。

2. 学生个体原因

“边缘学生”的形成,教师和教学因素只能作为外因,学生个体因素则是内因。从学生个体因素来看,学习动力、智力、学习能力、性格等均可能影响其学业表现。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除极个别特殊学生外,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明显,学习能力和性格对学业表现的影响较大。

“边缘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他们缺乏有效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学习自主性不强、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学业表现的差距。随着学业表现差距越来越大,“边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下降。

现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性格对学生的学习有显著的影响。比如,偏乐观型学生心态相对较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并自主采取措施,但是消极型学生则可能在失败后自暴自弃。此外,学生对失败的归因以及处理态度也是“边缘学生”形成的原因。比如,忧郁质学生在面临失败和挫折时,往往会倾向于否定自己,自我效能感不强。

3. 家庭环境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缘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较差,比如家庭破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等。个别家庭则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不闻不问,认为“我只管给钱”,学生难以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关爱。

二、“边缘学生”的特点

“边缘学生”具有一定的特点。认识“边缘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转化。从教学工作来看,“边缘学生”的特点主要有:学习能力差、存在“闪光点”、渴望被尊重等。

1. “边缘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从现实来看,“边缘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这种“差”具体表现在:学习兴趣不浓,不清楚学习目的,欠缺学习动机,没有理解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多依靠机械记忆,不能灵活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学习自主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各类事物所影响;学习效能感低,普遍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容易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否定自己;学习基础薄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学习计划的要求。

2. “边缘学生”普遍存在“闪光点”

“边缘学生”的学业表现虽然较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优点。相反,从笔者教学来看,“边缘学生”普遍存在各种“闪光点”。从道德要求来看,绝大多数“边缘学生”具有善良的品质,在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边缘学生”与其他学生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多“边缘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好,但是他们在歌唱、绘画、体育、科学、发明创造等各领域有很好的表现,甚至还有“边缘学生”代表班级、学校获得各类奖项的情况。这也说明,在对待“边缘学生”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实现“有教无类”。

3. “边缘学生”渴望被尊重、被理解

严格意义而言,“边缘学生”的“边缘性”并不是学生真实的意愿。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并且希望能够较好地融入班集体。为了获得尊重和理解,“边缘学生”也愿意做出自己的努力,比如为班集体争取荣誉、努力学习、积极与其他同学交往等。“边缘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也为“边缘学生”的转化干预提供了心理基础。

三、“边缘学生”转化干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边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边缘学生”的特点。下面,笔者谈谈“边缘学生”的转化干预策略。

1. 善于发现“边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同

在过去的“唯分数论”评价模式下,“边缘学生”由于学业表现差而被“全盘否定”。这直接打击了“边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并质疑个人的价值。随着社会进步,每个个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得成功。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要善于发现“边缘学生”的“闪光点”,对“边缘学生”形成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就利用推选科代表的机会,将具有绘画、歌唱、运动能力的“边缘学生”提名为相应学科的科代表。通过这种方式,全班同学对“边缘学生”的个人能力有了更好的认识,而且还提升了“边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满足了他们对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具有指导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坚持与各任课老师沟通,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理念上取得了共R。对于“边缘学生”,教学重点以掌握基础知识为核心,习题练习以课本习题为主,侧重于夯实“边缘学生”学习基础。利用课堂提问、考试等机会,对“边缘学生”取得的进步予以客观表扬,通过正向激励,让“边缘学生”得到认同感和荣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评价中,要善于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实现对“边缘学生”的客观评价,从而避免“唯分数论”对教育的“异化”。

3. 纠正“刻板印象”,平等对待“边缘学生”

“刻板印象”又称为“定型化效应”,指的是个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特定人群或事物(事件)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刻板印象”直接造成了老师对“边缘学生”的认知偏差,不能正确对待“边缘学生”,甚至歧视“边缘学生”。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公正待人、不偏不倚。同时,老师要加强对“边缘学生”的关爱,认真听取“边缘学生”对教学的想法和意见。同时,尽量密切与“边缘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好家访等工作,形成学校与家庭合力干预的局面。

4. 重视学习能力培育,提高“边缘学生”学习力

“边缘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容易影响他们的获得感与效能感。因此,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且教学难度能够满足“边缘学生”的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边缘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同时,老师要强化对“边缘学生”的引导,比如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讲解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并为“边缘学生”总结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老师还要关注“边缘学生”的归因,让他们准确认识学业表现不佳的原因,防止“智力不佳”等错误归因对“边缘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暗示,并给予更多的鼓励,促进“边缘学生”学习。

总之,老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边缘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因材施教”,提高“边缘学生”的学习能力,尽可能的消除“边缘学生”现象。

参考文献:

[1] 周佳润.同伴交往中“边缘学生”的成因探析及道德审视[J].教育参考,2016,(2):52-56.

明日边缘影评范文2

[关键词]种植体;植入深度;边缘骨吸收;平台转移;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3(b)-0014-05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hange of marginal bone level around dental implants while inserted different depths.Achieving an ideal insertion depth to provide an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activit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of electronic databeses(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 were performed up,and works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ge from January 1st,2006 to June 1st,2016.Full-tex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relevant publications,and to make data extraction,the quality evaluation.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 analysis and forest plot drawing.The effect indexes were mean differences (MD)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Results 105 studies were searched and 28 articles were preliminary chosen.After the full-text reading,5 articles were eventually included.Irrespective of platform switching, the marginal bone loss around implants in the cresta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implants in the subcrestal level among the early stage after placements [MD=0.30,95%CI(0.20,0.39),P

[Key words]Dental implants;Insertion depth;Marginal bone loss;Platform switching;Meta analysis

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发展迅速,而种植体周围硬组织的量则是评估种植体长期存活率的关键因素[1]。根据Albreksson等[2]的成功标准描述,种植体植入后第1年周围垂直骨吸收量应

骨水平种植体,主要分为应用平台转移(platform switching,PS)和非平台转移。目前根据种植体-基台界面(impant-abutment junction,IAJ)相对于牙槽嵴的垂直向关系,种植体的植入深度主要分为3种:骨上水平、平骨水平、骨下水平[7]。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植入深度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从而寻找理想植入深度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检索原始文献,设定主题词Insertion depth、Dental implants、Marginal bone loss、Platform switching and bone loss、种植体、植入深度、边缘骨吸收、平台转移;副主题词Installation depth、Crestal level placement、Alveolar bone loss,分别交叉组合在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语种限中、英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临床对照试验,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研究;②研究对象:关于种植体种植深度与周围组织变化影响的相关文章,随访时间有相同或相近的时间点,直接或间接可得到相关数据;种植病例经术前临床CT检查评估骨量充足,不需软硬组织增量或上颌窦提升等附加手术程序,数据测量均采用影像学测量方法;种植体与支持骨之间骨结合良好,观察期限内患者无不适主诉,未发生种植体周围炎。

1.2.2排除标准 ①重复报道的文献;②数据无法使用或转换,文献资料不全且无法获取全文者;③研究对象全身情况较差,患有不可控的系统性疾病或代谢紊乱症等,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癌症、肿瘤等;④重度吸烟者(>20支/d);⑤不良口腔习惯(如夜磨牙等);⑥不可控牙周病;⑦口腔卫生极差且无法控制菌斑者;⑧孕妇或哺乳期女性。

1.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阅读文献的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剩余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并最终确定纳入的文献,如果产生分歧进行讨论或听取第三方意见。文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纳入研究样本量、种植体系统、基台类型、边缘骨吸收量及Y局指标。

1.4质量评价

系统评估入选文献的主要临床特征,参考已有的质量评价标准,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8]进行质量评价。该量表满分为9分,包括3个主要项目:①研究对象选择;②组间可比性;③结果测量。共8个条目,9分。其组间可比性为2分,其余每项指标1分,≥8分高质量,6~7分为中等质量;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结果的异质性采用Q检验、I2检验,当研究间有统计学同质性或异质性较小时(P>0.1,I2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文献105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逐层筛选后最终确定纳入5项研究[9-13](图1),按资料提取方法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表1)。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的5项研究中,3项为高等质量[9-11],2项为中等质量[12-13],全部纳入Meta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2.3.1不考虑PS情况 共纳入5项研究[9-13],由于随访时间差异较大,选择时间段相近数据进行亚组分析,4项研究[9,11-13]报道了3~6个月后边缘骨吸收量,骨下水平组与平骨水平组间进行Meta分析,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5,I2=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下水平组边缘骨吸收量大于平骨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0,95%CI(0.20,0.39),P

2.3.2考虑PS情况 纳入5项研究中,PS相关研究2项[10-11],非PS相关研究4项[9-10,12-13],进行亚组分析。PS相关由于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12个月组两个亚组进行分析。

3~6个月组,骨下水平组与平骨水平组间进行Meta分析[9,12-13]: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4,I2=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下水平组边缘骨吸收量大于平骨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6,95%CI(0.15,0.38),P

>12个月组,骨下水平组与平骨水平组间进行Meta分析[9-10]: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大(P

>12个月组,骨上水平组与平骨水平组间进行Meta分析[9-10]: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4,I2=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上水平组边缘骨吸收量小于平骨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9, 95%CI(-0.72,-0.46),P

3讨论

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且研究间随访时间差异较大,只选择相近时间段作为比较分析的参考,在不考虑平台转移的情况下,共可以纳入4项研究[9,11-13],得出3~6个月时间段,骨下水平组边缘骨吸收量大于平骨水平组。

平台转移的设计因可以有效减少边缘骨的吸收而被广泛应用[11,14],本文纳入的5项研究中,PS相关2项[10-11],非PS相关4项[9-10,12-13]。PS相关由于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未能得出有意义结果。Veis等[10]的研究中,将282颗骨水平种植体分为PS和非PS两组,并分别植入到3种不同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PS组进行分析时,观察到骨下水平有更少的边缘骨吸收。由此研究者提出,PS不是在所有病例情况中均占有优势,但推荐应用PS时适当植入骨下水平,可有效减少边缘骨吸收量。这与Kutan-Misirlioglu等[11]的结论相一致,此研究对植入到骨下水平和平骨水平的56颗种植体定期随访观察,3年以后骨下水平边缘骨吸收量较多但是未吸收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处,因此研究者提出,为了减少边缘骨的吸收,可将种植体植入到骨下水平。

4项非PS组相关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时,3~6个月时间段得出骨下水平骨吸收量大于平骨水平组的结果,而>12个月时间段,骨上水平组骨吸收大于平骨水平组。与Yi等[9]的结果一致,此研究将200种植体分别植入到3种不同水平后定期随访,结果显示骨上水平吸收量较少,而骨下水平吸收量最多。从而得出边缘骨吸收最明显阶段发生在种植体植入后愈合的早期阶段,且取决于种植体的植入深度。

平台转移和植入深度相对于边缘骨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反过来,他们可能也会产生协同作用,增加水平向和垂直向的IAJ与牙槽嵴的距离,炎症浸润会远离牙槽嵴,从而减少边缘骨的吸收[7]。

本研究存在很多局限。首先,研究的语种设定为中英文,可能排除了其他语种所发表的相关文献,产生发表偏倚。其次,纳入文献间的固有局限,如传统影像学测量方法的使用,由于局限于二维影像,只可以测量到种植体近远中牙槽的骨吸收量,无法观察到颊舌侧的骨水平。测量种植体水平向和垂直向的边缘骨水平非常重要,因为IAJ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嵴水平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种植体骨吸收范围的扩展[15-19]。另外,入选研究种植体的植入深度没有距离牙槽嵴相对严格的标准距离,从而增加了研究间的异质性,植入到骨上水平骨吸收量大于骨下水平,因为骨下水平会发生再吸收以建立足够的生物学宽度[4,20]。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访时间段相差较多,无法取得相对一致的时间c,所以只能取相近时间段范围进行Meta分析,时间异质性差异较大。Kutan-Misirlioglu等[11]报道了3年以上随访结果。这些长随访时间的研究结果将会是未来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未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基于人类的试验研究,而排除了大量设计严谨、数据详尽的动物试验研究,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又一关注点。

所以,由于混杂因素较多,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本研究只能得出较宏观结果,对小型试验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并不能预测大型试验的结果。对于正在进行或还未发表的研究来讲,临床研究者将资源放在一起,进行大型的更广泛的临床研究,要优于独立的小型研究。现有结果数据具有较高偏倚风险,且对专业及临床应用尚存疑问,虽然关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存在很多假说,但是骨重建机制尚未被清楚阐述。未来的研究应该多考虑研究设计的一致性和对比性,因此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观察,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排除有明确混淆因素的文献。建立一个解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清晰理论,从而找到最理想的种植体植入深度,发展可预期的种植治疗程序。

[参考文献]

[1]Prasad DK,Shetty M,Bansal N,et al.Crestal bone preservation:a review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successful implant therapy[J].Indian J Dent Res,2011,22(2):317-323.

[2]Albrektsson T,Zarb G,Worthington P,et al.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currently used dental implants:a review and proposed criteria of success[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86,1(1):11-25.

[3]Rossi F,Zavanelli AC,Zavanelli RA.Photoelastic comparison of single tooth implant-abutment-bone of platform switchng vs conventional implant designs[J].J Contemp Dent Pract,2011,12(2):124-130.

[4]Hermann JS,Cochran DL,Nummikoski PV,et al.Crestal bone changes around titanium implants:a radiographic eva?鄄luation of unloaded nonsubmerged and submerged implants in the canine mandible[J].J Periodontol,1997,68(11):1117-1130.

[5]Schwarz F,Alcoforado G,Nelson K,et al.Impact of implant-abutment connection,positioning of the machined collar/microgap,and platform switching on crestal bone level changes,camlog foundation consensus report[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4,25(11):1301-1303.

[6]Schwarz F,Mihatovic I,Golubovich V,et al.Impact of abutment microstructure and insertion depth on crestal bone changes at nonsubmerged titanium implants with platform switch[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5,26(3):287-292.

[7]Alonso-González R,Aloy-Prósper A,Pe?karrocha-Oltra D,et al.Marginal bone loss in relation to platform switching implant insertion depth:an update[J].J Clin Exp Dent,2012, 4(3):e173-e179.

[8]Lenonardi-Bee J,Smyth A,Britton J,et al.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fetal health: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8, 93(5):F351-F361.

[9]Yi JM,Lee JK,Um HS,et al.Marginal bony changes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vertical positions of dental implants[J].J Periodontal Implant Sci,2010,40(5):244-248.

[10]Veis A,Parissis N,Tsirlis A,et al.Evaluation of peri-implant marginal bone loss using modified abutment connections at various crestal level placements[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10,30(6):609-617.

[11]Kutan-Misirlioglu E,Bolukbasi N,Yildirim-Ondur E,et al.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marginal bone changes around platform-switching implants placed in crestal or subcrestal positio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5,17 (S2):364-375.

[12]Nagarajan B,Murthy V,Livingstone D,et al.Evaluation of crestal bone loss around implants placed at equicrestal and subcrestal levels before loading: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J Clin Diagn Res,2015,9(12):ZC47-ZC50.

[13]Koh RU,Oh TJ,Rudek I,et al.Hard and soft tissue changes after crestal and subcrestal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J].J Periodontol,2011,82(8):1112-1120.

[14]Lazzara RJ,Porter SS.Platform switching:a new concept in implant dentistry for controlling postrestorative crestal bone levels[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 Dent,2006,26(1):9-17.

[15]Broggini N,McManus LM,Hermann JS,et al.Peri-implant inflammation defined by the implant-abutment interface[J].J Dent Res,2006,85(5):473-478.

[16]Hermann F,Lerner H,Palti A.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eriimplant marginal bone[J].Implant Dent,2007,16(2):165-175.

[17]Jung RE,Jones AA,Higginbottom FL,et al.The influence of non-matching implant and abutment diameters on ra?鄄diographic crestal bone levels in dogs[J].J Periodontol,2008,79(2):260-270.

[18]Tarnow DP,Cho SC,Wallace SS.The effect of inter-implant distance on the height of inter-implant bone Crest[J].J Periodontol,2000,71(4):546-549.

[19]Cardaropoli G,Lekholm U,Wennstrom JL.Tissue alterations at implant-supported single-tooth replacements:a 1-year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6,17(2):165-171.

明日边缘影评范文3

错误1:见瘤就切,不该出手乱出手

软组织肿瘤多表现为肿物,无痛性,可逐渐增大,有的浅表,有的深在,有的移动,有的固定,基于此特性,基层医生认为手术操作容易,未经过检查,未进行正确的诊断程序,在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就盲目切除。常造成恶性肿物切除不够,残留肿瘤,污染组织多,造成肿瘤复发或创口污染及感染(见图1)。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坚持诊断程序按步骤进行。

第一步:收集病史、症状、体征及物理学检查等资料。这一步骤主要明确肿瘤部位、质地、大小、压痛与否,有无移动性,表面皮肤有无粘连,表浅静脉是否怒张,皮温有无升高,肿物是否持续增大等,有无合并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如皮下脂肪瘤质软,无压痛,可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增长不明显;肌肉内的肿瘤,多随肌肉活动,收缩时可被遮盖;血管瘤瘤体压迫后可缩小,放开后恢复原样;神经鞘瘤多与神经部位相吻合,叩击肿瘤时有放射痛或电击/击电感。这些特征对诊断很有帮助。

第二步:影像学检查。对于软组织肿瘤,X线虽不能显示肿瘤,但可以排除骨质破坏及受累情况,并不是软组织肿瘤不累及骨质,恶性软组织肿瘤可以压迫或侵袭骨质,造成破坏。CT或增强CT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肿瘤大小、边界及血运情况。MRI更是适合对软组织肿块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边界及扩展情况,并能在各种层面上进行评估。B超可以显示肿瘤血运情况,也很有临床参考意义,囊性物的液体没有血流信号,恶性肿瘤血供丰富,血管瘤可探及血窦及血栓。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影像学检查应在活检之前进行,如果是活检之后就很难评估其边界等。另外,对于恶性软组织肿瘤,胸部X线及肺薄层CT是必检项目,因为软组织肿瘤往往发生肺转移,而骨转移少见。

第三步:活检,是病理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影像和临床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瘤就不需要活检,但如果不能明确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就必须实施活检。

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软组织肿瘤评估和分期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许多病例在实施了活检后,紧接着就是外科手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不能实施活检就不要贸然手术,或如果不能手术,又不能明确诊断就不要贸然活检,活检应由手术者本人完成。

错误2:没有进行分期和评估就手术

良性肿瘤一般进行边缘切除即可,对于具有侵及性的良性肿瘤需要扩大切除,恶性肿瘤则必须进行术前评估。虽然分期和评估主要是评价大量患者的疗效,对制定个体方案意义较小,但手术前没有弄清楚肿瘤的分期就手术是不妥的,而且带来后期治疗的麻烦。一摸到包块就进行手术是临床的常见错误,尤其在基层医院,有时由于术前评估不足导致手术失败或出现并发症,甚至不能收场(见图2)。

分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分级、大小、肿瘤所在的间室和有无转移。目前已有现成的分期系统。软组织肿瘤的评估目前公认的是使用Ennecking系统或美国肿瘤联合会系统(AJCC)。现系统适用于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评估,分期评估的目的是更好地确定手术方案,同时有利于大宗病例的统计分析及疗效评估(见表1和表2)。

对于软组织恶性肿瘤,Ⅰ期无论大小、深度,关键是分化较好低度恶性;Ⅱ期可总结为大而浅表或小而深在;Ⅲ期则为高度恶性,大而深在;Ⅳ期则为只要出现了转移,不论其大小、深度、分化程度如何。需要指出的是,评估是在完成诊断步骤以后进行的。

错误3:肿瘤切除方法失当

具体选择术式错误,没有病理结果,不能确定良恶性一律进行包膜边缘切除,导致再次手术困难(见图3)。

错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术者没有肿瘤边界的概念,对于良恶性肿瘤应该采取的手术方式未进行分析。软组织肿瘤的边界概念要从肿瘤基本病理进行理解。在软组织肿瘤周围有一层反应性纤维组织,在骨周围则有一层反应骨,这层反应性增生的纤维组织形成了肿瘤包膜。对于良性肿瘤,这层包膜多可能完整;但对于恶性肿瘤,由于其侵润性生长,组织可能突破包膜,而在肿瘤外生长,形成小或微小肿瘤灶(也称为卫星灶),也可能直接侵入静脉而转移至远处,形成跳跃性病灶,甚至在早期就发生了肺转移。所以为了尽可能地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软组织肿瘤的切除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根据肿瘤属性、大小、分期分别采取囊内、边缘、广泛和根治性切除。

1 囊内切除 即在肿瘤实质内进行切除,实际上是肿瘤部分切除术,这种方式几乎100%复发。目前囊内切除只适合于骨良性肿瘤,或一些瘤样病变,巨大软组织肿瘤姑息切除也可采取。

2 边缘切除 适用于良性软组织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但不适用于侵润性较强的良性肿瘤)。这种切除方法就是白肿瘤包膜外,将肿瘤及包膜一同完整切除,但不适用于恶性肿瘤(会残留卫星灶,复发率在60%以上)。

3 广泛切除 在肿瘤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切除,切除边缘距肿瘤边缘2~5cm,这样可以将肿瘤主体连同绝大部分卫星灶一并切除,也可以将肿瘤所在间室的组织完整切除,这种方法较为彻底,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适用于侵润性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4 根治性切除 切除范围更加广泛,包括整个间室所有组织,这种方法切除彻底,但组织缺损大,功能缺失多,一般较少应用。仅适用于恶性肿瘤复发难以切除或重要神经、血管受累而且难以保存者,如截肢。

一般情况下,良性肿瘤进行边缘切除已经达到手术目的,但对于有侵润特性的硬纤维瘤,边界不清,没有包膜,边缘切除不够,必须扩大切除。恶性肿瘤多需要扩大切除,但术前经过了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已经使肿瘤减小或边界清晰,此时也可以进行边缘切除。对于反复复发,或重要血管神经束受累不能分离者,扩大切除很困难者可以进行截肢等根治手术。目前由于血管移植的开展,大血管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技术已经很成熟,所以截肢已很少应用。

明日边缘影评范文4

1.社会与文化环境

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在1976年(逝世)前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前期左倾的激进转变为后期右倾的自由与开放。在1976年之前的中国建筑注重表达民族、国家和革命的宏大主题,此后的建筑倾向于表达地方文化并逐步关心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从“大叙事”走向“小叙事”的过程。①到20世纪90年代,经典政治权力已非中国惟一的权力中心。以发达互联网及传统媒体系统为载体,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文化霸权主义侵入中国,并呈现一种强势文化的姿态。中国的媒体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靠近西方媒体:电视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信息在国外、国内的同步传播提供了可能,信息在国内国外几乎同步上市。西方强势文化借助媒体形成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另一种权力——文化领导权。中国经典的政治权力反而渐渐退居世俗大众生活的次要地位。

众所周知,西方在历经现代社会的长足发展之后,于20世纪60、70年代步入后现代社会时期,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在许多艺术领域展开(建筑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并逐渐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统一价值取向标准的对神圣与崇高的向往被单体个性的张扬所取代。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准则。对库哈斯央视新大楼的追捧即体现了中国建筑界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神往与倾慕,而对该方案的批评则反映了坚守本土文化传统者(即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拥趸者)的贯常立场,审美的多元化取向可见一斑。

2.边缘性

中国当下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边缘性地位。一方面,文化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又被纳入另外一种价值观,不得不屈从于文化帝国主义的支配。无论承认与否,全球化都无情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俞可平)。然而在比较有影响的文化理论体系中,找不到一种属于中国人原创的体系(季羡林)——这说明我们难以接近学术中心的边缘状态。建筑界也是如此,对西方当前主要的建筑文化与理论,我们缺乏对其所以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的理解,同时也缺乏理解它们这种发展的社会参照系,更遑论对其作出有力量的批判了。

二、喧嚣与冷寂——历史大关系下的建筑理论与批评

1.超出权力与政治阴影

从1976年以后,中国国家政治与权力形成的单一文化态逐渐拥入开放而自由的空气,整个中国开始重新认识“真理问题”。国家意志与正统意识形态从主流文化地位渐变成文化中的“主旋律”,虽由政府大力倡导,但并未真正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因为其中充满了过多的政治宣传。与此形成对照,“主旋律”文化之外是大量富有生命力、为大众喜爱的世俗文化。“主旋律”作为国家的文化导向,具有强制意味,带有鲜明的权力和“教化”色彩。然而比“主旋律”文化更为生机勃勃的是大众的流行文化,它没有权力的支持,但充满了生命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建筑迎来了一次真正的热潮。这一热潮与建国初期兴建“十大建筑”的热潮不同,这一次是自下而上的力量使然,少有政治与权力的影子。这标志着中国建筑从表现宏大叙事主题转向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正其时,西方的后现代与晚期现代主义理论盛行,中国建筑界几乎未加批判便接收了它们,正好用来当作如何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论支柱。

1976年以前(或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建筑界对中国建筑风格的定义为民族主义,表现为所有的建筑现象都围绕一个中心——一个原则、一个意义、一个精神以及一种世界观,这是权力与政治阴影下的单一文化态现象。这一时期的建筑理论与批评也以对民族主义建筑的讨论为主,语言风格上模仿前苏联,呈现出整体统一的价值取向。

时间再回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较之20年前,事物的真理性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被强制性地带上开往后现代主义②的列车。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权力与政治的约束,形成一整套的“共识法则”,一切建筑叙事主题只有经过它的认可,才能具有真理性的价值,并且为人们所接受③;而在此之后,权力与政治影响式微,“共识法则”被颠覆,“科学不再以追求真理为第一要务,而以生产未知为目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利奥塔)”,随后,中国建筑界呈现“百花齐放”的丰艳效果。建筑理论与批评终于走出了权力与政治的阴影。

2.视觉化倾向

前面已述及后媒体时代审美的视觉化倾向,视觉符号正在或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而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④。英国艺术批评家伯格说得好:“在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⑤在各文化产业中,视觉符号被大批量生产出来。视觉形象的生产和传播,并不只限于艺术领域,艺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泛化了,审美过去是艺术家的专利,如今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追求。建筑也不再是建筑师的专利,业主、公众都有参预、评判与选择的权利。

建筑理论与批评刚刚走出权力与政治的阴影,又面临这样一个好的建设时代,应当说应该有好的建树,可惜,西方建筑文化丰富的形式语言拥入得太快(上海建筑金、银、铜奖的评选中,约半数方案为国外建筑事务所设计),让人眼花缭乱,又乱了阵脚,很多建筑师便再也无心深究中国自己的建筑文化问题,而一味采取“拿来主义”。中国的建筑理论界俨然与西方建筑理论界全面接轨:西方的各种建筑理论都可以在中国的建筑媒体中找到介绍。中国的建筑批评更呈现出一副庸俗的面孔:以充满视觉张力的精美建筑图片为主,以西方建筑理论片言为点缀,以对建筑的参观性介绍为主线,因此整体缺乏理论深度。

3.边缘与中心

明日边缘影评范文5

关键词:万绿园;边缘空间;环境行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2803

1 引言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是指城市公园绿地与周边城市用地直接相接触的绿地空间,是从属于公园绿地范围内的,包括其周围相邻异质空间或城市用地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空间以及空间内的各种园林要素[1]。城市公园边缘空间不仅对公园绿地边界起着基本的界定作用,还与城市用地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并影响着公园绿地空间,同时也是提升公园周边用地环境价值和提高公园绿地使用率最具潜力的区域[2]。

针对公园使用者的心理研究表明,公园边缘空间是游人最喜欢逗留的地方[3],作为城市用地与公园绿地的过渡地带,这里人流量大,人群活动类型丰富,其设计也应充分满足游人的需求。然而,在传统思想影响下,许多设计师往往束缚于公园内部环境的塑造,从而忽略了边缘空间的重要性[4],对边缘空间欠缺细致的思考。目前一些针对边缘空间的研究也仅仅停留于空间本身,没有从其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来进行衡量,导致现在许多公园绿地边缘空间虽有设计塑造但使用率很低,没有使边缘空间起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浪费。

笔者从人的行为活动对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析海口万绿园边缘空间的设计,从而探讨如何创造出符合人的行为需求和真正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园边缘空间。

2 场地概况

2.1 万绿园公园概况

万绿园公园位于海口市北部填海区,北临琼州海峡,南面隔滨海大道与金融贸易区相望,东连海口体育馆,西面与市人大、政协大会堂和高级商住区相邻。万绿园是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公园,也是游人和海口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场所,平均每天人流量3万人次,最多时达到15万人次[5]。

2.2 万绿园公园边缘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万绿园边缘空间因与不同类型城市用地相邻,主要有4类形式不同的边缘空间(图1):西侧边缘空间与人大会堂相邻,与西入口相邻的一半边缘空间为草坪结合植物(A1),另一半空间被花卉市场占据(A2),此侧边缘空间形式单一,植物景^较好,未设置休憩、娱乐等设施;南侧边缘空间(B)紧邻滨海大道,空间形式丰富,植物景观良好且对空间有一定的围合作用,设施较为健全,但噪音、空气污染较大,此侧边缘设置了主入口,为公园人流量最大的出入口;北侧(C1)东北侧(C2)边缘空间为滨海空间,可眺望海景,视野开阔,种植较多椰子树,椰风海韵,独具热带风情。一条园路将海与公园分割,沿路设置了一些座凳、垃圾桶、路灯等基础设施,设置少量滨海活动空间,驳岸为水泥砌筑,生硬呆板;西北侧边缘空间(D)与高级商住区相邻,但目前处于未开发状态,植物杂乱,导致此边界和此侧的入口、停车场几乎无人问津。

万绿园边缘空间的使用人群主要是在万绿园周边生活、工作的市民和来万绿园观光游玩的游客,他们的行为通常为锻炼、穿行、观海、聊天、照相、骑自行车等。

3 研究方法

对万绿园边缘空间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①抽样调查法,对公园边缘空间的使用者进行随机访谈,提出拟定的相关问题,从而把握人们对万绿园边缘空间的整体印象。②场所观察法,观察时长为3个工作日和1个假日,每天早、中、晚3个时间段分别对边缘空间使用者的活动状况与活动区域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4 结果与分析

4.1 访谈抽样调查研究分析

访谈拟定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公园边缘空间对游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和边缘空间现状的整体评价。在调查过程中一共随机地对50位游客进行了完整的访谈,其中包括中老年人、年轻人和公园的工作人员。从表1和表2中,可以大体把握万绿园边缘空间在游客心中的整体印象。

4.2 环境行为观察与分析

4.2.1 边缘空间环境行为的群体特征

通过了解公园边缘空间中不同的人群阶层分布情况,可以体会边缘空间具体的功能[6]。早上的晨练人群多是公园附近居民,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健身活动包括舞剑、打太极、慢跑等。白天市民、游客居多,其中主要为青年和中年人,他们的行为活动包括观景、散步、穿行、休息、聊天、娱乐等。黄昏以后,人群比较复杂,既有附近居民、附近上班人群,又有其他骑车、乘公交前来的市民,他们的活动主要为散步、锻炼、休息、聊天、娱乐、穿行等。

4.2.2 边缘空间环境行为的空间特征

不同类型的周边用地性质影响着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决定了不同性质的活动,不同性质的活动则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环境。但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游人对同一类型边缘的不同空间的使用频率却大不相同。

南侧濒临滨海大道的边缘空间中,离道路越近,空间使用频率越低,人流量越小。因为滨海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尾气和噪音对相邻的边缘空间造成极大污染。紧挨道路设置座凳的空间,人们只会穿越或短暂停留。而离道路稍远,且用植物进行适当隔离的空间,有较多活动行为在此发生,但实际这类空间中却坐椅配置不足,遮阴效果差,对空间的有效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北侧与东北侧边缘空间结构大致相同,但使用人流量却相差甚远,北侧的人流量远远大于东北侧人流量。据观察,除东北侧相对较偏僻,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北侧边缘空间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植物景观相对较好;而东北侧边缘空间没有设置座椅,植物景观杂乱。

4.3 研究小结――万绿园边缘空间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万绿园目前边缘处理方式为开放型边缘空间模式。其周边用地性质包括:商业用地、城市道路、城市水体、行政办公用地和居住用地。各边缘空间的功能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周边城市用地的性质,现有空间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游人的使用需求。北侧边缘空间滨临大海,是万绿园人流最大的边缘空间,使用人群为市民和游客,人们最喜欢在此观海、散步、休息、锻炼,但其形式单一,活动空间不足,缺乏亲水空间;东北侧边缘空间虽形式与北侧形式相近,但由于缺乏座凳等基础设施,除道路外没有任何活动空间,其活力相比北侧大打折扣。南侧边缘空间与城市主干道相邻,且主入口设于此,本应最富活力,但设计未考虑到汽车所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因素,大部分设有休息设施的空间都直接与道路相邻,使用率较低,仅有行人在此做短暂停留;离道路稍远的空间使用率相对较高,使用行为包括锻炼、散步、休息、穿越等。西侧边缘空间因形式过于简单,且无座椅、照明等基础设施,使用率最低,只有附近居民、商贩和个别游客关顾,最多的行为是穿越,偶有人坐在草坪休息。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得出影响边缘空间活力的设计因素主要为:设计是否考虑到周边用地对边缘空间的影响;空间的设置是否符合其功能需求;空间的形式是否丰富;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5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的思考

(1)公园绿地边缘空间功能的确定应按照这样的思路:周边用地性质―人群性质―活动内容―场地功能[7],空间的设置应符合其功能需求即相应人群的活动需求[8]。如公园周边用地的性质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使用者主要为附近居民,那么该段边缘空间应设置出入口和休憩、娱乐、边缘通行等作用的活动场所;当公园的周边用地为商业用地时,其使用者则主要为商业人士,这段边缘空间则应设置包括社交、休闲等活动场所。

(2)周边用地中的有利因素(可作为借景的因素,如海)应被积极“引入”边缘空间,两者之间交接处应注重生态,不宜生硬影响景观,同时此类边缘应设置较多观赏游览与活动空间;周边用地中的不利因素(如噪音、空气污染等)应用植物等景观元素进行有效隔离,此类边缘中的休息、活动空间应尽量设置在靠公园一侧。

(3)边缘空间的形式应避免单一,要注重空间上的变换[9],强调空间给人带来的丰富体验,同时也要注重边缘界定方式本身的组合。

(4)公园边缘空间要合理配置休憩设施、照明设施、公园绿地导游图和指示牌、盲道和轮椅坡道、垃圾箱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10]。

6 结语

现代生活的多样化较为明显,自发性的活动内容丰富,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相应的场所和设施来满足[11]。城市公园的边缘空间毗邻城市各类用地,人流量大,发生的活动类型较多。因此,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师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角度出发进行设计[12],创造出富有活力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城市公园边缘空间。

参考文献:

[1]陈 丹.城市公园绿地各类边缘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贾子超.北京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胡延利.边缘空间与行为关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0.

[4]邢 忠,王 琦.论边缘空间[J].新建筑论坛,2005(2).

[5]宫春亭.基于游憩行为的海口万绿园调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12~316.

[6]郭志宏,金 熙.益阳市秀峰公园环境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建筑艺术年鉴,2005(8).

[7]宫楚楠,李 静.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26):12993~12995.

[8]廖文雯.城市综合公园改造中设计理念的更新――基于开放式公园边界改善的思考[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9]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6).

[10]张树楠,尚改珍,董英魁,等.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60~15861,15873.

明日边缘影评范文6

[关键词] 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金属烤瓷修复体

[中图分类号] R78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86-02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牙齿修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美观舒适,尤其是前牙缺损,不仅要考虑恢复功能,而且美观也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对比研究了本科2007~2009年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及金合金3种基底烤瓷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颈缘变色以及修复体颜色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修复科2007~2009年近3年来的烤瓷修复患者207例,共450颗牙齿,年龄20~50岁,平均41岁,男119例,女88例,所选取患者的龈缘颜色和口腔卫生均正常。其中,烤瓷修复牙齿中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210颗,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160颗,金合金烤瓷修复80颗。

1.2 检查方法与指标

1.2.1 修复体的颜色3种烤瓷修复体分别黏固完成后,用Vita比色板4个色调作为与邻牙比色的标准。依据比色板相对应的色相、与邻牙或者对颌牙颜色是否相似、自然光下色彩效果作为评价标准。3种不同种类烤瓷修复体标准可分为2种情况,满意:修复体色相、明度和彩度与邻牙或者对颌牙相似,允许明度和彩度偶尔有少许偏差;不满意:修复体色相、明度与彩度与邻牙或者对颌牙偏差较大。

1.2.2 颈缘变色检查修复体基牙龈缘有无变色,主要表现为金属烤瓷冠边缘周围牙龈组织出现色素沉着或者与金属烤瓷冠边缘相一致的黑色线条,与周围牙龈组织分界不清,甚至个别冠边缘周围牙龈组织呈不对称性退缩。

1.2.3 颈缘适合性要求龈下边缘设计避免进入龈沟太深,一般不超过1 mm或不超过龈沟深度的一半,本次研究的3种患牙修复体的边缘深度均符合上述要求。修复体黏固完成后,用探针探查颈缘与牙面连接情况以及基牙有无继发龋的发生。其评定标准为,优良:修复体颈缘与牙面连接光滑,未探及交界,无悬突及继发龋;差:修复体颈缘有悬突或颈缘较短,或有继发龋。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金属烤瓷修复体美学效果极佳、坚固、耐用,倍受患者喜爱,成为临床上的常用修复方法。在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及金合金3种基底烤瓷修复体中,镍铬合金烤瓷冠机械性能较好,制作方便,价格便宜,与瓷结合强度好。因此,镍铬合金烤瓷修复是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但是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长期与牙龈组织接触,合金中的镍离子能够溶解于龈沟液中,具有潜在毒性。若在龈缘沉积会引起患者边缘性牙龈炎,甚至在牙龈边缘出现暗灰色的返青现象,即所谓的“龈缘黑线”,这将严重影响美学效果。据有关资料报道,引起龈缘着色的原因可分物理方面因素和化学方面因素[1]。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颈部金属遮色不足,光反射导致牙龈发黑;口腔内的酸碱度环境和金属离子的释放;颈缘处不密合或黏结剂的溶解导致局部色素沉淀;修复体引起慢性牙龈炎症导致牙龈变色[2]。另外,修复体基牙牙龈边缘处的牙体预备不足或者操作不规范会影响修复体龈边缘的封闭性和密合性,进而导致金属烤瓷边缘金属色透出,是导致龈缘变色的原因之一,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徐军等[3]研究发现镍铬合金经烤瓷烧制后表面中厚膜不完整,因此在口腔中易受唾液或者龈沟液的腐蚀,常导致龈缘变色发黑。如果长期戴用非贵金属烤瓷冠,局部牙龈组织及血液中的镍铬含量会升高,这是因为基底合金金属离子会渗透到牙龈组织及血液中,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血中的吸收量及牙龈组织的聚集量不断增加[4]。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重金属离子沉积是形成牙龈黑线的重要原因。

钴铬合金作为烤漆合金可以获得与镍铬合金相近的铸造性能以及边缘适合性,而且金属与陶瓷之间热膨胀系数CET很匹配,杨晓喻等[5]研究发现钴铬合金与VMK95瓷粉的CET养值为(0.215~0.815)×10-6/0C可以形成良好的金-瓷结合并获得长期完整性。钴铬合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边缘适合性和良好的颜色匹配性,且不会造成牙龈返青现象,临床适用效果优于镍铬合金,可作为镍铬合金烤瓷冠的良好代替品。

金合金烤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贵金属烤瓷修复体,其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性、生物安全性较好而倍受广大患者的青睐。由于基底内冠颜色为黄色,接近牙本质颜色,在此基础上制作的烤瓷冠修复体的颜色效果及颈缘效果优于钴铬合金,美学效果好。另外,金合金烤瓷强度接近于自然牙,对牙体磨损小,而且金合金延展性能良好,制作烤瓷冠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较非贵金属更为密切,不会出现颈缘黑线。金合金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其屈服强度及弹性模数较适易于铸造,而且易于调磨抛光。但是,在临床应用时它的抗弯强度较差,为了增加强度往往需要增加金属基底内冠厚度和桥体宽度[6],因此临床制备牙体时要磨除较多的牙体组织,故在制备年轻恒牙时要防止意外穿髓。

综上所述,引起金属烤瓷修复体牙龈缘变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镍铬合金烤瓷修复在口腔内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使基牙龈缘和修复体全冠边缘变黑色是牙周龈缘着色的重要原因。此外,修复体边缘金属色透出、临床牙体制备和冠边缘设计制作是否密切也与此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正确的牙体预备、合适的冠边缘设计、改进工艺和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减少对周围牙龈组织的影响,保证高质量的修复体。金合金和钴铬合金烤瓷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立,盛祖立,刘丽,等.金属烤漆修复体基牙龈缘及冠边缘颜色原因分析[J].口腔医学,2003,23(3):180-182.

[2]王仁飞,金晓华,烤瓷冠桥修复后一年的牙周情况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4(3):174-175.

[3]徐军,郭娟丽.烤瓷用镍铬合金氧化膜的研究[J].口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5):264-266.

[4]朱国威,杨晓红,陈丽娅,等.非贵金属烤瓷冠修复后牙龈组织和血液中镍铬元素含量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4):284-287.

[5]杨晓喻,刘长虹,巢永烈,等.牙用烤瓷支架镍铬钼合金合金热膨胀系数测定[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