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续集范例6篇

寒战续集范文1

在拉结尔中,寒芒钢甲可以通过打怪或者宝箱来获得。

尽管玩家的确在战斗或者打怪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几率会掉落各种战利品,其中也包括各式的装备;但是确实有些玩家似乎很难仅靠着刷装备就达成此类特定的收集目标,毕竟要考虑掉落和种类的影响;

有玩家表示想要达成这种收集目标,是需要看玩家当天能够接取到的任务链的;如果玩家刷到的任务中有精英以上的任务可以给装备,此时前往对应的地图中挑战才有机会完成上述的收集;

寒战续集范文2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寒战反应 艾炙 大椎穴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剖宫产率达20%左右,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攀升,90年代末国内大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0%~40%[1],目前大多数城市医院报道的剖宫产率在40%~60%,甚至达70%~80%[2]。而寒战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1%~87%[3],寒战使机体耗氧量增加易造成脑及心脏等重要器官缺氧,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发生出血、低氧血症,影响伤口愈合,目前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采用艾灸大椎穴治疗该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寒战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全部病例均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症,术式均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麻醉方式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两组资料在孕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胎儿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剖宫产术后寒战是指患者术后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体温下降,尤其是四肢皮温下降明显,造成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循环系统负担增大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体温调节中枢对周围丢失的热量和温度梯度增加的代偿反应[4]。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对术后寒战进行分级,双上肢有轻度肌肉颤动为I级寒战,四肢及全身肌肉均有颤动为Ⅱ级寒战。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按无菌技术操作要求,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②实验组: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大椎穴,选取穴位,大椎穴在C7与T1棘突之间,若患者该部位皮肤有感染、肿瘤、出血等情况,禁止施灸。施灸方法:操作者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穴位,距皮肤2~3cm施灸,操作时采用温和、雀啄、回旋灸法交替使用,直到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度,随时弹去艾灰于弯盆内,持续施灸15~30分钟。熄灭艾火,投入小口瓶内,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开始后每5分钟观察评估1次,直至寒战完全停止。①显效:时间≤15分钟寒战停止;②有效:时间16~30分钟寒战停止;③无效:时间>30分钟寒战未见缓解。

统计方法:两组治疗效果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艾灸大椎穴治疗剖宫产术后寒战反应疗效好。

讨 论

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还不能确定哪一种是诱发寒战的确切因素,但各种诱因都与麻醉后寒战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术中低温、术中致热原作用、血液和体液的丧失、麻醉后体温的重新分布等等。与非孕期相比,孕产妇由于其生理变化较大,代偿功能相对较差,麻醉后易发生寒战,这对心肺负担已显著增加的产妇非常不利。

中医认为,寒战反应是由于毒邪入侵,损伤正气,风邪乘虚而入,正邪相搏所致。艾灸是借艾火的温热刺激和艾绒的气味芳香及药理功能,通过经络传导来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可以兴奋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艾灸大椎穴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经通络、凋理气血、祛湿除寒、协调阴阳的作用,从而缩短寒战过程,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当发生寒战反应后,艾灸大椎穴,可迅速减轻症状,缩短反应过程。该方法经济简便,取穴方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2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6.

寒战续集范文3

一、练――“吃、住、走、打”为备战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友好,新疆被称为中国可靠的大后方,所以当时除南疆驻守一个师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无驻军。1962年4月,苏联通过其领事的策动诱骗,在新疆塔城、裕民、霍城煽动6万边民外逃,劫走20多万只牛羊,并组成返乡团,企图颠覆新疆。为加强边防,1962年,中国人民骑兵第一师奉命进驻新疆。

骑兵第一师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承担穿插、迂回、包抄、突袭、剿匪等任务,屡建奇功。解放后,在天安门前,曾四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开国大典中的白马连、红马连便是骑兵第一师的缩影。

1969年中苏边界自卫反击战后,骑兵第一师的主要任务转为坚固阵地防御,作战方针是:依托天山,坚守平原,长期坚持,独立作战。为适应“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这一坚固阵地防御原则,1969年冬,骑兵第一师整编为陆军某师。1970年,笔者是该师二十二团后勤处的助理员,主要负责部队的吃、住和武器装备的保障。

兵种及作战任务发生变化后,我师必须迅速调整训练内容,才能适应坚固阵地的积极防御。1970年1月,正值“三九”严寒,经中央军委同意,我师组成了由步兵第二十二团司、政、后三大机关参加的冬训指挥部,率领步兵第二十二团的八连、机枪连、炮兵连、侦察连计300多人,展开了冬季野营大拉练、大练兵,以便摸索经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当时的野营大拉练、大练兵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围绕“吃、住、走、打”四个字进行,重点检验部队在冬季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作战能力。

二、吃――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按常规要求,步兵执行战备任务时,单兵自带的食品是“三生一熟”:“三生”即三天的生食,以大米为主;“一熟”即一天的熟食,以馒头为主。拉练的第一天,每人携带的“一熟”是两斤馒头、两斤水。新疆的冬季,野外格外冷,说滴水成冰,一点也不过分。部队携带的馒头和水,一小时之后全部冻得硬梆梆,馒头用刀切不动,用石头砸不动,用牙啃不动,每啃一口,只能留下几道浅浅的牙印。水与水壶冻成了一个整体,根本倒不出水,有不少水壶还被冻裂。战士们渴了,只好往口中塞几把雪。

经过几十公里的急行军,部队做第一顿饭的地点选在西大沟。西大沟荒芜人烟,这也是指挥部有意安排的。指挥部安排好哨兵后,便令各连队迅速做饭。当时,部队装备陈旧,仍是很原始的埋锅造饭。冰天雪地,埋锅造饭绝非易事,至少要解决柴、灶、水三大问题。柴,发动大家砍些荆棘,问题不大。挖掘灶,的确困难。当时,地冻三尺,战备小铁锨根本无用武之地,一十字镐下去,最多挖个一厘米深的小点点。炊事班九个人,挖了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竟没挖出一个锅灶。情急之下,炊事员只好捡来些大小不等的石头,勉强垒了个摇摇欲坠的锅灶。有了锅灶,水又成了问题,不要说自来水、井水、河水,就连牛羊饮用的坑水也没有。怎么办?“困难面前有战士,战士面前无困难。”只要有雪,就不怕没水。战士们不停地用铁锨、脸盆往锅里送雪,锅里的水面也不断地上升。虽然一锅雪一般只能化十分之一的水,但总算解决了吃水问题。携带的各种肉菜,除大白菜能切成丝、片外,其他肉菜都冻得像块石头,用刀根本切不动。饭做好后,盛在碗内,稍微吃得慢些,顶层就成了“冰淇淋”。

当时,钢笔、圆珠笔冻得不下水,写不成字,笔者戴着皮手套,从挖锅灶开始到吃完饭,用铅笔在小本上一项一项地作了真实记录,第一顿饭虽然勉强吃到了,但却用了2小时45分钟,远远超过预计的45分钟。

时间就是胜利,为使“吃”的问题在时间上符合战备要求,指挥部迅速研制了新式锅灶,解决了严寒条件下埋锅造饭的困境;又对携带的肉菜提前进行了加工,馒头变成烤饼,水壶加制了保温套,解决了寒冷易冻的问题。一系列改革、创新,增强了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从时间到营养,均达到了战备要求。

三、住――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耐寒能力

“三九”严寒,如何解决野外露营,避免非战斗减员,这是对部队耐寒能力的严峻考验。

当时,部队人均携带的行装是:1斤重的方块雨衣、2斤重的棉褥、4斤重的棉被、6斤重的皮大衣各一件。这些行装,在有采暖设备的营房还可以,但在严寒的冬季野外露营,则很难适应。

为检验部队的耐寒能力,冬训指挥部特意安排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露营。拉练的第二天,部队便夜宿老风口。当地人都知道,老风口“无风风三级,有风风更大”。参谋长查看了一下地形,选择了一块地势比较凹的避风处作为宿营点。有一利便有一弊,凹处的优点是避风,弊端是凸处的雪都吹到了凹处,积雪太厚,一般都在一米左右。战士们用铁锨堆起一道道雪墙挡风,用荆棘将地面简单一打扫,便在雪窝中搭起了帐篷。

老天爷好像有意在考验部队,偏偏这一天又遇到寒流。战士们睡在帐篷里,却像睡在冰窑中,浑身的血仿佛都要凝固了,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用被子蒙住头,缩成一团,人人都成了“团长”。参谋长拿出温度计,在外面测试了一下气温,惊叫道:“好家伙,零下37.5度!”为严防冻伤,参谋长安排了值班员,每小时紧急集合一次,让部队在雪地跑20分钟,再回帐篷睡觉。这样进行了两次,搞得大家没了一点睡意。这时,参谋长开始思考问题:一晚上一直如此反复,第二天怎么继续行军训练?不这样办,冻伤了又怎么办?参谋长决定召开一个“诸葛亮会”,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经集思广益,依据当时的条件,大家一致认为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两个人睡觉颠倒颠,三个人睡觉插中间;身强体壮睡两边,身体瘦弱睡中间。”经实践,这个办法很适用,既增加了被褥铺盖的厚度,又保存了身体散发出的热量。特别是战士们把脚互相伸到对方胸口,不仅有利于脚上水泡、血泡的愈合,也增强了同志情、战友谊。

在部队被装比较简陋、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这一野外露营办法,得到了肯定、推广。当然,颠倒颠睡觉也存在卫生方面的问题,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对部队的耐寒能力、生存能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部队在外野营拉练一个多月,没有发生一例露营冻伤事件。这次拉练之后,总后勤部根据部队反映的问题,对严寒条件下野外露营的被装进行了重大改进,基本上保障了部队在耐寒方面的需求。

四、走――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兵贵神速。走,是步兵的基本功。走,既要走得动,又要走得快,更要走得通。为达到“动、快、通”的要求,冬训指挥部根据坚固阵地防御的特点,行军路线有意选择了雪地、冰路、山沟、冰坡等多种地形和道路。

冰天雪地,苦练“动、快、通”,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冬季行军,单兵携带的武器、被装、食品一般在65斤左右。雪地行军,尽管摩擦力大些,不滑,但由于脚穿解放鞋,鞋内经常钻雪,常常是雪水、汗水与袜子、脚凝结在一起,极易形成冻伤。冰路行军,摩擦力虽小,行走看似轻松,但却容易滑倒、摔伤。因此,走起路来,心总是紧绷着,比雪地行军更难。走山沟,高低不平,深一脚,浅一脚,又有大雪覆盖,看不清地形地貌,稍不留心,就会将脚扭伤,或被荆棘刺伤。特别是翻越冰坡时,难度更大,数米高的冰坡,单人根本无法逾越。为翻越冰坡,部队曾用战备十字镐、小铁锨修成冰梯向上攀登,但终因上无牵引点、下无支撑点而无法通过。为此,部队每次翻越冰坡时,便组成塔式人梯分批向上传递,攀越过的人员再用绳索把冰坡下的人员拉上去。

步兵行军,全靠两条腿,这既是对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对脚力的考验。严冬拉练,由于负荷重,路难行,汗水不易挥发,脚板极易打泡。拉练的第二天,不少战士的脚上都起了大小不等的泡。战士们用针将泡穿透,然后用马尾或头发系在穿透的泡上,让泡内的积液流出,泡就会慢慢地消下去。这个办法,对行军一日、多日休息的打泡者来说,不失是一个良方,但对连续行军的打泡者来说,却不起多大作用。连续行军,使不少战士的脚掌上大泡套小泡,新泡套旧泡,甚至泡连泡,形成血脚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

在一个多月的冬训中,冬训指挥部特意安排了两次长途奔袭,每次都是昼夜兼程100公里。其中一次,正遇寒流袭击,室外冷到零下37度,为按计划进行,又不被冻伤,指挥部命令一律穿毛皮鞋,戴皮帽、皮手套。紧急集合时,大家刚冲到室外,只觉寒气逼人,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参谋长仅作了两分钟的动员,同志们便都变成了陌生人,棕色的皮帽被染成了白色,眉毛成了一根根冰刺。

平时训练穿的鞋,重量不足1斤。毛皮鞋,平均每双重达4斤,穿在脚上,像绑了沙袋。由于天冷,刚穿上毛皮鞋行军,还没感到什么,但越走越感到沉重,时间长了,双腿累得酸楚难受。行军时,一般情况是每小时休息10分钟。行军速度,正常每小时按10里掌握,急行军、强行军分别按12里、15里掌握。进行急行军时,尽管天气十分寒冷,但走上一阵,人人都会大汗淋漓,内衣、棉衣、罩衣湿成一体。每当休息时,瞬间,内衣、棉衣、罩衣便被冻在一起,衣服好像没穿在自己身上,倒像是披了一件冰盔冰甲。用拳在背上敲敲,还会发出像击鼓一样的“咚!咚!”声。

途经奎屯兵站时,部队稍作休整,不少同志想脱下毛皮鞋再把脚活动一下,可怎么也脱不掉。原来是在部队停下的片刻,由于天气寒冷,人又停止了活动,毛皮鞋内的汗、袜子与脚板上的泡冻在了一起。有的同志伸开脚,让其他同志帮助脱鞋,由于用力过猛,毛皮鞋、袜子连带脚上打泡部位的肉皮都被扯了下来,露出血糊糊的肉。

打仗要狠,爱兵要深,这是用兵之道。参谋长看到这些情况后,于心不忍,便组织收容车收容,但没一个人愿意被收容。战士们心中有一个共同信念:平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平时怕吃苦,战时是逃兵。在当时,谁若被收容,便会感到莫大耻辱。因此,大家都暗暗下定决心,脚走不成了,就是爬也要爬到目的地。

五、打――检验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宁可千日不打,不可一日不备。”“备战备到共产主义实现,扛枪扛到帝国主义完蛋。”打,是部队训练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军人的天职。

部队战斗力的高低,既有人的主观因素,也有武器装备优劣的客观因素。为检验部队的战斗力,训练指挥部根据天气预报,专门选择了有寒流之日的凌晨,命令部队迅速抢占天山腹地一无名高地,埋伏待机,反击敌人。为了隐蔽,每人身披一条白色床单进行伪装,静静地卧在雪地上。在零下37.5度的凌晨,北风一吹,凝结的颗颗雪粒扑打在脸上,开始,像针刺一样疼,慢慢地,麻木了,也不怎么疼了。

凌晨进行实战演练,这是检验武器装备技术性能的最佳时机。当时,部队的武器装备一般都是常规武器,虽经多年实战,但在高寒条件下检验的机会并不多,真正存在的问题并没暴露出来。首先说汽车,发动机所用机油是一般机油,高寒条件下,很难发动,每发动一次,一般需用喷灯烧烤一个小时左右。汽车发动后,又不能熄火,一熄火又要重新发动。82毫米迫击炮、53式重机枪、58式连用机枪是步兵的主要武器装备。由于天气寒冷,迫击炮弹上的防护油难以清除,炮弹装不进炮膛;重机枪、连用机枪由于防护油黏稠,枪机往往后退不到位,不是卡壳就是不连发。为排除故障,部队依据经验,用火小心翼翼地将炮弹上的防护油烤化,用布擦净,才保证了炮弹的正常入膛。重机枪、连用机枪的枪机,经倒入少许煤油,了枪机部件后,也保证了连发。事后,经总后勤部科技攻关,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六、批示“这样训练好”,由此拉开全民大拉练的序幕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部队从严训练的传统。利用“三九”严寒的特点,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从“吃、住、走、打”四个方面,摸索出一整套在严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战斗能力的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及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在严寒条件下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冬季千里野营拉练的报告经层层上报,阅后十分高兴地批示:“这样训练好。”

“这样训练好”的批示,在全军迅速进行了传达,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三地区,当时战略位置关键,又属严寒地区,“这样训练好”的批示,对“三北”地区部队的训练更具指导性。当时,“三北”地区的部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拉练。有的部队搞一次紧急战备集合,不仅时间长,而且丢东忘西,很不符合战备要求。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报后,批示:“如再不这样训练,部队就变成老爷兵了。”

寒战续集范文4

提醒:冰火两重天融资需慎重

相对于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而言,还处于创业阶段的初创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最为迫切,而在互联网资本寒冬的冲击下,受到的影响也最直接,但是资本市场给出的答案却是冰火两重天。

据记者了解到,11月2日,O2O上门洗车企业“我爱洗车”正式倒闭,在获得天使轮投资后的10个月,由于“烧钱”过猛同时无法得到A轮融资,“我爱洗车”只能悄然停业,而资料显示,类似因为资金链断裂的O2O项目在互联网资本寒冬的“推动”下正越来越普遍,只有背靠诸如58同城旗下的58洗车或者背靠e代驾旗下的e洗车还在继续“烧钱”。

但是在融资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却依然有创业者得到了资金的青睐。11月5日,专注于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美利金融宣布获得由贝塔斯曼亚洲基金领投,晨兴创投、光信资本、挖财等6家基金及战略投资人跟投的6500万美元A轮融资,创下近一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圈最大的A轮融资规模纪录。资料显示,美利金融是原有利网CEO刘雁南在离开有利网后开展的二次创业项目。作为投资方,挖财方面表示,此次战略入股美利金融,其看中的正是个人消费金融行业的广阔市场以及美利金融成熟的互联网金融团队。“此次投资是挖财战略和资产布局的一部分,符合挖财资产管家的战略定位。挖财看好中国消费金融的巨大潜力,相信美利将在刘雁南的带领下获得稳步发展,并持续为用户创造核心价值。”挖财CEO李治国对外表示。

“在融资这场恋爱之前,双方一定要做更多的、更透彻的了解,这样你们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之后,才能够在一两个月之内双方结婚。创业者越是在冬天的时候,不要有‘终于有个人追求我,赶快跟他签算了’这种心态,不要被轻易投资人追到手,不要因为一棵树就放弃整个森林。”58赶集集团CEO杨浩涌坦言,对于众多的创业者而言,在如今互联网资本寒冬下,融资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看来,融资时估值与出让股权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早拿钱,拿大钱。“如果钱不到账,一切都是扯淡。”

对策:找对点子、广积粮、调节奏

作为硅谷“人脉王”和投资大师,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则认为,资本寒冬下创业者要学会如何“起死回生”:“创建一个公司之时,就好比跳下悬崖一样,已经处于‘下坠’过程中,默认情况下是会‘死亡’的。创业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想办法克服困难,起死回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我都有过,LinkedIn算是一个成功从悬崖上爬上来的经历,其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在创立公司初期,我只是简单的想着要建立一个社交网站,将大家联系起来,但在一步步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创建社交网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创立优秀公司的另一个关键是创业者需要想别人没想到的、甚至不看好的、但却是正确的点子。”

寒战续集范文5

【关键词】石油石化;寒冬期;失待业人员

近年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石油石化行业进入了前所未的“寒冬期”,国内市场大幅收缩,工作量锐减,中原油田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口号,誓要打赢“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这场攻坚战。中原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种种原因还肩负着很多社会职能,其中,油田下岗失业人员就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这一群体和油田还有一定的联系,并对油田的生产、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寒冬期中,油田失待业人员如何适应新常态,路在何方?这成了一个躲不了、绕不过的难题。

一、现状

当前,中原油田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原油田为了应对新常态,近几年来不断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深化用工改革,陆续出台了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离岗休息等政策。由于历史原因中原油田现约有5000名左右协议解除合同人员,以及约10000人左右的职工待业子女、无业家属及其他无业人员。虽然近几年来中原油田在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还仍肩负着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的管理,不光是稳定责任的主体,还牵扯到一些水、电、气、暖、节日慰问金、帮扶金等补贴的发放以及公益性岗位再就业、创业帮扶等其他一些社会职能。目前,这部分职能主要由中原油田人力资源管理处下设的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并由油田范围内按地域划分的社区劳动就业站及居民管理区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落实。目前油田失待业人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油田安置就业的空间越来越窄。从油田内部小环境讲,由于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能递减,国际石油市场不稳定等因素,主业用工需求减少。从中石化大环境来讲,油田持续低迷,中石化为打造国际一流公司,总部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将严格控制员工入口关,通过时间逐渐消化现有员工过多,人工成本过大的问题。

2.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增多,失待业人群存量不断加大。我国1999年以来大中专院校扩招,油田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逐年增多。家长的就业观念仍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石油情结重,要求子女回油田就业。

3.油田失待业人群诉求加大。受寒冬期的影响,目前油田在职职工的收入有所下降,虽然对油田失待业人群的有些补贴项目没有变动,但失待业人群还是提出了增加补贴金额等诉求,上访、越级上访事件频发,不利于油田的生产稳定。

二、出路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原油田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探索企业失待业人群管理的新出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发挥各种优惠政策的保障作用。中原油田所在地濮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先油后城”式的资源城市,濮阳市依托中原油田大开发而建立和发展。油田现在处于寒冬期,积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结合,为油田失待业人群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公益性岗位补贴。将以往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生活困难人员安排上岗,争取地方政府的公益性岗位补贴。二是争取“4050”人员社保补贴。为女满40岁、男满50岁以上人员发放社保补贴,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利益。三是技能培训补贴。为使下岗失待业人员提高技能,实现再就业,油田与濮阳市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实行个人免费、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培训。四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失待业人员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行政策全额贴息,从2005年至今,油田已帮助逾300人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贷款额达1000万元之多。创业成功也能带动就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化人力资源,服务转型发展。中原油田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目前已有很多油气队伍在国内外站稳市场,油田将坚持市场导向培训外部服务能力,继续坚持这一发展战略。对于油田失待业人群,油田也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积极与江苏昆山等人才劳动力市场联系,建立就业基地,帮助失待业人员就业。在油田领导的努力下,河南省石油化工业人力资源市场也在油田人才劳动力市场挂牌运行,这对于油田广大失待业人群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寒战续集范文6

以中国寒地城市的冰雪景观主题公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因功效学的理论,分析人在户外冰雪景观主题公园中的行为规律、体能消耗及其与冰雪景观互动过程中的持续机能需求。从激发人体抗寒潜能,促进寒地户外景观活动及合理规划冰雪主题公园的视觉、行为动线和活动设施出发,根据游人在冰雪景观主题公园持续的参与行为和人体体能的持续补充需求,提出面向满足人体寒地户外活动体能极限需求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景观规划策略和能量补充途径,力图为满足寒地户外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交互设计提供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

寒地 人体机能需求 交互设计 冰雪景观 主题公园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中国分类号:TB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49 - 03

哈尔滨地处寒冷地区,是中国最北部的寒地中心城市,世界四大冰雪活动的举办地之一。自1963年创办中国首届冰灯游园会以来,冰雪文化始终是啥尔滨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内涵…。独特的地域条件不仅使冰雪成为哈尔滨冬季户外活动的主要媒介,还使人们利用冰雪创造的“冰景美境”成为了城市环境塑造的重要景观内容之一。现阶段,“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传播哈尔滨城市冰雪文化主要的景观媒介,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冰雪景观主题公园之一。

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固定的开园时间是一年中室外平均温度最低的时段,即每年1月5日开园,至3月初结束,为期约80天。由于公园的面积和规模较大,因此完整的游园时间大约需要4个多小时(以公园内每项冰雪景观设施的游玩次数为1次计算),再加之这一时段夜晚的室外平均最低气温几乎均达到-30℃以下,因此对游览者机体的抗寒能力而言无疑带来了一种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一些来自非寒冷地区的游人,寒冷更是制约他们在公园内进行景观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游人在公园驻留、观赏和游玩的时间,也造成了绝大多数游玩者无法充分、全面体验和参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景观活动的遗憾。

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旨在借助人因功效学的理论,在调查、分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景观环境设施的体验和参与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寒地室外人体机能消耗、景观行和体能恢复为之间的关系,提出面向人体效能和抗寒潜能激发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景观规划策略和能量补充方法,为寒地户外景观活动和交互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点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研的对象是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活动组成部分之一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啥尔滨冰雪大世界肇始于1999年,每年的占地面积达75平方米以上,是集科技、艺术和文化为一体的、以冰雕雪雕景观和设施为主的大型冰雪景观主题公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此次调查的区域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观赏、游玩和休憩部分。

1.2 研究方法

(1)观测法

借助一定的仪器和工具对调查的对象进行状态的观察,包括:数据的动态测量、采集和记录等。在对冰雪景观环境、人的行为和实时户外气温变化及整体景观活动过程的观测中,观测法能够对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下人体机能各种状态的动态变化进行数字化记录和数据积累。同时,借助观测工具还能够科学地采集到各种行为的持续时间。这种方法已经被用于各种与人体机能相关的人工环境和产品的设计研究中。

(2)访谈法

在对游人的行为和机能进行观测的基础上,通过与寒地冰雪景观主题公园中的游人进行交谈和问询,了解景观使用者真实的心理感受和知觉体验,亦能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这一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研究中,由于室外环境较为寒冷,因此访谈法是最为直接、便捷和可操作的主观感受调查方法之一。

(3)调查分析法

除观测法和访谈询问法外,本研究还借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景观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并通过统计学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次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原始的资料。并且,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为设计服务,还是促进公众参与交互设计和设计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

2 研究调查和结果分析

2.1 研究调查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自然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每年都要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尽管基址不变,但每年一次的调查周期,即每年1月至3月,也为研究增加了难度。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只针对某一年啥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人进行调查可能出现的随机误差和气候特例,研究者将调查的时间以3个自然年为3个调查周期,即2012年至2014年,将具体的调研时间确定为北京时间晚上18时至21时。将被调查者限定在调查时间内出现在调查区域内游憩的游客,共发放问卷2040份。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参与此次调查的被调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了限定,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限定在表达能力相对稳定的15至55岁的人群,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区间,将每个年龄区间的被调查者设定为510人。其中,男性255人,女性255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32份,有效率为94.7%,符合数据统计分析的标准,能够进入深入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通过对193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游客人数与驻留时间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1932份有效问卷中,在园内驻留时间为1.5小时以下的为332人;1.5―2小时的为1355人;驻留时间为2小时以上的仅为245人。但是,根据调研,针对对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大型冰雪主题公园,全部参与、游览完整体园区仅2小时是不能实现的。因而,其中1687人的行为是:不足2小时就出园离开一定存在迫使其离开的原因。对问卷中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影响游客驻留时间排名前7位的因素。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是以冰雪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但寒冷的气温依旧是影响人们能否全面进行景观参与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其中,无论是直接表述天气寒冷的因素,还是表述排队、迷路等原因导致的游览时间延迟因素,均反映出这些原因造成了游客抗寒能力消耗的加剧。在与调查同时进行的访谈中还发现:大多数游客表示如果身体还能抵抗寒冷的气温,他们仍然希望能够和愿意继续驻留景区游玩。因此能够判定上述影响因素是造成游览不充分的重要原因。

从上述调研得到的结果发现:排除无法预期的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影响,其中6方面的因素均与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的人工冰雪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关。因此,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的娱乐性景观及其对游客抗寒能力的消耗和补充问题进行访谈和调查发现:①设计者在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传承,亦对游客抗寒能力的消耗和补充问题有所思考;②主题公园内单体娱乐性景观能够增加游客(主要指参与到娱乐性景观活动项目中的游客)的运动量,因而具有增强或补充游客抗寒能力的功能;⑧参与娱乐性景观活动的游客的抗寒能力增强和补充的效果并不显著。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主要的问题集中在3个主要的方面,如图2所示。

3 讨论

3.1 人体抗寒能力与潜能激发

通常情况下,低温环境中人体为了维持体热平衡、防止身体温度急速下降、保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往往会使自身的热能代谢活动大为增加。因为,对普通人来讲,抗寒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多产热,二是少散失。因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夜间前往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下的啥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普遍都会因感到寒冷而引起不适的情况下,增加进食和进行运动是提高产热率、补充抗寒能力的主要方式。其中,增加运动是提高游客抗寒能力和潜能激发的首要条件,而运动产热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热能代谢

在寒冷环境中进行活动的情况下,机体的能量代谢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外部的功,其他大量的功则以热能的形式保留在体内,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运动起来的机体除了增加肌肉的代谢产热外,还通过内分泌系统增加了内脏和组织的代谢功能。

(2)减少寒战

在触寒冷时,人体为了减少体热的大量散失,往往通过神经反射,或是汗腺闭塞、皮肤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度增加,不断地出现寒战。然而,在运动时,通过生理调节,使内脏代谢活动增强来增加产热,不必通过寒战的途径去产热,就可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因而,通过运用尽量使寒战减少或推迟,机体感到寒冷的程度也会减轻,人体的抗寒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具体的运动和寒战出现时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突出的表现是皮肤血管强烈收缩、血液流动显著减慢、皮肤温度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及时改善,就会发生冻伤。运动后,这种情况不仅将会被避免,还可以使皮肤血管的功能得以改善,使血管的收缩程度得以减轻,更重要的是局部血液循环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使冷痛感减轻或消失,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具体的运动前后,人体各部分感到寒冷的时间为如表3所示。

由此得到:在进行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设计时,人体抗寒潜能的激发能够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尽量使游客全身得以充分运用来实现。在具体的规划和设计表现为:在设计和建设的阶段就尽量多地设置游客能够进行互动的节目和活动,增强游客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使游客尽量多地运动起来。在体验运动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增加激发体能,产生对中国,啥尔滨国际冰雪节“零度以下的沸腾”的体验。

3.2 完善规划合理布局

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往往需要交互设计先行,即需在确定园区的主题后,将人因功效学的理念融入总体规划设计之中。然而,在整体布局的规划过程中,引起游客对景区产生浓厚的兴趣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注重人体机能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布局,积极调动游客主观参与冰雪景观的热情,也是激发人体抗寒潜能,补充体能的有效途径,而交互设计是最好的实践方法。以游览路径为例,游览路径的优化对于减少游客人体机能的消耗来说尤为重要,其不仅能够缩短游客寻找目的地的时间,还能够使游客的参与活动充满猎奇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游览路径,能够避免游客由于经由重复的路线,而产生不必要的体能消耗。对于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来说,合理布局和完善的规划还肩负着使游客更大限度地参与互动、完整观赏的责任。

3.3 设施设置安全体验

通常情况下,游览设施是游玩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保障,良好的游览设施不仅能够保障游览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还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根据调查发现,游客对啥尔滨冰雪大世界提供的游览服务及设施评价相对较低。并且,通过对3个自然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园内的导引系统尚无系统完善的设计,且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游客对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观赏和游览。在调查中,部分游客反映由于入园后看不到明确的参观路线指引,因而无法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特别是当游览了一段时间后,身体已经感到寒冷,想通过运动来缓解寒冷的时候。由于无法很快找到目的地,部分游客由于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愈发难以抵抗寒冷的侵袭,只好被迫出园。此外,还有一部分游览者在无明确导引系统帮助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对某一景点的游玩时间,因而在寒冷和时间的制约下,亦只好被迫出园,当其查询后往往遗憾地发现很多“好景、好玩”的区域还没有游览,因而感到非常地遗憾。

此外,部分娱乐性冰雪景观项目,如240m的速降大滑梯,虽然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喜爱,但由于在高峰期排队等待的时间过长,在调查过程中最长的等待时间达2个小时,因而人无谓地消耗了大量的体能。诚然,比起玩普通冰滑梯一瞬间的刺激和兴奋,漫长的等待往往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好奇和渴望。但是,在-30℃以下的寒冷环境中,仅仅是排队就要用上快2个小时,对人体机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而且是毫无意义的消耗。

经过调查后的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改善园区内的设施设置来解决的。完善的设施系统使游客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游览路线。同时,通过对户外冰雪运动的参与,调整自己的体能储备,以最好的状态、最多地游玩到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如通过电子显示系统,规避一些娱乐项目排队的高峰期,使人流合理疏散和分配,避免人为地造成游客人体机能的消耗与浪费。此时,游客能够在良好的体能状态下进行有效、安全的冰雪体验,在寒冷的环境中最尽兴地游览。

4 结论

寒冷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通过对人体机能的研究,建立冰雪景观主题公园交互设计的模式能够使外部影响因素作用于人体内部机能,使人体机能的消耗得以合理利用和补充,本文在研究中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调查区域总体布局进行分析,计算游人在园区内游览需要的总时间,同时借助对人体机能的观测发现:游客人园后1.5 -1.8小时需要增加能量,有效的途径是以高热量的餐饮实时补充人体需求的卡路里;游客入园后0.75―1小时即需要参与交互运动进行自我体能恢复,因而冰雪景观的设计要尽量设置互动性强的项目,以激发人体自身的抗寒潜能。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