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赏范例6篇

玉器鉴赏

玉器鉴赏范文1

记得电视台报导过四川某市技术监督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利用干洗液和水对卫生纸产生的作用不同,取衣服时通过暗藏在干洗衣物内的一小片卫生纸的形状,就可以判断出衣物是干洗的还是水洗的,其结论与使用昂贵仪器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一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会有多种外在表现,通过这些外在表现,有时会有多种方法或手段来确定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果要使古玉鉴定的结论具有排它性,最好要具有三个以上的证据把结论限制在唯一的或极小范围内;尤其是要努力抓住那些难以复制的几个关键证据,就会使结论象“两点定线、三点定面”的数学定律一样确切无疑。目前,不论是仪器鉴定或是“眼学”鉴定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所用下结论的依据不够充足和确切,难以把它限制在排它性的范围内。如古代器物放射性衰减和光谱改变等性质,常常是现代科学鉴定仪器确定其经历时代的依据。我们说古玉的年代是指玉材变成玉器以后的年代,而有些仪器检测到的是它的成矿年代。且不说它的精确性有多大,如果样品有意或无意地经过放射源或其他因素干扰就会轻易地改变鉴定结果。仿古玉,尤其是高仿的仿古玉,就是按照“鉴定家们”所常用的几项鉴定依据进行仿制的,甚至是比照古玉制作后又进行作旧处理的,如果“专家”没有能力找到更多方面的破绽,就会做出错误的结论。对于各种特征都比较明显(俗称“开门”)的古玉,鉴赏力强者自然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关键是那些时代特征不十分明显的古代玉器,其判断的难度很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类比,才能推断出一个较模糊的结论。因此眼学鉴定古玉和其他工作一样,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错误(包括“伪判真”和“真判伪”),即便是采用“会诊”式鉴定的“一票否决制”,只能是出现“伪判真”的错误机率少些,未必能达到绝无差错。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鉴赏者偶尔出现鉴定错误也在情理之中,只要不是恶意的或出现极不应该的低级错误,就应该给予谅解。

古玉的形状和纹饰与碾磨出来时的总体形态,即便是高古玉器也变化不大,但色泽有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尤其是高古玉,呈现出来的是由玉材本身固有的颜色或质地打磨出来的色泽,与古玉经受外界复杂环境的风化作用及浸染作用产生的包浆、沁色的综合色泽外观。这种外观特征,使得原来的使用者即便苏醒过来也未必再认得出来了,对我们来说却是分辨高古玉的最明显特征。古玉中变化不大的部分,遗存有古代的许多时代信息。一是纹饰和器型受当时所用工具加工性能和工艺技巧局限制约产生的痕迹;长期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损坏及火烧痕迹;所处环境中的水土及其他物质对其产生的浸染使玉质出现变化痕迹;岁月形成的陈旧痕迹;以及是否有人为作旧痕迹等。二是受当时审美时尚局限产生的器型、纹饰样式。三是古玉玉材所处矿层的玉质特征,及其成器后所处的环境状况和经历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对包浆、沁色产生的因素。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痕迹,便是我们今天识别古代玉器,给它断代的依据。虽然有许多痕迹都可以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复制出来,但很难每一项都能在同一件玉器上同时呈现出来。那些不可复制的痕迹,是我们下结论的最好依据,一定要把它确认准确。要准确地了解古玉,必须尽可能多地系统地了解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进程,掌握住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内在文化内涵、造型神韵,外在的玉器造型,常用的玉材特征,工具和工艺产生的痕迹特征,玉质老旧的面貌,善于从出土标准玉器中总结出各种玉器的造型、工艺在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多上手研究古代玉器,才能获得对古玉的理解悟性,别无捷径可走。

再说仿古玉。确切地讲,按照传统纹饰和造型样式制作出来的玉器形状,不论它与以前器物是否完全一致都不能称作仿品,而是器型品种的延续和发展。如老三代至现代的素玉璧,你能说它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素玉璧的仿品吗?如果是对于已经消失了的玉器品种进行模拟制作的话,根据制作目的可分两种类型:一是为了再现历史上某一玉器品种的面貌。不但要在造型、纹饰、各部尺寸、次生的颜色、包浆等外观面貌上要达到基本相似,甚至在惯用玉材品种、玉质档次、制作工艺水平上还要达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水平,这才是纯粹意义上的“仿品”,严格地说应称其为“复制品”,这种仿品多见于清代宫廷。另一种虽然也是极力模拟古玉器的各种外观面貌,但采用的玉材品质及工艺制作水平都很低,其仿冒古代玉器的目的是牟取暴利,这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赝品。所以说仿品与赝品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古代赝品玉器虽然经历百年以上岁月的修炼能达到真品古玉的正果,但其价值仍不能与同时期的古玉器相比。

玉器的造型和纹饰风格具有时代性,所以古玉常见的造型、纹饰是给真品玉器断代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判断真伪的证据。这就象正常的人群从发饰、衣饰、行走姿态等方面就可以判断出他的性别,由于非正常人群的存在,这绝对不能作为判断人性别的依据。因此除了低级仿品能从玉器造型、沁色、纹饰样式判断出真伪外,一般具备了某一时期玉器造型、沁色、纹饰样式规律的玉器,未必就是这一时期的玉器。我国历史上的琢玉工具进步虽然缓慢,但总是在由笨拙向精细方向不断地改进,加上工艺技法的相应改进,留下的雕琢痕迹总会有所不同。所以高仿的难度不在纹饰的俏与不俏,而在于与雕琢纹饰对应的工艺技法。除了大型流水线作业,就不会出现完全相同雕琢痕迹的作品,古代更不可能。因此就可明白,市场上重复出现的“宝物”一般是假的,基本没有例外。玉器都是雕琢碾磨而成的,必有雕琢痕迹。所以认真研究玉器的加工痕迹,准确掌握玉材质地的时代特征及沁色、包浆的真伪,是进行鉴赏古玉的关键。

处于承上启下时期的玉器,是老风格的余韵和新风格的肇始,很难呈现出与上下两代鲜明的鉴定特征。有经验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经验。这种感觉来源于玉料差异、工艺繁简变化、抛光效果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在细部处理上呈现的不同特征。

玉器鉴赏范文2

清代玉器雕刻题材广泛,受当时绘画艺术影响较大,造型和纹饰以人物、飞禽、走兽、昆虫、山水花草、亭台楼阁居多,器物中器皿减少,日常生活用品增多。纹饰内容以民间故事内容居多,特别是谐音、吉祥图案大为流行,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马背踞一猴子”,为“马上封侯”,后背相对为“辈辈封侯”,三只羊为“三阳开泰”,大象喻为“太平有象”,羊表示“吉祥”,鱼则为“年年有余”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形象,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吉祥图案。

图1、图2为清代青玉“吉”字八宝纹玉件。长14.5厘米,宽11.5厘米,厚0.4厘米,椭圆形,上部为月牙形状。此器物应是镶嵌用的配件。中间阴刻“吉”字,周围阴刻八宝图案,有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宝纹是八种佛教用物,故称为法物,以八种法物组成的图案象征吉祥。

图3为清代白玉八宝纹玉带扣。此玉带扣为透空雕,雕工极细,玉质润白,饰八宝图案。

图4、图5为清代白玉“福寿”透空圆牌,中间有透空打凹的“寿”字、蝙蝠、双鱼和一圈如意纹,寓意“福寿双全”。

图6 为清代“眼前福”白玉牌。蝙蝠衔着“五铢”钱,寓意“眼前福”,表示福气就要到来。

图7为清代白玉“福寿”锁牌。中间有两只蝙蝠衔着一个“寿”字,寓意“福寿”。

图8 为清代白玉 “大吉”葫芦牌。葫芦中间刻有“大吉”两字,两侧边刻有两条龙。

图9、图10为清代“吉庆有余”玉牌。这两件玉牌都刻着双鱼和磬、戟,戟与“吉”同音,磬与“庆”同音,鱼与“余”同音,寓意“吉庆有余”。

图11为清代青玉“太平有象”摆件。大象低首卷鼻,下踩祥云,缨络满身,身披华丽鞍具,背驮两童抱瓶,孩童手持灵芝、珊瑚,乃旧时祈愿五谷丰登、福寿康宁、天下太平的装饰题材。

图12、图13为清代八宝三镶玉如意。“如意”一词,源自梵语“阿那律”,最早是一种竹、木制的长柄器物,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故得名。后功用改变,演化成文人器玩,清代则演化成吉祥用品,祝愿人们事事顺心如意。

玉器鉴赏范文3

关键词:雕刻工艺;玉器;收藏价值

0 前言

玉器凝聚我国传统文化,意蕴智慧,同时具有神秘、通灵、纯粹、富贵、圣洁等多种含义,已经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化。发展初期,玉器是人们生活中的简单装饰品,接着逐渐成为礼仪、宗教等用品,接着发展为佩戴品,最后发展为如今的收藏品。[1]这个演变过程完全反应各个阶段的社会情况,同时也反映人们审美观点变化,贯穿在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现阶段,玉器成为重要的收藏品,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通常情况下,收藏者评价具体某一玉器收藏价值包括如下方面:稀缺性、知名度、题材、材质、工艺、佩戴效果等。本文首先选取玉器收藏的具体优势,然后从雕刻工艺角度分析各种不同玉器的收藏价值,旨在分享收藏经验。[2]

1 选取玉器收藏的优势

1.1 投资

研究表明,玉石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时间开采,导致大量玉石种类消失,进而致使玉石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与此同时,玉石加工支付费用也不断增加,这也造成玉器价格飙升。正是由于玉器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很多投资者看到其投资价值,进而欲将其进行收藏,待其价格上涨,从中获利。这样一来,玉器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同时也导致其价格上涨。

1.2 极易鉴定

由于玉器极易鉴定,进而降低购买劣质产品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品种方面。虽然玉石具有多种类型,而且很多都极易出现混淆情况。倘若缺乏相关鉴别经验,则收藏者可将其送至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判断,支付费用不高,而且准确度较高。[3]通常情况,此类鉴定机构结合玉材的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认可。与玉器不同,其他古玩的鉴定标准不相同,各个机构的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判断其优劣。二是工艺方面。倘若某一玉器纹线十分流畅,而且造型较为优美,则判定为巧匠的作品。倘若缺乏相关经验,则收藏者平时可多看相关图册,进而完善自身的鉴赏知识。

1.3 实用性

一方面,玉器可衬托佩戴者的气质,显得更为高雅。研究表明,古代人通过佩戴玉石来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规范。倘若佩戴者的走式、步幅不符合一定的规范,则玉石不会产生悦耳的响声,进而对其气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可以作为纪念品。[4]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玉器作为吉祥物、信物赠送给他人,表达美好祝福。玉器具有佩戴、审美等功能,而且一直保存至今。

1.4 高雅性

通常情况下,玉器都比较绚丽多彩,而且温润。倘若将其摆放在室内,以供欣赏,十分养眼。此外,玉器的工艺较高,可展示各种不懂的艺术形象,展示其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玉器可经过长时间保存,不会受到酸碱盐、火、水等影响,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

1.5 文化价值

玉石贯穿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在人们内心具有一定的地位。与此同时,古代玉器的图案具有一定的含义,往往表达平安以及健康含义。

2 不同玉器的收藏价值――基于雕刻工艺角度

2.1 花卉瓶

玉雕类型的花卉瓶是将天然瓶以及玉雕花卉进行融合。在鉴定此类瓶子过程中,鉴定者主要是观察瓶体、花卉协调性如何。具体来说,鉴定者主要观察雕刻主体是否明确,而且观察花朵以及枝干间的纹脉是否清晰合理。倘若存在风吹情况,则鉴定者观察风吹动的花叶、花卉等是否依照相同方向摆动。此外,在鉴定过程中,鉴定者还要观察瓶身是否规矩,雕刻工艺的生动程度。

2.2 花鸟走兽类

一是走兽类。走兽是玉器作品的常见雕刻对象,不仅包括羊、麋鹿、马、狮等真实存在的动物,而且包括麒麟、龙等传说兽类。在鉴定过程中,鉴定者应当观察所雕刻动物身体比例以及细部。通常情况下,兽类作品具有群雕、套件、单件等区别,而每件套件作品通常包括8件或者5件。然而,收藏者需要注意的是,玉马一般不存在4件或者5件。二是飞禽类。常见的飞禽作品包括鸳鸯、喜鹊、仙鹤、孔雀以及凤凰等。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应当特别观察鸟类的鸟头、爪等部位以及观察其剔尾、理尾、洗浴等动作。三是花卉类。对于此类作品,鉴赏者应当注重观察作品的布局以及章法,而且观察花朵、花蕾、花瓣等部位雕刻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态。

2.3 人物

雕刻过程中,雕刻者往往通过圆雕工艺进行雕刻。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应当观察人物衣褶、眼神、身体比例等线条雕刻情况。人物包括童子、佛像、老人、仕女等人物,在风格以及工艺上有所不同。例如,童子。对于此类作品,鉴赏者关键是观察所雕刻的童子的眼神、稚气等细部以及整体流畅感。在很多作品中,雕刻者故意将身体、头部的比例夸大,进而提高其艺术效果。又如名人,雕刻常见的名人包括渔翁、天王、十八罗汉、太白金星等。对于名人人物作品,鉴赏者需要观察作品整体的气质以及协调性。

2.4 玉雕山子

此类雕刻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采用线描、写意等技巧,将国画充分应用在雕刻过程中。鉴赏者需要观察是否具有明确的主题;是否遵循透视的规则;是否合理应用皮色、俏色等。在很多的山子雕作品中,人们发现雕刻者往往喜欢采用深远法、平远法以及高远法这三种手法,结合山石位置进行组合,具有广泛题材。除了以上种类外,我国存在手镯、耳环、吊坠等多种类型雕刻,而鉴赏者需要从雕刻工艺、原料、技法等多方面进行鉴赏,评价其收藏价值。

3 结束语

玉雕器皿最早出现在夏商周期间,包括镂雕、圆雕、浮雕这三种类型的雕刻工艺。浮雕又包括线刻、阴刻、阳刻等类型;圆雕是最为常见的工艺,十分注重人物线条、身形、眼神等情况,主张表达真情实感。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玉器的鉴别方法,包括花卉瓶、花鸟走兽类、人物、玉雕山子等,为收藏者进行玉器鉴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任清华,黄林毅.基于珠宝玉石人才培养的“四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5(12): 44-48.

[2] 刘林森.浅谈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J].科技与企业,2016(05):182.

玉器鉴赏范文4

古方教授说,收藏玉器一定不能把它当作纯粹的投资工具,只追求玉器的增值效益,买来后便束之高阁,应当去欣赏、研究、感悟玉器中深厚的文化内涵,那种收藏带来的文化乐趣是财富回报所不能比拟的。王莉英老师在展示故宫博物院历代精品瓷器的同时,更注重还原瓷器背后的历史文化风貌,启发人们感悟瓷器的文化内蕴。

客户刘先生说,现在看到的不仅仅是瓷器本身了,而是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化截图,比如胡人骑骆驼的唐三彩,优美线条勾勒出的颈项,让人仿佛听到了它高傲的嘶鸣;四肢劲健起伏的肌肉,好像是说它在向着美好之地进发;驼背上双腿后蹬奋力向前充满朝气的年轻胡人,越看越像一个到中国寻梦的人;这寻梦的年轻人一身轻装,说明他可能不只是一个人,背后可能是一个由像他一样的年轻人组成的商队……细细地还原,那便是一个唐朝盛世,此时收藏瓷器更像是收藏一种文化。

两位收藏专家还向北京银行VIP客户介绍了收藏需要注意的事项。古方教授认为收藏是一个需要时间浸润沉淀的工作,就玉器收藏来说,首先要多多了解玉器知识,掌握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古玉的典型器形和纹饰。他特别强调,“多去博物馆、少去古玩城”,一开始一定先要看真品,而不是一头扎到市场上看那些鱼龙混杂的东西,有机会还可参加古玉鉴定培训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其次,收藏品一般都价格不菲,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切忌抱有贪便宜“捡漏”的心理。

王莉英老师也从专业层面一一讲解了如何从陶瓷的胎质、釉色、烧成工艺、器形、落款方面进行鉴定的方法,使瓷器收藏爱好者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

玉器鉴赏范文5

关键词:室内设计 古董陈设 收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作为室内设计重要内容的室内陈设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追求精致典雅的生活,一般有收藏古董的癖好,如董其昌《古董十三说》中所言:“人能好古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别。”他们一方面喜欢收藏玩赏,一方面又把古董陈设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古董既具悦目的视觉形式,又能显示出室主的文化品位,古董陈设能增强室内环境的书卷气息。

古董原意为“骨董”,最早见于唐代开元年间,张宣《疑耀》卷五四:“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明代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说:“杂古器物不类为类者,名骨董”骨董或古董成为明清时代普遍的说法,由于古董专供玩赏,清乾隆年间,人们开始称古董为“古玩”即古代文玩的简称。

古代士大夫对古董的收藏和赏玩,应该说早已有之。西晋张华“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唐初薛稷亦好古博雅。但是,将古器物赏玩自觉纳入文人雅趣系列却开始于晚唐,由于这时期的文化风气使人们更注重细腻内向的直观体验。两宋时期,古董的玩赏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热流。士林领袖欧阳修不遗余力撰成《考古录》,“辑三代鼎彝,长而明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嗜古成癖,“得书画鼎彝,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卒。”著名的《金石录》就是对古器物“把玩咀嚼”中写成的。苏东坡、米芾等一些书画名家也酷嗜文玩金石。苏东坡《书黄州古编钟》《书古铜鼎》等文记述了他对古器的玩赏。米芾“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明清时期,由于考古学的兴起,文人对古董的收藏与鉴赏更有讲究,屠隆《考余事》,高濂《燕居清赏笺》,文震亨《长物志》,董其昌《古董十三说》都是对古董收藏和鉴赏的专门论述。古董玩赏关乎文人士大夫性情的静养和人格完善,也成为文人士大夫品藻清浊的标志,古董在文人生活中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成为室内陈设的重要内容。张岱《陶庵梦忆》中所记:“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不移而具”“余如秦铜汉玉,周鼎商彝,哥窑倭漆,厂盒宣炉,法书名画,晋帖唐琴,所畜之多,等分宜埒富,时人讥之,余谓博雅好古,尤是文人韵事,风雅之列。”

古董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书画、家具、琴剑、灯镜、玉器、瓶炉等,其中书画的装裱形式包括卷轴、册页、横披、扇面、斗方等,书画的材料有绢、纺、帛、宣纸等。家具的形态有床榻,几案、椅凳、橱柜、台桌、屏架等,家具的材料有花梨木、紫檀、鸡翅木、红木、楠木、铁梨木、黄杨木等。瓶炉包括礼器和酒具,瓷器有官窑、哥窑、汝窑、均窑、柴窑、定窑等,青铜器有鼎、彝、尊、、觚、觯、壶、簋等。玉器按质地分有翡翠、和田玉、玛瑙、岫玉、鸡血、青田等,玉器造型有龙螭、鸾凤、避邪、圭璧、环等。古董是个很大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董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现代人把雕花门窗、瓦饰砖雕、民族服装、餐具茶具、雨具玩具等都作为收藏的内容。一些现代作家也大都有收藏的癖好,如鲁迅喜欢收藏汉画像石拓片。沈从文喜欢收藏西南少数民族的漆盒、土家印花布,还有扇套、眼镜盒、香袋等。周作人喜收旧墨锭、旧版书。唐喜收藏旧藏书票。黄永玉喜欢收藏烟斗。他们收藏的原则是“人弃我取,随缘即喜”,所以不会为收藏而劳心伤神,正像一位作家所说:“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他们不但是古董收藏者,也是新古董的发现者。

搜求“古董”首先讲究鉴赏,古董的鉴赏讲究“雅、俗”之分,明清文人在古董品玩上的审美趣味有些细微的差别,但大致上是一致的,这就是在视觉上崇尚“入土年入”因土气浸润而产生古意盎然的色彩,重视器物的朴拙纹饰。凡古者、真者为雅,新者、赝者多俗,稀罕少见者为雅,普通者为俗,天然细润者为雅,粗陋雕凿者为俗,纯净、素色者为雅,复杂、绚丽者为俗,大笔描金字者必俗,至于雕龙镂风、吉祥图案则更被定性为“俗气”。袁中郎《瓶史》中云:“贵瓷铜、贱金银,尚清雅也,”“常见江南人家所藏的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文震亭《长物志》也谈到古董的鉴赏,“三代秦汉人制玉,古雅不凡,土锈血侵最多。”“铜器:鼎彝、觚、尊、敦、鬲最贵;、卣、、觯次之。”“官、哥、汝窑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如此鉴赏趣味,流露出文人高雅脱俗的审美倾向。

玉器鉴赏范文6

苏富比香港中国艺术部主管、中国及东南亚区高级董事仇国仕表示:今年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中“花赏瑶华”中的25件珍品在市场上从未出现过,料将备受世界各地藏家关注。“玉承天令”中的5件珍贵玉器不单罕见绝伦,更体现乾隆皇帝的人生观照,难能可贵。

玉承天令

玉雕在历经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战国、汉、明等高峰后,在清乾隆年间登峰造极。乾隆爱玉至极,因此清宫用玉之广、精、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及的。就连他的众皇子名字上都有玉的体现。

是次专拍的重点是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梅海水纹盖盒。其设计严谨,雕琢精细,为乾隆帝作陈设和鉴赏之用。七枚玉扳指中有白玉扳指二件、碧玉扳指二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一件。其中碧玉、汉玉、青玉四件扳指上都刻有御题诗,从诗及画中可窥见乾隆帝由物及人的人生观照。盖盒包装考究,圆漆盒盖雕工精细纯熟,盒内御题《咏玉 》诗,底外正中刀刻“乾隆年款”,与七个扳指互相辉映,也显示出乾隆时期宫廷御用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璧御题诗插屏,预计成交价将超过1500万港元。乾隆对古玉推崇备至,在搜求和鉴赏方面尤为热心,遇有珍稀汉玉呈贡,爱不释手,甚者更会以精雕紫檀插屏置嵌,并刻御制诗文以咏赞。此汉玉以精工镂空龙凤纹饰,配“延年”二字,除寓意乾隆自身长命百岁,亦祈望盛世能得永延。而清乾隆御制和阗碧玉暗刻描金乾隆御笔“山阴真面”玉册亦是难求珍品。工匠把乾隆御笔挥毫,忠实地转刻在珍贵的和阗玉片上,将这苍劲笔锋恒久存续。

花赏瑶华

上个世纪1970~1996年间在法国国内大小拍卖会上,有心的藏家拍得中国古代御窑和御制赏玩。此次拍品中,除数件来自明代外,大部分是清盛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精美器物,而精选的数件嘉庆、道光的瓷器逸品亦属难得。此前,这25件藏品均从未曾出现于国际艺术市场上。

清雍正乾隆彩加粉彩瑞果纹梅瓶,瓶上绘画八组枝叶茂密、果实丰硕的瑞果,当中的佛手、石榴和蟠桃称为“三多”,具“多福、多寿、多男子”之吉寓。此瓶巧用清盛期各式创新的釉色,将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令纹饰华而不俗,细腻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