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例6篇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话题;创设问题;设计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授课模式走进课堂。微课一般是教师提供的一段短小视频,时间在5~10分钟左右。教师把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或者是难点内容制作成为课件,通过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并配上自己的讲解,使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重难点,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反复观看,直到学生对于知识灵活掌握。

一、微课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伊始,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帮助,通过微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可能会通过图片、教具、歌曲、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借助微课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中教师可以融入图片、音频或者是视频,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形式的不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课堂的别具一格,从而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关注中走进课堂,掌握知识规律。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Unit 5 Learn about China时,教师就可以提供介绍中国的微课,微课中展示中国的历史、地理、节日、名胜古迹等方面,通过亮丽的图片,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微课时间不长,但是却融视频和音频于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倾听中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技能的掌握和全面提高。

二、微课创设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课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但是教师要关注问题提出的形式,采用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和思考主动性的方式,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思考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创设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启发,积极地思考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关注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借助微课中的内容来提出问题,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Unit 6中topic 3的B部分Cycling is exciting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自行车出行的交通规则和安全出行建议的表达方式,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有关自行车出行的微课,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出行方式,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学生认真观看后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出行比较适合采用骑自行车的方式?骑自行车出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通过观看微课,学生早就对自己去表达跃跃欲试了。学生会迫不及待地说出他们眼中适合采用自行车方式出行的路程或旅游,并学会提出安全出行的建议,应注意的方面,在表达中逐步地重视交通安全,乐享骑行,安全出行,同时学会对学习过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灵活地应用,在应用中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三、微课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欲望

丰富的课堂活动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关注课堂。教师要通过微课的形式来给学生设计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可以关注课堂。例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活动或者是课堂辩论活动,教师都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有的放矢,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探究中,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探究中就会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掌握。教师通过微课来营造活动氛围,会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可以充分地发挥,在课堂上动起来,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Unit 3 topic 2 I like country music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出学生们熟悉的歌星、影星和球星,尤其是介绍一下美国乡村音乐在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人们思想观念和追求人生目标的不同环境下如何用歌曲体现出来的,使学生了解美国现在的乡村音乐的主题思想、范围、歌手及使用的乐器等。在观看了为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喜欢什么音乐,或者是哪位歌手?说一说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具有的语言知识来讨论问题,走进课堂学习内容。

四、微课进行总结,分析归纳课堂主旨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总结和归纳也是同样的重要。教师要善于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微课来呈现出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借助教师给出的提纲和要点来进行拓展,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解。总结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要点,从而主动分析,认真归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解。

七年级Unit 7 topic2 When is your birthday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微课,把本课中的学习要点和难点都总结到微课中,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够进一步了解本需要学生能够听、说、读、写12个月份及其缩写形式和一些节日的单词,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句型“When is...”“It’s on the...”进行询问和回答。学生在观看中会了解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学会谈论日期并且掌握日期的表达方法。微课的方式改变了教师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认真观看、仔细倾听,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达到对英语语言知识应用起来的得心应手。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通过新颖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目光,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和动力,自然会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在推理判断中不断地提高,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2

2010年9月16日,TOM在线()与拥有英超联赛授权资格的北京新英体育传媒正式签署了关于英超2010―11赛季转播权的协议,正式成为英超2010―11赛季中国大陆转播互联网独家战略合作伙伴。TOM在线将拥有英超2010―11赛季全部380场比赛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网络直播、延播和点播,独家播放三档英超视频节目以及制作围绕英超联盟赛事相关节目的权利。

作为配合TOM英超活动的最强力节目,TOM英超解说大赛已经完美收官七轮晋级赛,最后一轮晋级赛也将于本月底进行。令人期待的总决赛将在4月中旬进行。已经要请到颜强、克韩、林良锋、骆明、张玉强来到演播室作为晋级赛评委,TOM英超总决赛的评委规格更加全面升级,决赛现场将会邀请三种体坛重量级神秘嘉宾,与参与到最终决赛的选手们进行零距离、全方位英超大碰撞。最终的精彩敬请期待TOM英超解说大赛总决赛!

原本已经进入到尾声的TOM英超结束大赛选拔赛从本月迎来了报名高峰,众多网友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页面(http://sd.省略/)注册报名的网友每天达到几十人,微博的互动更是带动球迷参与,即便不能来到演播室的网友们,除表示相当遗憾之外,也纷纷通过微博(微博搜索“TOM谁来搭配”)祝福本次活动及参赛选手,令原本激烈竞争的活动充满温馨气氛。

刚刚结束的TOM英超解说大赛第七轮晋级赛更是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来到晋级赛的嘉宾张玉强老师,在每位选手结束解说后第一次分别与每位选手握手,第一次在选手录制完“比赛感言”后,嘉宾要求来一段“感言”,演播室第一次一下次走进两位“毫无准备”选手,在知道比赛流程的情况下,依然毫不准备,可谓艺高人胆大!最后嘉宾也是对这两位选手给予了高度评价,除了肯定他们对英超的热情,他们对英超的熟知程度也让嘉宾大为赞叹。第一次嘉宾亲自送走选手,并在电梯处与选手们――握手道别。嘉宾为TOM英超解说大赛起鼓呐喊,招募解说,并且在微博网络中在比赛结束之后再次进行互动,也是TOM英超结束大赛举办以来的第一次!众多的第一次,张玉强老师更是被评为“史上最亲民评委”。

开战以来的TOM英超解说大赛,随着赛事推进,第七轮解说大赛以绝对完美的表现收官。除了比赛现场选手的实力确实可圈可点,每位选手的表现都让嘉宾极尽赞扬,最后评论三号选手张昊章,张玉强老师更是用“堪称完美”来形容。而选手们幽默的解说风格,自成一派的角度观点,都已经相当成熟。一句“非洲刘德华”更是让现场所有人员笑喷,紧张的比赛气氛顿时缓解。本次参赛得选手虽然年龄参差十几岁,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他们间对英超的交流。在后场区休息等候的选手们,纷纷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TOM英超解说大赛通过将全国各地球迷汇集北京,提供了这个聊侃足球,结交好友的开放平台。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3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原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难、疑点

1.重点、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原子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图2-5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提问]: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讲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在其他变化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对比分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子的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找出原子的特征。

[板书]:2.特征:

(1)原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巩固提问]:(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释:水受冷结冰是什么变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变化?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氧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构成?

[学生活动]:讨论并在教师引导总结下得出结论,填写“原子与分子比较”的表格。

[板书]:3.填表: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似点

体积和质量很小,不断的运动,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性质不同。

相异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相互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教师活动]:放映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挂出教材第二章表2—1几种原子构成的小黑板,说明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情况。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并在头脑中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

[教师讲解并板书]:二.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居原子中心

原子

中子:不带电

体积极小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围绕核做高速旋转。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教师设疑]: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呢?

[学生活动]:阅读第二章表2—2观察氢、碳、氧、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敦师讲解]: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而且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称量原子的质量若以千克作单位,无论书写、读数、记忆,使用起来都极不方便(正像以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一样的不方便)。现在国际上采用了一种记录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以一种碳原于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跟“原子质量”意义上不同,值也不同,但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成正比,即“原子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它的国际单位是“一”,符号是“1”。

[教师活动]:由此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单位是“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出)

1/12×一个C-12原子质量

[巩固提问]:

①磷的原子核里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查一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②硫的原子核里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于核外有多少个电子?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查一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通过查找,对比,找出规律。

[板书]: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于数加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于数+中子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节最后一段,总结。

[总结板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问]:③对比磷、硫原子构成,你有什么体会?(提示:两者原子核只差一个质子,核外只差一个电子,却构成了性质极不相同的物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同类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不同类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彼此不同。

(四)总结、扩展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于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2.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与分子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最根本的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习题1、2、3、4题。

2.补充练习:已知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核外电子是17个。请问:它的原子核中应该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相关试题

第二节原子

最新热门

第二课时旋转(人教新…

[组图]解决问题教学实…

[组图]平均分(人教新课…

[组图]除法的初步认识…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

认识简单的路线(新人教…

笔算除法(新人教三下)

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位置与方向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新…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4

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我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里丁大学国家语言和文字中心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课堂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尤其是导师Isabelle的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语用能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三个月的课堂给我感受

很深。

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他看来“教育即生活”,他提倡“做中学”。因此用微课设计符合学情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符合新课改倡导的个性化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理念,把微课和英语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做中学的目的,使学生受益。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5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染学生,驱使学生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使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当前,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活动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因此,利用微课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借鉴国内外微课以及与英语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工作室开展了部级课题的微课研究。我们把微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来,活动更加高效,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课题研究教师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操作性强,以学生为主题的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步,把英语课分为五种类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和词汇课。第二步,设计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幻灯片。第三步,反思教学设计并进行微课录制。第四步,把制作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其次,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感受成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提高学生用英语综合语言应用的能力。

研究过程如下:

1.课题动员、培训、研讨阶段

(1)准备动员阶段:成立工作室课题组,向成员宣传课题的目的、意义,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填写申报书,向中央电教馆上报课题。

(2)课题培训阶段:

①意识培训:学习国内外微课制作和英语课堂活动的研究成果,整理微课教学的优点,从而树立运用微课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意识。

②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讲座、自学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实验教师掌握运用微课教学的使用技能等。

2.初步实践阶段

(1)探究微课支持下的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2)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根据各自分工,每人精心撰写一份教学设计,设计一堂微课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教学课,参加课题研究。

3.课堂实践阶段

(1)对比微课课堂和常规课堂,通过对比,考查学生在微课课堂的学习效果,做出分析。

(2)开展“初中英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案例研究”展示活动。通过课堂实践开展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受益。

4.总结反思,得出策略

课题组成员依据微课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写有分析、有改进策略的教学反思,探究微课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活动课的案例,写出关于本课题的论文。

5.课题提高阶段

根据课题评课组提出的问题,通过录像课例反思,发现问题修正教学设计,完善研究成果,形成可操作的初中英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案例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成果。

6.课题评价阶段

总结规律,理论提升。一是专业指导,解决问题。二是专家引领,提升水平。对形成的理论成果、优秀课堂设计方案、优秀微课等进行综合评价。

7.课题的总结及推广阶段

通过微课研究,我们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以课堂活动为切入点,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题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进行探索研究,制作了各个类型(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的课堂活动微课课例。学生通过微课开展高质量课堂活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另外,通过微课制作,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各项能力。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传统教学,实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我们发现,在英语活动课中,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参与活动的设计、策划、准备,以及活动的总结。所以,英语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活动课的

主人。

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微课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给我们教育深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以其独特的魅力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新课程理念下为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搭建了应用平台,为培养学生主体性、合作性、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使课堂教学走向了现代化。

参考文献: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 学生声音

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罗列、展示教学微视频等资源要素,而应该在灵活组织与有效呈现微课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聆听他们的声音,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创造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经历、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

一、善导“微预习”,倾听质疑的声音

自主学习、善于质疑是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资源条件,巧妙设计形式新颖、精简有趣的“微预习”(包括预习微视频、预习任务单、预习小练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预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积极发现、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主要是在高年级进行。特别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记忆能力和关联能力,对许多新鲜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于是,笔者尝试借助“家校QQ交流群”,有选择性地把精心设计的短小精趣的“微预习”视频、预习单、预习小练等资源上传到群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结合预习要求开展自主预习,尤其注重鼓励学生能从预习过程中提出学习困惑、疑难或是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前,教师就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一个6分钟的预习微视频,从温习已学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图形(如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等方面做了着重展示;同时把配套的预习单和预习小练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要求学生做好自主预习。学生在微视频中形象的flas效果和生动的旁白氛围烘托下,轻松完成了预习任务。但是,当教师上线查看学生的预习反映情况时,却发现已有好几个学生的留言。如刘研同学提问:“老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来剪呢?任意剪可以吗?”张晓励同学则问道:“老师,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对吗?”还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您好,看了视频,我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不很理解,怎么办?”……学生的质疑声音,正体现出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这为第二天将要开始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为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做了充分准备。可见,微视频是形象动态的,学生学习思维是跳跃丰富的。教师应善于设置“微预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活动中勇于质疑,努力让质疑的声音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常态之声。

二、善设“微情境”,细听独到的声音

笔者主张在教学中创设“微情境”,即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他们参与实践活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互动活动(游戏、舞蹈、音乐)等各种场景作为情境的主题,利用媒体技术设计成简短的微视频,适时适地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并用心体察、细致听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独到的声音,或是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和看法,或是对同学精彩表现的由衷评价等,从而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体验“微情境”、快乐释放“微声音”的舞台,让他们都获得出场、出声、出彩的机会。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笔者积极设计了生活化“微情境”视频资料,并以巧妙设置问题指引学生内化、迁移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展播“水蜜桃大丰收啦”微视频,描述了暑假时学生张兴旺邀请他的几个同班好朋友一起参加家乡的“水蜜桃节”丰收节庆活动,现场呈现了如火如荼的采摘场景。3分钟视频之后,教师插入flash情境展示,并以旁白辅助,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张兴旺总共摘到了20个水蜜桃,要求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想一想,可以放几篮啊?”学生利用竖式计算后很快得出了答案:“可以放5个篮子!”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此时余数为多少啊?”“0!”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教师问道。有一个声音在学生中响起:“表示OK啊!说明他们顺利把所有桃子都分好了。”课堂上立刻响起一阵欢笑声,大家都为他的回答喝彩,都很好地理解了“20除以4等于5”完全整除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又把问题转化为:“假如张兴旺同学总共摘到了25个水蜜桃,大家能自己设计问题吗?要求是每个小篮子各放几个?可以放几篮,并且还有剩余呢?”学生在新的问题指引下纷纷设计起来。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设计:“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可以放6个篮子,还有1个桃子剩余。”还有学生设计到:“总共放7个篮子,每个小篮子各放3个,还有4个剩余”……这样,教师巧妙通过问题转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使他们在变式学习中链接了新旧知识,很好地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余数”概念的理解。

可见,教师积极利用富有生活趣味的“微情境”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施问题教学和变式教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由已有的生活体验迁移入数学的学习中,使他们密切地把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关联起来,进一步培养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善制“微课练”,聆听错误的声音

在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坚持在学生认知的矛盾焦点或疑惑处适时设置“微课练”,能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训练;同时用心聆听、捕捉训练中的“错误的声音”,积极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益于课堂的再生资源,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的“微课练”主要是与课堂问题探究主题相关的随堂测练课件(微视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四则运算及运算规则之后,适时设计并展示了“微课练”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某校小学要举行全校期末考试,需要各个班级统计好课桌椅的数量。其中,四年级(2)班有学生单人桌13张,双人桌17张,请问这个班级可以坐多少位学生呢?”围绕这一相对简单的两步计算的数学题目,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时,发现他们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但是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还是发现了个别学生的错误。于是,教师不动神色,而是特意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一个学生展示时,他说出自己的答案:(13+17)×2=60。同学们都认为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微笑地问道:“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解题啊?这(13+17)表示什么呢?再想想?”经过教师的在旁点拨,他明白了是自己粗心大意而犯了错,因为他把班级里的课桌椅都当成是双人的。到了第二个学生,他展示了答案――13+17×2=60之后,不少同学也认为是错的。他感觉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你能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吗?哪儿出错了?”教师在一旁指点,同学们在下面积极配合。他稍作思考,立刻明白了自己没有正确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的错误原因。到了最后一个学生上台,列出了自己的答案:13+17×2=47,同时还清晰明了地说出了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规则,大家对他精彩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犯错误并不可怕,“错误的声音”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宝贵的可利用资源。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精选难易适中的问题,借助设计“微课练”,指引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并积极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引导纠错悟错中正确理解数学演算,实现更有效的释疑解惑,促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错误中发展思维、求得进步。

四、善引“微反思”,静听交流的声音

“微反思”作为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创设有效的反思途径,如课堂小结、课后自省、单元自查、考后小思、学期总结等,引导学生做好反思,特别鼓励学生尽情释放所思所想,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同时,教师积极搭建和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条件(如家校QQ交流群、微信、班级微博、班级学科主页等),静听交流中的声音,捕捉交流中的精彩,收集素材并摄制成微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与学生共享。

如,在六年级上册《方程》单元教学完成后,笔者适时开展了单元复习教学,从“数量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问题、对比训练”等环节指导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复习,并在“家校QQ交流群”上传配备了同步的“微课练”,让家长积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后的巩固提升。后来,通过跟踪发现复习成效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于是,笔者改变思路,积极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寻求有效复习的方法。在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完成时,先不急着复习,而是利用了“家校QQ交流群”的便捷条件,与各位家长积极沟通,倡导开展“一家一视频”的“微反思”评比活动,活动的要求是:(1)家长先让孩子说一说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如收获、困惑、疑难、想法和建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情况;(2)家长也来说一说“我们的孩子”在家学习表现,注重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也可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建议;(3)家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如手机、IPAD、数码相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把说的话录制成3~10分钟不等的视频,并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与各位家长共享,相互交流家教的心得体会;(4)数学教师协同班主任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精心筛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精神鼓励和荣誉嘉奖,特别对一些家庭提出的富有共性又具典型性的反思,将其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评比活动开展后,引起了家长的积极反应和支持,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学生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声。在此,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微反思”听取学生、家长交流的声音,更好地促进了新课教学或复习教学。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流露出的各种声音就是真正的“好声音”,是有助于他们学习、进步、发展的有益资源。随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各种有效的微课形式将为教师更便捷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和愿望提供良好支持,也将日益发挥着服务学生、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6

刚刚进入2011年,一个新的微博正式开通,没有娱乐明星的号召,没有五花八门的话题,微博页面的头像是一个6岁的乞讨男孩儿,他的名字叫杨伟鑫,一年半前被拐卖后,腿被打断、沿街乞讨,网友拍下他的照片后发到网上,被他的母亲辨认出来,而这个微博的名字叫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一封信引发的“随手拍”活动

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开通了名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期望借助博友的力量,拍摄街头乞讨儿童,为寻找被拐儿童提供线索。截至目前,该微博的粉丝已经超过20万,各地网友上传的乞讨儿童照片达到几千张。

比起明星们动辄上百万粉丝的关注,这样一个微博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就像一位网友的留言:“点击转发一下,就可能帮助一个家庭团聚。”在微博时代,围观成为一种力量,当鼠标被更多的人点下,微博也发挥了无法想象的能量。

发起人于建嵘说,事情缘起于他2011年1月17日收到的信,这是一名被拐儿童的家长发来的求援信。他把这件事发到他的微博匕之后,迅速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关注。   于建嵘随后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不久就接到来自各地网友提供的大量图片。该微博的维护者“猴”说,刚开始几天只有十几条信息传递过来,但在春节之后,每天都会收到上百张图片和数不清的回复、评论、建议及私信。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引发连锁反应

这次“微博打拐”活动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公安、社会组织与机构、媒体、明星微博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解救行动。对于社会自发的打拐行动,各地公安的官方微博纷纷公告表示支持,希望网友提供线索。

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上发起倡议,表示自己将在两会上提交“严厉打击和惩罚拐卖儿童案”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也表达了对打拐的支持,他建议全国公安系统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打拐队伍,各地公安机关应当设立专门的打拐机构,配备必要的编制和专项经费。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上说,对网友提供的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此外,他还把拐卖犯罪在逃人员吴正莲的通缉令放到微博上,得到了大量转发。

2011年3月2日晚,羽泉、韩庚、胡彦斌、何洁、安又琪等歌手齐聚北京乐家轩录音棚,一同录制了公益歌曲《孩子》,“救救孩子吧,让他们眼中的世界依然无瑕;救救孩子吧,让他们找寻到黑暗中的灯塔……”希望通过这首歌呼吁大家关注被拐儿童,将打拐行动进行到底。

胡彦斌是这首歌的作曲和制作人,他说,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了姚晨和赵薇转发的关于打拐的信息,于是创作了这首歌。这一公益行动得到了多位明星的响应和多家唱片公司的支持,歌曲录音工作在北京、长沙、台北和日本东京4地相继展开,徐若碹、郑渊洁、孟庭苇等纷纷献声。

“微博打拐”引发质疑

如火如荼的“微博打拐”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已有6名被拐儿童得到解救。在网友的推动下,“微博打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也有网友对此表示担忧,有观点认为,现在这样做会打草惊蛇,使部分行乞人员藏匿甚至是迫害孩子,等风头一过就又会有一批新的受害者。

著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说,打拐需要国家统一部署,不能自己这么私下搞,打草惊蛇以后祸害了孩子,好心办了坏事。还有许多网友对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就对网络作家“孔二狗”提出质疑:“您文章里描述的被拐儿童被割舌头、掰断胳膊、截断腿是否真实?”微博网友何镇飚认为,不能将街头乞儿等同于被拐儿童,“拐卖健康儿童致残行乞”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需要求证。同时,网友还质疑“这样的行动是否有持久性”,认为打拐若没有政府参与,将只是刮过一阵风而已。

面对质疑,“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在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提出过质疑,但我们的想法就是先做起来,如果不做,永远不会有结果。”他们的初衷,是希望活动能引起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对于有可能引发针对儿童的报复问题,“猴”反驳说:“并不是该活动引发了针对乞讨儿童的残害,而是已经有孩子遭到残害,进而引发了该活动的产生。”他还说,至少该活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些家长表示,看到了失散的孩子并和当地警方取得了联系;团队近期将会在一起就有关问题召开会议,邀请包括公安机关、媒体、专家在内的相关人士,就建立数据库以及解救规程展开讨论。微博打拐将更多依靠公安机关丰富的经验,而他们只是督促,启动救济。

“随手拍”也可以“解救”大龄青年

于建嵘教授在创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时大概不会想到,“随手拍”在成为兔年第一个网络热点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兔年第一个网络流行体。在经过凝聚众多网友奇思妙想的发挥后,人们才醒悟,原来,“随手拍”可以解救的,远不止被拐儿童。

“随手拍”激起网民娱乐细胞

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火热进行的过程中,就有网友曾忧虑这场微博打拐只是“3分钟热度”。但是,“随手拍”这种微博形式激起了网友的兴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手拍解救大龄男/女青年”等微博开始发力,网友们的“娱乐细胞”被激发,开始自娱自乐地当起“私家侦探”和“红娘”。

2011年2月10日下午,“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发起人于建嵘做客新浪微博访谈。当晚9时,一个名为“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的微博账号便横空出世,发出首条微博:“欢迎星探、熟女控、婚介所关注本账号。建议:见大龄女青年,随手拍照,写清楚时间、省市、街道等详细信息,发自己的微博并‘@’到本账号。”

从用户名到简介,该微博可谓完全戏仿“解救乞儿”微博。但这一看似恶搞的行为,竟然在发出征集信息后,还真的吸引了“坐不住”的文艺女青年主动上前“吃螃蟹”。比如广州女网友“何玛蕾”就在2月10日晚主动留言“本人要求被拍”。“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立马回复:“附近的志愿者请与该大龄女青年联系,如有可能,当场解救,另招若干志愿者。男士,年轻力壮,相貌端庄者优先。”虽然有些恶作剧式的口吻,但应征男士还真不少。

时值一年一度的情人节。这一天,玫瑰、巧克力,浪漫满城,情侣们绞尽脑汁地折腾着。这一天,网络世界也没消停。就在众多网友积极讨论2011年的情人节到底该玩出点儿神马新花样的时候,“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在微博上诚挚邀请各路“大龄女青年”积极自曝征友条件,进行一场自助式相亲活动。这名博主不停地更新微博,为自己的账号做宣传,以求更多的粉丝加入进来。他还发表微博将“随手拍”与情人节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情人节送什么?我发现了一份欢乐的礼物――随手拍

解救大龄男女青年,给自己和朋友们送上这一份简单却有更多欢乐的情人节大礼包,让今年的情人节不再孤单吧。”

带着点儿网友追捧的小清新和稍许的无厘头,该微博一下子成了微博控们的热门追捧对象。黄金“圣斗士”们纷纷表示“有感觉”――“要火!这是必须的!”

自从“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的微博开通后,随手拍解决单身问题的微博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手拍解救大龄男青年”“随手拍解救大龄剩男剩女”“随手拍解救宅男宅女”“随手拍解救孤男寡女”等一系列自助式网络相亲微博随之冒了出来,带着一点儿恶搞、一点儿无奈,又都颇有诚意地在网络上活跃着。宅男宅女们在网络世界里热情地呼唤着爱情的降临。让2011年这个情人节显得格外热闹。“不要怪俺没有提醒你,宅在家里的大龄女青年是没有好下场的!情人节积极主动才是真理嘛。”一位网友这样总结道。

用娱乐的态度找个爱人

目前,“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微博粉丝数量激增至4万多人,不少加“v”的网络红人也在不断为“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做着微博“小广告”。在这些上传了玉照的微博账户中,很多网友根本算不上“大龄女青年”,但是在情人节前盼望被男青年“当场解救”的心情很是迫切,简短的介绍语里也透露出恨嫁的复杂心情。许多网友表示:只要能征友,管他是大龄还是适龄呢!

与“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不同,“随手拍”解救大龄男女青年不仅自拍求“解救”(征婚)、还随手拍身边的朋友(推荐给网友),一时间人人争当红娘,帮单身男女牵线搭桥,网络征婚再也不是一件值得害羞尴尬的事了。网友“琦”说,回家过年,被父母、亲戚、同学轮番围攻,她招架不住了,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发微博征婚:“上海大连混血儿大龄妞儿一枚,求解救,求靠谱男朋友一个,不要帅的。”

现在,婚恋的选择性大了,剩男剩女的生活圈子却愈加狭小,相亲显然变成了“历险记”,越来越不靠谱。据全国妇联婚姻家庭研究会与婚恋网站百合网联合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称,在中国,单身人群有1.8亿之众,为婚恋问题忙碌的人群高达2.6亿人。无怪乎网友把单身看成是“无边苦海”,把找到恋人开始谈恋爱看成是“被解救”。

2011年被喻为“光棍年”,单身们“”的需求愈加强烈,而微博相亲更像是一场“及时雨”,也似丘比特的一支箭,最重要的是省去了那些繁缛的礼节和奔波,以及家人的逼迫,不用再猴急地扫视对方容貌,打探对方的家世和收入;那些患有“相亲恐惧症”的人也可以敞开心扉、游刃有余地进行选择。

“这几年来,我被父母和七大姑姨安排了各种各样的相亲,可是见一个‘黄’一个,我都已经有了‘相亲恐惧症’。”从事文员工作、已经迈入30岁门槛的姚遥说,目前已经通过多个朋友的微博,了自己的“求解救”信息。“这种微博相亲挺好玩儿挺新鲜的,虽然我知道未必能有个什么结果,但就像买一样,多一重希望没什么不好,说不定就有效果了呢!而且,这种‘潜伏式相亲’既保证了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传播,还避免了现实相亲的很多尴尬和无奈。”

该怎样“解救”你自己

“解救大龄女青年”活动的火爆,也反映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现象。据了解,这些待解救的女青年很多都条件较好,收入较高,却在婚恋问题上屡遭挫败,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治国说,婚恋供需也可以看作是一工市场,事实上中国单身男性、女性的总供应量都是充足的,但因择偶期望存在诸多误区,目前婚恋市场存在供需“结构性不均衡”。再如,男性更关注女性的容貌外表,而女性更关注男性的经济条件和工作能力,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优秀女士越来越多,与男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她们的择偶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位于金字塔尖的女性,如果按照传统的观念,非得找比自己更“尖端”的男士,选择范围将非常有限。

“我的几个死党无一不是要相貌有相貌,要能力有能力,要才德有才德,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进得闺房的近乎完美女,性。哼,还单着,不是我们不够优秀,是优秀到能娶得起我们的男人太少太少。”在“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微博中发照片求解救的美女莫莉说,她此前已经做到公司高管,目前离职在澳大利亚读MBA。

“学历要高,气质相貌也得中等偏上,要有发展前途;学历若一般,就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既无学历又没钱,就得外表漂亮,懂得专业技能,甘心操持家务。”今年33岁的外企人力经理张小姐这样描述自己对未来另一半的要求。

与优秀的莫莉、张小姐一样的是,今天中国的很多单位,多少都有一些条件优越的大龄男女青年,他们就是很难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可以发现,微博上“求解救”青年有两大基本特征:80后占绝对主力,大都是高素质人士。很多人具大学以上学历,有海外留学经历。一些人是公司高管,薪酬丰厚。

婚恋专家提醒道:单身男女应该及时总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譬如,一些“三高女性”为什么剩下来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三高女性”想选择的男性真正中意的往往并不是她们。其实,“择偶错位”是择偶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这个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剧,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失衡的现状,结果则不仅仅只是“找朋友难上加难”,正如现在问题最严峻的“三高”剩女,如果不调整自己的择偶心态,到最后很可能会“崩盘”。

“随手拍”将何去何从

繁忙的网络世界里,有越来越多的“随手拍”微博现身,似乎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随手拍”发微博的题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说,“随手拍”现象是对社会空间交流的一次伟大革命,从以前的Flash到博客,再到如今的微博随手拍,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传播方式的变化。

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无法回避――“随手拍”自诞生之日起,所引发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场风靡一时的“随手拍”运动,将会何去何从?

“微博打拐”呼唤制度完善

2010年,曾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在多起公共事件当中,微博功能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微博打拐”这一事件中,更是反I映出了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涌动的不可小视的民间力量。这种力量促使政府与民间行为合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不过,尽管活动得到了公众的热心参与,也确实让少数被拐儿童得以脱离苦海,但这场微博运动在大众的热情消逝后是否会归于沉寂,则引起了社会关注。

“‘随手拍’这样的网络运动,很可能只是一次民意井喷,接下来便归于平静,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权利现状依旧未能从本质上得以改观。”媒体评论员张勇认为,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正如有些网友所提出的,有些父母确实因生活所迫,带着孩子上街乞讨。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

讨所折射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的问题。要真正解决童丐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效救助机制,把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持续给力,正在蒙受不幸的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以扭转。

媒体评论员平邦称,“随手拍”必须从群体狂欢回归法制轨道。“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发起人于建嵘也表示,争取就乞讨儿童的解救和教护等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议案和提案,促进国家的制度建设。

“微博相亲”吸引专业机构

“随手拍火爆反映的是中国第一批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大龄未婚青年面临的问题。”关注“随手拍”的社会学学者王博说。正如学者所说,后工业时代的不断学习,使得一批高素质的中国青年步入“高龄”行列。“微博征婚,以及《非诚勿扰》的火爆,体现了一种新的多元化家庭观,它们都不是纯粹的征婚,而是杂糅了性、权力、财富、身体多种因素的家庭婚恋观的体现。后工业时代的年轻人,需要解决的是精神贫乏的问题。他们爱文艺懂生活,他们求爱情、求心动。微博只是反映了他们的一个诉求,网络展现了全新世界的无限可能――我们渴望认识更多的人,过更有趣的生活。这是人性的特点。”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指出,“随手拍”看似热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微博相亲”的娱乐成分较多,征婚信息多、回应少。要把“微博相亲”真正做成一件惠及全体单身青年的公益行动,需要专门的机构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专业“月老”百合网也加入了“解救”大军,在其官方微博上推荐已授权微博征婚的会员,并辅以性格测试结果、恋爱类型归类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微博网友,让这场“解救”行动开始走向专业、有效的方向。

百合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慕岩认为,应该把微博的力量和专业的婚恋推荐结合,把这场“解救”行动做成真正对单身青年有意义的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在这场行动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各方评说“随手拍”

无论是“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样一个严肃话题,还是“随手体”的全民娱乐狂欢,都引来了众人的纷纷评说。律师吴良涛称,将他人照片随意公布在网络上是违法的,之前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拍摄的照片是针对违法犯罪分子,而类似“随手拍解救男女青年”和“随手拍解救外遇男女”,涉及侵害了普通公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网友以微博这种形式进行传播,很容易让一些人以公器侵犯私权。

律师王同庆说,“随手拍”自己的信息发到网络上,只要不是一些低俗、虚假的信息,是不会引起什么问题的,但若未经朋友、同事的同意,就将他们的照片和信息到网上进行“征婚”“解救”,则是一种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