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试用期总结范例6篇

物管试用期总结

物管试用期总结范文1

摘要:对优质饮用水处理的试验装置作了介绍,并对其净化效能进行了详细分析。该设备对微污染有机物、铁、锰的去除能力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等特点,适用于我国目前无法在短期内提高水厂处理水平的现状,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优质饮用水 微污染 固定化 生物活性炭 生物锰砂

生物活性炭技术主要是通过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及其上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来达到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因而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样生物锰砂技术对铁、锰离子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1~3]。本研究是首次把生物活性炭技术和生物锰砂技术集于一体,开发出小型高效的饮用水深度净化设备,用于去除水中的微污染有机物和铁、锰离子,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我国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可以弥补我国在短期内无法提高城市管网水质的现状。

1 试验装置和方法

1.1 装置

主要装置见图1。该设备由便于观察的有机玻璃制成,直径为300mm,高为2m,内部填充了活性炭与锰砂,填充高度为0.8m,水的流量为63L/h,采用向下流式。该设备的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能耗小、操作简单。

1.2 工程菌的固化

试验中采用马放筛选驯化的15株工程菌[4]用于活化活性炭,在富集培养后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固定到活性炭上,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锰砂上的菌种采用毛大庆筛选驯化的工程菌[5],经过富集培养后,同样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固定在锰砂上形成固定 化生物锰砂。

1.3 试验用水

试验前期是把投加了铁、锰离子以及少量有机物的哈尔滨市管网末端水作为试验用水,铁的浓度为0~3mg/L,锰的浓度为0~2 mg/L,有机物的浓度为2~4mg/L;试验后期是直接 以哈尔滨市的管网末端水为试验用水。

1.4 测定方法

测定项目和方法见表1。

表1 测定项目和方法 测定项目 测定方法 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钾法 总铁 邻菲罗啉法 锰 甲醛肟分光光度法 浊度 TSZ-Ⅱ型浊度仪 细菌总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大肠菌群数 多管发酵法 有机化合物 GC/MS联机

2 结果与讨论

从2000年12月—2001年6月,在6个月的连续试验中对进、出水高锰酸盐指数、铁离子与锰离子浓度、浊度等进行了监测。?

2.1 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

从2000年12月—2001年2月,向给水管网末端水投加一定浓度的铁、锰离子作为试验原水,对进、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及铁、锰浓度进行检测,图2为进、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结果及去除率变化曲线。

从图2可见,原水高锰酸盐指数为2.5~4mg/L,而出水为1.5mg/L左右,去除率在50%以上。试验是在冬季进行的(水温为5℃左右),表明该装置在低温条件下对有机物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所用的工程菌是低温菌。?

从2001年2月—6月,直接以市政管网水为试验用水,对高锰酸盐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这期间的进水高锰酸盐指数较低(2.5~3.0mg/L),而出水基本稳定在1.5mg/L以下,去除率在50%以上。尽管进水高锰酸盐指数较低但去除效果较好,表明较低的有机物含量并没有限制工程菌作用的发挥,这是由于工程菌是经过特定的人工筛选、并经贫营养驯化过的,可以适应自来水中的低营养条件。

2.2 铁、锰离子的去除

从2000年12月—2001年2月,向哈市管网末端水投加一定浓度的铁、锰离子作为试验用水,试验中进、出水的铁浓度及去除率的变化见图4。

从图4可见初期铁的去除率在80%左右,运行半个多月后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出水铁的浓度稳定在0.1mg/L左右,达国家标准(0.3mg/L)。

对进、出水的锰浓度的测定结果见图5。同铁的去除情况相同,工程菌经过初期的适应之后,后期对锰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80%左右,出水锰的浓度稳定在0.1mg/L左右,达国家标准(0.1mg/L)。可见工程菌在生物法处理铁、锰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浊度的变化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浊度不是连续测定的,前期测定结果见表2,后期测定结果见表3。?

表2 试验前期进、出水浊度测定结 果 NTU? 日期 1月8日 1月17日 1月25日 2月7日 2月18日 原水浊度 10.28 9.28 9.14 9.54 8.79 出水浊度 1.61 1.42 1.45 1.53 1.32             表3 试验后期进、出水浊度测定结果NTU 日期 2月25日 3月18日 4月15日 5月14日 6月18日 原水浊度 1.58 4.76 0.58 1.21 1.62 出水浊度 0.18 0.30 0.17 0.20 0.22

由表2可见前期的原水浊度较高,但出水的浊度稳定在1.5NTU左右,处理效果良好。由表3可见后期的原水浊度较低,出水浊度基本稳定在0.3NTU以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浊度≤1.0NTU),处理效果很好。分析认为,活性炭对悬浮杂质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同时生物活性炭的大孔和过渡孔上吸附的微生物分泌的一种荚膜类粘液性物质可粘住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使出水浊度降低。

2.4 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试验出水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测定结果  个/mL 日期 1月12日 2月15日 3月10日 4月12日 5月14日 6月12日 细菌总数 12 5 8 2 4 6 大肠菌群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从表4可见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符合标准,从而证明采用工程菌人工固化形成的BAC具有可靠的卫生学安全性。

3 结论

一体化净水设备对饮用水的深度净化效果十分显著,虽然进水的高锰酸盐指数、铁、锰、浊度等有很大波动,但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因此,在我国现有市政管网无法在短期内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条件下,一体化净水设备可区域性地提高饮用水水质,且具有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实用性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马放,李伟光,王宝贞.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除微量有机物的运行效果[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31(6):56-62.

[2]马放,李伟光,王宝贞,等.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的生产性实验[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6):70-73.

[3]李冬,杨宏,张杰.生物滤层同时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8):1-5.

物管试用期总结范文2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儿科;护理工作

我院儿科自2003年11月至2008年4月底共进行了4项新药临床研究试验,共入选受试者260例,4项药物临床试验均顺利完成,每一个研究项目均有护士参与其中,护理工作为保证药物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现将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项药物临床试验共入选受试者260例,中途退出12例,其余248例均顺利完成临床研究观察。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1—16岁。4项研究药物均为口服制剂,涉及病种3个,其中小儿病毒性肺炎Ⅱ期、Ⅲ期各一项,小儿肠炎Ⅲ期一项,儿童多动症Ⅲ期一项。

2 护理工作经验

2.1 设定项目护士 每个研究项目设定一名项目责任护士。人员条件:①经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的;②专业理论知识扎实;③临床经验丰富;④工作责任心强。对责任护士要强调严谨的科研态度教育,以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2.2 熟悉项目,医护合作 在临床试验前与试验组成员一起认真学习有关药物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和赫尔辛基宣言1。全面了解研究方案、工作流程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stau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并参与试验流程的制定,以便能为入组患儿家属进行正确的解释和遇到问题后及时与责任医师沟通,保证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做为研究项目责任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受试者的人格和隐私权。对于儿科病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对待患儿及其家长,态度要诚恳,不要只关心研究项目本身,要关心患儿的病痛,同时要严格的履行知情同意过程,要让家长知道其孩子参与该项研究的权益和风险,让患儿及家长知道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中途退出试验亦不会遭到歧视或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3。诚恳而充分的告知往往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保证研究的顺利完成。

2.4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 二期临床试验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三期临床试验主要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试验中患儿服用的药物剂量是关系到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药物保管、发放、回收是护士的主要工作,因此,一定要对患儿家长详细讲明用药的剂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研究方案进行药物发放、回收和实际服药剂量的核实,如实记录。

2.5 药品管理 研究用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保存,由责任护士负责。护士应掌握和管理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剂量与用法;药物的包装与标签;药物储存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药物的计数及给药日期、归还日期及归还计数;用药的数据(剂量、时间等)。详实记录在病例报告表的适当位置4。发药时认真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入组序号、药物编号,保证药物剂量、剂型和用药时间。严格遵从医嘱,按临床试验方案发药,空药瓶和药品包装盒回收保存。

2.6 病人管理 我们的受试者大多是门诊病人,所以在发药时要预约下一次的复诊时间,每2天电话随访一次,了解病人病情及用药情况,解答患儿家长相关问题,必要死与责任医师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安慰家长焦急的心情,提高服药依从性。

2.7 资料收集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各种试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收集,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整个研究项目的成败。责任护士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案要求按时、准确留取血液和体液标本。在入选后和试验结束后,要告知患儿家长所有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并嘱咐其需要空腹的检查当日早晨空腹复诊。并建立登记本,及时回收化验结果并登记,发现漏查项目,及时告知家长补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提高试验质量。

3 讨 论

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参加试验的责任护士不仅承担着所有的护理工作,而且要观察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所以,责任护士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在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应重视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和科研态度的培训,要让护士参与工作流程的制定,熟悉研究方案,医护密切配合,以保证临床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作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中国医学导刊》,2003,5(5):367.

[2] 肖惠敏,姜小鹰,陈晓春.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6—47.

物管试用期总结范文3

因此,精确栽培技术更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

关键词:精确栽培模式;水稻;干物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29

我国是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以稻米作为主食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1]。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粳稻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00万hm2以上,约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3.3%,获得较高的产量对于保障我国口粮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2-4]理论为指导,以“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技术为核心,通过壮秧培育精确化、栽插规格精确化、施肥与水分管理精确化等方面的优化集成,创立适宜黑龙江省水稻高产超高产的精确栽培新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4―10月份在方正县方正水稻研究院(N4532′,E12813′,海拔400m)试验基地进行,该区域属东北寒地稻作区,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4400h。年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516mm。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稻18,属于粳型常规水稻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栽培模式。作为对照,按当地高产田进行施肥和水分等管理。施纯氮180kg/hm2,氮肥以基肥:返青肥:分蘖肥=5:3:2施入,P2O570kg/hm2和K2O50kg/hm2做基肥一次性施用;水分管理:前期灌水较深,中期排水晒田,之后再灌水,完熟初期开始排水;精确栽培模式。通过培育壮秧,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等集成的优化技术。氮肥精确施肥(参数以目标产量每100kg需氮量为1.8kg,肥料当季利用率为40%,土壤当季供氮量按7.2kg/667m2计算。目标产量按650kg/667m2计算,施纯氮168kg/hm2),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施入,分蘖肥于返青后施用,穗肥在倒2叶施用,P2O570kg/hm2和K2O50kg/hm2做基肥一次性施用;水分管理:前期浅水灌溉,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3~5d排水晒田,之后灌3~5cm的活水,进行干湿交替灌溉,完熟初期开始排水。小区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0m2。于5月18日插秧,每穴栽插3~4株,株行距为30cm×13.3cm。田间日常管理措施与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相一致。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在分蘖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每个小区取地上部具有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样5穴并将其分为叶、茎鞘和穗3部分。所有样品先放于105℃烘箱杀青0.5h,然后在80℃下烘干至恒重,并称重。在收获期,每个小区取1m2样品,用于实际产量的测定;将移栽后各小区标记好的10穴水稻进行考种,用于测定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绘制相关图表,并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D)进行方差检验。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精确栽培模式处理较常规栽培模式处理的产量增加9.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1.2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在分蘖期和拔节期,2个模式之间的茎干重、叶干重和总干物质重无显著性差异;在齐穗期,精确栽培模式的总干物质较常规栽培模式显著提高14.2%,而茎干重、叶干重和穗干重分别较常规栽培模式明显提高14.1%、11.8%和17.7%;在成熟期,精确栽培模式处理的叶干重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处理,增幅达19.9%,而茎干重、穗干重和总干物质重均略微有所提高,分别为6.2%、2.6%和5.5%。

图1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1.3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表2显示的是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栽培模式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分别增加2.7%、5.4%和4.7%,且结实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2 讨论与结论

2.2.1 讨论

从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精确栽培模式的水稻产量显著增加,这与叶丹杰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要重点把握4大关键技术,即:壮秧、密度、施肥和水分管理。按照当地插秧时间的要求以及秧龄的适宜天数,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对具体播种日期在大棚内进行科学安排,以期培育壮秧。根据黑龙江省近年来水稻的种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栽插密度以30cm×13.3cm为宜,每穴3~5苗为宜。氮肥施用总量的科学定量需要从水稻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5]。本试验通过目标产量和氮肥精确施肥计算得出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栽培模式低12kg/hm2,且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相接近,大大地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从本研究的2种水分管理发现,精确栽培模式的水分管理能够节约灌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水稻生产中有效的水分管理方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适应性广,但栽培理论系统性强,要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水稻生产等特点,将其本土化,变得简单、实用,容易操作,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服务于农民。

2.2.2 结论

水稻精确栽培模式的产量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结实率的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精确栽培模式在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健,李军,李晓峰,等.淮北地区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J].作物学报,2016(08):1188-1200.

[2]~丹杰,陈少婷,胡学应,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03):34-35.

[3]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J].北方水稻,2007(02):1-9.

[4]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物管试用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投料试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

一、推行试车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武汉乙烯项目概况

中石化武汉分公司8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下简称“武汉乙烯”)是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65.6亿元。包括9套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计划2012年12月底建成,2013年3月投料试车。我们以 “四零一文明”为目标,坚持 “少投入、多产出、少排放,适时投入、快速产出、合格产出” 的原则,严格控制试车成本,努力提高试车效益。

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用来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武汉乙烯投料试车全面预算管理的对象是装置从中交到试车成功期间的投入及整个试车期间的产出。我们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投料试车工作统一规划、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整体优化,对试车成本实行有效控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是以总体试车方案为基础,将试车投入,以货币的形式把量、本、费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整体优化各种资源,实现试车成本最低和效益最佳。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是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各单位控制试车成本的积极性。

二、推行试车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措施

1.以试车需求为起点编制总预算

我们认真学习国内同类新建项目试车的成功经验,结合武汉乙烯试车实际情况,比选试车所需的各种资源消耗数据,按照武汉乙烯总体试车方案编制试车总预算草案。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总体试车预算草案,对总预算草案进一步优化。这样,以总体试车方案中资源需求的原始提报为起点,以预算项目主控部门为中心,采取“总体试车方案中的资源需求试车成本预算需求归口分级审查和优化业务汇总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编制资金预算”的流程,向前收集原材料、辅材、动力及其他消耗需求,充分进行物料能耗平衡,采用“先上后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式反复优化,汇总形成武汉乙烯试车总预算方案。

2.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明确职责

大型乙烯项目原始投料试车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以内控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ERP系统和内控制度,把投料试车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个人。由内控业务流程的主管人员负责相关制度的收集、修订和完善,考核制度的执行等,使每一项业务流程有唯一的主管部门,每一个流程关键控制点有具体的负责人,形成高效试车预算责任体系。对所有试车预算项目确定机关主控部门和基层责任单位,完善内部试车预算管理体系和试车运行机制。将试车预算中心由财务部门前移至机关专业管理部门,既能增强专业管理部门的自律意识,有利于机关专业部门间的预算协调,调动各专业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基层责任单位试车预算的执行力,使试车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3.从业务层面抓好重大费用控制

我们知道重大费用占据试车成本较大比例,控制重大费用就是总体试车方案优化和试车预算控制最为关键的过程。因而,我们控制重大费用重点从缩短试车时间和减少试车物料消耗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创造条件实现深度“倒开车”,改变以往靠裂解装置投料产出合格乙烯,再往下游输送打通全流程的做法,外购乙烯先对下游装置进行实物料试车,缩短项目整体试车时间。如聚丙烯、芳烃装置可以依托现有炼油厂的资源先行试车;聚乙烯装置和丁二烯装置靠外购乙烯、混合碳四实现提前开工;其余装置尽量依靠现有炼油厂资源或外购物料进行先试车。二是合理衔接辅助装置与主体装置开工进度。如热电联产装置煤耗是试车费用大户,我们在保证主体装置开工前平稳供汽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与主体装置试车的时间间隔,减少中间过程煤耗。三是合理重复利用试车物料。如聚合装置试车粒料、粉料可以逐级降等重复利用;机组油运油回收利用等,减少开工物料消耗。四是合理衔接好基建用电和生产用电,降低电力方面线路占用和使用费。

4.利用ERP功能进行试车预算分析

我们可以分装置建立内部订单,归集各装置自中交到试车期间预计发生的费用,在试车总预算框架下分月度下达到各单位。我们再利用ERP预算模块对执行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达到当期预算95%的单位,ERP系统发出黄灯警告;对于超出预算的单位ERP系统将发出红灯警告;对于大幅超支单位ERP系统除发出警告后,还将进入锁定状态,无法正常过账。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同时,还可以利用ERP穿透查询功能,对试车预算进行多角度分析。首先,ERP系统由预算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集成,可以在业务开展的同时实现多角度动态预算分析,弥补了事后分析的不足。其次,ERP系统储存了大量生产运行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如原材料、动力、“三剂”等消耗集成的数据,有利于各种数据对比,分析试车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异。最后,可以利用ERP的穿透分析功能进行数据追溯,即对某一汇总数据,进行层层追溯,甚至能得到构成汇总数据的各明细原始数据。这样就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数据背后的真象,对实际费用和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及时调整。

5.注重试车全面预算管理的宣贯

武汉乙烯作为新建的大型项目,其原始投料试车过程参与人员众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我们只有全员高度重视试车预算,用好每一分钱,才能保证试车预算执行效果。为此,我们在推行试车全面预算之前,必须注重开展宣传和教育,让所有员工都理解“今天的试车成本,就是明天的还贷”,明确自己岗位在试车中的作用,以及要“控制什么?”和“怎么控制?”等,自觉按预算指标控制试车消耗。

6.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

我们要建立科学的投料试车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抓好日常试车预算考核,把试车预算管理与现有的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试车期间以试车成本考核为主要考核权重,用试车考核结果来决定单位月奖总数,鼓励员工控制试车成本。其次,设立试车重、难点专题攻关小组和重大试车费用单项奖励制度,对于目前电耗、煤耗、原料消耗,以及乙烯裂解装置从投料到产品合格时间、下游装置“倒开车”深度及其“倒开车”的物料消耗、初始产品合格率等重大预算项目,按照“确保、力争和奋斗”三个层次目标设立台阶奖,可以考虑按照责任单位所节约成本的一定份额进行奖励,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第三,建立试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考虑到试车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把试车安全作为试车考核的否决指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试车前签订试车安全责任书,对于试车中出现火灾、爆炸、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造成企业和员工重大损失的实行否决,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试车全面预算应注意的问题

1.要与总体试车方案优化互动

我们知道,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投料试车总目标,基础是总体试车方案,途径是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来控制试车成本。这就要求我们把预算管理与总体试车方案紧密结合在一起,试车预算方案修改必须与总体试车方案优化互动,按总体试车方案对试车预算方案进行修改。同时,试车预算的有效执行也保证了总体试车方案的执行。

2.要做到以财务为核心全员参与

武汉乙烯的试车预算草案在总体试车方案的基础上,应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全员参与,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编制完后,还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分级审核和优化。我们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让员工多参与,使预算容易被员工接受,减少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多与员工进行互动,克服预算执行中的困难;第三在预算评价时多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员工一起追溯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试车预算管理。充分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使各种预算指标成为员工试车中自觉追求。

3.要合理界定各项支出列支渠道

我们首先要严格按照《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列支各项费用,严禁为人为控制工程投资而将工程费用在投料试车费中列支,增加试车成本。其次要合理界定试车费的时间,将预算起止时间界定为各主体生产装置自发生生产费用开始到装置投产,辅助装置自发生生产费用开始到各生产装置投产为止。

四、展望

据了解,天津乙烯和镇海乙烯项目在试车成本控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武汉乙烯项目总体试车方案,推行试车全面预算管理,对电费、燃料(煤)费等大宗费用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分析,不断优化,精打细算,及时解决试车中的各种问题,力争将武汉乙烯项目的总试车成本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物管试用期总结范文5

关键词:PCR类检测试剂;产品技术要求;质量控制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CR Detection Reagents, product technology requirement and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requirements such as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IVD registration,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abou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raw materials quality、process water and testing methods in manufacture process of PCR detection reagents,so as to to provide certain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it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product registration.

Key words:PCR detection reagents;Produc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Quality control

PCR类检测试剂是指运用PCR检测技术,在体外对人体血液等样本中提取的DNA或RNA进行检测分析的产品。目前PCR类检测试剂常基于原位杂交法、荧光定量PCR法、反向点杂交法等技术在体外实现病原体的检测、特定疾病诊断及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等临床用途。PCR类检测试剂目前按照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自新版《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于2014年6月1日实施以后,法规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具体内容等的要求。本文则基于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总结与分析PCR类检测试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 生产工艺及操作环境控制

PCR类检测试剂一般由PCR反应液、核酸提取液、酶液等部分组成,常配带阴性、阳性参考物或对照品。基于探针杂交法的试剂还包括固相载体(如尼龙膜、NC膜、微孔板等)。该类试剂的生产工艺因结合技术不同而有差异性,但大致可以总结为:配液、分装、中间品检测、成品包装及成品检测,探针杂交法前期会涉及探针的构建、质粒抽提、纯化等,每一工艺环节应按照经验证符合要求的参数进行控制,需与已经核定的产品技术要求中附录的工艺研究保持一致。如配液需注意PH值、浓度、澄明度、无固体不溶物等,分装则对装量差、均一性等进行控制。

基于新法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要求,该类试剂的配制、分装应在十万级洁净车间内完成。而阴、阳性对照品等涉及血源性或质粒的抽提、纯化、稀释、配制及分装过程应当在至少万级洁净环境下进行,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符合防护规定。为避免扩增过程产生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生产与检验区应在各自独立的建筑中或空间中进行。另外,结合产品本身质量要求应当对环境进行特殊控制,如涉及荧光杂交法中探针上的荧光基团见强光容易发生淬火,故在涉及探针杂交、杂交后洗涤等处理过程需在避光环境下操作。

试剂反应体系的易污染性决定了实验室检测区域应严格划分和合理分布走向。进入各个工作区域的人员及物品必须严格遵循单一从上游操作区到下游区的原则,即只能从样本处理区、目的基因提取区、扩增区至产物分析区,但若采用的检测设备能实现扩增分析自动化全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最后两区域。PCR类检测试剂的实验区具体可参照《临床扩增分析实验室设置》的要求进行设置。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佩带手套及穿工作服,避免裸手操作造成核酸污染。移液抢等配制器具应定期用10%次氯酸钠消毒或经高压灭菌处理,操作台应开启紫外线照射消毒等。

2原材料控制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因此,企业在PCR类检测试剂研发试制过程就应明确原材料的来源、质量级别、安全性特性及检测方法等信息,并按实际原材料及反应体系的研究情况输出技术要求。原材料的控制分两种情况:①原材料外购时,企业应制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程序,要求供方提供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及出厂检测报告,必要时企业需对关键原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或功能性实验,保留相应验证及检测报告。外购参考品、标准品时还需供应商提供溯源情况。对供方的管理可参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5年第1号)。②原材料为企业自备时,需严格按照验证后稳定的工艺进行控制,符合质量要求才能放行转入生产环节。

PCR类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包括dNTP、引物、探针、酶系、缓冲液、阳离子等。根据具体原材料的特性不同应分别制定质量标准。如dNTP、引物、探针等需满足色谱纯级别、分子量达到规定值,引物、探针需明确其核酸序列。生产企业内部应以自测或供应商提供的HLPC分析图谱、分子量报告等作为原料验证性资料。目前引物一般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其设计过程应考虑避免形成二聚体、发夹结构及错配等导致非特异性扩增条带。上述原材料的保存应无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及RNase(核糖核酸酶)污染,并应在-20℃低温下保存避免高温分解以影响PCR反应过程。酶系则需具备相应酶活性及效价,并需经过自行验证,应在-20℃低温下保存。其他普通试剂(如缓冲液、阳离子溶液)需满足分析纯级别,室温保存。所有原材料应按照状态、用途及存储要求分类管理及存放,标明品名、生产日期(配制日期)及失效日期,防止混用误用。

3工艺用水管理

工艺用水在试剂反应体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归纳两种用途,一是作为试剂组成部分参与配制工作,二是作为介质参与环境控制、容器具及衣物的清洗。若工艺用水作为试剂反应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应在技术要求中以原料形式明确工艺用水质量级别及要求。

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应结合产品特性及工艺要求制定。PCR类检测试剂的检测容易受细菌、核酸、离子及有机物污染干扰,故在试剂配制生产及检测过程使用经过严格控制离子浓度、酶污染、避免核酸污染及低有机物的高纯水。比如试剂缓冲液等配制用水、分装与移液器具的末道清洗应用符合分子生物学使用标准的去离子水或灭菌超纯水,避免带入污染。而涉及RNA的试验用水需无RNase、DNase和Proteinase污染的水,可使用DEPC(焦碳酸二乙酯)来处理(即DEPC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而得,配成浓度为0.1%,最后经高温高压除去DEPC)。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试剂反应体系、选用的制水设备和相应检测技术制定工艺用水标准、用量、种类、存放环境及期限,相关参数可通过试制、监测等过程进行验证。作为参与十万级洁净度要求的环境控制及洁净服清洗的工艺用水则应符合纯化水的要求,该水质检测要求应参照中国药典中纯化水的质量要求。体外诊断试剂工艺用水质量指标可参照标准《YY/T 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的要求。由于PCR类检测试剂的特殊性,企业应在参照行业标准及药典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产品质量要求的工艺用水控制文件。

纯化水的制备目前多采用二级反渗透制水系统,超纯水则通常以纯化水为原水,再进一步过滤制备而得。水制备系统要经过一定的周期验证及确认,并在日常生产过程按照经验证过的质量要求及规程进行水质监测。企业产品工艺用水的管理建议参照《医疗器械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总局通告2016年14号)。

4质量控制与保证

4.1 性能检测 性能指标及其相应的检验方法作为技术要求最核心的部分,应对制定的指标内容进行严格验证及确保与法规、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该试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可通过半成品或成品来检测内部参考品或国家参考品的方式来评价性能指标的符合性。若企业采用内部参考品,则应明确参考品的选择(可以是质粒、临床样本、假病毒等)、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及其定值过程等。内部参考品如制成冻干粉的,建议符合生物制品中的质量要求,如水分含量

性能检测项目通常包括: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检测限等。

4.1.1 线性范围 按照相关产品行标要求,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绝对值一般要求大于0.98。一般选取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高值样本按照一定比例稀释为多个浓度进行检测,最好涵盖上下限值。

4.1.2准确度 评价产品的准确度需要在分析性能评估阶段中通过方法学的对比、回收试验、偏差分析等进行研究。对于定性产品,应对阴阳性参考品进行检测,符合率应为100%;对于定量产品,对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进行检测,绝对偏差或回收率应符合相关行标要求值。

4.1.3批内精密度 检测批内精密度应使用同一批试剂对底中高浓度值的重复性参考品进行重复检测,其变异系数应符合行标规定。对于定性产品而言,应对阀值循环数Ct值的变异系数进行评估,定量产品则为检测重复性参考品的浓度值的变异系数。

4.1.4批间精密度 检测批间精密度应使用不同批次试剂对底中高浓度值的重复性参考品进行重复检测,其变异系数应符合行标规定。

4.1.5特异性 分析产品的特异性在性能评估中需考虑内源性干扰物质、样本的添加剂及容易发生交叉反应物质的影响。特异性参考品通常选用与被测物类似、感染部位相同,表型类似等易产生交叉反应的物质的阴性参考品组成。检测的结果应满足阴性100%的符合率。

4.1.6 检测限 一般使用国际参考品/国家参考品或企业参考品进行一定倍数梯度稀释,对同一浓度应进行多次检测,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水平作为检测限,最终应对声称的检测限附近值进行多次验证。

4.2排除干扰体系 该试剂质控过程还应考虑干扰体系的存在,往往需要采用质控品进行平行试验来进行质量控制。为防止试剂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假阴性,部分产品带有内标组分,内标组分通常选择质粒菌或假病毒,更好在使用过程对样本核酸提取、扩增等步骤的假阴性过程进行监控。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企业需不断进行内部的质控,质控品可分为阳性质控及阴性质控。阳性质控可以排除因抑制因子、靶核酸降解等因素造成假阴性结果,故除了阳性质控品应与待测样本的靶核酸性质(同为DNA或RNA)一致外,还应考虑基质效应,使用与患者标本相同的主反应混合液。而阴性质控品用以对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实验操作人为误差等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的质控。此外,为降低污染一般在扩增过程加入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原料用dUTP代替dTTP,可以降低交叉污染的PCR产物。

为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选用血液样本时应排除规定值外的干扰物质(如高浓度胆红素、血脂等)和影响提取核酸效率的物质,该规定值应为经过抗干扰性评估得出的结果。

4.3稳定性试验和留样 评价产品的有效性及监测产品质量情况,还应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留样观察。稳定性项目一般包括有效期稳定性、实际存储条件下的开瓶稳定性、试剂冻融次数稳定性及产品运输稳定性研究等,其中效期稳定性研究应至少对三批试剂进行试验并保留结果。

产品留样应根据产品特性和保存期限建立留样观察制度,制定留样复验项目周期及设置专门的留样室。留样数量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中全项目检测的用量。一般留样观察可分为一季度、半年或一年的观察记录,周期较短内可仅对外观、产品状态、澄明度(如液体)、包装标签完整性等进行记录,一年内至少应对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全性能复验并记录,必要时对检测记录进行趋势分析从而评价产品质量稳定性。

5结论

基于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特性,PCR类检测试剂的质量保证应而不局限于上述几个环节得到控制。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注册申请人应从产品风险角度及工艺特性,不断探究质量控制环节和完善生产过程质量的标准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5号令,2014.

[2]王廷华.PCR理论与技术[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34.

[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03号令,2015.

[4]郭准,毛省侠.体外诊断试剂工艺用水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2):5-6.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YY/T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S].2014.

物管试用期总结范文6

关键词:春小麦;根区水分;根系分布;产量;滴灌

前言

小麦根系是支撑地上部生长、吸收水分和营养成分的重要功能性器官,其数量、分布、构型等特征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产量形成密切相关,土壤中的有效含水量和通气性的时空变化则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特性,而作为作物的主要吸水、吸肥器官的根系具有趋水性和趋肥性,因此,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除了受遗传因素决定外,必然还受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进而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条件

试验于2012年在实验室中进行。采用管栽试验,管径11cm,高80cm。为保证出苗和幼苗正常生长,培养土(沙壤土,容重为1.32g/cm3,田间持水量23.8%)过筛后按土:有机肥:蛭石=100:5:0.5进行配比,装管(6.75kg/管)后进行播种,每管播种5株,3月12日播种,播后统一滴水以保证出苗。

1.2试验材料与设计

选用新春19(石河子大学提供)为供试材料。全期设4个全期恒定水分处理:A重度干旱:50-55%θf(θf为田间持水量),B中度干旱:60-65%θf,C适宜水分:70-75%θf,D湿润处理:80-85%θf;5个处理,重复10次共计50个管区。采用输液管模拟滴灌,控制流量2-2.1/h,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

1.3测定方法

出苗后每隔4天定点观察春小麦生育进程,记录株高、叶片数;各生育时期每处理选取1管植株,割取地上部分,按系数法测定绿叶面积(叶面积=叶长×叶宽×0.7),然后分器官称鲜重后放入105℃烘箱中杀青15min,80℃烘48h至恒重称干重。最后将各层根系放入干燥箱,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重。成熟时割取管栽植株,脱粒考种计产,然后称取烘干重。

1.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收获指数(HI)按籽粒干重占地上部总干重的比例计算。试验结果采用DPS 7.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Origin Pro 7.5软件进行方程拟合,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水分胁迫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根系干重(RDW)是小麦根系生长量的特征指标之一,各处理RDW在拔节期较小,扬花期达最大,灌浆期后又下降。说明滴灌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对根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说明滴灌小麦根系功能期以孕穗一灌浆期为最大。

2.2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

春小麦根系活力(RA)在开花期最强,蜡熟期最低,这种变化与根系吸收面积动态变化一致。主要原因是过量土壤水分造成土壤空气含量下降,影响根系呼吸。但土壤过度干旱(50-55%0f)根系的TTC还原强度显著变弱,与适宜水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

2.3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根系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滴灌春小麦根系POD活性和Pro含量在开花前保持平稳增加,开花后开始上升,到灌浆期最大,蜡熟期以后迅速下降,Pro含量在开花期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小麦开花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对外界条件反应最敏感,要求充分水分以保证物资运输和生理活性。不同处理间随水土壤水分减少,POD有降低趋势而Pro增加有增加趋势。

3.结论与讨论

(1)总根重(RDW)和总根长(ILL)、根系总吸收面积(TRAA)和活跃吸收面积(ARAA)随生育进程呈峰线变化,在扬花期达最大。处理间以适宜水分处理最高,且在生长中后期高峰值持续时间长,表明滴灌麦田根系功能高峰期为孕穗一灌浆初期,较常规灌溉春小麦略有提前。水分过低或过高均影响RDW和ILL生长,尤其是严重干旱处理,造成根系生长特征值下降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