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郊地区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远郊地区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了解上海市远郊地区初级中学低(六、七)年级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的情绪稳定性现状;

2.了解上海市远郊地区初级中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

3.针对上海市远郊初级中学低年级学生当前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提出情绪管理能力的若干有效干预对策。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情绪稳定性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加以整理和分析,了解低年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现状。

2.利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都分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

3.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前期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干预对策。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上海市远郊某初级中学为研究基地,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六、七两个年级中选择部分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如下。

1.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

以已有问卷为基础,结合我国初中生的现状,编制出测量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2)访谈法

对所有的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采用个别访谈、随访和团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调查结果。

2.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两个年级的不同班级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不同年级学生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

二、研究成果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情绪稳定性的调查着手,了解研究对象的情绪稳定性现状;其次,在了解了研究对象的情绪稳定性以后,利用相关问卷,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根据前期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理论成果,初步提出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措施。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一)情绪稳定性现状

不难发现,在六年级学生中,情绪稳定、自信心强的比例为25.5%;情绪基本稳定,但较为深沉、冷静的比例为69.7%;情绪极不稳定、日常烦恼太多的比例为4.8%。在七年级学生中,情绪稳定、自信心强的比例为27.4%;情绪基本稳定,但较为深沉、冷静的比例为68.8%;情绪极不稳定,日常烦恼太多的比例为3.8%。总的来看,两个年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现状是高度一致的,符合一起研究的前提。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两个年级中情绪稳定性测试分数在41分以上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4.8%和3.8%),需要引起重视。

(二)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调查了以下几方面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

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心理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觉能力,随时随地都清楚自己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总与自己的感觉在一起。我们在对研究对象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能够较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的学生比例为80.1%;情绪自我觉察能力一般的学生比例为11.5%;缺乏一定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学生比例为8.4%。缺乏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学生主要表现出日常生活中不能够察觉自己在某种情境下的情绪状态,从而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学生也是心理辅导教师要特别关注的。

2.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及抑制情绪冲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个体觉察到自己处于不当的情绪状态时,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可以恰如其分地加以控制,从而合理应对所要处理的事情。课题组在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发现,低年级学生中具有较好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比例为50.6%;具有一般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比例为21.5%;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升的比例为27.9%。这项能力与前一项能力就数据而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明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具备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

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是指引导或推动自己去达到预定目的的能力,也就是自我指导能力。这是一项较难实现的情绪管理能力,它要求个体不仅要有较好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和控制能力,还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延迟满足自己的需要,给予自身激励,从而调动和指挥自己的情绪。课题组经过调查发现,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是低年级学生最欠缺的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情绪自我激励能力的学生比例仅为31.1%;具备一般的情绪自我激励能力的学生比例为29.1%,而缺乏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的学生比例高达39.8%。调查结果证实了自我激励能力是一项较难实现的情绪管理能力,它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措施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校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比较乐观。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较好,并具备了基本的情绪管理能力;一小部分学生情绪稳定性不佳,缺乏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这部分学生需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格外关注。针对该校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现状,我们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以期对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1.心理教师。

心理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情绪辅导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系统、有效地安排到心理课堂教学和心理讲座等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心理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可能或者正处于情绪困扰中的学生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相关课题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心理教师更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情绪。

2.学科教师。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接触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就是各学科教师,学生的情绪情感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教师的影响。因此,学科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还要尽可能地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多运用情感因素,这都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3.同伴辅导员。

同伴辅导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新生力量,同伴辅导员来自学生,服务于学生。同伴辅导员要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情绪管理的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同伴互助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同伴交往中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同学。并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或已经处于情绪困扰中的同学,适时地转介给心理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初步了解了上海市远郊地区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并结合远郊初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步的干预措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开展了大量与情绪主题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指导基地学校部分同伴辅导员开展了学生小课题“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成员自身水平和外在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课题组所采用的问卷,都是参考网络上相关的测试问卷设计而成,访谈的问题也是课题组成员自己设计的,在科学性、准确性上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应更注重利用权威量表进行调查,用客观数据说话。

作者:张文博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