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培育学生党员制度的可行性

论建立培育学生党员制度的可行性

一、存在的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

学校支部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为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不少党组织在具体工作中认为数量是关键,忽略了党员的培养与考核,对于质量把关就不是很严格,或者说口头上强调质量,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当忽视,使得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时常发生。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模范典型,各方面都要在群众中起到表率作用,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高职学生的来源决定了这些学生质量不如本科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多元差异,具体体现在他们的基础知识,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人生规划等等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课的成绩普遍偏低;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机会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党的知识教育;入党动机不纯等等这些现状无形中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而学校方面为了完成指标,降低了培养要求,或是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考察不够彻底全面,甚至发展了一些不符合入党基本条件的学生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党员很大一部分思想上不够成熟,表率作用不够明显,有悖于提高我党党员质量和我党的生命力的党员发展要求,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低年级入党很难、毕业时可突击入党的错觉。

2、高职学生党员培养在校期间与实习以及毕业之后的脱轨真空阶段的矛盾

3.1培养上学校和实习脱轨大部分高职学生自进校之后经过党的基础知识学习,递交入党申请书,团支部推优,确定积极分子之后才能进入为期一年的积极分子考察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根据教学安排,入党积极分子需要进入了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顶岗实习,与学校培养人的联系会减少,甚至完全远离了培养人的视线,处于真空状态。这一年里,学生刚刚从学校跨入社会,本就难以适应,与象牙塔完全不一样的社会使得原本设想一切美好事物的学生在思想上发生着剧烈的冲击,特别容易走偏。而此时培养联系人如不能及时地进行疏导教育,他们则可能就会把不好的思想留在心底,而这种情况也可能对以后他的党性等各方面发展造成阻碍。顶岗企业的带教人员觉得学生就是来实习,专业技术是学习重点,主要传授技能。对于党员培养方面不是很关心,觉得没有这方面的义务,同时也没有这方面的机制。更有单位外企或中小型私企,根本就不存在党的基层组织,对其培养更无从谈起。这就造成学校培养和实习单位都不培养的脱轨,不能保证党员培养的质量。

3.2顶岗实习较为分散且流动性较大难于管理第三学年,学生被要求离开课堂进入到单位进行实习,积极投身到社会实际生产工作中。在这段时间里,容易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一顶岗实习变更了手机号码却没有及时通知支部或联系人,致使在出现状况时联系不到积极分子本人;二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更换实习单位频繁,支部不易通过实习单位了解他们的顶岗实习的工作情况;三是校外顶岗实习,地点分布全国各地,支部不易组织民主生活会和进行实地走访考察等。

3.3在校学习期间的培养和毕业之后单位培养的脱节根据现有的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学生必须在进校之初就需具备积极要求入党的思想,才有可能一步步通过培养教育到毕业之前发展为预备党员。如果某位学生到大二下半学期才考虑成熟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根据现有的发展程序,该同学是来不及在毕业之前发展的,即使经过党校学习,经过组织考察培养,这些材料到了单位通常不具有任何参考作用。这是程序造成的,但是却无形中对那些真正想要入党并且具备入党要求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壁垒。久而久之,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再努力争先创优。

3、学生党员发展前后变化的矛盾所谓发展前,是指在成为预备党员前,发展后是指成为预备党员开始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后。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发展前,对于学生的发展工作比较重视,培养计划、工作要点、组织谈话和思想汇报等工作都还能按照程序进行,对于积极分子的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关注。但是成为党的一分子之后,也就是应该开始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的时候,相反还忽视了对这些新党员的进一步考核和提高,无谈话、少督促、轻学习,使得有些学生党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想法,觉得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可以轻松一下,这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更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具体做法

作为支部工作内容之一,全面培养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成长起来的学生党员能够很好地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达到了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最终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旅游管理学院直属党支部着眼于实际情况,经过几年来不断探索、不断修改建设制度,尤其是十八大召开前后,我支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研读十八大报告。报告中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

2.1广播种进入大学第一学期,组织所有学生参加初级党校的学习,使学生对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低要求是明确入党动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同学服务,为集体在奉献起表率树榜样作用的,组织时刻要对递交入党申请书有意愿入党的学生重点考察与培养,并且具备火眼金睛发现那些暂时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且表现优异的学生的思想,与其交流,掌握其思想状态,鼓励其向组织靠拢。

2.2找苗子对那些有入党愿望并且表现优异的学生,组织团小组深入学习,重点培养。表现优异不仅仅是指成绩优秀,更多地是综合素质,除成绩优良外,还需要热情、激情、踏实肯干,有奉献精神等。高职学生层次不齐,有优点,也有缺点,同时具备优良素质的学生相对很少,组织要发现那些本质上较好的苗子,然后肯定其优点,指出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团支部推优推选出一些好苗子,本阶段组织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是这些苗子的考察与培养,使其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群众中突出作用明显。

2.3结果实通过一段时期重点考察与培养,经过组织党内外任课老师、学生的各类座谈会和个别交流,广泛听取意见,确定积极分子,群众中骨干力量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我们要求积极分子不仅要成为同一届学生当中佼佼者,也要带动低年级学生共同进步,让榜样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党员先进性得以届届延续。一年后,通过洗礼的优秀成员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批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上述三个阶段通常需要两年半甚至三年的时间,支部从不为了达到发展党员的数量指标而发展一个未成熟的学生,因此近些年发展的学生党员质量上都较为保证。这些学生党员毕业后都能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我支部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满足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培养,更重视这些党员后续培养和提高。

2.4后续联合培养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只有三年时间,随着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2+1”模式的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真正在校期间读书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左右。因此,如何做到让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体现是我支部一直在研究的工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一直是我院的特色工作之一,因此,我支部与各合作企业均建立了党建工作相关机制,共同完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后续联合培养考察及发展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先进性在企业届届延续。几乎每一家校企合作单位都会有毕业生党员通过实习留用至今,并且已经在岗位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不少学生成为企业中层骨干或重点培养对象。每年7月,学弟学妹们进入实习单位,毕业生党员们就会主动召集大家,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度过职场初期的磨合期,让大家更快地适应职场,更欢乐地融入职场,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一届又一届,先进性在企业延续发展。

第二方面,联合企业党委或支部,共同培养培养与考察。因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的特殊性,部分优秀学生毕业之前没有达到党员的标准或是因程序问题未能发展,对于这类学生,我支部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培养,而是和其所在企业的党委或支部联系,将其在校和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培养情况互相交流,共同考察和推荐。同时,与相关单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我支部与国际贵都大饭店,衡山宾馆,东郊宾馆等签订“入党积极分子联合培养”协议,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表示认可,到单位后不再从头开始培养。尽最大可能使毕业生能够在工作单位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继续发挥其先进模范作用。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进入单位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表率作用更加明显。

三、成效与启示

从数量上看,该支部每年发展的党员在学校各个二级学院中排名前三,完成学生党员发展的指标。从质量上看,秉承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不轻易发展不合格的党员,力争做到学生党员都是最先进最优秀的,在各个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毕业之后也能在单位树立典型,在同伴中起带头作用。学校与企业的脱节问题已不复存在。无论是顶岗实习期间,还是学生毕业之后,我支部的老师们与企业支部的管理人员随时保持紧密的联系,企业管理人员定期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告诉学校,学校相应的联系人会主动进行跟踪,学生也会非常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向学校和企业的组织汇报交流,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届届延续的党员先进性,也会减缓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流动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流动性大主要是因为适应问题,并非是工作内容。

学长学姐的及时的疏导让刚刚走入职场的学生意识到其实这只是磨合期的适应不良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自动会改善。这不仅可以体现党员积极分子的先进作用,且更加有利于完善顶岗实习的系统管理和成效。通过五年的努力,该支部在学生党员的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在校和实习期间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在单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少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2006届毕业生廖坤金现在是携程网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地区的A级主管;2007届毕业生朱火旺现在是东郊宾馆餐饮部主管。2008届学生党员毛燕婷现在是上海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的培训部经理;2009届毕业生刘琪现任东郊宾馆房务部会议部领班,拥有金钥匙身份,是管家式服务的五名成员之一。2010届毕业生张军现在是大通旅行社销售部经理;2011届、2012届的党员毕业生如张卿、陈佳蓉、董紫琴、杨徐斐、蒋丽铭、陈成彬等分别在衡山宾馆、上海大厦、国际会议中心、瑞金宾馆等单位表现出色,且在各自的单位的关键岗位承担着重要的工作;2012届毕业生郑于、田方、张磊磊、张依文等学生都已经作为国际贵都大饭店、衡山宾馆、瑞金宾馆的单位业务骨干和和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校企合作党建制度正在发挥着延续作用。

旅游管理学院直属党支部联合企业党委或党支部共同培养年轻党员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已见成效。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合建制共同考察和培养和学生党员。在高职教育中,避免了因时间短而形成培养考察期瓶颈的矛盾,使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得以健康、科学的延伸和不断完善。学生也不会因为实习就业等身份的转换而中断组织的培养,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并将先进性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年轻的党员一旦走上社会,即成为一颗颗的火种,在社会各个角落发热发光。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尤其具有“播种机”的作用,这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推动器,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在思想素质、组织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符合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曹敏 单位: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