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性嵌入公共管理研究

他者性嵌入公共管理研究

摘要:他者和自我是相对立的,他者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公共管理者自身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对于公共管理中来说,它所面对的他者,可能是有形的,比如被管理者,也可能是无形的,比如制度、习惯以及伦理道德。在公共管理中,他者肯定是公共管理者进行自我反思的起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公共管理是为他者服务的,但只有管理者解决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为他者服务。本文的视角就是以公共管理者自身出了问题为出发点,借助他者性去分析当下管理者的状况。管理者要对自我进行解剖,解决自身的困惑,从而使社会向着理想状态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他者性;自我;反思

在人类学领域,研究他者与发现自我具有同步性、双面性,对他者的研究其实就是在发现更好的自我、内在的自我。对于公共管理来说,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切入研究,其实就是在更好、更深层次的挖掘公共管理内在的本质特征和要素。公共管理作为社会学科要不断地反思与批判,解决自我的疑惑。引入人类学“他者性”的概念,有益于管理者在管理被管理者的实践中,反思自我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在被管理者眼中的形象是什么,追根溯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使管理者更好地为被管理者服务,才能更进一步地迈向“善治”。

一、人类学他者性之探究

“他者”一词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中,其广义上的概念是指与“自我”在不同程度对立的事务。“他者”的中心属性就是“他者性”。“他者性”是指不同的族群进行互动产生的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异于本族特征的差异化的印象,涉及到语言、文化、道德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集合。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具有贬义色彩的“他者”因其异于自我的特性,在大多数人眼里,并不讨喜。

二、公共管理的困境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旧时代的治理目标已经转变为新时代下的“善治”,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还存在着若干障碍。在现阶段,由于公共管理的法制化及民主化仍不健全,与公民沟通交流的渠道仍未完全打开,未能准确了解公民的需求。基层的治理更需要对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仅以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立场来思考如何进行公共管理,在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反观人类学者则深入到某地一到两年的时间做实证研究,放低姿态,拉近与被研究者的距离,观察最真实的他们,了解最真实的需求,同时也注意到自己作为“他者”在被研究者眼中的形象,这样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一手资料。公共管理的成果就是政策输出,如果管理者在被管理者面前总是高高在上的态度,那么其制定的公共政策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当下公共管理最大的困境就是公共管理者如何认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之处,像人类学家在做田野调查时那样,拉近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冷淡、疏远的关系。

三、公共管理与他者性的嵌入

(一)人类学与公共管理的学科交叉

跨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当下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屡见不鲜,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是概念和方法的融合,即人类学的某些概念(自我、他者性)和方法(田野研究),引入到公共管理的范畴中,借以破解当下公共管理所面对的困境。早期人类学的学科特点是不干涉以及保留异文化,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仅仅是记录当地的独特生活方式、文化等,以期对当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共管理则致力于让整个国家的公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被管理者进行了解,最为关键的是如人类学家一般通过“他者”了解自我的形象。学科方法的交叉。人类最为倚重的就是在某一地方进行时间不少于一年的田野调查。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可获得最直接的一手资料,以便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特性做一深入透析。公共管理也是需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不管是人类学的田野研究,还是公共管理的深入实地考察,其核心思想突出了实践性的本质意义。公共管理与人类学的学科概念与方法交叉,让两者互相受到启发与思考。

(二)人类学“他者性”嵌入公共管理

一般意义上讲,公共管理指的是公共组织(包括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非营利性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研究被管理者这契合人类学者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异于自我的他者。嵌入“他者性”的概念,也符合管理者在研究被管理者的同时,也被被管理者研究。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他者的理解,绕道来理解自我。”站在“他我的”视角上审视“自我”,这样不会导致过偏、过激的公共管理。

四、结语

作为公共管理者,在治理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的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人类学的“他者性”学科理念嵌入到公共管理的实地考察过程中,也是非常符合中国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这一过程中,重视“他者”,也即是重视群众。管理者通过“他者”可以看到自我的形象,是否高高在上、是否脱离了群众,通过这样的反思,管理者才能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蕙仪,译.[法]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何国强.埃德蒙•R•利奇,再谈婚姻的定义:尤一妻多夫制、继承权及僧伽罗人的习惯法为例[J].《西藏研究》,2018.

[3]高丙中等,译.[美]保罗•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作者:常国富 陶庆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