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探析

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探析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系统的完善性,是确保农业生产实践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对于半干旱地区而言,如果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就难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系统可以发挥效能。从这个角度入手,结合在甘肃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对于实际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结,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设

0引言

最近几年国家农村扶贫政策不断推动,在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甘肃的部分半干旱地区而言,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系统,也成为重要节点。由此积极对于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寻求对应的应对策略,成为必要之举。

1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概况

黄羊灌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南部,辖三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1.6万hm2,实际种植面积1.7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25万hm2,保灌面积9626.67hm2。总人口8.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灌区深处内陆和沙漠边缘,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80mm,蒸发量却达2198mm,年最大径流量2.18亿m3,最小径流量0.638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1.28亿m3。灌区现有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一座,库容为5644万m3,调蓄功能较强。

2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区资金支持和灌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和部分骨干工程改造。现有的渠系配套较为完善,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依然是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进程的瓶劲。详细来讲述,对于此区域而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2.1自然因素制约工程效益发挥。灌区径流以降水为主要补给,呈雨源河流特点,河流径流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夏禾灌溉期(4—6月)占28.1%,秋禾灌溉期(7—9月)占49.8%,其它时间占22.1%。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系统就难以有效的发挥其多维度的效能,对于部分区域在特殊的情境下,甚至难以确保实际农田供水达到理想的状态,继而严重影响到实际农业生产实践工作的开展。

2.2人为因素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当然,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为因素也对于工程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详细来讲述主要可以将其归结为:上游水源地双龙沟一带因乱采滥挖,生态残遭人为破坏,产流量减少,哈溪河非法引水以及区域性降水减少等因素,导致水库来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据黄羊河52年的水文资料统计,上游河源来水六十年代比五十年代减少25.4%,七十年代比六十年代减少6.3%,八十年代略有回升,但仍少于五十年代13.5%,九十年代比五十年代减少24.8%,2000年至2004年也比五十年代减少25.5%,尤其是2001年径流量仅为0.877亿立米。由于缺水,迫使灌区内夏禾作物灌水轮期推迟,次数也由过去的3~4次减少到现在的1~2次,秋经作物灌水轮次也随之减少了1次。

2.3社会因素对于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十年的水文、灌溉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为平水年(P=50%),年径流量12070万m3,除去人畜饮用水、镇区生活及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量,农业用水量为10070万m3,按灌区现有耕地面积计算,均水量为377m3/667m2,供需缺口达2000万m3;2002年为中旱年(P=75%),年径流量10319万m3,均水量为312m3/667m2,供需缺口达3700万m3;2001年为干旱年(P=95%),年径流量8788万m3,均水量为254m3/667m2,供需缺口高达5000多万m3。也就是说,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食品工业城市建设的诉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时罐区用水形势会朝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

3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改善策略

从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黄羊灌区农业用水已处于严重馈乏的境地,灌区水资源超载也非常严重,加上人口增长和食品工业城建设等因素,灌区用水形势已十分严峻,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狠抓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注重生态保护与治理,统筹兼顾,建立起以节约水资源为主的节水型社会,才能逐步解决好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产业链条合理延伸的问题。为此黄羊灌区未来用水应该遵循以下思路,才能实现节水与兴利的最佳结合。在此环节,需要将关注节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完善的工程开发和管理制度环境。要制定和完善水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和改善灌区水环境的配套政策,并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水工程、水资源保护的水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取水许可制度,严禁非法打井,切实做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目标,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依靠上述的措施,可以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建设的管理进入到更加规范的状态,为后续工程效益的全面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以石羊河重点治理为契机,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2采取更加先进的用水节水技术方案。制定灌区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和合理的各行业水资源分配方案与供用水方案,确定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综合运用多种节水技术和措施,保证用水指标的实现。以低压管灌技术为例,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确保节水灌溉规划中,可以将旧有的严重渗漏的渠道排除出去,积极发展管灌,也就是数偶在原来的发展规划基础上,将灌溉水使用到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中去,确保其在临界期和高峰期能够得到供水。其二,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积极使用节水灌溉制度,做好埋设管道的管理,提高埋设管道的使用年限,确保实际运行维护成本得以控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于各种作物所需要的灌水量,灌水时间,灌水次数进行研判,确保将有限的水资源使用到关键性环节和关键性阶段,这样才能够提升实际灌溉效益。其三,注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使用,将其与工程管理融合起来。比如可以关注高产节水品种的引入,可以积极进行秸秆覆盖工作,做好地膜覆盖,建立保护性耕作模式,实现施肥的平衡化等,确保实际的农业生产进入到更加精耕细作的状态。

3.3实现罐区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善。在保证灌区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行面向市场,着眼于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耗水高、品质差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名、优、特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沿山村适度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特禽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水库上游山区应退耕还林还草,逐步恢复原有植被,灌区农业要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3.4处理好不同性质供水之间的关系。要继续加大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力度,适度推广喷灌、滴灌、低压管灌等节水技术,对城镇、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实行限额供水,用水户装置水量计量设备,进行计量收费,并严格控制和核定高耗水企业的供水数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3.5树立工程生态效益提升意识。本着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节约利用、防污治污为重点,注重生态用水需求。将传统粗放农业灌溉,向现代集约农业灌溉转变,从中节省下来的水量用于修复生态,同时要严防灌区赖以生存的水源地双龙沟采金活动死灰复燃,从根本上保护灌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农业和灌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关键性节点,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管理意识淡薄,就需要强化思想意识教育,如果是行为管理模式不当,就需要调整行为方案,如果是监督失常,就需要形成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

作者:王霞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黄羊河水利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