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探究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探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百年奋斗史和成功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对新时代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共党史;思政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掌握先进技术和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进入新时代之需

当前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此条件下必须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领大学生学习研究党史,使其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这一初心和宗旨,传承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铸造的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延续。

2.深化思政课教学之需

思政课与中共党史具有本质上的联系。现有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包括四门课程: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列宁在谈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时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1]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发展,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阐释了新时代需坚持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反映了建党以来党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建设的系统成果。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是无数个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攘外安内的英勇奋斗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把一个一贫如洗的旧中国逐步建设成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道与法)。道与法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学生的品德,用共产党人的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大学生在人生中可能会面临的道德伦理、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领,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3.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之需

大学生身处于信息时代,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网络空间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兴起并不断腐蚀青年人的思想。因此,要牢牢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利用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精神熏陶大学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实践证明,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保家卫国、战天斗地、前赴后继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目标教育

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要以目标教育为导向,为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奋斗目标,并将个人目标融入国家、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重大事件教育

讲好党的历史就是要讲好人和事的历史,从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完成和推进了四个重大事件。(1)建党:开天辟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大学思政课首当其冲要讲好党的建设史和发展史,阐释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的道理,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牢牢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2)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不仅使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还鼓舞了世界无数个被压迫国家和被压迫地区的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学习新中国史,学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历史,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激情和爱国热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实行改革开放:翻天覆地。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育内容要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学生感受祖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了解改革和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4)进入新时代:顶天立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还积极主动推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思政课既要培育大学生形成家国情怀,也要培养他们形成能够站在人类立场思考问题的格局与气度,珍视前人奋斗的成果,并自觉担负起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厚植“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4]思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3.思想教育

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要加强大学生对党的思想理论和理想信念的学习,强化党史育人树人的功能,更好地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髓武装大学生的头脑。(1)党的宗旨教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最高价值取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性的鲜明底色。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的宗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内在联系,厚植年轻一代爱党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爱同胞的情怀,使其形成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2)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思政课要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需要,与国家共命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中国制度优势教育。新时代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引领下,中国的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创造了世界奇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代表了新时代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应深入学习中国制度,深刻感悟中国制度的艰难探索历程,深入领会中国制度的博大精深,以增强对中国制度的坚定信心和自豪之感。

4.精神教育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能够丰富思政课的精神内涵,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思政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帮助大学生从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将初心和使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践行学原理明向、学纲要知路、学概论悟时、学道与法修行的目标导向,把中共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既要明确意义、内容,又要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有效路径。

1.明确课程中党史教育的重点

(1)原理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讲好中共党史,融入大学思政课教育,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搞懂弄通百年来支撑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理论,突出说明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创立于19世纪的理论,但在新时代仍具有强大无穷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基本特征,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群众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也成为鼓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源泉。(2)纲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救亡图存斗争的奋斗史,教学中应突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纲要课中向大学生讲好党的历史,应重点突出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汲取党史中的精神力量和实践力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3)概论课程:要教育大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鼓励大学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待问题、武装头脑,从中汲取理论力量和实践智慧,树立马克思主义时政观,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青春力量。(4)道与法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价值取向方面:公平正义、民主科学、人民幸福、天下大同。思想理念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情而变、与时俱进。思维方式方面:愿景导向、整合资源、法德治理、居安思危。品格情怀方面:人民至上、天下为公、廉政勤政、乐于奉献。精神状态方面:独立自信、自强不息、学习创新、追求进步。在道与法教学中要用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建党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励大学生奋斗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素质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思政课教师队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思想政治教师队伍。(1)加大党员教师授课比重,从教师角度结合自身党性实践讲党史。中共党员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工作中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教育学生。因此,无论是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是从立德树人的需要考虑,加大党员教师授课比重,能够使其通过信仰的力量与大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党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加大党政机关干部授课比重,从领导角度结合自身理政实践讲党史。党政机关干部是党的意志和党的决策的执行者,他们工作为人民,服务于人民,可以始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一方面,可以引用现实案例结合自身实践讲党史,使党史课更具有真实感。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干部是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最佳代言人,讲好自身如何在实践工作中形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和政治勇气,可以用行动诠释党史精神。(3)加大老教师授课比重,从家长的角度结合自身家政实践讲党史。老一代共产党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也是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见证者。历经社会变迁的老教师更能从时间的长河中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引导青年师生知史爱校、知史爱国、知史爱党。此外,老教师拥有为人之师、为人父母、为人长辈等多重角色和身份,在知识层面能为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党史知识,在立德树人层面能从长辈的角度让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励他们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调整充实党员教师、党政机关干部、老教师在思政教师队伍中的比重,是讲好中共党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家门、校门、机关门是大学生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思政课中融入长辈、教师、领导三种重要角色,发挥党史生动的教科书作用,使家门、校门、机关门三者贯通起来教学,使治家、治学、治政三者贯通起来教学,使学习、就业、发展三者贯通起来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党史教育,让党史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党史教育由“真知”到“内化”再到“践行”的深化。

3.探索多元教育的方式方法

(1)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党史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硬件设施、数据技术、音频技术上的优势,积极主动地通过爱国影视作品、红歌、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党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定某一主题,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党史教育中使用师生讨论法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党史的难点,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潜能,实现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汲取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吸收党成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宝贵经验,以史为鉴,修身修德。(3)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地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到红色革命基地、革命先烈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为依托,宣传党史的精神内涵。在党史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将沉浸式党史教育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用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可以让大学生在观看红色历史物件、重走革命路线、重演革命故事中透物见史,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中重温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思政课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深入挖掘党史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作者:张习哲 张思琪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