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册“三言”题材的审美特征思考

歌仔册“三言”题材的审美特征思考

摘要:冯梦龙的“三言”故事深受民众喜爱,影响广泛,对于闽南歌仔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俗文学丛刊》中的五部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为文本,探究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中的通俗性、传奇性、喜剧性和真情实感的表露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闽南歌仔册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三言”;歌仔册;审美特征

施炳华在《歌仔册欣赏与研究中》对歌仔册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方面。广义的歌仔册是“早期闽南地区出版品以‘歌’命名的都叫歌仔册,早期出版的也包括民间小戏的戏本”。狭义的定义是“发展至后来,每句字数整齐,早期有三言、四言、五言,后期大多‘一句七字、一葩四句’的长篇歌仔册”[1]。由此我们可知闽南语歌仔册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歌仔册由于语言通俗易懂,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又极具浓厚的乡土气息,因此其曾经被当作思乡情感的寄托带去了台湾,因此台湾地区保留有大量歌仔册。歌仔册中的题材大多取自于中国传统小说,歌仔册的“三言”题材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关于歌仔册中的“三言”题材,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成果也比较少,关于歌仔册中的“三言”题材的研究,有涉及到单篇的如程燕婷的《台湾歌仔册的“婚恋”母题研究》里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歌》负心汉主题进行的研究。还有的论文如洪泽鹏的《试论“三言”题材歌仔册》,论述了歌仔册“三言”题材的改编。但是学界目前还没有对于歌仔册“三言”题材的审美体征进行研究。本文以《俗文学丛刊》说唱类闽南歌仔册中的《玉堂春庙会•三司会审歌》《玉堂春庙会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杜十娘百宝箱全歌》和《蒋兴哥珍珠衫歌》五本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故事为研究文本,探究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的审美特征。

一、通俗性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提出,俗文学“她是来自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所生存的”[2]。闽南歌仔册属于俗文学,同样的闽南歌仔册也是面向广大下层民众,为了让广大普通民众更加容易理解歌仔册的内容,歌仔册必然采用通俗的方式,才有利于在广大民众中流传,起到教化的作用。笔者将从歌仔册“三言”题材故事的题材通俗性和语言通俗性两方面去阐述歌仔册的通俗性审美特征。

(一)题材的通俗性

冯梦龙所写的“三言”故事题材多样,主要有婚姻爱情和女性命运、功名利禄和人世沧桑、奇事冤案和怪异世界。而《俗文学丛刊》的歌仔册所选取的“三言”题材里市井生活的婚姻爱情故事,体现了选择的题材具有通俗性。歌仔册的《玉堂春庙会歌》《玉堂春庙会•三司会审歌》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这三部讲的是关于“玉堂春”的故事。歌仔册讲述金龙在京城迷上玉堂春,但后来金龙因金钱用尽被妓院老鸨赶走。玉堂春和金龙互相承诺日后赎身从良,但是因财物被人偷走,行李不见,金龙沦落到行乞卖字为生。金龙科举中探花,在公堂上审理玉堂春。后面金龙听从狐狸精之计,重新参加科举成为巡抚大人,重新审理玉堂春案件,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歌仔册《蒋兴哥珍珠衫歌》讲述的是蒋兴哥卖珠为生,娶妻王巧儿,并把传家宝珍珠衫交给她。后面兴哥外出经商,王巧儿跟陈大郎偷情,还把珍珠衫送给他。兴哥在路上偶遇陈大郎看到他的珍珠衫便明白了事情经过,于是回家休了王巧儿。后面陈大郎病死,其妻嫁给兴哥。兴哥惹官司,王巧儿看到了兴哥,便向自己的知县丈夫求情。知县后面知道他们的事情,便让他们破镜重圆。由此可知《俗文学丛刊》的闽南歌仔册所选取的“三言”题材故事具有通俗性的审美特征,都是表现市民生活的婚姻爱情故事,表现下层民众的悲欢离合。

(二)语言的通俗性

语言的通俗性是闽南歌仔册的突出特点。“歌仔册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原汁原味的方言,因此歌仔册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夹杂着满满的闽南风味。”[3]同时,闽南歌仔册面向广大闽南地区的普通民众,民众教育水平高低不一,因此歌仔册的通俗闽南语言特点可以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和引起共鸣。《俗文学丛刊》的闽南歌仔册不仅具有明白如话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浓厚的闽南语言特点。如《杜十娘百宝箱全歌》中写到李甲听到杜十娘对他情感的表露时说:“如咱今上床来去困,困到心头总会消。”[4]这里的“困”就是闽南语中睡觉的意思,这种闽南方言的运用可以贴近闽南听众的日常生活,通俗易懂。第二天李甲看到杜十娘时的描写是“李甲翻身就起来,看娘梳妆近镜台。果然生成块块水,亲像仙女好人材”。这里的“块块水”是闽南方言中形容女性长得很漂亮的意思,不仅可以让听众更加容易明白,而且让听众觉得更加亲切。

二、传奇性

《俗文学丛刊》中的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在继承小说“三言”故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传奇性的审美特征,不仅保持了歌仔册情节的新鲜感,而且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闽南歌仔册的传奇性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增加鬼神因素和情节更加曲折两个方面。

(一)增加鬼神因素

歌仔册的“三言”题材增加了鬼神因素。如歌仔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上册里叙述了金龙通过科举成为探花,亲自审理玉堂春。公堂上,玉堂春说明自己被卖给王得美,但是被其原配皮氏与奸夫陷害,被告谋害亲夫。王金龙看玉堂春受委屈,又受阻于恶官按司布司二人,一时心急而昏倒。太白金星得知二人本是仙人因过被贬,便请被金龙搭救过的狐狸精,建议王金龙弃官而去,改名参加科举,并且答应要以狐狸精代替玉堂春坐监待审,金龙依计而行。歌仔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下册中玉龙用太白金星教他的隐身术进入牢中,带玉堂春离开。太白金星让狐狸精假扮玉堂春在牢中。恶按司赵昂知道金龙弃官后,怕他揭发真相,决定先杀玉堂春,他买通牢头将砒霜放入食物里。但狐狸精知道这件事后,暗中调包。歌仔册出现的太白金星和狐狸精救助金龙的情节是小说《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里所没有的,歌仔册增加的太白金星和狐狸精的鬼神情节因素具有新奇性,使情节变得新颖,能够快速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二)情节更加曲折

《俗文学丛刊》的闽南歌仔册的传奇性审美特征还体现为情节更加曲折。比如小说《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写王景隆回家被禁足书房后是王炳看他读书刻苦,做的文章水平高才同意让他出去参加科举的。而歌仔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上册增加了一段情节,就是写到金龙被禁足书房,因思念玉堂春十分着急,又想参加科举,于是求母亲。三妹锦云替金龙向父亲求情,不被允许。锦云半夜偷放走金龙,代他留在书房。放榜后,金龙中解元的消息传回乡,王炳才发现锦云假扮的事情。歌仔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上册增加的这段情节,生动地刻画了金龙对玉堂春的深爱,塑造了三妹锦云的舍己为人形象,同时也让情节更为曲折,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歌仔册传奇性的审美特征。

三、喜剧性

歌仔册是面向下层群众的通俗文学作品,所以充满喜剧意味的歌仔册作品更容易被听众接受。歌仔册的“三言”题材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幽默和大团圆结局两个方面。

(一)语言的幽默

语言的幽默是闽南歌仔册喜剧审美特征的主体。在歌仔册中,通过幽默的语言的调侃、戏谑或者是嘲笑,能更容易引起听众的笑声,充满喜剧色彩。例如,对于陈大郎看见三巧儿的描写,小说《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的描写是“谁知陈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妇人眼光儿摄上去了。回到下处,心心念念的放他不下”[5]。而歌仔册《蒋兴哥珍珠衫歌》里对于陈大郎见到王巧儿后的描写是“大郎见伊笑微微,三魂七魄已随伊十步行去九回头,两目直直见上楼。行来行去看浪无恰惨,猴子想仙桃返来,冥日憨憨想思”[6]。作者用这种戏谑的幽默语言把陈大郎见到王巧儿后,对于王巧儿的思念心理展现无遗,活脱脱地刻画出陈大郎对于王巧儿的辗转反侧。

(二)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歌仔册的“三言”题材结局大部分是大团圆的,不仅符合原著小说的风格,而且大团圆的结局可以满足听众的心理,起到劝善的作用。如小说《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景隆通过科举成为山西巡按后,让刘志仁当主审官。刘志仁想了一个方法,吩咐下面的人:“你众人各自去吃饭来,把这起奴才着实拷问。把他放在丹墀里,连小段名四人锁于四处,不许他交头搔耳。”[7]皂隶把赵昂、皮氏、王婆和小段名这四人锁在柜的四角,众人尽散。书吏藏在柜子里把他们私底下说的实情都记录了下来,真相大白。最后刘志仁把玉堂春“发还原籍,择夫另嫁”,王景隆向刘志仁说明原因,请求“差人送至北京王银匠处暂居,足感足感!”接着王景隆去到苏淮,一年后才能回京复命和玉堂春团圆。冯梦龙在小说中没有让他们立即团圆,而是要等到一年后。而在歌仔册《玉堂春三司会审歌》下册里,金龙再赴山西,重审玉堂春案件。他开堂审皮氏与假堂春,皮氏因挨打而将与赵昂通奸并谋害丈夫、嫁祸玉堂春之事说出,二司收受贿赂也曝光,金龙将赵昂与皮氏斩首,将二司充军辽东。最后,金龙与唐一仙、玉堂春和雪梅三位妻子过着恩爱幸福的生活。歌仔册最后是直接大团圆结局,并且还是与三位妻子过上了恩爱的生活。大团圆结局是歌仔册作者想要满足听众的心理期待而设定的。歌仔册的创作者抓住了听众期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理,在创作时采用大团圆结局,使歌仔册增强了喜剧效果,让下层民众喜闻乐见。

四、真实情感的表露

歌仔册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是带有强烈个人价值观的。歌仔册作者在创作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创作者对于人物形象、事件的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情感表露

“歌仔册面对的听众大多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如果歌仔册里的人物性格矛盾复杂、善恶模棱两可,就会给听众造成理解、判断和记忆上的麻烦。”[8]所以在歌仔册“三言”题材故事里,创作者为了让听众更加容易掌握和明白情节,往往把人物塑造成简单化的形象。如小说《杜十娘百宝箱全歌》里李甲是一个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垂涎杜十娘的美色,并且自己也爱杜十娘;但是他另一方面又十分害怕父亲的责怪。李甲和杜十娘在一起两年时间,最后如愿以偿可以娶到杜十娘。但是李甲知道他娶的杜十娘是一名青楼女子,他的父亲不会同意这门婚事。同时,李甲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在李甲和杜十娘成婚之后,准备南归。十娘就问李甲“吾等此去,何处安身?”而李甲却没有任何可以派得上用场的回答,还是杜十娘提议说“妾于苏杭胜地。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李甲忙说“此言甚是”,可见李甲的无主见和没有责任心。而歌仔册《杜十娘百宝箱全歌》里把李甲的人物形象简单化了,重点塑造出一个好色的负心汉形象,不像小说塑造的李甲那样充满矛盾性和立体。如歌仔册《最新杜十娘百宝箱全歌》里,李甲在知道杜十娘的心意后,“李甲欲火遍身烧,伸出双手揽郎腰。咱今上床来去困,困到心头总会消。”李甲完全没有把杜十娘的要求放在心里,想的只是要霸占杜十娘,刻画了李甲活脱脱急不可耐的好色形象。接着第二天,歌仔册里写道:“李甲翻身就起来,看娘梳妆近镜台。果然生成块块水,亲像仙女好人材。心内思着有主意,就共娘子说透枝。阿身思卜不返去,不甘共娘拆分离。”这里更是形象刻画了李甲的好色形象,迷恋杜十娘。与小说相比,歌仔册把李甲的形象简单化了,重点刻画成一个好色的负心汉,而少了小说里李甲那种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二)点评的情感流露

歌仔册对于“三言”故事的点评常常会出现在篇头和结尾两个部分中,歌仔册的创作者会把这部歌仔册的故事道理和对于歌仔册中的人物评价,通过诗文、套语直接评价出来。如歌仔册“三言”题材故事里的《蒋兴哥珍珠衫歌》在叙述完蒋兴哥和王巧儿经历分离,最后又重新结合的故事之后,在结尾中作者写道:“为善之人子孙贤,为恶之人现报在。眼前珠客兴哥大富贵,皮客大郎身飘零。占人妻子妻还人,大理报应真分明。三姑六婆着严禁,时常不通入家庭。劝君做事莫亏心,积德恰似积万金。各人妻小各人惜,莫贪人妻好生成。”作者在这里批判了陈大郎霸占别人妻子的行为,并且阐述善恶有报的观念,劝告世人要积德行善,不要像陈大郎那样做恶事,结恶果。歌仔册创作者通过对《蒋兴哥珍珠衫歌》的事件和人物的点评,流露出创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歌仔册对于小说“三言”题材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体现出歌仔册的通俗性、传奇性、喜剧性和真实情感的表露这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歌仔册对于小说“三言”题材的取材选择,不仅可以丰富小说“三言”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闽南歌仔册的审美内涵发展。

作者:陈炳坤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