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心肺复苏操作问题分析

护生心肺复苏操作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外伤、疾病、中毒、低温、溺水和电击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4~6min钟内,脑细胞仍进行着微弱的新陈代谢,若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大多数心跳呼吸骤停者是可以恢复的[1]。所以说,心肺复苏技术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抢救技术,对于护士来说,更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护理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水平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护生是护士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护生的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将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怎样让护生学到正规的操作并应用于临床,是每个护理老师的职责。针对这一情况,在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在本院实习的护生考核心肺复苏操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共112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9~23岁之间,中专27人,大专85人,其中来自怀化医专的护生1名,来自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生1名,其余均来自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1.2调查方法   在护理实习生结束实习时进行操作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技术,评分根据本院护理部制定的《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2结果   根据考核过程中问题的出现频次,排在前5位的问题见表1。   3原因分析   3.1护理实习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未按照现代护理观要求护生以患者为中心,各院校老师在教授心肺复苏操作时基本上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重视操作原则、方法、流程的讲解,忽视了操作中有效地按压、有效地呼吸及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的质量问题。   3.2操作标准不统一。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和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均按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标准,怀化医专按照2010年国际最新的心肺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标准,老师观念落后与临床实际脱节。   3.3临床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不规范潜移默化地传染了护生。   3.4各院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护生只是单调地重复教师的示范动作,而且在模拟人身上机械地模仿,没有把操作的对象当成现实的患者,没有“身临其境”,把操作重点放在练习程序与方法上,而疏忽了把模型当一个真正意义上需要抢救的活人。   4对策   4.1在给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教学时,老师应针对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操作技能中。尤其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做好教学前准备,特别要注意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2]。在心肺复苏操作中,老师在学生认知阶段要重点强调易忽视的问题,在掌握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注重操作质量。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到,心肺复苏的操作不同于其他的护理操作,据报道,心跳停止1min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存活率可达90%,5min后,下降到约50%。所以说,时间就是心脏,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心肺复苏操作中时间的宝贵,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4.2各护理院校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当前国内外护理学基础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临床上已经出现但是还未编入教材的护理实践内容。在心肺复苏操作中,根据临床实际要有统一的操作标准。以前的心肺复苏流程是按照A-B-C的顺序,A是保持呼吸道通畅,B是人工呼吸,C是胸外心脏按压,而根据最新心肺复苏抢救程序,把原来的A-B-C顺序改为了C-A-B,而按照原来的程序,胸外心脏按压往往被延迟,因为目击者首先要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都需要准备时间,而改变程序以后,胸外按压可以迅速开始,通气只是暂时稍微延迟,而据报道,对于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的患者,最关键的措施是胸部按压和早期除颤。学院应根据临床发展需要制定统一的心肺复苏抢救操作标准,这样护生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4.3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根据护理操作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因为带教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护生的发展及以后她们的工作,所以临床带教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操作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以护理操作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以身说教地教给护生,让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规范护理操作。   4.4护生在心肺复苏的操作学习中,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感觉自己正在为一个有生命的人进行抢救,在注重操作流程与技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操作质量,也就是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只有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要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才会有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不能只走程序而忽视质量。比如,胸外按压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按压后要保证胸骨完全回弹,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避免过度通气等,这些都要操作到位,不能只走走操作程序,而未达到抢救的质量。所以护生在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时,应把重点放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上。   5小结   通过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操作中老师教学及护生学习都忽视了操作质量的学习。心肺复苏作为一项单独的技术,需要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和干预措施,护士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及运用的好坏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4]。所以,在操作中应该转变观念,把重点放在高质量心肺复苏上,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护生的操作水平,提高患者的抢救率,继而提高护理操作质量。